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人民的抗争(二)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战场 项目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
领导阶级
地主大资产阶级
表的无产阶级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 代表中华民族的根
阶级利益

本利益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路线
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
联系 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
抗战做出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对点训练] 3.(2019·湖北稳派教育联考)1944 年 5 月底到 9 月 初,日本和国民党军队在长沙衡阳进行长衡会战,历经 3 个多 月。是日本“一号作战”中交战时间最长、中国军队抵抗最为 顽强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 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最终日军战略目标达成。长衡会战及 其结果主要表明,当时( ) A.日军在华持续推行攻势战略 B.国军仍然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正面战场抗战遭到严重挫折 D.国共两党相互配合有所削弱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参考答案】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 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 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 侵。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地图类历史分析题的解答思路基本还是信息提炼(从材料中 直接获取)+分析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回答原因或影 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角度回答。 (2)历史图表类分多种类型,解答时应注意分清类型,采取不同 的解答技巧:如表格式的解题技巧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 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地图式解答一般是: 一看文字,二看时间,三析社会转型;柱型式解题技巧为一般 为分阶段、看趋势、析时间三步等。

第 3 讲 近代中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 3 讲 近代中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迅速,对外侵略中国。 直接原因:1894年,日本借朝鲜爆发 农民战争 派大军入侵朝鲜。 ②结果及影响:签订《 马关 条约》,内容简记 为“一厂二两三岛四埠” ③影响: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列 强侵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 商品 输出—资本 办厂 ),列强掀起了 输出,如投资 瓜分中国 的 大大加深 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1901 ) ①根本原因:扩大 侵华权益 ;直接原因:镇压 3 义和团运动
禁烟 运动和历次战争中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农民阶级 1. 1851 -1864年, 洪秀全 等领导的 反 侵略 ,反 封建 的太平天国运动.
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民族 矛盾和阶 ①背景: 级矛盾空前 激化 ;自然 灾害 严重。
②经过: 金田 起义—定都 南京 —全盛时 期— 天京 变乱—最终 失败 . ③探索 A.前期颁布的《 天朝田亩制度 》是革命纲 领,提出 土地 分配和产品 产品 原则,建立绝 对 平均主义 的理想社会.“四无两有”的社会
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 半 封建 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1860) ①根本原因:英法进一步打开 市场 ;直接原因: 英国修约 失败 ②结果:签订《天津 条约》、《北京条约》等: 增开 十 处通商口岸(侵略范围深入内地 );外国人 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赔款等。英法联军 火烧了 圆明园 ,俄国占领了中国大片 领土 。 ③影响:中国失去了更多的 领土 和 主权 ,中国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 1895 ) 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
方针: 八路 军, 新四 军进入敌后,开展 游击 战争,建立 敌后抗日 根据地. 实施:防御阶段,取得 平型关 大捷;相持阶 段,1940年发动 百团大战 . ②抗战取得完全胜利: 标志: 1945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 投降 . 意义:是中国人民 一百 多年来第 一 次反 自尊心、 自信心; 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民族, 是世界反 法西斯 战争的重要组成,使中国 的 国际地位 得到提高.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封建政权还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

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以统治人民,并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推行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18C 中叶-19C中叶,工业革命推广到欧美各国,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殖民主义使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列强对亚、非、美、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压迫和奴役。

它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是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把他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附庸。

三、鸦片战争的爆发(一)鸦片战争原因:(1)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2)为摆脱1825年和1837年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3)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

英国鸦片走私不仅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并且直接毒害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乾隆帝的回执: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 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 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盲目自大、闭关自守
中英正当贸易
年度
英国输华 总值
1192915 5373015 7335023
中国输英 总值
2190619 5799722 9950286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 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 强迫中国接受。”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2、直接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损害到英国的商业利益。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 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 力。” 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 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鸦片正常贸易进行的。 鸦片战争的性质: 英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中国: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 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即治外法 权。外国的侨民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他们 在中国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只受本国驻中国领事法 庭的审判,中国政府不能过问。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 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 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 ,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 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赔 款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哪些方面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和 掠夺中国原料,反映了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难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一)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 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关税协定) 《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查贸易”权、外国传教士传教权等。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了解:(1) 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使得外国不法分子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2) 关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使中国享受不到对等的权利,同时由于利益均沾的规定,与中国鉴订不平等条约的任何国家都享有同等待遇,对中国的危害极大,使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3) 关于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到各口岸自由航行的规定,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也加强了对中国内地的侵略。

(4) 关于建立教堂和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规定,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传教士中的不法分子以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武器之一。

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矛盾)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第二次鸦片战争担心危及统治利益提出“修约”要求拒绝“修约”清政府英法等国(忙于镇压起义)《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1860年)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矛盾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战争大陆政策:侵略朝鲜、夺取中国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征服世界课堂设问: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事件引起的?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以天皇为首的统治者既定的侵略方针,是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二篇 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二篇  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860 年 、 《北京条约》 巴尔喀什湖以东 44 万多平方公 《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 以南 里; 1881年 中国西北 7万多平方公 《伊犁条约》 里。
巩固提高
1.“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 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 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法国作家雨果揭露的侵 略暴行发生在( ) B A.中英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第一,《马关条约》割去中国更多的领 土,极大地刺激了帝国主义的贪欲,列 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 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二,《马关条约》增开四处通商口岸, 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第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致使列强开始转变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方式,开始向中国输出资本。
②中学生应勿忘国耻,树立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 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巩固提高
C
C
巩固提高
3.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 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
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
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A.中英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考点一 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知道中英《南京 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二、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 100万银元。 4.《南京条约》的内容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 国须同英国商定。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10月初,一艘100吨的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 广州,停泊黄浦。船上水手全是中国人,船主苏亚成也是 香港华人。为了方便于走私,该船曾在香港英国政府领过 登记证。10月8日,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 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不想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 礼却以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甚 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辱了英国,无理 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政府道歉。 22日,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巴夏礼拒收,连叶名琛送 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 攻。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封建专制,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源自军队武器落后,训练松弛。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一直觊觎中国市场。
中国还处于自然经济背景下,自给自足,英国一直处于入超地
位,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销毁鸦片200多万斤 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贩子 引爆鸦片战争
辛丑条约
阶段
侵略事件
条约
影响
英勇抗争
第一次鸦片战 第一次鸦片战 《南京条约》 争 争 《黄埔条约》 1840-1842 英 《望厦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 第二次鸦片战 《天津条约》 争 争 《北京条约》 1856-1860 英法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本
开始沦为双半 虎门销烟 1839 社会 加深双半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百日维新1898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19世纪末起于山东的反清秘密组织,原名义和拳 1900年发展到京津地区,八国联军开始镇压,清政
府宣战
演变为国际冲突——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签下《辛丑条约》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近代化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近代化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 失败 王朝的统治,加上内部的腐败 原因 和外国势力的积压。(P23)
三、戊戌变法的内容、评价(意义、局限)
(一)概况·背景
背景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重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进程
①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变 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②公车上书失败 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 报刊(上海·梁启超《时务报》、天 津·严复《国闻报》);③1897年,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 绪 帝 , 呼 吁 变 法 救 国 。 ④ 1898 年 6 月 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实行变法。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地位
(P38第8课导言)
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 高潮 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四、辛亥革命的概况、评价(意义、局限) (二)重要成果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 议员合影
清帝退位诏书
重要 成果
①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建立; ②清帝下诏退位:1912年2月,清帝下诏 退位;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 日颁布(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P48)
背景
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救国就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
化领域的革新运动。(P56)
开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 标志 年杂志》(《新青年》)
代表 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重要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第一:抗争史概述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爱国军民以及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为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一、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两大任务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而中国封建势力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者紧密勾结,相互依存。

任何把反帝反封双重任务割裂开来的革命都必然以失败告终,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已反复证明了这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孙中山以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

只有中国共产党把反帝反封结合起来,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二、抗争概况按照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领导阶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三个阶段:(一)在近代前期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从1840年到1900年的6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就是这样的斗争。

农民阶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勇敢地担负起新的斗争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夕的20年为第二阶段。

在此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取代农民阶级而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

从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初步尝试——戊戌变法运动,到提出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辛亥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峰。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年为第三阶段。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革命史的中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及其伟大胜利。

第一个重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的国民大革命,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北伐战争时期,胜利和失败都要着重了解。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知识构建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和实践(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中,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不愧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中,有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

中法战争中,有刘铭传、冯子材等爱国将领率军抗击法军。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将领英勇杀敌,为国捐躯。

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1、背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三)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2、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3、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组建海军。

4、评价: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第二讲__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演示文稿

第二讲__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演示文稿

古代中国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只有“天下” 的概念。 古代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总是把自己当作“天下共主”,
即“天子”,而把自己统治的地域称为“天下”。
所谓“中国”指的是“天下之中也”,四周则是“蛮 夷”。
有时“中国”也指华夏文化所及之地,故其疆域可以小 到只是中原地区,或者大到囊括大半个亚洲。
普通民众往往把朝廷与国家等同起来。
古代中国对“民族”属性的界定,更多的是取决于其文 化认同和文化教化,而不是血缘或地域。 古之汉人指认同华夏文化的人群。是否认同华夏文化,
是辨别同族与异类、区别文明与野蛮的根本标志。
在历史上,这种以文化为主的民族认同标准,有利于民 族之间自然、自愿的融合。但它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却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法、美、俄、德、 意、奥、日等八个国家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
战争。
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 中法战争中的刘铭传、冯子材。
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林永升等。
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 太平军与外国侵略军的战斗。 台湾割让后台湾军民的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 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 之统一”。
——孙中山
1913年西蒙古王公会议通电全国:“数百年来,汉蒙 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当一体出力,维持民 国”。 “中华民族”日益成为中国各族儿女共同认同的民族标 识。
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全体人民在帝国 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压之下,在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 的传入和影响之下,对自身共同命运、前途、利益的感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第一:抗争史概述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爱国军民以及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为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一、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两大任务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而中国封建势力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者紧密勾结,相互依存。

任何把反帝反封双重任务割裂开来的革命都必然以失败告终,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已反复证明了这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孙中山以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

只有中国共产党把反帝反封结合起来,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二、抗争概况按照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领导阶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三个阶段:(一)在近代前期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从1840年到1900年的6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就是这样的斗争。

农民阶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勇敢地担负起新的斗争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夕的20年为第二阶段。

在此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取代农民阶级而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

从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初步尝试——戊戌变法运动,到提出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辛亥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峰。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年为第三阶段。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革命史的中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及其伟大胜利。

第一个重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的国民大革命,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北伐战争时期,胜利和失败都要着重了解。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l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是经济制度的落后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1在近代中国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2落后就要挨打,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原因: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惧怕人民(表现)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微弱④民族资产的社会基础狭窄。

教训: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上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

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2)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2)

地方分权
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巩固和
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康乾盛 世)
的官僚系统,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 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 要原因之一。
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呈现两个趋势: 一方面, 君主权力空前强化,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 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过程
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 2)1897年11月,德国派兵占领胶州湾; 3)1897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 4)英法日等国在中国强占租界,划分 “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强迫租借胶州湾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地区 强迫租借广州湾 新界和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救 抗 亡 日
一、国门洞开
国际背景: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 速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 料产地。
国内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 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
思考二:列强通过什么手段侵略中国的?回忆 1840—1901年间列强入侵史实? • • • • •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法战争(1883-1885)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望厦条约》:美国人有权在五口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和 巡查贸 教堂;美国兵船可以在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 易权 《黄埔条约》:法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建教堂,中国 传教权 人不能“触犯毁坏”,否则“严拘重惩”。
(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最新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版:危机、变法与革命(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

最新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版:危机、变法与革命(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辛亥革命复习建议民族危机通常是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出现的前提,在复习这一阶段内容时,可以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放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所带来的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进行思考,以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复杂历史现象。

近代化是衡量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量尺,以此衡量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能够发现国人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意味着中国人对近代化的认识已经到了制度变革层次。

无论清廷当局,还是资产阶级,均选择了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意味着政治近代化已成为共识。

在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历程中,康有为试图调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平等思想和西方近代民主文化之所长,并主张五权宪法。

二者都考虑到了中国国情,相比较而言,孙中山的思想更具创新性。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民族危机,②洋务运动,③维新派,④西方政治学说,⑤君主立宪,⑥思想解放,⑦皇族内阁,⑧革命派,⑨民主共和,⑩民族资本主义。

考点聚焦考点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背景1.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二)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三)参与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四)过程:1.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于廊坊、杨村受阻。

2.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攻陷北京后烧杀抢掠。

(五)结果: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1.内容及危害:2.特点:以政治、军事手段维护在华利益。

(1)内容:其他条约都以攫取侵略权益,尤以经济侵略为主,多以割地、赔款、开商埠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虽有巨额赔款,但并非列强的真实意图所在。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标准和要求课程标准学习要求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3、体会中国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列举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犯下的罪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的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二、教材知识整合(一)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②直接原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虎门硝烟。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南京条约》(1842年8月)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①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历史必修上: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二

历史必修上: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二

探究3 “公车上书”一事是真是假?
材料一 “……乃合十八省举人 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 人,以一书二夜草万言书,请拒 和、迁都、变法三者……至四月 初八日(公历五月二日)投递, 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 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档案,提出: “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 日子里,……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 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 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 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 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 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思考:你认为公车上书是否真实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考这两 则史料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价值?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探究3 评价义和团运动
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材料二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 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材料三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 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山东义和团民谣
材料四 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 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义和团揭帖 材料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 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思考:综合上述材料,试多角度评价义和团运动
评价义和团运动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首先,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时,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 的势力,迫使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策略,具有反侵略的爱国性; 其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充分体现出来,如:采用封建迷信思想组织 群众、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反侵略的同时毁坏先进的物质文明,盲目 排外;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最终被清政府利用并镇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人民的抗争(二)
1945年8月15日12时,日本天皇裕仁宣读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坚持了八年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我们终于胜利了!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和日本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法西斯道路。

2、既定国策:1936年,日本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正式把侵略中国定为基本国策。

3、有利条件: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侵华表现
(1)军事上:野蛮的军事侵略——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等。

(2)政治上:狡诈的殖民统治——实行“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对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

(3)经济上:疯狂的经济掠夺。

(4)文化教育上:阴险的奴化教育。

2、日军暴行
⑴南京大屠杀
⑵细菌战和毒气战
⑶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3、当代日本对其罪行的否认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对于这段史实,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战后中国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十个地方成立的审判日本战犯法庭均认定:侵华日军在南京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了疯狂屠杀。

总计被集体屠杀者19万人,被分散屠杀者15万人,被害总数30万以上。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不断发现的大量史料一再证实这两个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件判决的正确性。

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却全然不顾事实,一再制造事端,妄图掩盖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本右翼否认侵华历史也总是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做起。

其卑劣手法有二:一是以质疑三十多万被害者人数来否定大屠杀本身的存在;二是以战争中有伤亡乃天经地义、日本人也有伤亡为由否认屠杀罪行。

如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称:“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大量中国民众。

关于这一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有许多疑问点,有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还在持续争论。

”该书通篇渲染日本士兵和平民的伤亡人数,对亚洲各国的巨大损失和伤害情况却只字不提。

战后都60年了,但日本对侵华战争一向坚持“三不政策”:不认罪、不道歉、不赔偿,甚至日军当年遗留的一些武器还在继续残害中国人民!
三、全民族抗战(重点)
1.背景──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

早在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就狂妄地提出了“征韩侵华”计划,以后两次入侵朝鲜都以失败告终。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逐渐成熟——首先吞并朝鲜、台湾,然后占领中国东北,次之征服全中国,最后称霸亚洲和全世界。

此后的60多年里,日本一直处心积虑地执行这个计划,先后发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挑起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逐步扩大,到1935年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保证抗战的胜利,需要全民族精诚团结,一致对外。

中国团结抗战的一面旗帜诞生了。

2.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
(1)制定方针: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
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初步形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

揭开
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正式建立: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
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实行自卫抗战,国共两党协议改编红军和红军游击队,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史实(见课本)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因为:①它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

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②全国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战斗。

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③全国各党派,都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了分裂对抗的局面,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④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⑤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两个战场的抗日状况:
(1)正面战场(国民党):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2)敌后战场(共产党):路线:(洛川会议)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枢和总后方:陕甘宁边区。

结果: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四、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重点)
1、胜利原因
胡锦涛说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


①根本原因: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②重要因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③战争性质: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历史地位:
①抗争史: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革命史: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二战史: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世界史: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后来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由此步入世界
大国行列,与战前有天壤之别。

五、问题探究
抗战胜利后,在重庆的庆祝晚会上,有一则灯谜引起很大争议。

其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历史人物)”,结果出现了五种谜底,分别是“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试联系有关史实,分别解释各谜底的含义。

你认为哪一个最恰当,为什么?
“屈原”指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苏武”指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最后的精锐关东军;“蒋干”指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是抗日主干;“毛遂”指毛泽东领导中共取得抗日胜利;“共工”指抗战胜利是包括苏、美、国、共等国际国内多方力量共同的功劳。

“共工”最恰当,其它四种谜底都只说明了一种原因,都具有片面性。

附:钓鱼岛事件
地质特征:其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藏石油。

据1982年估计当在737-1574亿桶。

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

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

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列岛的北小岛设置了一座灯塔,企图使灯塔列于海图以便让国际社会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又在钓鱼岛上竖起绘有“太阳旗”和纪念死者字样的木牌。

一直以来,中国都在争取收回钓鱼岛!
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悲剧,我们绝对不能让它重演!
作业:
日本是近代以来侵略中国次数最多、最暴虐的敌人,虽然最近的一次侵略战争也已过去60多年了,但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如日本为什么敢一次次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一次次失败?当年导致战败的原因是否还存在?新中国的对日政策是否有失误之处?如何才能处理好当今的中日关系?
请结合相关史实,以对抗日战争的反思为主题(题目自拟),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读史使人明智,但只有深入思考才能积淀智慧。


教后反思:
1、当代日本对侵略战争的态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讲授本课时要对此现象予以说明。

2、抗日战争史一直存在着“扬共抑国”的倾向,课堂上要力避这种倾向。

3、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大脑的思维,深化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