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源危机探析

合集下载

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多角度预测与分析

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多角度预测与分析

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多角度预测与分析目前,中国高校生源危机属于一个全球性问题,它的背后是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生育率低迷、留学、国际合作势头停滞不前等种种原因引起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未来的学生生源危机进行预测和分析。

一、人口少年化阶段的结束在上世纪,中国经历了人口高峰的阶段,大量的青少年子女开始进入学龄期,为我国高校生源的提供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少年化阶段也可能在不久的以后结束。

这意味着将来中国青少年数量将会减少,高校面临的生源危机将更加严峻。

二、城乡差距的深化城乡差距长期以来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棘手问题。

由于城市和乡村的教育资源差异,很多农村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放弃了大学教育的机会,这导致了高校生源的进一步减少。

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有效地解决城乡差距问题,那么未来的生源危机将越发明显。

三、留学学生回流的问题中国的高校留学生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增加,这对缓解目前的生源危机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大量的留学生并不能留在国外长期发展,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在毕业后回到国内寻找工作机会。

如果中国高校不能为这些留学生提供理想的求职机会,可能会导致留学生的减少,这将使高校生源危机更加严重。

四、大学教育的竞争与自救随着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加剧,大学教育交由市场选择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这要求大学自我完善、拓宽招生思路、提升教育质量,并积极参与国际化合作。

一方面,高校要努力提升教育内涵,加强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真正做到“优中选优”。

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反思教育方法和模式,合理针对不同需求量身订做。

高校应面向全国及亚洲、非洲等国家的学生拓展国际学生群体,树立吸引力、留住人才,提高知名度,赛道成为赢家。

五、优化大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一些高校招生计划不够合理,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甚至存在排挤外省生源的现象。

因此,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推动省际之间的协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应根据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求,适当增加相关专业招生名额,也可通过设立特殊的人才计划,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

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工作探析

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工作探析

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工作探析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各高校近期一直处于不断扩招生源的状态,因此,高职院校招生工作是近年来探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就生源危机下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展开讨论,主要以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生源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工作进展的有效措施。

關键词: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生源下降一、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育史上一直具有属于自己的地位。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在近几年进行的并不顺利。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仅仅需要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更加需要技能型人才。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对我国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就发达国家的经验而言,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无不需要一大部分技术可靠的工人,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建设同样重要,这对于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二、高职院校生源下降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面对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高校不断扩招的大背景,其生源危机的产生是多方面的,笔者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政府政策的偏向性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这便导致了高职院校的人就业越来越困难,从而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招生困难。

高职院校的学历已经很难作为进入企业的“敲门砖”,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是有不利影响的。

2.社会流行高职无用论的假象由于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些企业在用人时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输入,因此,一些农民工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相同待遇的现象并不鲜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院校的学历无用论的假象,使得很多考生放弃上高职,选择直接就业,其实这是社会对于未来学生价值估计错误的一种做法。

传统教育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造就了很多父母家长也认为只有上本科才可以更好的选择就业,才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招生也具有不利影响。

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多角度预测与分析

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多角度预测与分析

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多角度预测与分析【摘要】中国高校生源危机是当前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本文从多角度预测与分析了这一问题。

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国高校生源的现状,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高校数量的增长等因素。

接着分析了造成生源危机的原因,如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导致的竞争加剧等。

未来高校生源危机可能出现的趋势也得到了探讨,包括供需矛盾的加剧和高校生源结构的调整问题。

高校应对生源危机的措施和社会对高校生源危机的影响也被提及。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应对策略,并展望了未来高校生源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应对高校生源危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高校,生源危机,多角度预测,分析,现状,原因分析,趋势,应对措施,影响,应对策略,挑战,机遇1. 引言1.1 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多角度预测与分析中国高校生源危机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生源问题变得愈发严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高校生源危机进行预测与分析,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们将深入了解当前中国高校生源的现状。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教育政策、高考改革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探讨高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趋势。

我们将深入探讨造成生源危机的原因,如高校招生政策、家庭背景因素、地区差异等方面逐一进行剖析。

接着,我们将展望未来高校生源危机可能出现的趋势。

从教育发展、就业形势、人口变化等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分析未来高校生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探讨高校应对生源危机的措施,包括招生政策的调整、提升高校吸引力等方面的建议。

我们将分析社会对高校生源危机的影响,并提出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应对策略,展望未来高校生源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全面的多角度分析与预测,希望可以为解决中国高校生源危机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当前中国高校生源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高校生源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够送孩子去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高校的报名人数也随之增加。

2023年我国高考生源发展趋势分析

2023年我国高考生源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我国高考生源发展趋势分析据宇博智业市场调研中心了解:6月7日,2022年高考就要正式拉开大幕了。

依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39万,是连续5年下降后的首次回升,当然,幅度很小,只比去年增长了27万,小涨3%。

2022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历史峰值的1050万,从今之后,人数快速下滑。

依据中国教育在线刚刚发布的《2022年高招教育报告》,高考生源的下降,主要是适龄同学人口的持续下降,而这个趋势将始终连续到2022年。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整个生源的变化其实是和各地本身的人口诞生率相关的,落户政策的影响是相对小的。

举个最简洁的例子,我们2000年的时候全国的诞生率也许只诞生了一千两百万人左右。

在各地也有这种节奏,只是最低谷消失的时间不一样。

这种削减,反映在各地是这样的:北京今年比去年削减2000人,连续第八年下降;上海更明显,2022年还11万人,今年只有5万2,缩减一半;高考大省河南,今年甩掉考生第一大省帽子,72.4万人,连续第五年下降。

报的人少了,招的人也在削减,于是各地都开头调减招生方案。

陈志文说,这几年,最严峻的问题是——就算减了也招不满。

陈志文:这个在以前是没有的。

我们以前,各地为了多招两个同学,实际上或多或少是超额完成招生方案了。

现在就变成完不成招生方案了。

等于有条件上高校的这些同学都放弃上,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由于同学和家长放弃了上高校的机会。

这种“招不满”的生源危机,反映到不同的学校,呈现不同的化学效果。

影响小的,面临的只是一场生源危机,严峻的唯恐要演化成生存危机了。

宇博智业认为,这种危机正在倒逼高校,尤其是二本、三本院校的改革。

中国教育科学讨论院讨论员储朝晖说:储朝晖:整体的,各个高校都要进行观念的转变。

就是要从过去的高高在上,等着同学来上门,转为真正的以同学为本,以同学的需要作为办学的依据。

然后依据这个依据来进行实际教学。

对学校的管理,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把学校办成真正为同学成长进展服务,为同学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服务。

高考生源危机再思考

高考生源危机再思考

高考生源危机再思考原作:龚蕾(一)新闻概要2013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复试如期举行,参加复试人数下降至800多名,而去年是1200多人。

湖南仅有32名考生参加,去年是46人。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13年各地高考报名人数预计》,统计结果显示,今年全国将有912万考生参加高考,比去年减少10万人。

其中甘肃省201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28.3万人,比去年减少1.3万人。

去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报告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生源危机时代,今后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难将从数量提高难转向质量提高难。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分析,随着新生婴儿数量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人,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人,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年到2020年前后。

(二)高中生角度分析笔者曾在2012年6月写过一篇文章《高考生源危机的思考》,而现在全球经济与当时也有了很多变化。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第一,适龄人口减少,高考生源随之下降。

第二,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人数增加。

第三,选择职校高职的学生增加。

第四,选择不上大学高中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的增加。

笔者读高中时,班上差不多有近70多个同学,那一年考上大学的就有50多个,其中重点就将近20个,还有剩下的10多个基本上参加了复读,还有两个选择出国留学了。

而如今,高中一个班上选择直接留学的同学数量急剧增加,选择职校的高中生多了起来,非重点不上的想法成了潮流。

高考生源危机并不是一件什么不好的事,从选择的变化可以看出,第一,其实如今的高中生们学习更好了,非重点不读,即便读了,也要读到博士博士后什么的。

第二,选择读高职学校的高中生多了起来,可以看出更加务实,技校高职毕业后直接进入大企业。

第三,出国的高中生多了起来。

据笔者了解,英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是高中生的首选,而且很多都是申请到了奖学金的。

我国高等教育城乡生源失衡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城乡生源失衡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城乡生源失衡探析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却面临着城乡生源失衡的问题。

城市的学生占据了高等教育的主要供应方,而农村地区的学生却往往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既直接限制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也进一步放大了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

那么,为什么我国存在城乡生源失衡的问题?这一问题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原因?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首先,城乡生源失衡问题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有关。

在城市,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集中,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众多。

这些机构配备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条件。

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相对匮乏,缺乏先进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

这就限制了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导致城乡生源失衡。

其次,城乡生源失衡问题与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城市家庭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为稳定,这就为城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而在农村地区,相对较低的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家庭经济困难,使得农村学生难以承担高等教育的费用。

此外,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很多农村学生也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和阻力,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追求高等教育的信心和动力。

再次,农村地区教育观念的滞后也是城乡生源失衡问题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相对保守,重视农民子女务农和务工,认为高等教育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

这种观念限制了农村学生自身对高等教育的认知和追求,使得他们没有积极主动地争取高等教育机会的意愿。

与此同时,在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普遍较低,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参与意愿。

为了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城乡生源失衡问题,需要采取综合而全面的措施。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

其次,应当完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适当降低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门槛,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

浅析普通公立高校潜在的生源危机

浅析普通公立高校潜在的生源危机

浅析普通公立高校潜在的生源危机提要:从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未来人口状况看,我国普通公立高校未来可能出现生源危机。

本文通过分析导致普通公立高校生源危机出现的三个因素:人口状况、当代青年人价值观念、国内外教育机构间生源竞争,进行相应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公立高校;生源危机;原因对策一、问题提出20世纪八十年代,英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彼得.斯科特(Peter Scott)在《大学危机》中提到:英国高等教育经过六七十年代的大发展,发展势头发生了改变,大学潜在的危机开始出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财政拨款减少,潜在的学生需求减少,高校社会信誉降低。

[1]20世纪末日本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也出现了“生源危机”,90年来日本高等教育升学率持续增高,1996年为39%,1997年为42.5%,1999年为49.1%,2000年超过50%,但实际入学人数却在逐年减少,1996年入学人数为80万,1997年为79万,1998年为78万,1999年为76万,2000年则低至75万。

18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已使日本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出现负增长。

很多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相继出现生源危机问题,而在我国近几年的高校招生中,普通公立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常常需降分录取新生,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即使这样我国近几年的普通高校新生报到率也很少达到百分之百。

如2003年江苏省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新生报到率较低的约为80%左右(个别院校更低),大都在90%左右。

[2]加入WTO 后,国内外高校间的生源大战日趋白热化,高等教育逐渐由“买方市场”转向了“卖方市场”,可见生源危机已经初现端倪。

只不过近几年高校招生对象主要是1986~1990年出生的人,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机器汇总数据”显示此年代阶段正好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而1991年后我国的新生人口大大下降,所以生源危机暂时还没完全显现而已。

生源危机难解决三本高校遭遇“寒冬”将破产

生源危机难解决三本高校遭遇“寒冬”将破产

“某市今年⾼考总分750分,⾼职录取线150分,较2010年下降140分,缺⼝仍然很⼤。

”近⽇,⾼考招⽣⼯作刚结束,⼀所三本⾼校分管招⽣的副校长王平(化名)就忍不住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抱怨:“三批次录取的⾼校(即独⽴学院——记者注)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 王平回忆,2008年和2009年,他们学校第⼀志愿的录取率还是100%;从2010年开始情况逆转,当年录取率下降为80%;2011年更是猛然降⾄50%,最后是通过不少“技术处理⼿段”才勉强完成招⽣计划。

“这种下降趋势不知何年是尽头?”王平说,全国⾼校⽣源危机中,323所三本⾼校⾸当其冲,他们不仅要应对第⼀志愿录取率直线下降的局⾯,还要⾯临专业稳定率不⾼,学⽣学习动⼒先天不⾜等考验。

于是,请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吃饭保住⽣源,到教育部门退掉剩余的招⽣计划,举办周六补习班与本科预科班……为应对危机,各三本⾼校⼋仙过海,各显神通。

清华、北⼤都难“掐尖”了,三本垫底更失落 2008年,全国⾼考⼈数达到1050万的顶峰,随后开始下降。

2011年,下降⾄933万,⽐2010年减少24万左右,资料显⽰这种下降趋势将持续⾄2018年。

中国⼈民⼤学⼈⼝学教授姚远说,导致⾼考⼈数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出⽣⾼峰期已过,⼈⼝⾃然增长率降低。

以⼈⼝出⽣率低于全国平均⽔平的北京市为例,2006年⾼考考⽣11.3万⼈,2011年下降⾄7.65万⼈,2013年⼤概6万⼈,其中还有约20%的考⽣会弃考店铺,实际参加⾼考⼈数将只有5万多⼈。

“在这场⾼考⽣源危机中,清华、北⼤等⼀本⽼⼤哥都难‘掐尖’了,三本垫底的⾼校更失落。

只有既不靠前、⼜不垫底的⼆本⾼校最不敏感。

”北京⼀所三本⾼校的校长卢开(化名)说,2011年全国⾼考中有40名省、市状元向⾹港⼤学(微博)递交申请,最后港⼤录取了17名省、市状元,较2010年增长⼀倍。

北京40名可上清华、北⼤的⾼分考⽣被⾹港⼤学录取。

此外,被誉为“美国⾼考”的SAT尚未在中国内地开考,不过2011年内地赴⾹港参加SAT考试的学⽣达6000多⼈次。

浅析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现状及对策

浅析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现状及对策

浅析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现状及对策吴进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05009)自1998年扩招以来,高考的入学率越来越高,这是国家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结果,是普遍提高国民教育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我国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转变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高职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生源高峰的回落,高校的生源越来越紧张,首要的是高职院校,部分省份的民办院校出现了难以为继的问题,高职院校的生源荒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

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有80多所高职院校,并且还不断有新的高职院校合并成立,而江苏的生源却以每年3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减。

高职学院为了生存,上演了各式各样的生源大战,部分民办院校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手段来争取生源。

冷静思考,笔者分析现状,找出现状产生形成的原因,一定程度上能改变招生难的现象。

一、高职院校招生现状分析(一)生源持续减少目前为止,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高考考生数量持续下降,只有少数几个省份生源呈上升趋势。

历年来,江苏的生源从2010年的52.6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36.04万,2017年还要下降3万人左右。

生源减少,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偏远地区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

(二)地区差异较大在生源紧缺的背景下,因为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不同地区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也有较大差异,从省际看,全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源较丰富,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源欠佳;从江苏省内看,苏南长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生源状况远比苏北欠发达地区要好得多,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多。

(三)高职在专科批次录取,教育层次低,社会认可程度不高高职教育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认为,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办学,而不是两种不同层次的办学,按照全国目前的录取机制,本科教育在第一批次录取,高职院校都在第二批次录取,这就人为地将两种类型的办学变成了两种层次的办学。

人口危机之——生源危机

人口危机之——生源危机

人口危机之生源危机一、生源危机危及学校生存本世纪前十年的高校大跃进,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加入了这场高校扩张的盛宴中,尤其是2008年我国高考人数达到1050万,这场盛宴达到了顶峰,许多高校都纷纷踌躇满志地做着百年规划,树百年宏愿,做着世代繁荣的迷梦。

2009,延续了几十年的增长势头突然转向,一下少了70万。

这时候各路专家纷纷跳出来,说这是因为很多人选择高中毕业不读大学,很多人选择出国……,2010年,高考人数再次减少50万,减至930万。

各路专家还是那些内容,认为国内高校吸引力正在下降,很多学生高中毕业就留洋或者直接就业。

还是武大校长顾海良同志实诚,干脆就说未来十年内许多高校因为生源的减少而破产倒闭。

生源减少的真是原因是什么?出国了?还是外出打工了?还是像江西日报邀请的专家所认为的是学校教学质量下降没有特色导致了生源减少……出国,这方面的数据我没有掌握多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群体所占的比例应该不会超过5%。

甚至可以说,这个群体所占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外出打工,这种情况肯定是普遍存在的,因为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高昂,而产出却并不如意,许多,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会选择直接就业,但是这个比例会有多高呢?按教育部统计数据,我国的高中入学率一直都是稳步提升,农村这十年更是这样。

但是为什么高中入学率提高的同时参加高考的人数却在下降呢?是因为很多农村高中生选择直接就业?但是又怎么解释当前愈演愈烈的用工危机呢?按理说如果最近几年有很多高中生选择提前就业的话,劳动力市场应该就会好很多。

可见这两种解释是苍白的。

真实的原因是:1990年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出生高峰(2600万),1991年降至2000万,此后便一直下降,再也没有突破2000万。

1990年的孩子在2008年参加高考,这解释了高考人数为什么会在这一年达到顶峰。

从我国每年出生人口的情况上看,高考人数的不断减少是必然趋势,中国部分高校的破产倒闭是不可避免的。

1999年为了解决当时就业难的局面以及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育水平等各因素,教育部决定高校扩张,以推迟部分青年的就业时间,从此拉开了高校扩招的序幕。

高考生源持续减少的社会影响及应对策略

高考生源持续减少的社会影响及应对策略

TIBET EDUCATION据统计,2011年在全国高考报名总数减少的情况下,仍有12个省区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且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

西藏就是其中一例。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西藏自2007—2011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分别为:1.5、1.5、1.36、1.8、1.8万人。

①目前,虽然生源问题在短期内还对西藏高校造成不了多大影响,但在全国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趋势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将面临生存挑战,西藏高校也将不得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文章主要探讨了自1999年以来全国高考生源的持续下降趋势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挑战与机遇。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探讨全国高考生源持续减少的问题,对西藏高校的发展与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一、高考扩招直至生源持续减少的时代背景高考扩招十年后,从当年(1999)的288万,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1040万,达到全国高考生源的历史最高峰。

从2009年起,全国高考生源转而下降。

据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020万,2010年为957万,2011年为933万,高考报名人数在这三年间累计下降了117万,并进一步呈现速度加快趋势。

据预测,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20年前后。

二、高校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结合《报告》及相关材料来看,造成近三年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是综合的多种因素的综合。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人口出生率下降,就业观念发生改变。

从学龄儿童的角度看,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龄儿童就逐渐减少。

最近10年,我国教育系统从小学到高中经历了生源的整体下降。

中小学校总数从上世纪末的70万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40万左右,在校中小学生总数从2.7亿下降了2亿左右。

小学在校生总量最近10几年在持续下降,但入学率却在稳步提高,并已经逼近极致,达到99.54%。

2009年,初中入学率也达到了99%。

成因与对策:高校招生生源失衡现象探析

成因与对策:高校招生生源失衡现象探析
生个人等因素息息相 关。要解决 当前 高校招 生生源 的失衡 问题 , 必须切实提 高高校 的教 学质 量。 极构建 更加人性 积 化的招生政策。 不断加 大宣传 引导力度 , 努力扩大就业渠道 , 日益完善考生适 时服务 系统。 关键词: 高校 ; 生生源; 招 失衡 ;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4. 67 2 3
性学科: 医学 、 邮电、 电力等容易就业或就业后 收入
存在生源差别 ; 四是公立院校生源相对优于私立院 校生源。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消 费逐步走向市场 , 考 生根据 自己的智力水平和家庭经济实力进行择校
的意识更加强烈 。 进一步促进 了招生生源 的不稳定
性。
2 同一 院校 历 年 的招 生生源状 况 不一 、
作者简介 :汪秀春 (9 16
在计划经济时代 ,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 , 穿草 是“
鞋 ” 穿皮鞋” 和“ 的命运转折 点 , 历尽十年寒窗苦获
) ,女 ,福建大田入,闽江 学院招 生就业处助理研 究员。
维普资讯
第 6期
汪秀春 :成 因与对策 :高校招生生源失衡现象探析
普遍。最初是中专学校报到率开始下降 , 后来发展
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 这是十分可喜的成绩。但在这 进程 中, 为了鼓励政府 , 尤其是地方政府 , 以及民
间资本 、 海外资 本投入教育 , 一批批 公立 的、 私立
到专科 。 现在连本科也有相当比例学生放弃入学资 格。 另谋他途。“ 被录取不报到” 实际上也是生源 的 缺失 。 相对于录取过程 中的生源缺失 , 其结果更加 不可挽回。这种现象 的大量存在 , 反映了一所高校
成 因与对策 : 高校招生生源 失衡现象探析
汪秀春

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多角度预测与分析

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多角度预测与分析

中国高校生源危机的多角度预测与分析【摘要】中国高校招生需求和生源供给“一升一降”的态势使高校的生源危机问题突显,本文通过建立多种模型并对各种模型进行比较与筛选,发现主成分回归分析预测、时间序列预测和组合预测方法更加客观有效,从多角度对中国高校生源危机进行定量预测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出现生源危机的大致时间是在2025年左右。

【关键词】生源危机生源供给招生需求预测模型一、问题提出“生源危机”是指一部分学校招不到学生,生源降低,导致倒闭和整合的现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增多,并曾在2008年一度达到高峰。

然而,近年来,高中教育发展较缓及人口等因素,导致高校生源急剧减少。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08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50万人,招生人数为599万人,录取率为57.0%;201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12万人,招生计划为685万人,高考录取率迈入“8时代”。

在五年的时间里,报名人数减少了138万人,招生人数却增加了86万人。

高校生源人数不断下降,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这一“剪刀差”,使得高校生源危机问题越来越显著,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高等教育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性环节,其自身的发展概况,不仅综合反映出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成果,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

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因素,普及和接受高等教育是政府和公众共同追求的目标。

生源危机会对社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第一,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不利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就要优先发展教育,使中国由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而这一转变的实现,高等教育势必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高校之间为了争抢生源,会发生恶性竞争行为,不择手段地拉拢生源,如夸大宣传、恶意篡改考生高考志愿、虚假承诺高额奖学金、中伤同行等,这将导致教育主管部门监管难度增大,考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恶化(范莹莹,2013)。

高校成人教育生源危机及对策研究

高校成人教育生源危机及对策研究

高校成人教育生源危机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高校成人教育在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危机。

这一问题的出现,既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外部环境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危机,高校成人教育必须积极探寻相应的对策。

高校成人教育的报名人数逐年下降,部分高校出现了生源不足的情况。

生源质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许多高校成人教育新生录取分数线较以往有所降低。

高校成人教育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

这一问题的出现,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又受到高校自身因素的制约。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竞争加剧。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导致成人教育市场竞争力加剧。

就业压力增大。

当前形势下,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部分学生为了追求稳定的工作而选择继续深造,但毕业后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教学质量不高。

部分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管理困难。

成人教育学生群体复杂,学习背景、年龄层次、职业类型等都存在较大差异,给学校学生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高校成人教育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专业设置。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优化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提高专业的实用性和就业率。

同时,应加强新专业的开发,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高校应重视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高校应加强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实行分类管理,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关怀,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加强对成人教育的宣传,提高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吸引更多的生源。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高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源危机探析
摘要:连续多年高考生源减少,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高校数量增加、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及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等。

为此,应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构建“中职-高职”直通车,加强专业市场管理及人才需求预测,等等,以保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考生源;危机;原因;对策
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总数为1050万人,招生数为599万人,录取率为57.O%;2012年915万人报名高考,招生计划为685万人,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

短短四年里,报名人数锐减了135万人,而招生数却增加了86万人。

2012年山东省专科二批次共有985所省内外院校参与招生,第一志愿投档后,文科86%的招生院校一志愿生源不足,理科96%的院校一志愿生源不足。

连续多年过山车式的高考生源下滑,是否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普及了、高校过剩了,还是“读书无用论”抬头了?
一、高考生源危机原因剖析
1.高校数量增加,办学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2005年有高校1792所(其中本科701所,高职高专1091所),学生数为3067956人(其中本科生1465786人,专科生1602170人),到2010年,高校数量迅速增加至2358所(其中本科1112所,高职高专1246所),学生数为5754245人(本科生2590535人,专科生3163710人)。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职在校生1480万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3100万人。

以广西为例,自治区2012年提出了“在未来5~10年里,支持14个区市至少办好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目标;到2012年,广西至少还有二个地级市仍没有一所普通本科院校,2012年广西获批成立的民办高校(高职)有5所。

2.强力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施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我国1990年的出生率为21.06%,到2006年下降到12.09%。

南京财经大学程瑶、章冬斌教授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出生率分析后得出结论,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在1990年、1991年达到了最高值13000万人,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到了历史最低值约8400万人,此后又逐年上升,达到一个峰值约11700万人,但以后又逐年下降,到2020年将降至8500万人。

适龄人口的减少,使就读基础教育的学生相应减少,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基
础教育学校数量下降的趋势。

如2006年全国的高中有16154所,到20i0年高中减少了2096所。

3.出国留学人数剧增
国力的持续增强,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发达国家优质教育的吸引以及我国日益宽松和便捷的留学政策,使出国留学生数连年快速增加。

2012年4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韩美高中生留学意愿及生活意识比较研究报告》中称,有70.1%的中国高中生对出国留学感兴趣,有79.9%的中国父母赞成孩子出国留学。

200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不足12万人,到2012年猛增至43万人。

2012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称,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的14%,位居世界第一。

4.弃读
连年增加的招生计划,虽然使得高校感到宽心,但走低的报到率又令高校倍感揪心,巨额的招生经费的先期投入与不确定的报到率让高校陷入两难之中。

不少高职高专或独立院校,每年的报到率不到70%。

如2011年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的平均报到率仅为68%,而报到之后,因各种原因退学的也不在少数。

生源数量的下滑,使降分录取成了许多高校的唯一选择。

山东、广西等地的高职高专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已低至180分,个别省区正推行“中职一高职”几乎无障碍报读政策,即只要中职学生取得毕业资格,愿意报读,无须参加高考就可以就读。

二、生源危机的具体表现
受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量、人们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对高校选择更趋理性和成熟,其实,生源危机并没有波及到所有高校和全部专业。

1.在高校层次上的表现
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关系来说,高职与本科虽同属高等教育范畴,但彼此有本质的区别,虽生源持续减少,但对于本科高校影响不大。

据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生源缺口主要集中在高职学校,即使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还是出现大多数高职学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局面。

如山西省有1.2万计划作废;陕西7.6万上线考生放弃填报高职院校。

广西的高职录取分数线已连续三年低至180分;2012年广西高职高专招生计划为14.5万人,实际只录取11.9万人,有2.6万计划作废。

2.在专业上的表现
就业率、收入无疑是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例如,我国房地产市场、道路交通长期高速发展,电力行业的高收入,使得建筑、交通、电力等
专业的招生异常火爆,竞争十分激烈,大量达到本科线的学生宁愿放弃报读本科院校而选择就业率和收入高的专科层次的学校和专业。

2012年广西报读土建类专业的考生,文科最高分达522分,比一本线仅少22分;理科最高分为524分,比一本线仅低4分!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2年就业蓝皮书之专业预警》中称,目前临床医学、法律文秘、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等专业招生十分困难,生源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3.在高校类型上的表现
只有二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我国民办高校,没有或少有财政拨款的支持,其运转主要靠学费收入。

民办或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与公办高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在与公办高校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境地。

在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多年过山车般下滑的情形下,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

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不完全统计,在2009年,全国民办高校招生人数普遍下降了一半左右,个别民办高校已显“破产”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