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稳定
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

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一、填空题1.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
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类。
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__________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达到增加或减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3.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缺乏可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主要采用____________方式进行交易。
4.中央银行还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方式对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
5.中央银行可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以收缩或扩张,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1.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则最初始于()。
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2.我国在()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
A.1981B.1982C.1983D.1984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A.手续费限额 B.保证金限额C.交易金限额 D.经纪人费用限额4.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总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A.信用配额 B.信用控制C.信用贷款 D.窗口指导4.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由于()对经济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中央银行在使用时一般都比较谨慎。
A.公开市场操作 B.再贴现政策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D.窗口指导三、多项选择题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C.消费者信用控制 D.公开市场业务E.窗口指导2.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其局限性有()。
A.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B.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C.对经济的振动太大D.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E.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章~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一、概念题1.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北航2004研)答: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①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②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④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2.信用配额(人大2003研)答:信用配额是政府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属于直接信用控制。
它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以行政命令形式,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的行为。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供给相对于需求极为不足,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
3.再贴现政策(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5研;西安交通大学2006研)答: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被称为再贴现;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有二: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会提高对企业的放款利率以平衡收支,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
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简答题)【圣才出品】
【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812dd8a453610661ed9f4d0.png)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五、简答题1.试用利率决定理论分析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
(人行2006研)答:利率决定理论是研究如何决定利率,什么因素影响利率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1)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利率决定理论认为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储蓄,资金的需求来自于投资,从而储蓄和投资决定了均衡的利率。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和储蓄相等时得到了均衡的利率和投资量、储蓄量。
由此理论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的关系,以货币供给量增加为例:货币供给量增加,人们的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储蓄增加,因此,利率下降。
但同时,货币供给量增加,使金融资产的价格(如股票、债券)上升,企业投资增加,从而利率下降。
(2)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凯恩斯认为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因此决定利率的是货币因素而非实物因素。
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是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把货币需求又分为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前二者与收入成正比,后者与利率成反比。
这样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共同决定了均衡的利率。
根据该理论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的关系,下面以货币供给量增加为例:①流动性效应: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右移,利率下降。
②实际货币余额效应:货币供给增加,使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增加了居民的财富,因此会刺激消费,使总需求扩大,收入增加,货币交易性需求增大,从而使利率上升。
③价格水平效应:货币供给增加,使价格上升,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名义货币余额,使利率上升。
④预期通胀效应:货币供给增加,价格上升,人们形成物价持续上升的预期,使利率上升。
因而,在上述各种效应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供给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3)可贷资金理论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
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储蓄和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投资和新增的货币需求。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圣才出品】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十二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一、重要概念1.金融监管答: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2.集中监管体制答: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
有时集中监管又称为“一元化”监管体制,即同一个金融监管当局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管。
3.分业监管体制答: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一般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金融市场的结构特征表现为不同金融机构界限明确,金融产品简单,很容易将一个金融产品划分为银行产品或是证券产品还是保险产品,金融监管也就相对简单的多。
自然地,在分业监管的体制下,一国金融监管机构分别按照被监管者所处的行业来构建。
4.金融监管目标答:金融监管目标是指实施金融监管的目的和金融监管所达到的要求。
对商业银行或所谓“吸收存款机构”监管目标的一般表述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商业银行资本杠杆率极高,支撑其庞大资产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社会公众存款,而现代商业银行的运作是高度专业化的,存款人对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风险一般了解不多,而对银行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这就需要金融监管当局从维护社会稳定和银行体系安全的要求出发,通过对银行实行有效的监管,控制其承担风险的程度,督促其稳健经营,尽量减少银行倒闭以及由于个别银行倒闭而影响银行体系安全的危险,从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对整个金融业实行集中统一监管,而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主体和主要的监管对象,督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依法稳健经营,从而保护广大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是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根本目标。
(NEW)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其他主要业务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 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监管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 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监管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外汇管理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 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与业务往来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1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客观经济原因中央银行的历史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后期。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稳定.pptx

指标体系由各种预警指标、分析方法和风险 提示书构成。
指标体系包含的指标应能够全部或部分体现 规范性、重要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综合 性、计量上的充分性等特点,以保证各个指 标能够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 事求是地反映实际情况。
必须能够反映辖内经济运行状况和景气波动 的基本态势,对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监测。
– 央行首先应判定相关金融机构是处于资不 抵债的境地,还是面临短期流动性危机。
– 央行还应判断风险有无系统性影响。 – 在危机的处置过程中, 一是要科学判断系
统性风险, 二是要避免滥用央行“ 最后贷 款人” 角色。
第四节 反洗钱
一、洗钱概述
(一)洗钱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洗钱(Money Laundering),是指将犯
(4)优化金融结构,防止金融业的结构性失衡和经 济泡沫的产生。
正确理解金融稳定,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 面:
–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 高度关注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 处理好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系 – 处理好维护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效率的关系 – 动态地看待金融稳定 – 全面考察影响金融稳定的各个层面 –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第十章 金融稳定
第一节 概 述
一、金融稳定的定义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5)将金融稳定 定义为: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 功能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宏观经济健康运行,货币和 财政政策稳健有效,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发 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关键功 能,而且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冲击时,金融体 系整体上仍然能够平稳运行。
我国有学者依据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可控性, 将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分为:
王广谦-中央银行问答题

1.什么是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一国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协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个金融监管主体为了实现金融监管的整体有效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各种机制努力实现监管工作的和谐一致。
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指在人民银行、各监管机构之间建立的支持、配合和沟通协调机制。
其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职能与监管机构监管职能的协调与配合;二是人民银行的部分监管职能如外汇管理、支付结算管理、反洗钱等与监管机构间监管职能的协调与合作;三是监管机构之间针对业务交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
2.中央银行金融稽核的主要内容是什麽?(1)经营合法性.。
(2)资本充足性。
(3)资产安全性。
(4)管理科学性。
(5)清偿保证性。
(6)利润效益性。
3.请列出货币发行及回笼方面的主要统计指标。
(1)货币发行累计额。
(2)货币回笼累计额。
(3)货币净发行或净回笼。
4.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如何?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依据以下问题:(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2)票据交换问题。
(3)最后贷款人问题。
(4)金融管理问题。
5.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麽?(1)确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对象。
(2)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
(4)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
(5)规定存款准备金的付息标准。
(6)规定存款准备金持有期的考核办法。
6.高度集中的单一金融监管体制有什麽优缺点?优点集中表现在:(1)金融管理集中,金融法规统一,金融机构不容易钻金融监管的空子。
(2)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效率,克服推诿、扯皮弊端,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缺点是:易于使金融管理部门养成官僚化作风,孳生腐败现象。
7.货币政策主要有哪些功能?(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2)确保经济的稳定。
8.列出中央银行业务基本经营原则。
(1)非盈利性。
(2)流动性。
(3)主动性。
(4)公开性。
(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中央银行学(王广谦)课后答案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填空题1.中央银行通过特定业务活动和法律授权的管理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国或国家货币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金融秩序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管机构,也是国家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_____________与流通和_______的基本保证。
3.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而要避免或减轻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应该由________承担最后贷款者的责任。
4.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个方面,其中________是权力的核心,是中央银行权威的象征。
5.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D.准中央银行制度2.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阿姆斯特丹银行B.威尼斯银行C.米兰银行D.英格兰银行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A.集中存款准备金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D.代理国库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5.什么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A.依法实施货币政策B.代理国库C.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D.依法金融监管三、多项选择题1.集中存款准备金的目的()A.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B.调节信用规模C.控制货币供应量D.为政府融资E.盈利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E.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A.权力分配结构B.内部机构设置C.结算机构D.监管机构E.分支机构设置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5.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具体体现为()A.代理国库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D.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E.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四、判断且改错1.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除美国和德国之外,其分支机构都可以看作为中央银行总行或总部的派出机构。
中央银行学习题答案uint 10

第10章宏观审慎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简要阐述宏观审慎政策产生的现实背景。
答:(1)“大缓和”时代的经济稳定与金融不稳定。
2008年金融危机的前30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发展兼具:通货膨胀水平及其波动性普遍下降、实体经济平稳迅速增长、周期性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全球的贸易失衡不断加剧现象。
后两者多次诱发不同国家的金融危机。
(2)周期性的金融失衡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
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和监管错配所引发的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的失衡彼此强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3)传统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失效。
金融体系的过度顺周期性使得传统的通货膨胀机理发生了明显改变,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作用机制也未得到充分考虑,这都对传统监管政策提出了挑战。
2.简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产生的理论基础。
答:(1)微观审慎监管无法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
既无法在时间维度上有效应对金融体系顺周期性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又难以在空间维度上防范因跨行业、跨市场传染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的巨大外部性效应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可能冲击。
(2)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着与个体金融风险非常不同的内在机理。
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刻画。
时间维度上,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和金融机构的“期限转换风险”问题会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空间维度上,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理在于金融体系的“网络脆弱性”和“网络风险传染”问题。
(3)宏观审慎政策作为一种新政策,其调控理念是政策当局需要从经济活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行为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从长周期和系统整体视角评估金融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政策设计。
其目标定位于减少系统性风险和增强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必要的制度设计,主动抑制金融体系内部的过度风险承担和集聚;二是当经济遭遇负面冲击时,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和自我恢复能力,降低潜在损失。
中央银行学(王广谦)各章复习重点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填空题1.中央银行通过特定业务活动和法律授权的管理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国或国家货币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金融秩序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管机构,也是国家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_____________与流通和_______的基本保证。
3.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而要避免或减轻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应该由________承担最后贷款者的责任。
4.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个方面,其中________是权力的核心,是中央银行权威的象征。
5.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D.准中央银行制度2.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阿姆斯特丹银行B.威尼斯银行C.米兰银行D.英格兰银行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A.集中存款准备金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D.代理国库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5.什么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A.依法实施货币政策B.代理国库C.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D.依法金融监管三、多项选择题1.集中存款准备金的目的()A.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B.调节信用规模C.控制货币供应量D.为政府融资E.盈利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E.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A.权力分配结构B.内部机构设置C.结算机构D.监管机构E.分支机构设置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5.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具体体现为()A.代理国库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D.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E.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四、判断且改错1.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除美国和德国之外,其分支机构都可以看作为中央银行总行或总部的派出机构。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圣才出品】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一、重要概念1.中央银行基本职责答: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和维护金融稳定,组织、参与、管理支付清算,被视为现代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责。
①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经济、金融运行状况,运用国家法律授权,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和其他金融政策,按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供相应的货币供给,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并运用各种方式调控货币供应量和社会信用总量以及与货币和信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条件与环境;②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授权以及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依法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
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两个基本方面;③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
统一、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保障货币政策实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2.中央银行独立性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二、复习思考题1.如何看待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答:(1)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尽管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
商业银行等存款金融机构也参与货币创造,但其源头仍然是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地向经济体系提供相应的货币供给,也就是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提供着必要的条件。
在货币、信用关系基本上已覆盖全社会经济运行的情况下,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均需借助于货币来实现,通过货币才能把各种要素结合为现实生产力。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王广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21年)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29)1、试述央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2、央行制度在初建时期和普及发展期各有何特点?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4、对比分析早期中央银行与现代中央银行职能。
5、简述央行制度类型及其特征。
6、概要说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组织结构、职能与资本结构。
7、概要说明中国人民银行当前组织结构状况。
8、概要说明欧洲央行组织结构与职能。
9、概要说明香港金融管理局制度。
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P49) 1、如何理解央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简述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
3、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与实质? 4、试述赞成及反对央行独立性的理论观点。
5、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6、试评述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独立性。
7、试评述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
8、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国际特点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国情的改进意见。
第三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 1、中央银行业务活动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试分析中居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差异的原因?3、试从资产负债的基本关系和各项目的对应关系分析中国、美国、日本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各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四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P99) 1、简述央行主要负债业务。
2、简述央行存款业务。
3、简述央行准备金存款业务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4、什么是央行货币发行业务?如何区分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5、央行货币发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6、比较各种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优缺点。
7、什么是基础货币?利用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基础货币的决定。
8、结合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比较两国基础货币投放机制。
9、试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10、比较中央银行发行债券与商业银行发行债券。
11、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负债业务结构有哪些主要的变化?成因是什么?12、试比较以国债和央行债券为对象的公开市场操作。
王广谦第三版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中央银行学考试题型:1。
名词解释(7*3’)Eg。
专业术语:最后贷款人、窗口指导等2。
判断并改错(10*2’)3。
简答题(6*6’)简要论述、要点明确、适当展开4.论述题结合实际,分析现实案例,如何解释5。
案例分析结合材料,回答知识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2、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门负责).(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1。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2。
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3.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 集中存款准备金.(“余额宝是”否能算作银行机构?)2。
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3。
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1。
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2.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定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3。
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具有政府的银行的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1。
代理国库。
2. 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
3。
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章节题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圣才出品】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一、概念题1.存款准备金(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答:存款准备金指银行所持有的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
银行为应付储户的提现和正当的贷款要求,必须按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保留一部分现金和央行存款,其余部分用于贷款或投资,保留的这部分存款被称为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分为两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是国家为了加强监管,维护储户利益,以法律形式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部分准备金,而法定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是超额准备金。
银行一般会保留部分超额准备金,以免在需要资金时必须向央行贷款或拆入资金,增加成本。
2.超额准备金(中国海洋大学2003研)答: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在货币当局规定,除必须缴纳的法定准备金之外,还保留的一部分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等于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
商业银行保留超额准备金主要是解决意外的大额提现、结清存款或更好地投资。
超额准备金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乘数大小。
在基础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它制约着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
3.基础货币(南开大学2012金融硕士;华南理工大学2011金融硕士;青岛大学2009研;南开大学2005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东北财大2006研)答: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两者总和,前者还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
基础货币通常表达为:B=R+C。
式中,B为基础货币;R为存款货币银行(即商业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4.货币乘数(人行2005研)答:货币乘数又称作“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的是中央银行创造或消灭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或减少的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学王广谦各章复习重点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填空题1.中央银行通过特定业务活动和法律授权的管理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国或国家货币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金融秩序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管机构,也是国家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_____________与流通和_______的基本保证。
3.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而要避免或减轻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应该由________承担最后贷款者的责任。
4.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个方面,其中________是权力的核心,是中央银行权威的象征。
5.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D.准中央银行制度2.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阿姆斯特丹银行B.威尼斯银行C.米兰银行D.英格兰银行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A.集中存款准备金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D.代理国库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5.什么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A.依法实施货币政策B.代理国库C.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D.依法金融监管三、多项选择题1.集中存款准备金的目的()A.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B.调节信用规模C.控制货币供应量D.为政府融资E.盈利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E.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A.权力分配结构B.内部机构设置C.结算机构D.监管机构E.分支机构设置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5.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具体体现为()A.代理国库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D.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E.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四、判断且改错1.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除美国和德国之外,其分支机构都可以看作为中央银行总行或总部的派出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22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第一节 概 述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一、金融稳定的定义
n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5)将金融稳定 定义为: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 功能的状态。
n 在这种状态下,宏观经济健康运行,货币和 财政政策稳健有效,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发 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关键功 能,而且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冲击时,金融体 系整体上仍然能够平稳运行。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n 中央银行关注金融稳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作为法定的货币发行人,中央银行有责任维护价 格(币值)稳定
– 管理并维护支付系统的职责使中央银行必须确保 社会交易运转正常
– 从维护稳定的能力来看,“最后贷款人”地位决 定了只有中央银行才具有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的 能力,才有可能阻止金融不稳定的发生或降低金 融不稳定的破坏性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n FSAP通过三个层次衡量一个经济体的金 融体系是否稳健。 – 1、宏观层次 – 2、微观层次 – 3、监管层次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1、宏观层次
n 宏观层次:衡量宏观审慎监督是否到位, 包括: – FSIs(金融稳健指标) – 压力测试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第三节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 能与手段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一、中央银行维持金融稳定的职能
n 中央银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 价格稳定是实体经济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 – 支付系统安全确保交易可以正常进行,良
好的支付体系还是分散化的市场经济所必 需的条件 – 中介职能的正常发挥是将资本配置到投资 项目的必经之路 – 提供降低风险的机会不仅对机构而且对个 人也非常重要,没有这种多元化或分散风 险的可能性,许多投资项目不可能进行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四)预警
n 各级人民银行通过定期对辖内法人金融机构的资 产流动性指标及有关数据进行监测和综合分析
n 发现金融机构出现三种情况时:
– 一些指标超过本指标上下限的50%
– 总体评分在150分以下
– 本年综合得分比上年减少10% ,特别是发现金融机 构评级下降
n 当地人民银行应及时向其发出《风险警告书》,
(四)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稳定
n 金融基础设施是指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 排。
n 金融生态环境从狭义上讲,是指金融基础设施及 其运行状况;从广义上讲,是指金融体系运行的 外部环境,是影响金融体系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 的总和。
n 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是维护金融 稳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二) 化解金融危机
n 维护金融稳定不可避免地要对金融危机 进行处理。
n 中国人民银行遵循以下框架维护金融稳定: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n 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维护框架中, 维护金融稳定分为三个层面:
– 监测和分析金融风险 – 评估和判断金融稳定形势 – 采取预防、救助和处置措施及推动金融改
革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n 维护金融稳定需要有效的政策、工具和 制度。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FSIs
n FSIs是IMF有关部门于2001年6月提出的评估 金融体系脆弱性及承受损失的能力的金融稳 健性指标体系。
n 核心指标 (core sets)
– FSI核心集的统计内容和各项指标是目前IMF构建 金融稳健性评价体系的重点,主要用于监控银行 体系的风险
要求其立即填写《支付能力监测表》和《经营状
况表》。同时向上一级人民银行报告,并告之银
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风险法人金融机构的上一级
主管部门。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五)金融稳定评价报告
n 根据对各地金融机构的评级和预警情况 的综合,形成金融稳定评估报告,并报 送总行、其他金融监督机构和地方政府。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我国有学者依据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可控性, 将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分为:
n 宏观经济指标,其中又分为五类:
– 经济增长
– 国际收支
– 货币流通
– 利率和汇率
– 政府的影响
n 金融机构内部指标,其中又分为四类:
– 资本充足率
– 资产质量
– 流动性
– 管理的稳健性
– 通过对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 性状况以及市场风险敏感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来考察银行体系运作的稳健性。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FSIs
n 各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制存在较大的区别, 因此单靠稳健性核心指标集来监管银行金融 机构的做法还无法全面评估整个金融体系的 金融风险。
(三) 金融机构与金融稳定 对于金融机构风险的识别与监控(主要针对 银行), n 美联储采用的CAMELS评价方法
– 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C) – 资产质量(A) – 管理水平(M) – 盈利能力比(E) – 流动性(L) – 市场风险敏感性(S)
n 我国—“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方面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金融稳定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特征:
n (1)有效管理和控制货币供给,实现金融业稳健发 展,为经济增长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n (2)保证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健全性和生存 能力,以提高金融市场运行的内在稳定性和安全性, 保护存款者利益,约束债务人行为,以维持正常的信 用秩序;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二、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
n FSAP是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的缩写
n 金融稳定评估产生的背景
– 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和国际货币 基金推动透明度建设的要求
n 金融稳定评估由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开 展,其他国际组织和中央银行专家参与。目 前已完成评估、正在评估和准备接受评估的 国家已超过100个。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n 指标体系由各种预警指标、分析方法和风险 提示书构成。
n 指标体系包含的指标应能够全部或部分体现 规范性、重要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综合 性、计量上的充分性等特点,以保证各个指 标能够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 事求是地反映实际情况。
n 必须能够反映辖内经济运行状况和景气波动 的基本态势,对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监测。
n 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稳定政策、工具和 制度安排主要包括:
– 政治保障;利率、汇率、流动性支持、资 本账户管理、舆论引导或道义劝告等工具; 支付体系支持、法治支持、审慎监管、投 资者保护制度、监管协调机制等制度安排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第二节 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金融稳 定的评估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n 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最 后贷款人”地位以及金融监管密切相关。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二、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手段
n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从防范和 化解金融危机两方面着手
n (一) 防范金融风险 n 1.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运用货币政
策, 实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n 2.金融稳定性评估 n 3.加强支付体系监督 n 4.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n 5.推动金融改革
n 压力测试泛指分析银行承担各类冲击能力的 方法。
n 主要目的
– 评估银行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测试由于宏观经 济变量出现不利的变动对银行造成的脆弱性。
n 具体做法
– 通过评估宏观经济变量变动(可能的,但不一定 会发生的情况)对于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影响。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n 压力测试的五个步骤:
的分析方法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二、金融稳定的目标及其重要性
n 金融稳定的目标是: – 实现金融业稳健发展 – 保障金融安全 – 不断提高金融效率 – 优化金融结构。
王广谦中央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三、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和工具
n 近几十年来,金融稳定职能已普遍成为中央银行的主 要职能之一。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二)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n 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n 为消费行为和投资活动提供信用
n 为交易提供支付机制
n 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定价和防范的工具
n 为企业提供规范运作的外部约束和激励机 制
n 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政策实施的工具和渠
道。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n 金融稳定评估使用的核心国际标准和准 则和其他原则和准则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
三、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
n 中央银行制定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
–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反映系统性金融风 险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成 本
n 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
– 是各级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安全性变化、可持 续性及金融业整体风险进行监测,用于客观、 全面地判断和评价金融机构的风险,督促金融 机构加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工作,并对风险较 大和风险突然加剧的金融机构进行审慎性分析 和预警的方法及过程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 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