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四个情节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简介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简介1、故事简介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人物简介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3、真实人物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4、故事情节简介《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
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
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
《木兰辞》原文及翻译赏析
《木兰辞》原文及翻译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辞》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兰辞》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翻译: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木兰诗》
⒊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⒑磨刀霍霍向猪羊。 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⒒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朔:北方。 铁衣:铠甲。 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金柝:古时军 中守夜打更用 的器具。
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⒊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⒑磨刀霍霍向猪羊。
扑朔:爬、搔。 迷离:眯着眼。 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⒒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请读准字音噢——
jī zhù tiě kèhán ānjiān pèi
唧唧 机杼 军帖
jiān yān jīu
可汗
róng
鞍鞯
shuò
辔头
tuò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zhuāng zhuó tiē bàng
朔气 金柝
zǐ bìn
红妆 鬓
著
帖花黄 傍
姊妹 云
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⒊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⒑磨刀霍霍向猪羊。 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⒒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古代我国某些少 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数民族君主的称 号。 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简介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简介导读:1、故事简介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人物简介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3、真实人物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4、故事情节简介《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
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
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
概括木兰诗的主要情节
概括木兰诗的主要情节概括木兰诗的主要情节木兰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朴实、勇敢坚毅、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的主要情节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木兰诗的主要情节概括:归纳;以故事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l~3段),叙述木兰的身分,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姊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木兰诗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x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
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
同时,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着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
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
《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乐观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
这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实与以讽刺为特征的.西方喜剧大不相同。
《木兰诗》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歌之天然特长,铺排、夸张、象声、悬念的突出运用,对于渲染气氛、刻划性格,效果极佳。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对偶、排比及互文。
其中互文是此诗极有特色的修辞手法,在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七下木兰诗课堂笔记
七下木兰诗课堂笔记
在课堂上学习《木兰诗》这首古诗词,我深感其魅力。
以下是我在课堂上的笔记。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叫花木兰的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整首诗篇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和女性主义色彩。
首先,我被木兰的孝顺和勇敢所感动。
她愿意放弃自己的幸福生活,代替年老的父亲去战场。
这显示了她的孝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同时,她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勇敢和坚韧,也让我深感敬佩。
其次,木兰的形象非常鲜明。
她既有女性的温柔,又有男性的刚毅。
这种形象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也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地位的尊重。
最后,我还注意到了诗歌的语言特点。
它的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烈,富有音乐美。
特别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一句,通过描绘木兰恢复女装的过程,展示了她的女儿情怀,使我深受感动。
总的来说,《木兰诗》是一首具有深远影响的古诗,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中国女性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9 《木兰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木兰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
这样处理好在哪里?参考答案:①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
②略写:战斗过程,十余年征战生活。
这样处理是为了塑造人物和突出主题。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不慕名利、勇于担当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另外,这种详略处理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厌恶和远离。
在结构上,则使文章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二、《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
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从课文中找出一二例,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其韵律、节奏。
参考答案:【示例一】“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一句运用复沓的修辞手法,起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的效果。
一问一答,节奏明快,亲切自然。
【示例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六句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装”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木兰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采用铺排的方式叙述,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参考答案:原因在于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女子。
她勤劳善良又勇敢刚毅,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且热爱祖国,不慕名利又热爱和平。
木兰诗
译文
•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 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 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 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 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 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 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 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 被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 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 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 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 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 英勇战斗的精神。
注释
• 1.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 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 4. 惟:只。 5.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 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 相同。 • 9.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 10.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
•
• • • •
•
• • • •
21.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 座的山。度,越过。 22.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 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3.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 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 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 容数量多。强,有余。 27.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 家政事的机关。 30.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概括木兰诗的四字故事情节
概括木兰诗的四字故事情节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历经艰辛最终成功保家卫国的故事。
以下是概括木兰诗的四个主要情节:
1. 木兰代父从军:木兰的父亲年迈体弱,无法应征入伍,于是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她剪短头发、穿上男装,化装成男子模样,从此踏上了披荆斩棘的从军路。
2. 战场生活:木兰在军中守纪律、训练有素,表现出色,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战士。
她的军功被赞誉,与同袍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成为了兄弟姐妹一样的战友。
3. 保卫国家:木兰所在的军队受命抵御北方入侵的匈奴,经过一系列激战,木兰和同袍们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
木兰的英勇事迹被传颂开来,成为了一代传奇。
4. 归家:战争结束后,木兰拒绝了皇帝的封赏,请求回到家乡。
她的父亲和家乡的人们都十分惊讶地发现,曾经的“木兰姑娘”竟是一位英勇的战士。
木兰最终脱下了男装,化回女装,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 1 -。
木兰诗快速记忆法
木兰诗快速记忆法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长诗,想要快速记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故事线索法:将《木兰诗》的情节提炼为几个关键节点,如“木兰替父从军、途中赶路、征战沙场、凯旋归乡、拒受高官、回归女儿身”,通过记住这些情节链,串连起整首诗歌的内容。
2.韵脚押韵记忆:《木兰诗》具有鲜明的民歌特色,多处采用重复和押韵的方式,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等,可以通过记住每一句末尾的韵脚,形成韵律感,帮助记忆。
3.关键词句法: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重点记忆这些突出人物性格、描绘战争场面或反映主题思想的句子。
4.分段理解与背诵:将《木兰诗》分为若干个小段落,先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然后逐段进行背诵,最后再整合起来。
5.联想记忆法:结合历史背景、民俗文化或者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记忆,比如想到女子英勇的形象就联想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以此加深印象。
6.唱读法:《木兰诗》原本是乐府诗,有一定的音韵节奏,尝试按照古诗词的韵律吟唱或朗读,既可以帮助理解意境,又能通过旋律辅助记忆。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木兰诗》有深刻理解和较好的记忆效果。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木兰诗的故事情节《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木兰诗的故事情节,欢迎阅读参考。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1、故事简介本文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创作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
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
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
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六《木兰诗》课本剧素材长春版
《木兰诗》课本剧第一幕决定替征时间:有一天地点:木兰家人物:木兰、木兰娘幕启[一间简陋的房子,一台织布机,一张凳子,一张桌子和四张凳子。
桌子上放着茶壶与茶杯,桌子旁还设有一张大床,靠床右边有一个梳妆台。
织布机对着门。
]木兰:(边织布、边忧愁地对着门织布)哎!木兰娘:女儿,你叹什么气呀?木兰:娘,我没什么。
只是昨晚见到军中的文告,不由地心慌,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帐帖在村中的布告名册上都有爹爹的名字。
爹爹没有大儿子,只有我下女儿,而且爹爹身体又不好,怎能去当兵呢?木兰娘:是呀!木兰:我看只有我女扮男装前去替爹爹了。
(兴奋地)嗯,就这么定了。
明天我就去买骏马和骑马必备品。
幕落第二幕购马、马具时间:第二天地点:东西南北集市人物:木兰、各位骏马和马具商幕启后台台词:听说东市的骏马最好,木兰来到东市。
市集上热热闹闹,人来人往,各种物品真是琳琅满目。
木兰不买一般生活用品,而是专门来到骏马市场。
木兰来到骏马商摊前。
木兰:这匹马多大价呀?骏马商:三十两银子。
木兰:太贵了点吧,能不能便宜一点呢?骏马商:那就二十五两吧。
木兰:好吧,我买下这匹马。
后台台词:听说西市的马鞍垫子最好,木兰来到西市。
市集上也跟东市一样,热闹极了。
木兰来到马鞍垫子商摊前。
马鞍商:(大声地)多好的马鞍垫子嗬!价值又便宜,快来买嗬!木兰:(挑选了一会儿)这个多少价,我想买这个。
马鞍商:姑娘,我这马鞍垫子要买十两银子的,看你是个女的,就八两吧。
木兰:好呗,我买下。
后台台词:听说南市的驾马嚼子和缰绳是最上等的,木兰又来到南市。
南市的热闹场面跟东市和西市一样。
木兰来到马具商摊前。
马具商:看这位姑娘牵着这么好的骏马,一定是要买上等的马嚼子和马缰绳吧。
来我挑最好的让你选。
木兰:这两样太合适了,我买下了。
后台台词:听说北市的马鞭最走俏,木兰当然就来到了北市的马鞭商摊。
马鞭商:(远远地)哦!来了一位英俊的姑娘,一定想买我的响马鞭吧!木兰:(走近马鞭商摊,喜悦地)你的马鞭真好,我买这条。
木兰诗故事概括
木兰诗故事概括
木兰诗是一首古代中国诗歌作品,讲述了一个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
故事。
木兰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当她听说父亲年迈体弱,无法应征军
队时,便决定代父从军,隐瞒家人化装成男子身份出征。
木兰在军营
中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战胜了敌人并凯旋而归。
当木兰脱下军装,呈
现出她真实的女性身份时,同袍们无不惊讶和佩服她的勇敢和智慧。
木兰诗通过描绘木兰的坚韧和毅力,展现了中国人传统中的女性形象,被广泛传颂。
这个故事鼓舞着人们勇敢迎接挑战,展现了木兰的大无
畏的精神。
木兰诗可分为几部分
木兰诗可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多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分为四个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概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5-6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7自然段为第四部分,是一段附文,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
木兰诗重点导析1.比兴手法2.“可汗”与“天子”“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
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
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
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由于木兰诗出自北朝,而木兰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证出木兰并非汉人可能性极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领袖,而南北朝又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那么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就是: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领袖受汉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天子”这个称呼。
3.“十二”是虚数“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
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
“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
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
概括《木兰诗》的情节大全
概括《木兰诗》的情节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概括《木兰诗》的情节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概括《木兰诗》的情节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概括《木兰诗》的情节概括:《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木兰诗四个情节
木兰诗四个情节木兰诗四个情节第一部分:(1—3)代父从军第二部分:( 4 )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凯旋归来第四部分:( 7 )借兔赞美木兰诗原文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 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叙事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得,也不能一味求简。
我们细读《木兰诗》,便可以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
它有时“惜墨似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
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主要故事情节
木兰诗主要故事情节木兰诗主要故事情节木兰诗作为一首优秀诗篇,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木兰诗主要故事情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木兰诗主要故事情节这首古代叙事诗,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二部分(第四段):概写木兰的多年征战生活.第三段,写木兰从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第四部分(第七段)是一段附文,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思想倾向《木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木兰不一定实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
木兰不过是这些女子中的一个代表而已。
木兰的悲欢离合,是富有戏剧性的。
因此,千百年来,她的感人的事迹在群众中流传不息。
《木兰诗》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思想倾向呢?这首诗一开头,它就把读者吸引到它所描写的场面中了。
木兰平日织布时发出的“机杼声”,已经被她的声声叹息所代替。
原因是可汗“沙场秋点兵”,老父名在军籍,家中没有长男,怎能不使木兰焦虑、愁闷?但她终于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勇敢的抉择。
木兰从军,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合法的。
当她一旦做出“从军”的抉择,她的态度则是积极的,这从她四处购置行装的繁忙情景就形象地表现出她的主动性和坚决性。
木兰初次远离家园,异乡的山山水水,都会触动她的思亲之情。
诗中对此的描写是真挚的,也是非常感人的。
从军,使木兰得到同男子一样可以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良机,十年的战火考验,使她从一个善良、热情、能干的闺中少女,成为一名建立战功的“壮士”,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战争,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和平。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赏析: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木兰诗》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
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把它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据《商丘县志》记载,木兰是虞城营廊人。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è),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pèi tóu),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j īn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五六段原文
木兰诗五六段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木兰诗是中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史诗,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英勇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木兰诗的五六两段,描述了木兰入伍、服役和回乡的情节,被后人传颂不衰。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木兰诗的五六两段原文。
木兰诗的五六两段原文如下:五日闻战呼,十朝画旌旗。
半夜军行戍,五更磨刀吏。
更将有虞琪,日夜倍思子。
雁门烟柳远,青海日月低。
兔围银座迥,昆仑玉参差。
黄州尝黍稷,忽复遭胡骑。
清啸上泰山,提携双鲤迟。
今朝渡汉水,矫首引颠墀。
六日下三巴,须绾金翠巾。
当窥十羊久,双刀暂用匿。
未至飞熊窟,稍出宿羌林。
将军不可逆,兵勇无我心。
森盾森鼎如转世,金戈一日七郎泣。
锦帆住湘江,春树通大荒。
射雕遥鮮鱼,堕淡求参商。
灼阳碧梧迥,映雪擣楼圆。
英姿凌海上,还符蓬岛源。
木兰诗的五六两段描述了木兰出征和行军的情景,描绘了她英勇坚毅的形象和振振有词的气魄。
五六两段的原文文字简洁、铿锵有力,展现出木兰的勇敢和决心。
在五日闻战呼的情节中,木兰听到战争的呼声,十朝画旌旗表示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严峻。
半夜军行戍,五更磨刀吏,则反映了木兰在战场上准备战斗的紧张气氛。
更将有虞琪,日夜倍思子,表现了木兰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
雁门烟柳远、青海日月低,通过描绘风景,增添了文章的意境。
六日下三巴,是描述木兰奔赴战场的情节,须绾金翠巾代表了木兰的身份和使命。
当窥十羊久、双刀暂用匿,展示了木兰在战场上的机智和勇敢。
未至飞熊窟、稍出宿羌林,说明木兰在战场上历经千辛万苦,展现出了她的坚韧不拔和胆识过人。
将军不可逆、兵勇无我心,揭示了木兰的忠诚和拼搏精神。
森盾森鼎如转世、金戈一日七郎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木兰战场上的英姿和气魄。
锦帆住湘江、春树通大荒,描述了木兰的旅途艰辛和孤独,但她仍然坚定地前行。
射雕遥鮮鱼、堕淡求参商,描绘了木兰行军途中的景象和心情。
灼阳碧梧迥、映雪擣楼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木兰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争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四个情节
导读:木兰诗四个情节
第一部分:(1—3)代父从军
第二部分:( 4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 7 )借兔赞美
木兰诗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
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叙事鉴赏
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得,也不能一味求简。
我们细读《木兰诗》,便可以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
它有时“惜墨似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
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只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何等简练!其中两句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
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
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胄,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正如刘大白在《旧诗新话》中所说:“整整的四排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实其间层次分明。
因为有骏马而无鞍鞯,不可以骑坐,所以还得买鞍鞯;有鞍鞯而无辔头,不可以控
御,所以还得买辔头;有辔头而无长鞭,不可以驱策,所以还得买长鞭。
”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属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活。
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分(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
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
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
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
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
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
木兰以一女儿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奏凯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
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吗?
【木兰诗四个情节】
1.概括木兰诗的情节
2.木兰诗全文的主要情节
3.木兰诗的主要情节
4.《木兰诗》全文的主要情节
5.木兰诗的情节描述
6.概括木兰诗的主要情节
7.木兰诗全诗情节
8.木兰诗情节详略
上文是关于木兰诗四个情节,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