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路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影响因素1.市场需求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主食类产品的需求减少,而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
2.资源环境约束我国农业资源环境面临严重的约束与挑战,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资源出现了紧缺和恶化趋势,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供给不足、气候变化引发了灾害等问题,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3.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面临一些困难,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增产潜力。
4.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农业补贴政策等,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经济效益。
二、对策建议1.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者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高品质、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比重,避免过多种植传统农产品导致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
2.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应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推广高效耕作技术和多元化种植模式,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高抗旱抗洪能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要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和开发力度,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农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命脉,是我国经济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对策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自然环境因素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地理分布不均匀。
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也存在着差异性。
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农业技术和人才因素我国农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农业生产大多停留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模式,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农业人才队伍缺乏,农业科研机构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市场需求和价格因素农产品市场需求波动大,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贸易壁垒等因素制约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农业生产者缺乏市场信息和指导,导致生产过剩和价格波动。
4.政策因素农业政策制定和执行不力,投入不足,扶持政策缺乏,农业金融体制落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不够彻底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5.农业生产结构因素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存在着产业结构偏单一,经营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不高,劳动力剩余过剩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领军人物,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优化农产品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3.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鼓励农民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加强农业信息化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水平。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制定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建议
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地位逐渐弱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诸多的制约因素,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和质量。
本文将从政策、科技、环境等方面探讨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政策制约政策制约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缺乏政策支持,导致农产品流通体系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例如,土地流转难、农民收入低、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都与政策制约有关。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机制,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首先,应该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大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入股农业生产,整合土地资源,增加农业企业的规模和效益。
其次,可以通过提高农业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比例和降低农村税负,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科技水平低下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应用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剧增的粮食需求。
然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人力和资源的依赖较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引进现代化的农业设备,推广精细化管理、无土栽培、高效节水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推进农村人才流动,激发农业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也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的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土地劣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农业生产面临资源短缺和竞争的双重压力。
农村经济制约因素及发展思路
农村经济制约因素及发展思路1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的发达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民是否富裕,国家是否富强。
因此,发展农业,开拓农村市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环节。
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保内需,促增长的经济任务,只能由农村经济组织来完成。
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农业技术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和农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都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1.1农业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村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最终还得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来实现。
在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农技的推广工作一直是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的表现为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农村专业农技推广人员缺乏、农技推广手段简单、农业技术知识陈旧等。
1.2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农业方面的的投入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设施和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但要想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则需要长期的投入。
1.3农民素质有待提高“中国经济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国的国力,经济的强盛,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但事实上,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差别依然很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农经济意识依然存在,农业技术依然陈旧、落后。
现代农业的思想没能在农民脑中生根发芽,种植品种单一,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立体种植观念缺乏,城市农业,观光农业意识不能深入人心,农民科技素质亟待提高。
1.4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要明显的快于中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投入和地理位置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当然在近几年中,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人才输入和资金的投入,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东西部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探讨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探讨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
本文将对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自然因素的制约农业的生产直接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旱涝、风雹等灾害也给农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的充足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些自然因素的制约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克服自然因素的制约,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御工作。
加强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科学施肥、合理轮作,以及高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农业技术的制约农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但是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技术水平整体较低,机械化程度低、农药化肥使用过量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农民的合作,研发出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市场因素对农业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销售渠道不畅,加工和储藏技术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工。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市场因素的制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杜绝价格虚高等问题,保障农民的利益。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本文将就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我国农村地区多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劳动密集、资源浪费,而且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村农业生产技术的升级。
鼓励农民采用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农业科技与实际生产的深度融合。
二、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农村的生产、流通和生活。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
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流通效率。
加强农村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农民素质偏低我国农村地区多为农民聚居,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策:政府应加强对农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推广农村文化、科技等知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鼓励农民参与各类技术培训和创业教育,激发农民的创新潜能和市场意识。
四、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相对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低、金融产品匮乏,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融资和投融资效率。
对策: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扶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设立农村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提高农村的金融包容性。
同时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五、土地流转难题农村土地流转难,农民对土地的利益纠纷较多,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农村经济限制原因及发展措施
农村经济限制原因及发展措施新形势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中央提出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力争从根本上扭转城乡差距过大的局面,不断改善农民的经济及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我国农村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制约因素,本文将针对在这些问题及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一、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一)农业基础薄弱,生态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数量型的增长道路使农业发展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耕地的逐年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一、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二、我国一直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生产能力不稳。
(二)农村经济建设投资高,收益低,缺少资金支持长期以来,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
一、比较利益偏低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在中国,农业是一种经济利益很低的产业。
农业的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率低,从而抑制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近几年来,虽然支农资金逐年增长,但是与城市相比,占比依然很低。
支农资金的投入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和流通加工领域的服务的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所占比重依然过小。
(三)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投入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健全、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上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作用。
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人才流失严重我国农村许多地区的农民对子女文化教育极不重视,造成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一、制约因素1.资源限制我国农村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资金和人才支持,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基础产业的生产力水平难以满足农民对高品质、高产量的需求。
2.市场不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只有当价格稳定、销售渠道和销售渠道稳定时,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制度不健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制度不健全。
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必须逐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合理分配农村资源和加强农村普及教育等。
4.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农民获得城市化收益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很难吸引人才和资金,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生态环境破坏近些年来,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导致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多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对策1.积极发掘资源潜力,提高农村科技含量发展现代化农业、科技兴农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要在技术、能源、资金、人员等方面优先投入,在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现代化农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管理加强市场管理,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有效供需率、加强监管、分流商品等方面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切实推动农村产业结构改革。
3.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土地资源使用加强土地、资源、环境管理,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并积极推进农户直接土地交易,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从而可维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规划和资金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公路、水利、饮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同时也是吸引资金和人才进入农村地区的必要手段。
5.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农村生态保护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注重环境问题的解决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工作,建立农村生态保护机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2024年小议农业经济制约因素与措施
2024年小议农业经济制约因素与措施一、农业经济的制约因素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
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农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农业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农村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合理性等;外在因素则包括自然条件与资源、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政策环境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二、自然条件与资源对农业经济的制约自然条件与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对农业经济的制约作用显著。
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资源的丰富程度也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潜力和可能性。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压力也不断加大。
这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技术与装备对农业经济的制约农业技术与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技术与装备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很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与装备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从而提升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效益。
四、农村经济体制与结构对农业经济的制约农村经济体制与结构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农村经济体制往往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方式落后等问题,这制约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也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五、农业劳动力与教育对农业经济的制约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
小议农业经济制约因素与措施
小议农业经济制约因素与措施农业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资源、科技水平、市场状况等方面探讨农业经济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农村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供给逐渐减少,土地的质量也不断恶化,加剧了农业生产的困难。
因此,优化土地利用和提高土地效益是解决农业经济制约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加强耕地保护,重视农村土地的基本农田保护,确保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和土地排水。
另外,鼓励农户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减少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其次,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通过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同时,要引导农民实行土地流转,将散地集中成一片,利用大棚技术等手段扩大耕地面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科技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问题依然突出。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举措来引导推广提高。
首先,加强科研力量建设,建立健全的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并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其次,要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
通过推广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对新型农业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市场状况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状况密切相关,市场需求显著影响着农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解决农业经济中的制约因素,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加强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了解和分析。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和调控机制。
通过农产品品种的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产销分离,推进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规范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其次,要推行多种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农民创业,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农村,分散和缓解农民就业压力,推动农村资源有效利用和增加财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路
文0 王风 ( 大庆 市 大 同区 农委 气 象站 )
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谈 国农业 经济 的制约 因 素与 发展思 路
摘 要 :在 分 析 农业 和 农村 发展 的制 约
因 素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 一 五 ” 期 间 农 十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发展 的 总体 思路 ,并 进一 步
指 出 , 应 通 过 深 化 改 革 , 为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发展 增 添 新 的动 力和 活 力。 关 键 词 :农 业 经 济 ;制 约 因 素 ; 发 展 思
路
“ 一五 ”时 期农 业和 农村 发展 的 十 制 约 因 素 农业生产面临着耕地 面积继续减少 、 生 态 环 境 整体 恶化 、水 资源 更加 紧 缺 的严 峻挑 战 。“ 人增 、地 减 、水减 ” 的趋 势仍 会 继 续 ,资 源 条 件对 农 业 发展 的 约 束越 发 突
安 全 水 平 。大 力优 化 农 业 区域 布 局 ,推 动 优 势 农 产 品 和 特 色 农 产 品 向 优 势 产 区 集 中 ,形 成 优势 农 产 品 产 业带 。加 大 对 初级 农产 品 的加 工转 化 ,积 极 发展 农 产 品 的现 代 流 通 方 式 ,增 加 农产 品的 附 加 值 。 加快 农业 剩 余 劳 动 力 向非 农 产业 和 城 镇 转 移 的 步 伐 ,切 实 改 变 城 乡二 元结 构 , 形 成 城 市 对 农村 发 展 的 带动 机制 继 续 支 持 农 村 二 、 三 产 业 和 以 县 城 为 重 点 的 小 城 镇 发 展 ,加 快 县 域 经 济发 展 , 拓展 农 村 劳 动 力就 业 和 农 村人 口转 移 的渠 道 。要 挖 掘 农 业 内部 的 就 业容 量 ,进 一 步 拓展 农 村 二 三 产业 的 就 业 空 间 。要 着 力 解 决 县 域 经 济 发 展的 体 制 性 障碍 ,逐 步 试 点 推进 省 县 直 辖 ,加 快 改 革 市 管县 体 制 。 为 农 民 进 城 就 业 创 造 更 多 的 机 会 , 为 农 民 进 得 来 、 留 得 住 创 造 更 好 的 制 度 环 境 。 一 是 对 现 行 的 一 些 政 策 措 施 进 行 清 理 ,清 除 农 民进 城 的 障 碍 ,降 低农 民进 城 的 “ 槛 ” 疏 通 农 民 进 城 的 渠 道 。 二 是 依 门 , 法保 护 进 城 务 工农 民的 合 法 权 益 ,提 高 农 民 的 就 业 能 力 。三 是 积 极 探 索 多 种 形 式 , 解 决 城 市农 民 工 的 社 会 保障 问题 。 加 大 公 共财 政 支 农 力 度 , 让 公共 服 务 更 多 地 深 入 农 村 、 惠 及 农 民 形 成 支 农 资 金 的 稳 定 投 入 渠 道 。 财 政 支 农 支 出的 增 长幅 度 要 继 续 高于 财 政 经 常 性 收 入的 增 长 幅 度 。政 府 新 增 财 力的 使 用 要 大 幅 度 向 “ 农 ” 倾 斜 。 按 照 建 立 公 共 三 财 政 体 制 的 要 求 , 要 调 整 财 政 支 农 资 金 的 使 用 方 向 ,逐 步 减 少 对 流通 环 节 的 补 贴 , 建 立 对 农 民 收 入 的 直 接 补 贴 制 度 。 充 分 利 用 w O 的 “ 箱 ” 政 策 ,增 加 农 业 科 研 T 绿 和推 广 、 质量 安 全 和检 验 检 测 、 农 产品 流 通 设 施 、 农 民 培 训 等 方 面 的 投入 。 进 一 步改 善 农 村 医 疗 卫生 服 务 ,完 善 农 村新 型 合 作 医疗 制 度 。新 型 农村 合 作 医 疗 制 度 在 注 重 大 病 医 疗 保 障 的 同 时 , 也 应 该 包括 补 偿 部 分 门 诊费 用 和 免 费预 防 及 卫 生 教 育 服 务 , 满 足 大 多 数 人 的 基 本 卫 生 需 要 。要 进 一 步 加大 各级 政 府 对 医疗 救 助 的 支持 力度 ,近 期 内 ,建 立 农 村 医疗 救 助 制 度 , 应 以 加 强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制 度 的 建 设 为 重 点 , 对 于 确 实 贫 困 的 农 民 , 政 府 应 减 免 他们 每 年 缴 的大 病 统 筹 费 , 使这 部 分 人看 得 起 病 ,用 得 起 药 。 深 化 农 村 改革 ,为 农 业 和 农村 经 济 的 发 展 增 添 新 的 动 力 和 活 力 从 体 制 和 法律 上 建 立 保护 农 民土 地 权 益 的长 效 机 制 。 在 农 民到 城 镇 落 户未 取 得 稳 定 的就 业 、收 入 保障 以 前 ,要 保 留这 部 分 农 民 的 土 地 承 包 权 , 防 止 大 量 的 无 地 农 民 集 中于 城 市 ,产 生严 重 的 社 会 问题 。要 明 确 界 定 农 民 土 地 承 包 权 的 物 权 性 质 , 使 农 户 真正 享 有 占有 、使 用 、收 益 和 处分 四 权 统 一 的 承 包 经 营 权 。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失 地 农 民 问题 ,必 须 完 善有 关 法 律 ,保 证 国 家 为 了 公共 利 益 的需 要 才 动 用 征 地权 。征 地 补 偿 必须 以 土 地 的 市场 价 值 为 依据 , 实行 公 平 补偿 ,不 能 以侵 害 农 民 利 益 为 代价 降 低建设成本 。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种种制约因素的存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流转难题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由于土地所有权制度的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诸多法律和政策障碍。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成熟,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由于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这一制度的推行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阻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土地所有权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法律政策体系,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自愿性,从而解决土地流转难题,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
农村交通不便利、通讯设施落后,造成农产品运输困难,影响农产品销售和流通。
农村水电供应不足,农民生活和生产用水困难,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活质量。
农村医疗卫生设施不完善,农民就医困难,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健康水平低下。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人才短缺农村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我国农村人才短缺问题十分严重。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学生受教育程度低,人才培养不足,造成了农村人才短缺。
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人口净流出,导致农村人才资源的流失。
农村人才就业困难,缺乏就业机会,使得农村人才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改善农村学生受教育条件,提高农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从而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却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流转难题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难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荒芜。
土地农用途地广泛分散,农民要想要集体经营、规模化生产,都会受到重重阻力。
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完善,流转手续繁琐,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的利用效率。
对策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和扶持力度,加快土地流转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鼓励设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并提供相关的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打破流转壁垒。
对策二:法律保障土地流转权益。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建设,确保农民流转土地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制度,降低流转手续的成本和门槛。
二、农业生产技术滞后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滞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产量不稳定,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现有的种植、养殖技术过时,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有限,导致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农民收入较低。
对策一: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对策二:鼓励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农业科研团队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由于缺乏流通渠道,农产品的销售难题一直困扰着农民。
由于部分农民缺乏相关的市场信息和经营管理知识,导致农产品销售成本偏高,利润较低。
对策一:构建农产品销售平台。
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构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对策二:开展农产品电商平台。
剖析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剖析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一些难题。
本文将剖析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技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农村技术水平低下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种植、养殖知识与技术,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质量差,养殖业难以提高效益。
对策: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
例如,开展农技培训,指导农民使用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二、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由于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许多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售出去,造成浪费和资源闲置。
对策:建设健全农产品销售体系。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合作社,促进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此外,建立农产品流通网络,推动农产品与城市消费市场对接,提高销售渠道的畅通程度。
三、农村基础设施欠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缺乏良好的道路、供水、电力和通信设施,不仅影响了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也限制了农民的生产活动。
对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优先发展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农民素质整体较低农民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农民的文化教育程度低、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策:加强农民教育与培训。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与职业技能,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五、农业规模化程度低我国农业以小农经营为主,农业规模化程度低,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小农经营难以发挥规模效应,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对策: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鼓励农民组织成大农户或农业合作社,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制度问题农村土地制度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封建时期遗留下来的土地集中和私有制问题,使得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同时,没有完善的土地流转和发展机制,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土地制度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应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土地产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
其次,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合作社、股份合作等形式,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二、农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销售困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制约因素。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导致农民收入较低。
针对农产品销售困难,需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的便捷性。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拓宽销售渠道。
三、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农业科技水平低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落后的农业技术,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力度。
同时,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
四、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金融机构缺乏,农村资金周转不灵活,农民难以获得贷款支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农村分支机构,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
同时,要推行“农村信用社+银行”模式,建立起农村金融合作体系,促进农民的金融包容性和金融服务能力。
五、教育和人才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教育和人才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民素质和意识观念的短缺、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不足以及城乡差距拉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
采取以下对策。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政府可以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加强
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成果在农村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要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意识观念。
政府可以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和教学设施的条件,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
业意识。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政府
可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生活和
生产的便利性。
第四,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农民资金周转和融资难的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
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开展农村信贷
服务,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要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支
持力度,引导农民转移就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强城乡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解决。
只有加强农业科技、提高农
民素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以及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才能够实现农村
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如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的发展滞后,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农业技术的传播。
2、农业生产效率低: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农村地区的生产效率普遍较低,而且受气候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3、农村劳动力流失: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失衡,缺乏年轻有为的人才推动经济发展。
4、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教育和培训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培训资源匮乏,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以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2、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引导劳动力回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4、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5、加强教育和培训: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6、推动农村产业升级:通过引导和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7、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我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土地制度、资源约束、人口问题、市场不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更加健康发展。
一、土地制度我国的土地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清晰、流转不畅等问题下,导致了土地资源的闲置状态。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过于碎片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便利性,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大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可以通过政策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资源约束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的问题,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针对资源约束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以引进和培育绿色、高产、高效的农作物品种,推广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的利用效率。
三、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现象日益加剧,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可以通过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留住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可以通过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引导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四、市场不完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不完善的问题。
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产业结构的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销售收入不稳定。
为了解决市场不完善的问题,可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的集中采购、仓储、运输和销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我 国农 业经济 的发展 策 略
1 . 依 靠技 术创新 , 加 速农业 结构 优化调 整 农 业技术 创新 与农业 结构优 化调 整两者 相辅 相成 , 瓦 相 影 响作用 。加 快农业结 构优 化调整 是推 动基 础创 新 的基础 , 而技术创 新 又能够更 好 地 促进 农 业 结构 优 化 调 整 。尤其 是 从 技术研 究 和开发两 者 来 看 , 种 植业 、 畜 牧 业 是 技 术 创 新 中 重点发 展 的行 业 ; 农业 技术 创 新 则 是 以提 高农 产 品质 革 、 增 加 农 业 经 济 效 益 和保 护 环 境 为 中 心 点 ; 要 进 一 步 拓 展 技 术 创 新, 必须要 加大 对农产 品 加工 技 术 的研 发力 度 , 于 此 同 时 要 紧密结 合农业 自身发 展 的需要 , 加大 对农 业相关 基 础性 研究 的力度 , 形 成我 国农业 自由的特色 。 2 . 发展产 业化 经营 , 实 现 多 层 次 增 值 我 国产 品加 工 企 业 普 遍 具 有 规 模 小 、 分 布不 集 中 的特 点, 较其他 发达 国家 相对 , 我 国农 产 品加 工 跟 其还 有 很 大 的 距离 。我 国农 产 品加工值 是其 初 级产 品产值 的 1 / 3 , 而发 达 国家 则 是 占 了 两 倍 之 多 , 我 国 农 产 品 加 : 【 率 只有 不 到 1 2 , 而发 达 国家则 在 7 / 1 0甚 至 达 到 9 / 1 0 。 此, 要 发 展产 、 I 化 经营, 实 现多层 次增 值 。首 先要 大 力扶 持 , 以农 产 品加 工 为 主 的龙头企 业 , 充分 发挥 我 国在 农 业 经 济领 域 的 优势 , 逐 步 形成 农企 合作 , 农 院合 作 。其 次 , 要 注重 产 业 链 各环 节 的增 值, 特别 是对加 工后 的农产 品 , 要加强 存储 、 运 输 等符 个环 节 的保 护 措 施 。此 外 , 对 于 已经加 工 好 的 农产 品 , 对 其 产 品 的 包装 和设计 要针 对不 同的消 费人群 , 这 样能 够使 得农 产 品的 价值 增值 得到进 一步 的提高 。 3 . 加 强 农 民 素 质 教 育 要发 展农业 经济 现代化 , 必 须要 加强对农 民素质 教 育的 培 训工作 , 因为农 民是发 展 农业 经 济 现 代 化 的主 体 , 农 业 的 发展 壮大 跟农 民是离不 开 的。然而 , 从 当前来 看 我 圈农 民的 整体 素质 普遍偏 低 , 这也 在一定 程度 上制约 了农 业经 济现 代 化 的发展 。因此 , 国家 应积 极 采 取各 种 措 施 , 加 强 对 农 民素
一
、
前 言
农 业是 我国 国民经济 的重要 支柱 产业 , 加 强 农 业 经 济 发 展对 于促进 国 民经 济 健 康 有 序 发 展 、 社会 安 定具 有 重 要 的 意义 。
二、 农 业 经 济 的 制 约 因 素 分 析
1 . 农 村 劳 动 力 素 质 偏 低 在我 国 , 农 村经 济基 础 普遍 比较 低 , 各 方 面 的条 件 也 都 受到很 大 的限制 , 农村 的劳 动力 素 质往 往 都 比较低 , 而 且 由 于农 村大多 青壮 年劳力都 选择外 出打 工 , 留守 在农 村 的人群 多为 老人与 妇女儿 童 , 这 就 使 得 农 村 劳 动 力 趋 于 老 龄 化 。 而 且 留 守 的人 群 文 化 水 平 大 多 比 较 不 高 , 在接 收新知 识新 技术 新 事 物 上 的 能 力 往 往 会 比 较 弱 。 加 之 大 多 农 村 劳 动 力 思 想 意 识 比较 陈 旧 , 多满 足 于 现状 , 没 有 正 确 的 经 营 观 念 。 由 此 可见 , 我 国 当前 的农村 劳 动 力 素质 普 遍偏 低 , 急需 要 一 批 有 专业 知识 , 高技 术 的新 型农 民来 带领经 营 。 2 . 土地 经营 分散 , 农 业 现 代 化 无 法 得 到 推 广 随着我 国经 济 的发展及 技术 的不断更 新 , 农 村劳作 时用 收割 机等农 业机 械 已经很普 遍 , 然而 由于农 村土 地多 是 自家 经 营 自家 , 土 地分 布比较 零 散 , 插 秧 机 等 大型 机 械 根本 得 不 到普 遍 的利 用 。即使政府 能够 给予一 定 的购机 补贴 , 农 民购 买农 业机械 的积 极性 仍然 很 低 , 甚 至 钻 国 家 的空 子 , 将 用 政 府 补 贴 买 下 来 的 机 械 转 手 卖 掉 获 取 利 益 。 由 于 这 种 自家 牛 产 的方式 使得农 业机 械 没有 办 法普 及 , 得 不 到很 好 地 利用 , 这 就要求农 民各 自家 里要有 齐全农 具来 进行 劳作 , 有 一定 的 空 间存储粮 食 , 这 样就 使 得农 村 的农 民居 住 条 件 得 不 到 改 善, 从 而 进 一 步 对 新 农 村 建 设 产 生 了影 响 。 3 . 农业 附加 值少 、 污 染 严 重 在农 村 , 人们 的生 活水 平 逐 渐提 高 , 农 村 里 家 用 电 器 的 使 用越来 越普遍 。在农 忙收 获庄稼 后 , 遗 留的秸 秆不 再像 以 前 用 作 燃 料 。 为 了方 便 处 理 这 些 秸 秆 , 农 村 很 多 人 都 选 择 采 用 焚烧 的方式 , 然 而这 样做 不 但 对 环境 造 成 了严 重 的 污染 , 还 对土地 的 土壤质量 造成 了一定 程度 上的破 坏 。 4 . 农 业高新 技术 发展缺 乏 支持 要 实现农业 现代 化 , 技 术 创 新 的 支 持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然 而 我 国农 业 高 新 技 术 发 展 缺 乏 相 应 的 支 持 , 其 原 因 主 要 有 以 下 几个 方面 : 一 是 政 府 对 农 业 高 新 技 术 研 究 的 投 入 不 足 。二 是 技术体 系发 展不平 衡 , 主要 表现在农 业 资源开 发技 术 与生 态环境保 护技 术发展 上不平 衡 , 这样 的后果 则是 使得 生 态环 境 日趋 恶化 。三是缺 乏有效 的农 业高新 技术 推广 中介 机 制 。
普通 花生 种植 平 均 产 量 要 高 出 1 1 2 5 ~1 5 0 0 k g / h m 。往 年 是 一家一 户 的零 星种 植 , 2 0 1 3年 5月 该 村 在 没 有 做 好 充 分 准备 的情 况 下 , 连片流转 3 3 . 3 3 h m 土 地 用 于 种 植 地 膜 花 生 。虽然 通过 土地流 转 , 适 当规模 种 植 能增 加 农 业 产量 , 但 是 由于缺 乏相 关配套设 施 , 再加 上农 户对 当前的 市场 行情 没 有 一个充 分 的了解 , 盲 目的种植 项 目带来 的只是 增产 而没 有 给 自身 带 来 更 多 的经 济 效 益 。 由此 可 以看 出 , 在 当 前 的农 业 发 展形势 下 , 农 村 现 有 的 生 产 模 式 已 经 满 足 不 了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的需求 , 阻 碍 了农 村 农 业 向现 代 化 农 业 发 展 的 步 伐 。
农 村经 济 浅谈我 国农 Nhomakorabea 经济 的制约 因素与发 展思路
苏 慧
( 内 蒙 古 自治 区赤 峰 市 宁城 县 八 里 罕 镇 政 府 农 牧 服 务 中 心 , 内蒙 古 赤 峰 0 2 4 2 3 1 ) 摘要 : 农业是 我 国的重要产 业 支柱 , 农 业 是 我 国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问题 。 本 文 针 对 当前 我 国 农 业 经 济 的 制 约 因 素进行 分析 , 并 提 出发 展 策 略 , 供 参考 。 关键 词 : 农 业 经 济 ;制 约 因 素 ;发 展 策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