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教程-变速问题 (28) (含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奥数 典型行程问题 变速问题.学生版

小学奥数  典型行程问题   变速问题.学生版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2、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 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知识精讲教学目标变速问题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例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走52 米,小强每分走70 米,二人在途中的A 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 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

变速问题(带答案)

变速问题(带答案)

变速问题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2、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知识精讲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模块一、变速问题【例 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走52 米,小强每分走70 米,二人在途中的A 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 米,则两人仍在 A 处相遇。

小学奥数:变速问题.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小学奥数:变速问题.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变速问题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2、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知识精讲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例 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走 52 米,小强每分走 70 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 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

变速问题

变速问题

变速问题一、 方法与技巧:1、 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2、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

3、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一定要养成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习惯。

二、 典型例题:例1、小红上学,每分钟行60米,需要30分钟,如果速度提高51,可以提前几分钟?例2、从A 地去B 地,每小时行15千米。

返回时速度提高51,结果少用3小时。

请问A 、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例3、小芳从家去学校,如果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走,那么要迟到5分钟;如果他用每分钟90米的速度走,那么要早到4分钟。

小芳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例4、师傅用3.2小时在家和工厂之间往返了一次,去时每小时25千米,返回时减速52,求他家到工厂相距多少千米例5、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 地时,乙离A 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6、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一辆汽车先用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行了一段路,然后速度提高41继续行驶,共用4.4小时到达,请问这辆车出发几小时后开始提速?例7、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则可提前到达;如果以原来速度行驶10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30%,恰巧也可以提前同样的时间到达。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三、 巩固练习:1、小明乘车去公园,每小时行45千米,需要3.6小时,如果速度提高31,可以提前多少小时到达2、小芳放学回家,每分钟行75米。

原路去上学,每分钟比原来慢51,结果多用2分钟。

小学奥数训练专题 变速问题.学生版【推荐】.doc

小学奥数训练专题 变速问题.学生版【推荐】.doc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 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例 1】 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走 52 米,小强每分走 70 米,二人在途中的A 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 90 米,则两人仍在 A 处相遇。

应用题板块-行程问题之变速行驶(小学奥数六年级)

应用题板块-行程问题之变速行驶(小学奥数六年级)

应用题板块-行程问题之变速行驶(小学奥数六年级)变速行驶是行程问题中的综合题,常常需要混合使用多个解题手法,复杂度也直线上升。

本文对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思路进行梳理分析,答题也就游刃有余了。

【一、题型要领】变速问题常见的有两类一是单人从A到B,以初始速度行驶,在路途中间加速或减速,最终提前或推迟到达目的地。

二是甲乙两人在AB异地同时出发,甲的速度始终不变,乙在行驶一段距离后速度发生改变,最终影响两人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答题方法主要有分段法,图示法,比例法,方程法。

1. 分段法【基本概念】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路程 = 速度 * 时间)不能直接套用。

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2. 图示法【基本概念】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

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

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3. 比例法【基本概念】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

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法解题4.方程法【基本概念】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二、重点例题】例题1【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50千米,结果返回时比去时的时间少48分钟。

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分析】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从乙地开往甲地,来回所走距离相同。

有去时速度 * 去时时间 = 返回速度 * 返回时间已知去时速度 = 40千米/小时,返回速度 = 50千米/小时,因此去时时间:返回时间 = 5:4又知返回时间 - 去时时间 = 48分钟,可得返回时间 = 48 ÷ (5 - 4)* 4 = 192(分钟),最后可求出甲乙两地的距离【解】去时时间:返回时间 = 返回速度:去时速度 = 5:4返回时间 = 48 ÷ (5 - 4)* 4 = 192(分钟)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 = 50 ÷ 60 * 192 = 160(千米)【答】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60千米例题2【题目】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为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28千米。

(最新整理)变速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最新整理)变速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解:甲原速度与乙提速速度比为 12:(30-12)=2:3 甲提速与乙原速度比为(30—16):16=7:8 乙提速后甲到相遇点占全程的 2/5 甲提速后到相遇点占全程的 7/15 两相遇点相距 28 千米,占全程的 7/15-2/5=1/15 全程为 28×15=420 千米 甲乙原速度和为 420/6=70 千米/小时 甲原速度为(70+5)*2/5=30 千米/小时 乙原速度为 70—30=40 千米/小时 答:
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 90 米,则两人仍在 A 处相遇。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 距多少米? 解: 小红速度不变,则两次从出发到 A 点相遇时间不变 那么小强第二次就比原来少用了 4 分钟,就要多走 4×70=280 米
☆2☆
变速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即同样路程,提速后每分钟多走 90—70=20 米 小强每分钟 90 米,从家到 A 处用时:280÷20=14 分钟 小华和小强家相距:(52+70)×(14+4)=2196 米
例4. 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 小时后相遇在 C 点。如果甲速度不变,乙每小时 多行 4 千米,且甲、乙还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点 D 距 C 点 10 千米;如果乙速度不变, 甲每小时多行 3 千米,且甲、乙还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点 E 距 C 点 5 千米.问:甲 ☆3☆
例3. 甲、乙两车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 小时后相遇在 C 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 时多行 5 千米,且两车还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 C 点 12 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 变,甲车速度每小时多行 5 千米,则相遇地点距 C 点 16 千米。甲车原来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学奥数教程-变速问题 教师版 (28) 全国通用(含答案)

小学奥数教程-变速问题 教师版 (28) 全国通用(含答案)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变速问题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例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走52 米,小强每分走70 米,二人在途中的A 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 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

六(下)奥数第3讲~变速行程问题

六(下)奥数第3讲~变速行程问题

六年级下册奥数第3讲~变速行程问题知识点二:设数法解变速行程举例:下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已知一个蚂蚁在每边上的爬行速度,求绕一圈的平均速度。

例2、一只虫子沿正方形ABCD的四条边爬行,已知其在AB上的速度是每分钟90厘米,BC上的速度是每分钟120厘米,CD上的速度是每分钟60厘米,DA上的速度是每分钟80厘米。

蚂蚁由A点开始,如果顺时针爬行一周,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顺时针爬行了一周半,平均速度又是多少?练2、一只虫子沿正方形ABCD爬行,已知其在AB上的速度是每分钟90厘米,BC上的速度是每分钟120厘米,CD上的速度是每分钟60厘米,DA上的速度是每分钟80厘米。

蚂蚁由A点开始,逆时针爬行2周半,平均速度是多少?知识点三:设分段法解变速行程当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路程时,我们只要通过设数的形式进行解题就可以了,当然设数法求平均速度的问题还有另外一种类型,1、张老师开车回家,此时距离家有120千米,前半程用速30千米/时速度行驶,临时家里有事需要尽快到达,要想3小时到达,那么后半段的速度是__________。

2、有甲乙两艘船在海上相向行驶,甲船单独行驶完全程需要6小时,乙船单独行驶完全程需要4小时,甲乙同时出发_______小时相遇。

例3、胖胖开车去外婆家,原计划按照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到路程的一半时发现之前的速度只有50千米/时,那么在后一半路程中,速度必须达到多少才能准时到外婆家?练3、李老师开车去图书馆,前一半路程车速为每小时40千米,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那么他后一半路程的车速是多少?知识点四:与正反比相关的变速行程举例:小红帽去外婆家,小红帽有天按照往常的速度去2000米处的外婆家,结果在最后500米处发现了大灰狼,小红帽加快速度跑步,结果比平时提前了3分钟到达外婆家,请问,如果小红帽一开始就以跑步的速度,那么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外婆家。

板书总结:与正反比相关的变速行程1、路程相同,速度与时间成反比;2、去相同,比不同3、找不变量,路程和相同,速度和相同,时间也相同3、乐乐和静静、赛跑,这天他们选定了跑道进行比赛,已知乐乐和静静、的速度比为5:4,乐乐比静静、早2秒到终点,乐乐跑完全程需要多久?4、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货两车所行的路程比是5:4,相遇后货车每小时比相遇前每小时多走27千米,客车仍按原速前进,结果两车同时到达对方的出发站。

小学奥数 典型行程问题 变速问题.题库版

小学奥数  典型行程问题   变速问题.题库版

变速问题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2、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知识精讲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例 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走52 米,小强每分走70 米,二人在途中的A 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 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

小学奥数 行程问题之变速问题带答案解析版

小学奥数 行程问题之变速问题带答案解析版

行程板块之变速问题知识精讲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例题精讲:【例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走 52 米,小强每分走 70 米,二人在途中的 A 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 90 米,则两人仍在 A 处相遇。

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解析;因为小红的速度不变,相遇的地点不变,所以小红两次从出发到相遇行走的时间不变,也就是说,小强第二次走的时间比第一次少 4 分钟。

(70×4)÷(90-70)=14 分钟可知小强第二次走了 14分钟,他第一次走了 14+4=18 分钟;两人家的距离:(52+70)×18=2196(米)【例2】甲、乙两人沿 400 米环形跑道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跑去。

相遇后甲比原来速度增加 2 米/秒,乙比原来速度减少 2 米/秒,结果都用 25秒同时回到原地。

求甲原来的速度。

解析:因为相遇前后甲,乙的速度和没有改变,如果相遇后两人和跑一圈用 25秒,则相遇前两人和跑一圈也用 25秒。

以甲为研究对象,甲以原速V 跑了 25 秒的路程与以(V +2 )跑了 25 秒的路程之和等于 400米,25V +25(V +2 )=400 易得V = 7米/秒【例3】甲、乙两车分别从 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 小时后相遇在 C 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 5 千米,且两车还从 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 C 点 12 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速度每小时多行 5 千米,则相遇地点距 C 点16 千米.甲车原来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析;设乙增加速度后,两车在 D 处相遇,所用时间为 T 小时。

甲增加速度后,两车在 E 处相遇。

由于这两种情况,两车的速度和相同,所以所用时间也相同。

于是,甲、乙不增加速度时,经 T 小时分别到达 D、E。

小学奥数知识点拨 精讲试题 题库 变速问题.学生版

小学奥数知识点拨 精讲试题 题库 变速问题.学生版
4 两人谁先到达终点?
【例 12】 环形场地的周长为1800 米,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甲速大于乙速),12 分钟 后相遇.如果每人每分钟多走 25 米,则相遇点与前次相差 33 米,求原来二人的速度.
【例 13】 王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去,平常只用 20 分钟。因途中有 2 千米正在修路,只好推车步行,步 行速度只有骑车速度的 1 ,结果这天用了 36 分钟才到学校。从王刚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 3
【巩固】 甲、乙二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 小时后相遇在 C 点。如果甲速度不变,乙 每小时多行 4 千米,且甲、乙还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点 D 距 C 点 lO 千米;如果乙速度不变,甲每小时多行 3 千米,且甲、乙还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则相遇点 E 距 C 点 5 千米。问:甲原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变速问题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
知识精讲
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对于 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例 20】 欢欢和贝贝是同班同学,并且住在同一栋楼里.早晨 7 : 40 ,欢欢从家出发骑车去学校, 7 : 46
追上了一直匀速步行的贝贝;看到身穿校服的贝贝才想起学校的通知,欢欢立即调头,并将速
度提高到原来的 2 倍,回家换好校服,再赶往学校;欢欢 8 : 00 赶到学校时,贝贝也恰好到学
校.如果欢欢在家换校服用去 6 分钟且调头时间不计,那么贝贝从家里出发时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奥数行程专题:变速运动

六年级下册数学奥数行程专题:变速运动

本节课程回归到生活中的主题:
“变”乃是数学的精髓, 也是我们处事的法则!
“变”乃是数学的精髓,也是我们处事的法则!
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对而行, 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55千米,如果甲 每小时增加15km,乙每小时增加5km,则相遇时 间可以提前四分之一小时,A、B两地之间的距离 是多少km?
“变”乃是数学的精髓,也是我们处事的法则!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 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 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 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从山 脚到山顶的距离。
“变”乃是数学的精髓,也是我们处事的法则!
例(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 20%,则可提前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00千米后,再 将速度提高30%,恰巧也可以提前同样的的时间到达。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变”乃是数学的精髓,也是我们处事的法则!
例(6)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已 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5,甲、乙到达B,A地 后,立即返回,返回时甲的速度提高了1/4,乙的 速度提高1/3,已知甲、乙两次相遇点相距34千米, 求A、B两地间距离?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我 们明白了解答变速运动的题目,我们需要 因过程变化而变化。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 “数学的精髓在于变”!回归到生活中, 我们也要因环境的不同,我们处事方式也 要随机应变!
从题目的解题方法上又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利用设数法、设份数处理
第二、利用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段处理
第三、利用和差倍分以及比例关系,将行程过程进 行对比分析
第四、利用方程方法进行求解
第五、利用柳卡图来分析

小学奥数变速问题

小学奥数变速问题

变速问题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2、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知识精讲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模块一、变速问题【例 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走52 米,小强每分走70 米,二人在途中的A 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 米,则两人仍在 A 处相遇。

5年级奥数秋季同步课程09 行程中的变速问题(课后习题)

5年级奥数秋季同步课程09 行程中的变速问题(课后习题)

行程中的变速问题
主讲:五豆
行程中的变速问题答案:40厘米/分
如图所示,一只蜗牛从A 点出发,沿着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爬行,速度如图所示(单位:厘米/分),那么这只蜗牛顺时针爬行一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0
40
30
A
行程中的变速问题答案:20分钟
山谷和森林相距2000米,小老虎从森林出发去山谷,20分钟后,小燕子也从森林出发去山谷,结果两只小动物同时到达了山谷。

开始的时候小老虎的速度是每分钟50米,后来变为了每分钟40米。

小燕子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但途中因为停下喝水用了5分钟,那么,小老虎是在出发几分钟后变速的?
行程中的变速问题答案:21.6千米;11.2千米
在一段河的相距24千米两个码头A、B之间,客船和货船同时从上游的A码头出发,在A、B之间不停地往返运动。

已知,水速是每小时2千米,客船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货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那么两船第一次迎面相遇的地点距离A码头有多远?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离A码头有多远?
行程中的变速问题答案:80米
如图所示,A、B两地相距200米。

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按照箭头的方向行走。

甲在行进过程中方向始终不变,速度为每分钟走20米;而乙按照先走3分钟,再转身走1分钟,转身再走3分钟,……这样的方式走,并且速度是每分钟走10米。

那么甲、乙两人相遇的地点距B地有多少米?
行程中的变速问题答案:9分钟
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200米,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图中的A、B 两点出发。

甲的速度是每分钟5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25米,并且甲、乙两人走到转弯的地方都要休息1分钟。

那么请问,甲第一次看到乙是在多少分钟之后?。

奥数变速问题哈弗课堂

奥数变速问题哈弗课堂

奥数变速问题哈弗课堂(原创实用版)目录1.奥数变速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2.哈弗课堂对解决奥数变速问题的贡献3.奥数变速问题的解决方法4.对哈弗课堂的评价和建议正文【1.奥数变速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奥数变速问题是指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涉及到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概念的数学问题。

这类问题在奥数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们不仅考验学生的数学能力,还需要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因此,掌握奥数变速问题的解题技巧,对于参加奥数竞赛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2.哈弗课堂对解决奥数变速问题的贡献】哈弗课堂是一家专注于数学教育的线上平台,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资源和专业的教学辅导。

在解决奥数变速问题方面,哈弗课堂做出了很多贡献。

首先,它提供了大量的奥数变速问题案例,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解题技巧。

其次,哈弗课堂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奥数变速问题。

【3.奥数变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奥数变速问题需要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具体步骤如下:(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确定所求。

(2)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列出方程。

(3)运用数学方法,如代数法、几何法、微积分法等,解方程求解。

(4)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单位转换和答案化简。

【4.对哈弗课堂的评价和建议】哈弗课堂在解决奥数变速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哈弗课堂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应试,缺乏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其次,哈弗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依赖线上平台,缺乏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

小学奥数 变速问题 精选例题练习习题(含知识点拨)

小学奥数  变速问题 精选例题练习习题(含知识点拨)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例 1】 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走 52 米,小强每分走 70 米,二人在途中的 A处相遇。

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 90 米,则两人仍在 A 处相遇。

(小学奥数)变速问题

(小学奥数)变速问题

變速問題教學目標1、能夠利用以前學習的知識理清變速變道問題的關鍵點2、能夠利用線段圖、算術、方程方法解決變速變道等綜合行程題。

3、變速變道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處理“變”知識精講變速變道問題屬於行程中的綜合題,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處理等多種處理問題等解題方法。

對於這種分段變速問題,利用算術方法、折線圖法和方程方法解題各有特點。

算術方法對於運動過程的把握非常細緻,但必須一步一步來;折線圖則顯得非常直觀,每一次相遇點的位置也易於確定;方程的優點在於無需考慮得非常仔細,只需要知道變速點就可以列出等量關係式,把大量的推理過程轉化成了計算.行程問題常用的解題方法有⑴公式法即根據常用的行程問題的公式進行求解,這種方法看似簡單,其實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種變形形式;有時條件不是直接給出的,這就需要對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條件;⑵圖示法在一些複雜的行程問題中,為了明確過程,常用示意圖作為輔助工具.示意追及的地點.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問題中,畫圖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題方法;⑶比例法行程問題中有很多比例關係,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時,用比例法可求得具體數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較複雜的題目中,有些條件(如路程、速度、時間等)往往是不確定的,在沒有具體數值的情況下,只能用比例解題;⑷分段法在非勻速即分段變速的行程問題中,公式不能直接適用.這時通常把不勻速的運動分為勻速的幾段,在每一段中用勻速問題的方法去分析,然後再把結果結合起來;⑸方程法在關係複雜、條件分散的題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難求解時,設條件關係最多的未知量為未知數,抓住重要的等量關係列方程常常可以順利求解.【例 1】小紅和小強同時從家裏出發相向而行。

小紅每分走52 米,小強每分走70 米,二人在途中的A處相遇。

若小紅提前4 分出發,且速度不變,小強每分走90 米,則兩人仍在A處相遇。

小紅和小強兩人的家相距多少米?【例 2】甲、乙兩人沿400 米環形跑道練習跑步,兩人同時從跑道的同一地點向相反方向跑去。

(2021年整理)变速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2021年整理)变速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变速行程问题解题方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变速行程问题解题方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变速行程问题解题方法的全部内容。

变速行程问题课程简介: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例题精讲:例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速问题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
知识精讲
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对于 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或 E 相遇,所以用每小时 5 千米的速度,T 小时 走过 28 千米,从而 T=28÷5= 28 小时,甲 5
用 6- 28 = 2 (小时),走过 12 千米,所以甲原来每小时行 12÷ 2 =30(千米)
55
5
【答案】30 千米
【巩固】 甲、乙二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 小时后相遇在 C 点。如果甲速度不变,乙 每小时多行 4 千米,且甲、乙还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点 D 距 C 点 lO 千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 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 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 转化成了计算.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 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 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 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 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⑶比例法 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 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 用比例解题; ⑷分段法 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 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方程法 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 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3-2-6.变速问题.题库
教师版
page 2 of 18
米;如果乙速度不变,甲每小时多行 3 千米,且甲、乙还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
相遇点 E 距 C 点 5 千米。问:甲原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变速问题
【难度】3 星
【题型】解答
【解析】当乙每小时多行 4 千米时,5 小时可以多行 20 千米,所以当两人相遇后继续向前走到 5 小时,
【例 1】 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 52 米,小强每分走 70 米,二人在途中的 A
3-2-6.变速问题.题库
教师版
page 1 of 18
处相遇。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 90 米,则两人仍在 A 处相遇。小
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变速问题
【考点】行程问题之变速问题
【难度】3 星
【题型】解答
【解析】设乙增加速度后,两车在 D 处相遇,所用时间为 T 小时。甲增加速度后,两车在 E 处相遇。
由于这两种情况,两车的速度和相同,所以所用时间也相同。于是,甲、乙不增加速度时,经 T
小时分别到达 D、E。DE=12+16=28(千米)。由于甲或乙增加速度每小时 5 千米,两车在 D
后,两人速度比为 2 : 3,根据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所以第二种情况中相遇时甲走了
全程的 3 = 3 .两种情况相比,甲的速度没有变化,只是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少走 10 分 3+2 5
钟,所以甲的速度为 6000 × (3 − 3) ÷ 9 =150 (米/分). 58
【答案】150 米/分
【例 4】 甲、乙两车分别从 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 小时后相遇在 C 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
乙车每小时多行 5 千米,且两车还从 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 C 点 12
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速度每小时多行 5 千米,则相遇地点距 C 点 16 千米.甲车
原来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难度】3 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因为小红的速度不变,相遇的地点不变,所以小红两次从出发到相遇行走的时间不变,也就是说,
小强第二次走的时间比第一次少 4 分钟。(70×4)÷(90-70)=14 分钟 可知小强第二次走了 14
分钟,他第一次走了 14+4=18 分钟; 两人家的距离:(52+70)×18=2196(米).
遇.如果乙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 3 倍,那么两人可提前 10 分钟相遇,则甲的速度是每分钟行
多少米?
【考点】行程问题之变速问题
【难度】3 星
【题型】解答
【解析】第一种情况中相遇时乙走了 2400 米,根据时间一定,速度比等于路程之比,最初甲、乙的速度
比为 (7200 -2400) : 2400 =2 :1,所以第一情况中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 2/3.乙的速度提高 3 倍
一圈也用 24 秒。以甲为研究对象,甲以原速 V 跑了 24 秒的路程与以(V +2 )跑了 24 秒的
路程之和等于 400 米,24V +24(V +2 )=400 易得 V = 7 1 米/秒 3
【答案】 7 1 米/秒 3
【例 3】 A、 B 两地相距 7200 米,甲、乙分别从 A, B 两地同时出发,结果在距 B 地 2400 米处相
【答案】2196 米
【例 2】 甲、乙两人沿 400 米环形跑道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
甲比原来速度增加 2 米/秒,乙比原来速度减少 2 米/秒,结果都用 24 秒同时回到原地。
【难度】3 星
【题型】解答
【解析】因为相遇前后甲,乙的速度和没有改变,如果相遇后两人和跑一圈用 24 秒,则相遇前两人和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