关于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综述1

合集下载

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方向的探讨

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方向的探讨
得 多 种 产 业 的整 合 效 应 才 能 带 来 经 济 繁 荣 的 必 由之 路 。
1 2 建 立 草 地 农 业 系统 才能 有 效 地 抢 救 生 态 资产 .
我 国 地域 辽 阔 , 形 复 杂 , 气 候 分 区 上 概 括 为 东 南 季 风 区 、 地 在 西北 干 旱 和 青 藏 高 寒 区 3个 气 候 大 区 。 北 六 省 西 ( ) 本 上 在 西 北 干 旱 、 干 旱 区 内 , 别 属 于 新 甘 温 带 、 温 带 半 荒 漠 、 漠 草 地 气 候 区 与 蒙 宁 温 带 草 原 气 候 区 基 半 分 暖 荒 区 。 年 降 水 量 5  ̄ 4 0mm。 0 5
(e国农 业科 学院 作物育 种栽培 研究所 , e 北京 1 0 8 ) 0 0 1
摘要 : 北地 区主要 在干 旱 、 干旱 地 域 内 , 于建 立 草地农 业 系统 , 代 以粮为 纲 的传 统农 业 系统 。草地 农 业系统 西 半 适 取
是 以草地 为主 体 的大 农业 生 态系 统 , 对其 建设 主要 体 现在 农 牧结 合 , 牧为 主 , 以 因地 制 宜地 适度 发 展特 色 农业 以及
“ 地农业 系统指前植物 ( 草 草地 环 境 ) 植 物 一 动 物 一 外 生物 ( 一 加工 流 动 等 ) 四级 生 产 层 的 农 业 系 统 ( 号 内为 笔 者 括
所 注 ) 它 不 是 简 单 的 传 统 农 、 、 的 简 单 结 合 , 是 包 含 多 种 产 业 的 多 层 次 的 、 术 密 集 型 的 土 地 资源 利 用 系 , 林 牧 而 技
中>2。 5坡度 的 耕 地 占 2 . 6 7万 h , 全部 陆 续退 耕 。 至 2 0 mz将 截 0 1年 已种 人 工 牧 草 1 . 2 6万 h 。 此 同 时 种 植 业 由 m 与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畜牧业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它是一个国家国民主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占农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如美国占50. 1%,英国占59. 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

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达国家人均摄入肉、蛋、奶的量是我国人均的2-3倍,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显待任重而道远。

畜牧业是农村的一个中间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头连着种植业,实现了粮食及其副产品转化增值,一头连着加工业和城镇市场,使产品变成现金,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儿年来,中央每年的1号文件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提到畜牧业的发展,特别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岀台了很多政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呈递增态势。

要加快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 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选准养殖项山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I草养殖结合,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现状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 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通过釆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

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 畜牧业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可谓是蒸蒸日上,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越来越快地向前奔跑。

说实话,从养猪、养牛到养羊,这些“小伙伴”们不仅在我们的餐桌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也逐渐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金蛋”。

如今,养猪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农民靠着养猪发家致富,真是“家有一猪,富可敌国”啊。

不过,养殖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环境保护、疫病防控等问题也是让人头疼的事。

1.1 养猪业的崛起提到养猪业,大家可能会想起“猪肉涨价”的新闻,确实,猪肉价格波动得厉害,时而飞涨,时而跳水。

不过,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爱吃肉,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猪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许多农户开始使用现代化的养殖方式,科技感满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一来,大家的餐桌上不仅有了新鲜的猪肉,也让养殖户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1.2 牛羊养殖的新趋势除了养猪,牛羊养殖也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养羊成了一项“致富快车道”。

放眼望去,白花花的羊群在草原上吃草,那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而且,随着牛奶消费的增加,奶牛养殖也迎来了黄金时期,鲜奶、酸奶、奶酪等产品层出不穷,吃得我们都是口水直流啊。

可以说,牛羊养殖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2. 畜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畜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挑战也不少,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

大家都知道,畜牧业的废弃物处理是一道难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环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可别小看了这问题,像“牛粪味”这样的苦恼可不是人人能忍受的。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地方开始尝试新的环保措施,比如利用粪便发电、生产有机肥料等,真是“因势利导”,既环保又能赚钱,真是一举两得。

2.1 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再说到疫病防控,养殖户们可得时刻保持警惕。

你想啊,疫情一来,损失可就大了。

如今,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疫病监测系统,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随时掌握家畜的健康状况。

夏河县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夏河县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夏河县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与黄土高原交接,位于甘肃省西南部。

土地总面积6 273.40km2,天然草原面积5 025.6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0.10%。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 300m,境内大陆高原性气候特征明显,寒冷阴湿,冬长夏短,牧草生长期短,光、热、水匹配不良,大于10 ℃有效积温仅有684~1 200 ℃,冰雹、霜冻、强降温、暴风雪、洪涝等气象性灾害频繁而严重。

水资源较为丰富,是省内丰水区之一,黄河支流大夏河和洮河分别贯穿境内东部和南部,水能蕴藏量大。

全县辖10个乡,3个镇,一个办事处,66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4个城镇社区,4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14万人,总人口8.14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6.30万人。

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草原畜牧业既是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具有青藏高原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

养殖畜种以牦牛和藏系绵羊为主,全县草场理论载畜量为113.20万羊单位。

2007年牧业产值13 790.97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6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 828元。

1发展现状与特点1.1草产业发展情况全县天然草原面积50.30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0.10%,可利用草场面积49.30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98%,承包到户草场面积49.80万hm2。

草原类型以亚高山草甸、灌丛草甸为主,草质优良,平均每667m2产可食鲜草265kg,年产鲜草196万t。

全县人工种草2 000hm2,年产鲜草4.80万t,人工种草以燕麦、苜蓿和箭舌豌豆为主。

由于天然草原长期以粗放经营管理为主,造成的草原生态不断恶化和草原资源日趋衰减,严重影响着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2畜牧业发展情况畜牧业以放牧高原牦牛和藏系绵羊为主,是全县国民经济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

2007年,全县各类牲畜存栏75.80万头(只),比上年增加29.82%。

出栏各类牲畜25.80头(只),出栏率34.10%。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畜牧业是甘肃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甘肃畜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甘肃畜牧业资源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水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地区。

截至目前,该省畜牧业养殖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主要集中在甘南、临夏、酒泉等地。

其中,牛、羊养殖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畜牧业种类。

2. 甘肃畜牧业市场规模甘肃省畜牧业市场规模庞大,养殖户数量众多,市场需求稳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畜牧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但也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

3. 甘肃畜牧业市场现状甘肃省的畜牧业市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3.1 发展初期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畜牧业市场还相对落后,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相对简单,产品品质一般。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扶持,畜牧业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发挥经济效益。

3.2 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甘肃省畜牧业逐渐壮大,养殖规模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改善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当前现状目前,甘肃省畜牧业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养殖者通过科学养殖管理,提高育种技术,疾病防治等手段,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

市场上的畜产品供应充足,品质得到了认可,销售渠道也更加多元化。

4. 甘肃畜牧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尽管甘肃畜牧业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研发和转化仍然是畜牧业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但是科研机构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融合还需要加强。

其次,畜牧业面临着一定的环境压力。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另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甘肃畜牧业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们对健康、安全、绿色的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养殖模式需要转型升级。

大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现状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现状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现状如何提起大西北地区,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出广袤无垠的草原、雄浑壮阔的山脉和一望无际的沙漠。

这片土地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其农牧业发展也在时代的浪潮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挑战。

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多样。

在农牧业发展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

从农业方面来看,大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

例如,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其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和广袤的土地为棉花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同时,西北地区还盛产各类特色农产品,如宁夏的枸杞、甘肃的马铃薯等。

然而,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农业灌溉主要依赖于河流和地下水。

在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灌溉效率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这使得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人力,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发展。

在农业科技方面,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例如,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速度较慢,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农民获取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

再看畜牧业,大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广阔的草原为牛羊等牲畜提供了丰富的草料。

新疆的细毛羊、宁夏的滩羊等都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然而,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草原生态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大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农业方面,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畜牧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畜牧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 -.2015-2020年中国畜牧业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开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52A607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X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效劳,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开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开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开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开展趋势。

一、根本信息报告名称:2015-2020年中国畜牧业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开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52A607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咨询:4006-128-668、9、66182099 :9Email:kfCir.网上阅读:.cir./R_NongLinMuYu/07/ChuMuYeShiChangXuQiuFenXiYu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X、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展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①提供肉、奶、蛋类等动物性食品。

②为工业提供羊毛、山羊绒、皮、鬃、兽骨、肠衣等原料。

③通过畜产品出口取得外汇。

④促进畜牧业投入品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开展,增加劳动就业时机。

⑤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机肥料。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引言概述:新疆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牧业基地,畜牧业一直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新疆畜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畜牧业的规模、品种、科技创新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详细介绍新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一、规模的扩大1.1 养殖规模的增加:新疆畜牧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大型养殖场的兴起,使得畜牧业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2 牲畜数量的增加:新疆畜牧业以牛、羊为主,近年来牲畜数量持续增加。

通过引进高产种、改良品种等措施,牲畜的品种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1.3 饲养技术的提升:新疆畜牧业注重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

二、品种的丰富2.1 牛类品种的发展:新疆牛类品种以草原牛为主,但近年来逐渐引进了奶牛、肉牛等高产品种。

这些品种的引进,提高了新疆牛肉和奶制品的产量和质量。

2.2 羊类品种的改良:新疆羊类品种以细毛羊为主,但近年来通过改良细毛羊、引进肉用羊等措施,使得羊肉产量大幅增加,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2.3 其他畜禽品种的引进:新疆畜牧业还引进了鸡、鸭、鹅等禽类品种,丰富了当地的畜牧业种类,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三、科技创新的推动3.1 科技成果的应用:新疆畜牧业注重科技创新,通过研发新的饲料、草地管理技术等,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同时,通过基因改良等技术手段,提高了牲畜的品种质量。

3.2 养殖环境的改善:新疆畜牧业致力于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畜禽的生活质量。

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场和畜禽舍,改善了畜禽的居住条件,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3.3 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新疆畜牧业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畜牧业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科学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四、市场前景的展望4.1 国内市场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新疆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

农村牧区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牧区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牧区现状调查报告根据对农村牧区现状的调查,以下是该地区的相关发现和分析:1. 经济状况:- 农村牧区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为落后,农业和牧业仍然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支柱。

- 农业部门主要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和水稻,但有限的农业技术和资金投入限制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 牧业部门主要饲养家畜,如牛、羊和猪。

然而,养殖环境条件艰苦,饲料供应不足,以及畜牧养殖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限制了该部门的发展。

2. 教育和卫生:- 农村牧区的教育和卫生条件较为薄弱。

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交通不便,学生往往需要在较远的地方接受教育。

- 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也相对较低,由于医务人员稀缺和医疗设施有限,农民在面临疾病时往往无法获得及时和适当的医疗服务。

3. 基础设施:- 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道路交通不便,特别是连接主要城市的道路需要改善。

这给农产品运输和市场接触带来了困难。

- 水电、通信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设备的互联水平较低,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不便。

4. 生活水平:- 由于农村牧区的经济相对不发达,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他们的收入普遍较低,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和福利。

- 生活条件不稳定,农业和牧业的季节性波动导致居民经济收入的不稳定。

综上所述,农村牧区的现状表明,该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教育和卫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挑战。

为了改善农村牧区的现状,需要加大对该地区的投入,促进农业和牧业的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xxx镇地处xx南麓,xx河中游,位于xxx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

xx期间,xxx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xxx镇的实际。

就xxx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xxx镇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畜牧业是xxx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

多年来,x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

据统计, XX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

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xxx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

畜牧产业是xxx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

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西部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西部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河南农业 2016 年第 8 期 (中)Biblioteka 96HENANNONGYE
NONG YE YAN JIU
农业研究
到的见解,通常跟随别人的意见,存在盲 从心理。 这使得市场上同种产品相对集中, 产品样式相对单一,更加不利于整个地区 畜牧业的发展。牧民由于缺乏获得市场供 求信息的渠道,得到的信息滞后,因此跟 随已获得的信息进行产品生产很难真正 满足市场的需要,严重阻碍整个地区畜牧 业的发展。 三、保证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业健康 发展的措施 (一)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 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我国西部许多地区畜牧业仍存在游 牧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容易 使得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更容易对西 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负担。因 此,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西部地区 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对西部地区畜 牧业相关技术的扶持,给当地牧民普及 草场合理利用的知识以及若不合理使用 草场的危害。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应 为牧民提供关于草场使用的正确方法以 及合理利用资源的渠道。这样不仅能够 帮助牧民找到合理放牧的方法,更能保 护西部地区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 免受更大的损害,实现西部地区畜牧业 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设培训班,加强培训 不管是哪个行业都需要有较高技术 水平的人员参与其中,为项目的发展作 出贡献,畜牧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 西部地区大多数牧民未接受过高等教育, 因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较低的文化水 平使得牧民对畜牧业发展的新技术接受 程度较低,从而阻碍了西部地区畜牧业 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应开设培训班, 为西部地区牧民普及畜牧业的相关知识, 培养畜牧业相关的高素质人才。同时,
2 2
重要产业,也已成为西部地区家庭维系 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西部地区 近年来逐渐增加家畜种类,扩大放牧规 模,这使得西部地区放牧规模严重超出 草地所能承受的规模。由于放牧规模严 重超出草场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得草地 退化、土壤沙化,致使西部地区生态环 境受到严重破坏。另外,西部地区由于 正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因而具有独特 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自然灾害频繁, 草原上天灾、虫灾、鼠灾等灾害频繁发 生,致使原来就比较贫乏的草地资源更 是不足。并且,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 相对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因 此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 自然灾害的影响。另外,西部地区土壤 相对不够肥沃,气温变化幅度比较大, 草地的生产能力较弱,草场资源的匮乏 以及生态环境脆弱,致使牲畜吸收的营 养不足,影响其正常生长,在一定程度 上不利于西部畜牧业的发展。这些都严 重阻碍了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对于发展西部地区经济起到了严重 的阻碍作用。 (二)农牧民文化程度较低,基层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我国西部地区从事畜牧业的农民多 数都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未经过高 等教育。因此,当地农民对于新技术的 接受程度普遍比较低。并且牧民由于文 化水平比较低,不能尽快掌握新的成果 和技术,使得先进的发展畜牧业的技术 难以在西部地区得到推广,不利于西部 地区畜牧业集约化发展与转型。另外,

大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大西北地区,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特色农业正逐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那么,当前大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呢?从地理环境来看,大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匮乏,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为某些特定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例如,新疆的瓜果之所以闻名遐迩,就得益于其充足的日照和显著的温差,使得瓜果糖分积累丰富,口感香甜。

在特色农作物种植方面,大西北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优质的长绒棉享誉国内外。

得益于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此外,宁夏的枸杞也是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

枸杞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如今已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体系,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出口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

畜牧业也是大西北地区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为牛羊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牛羊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同时,当地的奶制品产业也蓬勃发展,各种品牌的牛奶、羊奶及其制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

近年来,大西北地区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引进和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

例如,滴灌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干旱地区实现了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无人机植保、智能化养殖设备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大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物流等方面的不完善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一些偏远地区的农产品难以及时运出,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其次,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不足。

虽然有很多优质的特色农产品,但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此外,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农产品仍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销售,附加值不高。

新疆畜牧业总结汇报材料

新疆畜牧业总结汇报材料

新疆畜牧业总结汇报材料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地带,是一个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新疆具有广阔的草原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水资源,这些优势为新疆的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本文将从新疆畜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汇报。

一、新疆畜牧业的现状新疆的畜牧业以牛、羊、马三大类为主,其中以绵羊养殖最为普遍。

目前,新疆畜牧业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方式也不断升级改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新疆的草原面积广阔,适合放牧,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

新疆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

二、新疆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尽管新疆的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新疆牧区土地草原所有权不清晰,导致了牧地的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

其次,新疆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水草比例失调,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再次,养殖技术水平不高,畜禽疾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日益激烈,畜牧业的销售渠道亟待拓宽。

三、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前景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新疆拥有丰富的天然草原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其次,新疆具备良好的气候条件,可以适应多种畜牧业的发展。

再次,新疆正在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养殖技术,提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另外,新疆还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业的竞争力。

为了推动新疆畜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的监管与引导作用,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畜牧业的保障能力。

其次,加强畜禽疫病的防控,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管理水平。

再次,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需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拓宽畜牧业的销售渠道,增强畜牧品牌的知名度。

综上所述,新疆具备发展畜牧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加强市场竞争力,新疆的畜牧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希望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推动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一、引言畜牧业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环绕新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二、畜牧业概况新疆地处中国的西北边陲,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具备发展畜牧业的独特优势。

新疆畜牧业以养殖业为主,包括牛、羊、马、骆驼等多种畜禽养殖。

1. 养殖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新疆地区共有畜禽养殖场约10万个,其中牛羊养殖场占绝大多数。

养殖场的规模从小型的家庭农场到大型的现代化养殖基地不等。

2. 畜牧品种新疆地区主要养殖的畜牧品种包括维吾尔牛、维吾尔羊等本地特色品种,以及肉牛、奶牛、绵羊等常见品种。

这些品种在适应新疆的气候和草原环境方面具备优势。

3. 养殖技术新疆畜牧业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例如,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等。

三、畜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新疆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1. 挑战(1)气候因素:新疆地区干旱少雨,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难点。

(2)资源约束:草原资源有限,牧草生长周期短,难以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求。

(3)市场需求: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机遇(1)政策支持:新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畜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3)科技进步:科技的发展为畜牧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例如智能养殖、精准饲养等,提高了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四、畜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为了促进新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与建议:1.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关于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综述1

关于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综述1

关于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综述1第一篇:关于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综述1关于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综述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宁夏五个省份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西北地区畜牧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问题西北地区1.综述的背景及目的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牧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了加强人们对西北地区畜牧业的认识,促进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本文就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进行了综述,为促进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2.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2.1 新疆省畜牧业发展现状买尔买提·萨依兰1等人研究了新疆省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省的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业为主,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大量的优良牧场,天然草原面积8.4亿亩,可利用的天然草场7.2亿亩。

全疆有87个县(市),牧业县22个,半农半牧县16个,农业县49个;从事畜牧业的人口有135.71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2.6%;现有牧场130个;牧草面积76670.70万亩,其中牧草灌溉面积为5173.35万亩。

2010年牧业产值由1978年的4.5亿元提高到375.8亿元,增长8.1倍,年均增长7.2%,肉类总产量209.55万吨,牛奶产量259.62万吨,禽蛋产量35.41万吨,分别较“十五”末增长48.13%,70.56%和41.70%,实现了主要畜产品供求平衡,在农牧民增【】收中贡献份额连续多年占据较高比重2。

【】新疆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3:(1)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畜种结构单一,优质良种比例较少;(2)草原流转机制没有有效建立,限制了草原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转化;(3)管理体制不到位,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滞后;(4)牧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并未改变,牧民和农民的生活和收入差距继续拉大;(5)人们思想观念陈旧僵化,束缚了畜牧业的发展。

西北草原发展现状

西北草原发展现状

西北草原发展现状
西北草原是中国重要的草原类型之一,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西北草原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变化和进展。

首先,在生态保护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西北草原的保护和管理。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止过度放牧、实施草地退化治理、推行退耕还草政策等,有效地减缓了草原退化速度。

同时,还加强了监测和监管工作,规范了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产业发展方面,西北草原的畜牧业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引进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畜牧业的发展。

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畜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再次,旅游业成为了西北草原的新兴产业。

得益于西北草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草原进行观光和旅游。

政府鼓励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和项目。

同时,还建设了旅游基础设施,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西北草原旅游,拉动了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体来说,西北草原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畜牧业和旅游业也得到了强力的支持和发展。


来,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西北草原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西北地区的繁荣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一、引言畜牧业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畜牧业的规模、品种、生产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畜牧业规模新疆地处西北地区,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畜牧业。

截至目前,新疆畜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场数量逐年增加。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新疆地区畜牧业总面积达到XXXX平方公里,占全国畜牧业总面积的XX%。

其中,牛羊养殖面积占据了绝大部分。

新疆地区的畜牧业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三、畜牧业品种新疆地区的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导,同时也养殖有猪、鸡等家禽。

牛羊是新疆地区最主要的畜牧品种,其肉类和皮毛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需求。

新疆地区的牛羊品种主要包括维吾尔牛、喀什羊、维吾尔羊等。

这些品种在适应新疆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大养殖户所青睐。

四、畜牧业生产技术为了提高畜牧业的产能和质量,新疆地区不断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养殖户们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如合理配饲、定期检疫、精细化管理等,以确保畜禽的健康成长。

同时,新疆地区也加大了对畜牧业科研的投入,推动畜牧业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五、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畜牧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新疆地区的畜牧业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畜牧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也有一部分出口到国外。

新疆地区的畜牧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六、政府支持为了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新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提供贴息贷款、补贴等支持措施,鼓励农民参与畜牧业发展。

同时,政府也加强对畜牧业的监管,加强兽医卫生监测,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七、面临的挑战尽管新疆畜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草原保护和恢复工作。

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现状分析

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现状分析

注:信息摘自中国畜牧业信息曙。
圈1 2005--201 1年全一及西北5省12月带骨羊肉价格
萎。;k器霹∥_霹_一疆瓣霉一骤零/琴霹 ;暑暑暑吾詈;暑暑詈吾詈;暑暑暑吾詈l吾暑暑吾詈;吾暑暑吾詈;暑暑暑吾:;詈吾暑吾;


l 一嘉一西甚省 ;

图2 2005--2011年全国及西北5省带骨羊肉平均价格走势
表1数据显示,西北5省羊存栏量在下降,年均下降 率达4.3%。陕西绵羊年均下降率为15.3%,山羊年均下 降率为6.1%。新疆绵羊有明显下降趋势;青海绵山羊存 栏量均在降低;宁夏绵羊存栏量基本持平,山羊存栏量 有增长趋势;甘肃绵山羊存栏量均在缓慢增长。
如表2,西北地区羊出栏量同样有减少趋势,年均下 降率近l%。但甘肃出栏量呈现递增趋势。
表5显示连续6年来全国羊肉产量持续增加,年均 增长率(2004年末羊肉产量332.9万t)为3.1%;西北地 区羊肉产量占全国比重下降,表明在全国范围内,肉羊 生产正在由传统的牧区向农区转变,由粗放型饲养向集 约化饲养转变。
万方数据

446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年专辑
嚣l L
冲 ●

囊 ●S i●
plant:the evidenc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J]joumal ofCommon Market Studies,1974,13(1):92—115. [9]许庆,尹荣梁,章辉.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
卜。r
i■n●

It。

●-I

’-
r小彭 ●-■口▲ {
.、m

西北地区养牛业进展

西北地区养牛业进展

西北地区养牛业进展
张英汉
【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
【年(卷),期】2007(33)2
【摘要】我国西北地区包括陕、甘、青、宁、新五省区,总土地面积296.6万km2,占全国的30.9%,人口占7.23%.2003年末存栏黄牛1 333.9万头,奶牛253.0万头,分别占全国相应牛数的13.4%和28.3%;总产牛肉60.8万t,牛奶270.1万t,分别占全国产量的9.6%和15.5%;奶牛平均每头年产奶1 068 kg,为同期全国平均每头产奶量(1 955 kg)的54.6%,出栏牛产肉量平均每头120.3 kg,为全国平均每头出栏牛产肉量(134.0 kg)的89.9%.新疆是西北地区的牛肉、牛奶生产大区,产量分别占西北区总产量的47.3%和41.8%.甘肃、青海、新疆是我国传统牧区,可发展与其草原改良相适应的低成本养牛业.西北区养牛科技进步对养牛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遗传改良、胚胎移植、黄牛选育、高产奶牛培育、饲草基地建设等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张英汉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
【相关文献】
1.有效微生物群EM及其在养牛业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J], 单冬丽;
2.丙二醇在养牛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王勇;王聪
3.纤维素酶在养牛业中的应用进展 [J], 向白菊
4.维生素E应用于养牛业的研究进展 [J], 石溢; 王巍; 方东辉; 甘佳; 付茂忠; 易军
5.非玉米青贮在养牛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李振翼;万发春;沈维军;陈东;李付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综述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宁夏五个省份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西北地区畜牧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问题西北地区1.综述的背景及目的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牧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了加强人们对西北地区畜牧业的认识,促进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本文就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进行了综述,为促进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2.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2.1 新疆省畜牧业发展现状买尔买提·萨依兰【1】等人研究了新疆省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省的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业为主,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大量的优良牧场,天然草原面积8.4亿亩,可利用的天然草场7.2亿亩。

全疆有87个县(市),牧业县22个,半农半牧县16个,农业县49个;从事畜牧业的人口有135.71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2.6%;现有牧场130个;牧草面积76670.70万亩,其中牧草灌溉面积为5173.35万亩。

2010年牧业产值由1978年的4.5亿元提高到375.8亿元,增长8.1倍,年均增长7.2%,肉类总产量209.55万吨,牛奶产量259.62万吨,禽蛋产量35.41万吨,分别较“十五”末增长48.13%,70.56%和41.70%,实现了主要畜产品供求平衡,在农牧民增收中贡献份额连续多年占据较高比重【2】。

新疆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3】:(1)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畜种结构单一,优质良种比例较少;(2)草原流转机制没有有效建立,限制了草原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转化;(3)管理体制不到位,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滞后;(4)牧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并未改变,牧民和农民的生活和收入差距继续拉大;(5)人们思想观念陈旧僵化,束缚了畜牧业的发展。

2.2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现状达成宏【4】等人研究了青海省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0年,青海省的草场总面积达3,858,7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3.6%,其中可利用的草场面积为3,345,07万公顷,约为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2%。

青海省天然草场辽阔,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草质好的特点,适宜各种牧畜,其中以羊和牦牛的养殖为主。

截止到2011年,牛羊存栏2300多万头,每年约产11万吨牛羊肉,400多万张牛羊皮,这是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宝贵的出口创汇优势【5】。

青海省的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60多万牧区少数民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

青海省的畜牧品种有自己的特色,在全省各种牧畜中,绵羊1463万只,约占全省羊只总数的81%,遍布全省各地,主要产肉、毛及皮张;山羊214万只,主要分布于海西地区;牦牛500多万头,占世界总数的32%,占我国牦牛总数的38%。

青海省畜牧业以草地畜牧为主。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近年来畜牧业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数量畜牧业向效益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好。

最近5年,生态畜牧业【6】—【7】和有机畜牧业【8】—【9】也初见端倪。

青海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10】:(1)生产布局不够合理,缺乏地域分工;(2)粗放经营,生产能力较低;(3)畜群机构不合理,草场建设落后。

2.3 陕西省畜牧业发展现状杨黎旭【11】等人研究了陕西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截止到2012年,全省草场总面积544.5万公顷,各类畜禽品种80多个,关中地区以生猪、奶畜、家禽为主,陕北地区以肉羊、绒山羊为主,陕南地区以生猪为主,秦川牛、关中奶山羊、陕北绒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在全国享有盛名,畜牧业是全省的六大特色色之一。

2011年底,全省生猪存栏880万头,出栏1124万头,牛存栏150.1万头,奶牛存栏45.2万头,羊存栏643万只,家禽存栏6255万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2.5万吨、50.3万吨、184.7万吨。

陕西省还是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养殖省份,奶山羊存栏180万只,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奶牛存栏量和产奶量均居全国第六位【12】。

目前,建成了一大批标准化的现代畜牧企业的生产工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设施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秦宝牧业在肉牛行业中异军突起,为加快陕西省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陕西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13】:(1)养殖规模偏小,质量水平有待迅速提高,标准化程度亟待提高;(2)从业人员中老年人员比重大,文化程度低,畜牧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3)科学饲养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村仍沿用传统习惯饲养家禽;(4)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2.4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曾祥樱【14】—【17】等人研究了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发展基础良好。

近年来甘肃省食草畜牧业发展迅速,截止2011年底,牛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667万头、498万头和169万头,均居全国第12位,其中有5个县区出栏量超过20万头,8个县区出栏量超过5万头,甘州区等9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

全省羊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2960万只、1898万只和1062万只,居全国第7位。

其中有8个县区饲养量超过100万只,4个县区出栏量达到50万只以上,民勤等12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初步形成了河西-陇东肉牛产业带中部、临夏-甘南肉羊产业带。

2012年食草畜牧业产值将超过9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2%以上,草食性畜牧业战略性主导地位基本确立,经过10年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甘肃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18】:(1)集约化程度较低,在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标准化生产没有及时跟进,有些养殖小区等于是规模化散养,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2)投入不足制约发展,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投资,但是要实现标准化生产需要高成本、高投入,政府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3)基础母畜发展缓慢,由于饲养繁殖母畜的经济效益低于育肥的屠宰加工效益,很多养殖户放弃了养殖母牛转投肉牛育肥生产,致使母畜比例下降。

2.5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刘顺德【19】等人研究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自1999年6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畜牧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24】,牲畜以肉牛、鸡、猪为主。

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肉类产量23.6万吨,禽蛋6.4万吨,奶类89.2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38%、91%和435%。

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8.0亿元,畜牧业产值22.6亿元,2009年畜牧业产值达73.1亿元,畜牧业在农民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比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1)种类多,规模较小,散养居多;(2)技术支持缺乏;(3)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造成了劳动力不足,资金短缺。

3.结论通过对西北地区五个身份畜牧业发展现状的概述,可以发现近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后,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在人们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畜牧科技的内在动力和经济实力不足,农民对畜牧科技成果的认识、接收和应用能力较差【25】;(2)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合理的区域规划,标准化生产没能及时跟进,散养状态依然存在【26】;(3)资金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体系不健全【27】。

为了切实改善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现状,我们再以后的发展中要切实做好由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向可持续、集约高效的方向发展,不断的改变经营方式,不断的优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重视科技新成果的转化,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1] 买尔买提·萨依兰,新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品与质量,2012(3)[2] 李成/冯力/金建科等,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经济专题数据库,2011.7[3] 宋建华,关于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讨,中国农垦经济,2004.4[4] 达成宏,浅谈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畜禽种业,2008.4[5] 刘振江,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 李旭谦,生态畜牧业是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青海草业,2008.17[7] 梁小玉/张新全,对发展我国生态畜牧业的探讨,四川草原,2003.6[8] 房玉双,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畜牧与饲料杂志,2010.1[9] 刘春鸽/孟繁锡,中国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世界农业,2005.11[10] 于红妍,青海省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草业与畜牧,2013.2[11] 杨黎旭,陕西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中国牛业科学,2012.39[12] 王缠石/王韵/芦刚,陕西省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与探索,畜牧兽医杂志,2011.30[13] 罗和国/饶浩玲,陕西省农村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畜牧兽医杂志,2013.32[14] 曾祥樱/郭艳丽,甘肃省农区畜牧业发展浅析,中国畜牧业,3013(3)[15] 王悦,甘肃省食草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草畜同步发展战略探讨,甘肃农业,2012.11[16] 魏强伍,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甘肃畜牧兽医,2011(4)[17] 李含玲,甘肃省草产业与畜牧业同步发展模式探讨,甘肃金融,2012(4)[18] 王思胡,西北地区现代畜牧业面临的困难和对策,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6)[19] 刘顺德/李娜/刘文艳等,西部大开发宁夏畜牧业发展回顾及其前景展望,农业科学研究,2011.32(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5] 王继君,我国北方农村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6)[26] 周寅/顾祥国/范文颖,国家生态区建设过程中畜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畜牧生态,2012.48(32)[27] 杨武/曹玉凤/李运起等,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食草动物,2011.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