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随迁老人城市融入的社区性机制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69-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0期(总第462期)1 引言与文献回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率持续增长,同时带动了家庭化流动,推动了老龄人口的流动,随迁老人群体随即产生。
随迁老人也称老漂族,一般是指农村户籍的老年人跟随自己的子女或其他亲属迁移到城市,并在城市中生活半年以上的老年人群体。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指出,目前中国流动老人近1800万,已占总流动人口的7.2%。
其中,照顾晚辈比例高达43%。
然而,由于离开生活已久的居住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此时老年人的各方面状况随之发生改变,影响着老年人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
随迁老人作为流动人口的特殊群体,是否能够拥有方便稳定的生活环境以及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关系我国是否能够完成全面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
所谓生活满意度,是指当个人的愿望或者需求得到满足时对目前生活现状的一种主观感受程度,在本文中主要用于衡量流动老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用于测量随迁后现状的主观感受程度。
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少的研究。
崔丽娟等通过调查发现社会支持程度影响着老人的生活满意度;金岭(2011)通过研究发现老年人周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之一,年龄、婚姻状况等也会对满意度产生影响。
董丽萍(2007)发现经济情况、健康状况、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关怀程度都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吴盛海(2009)则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的数量等因素体现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程度,熊跃根(1999)又补充了代际关系的重要性。
已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对于流动老人群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随迁老人,重点关注的是随迁老人在新的城市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
基于在南京市对随迁老人进行随机调查得到的有效数据,运用多分类有序Logit 模型(Ordered Logit),研究影响随迁老人城市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以及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状况研究--以南京市A社区为例
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状况研究--以南京市A社区为例
题目: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状况研究--以南京市A社区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
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研究以南京市A社区为例,对该社区老年人的
社区参与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探究影响老年人社区参与的
因素及提升其参与的策略,并为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京市A社区的
200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在问卷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问题和封
闭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估老年人的社区参与状况。
研究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老年人社区参
与意愿较高,但参与率较低;(2)个人因素(如健康状况、教育背景、经济收入等)、家庭因素(如配偶关系、居住环境等)和社会
因素(如社区组织、政府政策等)对老年人社区参与有较大影响;(3)提升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策略包括加强社区宣传、创造社区环境、改善社区组织、提供适合老年人的服务等。
结论:本研究表明,老年人社区参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
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和解决。
提升老年人社区参与需要加强社区宣传、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改善社区组织和提供适合老年人的服务等,这些都需要社区组织、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问题研究
视野 确需 一段 时 间。现 阶段随迁 老人 城市适 应 除了
来说 , 一个 家庭 经 历 了从 家 庭 中青 壮 年 成 员最 先 到 城市 就业 , 到其 子女 在城 市上 学 , 再到 老人 随迁 到城 市养 老 或 照顾 孙 辈 等 的过 程 。随 迁 老 人 也 被 称 为 “ 进城 老 人” 或“ 移 居 老人 ” , 是 指 跟 随 子 女 进 入城 市 并在 城市 生 活的拥 有农 村户 籍 的老年 人 。相 比于农 村“ 留守 老人 ” 堪 忧 的生 活 状 况 , 随 迁 老 人 的城 市生 活 一般会 被认 为 是 在 安享 晚 年 、 共 享 天伦 之乐 。但
具 体从 一个 家庭 来 考 量 , 家 庭 成 员 流 向城 市 并 不 是
举 家 搬迁 , 而是 分批 、 按代 际 流 向城市 的历 程 。一般
居 委会 和政 府 的关注 。而 已有 的研 究一 般从 整体 性 的视 角 出发 , 把 随迁 老 人 当作 社 会 实 践 的客 体 并 提
6 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 1 6 卷
因、 家 庭生 活 、 闲暇 时 间生 活 和 心理 情 感 , 并 对 访谈
人 的戒备 心理 相对 较 小 , 随 迁 老人 在 社 区 的交往 中
要求 随迁 老人 自我 的主 动 心理 调节 , 改 变观 念 以更 积极 的心 态主 动适 应 新环 境 外 , 家 庭 成 员对 随迁 老
人 的支持 和关 心应 是其解 决之 道 。
在 现实 情况 中 , 对 于 在农 村 生 活 了几 十 年 的随 迁 老
随迁老人城市融入问题的社工介入研究-J社区为例
随迁老人城市融入问题的社工介入研究-J社区为例
随迁老人指的是随着子女移居城市的老年人,城市融入问题是
指这些老人在城市中生活、工作和社交时遇到的文化和社会障碍。
社工则是负责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协助解决这类问题的专业人士。
本研究以J社区为例,探讨社工如何介入随迁老人城市融入问题。
首先,社工需要了解随迁老人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等。
社工可以通过走访家庭、
组织座谈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其次,社工需要分析随迁老人所面临的城市融入问题。
例如,
他们可能不熟悉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不懂得使用电子支付等现代
化支付方式,不了解当地的习惯和文化等。
社工可以通过访谈、座
谈和主题教育等方式拓宽他们的知识和视野,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最后,社工可以协调社区资源,为随迁老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
例如,社工可以安排志愿者为他们提供陪伴服务,协调社区
老年活动中心为他们提供照顾和培训等。
综上所述,社工的介入可以为随迁老人解决城市融入问题提供
有效支持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增进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心贴心养
在南 京市鼓 楼 区民政局下 的一个 民办非 于1 9 9 8年 , 于2 0 0 3年正式加入到鼓楼 区 参 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典型代表。
4 、 研 究 方 法
( 1 ) 非竞争性参与—— 项 目委托 。 在
的主城 区之 ~ , 辖七个 街道 , 六十 五个社 企业组 织——心贴 心养 老服务 中心 , 成 立
这部分 非竞 争性的参与中 , 整个服务 被塑 造成一个项 目的形式 , 鼓楼 区政府是 购买
每年投 入一定 的经费 ,购买居 家养老 服 务。 “ 心贴心”作为项 目的承办方 , 组 织一 支专业 护理 团队为符合 困难条 件的老 人 ( 名单 由政府 提供 给机构 ) 提供免 费服务 ( 对 于老人来说免费 , 实 际费用 由政府 支
2 、 概 念 界 定
1 6 %, 其 中空巢 、 独居 、 高龄 、 困难老人 占老 年人 口的近 5 0 %。 为 了解决养老难 、 养 老贵
的问题 ,鼓楼区政府决定引入第三方社会
创投项 目 ,在 众多社 会组织 当 中公 开招 表1 、 访谈对 象的基本情况
性别 年龄 领域 职务
i i r 闻 啦母
交。 1 1 盘 1 h 平台 I N E W S W O R L D
标, 每个项 目着 眼点可大可小 ( 由于还处
身组织过 多次针对老人满意度 的调查 , 结 果均显示老人对 “ 心贴 心” 提供 的各项服
升, 现提 出和大家共同探讨 。
1 、 服务购买方的问题
老龄委科 员 主任
社会 组织 : 即非政府组 织 , 国内也称 购买 或补贴 、 社会 组织运 作 、 老人受 惠 的 为民间组织 、 中介 组织 , 由于它既 不是政 创新型社 区养老模式 。 心贴心养老服务 中 府 组织 , 也不是 企业经 济组织 , 所 以又被 心作 为唯一被授 权的社会 组织 , 以承接项
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造成了目前我国养老保障的巨大压力。
通过将老年人的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建设现代化老年社区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为老人的生活和健康保驾护航。
以社区养老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南京市老年人对社区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内部需求以及外部发展环境,发现南京市社区住宅适老化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社区养老;适老化改造;老年社区一、研究背景中国自跨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以上情况,我国政府确定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居住政策。
目前,南京老龄化率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老龄化率普遍高于全国水平。
南京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47万,占户籍人口的21%;65岁以上老年人有约10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高龄人口多,8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2.3万人,占总人口的3.2%;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正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
南京人口老龄化水平处于加速推进状态,向老龄化深度发展趋势明显。
然而,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75家、床位6.2万张,每千名常住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9.5张。
机构养老显然不能满足南京市老年人口养老的需求,因此,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必定要对老年人居住的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并且配套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
二、南京市社区适老化改造现状2016年全国老龄办、发展改革委等2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重点任务第一条,便是推进老年人住宅适老化改造。
然后,2017年7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指南》,明确了7项具体改造内容,包括:配置养老用房(每百户使用面积15—20平方米);增加安防设施;增补露天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提供物业服务;无障碍化改造;增设电梯1部及以上。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刘 华 何青青 王 琳 摘 要:农民工是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社会融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及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而制度排斥是农民工在融入社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医保能有效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且该影响结果存在间断性的分位效应。
因此,本文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通过简化医疗报销程序,消除医保方面的制度性壁垒,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
关键词: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农民工;社会融入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城市就业与生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己高达2.81亿,比去年增加424万人。
然而,这一庞大数量的群体却因受到户籍及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限制,无法享有与市民同样的社会保障权利,使其融入城市社会受阻,并导致我国形成“伪城镇化”的局面。
党的十八强调要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推进其市民化。
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降低农民工因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等职业特性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其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公众、学界及政府的广泛关注。
近些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医保制度的政策。
2016年1月《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构建保障更公平、管理更规范、医疗资源利用更有效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该制度试图打破户籍排斥,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并轨管理,使农民工与流入地市民参加同一种医保制度,以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异地参保、回乡报销及手续繁琐等问题,通过减少制度性层面障碍,增强社会融入程度。
迄今为止,已有研究对社会融入的测量尚未达成一致,且缺乏从制度性层面,尤其是针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的相关研究。
那么,社会融入综合测量指标该如何构建?城乡居民医保作为当前的热门制度,它相比于新农合,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促进作用是否更强?因此,本文以南京市为调研地区,从经济、行为、文化以及心理多个层面构建社会融入综合性指标以测量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分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及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提供政策参考。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渐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着人力资源匮乏、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本文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当前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南京市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population,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ing. However, the current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s face problems such as a lack of human resources, low service quality, and an incomplete service system. This article takes Nanj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their causes of the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s in Nanjing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s.Keywords: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s; social work; Nanjing City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迁老人社会融入实务研究社会工作专业论文设计
1.2 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当前对于随迁老人的研究集中于群体概念界定、群体状态及表现以及如何介入服务。首先为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实务研究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对于随迁老人融入难的问题,现有的社会工作实务更偏向于微观的介入。从精神慰藉、改善代际关系等方面来提升随迁老人对新环境的融入。在工作方法上更集中选择了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介入模式,服务场域的覆盖也只局限于个人和家庭。融入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老人对新环境的适应,更应该推动随迁老人真正的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在参与中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融入。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工作方法的使用,转向更为中观的社区工作方法。
关键词:随迁老人;社区社会工作;社区融入
,
Abstract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o "uphold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s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In the face of the family migra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types and problem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re more diversified, which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social governance of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such a new era. It has become a trend for old people to follow their children to live in their places for a long time. For the old people, the main problem they face is to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nd build their own social network. The so-called "do as the Romans do in Rome" focuses more o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the subject into the place of migrati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causes of the individuals who are difficult to integrate into the new environment, but ignores the factors tha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individuals will also cause the integration difficulty of the accompanying old people, and the accompanying old people become the marginal group in the community due to the limited community resources.In this paper, the selected objects are the old people who move with them in the commercial housing community in the city. The community members are highly complex and heterogeneo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is loose and trust is low,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residents to build a social support network.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relocating elderly to integrate into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tries to change the whole community environment atmosphere through the medium community level, improv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relocating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so as to affect the change of individual internal factors, and realize the real integration of the relocating elderly into the society. Let the old people really feel "the old have to support, the old have to depend on, the old have to learn, the old have fun" social atmosphere. The practice stud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 use of team work and regional developing patter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work method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trailing the old man is studied, on the one hand, improve the trailing the old man into the external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effect of the actual involvement of community social work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is put forward.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
修楠张弛明(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01)〔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以浦口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总结浦口区在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阵地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引进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浦口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同度有待提高;供需不匹配,有效供给不足;公众参与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健全;服务队伍不稳定,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四个方面问题,并从加强统筹规划,建立政府与社会多元共治的养老服务格局;实施分类供给,实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互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专业培训,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实施“互联网+养老”,建立实体服务与虚拟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建立自助与互助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借鉴参考。
〔关键词〕居家养老;政府购买;需求导向〔中图分类号〕D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676(2018)04-0031-05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国情,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课题。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3%,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的国家。
2016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200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中提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方式后,全国各地逐步试点并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2013年已初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确立了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
青年务工农民居住状况与城市融入的实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F eq e cy r u n P rc nt e e
9) % 、小商品市场 ( 19 ) 6 .% 、各种 小吃、食 品店 ( 2 3 ) 8 . % 、小
无疑将阻碍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 目前 ,学界对青年务
工 农民居住 问题 的相关研 究逐 渐增多 。本 文以南京市为例 , 住状况 ,探 讨青年务工农 民居住状 况对城市融入 的影响 。
一
二 、青 年务 工农 民居 住状 况 青 年 务工 农 民长 时间 工作 在城 市 ,从 事不 同 的职 业 。 拥 挤 ,住 房设 施简 陋 ,居住 环境 差 ,而且 同质 性 比较 强 , 其 居住模式 多 以集 体居住 为主 。在 研究 过程 中,我们主要 选择 以下 7项 指标来衡 量其居 住状况 。 I .住 所面 积 。调查 结果 显示 ,青年务 工农 民住 房面 积 以 l— 0 0 2 平米最多,占3 . %;其次为 3 - 0 04 13 平米 ,占 l. 8
关键词:青年务 工农 民;居住状 况;城 市融入
中图分类号 :F 0 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5 0( 0 8)0 - 0 7 0 0874 20 3 0 1— 3
8份 0 改革开放 以来 ,随着 第一批农 民进 城务工 ,2 0世 纪 9 效样本为 1 I 。样 本回收率约为 9 %。样本特征如下 : 0 年代 民工潮逐渐形成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不 断推进 ,大批 青年 务工农 民带着对城市的 向往开始他们在城市 的生活。他
层 内部 同质性强 、 各层之 间异质性强 。 问卷 采用 当面访问法 , 务工农 民的住房作过研究 ,发现务工农 民在城市住房的主要
“村改居”社区老年人社会适应以及社会工作介入——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是南京对外沟通 的重要 枢纽 。在 南京 市城市化进程中 占据重 要地位 。
二、“ 村改居”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现状
社区老洋人 的社会适应 的一个重要部分 。 在本次调查 的访谈 中可 以看 到 ,虽然城镇 生活中的人际 交往模式 使得 人与人之 间关系淡薄 ,而且拆迁后 的生活环境 有 了很 大的改变 ,但是长久 以来 “ 村改居 ”社 区老年人在农
( 四 )“ 村 改 居 ” 社 区老 年 人 的 生 活 方 式 适 应 状 况
对于 “ 村改居 ”社 区老 年人来说对基本生 活 自理方 面的 适应是拆 迁之后首先要面对 的,而生活 自理适应性 主耍包 括
“ 村改居”社区老年人独立处理基本生活任务的能力。 “ 村改居 ”社区老年人 首先面临 的问题即是生存 性 的问
老人在评价 自己的基本 生活 自理适应 性方面都认为 自己可 以
老年人在 面对移居 之后 尤其是放弃务农之后生活方式 的适应
状况 。
“ 村改 居”社 区的老人脱 离 了原有 的务农生活 ,慢慢适
适应 ,但这种适应也是 同老人的身体状况直接相关的。 在本 次的访谈 中的多位 “ 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在生活 自 理适 应性方面都认为没有 问题 ,这显示着 “ 村 改居”社 区老 年人 在身体状况 良好 的情况下是有很 强的 自我 照顾 愿望 ,不 仅 如此 “ 村改居”社 区老年人还愿意为子女提供力所 能及的
( 三 )“ 村 改居 ”社 区 老年 人 的人 际 交往 适 应 状 况
城 市化率 达 到了 8 0 . 5 %。其 中江 宁区作 为南京市 面积最 大 , 人 口最 多的 区,经过 2 0 1 4年 区划调 整 ,现仍辖 1 0个街 道 , 1 2 8个社 区居委会 、7 2 个 社区村委 会。总面积 1 5 7 7 . 7 5平方
农村“漂族老人”的城市社会适应过程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J小区为例
式 的侧 重 点 不 同 , 本 研 究 主 要 运 用 现 象 学 研 究
方法 。 ( 二) 调查 地 点及对 象
题 。因此 , 关于“ 漂族老人” 群体 的社 会 适 应 研 究 , 不能 仅通 过他们 适 应 或者 是 不 适 应来 判 断 , 而 是 应
该 了解其 城 市 社 会 适 应 过 程 、 状 态 及 面 临 的 问题 ,
点 。国 内对农 村 “ 漂族 老人 ” 的社 会 适应 研 究 较少 , 这一 点可 以从 文 献 检 索 结 果 得 到 证 明。在 研 究 方
法上 , 对老 年人社 会 适 应 的研 究 主 要 以定 量 研 究 为
主, 从 不 同 的适应 角 度 对 老年 人 社 会适 应 状 况 进 行
获得 解 释 性 理 解 的一 种 活 动 。 与 量 性 研 究 相 比 , 质性研究不 仅不需要较 大样本量 , 而 且 还 可 以通 过 研 究 对 象 自发 陈 述 内 心 真 实 感 受 及 想 法 来 反 映 现 实情 况 , 以获 取更 加 深刻 、 丰 富 和 符 合 情 境 的调 查 资 料 。 美 国 学 者 J o h n w C r e s w e l l 将 质 性
持 并增 进 “ 漂族 老人 ” 的城 市社 会 适 应性 。
关键词 : “ 漂族老人” ; 城 市社 会 适 应 ; 适应过程 ; 质 性 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C 9 1 3 .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2 6 0 4 ( 2 0 1 3 ) 4 — 0 0 0 2 2— 0 5
研 究 具 体 划 分 叙 事研 究 、 现象 学 、 民族 志 、 扎 根 理
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问题浅析
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问题浅析作者:李微来源:《决策探索》2015年第20期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我国正快速向着高度老龄化社会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户籍的放开,使得落户城市不再那么困难。
逐渐地,一些人从早期的外来者慢慢融入所在的城市,成为城市的一份子,进行迁徙、定居,这其中有相当多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会跟随亲人到迁徙地定居,这样就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人群——随迁老人。
这些老年人,不仅面临着生活环境的转变,还面临着生活习惯的调整,甚至是思维方式的蜕变。
他们需要在陌生的城市里重建生活圈子、人际网络等。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调整?如何让随迁老人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成为真正的“城里人”?随迁老人是一个新的边缘群体,其城市社区融入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关系到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乃至社会和谐。
本文将对这个群体在融入城市后生活方式的困境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概念界定(一)随迁老人当前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研究和定义的比较多,对随迁老人目前学术界尚无公认的概念界定,有的认为是相对于“北漂”的“老年漂”,有的认为是移居老人、候鸟老人、进城老人或者是外来老人等。
笔者认为,随迁老人是跟随亲人(主要是子女)异地迁徙的、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计划在居住地长期生活,已经退休或者无业,其中包括跟随亲人一起居住和不一起居住。
(二)社区融入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来看,社区融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
二、随迁老人城市社区生活状况分析(一)迁徙因素分析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和部分文献研究发现,首先,随迁老人异地迁徙定居主要是为了举家团圆和照顾下一代孙辈的未成年人。
中国虽然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话,但现实的就业压力使子女不得不背井离乡异地谋生,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压力,也使得部分年轻人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老人跟随子女来到城市,既解决了子女下一代无人照顾的问题,又使得阖家团圆。
农村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研究
农村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研究农村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选择随迁到城市居住,以便与子女团聚或寻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由于农村老人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问题,这一群体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农村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
首先,农村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受到环境影响较大。
由于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差异,农村老人来到城市后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
同时,城市社会结构对于老年人可能更为陌生和不熟悉,这使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此外,城市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也给老人融入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农村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受到家庭因素影响较大。
在城市中,老人与子女的互动和沟通变得更为困难,尤其是子女长时间工作、社交忙碌或生活压力大时。
这种情况下,老人往往感到失去了依靠和支持,甚至可能出现孤独和心理上的空虚。
另一方面,若子女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老人的生活中,为他们提供陪伴和关心,将会提高老人的社会融入感。
此外,农村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还受到社区环境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
社区是老人与社会其他成员接触的重要渠道,因此,一个友善、包容、关爱老人的社区环境对老人的融入至关重要。
然而,在一些城市社区中,老人容易面临社交孤立问题,因为城市居民对陌生人的警惕性较高,社交圈子相对封闭。
因此,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邻里交流活动以及培养社区志愿者等措施可以促进老人的社会融入。
此外,农村随迁老人自身的个人因素也是影响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
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社会技能水平、心理状态等都会对社会融入产生影响。
身体健康是老人保持社交活动和参与社会的基础,因此加强老人的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社会技能的提升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城市社会的需求,例如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了解城市公交路线等。
同时,老人的心理状态对社会融入也有着直接的影响,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并与他人建立联系。
城市社区运作机制的新探索——以南京市锁金村街道社区建设实践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社区运作机制的新探索——以南京市锁金村街道社区建设实践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在城市化进程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有效地运作城市社区,是摆在城市管理者和居民面前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社区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如社区管理服务不到位、居民参与意愿不足等问题。
因此,必须探索新的城市社区运作机制,解决这些问题。
南京市锁金村街道社区建设实践是新时期我国社区建设的重要实践,从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因此,以该社区为例开展研究,对于探索城市社区运作机制,提高居民参与度,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南京市锁金村街道社区建设实践为例,以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和政府有关部门为研究对象,从社区运营模式、社区服务、居民参与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研究。
三、预期成果1. 对南京市锁金村街道社区建设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总结其优点和不足。
2. 探讨该社区所运用的城市社区运作模式的适用性、可推广性。
3. 分析该社区社区服务的现状和邮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 探索城市社区运作机制,为今后城市社区发展提供参考。
四、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4 预期成果第二章:南京市锁金村街道社区建设实践2.1 社区基本情况介绍2.2 社区运作模式2.3 社区服务管理2.4 社区居民参与第三章:城市社区运作机制的理论探讨3.1 城市社区服务体系3.2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3.3 居民自治的实践与制度分析第四章:南京市锁金村街道社区建设实践的优缺点分析4.1 社区运营模式的优缺点分析4.2 社区服务的优缺点分析4.3 居民参与的优缺点分析第五章:提高城市社区运作效率的思考5.1 加强政府管理的意识和能力5.2 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5.3 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研究结论6.2 研究展望。
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区适应问题研究
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区适应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推进,随迁老人这一群体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加入了到随迁老人这一群体,老年迁移人口的规模和数量也在持续增长。
对于大多数农村的随迁老人来说,他们离开农村,来到城市社区生活,会出现难以适应城市社区生活的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农村随迁老人在城市社区的适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影响其社区生活适应的因素以及社会工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农村随迁老人;社区适应;社会工作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户籍不在原地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接近1800万。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龄化程度也不断加深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选择离开自己生活的农村,跟随他们的子女前往城市生活,这一老人群体就被称为“随迁老人”。
农村随迁老人指平均年龄超过60岁,跟随他们通过升学、工作、结婚等多种方式成功进入城市并在城市中定居的子女一起搬到城市中生活,但是户籍仍然在农村的老人。
这些老人会出现社区适应问题。
而社区适应是指随迁老人从农村离开,跟随子女进入城市社区后,需要在生理、心理、社会交往及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城市社区生活。
1.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区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生理方面农村随迁老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需要时间去适应,例如需要适应饮食和居住环境等方面。
在饮食方面,农村和城市的饮食习惯并不相同,即使是在同一区域中。
而且距离越远,差别越大;在居住环境方面,农村与城市相比,房子更宽敞,大部分还有院子,城市里空间狭隘,老年人会有压迫感,而且还需要上下楼梯,对于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
1.心理方面在农村人口较少,社会成员之间很熟悉,关系较为紧密,是典型的熟人社会,老人对农村的归属感很强,城市则与之相反。
农村随迁老人面对陌生的环境,会出现孤独、焦虑的心情;而且由于缺少子女的陪伴,随迁老人会产生孤独感,对城市社区生活更加排斥;老年人与子女以及孙辈之间的代际观念的差异,会让随迁老人更加的不安。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南京案例研究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南京案例研究作者:提案委课题组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提案委课题组(南京市建邺区政协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南京市建邺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智慧养老为平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资源供给、服务水平、市场培育、医养融合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需要全面提高精准养老能力、保障市场有序发展、推进医养深度融合、拓宽为老服务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19)02-0107-06一、引言中国传统式养老的根基在于家庭,主要由子女承担对老年父母生活照料的责任。
但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跨地域职业流动加速、生活方式改变、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类型的核心化等因素,不同程度地破坏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家庭养老的危机日渐显现。
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我国养老服务业面临严峻挑战。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
如何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已经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部分老年人及子女开始寻求社会帮助,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日益进入大众视野。
机构养老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机构,如老年公寓、敬老院等。
由于社会养老机构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机构养老会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的疏离感和恐惧感,大多数老年人不愿在养老院度过晚年,他们的现实需求与客观服务之间仍处于供求不平衡的状态。
社区居家养老指的是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具体来说,在这种养老模式中,家庭是养老的载体,子女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以及日常照顾,让老年人感受亲情温暖的同时,社区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权益保障服务等。
大城市外来青年的“落脚空间”与“社会融入”:以南京为例
“融合”是一个双向过程,这意味着流入地 文化与流出地文化相互交融,在冲突中重建 起新的文化体系。而融入是单方面的过程, 流动人口在经济、文化和观念上都融入到 流入地的主流社会之中。此外,针对政策性 移民的社会融合,一些学者开展了具体的实 证研究,这些研究为拓宽中国社会融合的内 涵提供了宝贵经验。风笑天[9]对浙、苏两省 三峡移民的研究表明,住房状况、社会交 往、语言习俗等因素显著影响着跨省外迁 移民的社会融入,而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接纳 程度在其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非参与式观察主要记录了油坊桥一带 外来青年的性别分布、学历情况、住房面 积、租金补贴等信息。参与式观察主要以 深度访谈的形式开展,通过滚雪球的方式 搜集外地青年样本,进而了解外来青年的 从业状态和个人状况,包括他们在南京的 落脚空间、对社会融合的期许、试图融入 社会过程中遭遇的困境等,根据访谈信息 的饱和程度结束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 理工 大 学学 报 ( 社 会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Z HAO J i e
( S c h o o l o f R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 N a n j i n g A c u l t u r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9 5, C h i n a )
迁老 人对 自我 城 市 身份 的不认 同及 社 区工作 人 员对其 的 态度 问题 、 与社 区居 民 交往 内容 单 一
和对 社 区缺 乏情 感认 同等 问题 ; 接 着基 于现 实的 融入状 况 着重 分析 了制 约 这 一群 体 融入 城 市
的社 区性 因素 。 笔者 试 图在前 人研 究的基础 上 , 从社 区角度 建 立 一种 以财政 资 源和 人 力 资 源 为基 础 、 引导 建 立农村 随 迁老人 自治组 织 的促进 农村 随 迁老人 融入 城 市的社 区性 机 制 。
Ab s t r ac t: Thi s p a p e r a t t e mp t 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u r b a n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h e e l d e r i mmi g r a t i n g t o t h e c i t y wi t h t he i r c h i l d r e n. B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wi l l s o f t h e e l d e r a n d t h e i r s i t u a t i o n o f u r b a n i n t e g r a t i o n,t h e pa p e r i f n ds t h a t a - l o n g wi t h t h e u r b a n i z i ng pr o c e s s o f t h e i mmi g r a t e d e l d e r ,t h e r e a r e s u c h p r o b l e ms a s t h e e l d e r ’ S u n—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t h e i r ur b a n i d e n t i t y,t he c o mmun i t i e s wo r k e r s ’a t t i t u d e s t o wa r d s t h e m ,t h e i r s i mpl i s t i c c o mmun i c a t i o n wi t h t h e c o mmu n i t y r e s i d e nt s a n d t h e i r l a c k o f e mo t i o n a l 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t h e c o mmu n i t y .Af te r wa r d s,t h e pa p e r ,b a s e d o n t h e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f u r t he r a n a l y s e s t he c o mmu n i t y f a c t o r s r e s t r i c t i n g t he e l d e r f r o m i n t e g r a t i n g i n t o t he c i t y a n d e x p l o r e s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a c o mmu n i t y s y s t e m whi c h i s f o un d e d o n in f a nc i a l& h u ma n r e s o u r c e s a nd g u i d e s
关键词 : 农村 随迁 老人 ; 城 市融 人 ; 社 区性 机制
中图 分类 号 : C 9 1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1 1 0 1 ( 2 0 1 3 ) 0 3 - 0 0 4 5 - 0 5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c o mmu n i t y s y s t e m o f u r b a n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h e e l d e r i mmi g r a t i n g t o t h e c i t y wi t h t h e i r c h i l d r e n
V0 1 . 1 5 No . 3 S e p. 2 01 3
农 村 随 迁 老 人 城 市 融 人 的社 区性 机 制 研 究
基 以南京市为例 于 改 革 开 放 后 的研 究
赵 婕
南京 2 1 0 0 9 5 ) ( 南京农业大学 农村 发展研 究农 村 随 迁老人 的城 市融 入 状 况 。文章 从 农 村 随 迁 老人 融入 城 市 的意 愿及 其 目前 的城 市融 入情 况进 行 分析 , 发现 农 村 随 迁老 人 融入 城 市过 程 中存 在 着诸如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