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监测预警解决方案论文-国际应急管理学会TIEMS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6.
灾实效。但是,整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仍然存 在非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还非常的 传统,且系统化建设也非常不规范,从而造成
2.2 要建立规范的应急管理预案
建立规范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预案可以 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同时也是提升自
[3] 聂高众 , 陈建英 , 李志强 , 苏桂武 , 高建 国 , 刘惠敏 .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 [J]. 地震 ,2017,22(03):105-112.
1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在应急管 理中的问题
急领导与管理责任,要明确各组织之间的关系 并做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出自然灾害综 合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势,从而保证应急管理工
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探 讨 [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19(05):567571.
随着自然灾害应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作的顺利开展。当然,合理组织应用还能很大 [2] 姜立新 , 聂高众 , 帅向华 , 吴天安 , 张建
平也非常不理想,无形之中也影响了整体的应 分析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具体运用措施,然后
【关键词】自然灾害 灾害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用效果。 (4)虽然我国当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
灾害应急管理条例,但对于综合减灾等对策的
结合我国当前的自然灾害应对现状来提出相应 的解决对策。可以看到,当前我国自然灾害综 合监测预警系统的应急管理理论研究还不是很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导致应急管理工作水 平不统一。其次,由于我国各阶级部门处理突 发灾害事件的能力有所下降,导致整体的应急 管理能力无法集中到一起,因此也直接影响了
然灾害应急管理质量,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关 键,甚至可以说是最不嫩缺少的一部分。在实 际工作过程中,应急管理工作要逐渐从传统的 灾后取消消极补救措施发展为在灾前有准备的
应急管理中的预警技术与监测系统
应急管理中的预警技术与监测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频发生。
在这种背景下,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预警技术和监测系统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应急管理中的预警技术与监测系统进行探讨。
一、预警技术的作用预警技术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预警信息,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及时向受影响人群发出警示。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减少损失和伤亡。
首先,预警技术使得应对灾害变得更加科学和精确。
通过对地质、气象、水文等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出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这也为应急管理部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其次,预警技术有助于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当预警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达给公众时,人们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身处险境。
预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还可以提高人们对灾害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群众的安全文化。
最后,预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预警技术,可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应对灾害时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调度资源,从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协同性。
二、监测系统的构建监测系统是指通过各种设备和手段,对环境、设施、人口等进行监测和控制,及时获取相关数据,并提供给应急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和决策。
它是预警技术能够发挥效力的基础。
监测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数据的收集和传输。
通过各种感应设备和传感器,对地质、气象、环境等进行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
其次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是数据的传播和共享。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公众和相关部门。
监测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法规支持,推动监测系统的建设。
企业则应加强合作,共享数据和资源,提高监测系统的效能。
监测应急预案
监测应急预案一、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各种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都在不断增加。
这些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二、监测应急预案的重要性监测应急预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的发生并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
具体来说,监测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各种突发事件的信息并迅速传递给有关部门,从而使相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 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突发事件容易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监测应急预案能够及时发现有关污染源并进行监测,从而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的发生,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突发事件会破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秩序,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监测应急预案能够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的发生并进行监测,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三、监测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监测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监测网络的建设、应急监测设备的配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等。
1. 监测网络的建设:构建覆盖国家各个地区的监测网络,使监测系统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突发事件的信息。
同时,要加强网络的安全保护,防止非法侵入和信息泄露。
2. 应急监测设备的配置: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如监测地震的地震仪、监测气象的气象站等。
同时,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3. 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及时收集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
同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提高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4. 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
应急装备的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应急装备的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在当今社会,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突发事件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应急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装备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性能和状态直接关系到应急救援的效果和成败。
为了确保应急装备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运行,发挥最大的作用,研究和开发应急装备的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急装备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需求分析应急装备种类繁多,包括消防设备、医疗急救设备、通信设备、防护装备等。
这些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使用频率、维护保养情况等,从而导致性能下降或出现故障。
因此,需要对应急装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二、应急装备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构成应急装备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通常由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预警模块和用户终端等部分组成。
传感器网络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负责采集应急装备的各种运行参数和状态信息,如温度、湿度、压力、电流、电压、设备运行时间等。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应急装备的特点和监测需求进行,确保能够准确、全面地采集所需的数据。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数据传输应保证实时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失或延迟。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特征,并与预设的阈值和模型进行对比和判断,以确定应急装备的运行状态和是否存在潜在的故障风险。
该模块通常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预警模块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的结果,当应急装备的运行状态异常或存在潜在的故障风险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可以通过声音、灯光、短信、邮件等方式发送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现代科学技术在应急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在应急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了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特别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和研究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了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保障体系,加强了公共安全应急风险评价、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等能力,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在应急监测预警中,应该加强监测技术装备的轻便性、易用性、耐用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确保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等的限制,实现跨区域、大范围内的统一监控、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和资源共享,满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要求。
我国政府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积极建立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加快应急管理技术及装备开发,一些成熟的技术(如监测监控技术、卫星雷达遥感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移动监控指挥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应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监测监控技术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监测监控主要包括现场图像监控和环境条件堕迎两类。
通过监测监控,可以为决策部门快速、准确地提供突发事件的类别、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资料信息,能为有效控制影响范围、缩短持续时间、将损失减到最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确保对事件的快速处置。
(一)现场图像监控现场图像监控是指为了国家安全利益或者公共安全,利用移动摄像头或事发现场已有摄像头,通过网络与室内监视中心相连,对事件发生区域内特定的地点、范围进行监视,将现场的图像、语音、数据快速传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不进入现场也能进行监控。
历届“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年会”主题演化与发展评述-应急管理作业
历届“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年会”主题演化与发展评述——应急管理课程作业(内容仅供参考)国际应急管理学会(TIEMS)1993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是国际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NGO应急管理组织。
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以“思想全球化,行动本地化”思想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应急管理工具与技术并为国际社会安全带来效益为目标,通过利用创新方法和技术去提升我们避免、转移、响应和恢复自然与技术灾害的能力。
TIEMS于1994年在美国劳德代尔堡安排了首次年会,此后将会议地点搬到了世界各地;2002年在加拿大滑铁卢举行的年会上,TIEMS董事会决定通过在世界各地设立地方TIEMS活动,使社会进一步国际化。
目标是:〃从全球思考,并在当地采取行动〃;设立分会后,当地活动增加,世界各地的TIEMS分会讲习班和会议也有所增加。
TIEMS于2003年在华盛顿安排了第一个讲习班,随后在世界各地举办了研讨会和会议;TIEMS成员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国际多学科专家组,在应急管理和灾害应对领域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经验。
T1EMS于2015年启动了〃全球紧急复原力和卓越培训教育网络〃项目,具体说明如何在线提供TIEMS教育、培训和认证计划。
以及2016年进入TIEMS学院的生成项目;它们是专门知识和想法的独特来源,是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重要资产。
TIEMS每年会围绕一系列的话题在世界各地分会进行研讨同时在年底进行一次年会,下面是我收集的近几年年会主题:2023年27届主题“市民和城市面临新的危险和威胁”2019年26届主题“迈向安全的光明未来”2018年25届主题“减少灾害风险和缓解气候变化”2016年23届主题“大型城市应急抗逆力的创新和城市规划”2015年22届主题“应急管理面临的新挑战”2013年20届主题“应急和灾害管理中的机器人”2012年19届主题“应急与灾害管理与灾害与急诊医学”2010年17届主题“全球灾害应对,共建和谐社会”从中不难看出每届的主题都十分的贴近时代发展,将应急同医学、机器人等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技术相结合,共同发挥灾害防治的作用。
应急技术与管理中的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
应急技术与管理中的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个背景下,应急技术与管理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作为应急技术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能够及时发现和预警各类灾害事件,为应急救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文将对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基本概念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的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并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和标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手段,能够实现对各类风险因素和异常情况的监测和预警,为灾害风险评估、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提供有效支持。
二、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1.灾害监测功能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和感知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如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能够准确掌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关键信息,为灾害的及时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依据。
2.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通过各类监测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实时采集和传输灾害事件的数据和图像,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灾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灾害的预警和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3.预警发布功能在监测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标准和规则,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群众,提高公众和救援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行动能力。
4.决策支持功能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系统内部的各种分析工具和模型,能够对灾害的风险、影响范围和救援资源进行评估和优化配置,提高救援效率和减轻灾害损失。
三、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核心之一,通过测量和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和参数,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可编辑)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配合广州120 国内相关重要科技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008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城市防灾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2009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应对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的关键科学问题 863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疾病检测与预警微系统高精度地震数字采集系统等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关键问题应急决策中的信息处理与知识发现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 10公共安全发展思路 1 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以信息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先导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多功能一体化应急保障技术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优先主题 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重点研究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精确定位和信息获取技术多尺度动态信息分析处理和优化决策技术国家一体化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指挥平台集成技术等构建国家公共安全早期监测快速预警与高效处置一体化应急决策指挥平台 ISDR减灾国家平台建设指南联合国各成员国在2000年通过了国际减灾战略 2005年的世界减灾大会168个国家的政府通过了《2005-2015年兵库行动框架增强国家和社区的抗灾能力》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危机预防和恢复局共同拟定《国家减灾平台的指导原则》震后6分钟日本首相宫邸综合减灾危机管理中心启动地震应对室召开由相关部厅的局长级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决定由地震应对室收集相关信息内阁府海上保安厅国土交通省总务省等启动应对室或联络室震后10多分钟宫城县警察总部的摄像直升机向首相官邸传送在空中摄影的灾区图像震后21分钟驻扎在山形县东根市的日本航空自卫队第6飞行队和驻扎青林县八户市的第9飞行队等所属的14架直升机出动前往震区观察事态第9飞行队所属的直升机发现岩手县二户市发生火灾震后15小时日本内阁负责防灾的大臣在首相宫邸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政府对这次地震判断有一些损失但规模不大暂不必启动灾害对策总部震后2小时日本防卫厅长召集各局局长举行紧急会议研究收集的震情和应采取的对策汶川地震初期应急响应情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14时50分四川省地震局派出第一批现场工作组 15时40分紧急启动国家应急救灾二级响应 16时20分成都空军派出两架直升飞机调查震情灾情 16时40分温家宝在飞机北京成都上主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 22时15分将响应等级提升为一级响应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整体建设状况已建工程北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南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上海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深圳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建工程杭州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扬州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天津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贵阳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未建工程北海兰州海口国内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摩托罗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科瑞讯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广州市110社会联动系统上海城市应急联动中心鼎天应急指挥系统清华紫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摩托罗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指通过采用统一的公众报告紧急事件和紧急求助的平台整合城市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及市政服务资源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或抢险救灾行动从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综合救援体系及集成技术平台一期工程110120119122 二期工程123特服号资源三期工程将防洪防震防空护林防火等摩托罗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科瑞讯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应用地理信息技术 GIS 虚拟现实技术VR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RS 定位监控技术LBS 网络技术WEB 计算机通信技术CTI 浙江为公共安全领域用户军队公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提供可视化的决策指挥管理服务系统广州市110社会联动系统城市紧急状态指挥大厅警用航行调度室重大警情指挥室综合警区总值班室指挥长室 110接处警大厅上海城市应急联动中心集中统一管理的新模式建设规模大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先进与实用共享与安全可靠与扩展鼎天应急指挥系统以Linux为基础运行平台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整合大容量在线事务处理技术保障系统稳定性采用高速录入技术满足应急系统时效性采用独特的软件黑盒技术保障系统高效运行采用抗骚扰技术保障系统指挥效果采用智能向导技术保障指挥的准确性采用高可靠的体系架构保障系统不停机运行鼎天应急指挥系统设计的理念鼎天总体架构鼎天功能模型鼎天应急指挥业务系统清华紫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北京市消防局城市应急联动建设的四种典型模式城市应急联动建设的问题城市应急联动性不足事件处置方案自动化程度不高信息标准缺失建设模式照搬硬套系统建设贪大求全应急联动建设的建议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五级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健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标准体系加强应急数据库建设结合城市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模式应急联动指挥体制的整合程度自然灾害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速度以往系统建设基础和水平管理模式全国性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上百万人伤亡经济损失6500亿元左右占我国GDP的6%应急信息系统关键问题系统分散问题信息孤岛问题系统不完善问题应急信息缺乏问题平战分离问题系统安全问题标准化问题重大危险源实时视频监控及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地理信息应急服务系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灾害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灾后重建规划信息服务系统相关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黑龙江林火信息管理与火灾损失评估火场信息定位查询火灾扑救力量信息查询火灾损失评估应急信息管理隋杰国科大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suijiecom 第2章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美国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日本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国内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美国应急平台体系特点1979FEMA-》2003DHS 美国的应急平台体系由联邦州市级应急平台以及相应的移动应急平台组成建设和使用机构是各级政府应急机构的应急运行中心EOC 联邦政府应急平台主要集成全国的国土安全信息的机构或系统如伊州-》芝加哥市美国应急平台的科技支撑体系 e-FEMA NEMIS国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FEMIS联邦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CAMEO计算机辅助应急执行管理系统美国应急平台的科技支撑体系大型灾害模拟及分析软件预测飓风引起风暴潮的危险性危化品扩散分析 HAZUS-MH预测飓风洪水和地震等造成的后果 OREMS预测大尺度疏散及可行性分析美国联邦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FEMIS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 开发的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 FEMIS概念框架 FEMIS数据com 第 1章–概述第 2章–资源文件第 3章–建立的初始信息第 4章–管理相关数据第 5章–管理空间数据第 6章–管理演练数据第 7章–管理气象 Met 数据第 8章–管理D2PC模型数据第 9章–文件夹管理和检索附录A-位置调查表格附录B-FEMIS数据库的变化附录C- FEMIS 数据字典附录D-数据库数据模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属性数据类型 Data Use Description数据使用描述数据描述 D2PC 数据扩散模型应用到的相关的数据列表电子预案数据支持电子预案信息设备数据设备资源和避难场所信息危险数据支持多危险预案与执行的信息气象数据天气情况和建筑信息人员数据人员和组织信息和使用者控制数据人口数据包括特殊人群在内的人口信息资源数据资源和理解备忘录信息风险数据羽状或楔状潜在受威胁区域和应急响应决策 PADs 应急响应推荐 PARs 信息位置数据 CSEPP位置信息包括EOC数据原始资料数据化学制剂军需品燃料库事件和人员伤亡数据空间数据支持GIS的相关数据操作计划数据操作计划最可能事故 MCE 数据日志和 D2PC案例管理数据地域数据应急预案地域信息 FEMA的业务减灾应急准备应急反应灾后恢复重建 FEMA的IT集成指导思想 Create once manage effectively use often 以信息主管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信息资源委员会《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案》一个清晰的IT基础架构 e-FEMA IT架构10版主要建议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交换骨干网通过现代压缩技术和带宽共享提高网络效率集成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服务 ----1998 e-FEMA IT架构20版基础结构应用集成策略电子拨款目标架构 ----2001 基础结构应用集成策略日本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防灾通讯网络专用无线通讯网中央防灾无线网消防防灾无线网防灾行政无线网防灾相互通讯网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识别临时无线基站网络技术其他指定行政机关气象厅海上保安厅防卫厅警察厅消防厅国土交通省内阁府总理大臣官邸日本红十字会等指定公共单位中央防灾无线网消防无线通信网都道府县防灾行政无线网市町村防灾行政无线网其他通信网指定行政机关警察用通讯网防卫用通讯网海上保安用通讯网气象用通讯网水防道路用通讯网工事事务所等都道府县都道府县警察本部自卫队主要部队海上保安官署海上保安部等气象官署气象台测候所广播公司其他有关防灾当局市厅村消防本部消防署警察署等医院学校地方自愿防灾组织其他有关防灾当局居民广播同报紧急联络用网日本防灾通讯网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识别临时无线基站网络技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定位和搜索方法之一生命探测仪阪神大地震的教训阪神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发生 35分钟后气象厅才给国土厅发出神户6级地震的传真后改为7级等到国土厅的人看到这份传真时地震已经过去1个多小时当国土厅的报告送达首相官邸时已经是地震后5小时了首相官邸在灾难的危急关头成了信息的空白地带也就根本谈不上如何发挥政府中枢决策指挥机构的功能了阪神大地震的教训因为信息不通畅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内阁安全保障室在紧急关头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中央政府应急管理中枢机构的作用而且日本政府反应迟钝措施不当把7级大地震当作一般的灾害来处理最终导致6000多人死亡及失踪受伤人数高达4万多房屋损坏近25万幢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受灾损失最大的一次引起了公众舆论的强烈指责本州岛地震的成效 2003年5月26日傍晚本州岛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级地震由于准备就绪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开始启动应急响应地震一发生震后1-2分钟震后6分钟震后10多分钟震后21分钟震后15小时震后2小时地震一发生东北地区新干线列车自动停止运行东北电力公司建在宫城县女川和牡鹿两町交界处的核发电站正在运转的发电机自动关机震情严重的岩手县和宫城县内的水泥炼油造纸等工厂生产线自动停止运转东北地区乃至关东地区的家庭煤气在自控仪的作用下自动关闭震后1-2分钟电视东北地区发生地震从电视台预先架在楼顶的摄像机拍下的录像可见震中城镇大片房屋摇晃从直升机转播可见仙台市一栋小楼起火警察厅和岩手宫城山形等县警察总部启动灾害警备对策总部从地方警察机构收集灾害信息消防厅启动对策总部按预案要求了解和掌握情况陆上自卫队东北方面总参谋部进入非常状态并派人到灾区。
应急管理中的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应急管理中的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常常导致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应急管理部门对地震监测预警技术日益重视。
本文将介绍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当时美国开始使用地震仪监测地震事件,但由于设备和技术限制,这只能提供人工警报。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出了一系列高精度、自动化的地震监测预警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地震测量仪。
通过地震测量仪采集到的地震数据,可以精确测算地震的震级(即地震能量大小)和震源位置。
这些数据被传输到地震预警系统中,通过特定的算法进行处理,计算出地震对各地的影响时间。
当地震预警系统预测到地震将在某个地区发生时,可以通过警报、发送短信等方式提前通知当地居民,让他们采取应急措施。
二、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提前准备,提高抗灾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地震预警系统可以给予人们更充分的时间采取保护措施。
例如,地铁、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可以提前发出警报,让车辆停止运行,避免地震带来的风险。
在地震灾害后,地震监测预警技术也可以协助应急救援工作。
例如,在地震后可能出现余震,通过地震监测仪器,监测到余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提前通知救援人员,让他们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受到地震的影响。
此外,地震预警系统还可以用于监测地质灾害、矿山安全等方面。
三、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的未来发展地震监测预警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在偏远地区或高海拔山区,地震监测仪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预警系统无法覆盖到所有地区。
此外,现有的地震预警系统也难以预测一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地震监测预警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例如,可以开发新型的地震监测仪器,提高监测精度和覆盖范围;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加强地震数据分析和预测;探索更有效的地震预警方式,如将地震预警系统与公共设施、移动端设备等互联网设备融合,普及更广泛的地震预警信息。
国际应急管理学会TIMES
国际应急管理学会(TIEMS)一、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介绍:“国际应急管理学会(TIEMS)”于1993年在华盛顿成立,是国际上应急管理领域内的知名学术性会议,其宗旨是“促进新技术与新方法的信息交流,增强规避、减轻、响应和恢复的能力以应对自然与人为的灾害”。
国际应急管理协会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46个会员国家,迄今已成功举办16届。
二、第十七届国际应急管理大会1、会议背景介绍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应急管理大会”作为第一次落地在中国的国际应急会议,相关的政府高层官员、著名院士和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将受邀参会,并带来国内外最新的应急管理研究方法与理念以及应急领域最新的技术、动态及发展趋势。
会议拥有独特而庞大的高层次听众群,与会者将会有机会就全球应急管理前沿问题与来自国际上的同行专家进行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影响深远。
2003年SARS发生后,我国迅速建立了各级政府的应急体系和应急平台,使我国的应急能力有了长足提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救援后,我国各级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救援体系建设已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各省市地震等救援队的扩编和筹建将在近年展开。
据初步估计,近几年我国救援体系建设的投资逾百亿,目前我国正处于应急救援领域大发展阶段,为应急救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次大会将为赞助企业提供无与伦比的展示最新产品、获取应急救援需求的机会,可以使赞助企业最大程度地接近独特而庞大的国内外各应急救援领域高端领导和专家群体,为应急领域内相关参与者提供高效的对接平台,同时借助大会、研讨会和专场发言、现场展示和个性化公关等形式,赞助企业将能拥有完整而全面的展示、交流的机会。
因此,企业的全方位参与,对于提升企业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形象、增强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2、会议主题全球灾害应对,共建和谐社会3、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国际应急管理学会(TIEMS)协办单位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安部消防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司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应急局中国气象局应急办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市应急办德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东方正通国际减灾与应急管理技术研究院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承办单位TIEMS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中际科信经济信息技术研究院会议组委会Organizing committee共同主席Co-ChairK. Harald Drager, 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主席闪淳昌,国务院应急办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Vice ChairTerjie Skavdal(联合国人道主义办公室亚太地区主席),Director, Asia and Pacific, UN OCHA委员Committee memberWinston Chang(联合国人道主义办公室现场协调支持与应急服务部),Secretariat, Field Coordination Support Section, Emergency Services Branch, Office for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OCHA), UN, GENEVA马燕合,科技部社科司司长田义祥,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应急局局长胡春峰,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司司长黄建发,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吴建春,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主任赵明,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郭华东,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陈新有,四川省德阳市市长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宗之,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景春,工信部工业运行局副局长李干杰,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国家核安全局)主任柳源,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翟久刚,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李万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工乔仁毅,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于新文,中国气象局应急办主任宋建新,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应急局副局长纪家琪,广东省应急办主任严卫东,四川省应急办主任孙跃进,山西省应急办副主任李晓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副主任Nina I. Frolova, TIEMS欧洲区主席曲国胜,TIEMS亚太地区主席,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Jacqueline A. A. Olang, TIEMS非洲区主席Stephen Jenkins, TIEMS澳洲、新西兰及大洋洲区主席Rolando Stein , TIEMS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区主席James Hagen , TIEMS北美区主席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主席Co-Chair马宗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Jack Harrald (USA), 国际应急管理杂志主编副主席Vice Co-Chair童庆禧,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Jean Luc Wybo (France), Sabine Delaître & Marie-Christine Therrien-Eyquem.1 Pôle Cindyniques, Ecole des Mines de Paris, Sophia Antipolis, Cedex, France,2 IPGSCJaroslav Pejcoch (Czech), Chairman of the Board, T-SOFT as, Czech Republic委员Committee member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铁民,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丁辉,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李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崇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倪晋仁,北京大学教授程晓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纪仁,水利部遥感中心总工于福江,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李春来,中国气象局气象中心总工殷耀平,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宁家骏,国家信息中心公共信息服务部主任彭凯,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主任范一大,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王晋中,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巢哲雄,环境保护部核安全管理司处长杨功焕,中国CDC主任尹岭,301医院部门主任邵芸,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微波研究室主任刘闯,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所长陶晓峰,北京邮电学院教授邵国安,国家信息中心许燕,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冯燕,台湾大学学务长陈丽云,香港大学行为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侯金武,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检测院院长赵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副所长岳中琦,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Nils Rosmuller,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Fire Service and Disaster Management.Snjezana Knezic, 克罗地亚Split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Jim Hagen, TIEMS北美区主席会议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共同主席Co-Chair曲国胜,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TIEMS亚太地区主席,中国委员会副主席Alan Jones, TIEMS国际委员会副主席副主席Vice Chairman尹光辉,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副主任Charles Kelly, TIEMS财务官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张骥,TIEMS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张强,TIEMS中国委员会财务官徐志忠,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处长安明,An Ming秘书处王娟,孙刚,TIEMS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西街1号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电话:+8610 59956325,59955505传真: +8610 88257807E-mail: ********************** ,*********************张杨,TIEMS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甲48号盈都大厦B座9层电话:+8610 58732299--916传真:+8610 58732388E-mail: ***********************陈玫,北京中际科信经济信息技术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路9号电话/传真:+86 10 6339 2937E-mail: *********************。
(完整版)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的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导读: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关键字:突发公共事件美国的应急机制振灾机构专业救援队伍特点和趋势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机制,这些国家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国际社会都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们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对中国有许多重要启示: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指挥系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重要基础;快速救援的机制建设,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促使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参与,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根本保证。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
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联合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安全减灾和应对各类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继续推进“国际减灾战略”行动,以减轻自然、人为和技术灾害。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美国的应急机制美国的应急管理以渗入生活所有领域中的新经济和新技术、遍布全球的恐怖主义威胁和特大灾害为三大主题。
因此,美国的应急机制的内容,也以这三大主题为主。
(一)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振灾机构美国在1979年3月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三里岛事件以后,美国政府针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专门管理灾难的机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总署设署长办公室、总顾问办公室、国家紧急准备办公室、国家安全协调办公室、公民使团办公室、平等权利办公室和监察长办公室。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_以江苏为例
朱华桂,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副教授
210093
曾向东,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210093
突发事件( Emergency) 又称危机, 是指突然发 生 , 造 成 或 者 可 能 造 成 重 大 人 员 伤 亡 、重 大 财 产 损 失 、重 大 生 态 环 境 破 坏 , 影 响 或 者 威 胁 经 济 社 会稳定和政治安定, 有重大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 即处置的危险、紧急事件。而应急管理( Response) 是指当社会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 政府必须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快速应对, 以使突发公共事件对社 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当前, 江苏 现代化建设正进入新阶段, 改革和发展也处于关 键时期 , 表现为各种 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社 会 安 全 事 件 时 有 发 生 , 风 险 因 素 呈 现 增长趋势, 公共安全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即 除 了 地 震 、洪 水 、台 风 、火 灾 、地 质 和 社 会 犯 罪 等
2.构 建 群 测 群 防 的 全 民 安 全 观 群测群防, 简单地说就是发动群众的力量共 同 防 治 灾 害 。比 如 对 于 分 布 广 泛 、数 量 大 、预 报 困 难的自然灾 害 , 以及随机 性大、面积广 、分 布 于 广 大农村的灾害, 仅靠专业网络完成灾害监测预警 预报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广泛发动群众, 尽快建 立 群 测 群 防 体 系 。正 如 发 达 国 家 注 重 建 设 社 会 预 警反应系统, 就把公众当作社会预警反应系统的 依靠力量, 并通过他们向政府提供及时的信息情 报, 成为各种灾难事故的千里眼、顺风耳。此外相 对各类硬件系统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而言, 群 防 群 测 体 系 则 不 需 要 政 府 投 入 很 大 的 财 力 。此 外, 群防群测还具有其他监测预警手段所不可替 代的作用, 比如其他的监测手段对硬件的依赖性 大 , 一旦遇 战争、重大自 然灾害 ( 如 地震 ) 的冲 击 , 必将造成监测设备严重受损, 从而使得依赖于这 些设备的监测体系陷于瘫痪状态。因此, 江苏要 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群测群防体系, 充分发挥人 民群众的 力量 , 把对 突发事件的 预 防 和 处 置 、保 护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社区、 每一个乡村和每一个公民的身上。 3.注 重 监 测 预 警 系 统 的 完 整 性 、全 面 性 监测预警系统是一个集多种技术学科于一 体的系统工程, 它由数据采集管理及分析系统、 预 测 预 报 系 统 、专 家 决 策 系 统 、预 警 信 息 传 输 和 实时发布系统等子系统构成, 且任何一个环节都 不 可 忽 视 。而 所 谓 全 面 性 指 的 是 监 测 预 警 系 统 要
应急指挥及监测预警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应急指挥及监测预警平台解决方案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编制日期: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5)1.1. 应用背景 (6)1.2. 建设目标 (7)1.3. 建设内容 (8)第二章总体框架 (9)2.1. 总体架构 (9)2.2. 系统架构 (9)2.3. 实施框架 (10)2.3.1. 基础设施层 (11)2.3.2. 数据中心 (11)2.3.3. 资源整合层 (12)2.3.4. 应用支撑层 (13)2.3.5. 应用层 (14)2.3.6. 综合门户 (14)第三章基础服务平台 (15)3.1. 音视频系统 (16)3.2. 会议系统 (17)3.3. 通信系统 (18)3.4. 后勤保障系统 (18)第四章监测预警管理平台 (20)4.1. 平台架构 (20)4.2. 突发事件监测功能 (20)4.3. 突发事件预警功能 (21)4.4. 事件信息上报处理 (21)4.5. 资源管理与调度 (21)4.6. 内容管理与信息发布 (22)4.7. 恢复重建管理 (23)4.7.1. 灾情信息录入功能 (23)4.7.2. 灾情分布分析功能 (23)4.7.3. 灾后清理功能 (23)4.7.4. 恢复重建模型分析功能 (23)4.8. 平时信息管理 (24)4.9. 模拟培训功能 (24)4.10. 数据交换与共享 (24)4.11. 地理信息(GIS)系统 (25)4.11.1. 空间数据维护 (27)4.11.2. GIS制图与输出 (27)4.11.3. GIS空间分析 (28)4.12. 空间专题分析 (28)4.13. 空间查询管理 (29)第一章项目概述该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为指挥首长和参与指挥的业务人员和专家,提供各种通讯和信息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和分析手段以及指挥命令实施部署和监督方法,能及时、有效地调集各种资源,实施灾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减轻突发事件对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小的资源投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论文范文(2)
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论文范文(2)应急管理论文篇三:试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警对策系统2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组成预警的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的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特征:1)快速性2)准确性3)公开性4)完备性5)连贯性。
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
构建预警机制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引导的原则。
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预警)。
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3)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如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
预警系统: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信息判断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监测是预警系统的硬件部分。
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预见性。
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误警与漏警。
预警信号采用国际通用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安全、一般、严重、特别严重四种级别(Ⅳ、Ⅲ、Ⅱ、Ⅰ)。
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关系: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理的管理活动,两者相辅相成。
预警分析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评价四个过程与预控对策的三个环节,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而这缺一不可。
探讨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
探讨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摘要】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和应急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应急监测技术在事故中的作用和现有应用案例。
提出了提高应急监测响应速度的方法、完善系统的建议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应急监测在事故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应急监测的重要性,为防范和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突发性事故、技术应用、案例、响应速度、系统建议、人才队伍培养、重要性、发展方向、挑战。
1. 引言1.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在很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其危害十分严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空气污染事故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水污染事故会引发水源污染、水土流失等严重后果。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土壤污染事故会导致地表植被死亡、土壤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损失。
如因污染事故导致农作物减产、渔业资源受损等,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严重程度不可低估,因此应急监测在及时发现和应对此类事件中至关重要。
1.2 应急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应急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无法被忽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发生突然且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如化工厂泄漏、油污染等。
这些事故一旦发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应急监测作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及时响应和监测手段,具有及时性和灵活性。
只有通过应急监测,我们才能迅速了解事故的具体情况和影响范围,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应急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环境安全和公共健康的保障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肖曼摘要:随着监测预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在家庭、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监测预警产品也逐渐成熟和扩大起来。
本文主要从上述五个方面来描述各自领域一些监测预警技术和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将突发事件分为四个阶段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
监测监控对于防范突发性公共事件,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到事后恢复重建的各个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工作,加强了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特别是以公共安全科技技术为支撑,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和研究给予大力支持,加强了公共安全应急风险评价、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等能力,提升了国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过监测监控,可以快速、准确地提供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资料信息,能为有效地控制影响范围、缩短持续时间、将损失减到最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确保对事件的快速处置和正确决策。
目前监测预警技术主要应用于家庭、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五个领域。
一、家庭监测预警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感烟火灾探测器可以实时监测家里的烟雾浓度来实现火灾的报警。
感烟火灾探测器:烟雾探测器就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报警的探测器。
常用的感烟探测器有离子感烟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及红外光束线性感烟探测器。
一氧化碳检测仪是一款高亮度液晶指示,可以灵活配置多种不同气体传感器的气体检测仪器。
仪器可连续检测有毒气体、氧气、易燃易爆气体浓度,随时观察现气体浓度值。
洪水监测仪通常使用在家庭地下室、电脑室、低洼地及文件储存间,洪水监测仪能够及时监测到水位位置,达到预设值时,洪水监测仪会自动发出报警。
温度监测仪可以提醒极端环境变化,包括冷,热和湿度,能够保障家庭成员和宠物的舒适性,并有助于减少冷冻管及气候敏感的收藏品或其他贵重物品的风险。
房主将会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收到警示,尽量减少损坏的风险。
医疗警戒监测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一个简单的按钮会给专门的救援人员给出信号,该监测仪可以代表您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
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
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主要是通过软件系统来监测实现的,该系统是主要运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传输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对监控区的地质信息的自动、连续、实时的在线监测,通过在信息采集及预报分析决策的基础上,根据预警信息危急程度及地质灾害波及的范围,通过短信、传真、无线预警广播等预警方式及相应的预警流程,将预警信息层层传递,及时准确的传递到地质灾害可能危及的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的人员根据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防御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构建群测群防体系。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借助于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
该类监测方法具有投入快、操作简便、数据直观等特点,即可以由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辅助方法使用,也可由非专业技术人员在经培训后使用,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中常用的监测方法。
该类监测一般常用监测方法有: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
泥石流监测方法主要有地声监测法、龙头高度监测法、泥位监测法、倾斜仪棒监测法、流速监测法、孔隙水压力监测法和降雨量监测法。
对于滑坡、崩塌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可以使用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量程大、阀值报警,适用于各种滑坡裂缝监测)、简易裂缝位移计(精度高、阀值报警、多通道,适用于岩质滑坡和建筑物裂缝监测)、简易超声波位移计(量程大、非接触、阀值报警,使用于各种滑坡裂缝监测)和简易雨量计进行监测预警。
缝报警器适合于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产生的房屋、构筑物、岩体裂缝位移自动监测预警,一般把它安装在裂缝两侧,当裂缝张开加大超过设定的报警阈值时,设备的报警器便会发出警报,通知监测人员马上注意查看和避灾。
裂缝报警器体型小巧、经济实用,报警器监测过程不耗电,报警时才接通电源,采用碱性电池可预警监测3年。
该报警器有拉线法或磁簧离开法两种工作方式,拉线法适用于宽大裂缝,磁簧离开法适用于窄小裂缝。
滑坡预警伸缩仪主要用于对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灾害等地质灾害进行超前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类的必备仪器,简便易用,报警准确。
对于泥石流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可以使用简易地声监测仪(多通道、阀值报警)、泥石流监视预警仪(震动或视频变化触发工作)和简易雨量计进行监测预警。
泥石流监视预警仪主要针对泥石流临近时地面振动特点,采用低频高灵敏度地震检波器作为传感器,泥石流临近振幅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触发打开远红外摄像头,进行监视预警和视频录像,采用先进的“视觉神经系统”,对监控到的视频信号进行智能分析,一旦觉察到画面内容有变化,如泥石流临近,报警通知泥石流下游居民进行防灾。
当下游泥石流监测人员看到画面出现泥石流,立即组织居民撤离灾区。
报警声响为130分贝,监视器为多视频接口电视机或专用监视器,交直流两用供电。
连接3公里无线遥控模块可进行无线报警。
2、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
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超声雪深监测仪是一种采用超声波遥测技术的将雪过程监测纪录分析设备。
它可以测量并记录积雪深度、时段降雪量等。
应用于气象台站雪深观测、交通沿线积雪测量、滑雪场气象服务等领域。
超声雪深监测仪使用50kHz的超声波进行测量,主要原理是通过向被测目标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然后再接收反射回波,测量出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再根据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计算出传感器与被测目标之间的距离。
由于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有关,因此需要进行温度修正才能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
超声雪深监测仪内部集成了温度传感器,可自行进行温度修正。
雨滴谱监测仪是一款采用激光遥测技术对降水过程进行分析、记录的全自动监测设备,可对各种降水过程(毛毛雨、小雨、大雨、冰雹、雪花、雪粒、雨夹雪等)进行精确测量。
经过统计降水粒子在速度和粒径上的分布(雨滴谱),计算各种降雨类型的强度、总量,还可给出降水过程中雷达反射率等。
全类型降水监测仪是一种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称重技术的固液态降水量监测与纪录分析设备。
它可以测量并记录降水量、降水强度和计算蒸发等。
应用于全类型降水量的气候观测、气象水文观测、早期洪水预警等。
全类型降水监测仪的传感器采用了称重法和敞开式的采样桶设计,并配备专业的防风圈,因此不管是毛毛细雨还是倾盆大雨、冻雨或雪,在6-1800mm/h降水强度范围内它都可以获得可靠稳定的数据,这是传统的翻斗式雨量计所做不到的。
传感器配有自动加热装置,不受外部天气变化的影响,固态、液态和混合态降水均可精确测量并且分辨率可以精确到0.001mm。
机动气象站是一款结构高度模块化、结构紧凑、高可靠、接口可扩展、传感器易外场升级扩展、应用范围广泛的机动气象站,除可监测各种常规的气象参数外,还可根据观测需求随时配接各类气象、水文、航空、军事等特种传感器与智能监测设备、通信设备等。
系统的设计易于携带和快速安装调试,可在各行业领域内应用,便于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场地上形成短期临时或长期固定的气象相关观测站。
机动气象站系统还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后备电池组供电方式(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卫星、GPRS等通讯方式,组合成为无人自动气象站),保证在野外无供电情况下连续工作。
水位监测站是一款无人值守、太阳能供电、GPRS通信、可长期连续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地表水位监测预警站,依靠其高可靠性和采集与通信集成一体化的特点,水位监测站可广泛应用于水位监测(江河、积水)、水利监测与发电、湿地生态、气象水文、公共安全等领域。
雷电预警站是专为观测及采集在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雷雨云中电荷积累与地球表面的大气电场垂直分量和发生雷电相关气象参数等要素而设计的一款在线式雷电预警连续监测记录设备。
它主要监测大气电场、风向风速、空气温度和湿度、太阳辐射和降雨等对雷电发生和变化产生影响的相关数据,可以组网使用,自动收集各雷电发生关注点的雷电预警信息,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实时雷电预警网络,为保障与雷电发生紧密相关的重要军事活动、航天发射和重大赛事等提供科学的气象数据依据。
雷电预警站主要是由智能电场仪、风向风速传感器、雨量计、三合一微气象传感器、DE81数据采集器、通讯部件和供电控制系统组成。
应用于军事、航天和地方政府等的气象条件保障部门。
面雨量雷达站是一款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全自动面雨量监测设备,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可广泛应用于中小河流洪水、山地灾害、城市内涝、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及输电线沿线、区域水质、水资源精细管理等的雨量、雨强、雨滴谱等监测。
面雨量雷达站主要由一部雨量雷达和4至8个滴谱仪、数据采集软件、数学物理模型、客户端软件组成。
面雨量雷达站可精确、连续、全自动测量半径36公里区域面降水强度、相态和雨量。
并可由监控雷达及多套面雨量雷达站组成更大区域的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
三、事故灾害监测预警1、火灾监测预警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卫星遥感,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地球静止卫星、低轨卫星探测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