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案:人教版必修_6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2023)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的教学安排和指导。

该教材是根据最新的地理教学理论和国家课程标准编写而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中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形成;•熟悉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和演变规律;•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地球和人类文明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球与地理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球的概况、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内部结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认识地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 学习内容•地球的外部形态与构造•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2. 教学目标•掌握地球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原理;•了解地球的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现象。

第二单元:自然地理环境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资源分布和利用。

1. 学习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与特征•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资源与资源的分类与分布规律2. 教学目标•熟悉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和特征;•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理解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

第三单元:人文地理环境本单元主要介绍人文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到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差异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阶段综合实践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阶段综合实践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自然灾祸①②③④⑤⑥答案①洪涝②烈度③泥石流④监测⑤救援⑥全世界卫星导航系统人地协调观——以防灾减灾为例1.人地协调观概括人地关系是指人类及其各样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看法是指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中心看法。

人地看法详细反应在对待“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怎样协调”等问题所持的看法和看法上。

在剖析解决各样地理问题时,正确的人地看法是我们一定依照的基本看法,同时它也为剖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门路。

(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计、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对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样影响。

(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是怎样影响自然环境的,懂得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一定尊敬自然规律。

(3)能够理解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渐渐深入的过程;能够辩证对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懂得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拥有必定的可连续发展的看法。

2.自然灾祸与人类活动【迁徙应用】读某地域不一样年份地理环境变化图,达成以下问题。

(1)从 1965 年到 2010 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两图中地表环境稳固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易发生自然灾祸的是 ________,原由是什么?(3)若乙图中发生 7.0 级地震,东西两岸易损程度高的是哪岸?论述判断依照。

(4)乙图中要减少自然灾祸应当采纳哪些举措?答案(1) 林地变为城市用地( 建筑用地 ) 和耕地。

(2)甲乙林地的损坏造成水土流失、洪水加剧。

(3)西岸。

建筑用地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

(4)植树造林;完美排水系统,增添地表环境的稳固程度;提升城市建筑物的抗震强度,降低易损性;迁出洪水高风险区的居民,增强抗灾减灾教育,增强营救立法,“减小”灾情。

分析第 (1) 题,读图可知,从1965 年到 2010 年林地变为建筑用地和耕地。

第(2) 题,丛林损坏 ? 地理环境稳固性降落? 水土流失、洪涝灾祸加剧。

第(3) 题,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 自然灾祸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增大。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全册全套导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全册全套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 第1册 全册 1-6章 学案(付,186)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 第1册 全册 1-6章 学案(付,186)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本章概述〔课标导航〕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核心素养〕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天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宇宙、太阳、地球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宇宙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包括四节内容,前两节围绕地球的宇宙环境展开,介绍了天体、天体系统、太阳系、生命的存在条件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重点讲解地球的历史,涉及地质年代表及地球的演化历程;第四节简单介绍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生涯规划〕项目专业或高校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1.天文学、2.地球概论学、地球物理学、3.古生物学、4.地球科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1.北京大学、2.南京大学、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中学科学院大学、5.北京师范大学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含义,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2.能够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了解太阳系结构及各大行星的特点。

4.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区域认知:在图中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综合思维: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人地协调观:妥善处理太空垃圾,保护宇宙环境。

地理实践力:用语言形象地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本节要点1.地球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自主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中__物质__存在的形式连同星际空间物质。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2)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2)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的地质灾害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重点章节为6.2节“地质灾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掌握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学生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难点: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解析,以及防治措施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质灾害图片、视频资料、地图、板书工具。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地质灾害防治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质灾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关注,提出问题:“地质灾害有哪些种类?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讲解:详细讲解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种类: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2)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为因素等。

(3)分布特点:山区、地震带、火山带等。

(4)防治措施:加强地质监测、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等。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某地区的地质灾害为例,分析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地质灾害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地质灾害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质灾害种类成因分布特点防治措施2. 板书内容:地质灾害种类: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为因素等。

分布特点:山区、地震带、火山带等。

防治措施:加强地质监测、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成因。

(2)分析我国某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2. 答案:(1)地质灾害种类及其成因。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地质灾害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地震 1.发生机制2.衡量指标(1)震级:代表地震________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_。

(2)烈度①含义: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________。

②特点:烈度越大,破坏越严重;一次地震可有________烈度。

③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________、地面建筑等。

3.主要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________、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2)导致________和财产损失。

(3)诱发________、滑坡、________、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4)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________。

4.分布(1)世界⎩⎪⎨⎪⎧环 地震带地中海— 地震带(2)中国①特点:范围广、________、强度大,灾情严重。

②频发地区:________、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判断】1.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密集区。

( ) 2.地震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呈正比例关系。

( ) 【学法指导1】 图示法记忆影响烈度的因素【知识链接】 地震造成的危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发生机制(2)分布特点:________较破碎,地势________较大,________较差的山地________区及工程建设频繁地区。

2.泥石流(1)含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地形 、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3.滑坡与泥石流的危害(1)滑坡破坏或掩埋________、道路和建筑物,________河道。

(2)泥石流摧毁________,破坏________、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3)可能造成重大的________。

4.我国分布:山区面积广大,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________地区最为多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6.1 气象灾害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6.1 气象灾害学案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1.识记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及特点。

2.掌握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1.重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难点: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成因分析。

一、洪涝灾害1.定义洪涝灾害是因或短时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1)气候因素: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区、区、区、区。

(2)地形因素:多分布在沿河、沿海的地区。

3.危害(1)淹没、等。

(2)破坏、、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5)洪涝过后易发,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6)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的洪涝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

(2)主要分布:区各大江河的。

广大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影响时,称为干旱灾害。

3.分布地区:、和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4.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2)影响,影响、加剧和沙漠化。

(3)引发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4)严重时影响和社会稳定。

(5)极易引发、、等灾害。

5.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

(2)东部季风区:因降水变化、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3)旱灾多发区:华北、、西南和,其中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三、台风灾害1.定义:台风是在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级以上。

2.多发海域: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等。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六章 第三节 防灾减灾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六章 第三节 防灾减灾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1、引导学生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通过学习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

2、认识防灾减灾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1.重点: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

2.难点:思考、体会防灾减灾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一、防灾减灾手段1.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相结合”的工作指导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3.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进行监测。

4.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

5.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而就显示出重要的价值。

6.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横波。

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空间。

7.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该次地震的震级、、震源等,并抢在到达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如电视、广播、短信等)发出警报。

8.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在和赛跑,多跑赢一秒,就能多获得一秒的应对时间。

9.我国在地震预警方面有过多次成功案例。

例如,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发生时,地震预警系统提前秒为成都发出了地震预警信息;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时,成都提前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10.受等因素限制,我国目前尚难做到对每次地震的精确预警。

11.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堤坝、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教育。

12.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

13.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

14.北川是“5.12"汶川地震的,整个县城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几乎被夷为。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6章第1节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6章第1节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

第二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热点链接】气象数据显示,每年的1号台风,出现在1月的概率为40%,出现在4月或4月之前的概率高达84%。

毫无疑问,2020年的台风已经严重迟到。

2020年4月,倒春寒一波接一波入海,西北太平洋“不育”现象越发严重。

与倒春寒有关的气象灾害是什么?“不育”是指没有产生什么灾害?提示寒潮。

台风。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水平1:根据资料,说明寒潮灾害和台风灾害的含义。

水平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寒潮灾害和台风灾害的分布状况。

水平3:运用图表资料,解释寒潮灾害和台风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危害。

水平4:综合运用资料,分析典型地区寒潮灾害和台风灾害。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台风和寒潮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对比分析台风和寒潮灾害。

区域认知:分析台风和寒潮灾害的分布规律与主要地区。

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台风和寒潮灾害发生频率,并分析其原因。

一台风灾害101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0212级以上。

203台风眼、04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构成。

305高的海域。

影响我国的台06西北太平洋,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07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08夏秋季节。

4.危害09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10交通、通信设施暴雨引发洪水、滑坡、11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12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13海堤,造成14海水倒灌1.判断正误。

(1)台风是旋转的。

(√)(2)台风中心降水强度最大。

(×)2.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强烈发展的温带旋涡B.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危害大D.西北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答案 C解析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旋涡;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危害大;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是否百害而无一利?试举例说明。

提示不是。

台风也会带来一定的好处,如缓解旱情、降温消暑等。

2020版地理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6.第一节 气象和水文灾害及答案

2020版地理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6.第一节 气象和水文灾害及答案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课程标准原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定位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区域认知)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 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洪涝灾害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如下图所示:[学法指导]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干旱灾害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思考1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少,干旱并不意味着旱灾严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6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6章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与水文灾害一、教学目标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2.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答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记者谭红报道:2020年7月14日,记者从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根据各地上报,截至14日11时统计, 7月6日开始的洪涝灾害有南昌、景德镇、九江、上饶等10个设区市和赣江新区共99个县(市、区,含功能区)635.1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4.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5.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83.4千公顷,绝收108.6千公顷,倒塌房屋656户1477间,严重损坏房屋1258户2729间,一般损坏房屋4401户7896间,直接经济损失112.9亿元,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核查中。

师:同学们,新闻中提到的洪涝灾害属于哪种类型的灾害呢?生:气象灾害。

[新课教学]:(板书)概念: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这种气象灾害。

(板书)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洪涝危害巨大。

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3防灾减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3防灾减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防灾减灾一、防灾减灾手段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目标以防为主,防抗救相联合。

2.防灾减灾工作的内容灾祸监测①自然灾祸监测系统: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构成。

②监测内容:对自然灾祸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向监测。

灾祸防守①建布防灾工程:水库、堤坝、防备林等。

②实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例。

③睁开减灾教育。

灾祸营救与救援①调换营救物质和人员。

②赶快稳固社会次序。

③救治伤员。

④睁高兴理救助。

灾后恢复①赶快恢复灾区民众的生产生活。

②促使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二、自救与互救1.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自救与互救。

2.自救和互救灾前准备关注灾祸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

灾中救援按早先设计好的逃活路线进行撤退。

灾后自我保护灾祸事后要提升警惕,防患于已然。

一、判断题1.灾祸监测主要对自然灾祸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向监测。

()2.吊箱测流是当前最合适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流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试的设备。

()3.自救和互救包含灾前准备、灾中救援和灾后自我保护三方面。

()4.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5.若遭受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行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答案:1.√ 2.√3.√4.√5.√二、选择题6.防灾工作包含()①灾祸监测②灾祸防守③灾祸营救与救援④灾后恢复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7.我国自然灾祸监测系统包含()①人造卫星②气象站③水文站④地震台⑤地质环境监测站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8.以下灾祸防守举措中,属于非工程举措的是()A.修建水库B.创造防备林C.拟订防灾减灾法例D.加固斜坡答案:C9.对于地震震前准备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准备防灾应急包②切记撤退路线③建立防震意识④常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10.以下对于个人应付灾祸的做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做好应付灾祸准备②察看自然变异状况③实时闪避灾祸④学习防灾减灾知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洪水灾祸的防守【情形导入诱思】阅读资料,研究以下问题。

6-2地质灾害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6-2地质灾害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一、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区。

2.运用实例或材料,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说明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危害。

难点: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给学生展示上图,图为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之后的北川县城街道,据了解,街道上之所以比较空旷有两点原因,其一是北川县是当时的重灾区,死伤比较严重,其二是震后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搬离了家乡,以至于今天的北川县看起来像一座“空城”。

提出问题:1、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汶川地震为什么危害如此严重?[新课教学]:一、地震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地震的概念,地震是什么呢?找同学回答一下。

生: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师:在地震的概念中,有一个我们相对陌生的词—地应力。

我们可以用这个本子来演示一下,本子的中间受到我们手的挤压时,会对我们的手产生一个抵抗力,这个抵抗力就称为应力,而发生在地壳中的应力则称为地应力。

还有一个我们相对熟悉的词—地震波,我们在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时学过的,找同学来回答一下,地震波分为几种?生:横波和纵波。

师:再找同学来回答一下,横波和纵波各自的特点。

生: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师:请大家根据地震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

小组讨论一下。

地震构造具体说明震中等震线震中距震源深度震源地震波学生回答。

师生一起填写表格。

地震构造具体说明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实际是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但不一定是一个同心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精品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精品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精品教案地质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种类、成因、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我们将重点讨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涉及教材第6章第1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地质灾害种类、成因及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高生活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质灾害种类、成因、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质灾害图片、地图、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质灾害图片,引起学生对地质灾害关注,提出问题:“地质灾害有哪些种类?它们是如何形成?如何防治?”2. 讲解新课:(1)地质灾害种类: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2)地质灾害成因: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地质构造、岩性等,外因主要是气候、水文、人类活动等。

(3)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有关。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预防、预警、避难、救援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近年来发生典型地质灾害案例,让学生解地质灾害实际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后练习题,让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地质灾害2. 内容:(1)地质灾害种类(2)地质灾害成因(3)地质灾害分布规律(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震、滑坡、泥石流成因。

(2)分析我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3)谈谈你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认识。

2. 答案:(1)地震是由地壳运动产生能量释放;滑坡是由斜坡上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滑动;泥石流是由陡峭山区大量泥沙、石块等松散物质在短时间内沿沟谷流动形成。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 第1册 第6章 学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 第1册 第6章 学案

来的影响。
因。
2.理解干旱灾害的概念、分布,并掌握其带 区域认知:根据资料判断不同地区气象灾害
来的影响。
的类型,分析不同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的异同。
地理实践力:调查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
的特点、类型及成因。
1.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形成自然灾害。
本节要点
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洪涝、干旱。
灾最严重。 3.影响 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__草场退
化__和__沙漠化__。干旱还会引发__水资源__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极易引发沙尘暴、 __火灾__、虫灾等灾害。
合作探究 知识点 洪涝灾害 ┃┃问题探究__■ 材料一 位于南亚的孟加拉国是一个土地十分肥沃的国家,然而水灾却极为频繁。正常 年份,全国国土面积的 18%会遭到洪水袭击,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材料二 孟加拉国地区略图(如图所示)。
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探究孟加拉国水灾频发的原因。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地形: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等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且势力强大时,
┃┃典例剖析__■ 例题 1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滞纳洪水的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我国滞洪区主要分布在( A )
A.河流中下游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
C.河谷地带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1气象灾害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1气象灾害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气象灾害课 程 标 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 习 目 标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与干旱成灾的原因和危害。

结合实例,说出洪涝与干旱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

2.运用资料,说明台风与寒潮的成因和危害。

结合实例,说出台风与寒潮的防御措施。

一、洪涝灾害 1.形成2.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多发于________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

(2)地形因素:________、________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主要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________,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________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特点:人口越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________。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判断】(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 )(2)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受季风影响大。

( )二、干旱灾害 1.形成2.危害⎩⎪⎨⎪⎧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 和沙漠化引发 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引发 、火灾、虫灾等灾害3.主要分布(1)世界分布:________、亚洲和________的内陆地区。

(2)我国分布东部季风区⎩⎪⎨⎪⎧旱灾多发区:华北、 、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 地区【判断】(1)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 ) (2)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重。

( ) (3)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 ) (4)华北春旱和长江流域伏旱成因相同。

( ) 三、台风灾害 1.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________,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____级以上。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章末复习提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章末复习提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复习提高综合思想——洪水和洪灾洪水是因为暴雨、融雪、融冰和水库溃坝等惹起河川、湖泊及大海的水流增大或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洪水超出了必定的限度,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与祸害,简称洪水灾祸。

按成因和地理地点的不一样,常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以及溃坝洪水等。

海啸、风暴潮等也能够惹起洪水灾祸。

洪水一般出此刻多雨季节。

雨水下降到地面此后,有的浸透到地底下去了;有的蒸发到空中去了;还有一部分,就顺着地面流,经过小沟、小溪,进入江河。

进入江河水量的多少,第一要看雨量大小。

雨下得越大,时间越集中,流入江河的水也就越多。

假如在短时间内有大批的水流入江河,水量超出了江河的最大输送能力,就会发生洪水,造成水灾。

此外,洪水的形成也受当地的天气、下垫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

图 a 表示某地域地形及 M城地点,图 b 表示 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

2011 年该地域9、 10 两月降水量远超凡年。

M城被水淹 80 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剖析 M城水灾严重的自然原由。

分析:从天气、地形、水系特点、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剖析说明。

当地为热带季民风候,降水集中在夏天,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天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

M地地形平展,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域受海水顶托作用显然。

答案:当地为热带季民风候,降水集中在夏天,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天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

M地地形平展,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域受海水顶托作用显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建议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以及各分层的特点,特别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教材讲述的较为详细,平流层以上部分,包括中间层、热层、外层,教材归纳为高层大气,这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教材这样处理,既突出了重点即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同时又利于学生了解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电离层,至于目前与人类联系相对较少的其他几层大气,简略处理,减少学习的头绪,详略编排得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各大气层的特征,应该抓住关键环节,即气温的垂直变化不同引起大气的运动特点各异,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此导致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对流运动,使水汽易于凝结,而对流层大气固体杂质丰富,因而容易形成降水;平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而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不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利于飞行。

由此可以看出每层大气其运动特点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可从教材提供的图像中得以了解。

关于大气的组成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介绍的关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等知识,是了解大气环境的最基础知识。

其中低层大气的各种组成物质及其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通过表格形式介绍了低层大气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分的比例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主要成分的比例悬殊很大,氮、氧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其他成分所占比例很小,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二氧化碳及表格中未涉及的臭氧,它们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教材着重进行了描述,对于低层大气中比例较少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强调其对地面和大气温度以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同时教材指出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这与干洁空气有所不同,这为后面讲述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干预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大量排放污染物质导致大气中固体杂质增多,形成大雾天气等天气变化埋下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雨林生态的优势。

2.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相关资料和图片理解雨林生态的优势和脆弱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雨林生态的优势和脆弱性,进一步了解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热带雨林的脆弱性。

学习难点理解雨林生态的优势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

自主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




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雨林生态的优势。

2.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情境导入:
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对于全球环境有着重要的
价值和意义,而有人却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
漠”,这是为什么呢?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优势性:
全年__________,__________强烈,__________旺盛,
__________迅速,群落_______高。

这是热带雨林区别于
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所在。

2.脆弱性:
由于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
积累和补充______,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______,雨林
中的土壤一般很______。

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__________体
内,所以__________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
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雨林植被一旦被毁,______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
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______。

研讨
合作探究互




自主探究:
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
么呢?
2.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合作探究:
教材第29~30页“活动”
1.阅读图
2.17,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

同一块土地被再次
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2.阅读图2.18,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
及其原因。






雨林生态系统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读以下①~④四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主研讨
合作探错
1.①~④中植被茂盛,土壤贫瘠的是
A.④ B.③ C.② D.①
2.上题中所选区域,生态系统脆弱的表现为
A.生物循环旺盛,生产力高
B.植被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C.地表植被被毁,很难恢复
D.养分循环速度缓慢
3.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右侧是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靠不断形成的
____________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____________。

(3)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砍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
去保护的地表,会使____________作用增加,导致____________。

没有了树木,____________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______灭绝等严重问题。

究总




达标检测
读某种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反映的生态系统在东半球,主要分布在
A.亚洲、非洲 B.大洋洲、非洲
C.南美洲、大洋洲 D.欧洲、非洲
2.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B.当地的河流夏季水量丰富,冬季干枯
C.生物种类繁多,但人口稀少
D.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3-5题。

3.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 B.b C.c D.d
4.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自主研讨
合作探究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
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
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表示我国江南某林场,其树木砍伐后在地面留下的一截树桩,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左作长途飞行。

据此回答6-7题。

7.此时正值北半球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8.该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沙尘暴频发季节 B.美国农民正收割小麦
C.地中海地区高温多雨 D.北京寒梅绽放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