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课件图片
合集下载
统编(部编)版初1语文7年级下册 第2单元 木兰诗 课件(共28张PPT)
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乔扮男装,代
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
受封,辞官还家的传奇故事。
壹
民歌
乐府诗
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 民歌是可以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 的赞颂之辞。
乐府”本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 ,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 ,考见政治得失。
肆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顶针句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对偶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肆
一
琅语朴 琅调质 上,俚 口读俗
来的
艺术特色
二 百描生
读写动 不,活 厌使泼
人的
叁
三排比的多
比喻运种 等、用表 。设:达
问顶手 、真法
、
谢谢 观赏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
好
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处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温故而知新
叁
1.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 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答: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 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 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 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第六部分:(第7自然段)附文用喻作结,吟唱着对木兰的赞词。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 兰 诗
《乐府诗集》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积累文学常识。 2.正确并熟练朗读课文。 3.梳理本文主要故事情节。 4.熟练背诵课文。
作品简介: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属于叙事诗,叙述了 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 业的传奇故事。
乐府诗
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 乐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9)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 赐之多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0)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 乐的气氛的句子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1)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 心情的句子是:
战后(回朝还家)
(2)地点转换
家中 途中 战场 朝堂 家中
(3)事情的发展顺序 起因 经过
结果
《木兰诗》
第1段:勤劳织布,停机叹息 第2段:可汗点兵,替父出征 第3段:出征准备,征途思亲 第4段:奔赴战场,环境艰苦,战争残酷 第5段:凯旋重赏,辞官还家 第6段:全家相迎,换回女装,伙伴吃惊 第7段:双兔为喻,巧答疑惑
今义:连词,但是,表转折 (5)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外城
•(6)表现木兰英雄气慨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 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表现木兰不慕荣华富贵只愿回归故乡的句子 是: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按要求填空
•(8)表现木兰机智、谨慎的句子是: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女郎。
第二课时
《乐府诗集》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积累文学常识。 2.正确并熟练朗读课文。 3.梳理本文主要故事情节。 4.熟练背诵课文。
作品简介: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属于叙事诗,叙述了 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 业的传奇故事。
乐府诗
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 乐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9)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 赐之多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0)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 乐的气氛的句子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1)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 心情的句子是:
战后(回朝还家)
(2)地点转换
家中 途中 战场 朝堂 家中
(3)事情的发展顺序 起因 经过
结果
《木兰诗》
第1段:勤劳织布,停机叹息 第2段:可汗点兵,替父出征 第3段:出征准备,征途思亲 第4段:奔赴战场,环境艰苦,战争残酷 第5段:凯旋重赏,辞官还家 第6段:全家相迎,换回女装,伙伴吃惊 第7段:双兔为喻,巧答疑惑
今义:连词,但是,表转折 (5)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外城
•(6)表现木兰英雄气慨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 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表现木兰不慕荣华富贵只愿回归故乡的句子 是: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按要求填空
•(8)表现木兰机智、谨慎的句子是: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女郎。
第二课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9 《木兰诗》课件(共13张PPT)
9 木兰诗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运用起兴手法,以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用“ 女叹息”暗示她有心事,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卷卷有爷名”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出征催促之急;“从此替爷征” 交代了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表现了木兰对父亲的孝心、对国家的忠 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前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征途之遥,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飞驰 ,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身姿。中间两句运用对 偶,写军营的艰苦生活。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 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还朝辞官。前两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
作品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北宋郭
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是 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 《木兰 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 主题思想
这首南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塑造了中国历史上“木兰从军”这一不朽的巾帼英 雄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崇高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古代女性要求摆脱 封建束缚,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英雄主义思想。
6.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详),有时“惜墨如金”(略),试 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诗叙事详略得当,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 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理描写等,是为了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 担当的形象特点;略写残酷的战争场面是为了突出木兰深明大义、 勇于担当的性格,也隐含着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运用起兴手法,以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用“ 女叹息”暗示她有心事,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卷卷有爷名”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出征催促之急;“从此替爷征” 交代了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表现了木兰对父亲的孝心、对国家的忠 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前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征途之遥,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飞驰 ,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身姿。中间两句运用对 偶,写军营的艰苦生活。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 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还朝辞官。前两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
作品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北宋郭
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是 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 《木兰 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 主题思想
这首南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塑造了中国历史上“木兰从军”这一不朽的巾帼英 雄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崇高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古代女性要求摆脱 封建束缚,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英雄主义思想。
6.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详),有时“惜墨如金”(略),试 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诗叙事详略得当,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 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理描写等,是为了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 担当的形象特点;略写残酷的战争场面是为了突出木兰深明大义、 勇于担当的性格,也隐含着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9张PPT)
词义诗意 请大家默读诗歌,对照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了解文章所讲述的故事。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句意,有疑惑的 地方可先标注在书上。
2.概括出每段话的大意。
重点积累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二、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
(古:父亲
同“贴” 今:父亲的父亲)
2.赏赐百千强 (古:有余
今:强壮,强大)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副词,只,仅仅
乐府民歌
也叫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 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也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 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 考查政治得失。萧梁时把“乐府”从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其中 有文人创作的诗歌,又有民间歌辞,于是将都能合着乐曲歌唱 的歌辞统统称为“乐府”。
唧、织、息、思、忆
韵脚:i
பைடு நூலகம்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 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 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再贴上花黄。
概括段意
第一节:“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第二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第三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第四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第五节:“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六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第七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3张ppt)
《木兰诗》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木兰诗
全班齐读课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杵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 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 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爹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 马,从此替爹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 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 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
通假字要知道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贴上。
(2)著我旧时裳。 “著”通“着”,穿。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木兰诗》
古今异义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1)木兰当户织
古义: 门 今义: 窗户
古义: 父亲 (2)卷卷有爷名
今义: 爷爷
古义: 买 (3)愿为市鞍马
今义: 城市
第一部分(①—③):写木兰替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④):概写木兰多年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⑤⑥):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⑦):以比喻作结,盛赞木兰的才智。
《木兰诗》
课文赏析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 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 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 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 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比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夸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对偶: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11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 兰 诗
学习目标
1. 诵读诗歌,识记重点文言词汇,梳理故事情节。 2. 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初追 识踪 木溯 兰源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铮铮铁骨,寸寸柔肠
华夏男儿多豪杰,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多为近身搏斗,对力 量的要求决定了主要是男人的舞台,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也出现了很多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在历史的烽烟中, 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都是一代女中豪杰,谁说女儿不如 男儿。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 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jiū)啾。
课文原文
•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 (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题木兰庙 ——杜 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花 木 兰 雕 像
花 木 兰 雕 像
安徽亳州木兰像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追踪溯源 初识木兰
据有关文献分析,木兰不姓花,而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 于隋代。故里在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北周时可汗募兵,本是木 兰父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能代替他的木兰胞弟 又年轻。无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 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帝。文帝封她为尚书, 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 后朝廷闻之,召她入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
樊梨花顾全大局、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演义 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 典型形象 。
学习目标
1. 诵读诗歌,识记重点文言词汇,梳理故事情节。 2. 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初追 识踪 木溯 兰源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铮铮铁骨,寸寸柔肠
华夏男儿多豪杰,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多为近身搏斗,对力 量的要求决定了主要是男人的舞台,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也出现了很多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在历史的烽烟中, 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都是一代女中豪杰,谁说女儿不如 男儿。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 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jiū)啾。
课文原文
•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 (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题木兰庙 ——杜 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花 木 兰 雕 像
花 木 兰 雕 像
安徽亳州木兰像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追踪溯源 初识木兰
据有关文献分析,木兰不姓花,而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 于隋代。故里在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北周时可汗募兵,本是木 兰父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能代替他的木兰胞弟 又年轻。无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 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帝。文帝封她为尚书, 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 后朝廷闻之,召她入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
樊梨花顾全大局、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演义 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 典型形象 。
第8课《木兰诗》课件35张
旦辞…… 暮宿…… 征途长,行程急
旦辞……暮至…… 暗示已经到了前线
情节: 奔赴战场
如何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翻译:到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 的集市买来马鞭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 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 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 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 买一样东西。
流水水 鸣鸣溅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
胡骑骑 鸣鸣啾啾。啾。
复沓句
找规律
顶真 (顶针、联珠)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 坐明堂。。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试试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6.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7.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8.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9.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结构】
本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 一爱家、爱国,不慕荣华,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 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 品质。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 动生活的向往。
连连看
1、昨夜见军帖。 • 2、对镜帖花黄。 • 3、万里赴戎机 • 4、关山度若飞。 • 5、策勋十二转。 • 6、木兰不用尚书郎。
鞍鞯(jiān) 燕山(yān) 铠甲(kǎi) 傍地(bàng)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 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旦辞……暮至…… 暗示已经到了前线
情节: 奔赴战场
如何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翻译:到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 的集市买来马鞭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 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 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 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 买一样东西。
流水水 鸣鸣溅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
胡骑骑 鸣鸣啾啾。啾。
复沓句
找规律
顶真 (顶针、联珠)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 坐明堂。。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试试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6.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7.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8.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9.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结构】
本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 一爱家、爱国,不慕荣华,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 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 品质。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 动生活的向往。
连连看
1、昨夜见军帖。 • 2、对镜帖花黄。 • 3、万里赴戎机 • 4、关山度若飞。 • 5、策勋十二转。 • 6、木兰不用尚书郎。
鞍鞯(jiān) 燕山(yān) 铠甲(kǎi) 傍地(bàng)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 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21张PPT)
木
乐
兰
府
诗
诗
集
作品简介
《木兰诗》选自北宋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 集》,这是南北朝时北 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乐府双璧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请读准字音
jī
唧唧
zhù
机杼
tiě kèhán
军帖 可汗
ān jiān
鞍鞯
pèi
辔头
jiān
鸣溅溅
yān
燕山
jì
胡骑
jiū
róng
鸣啾啾 戎机
shuò
朔气
tuò
木兰当户织 对着门 唯闻女叹息 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想; 思念 军书十二卷 数量多,非确数 愿为市鞍马 买 旦辞爷娘去 早晨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
关山度若飞 度过,过 赏赐百千强 有余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愿做 著我旧时裳 穿 对镜帖花黄 通“贴”,粘贴 出门看火伴 军中的同伴 双兔傍地走 贴近地面 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英姿飒爽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淡泊名利、质朴善良 ……
勤劳孝顺、坚强勇敢、质朴善良、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报 效祖国、淡泊名利、热爱和平生活的古代女英雄。
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她代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
——排比 渲染了战前准备的 紧张忙碌和有条不紊。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对偶
表现出战地和军旅生活的艰辛。
对偶: 1、字数相等 2、结构相同或相似 3、意思相关
判断以下诗句的对偶吗?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ppt课件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木兰诗》与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 双璧”。
河南虞城 木兰祠
读准字音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十二转
zhuǎn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 再,又 )唧唧,木兰当( 面对着 ) 户( 门 )织。不闻( 听到 )机杼声,唯( 只 ) 闻女叹息。
思考: 5、诗中是怎样写一家人迎接木兰归来的情景的?
运用排比,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 特征的行为举止,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渲染家人的 兴奋与喜悦。
6、诗中通过什么描写方法写木兰的归家生活?
动作描写。“开”“坐”“脱”“著”“理”“帖”6 个动词,表现木兰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7、写木兰火伴的“惊忙”“不知”有什么作用?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顶真句 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 (词),使相邻分句蝉联。又称顶针、联珠,蝉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修辞: 对偶
翻译:
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 铠甲。
表达作用:
描写了战地生活的艰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修辞:对偶、互文
翻译:
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 有的凯旋归来。
表达作用: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烘托了木兰英勇善战, 生还的不易。
回来拜见皇上,皇上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给(我)记了 很多次功,赏赐的财物很多很多。皇上问(我)要求什么,木兰 不愿意当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去。
河南虞城 木兰祠
读准字音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十二转
zhuǎn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 再,又 )唧唧,木兰当( 面对着 ) 户( 门 )织。不闻( 听到 )机杼声,唯( 只 ) 闻女叹息。
思考: 5、诗中是怎样写一家人迎接木兰归来的情景的?
运用排比,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 特征的行为举止,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渲染家人的 兴奋与喜悦。
6、诗中通过什么描写方法写木兰的归家生活?
动作描写。“开”“坐”“脱”“著”“理”“帖”6 个动词,表现木兰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7、写木兰火伴的“惊忙”“不知”有什么作用?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顶真句 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 (词),使相邻分句蝉联。又称顶针、联珠,蝉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修辞: 对偶
翻译:
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 铠甲。
表达作用:
描写了战地生活的艰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修辞:对偶、互文
翻译:
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 有的凯旋归来。
表达作用: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烘托了木兰英勇善战, 生还的不易。
回来拜见皇上,皇上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给(我)记了 很多次功,赏赐的财物很多很多。皇上问(我)要求什么,木兰 不愿意当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去。
《木兰诗》PPT(79张)
古今异义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 溅 古义:只。今义:但是。 2、策勋十二转 古义:量词,勋级每升 一级叫一转。 今义:转过。 3、赏赐百千强 古义:多,有余。 今义:与“差”相对。
比较诗句 想想数 词意思
十、十二等数词都是 虚数,习惯上这类数 字都表示多的意思。
想想数词在诗 句中的作用。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 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说的是十年的征战,经历了数百次战斗,有 的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有的将军和战士胜 利归来。
此类“互文”甚多,你能在文中找出几句呢?
1.“东市买骏马……”四句
意思是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 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紧张地备办鞍马。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渲染归家及回复女儿身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的喜悦,突出女儿情怀。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勤劳善良 孝顺 深明大义
勇敢坚毅 忠孝两全 淳厚质朴 热爱亲人 机敏活泼 报效国家
不慕名利
热爱和平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木 兰 诗
“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
巾帼一般是指妇女(是从女性 的头饰来称的); 须眉则是指壮年的男子(也是 从头饰的样式而得的称呼) ; 意思是:女子未必就比男子差, 或是不比男子差。
谁说女子不如男
听过这首曲目吗?大家唱一唱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男子打仗到边关 白天去种地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谁说女子享清闲 女子纺织在家园 夜晚来纺棉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28张PPT)
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14]。复沓(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顶真(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 兰 诗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第四段:
理解: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天子即可汗,明堂指朝廷。策勋即记功,勋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是一转,十二转者,夸张连升之速也。百千强,言赏赐之物成百成千还多。写天子对木兰之优遇非常,一则暗示木兰战功之卓著,一则衬凸木兰还家之心切。“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定是木兰对于勋位赏赐全无兴趣,故天子怪而问其所欲,木兰则告以不用作官,只愿还乡。愿借千里足(指快马),婉言归心似箭也。木兰不受官职,固然可谓鄙薄官禄,但也应知她还隐蔽着女性之身份,在当时条件下,女子又岂能做官(从军本是万不得已)。尤其长期离别父母,女儿之情深切矣。辞官一节,仍是紧扣木兰作为一女性来写的。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为了/市鞍马,从此/替爷
征。
买 马和马具
疏通文句,理解诗意
贰
叹息声一声又一声地传来,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见织布 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一声声的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没想什么,木兰 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军中文告,可汗大规模征兵。征 兵名册很多卷,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 没有哥哥,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从军打仗。
动词,买 名词,集市
2.帖 ①昨夜见军帖 名词,文告 ② 对镜帖花黄 动词,同“贴”
三、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 (名作动 ,买) 2.东市买骏马( 名作状,在东 ) 3.当窗理云鬓( 名作形,像云一样的 )
四、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通“贴” 贴上 )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问女何所思 ② 关山度若飞 ③出郭相扶将
秋瑾
秋瑾
近代革命家、作家。浙江绍兴人,别号鉴 湖女侠。生于福建,曾随父旅居台湾、湖南。 庚子事变之后思想剧变,决计献身革命,将个 人生死置之度外。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 学,次年七月,加入同盟会。她经常登坛演讲, 鼓吹革命,又学习射击和制造炸药,准备日后 进行武装斗争,成为激进的革命活动家。后参 与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 浙江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先期发动, 失败牺牲。13日,秋瑾在绍兴被捕,15日,从 容就义。1913年,孙中山曾到杭州秋瑾墓致祭, 题赠"巾帼英雄"匾额。
贰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
疏通文句,理解诗意
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星汉运行与灿烂,都像是出自于这沧海之中
早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①旦辞爷娘
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旦辞
水流声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人的战马 马叫的声音
译文:到集市上购买了一匹好马,马鞍和鞍垫,嚼子和缰绳,以及长 长的马鞭。(木兰)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 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的水流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 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 人战马的鸣叫声。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动弹Leabharlann 眯着眼 靠近、临近 跑 怎么
译文: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
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 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坐我西屋的床(每间房 子都要打开门,进去看看、坐坐)。脱下我从军时的战袍,穿上我以 前的衣裙,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般的鬓发,贴上好看的花黄 。出门去见军中的同伴,同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 兰是个姑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从军十余年,巧妙掩饰女儿身份,同男子一 样上阵杀敌。她的聪明、机智、谨慎让人称奇。
木兰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英雄,还是一位 淳、真性情的女子,许多情节都有所体现。
辞别家人奔赴战场 辞官还家
归家时恢复女儿身
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①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 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爱家爱国、不慕名利,体现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早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①旦辞爷娘
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旦辞
水流声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人的战马 马叫的声音
译文:到集市上购买了一匹好马,马鞍和鞍垫,嚼子和缰绳,以及长 长的马鞭。(木兰)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 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的水流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 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 人战马的鸣叫声。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动弹Leabharlann 眯着眼 靠近、临近 跑 怎么
译文: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
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 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坐我西屋的床(每间房 子都要打开门,进去看看、坐坐)。脱下我从军时的战袍,穿上我以 前的衣裙,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般的鬓发,贴上好看的花黄 。出门去见军中的同伴,同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 兰是个姑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从军十余年,巧妙掩饰女儿身份,同男子一 样上阵杀敌。她的聪明、机智、谨慎让人称奇。
木兰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英雄,还是一位 淳、真性情的女子,许多情节都有所体现。
辞别家人奔赴战场 辞官还家
归家时恢复女儿身
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①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 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爱家爱国、不慕名利,体现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第8课 木兰诗(共35张)PPT课件
栏目导航
对 镜 帖 花 黄 :“帖”通“贴”。 出 门 看 火 伴 :“火”同“伙”。
栏目导航
【实词】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旦辞爷娘去 策勋十二转 对镜帖花黄
栏目导航
忆,思念。 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旦,早晨。 策勋,记功。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栏目导航
【虚词】 惟闻女叹息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火伴皆惊忙 安能辨我是雄雌
栏目导航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 燕山( yān )
辔头( pèi ) 金柝( tuò)
戎机( róng ) 朔气( shuò )
胡骑( jì ) 红妆(zhuāng)
战袍( páo ) 唧 ( j ī ) 机杼( zhù )
倩 (qiàn ) 溅 ( jiān ) 姊 ( z ǐ ) 云鬓( bìn ) 霍霍( huò )
栏目导航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品析】 对此句的解释歧义向来就很多。有人就认为“问”的人是
父亲,也有人认为是母亲,还有人说是叙事者;“答”者应该 就是木兰本人了,但是也有人认为是叙事者的自问自答。“诗 无达诂”,任何解释只要自圆其说就可,而且,古典诗歌的魅 力正在此。总而言之,这几句诗以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木兰为了 替父从军而完全抛却个人小儿女感情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格。
栏目导航
【顶针】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 句子头尾相联,上递下接,这种修辞手法就叫顶真,也叫 作顶针。它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运用顶真,可以使 文章条理清楚,叙事严谨,在一些童话故事中还能够增强 幽默感。例如本课中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名堂”用的 就是这种修辞手法。
戎 róng 【投笔从戎、兵戎相见】 戍 shù 【戍边、戍守边疆】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 木兰诗 课件(共38张PPT)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 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 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 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语言精练,字字千金)
3)、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哪些修 辞方法,表现木兰的什么品格?
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 受。 4: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多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5-6: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 还故乡,以及爹娘姐弟迎接木兰一家团聚的情 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3、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军缘由 出征前的准备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凯旋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详写 ——略写 ——详写 ——略写 ——详写 ——详写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略写英雄气槪
1(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
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返回
课外
愿阿军昨女问不唧
为爷书夜亦女闻唧
市无十见无何机复
鞍大二军所所杼唧
马 ,
儿 ,
军情紧急 挺身而出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愿”—— 勇敢坚毅 忠孝两全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黄河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女儿情怀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 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做,表现她不贪图 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品格。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特点,鉴赏花木兰人物形象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木兰诗》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行前准备家人团聚的内容写 得详细,而对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凯旋辞官及十多年的征战生活则 写得简略,这样更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B.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 活的向往。 C.《木兰诗》的主题,不但歌颂了尚武精神,也反映了人民对和平 生活的向往。 D.木兰征战准备分东西南北来写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夸张地来 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
自主学习
马鞍下的垫子
早晨 辞别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
住宿
只
到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
胡人的战马
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缰绳及长鞭。 (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 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 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 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
·
·
·
“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 “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塞夜景。
任务探究
“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 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 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背的最准确、 最流畅、最富有感情!
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
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 史上(《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 “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 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 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 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 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 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排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对偶
•对偶: 古代诗文里经常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 (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 表达相似、相反和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 •排比: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 子和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组成。 •互文: 《木兰诗》中有这么两句:“将军百战死,将军十年归。” 按字面意思解释是:“将军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 从军十年归来。”这就使人产生了疑惑,为什么经历了千百次残酷 战斗死去的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却都是“壮士” 那?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 相互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作者为了追求诗 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才分开来写。这种修辞方法叫“互文”,就 是上文里含有下文里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上下文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另外,文章还采用了设问,比喻等修辞方法
韩国女足7支球队
的7个教练中有5个 教练威胁着要联合 抵制全国赛,如果 首尔队的前锋朴恩 善(Park EunSeon)不进行性别 测试的话。这位26 岁的球员在22场比 赛中打进19个球, 被评为本赛季最佳 前锋。
朴恩善身高180,体
重74千克,在长相和 声音等方面“酷似” 男性,而且非常勇猛, 可能在男子足球比赛 中都能占得一席。但 是根据首尔队官方发 言,朴恩善的男人体 格特征不足以成为强 迫她再次进行性别测 试从而羞辱她的理由, 他们声称此次事件只 是“阴谋论”。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 B 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是中国南
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 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一说花木兰(412-502)是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 商丘市虞城县)人。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 452年)。 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 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 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里中弟弟年龄尚 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 十二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 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 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 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 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 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 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东市买骏马,西 市买鞍鞯,南市买辔 头,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 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 山头,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燕山胡骑鸣 啾啾。
鞯: 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驽牲口用 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溅溅:水流 声。 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 的山名。 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 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马叫的 声音。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 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 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 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A.次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 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①A; ②C; ③B; ④A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 A 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 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 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 了,壮士归来了。
边听课文边思考:
1.感受形象。 2.品味语言。 3.积累背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 户织。不闻机杼声,唯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 所忆。女亦无所思,女 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 卷,卷卷有爷名。阿爷 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 征。
唧唧:虫叫声。一说一声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 门织布。 机杼:织布机。杼: 织布梭子 闻:只。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 军帖:军中的文 告。 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的征兵。 可汗:古 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君主称号。 军书十二卷: 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 十二: 表示多数,非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 转”“十二年”情形相同。 爷:同下文的“阿爷” 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为此(指替父出征) 市:买。鞍马:泛指马 和马具。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 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 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 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 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 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B (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 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十二转:记功很多次。 策勋:记功。 转:次的意思。 赏赐百千强: 赏赐很多很多的财务。 强:有余。 问所欲: 问(木兰)要求什么。不用:不愿作。尚书 郎: 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当时管理国家政 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 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 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 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 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 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 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 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 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 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 是雄雌?
万里赴戎机,关 山渡若飞。 朔气传 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策勋十二 转,赏赐百千强。可 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万里赴戎机 :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 军机军事。 关山度若飞: 象飞一样地跨 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 的意思。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颂着 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 古时军中 手也打更用的器具。 铁衣:铠甲,古代军 人穿的护身服装。
A
你知道吗?
木兰歌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其作者
是唐朝诗人韦元甫。 韦元甫 [唐](公元?年至771年)字、里、生年均不 详,卒于唐代宗大历六年。少修谨,敏于学 行。初任白马尉。探访使韦陟深器之,奏充 支使。累迁苏州刺史,浙江西道团练观察等 使。大历初,(公元七六六年)徵拜尚书右 丞。出为淮南节度使,凡三年,以疾卒于位。 今存之木兰歌,相传为元甫得自民间。他曾 拟作一首,亦见乐府诗集及全唐诗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
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注意: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 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 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
的床上。 (注意: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 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 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 阁的床上去坐着。)
代父从军
准备出征
征战归来
亲人团聚
探究学习:
1. 诗中的木兰是一个怎样 的人物形象?从课文哪些 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2.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 请找出来,有感情的品读。
木兰诗
(一) (二)
4、艰苦征战 十年凯旋
(三)
苍凉 5、辞官还乡 从容 6、合家欢聚 欢乐 (详)
1、停机叹息 沉吟 2、代父从军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
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注意: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 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互文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