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37]
(江西版)2013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五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江西版专题五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展示一、(2011·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文化时间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
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
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
”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
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
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
”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
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
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
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惟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
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附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是否需要彻底改弦更张?史学研究与记载历史事实的书籍有天然的不解之緣,研究历史必然要研读史籍。
中国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讲求精读系统性的史籍与相关典籍。
越往后代,书籍、文献越加积累,汗牛充栋已不足以形容其部帙之多,研究者欲全部阅览已无可能,于是类书、书目、各种索引应运而生,给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然而,各种类书良莠不齐,而且割裂原书籍的内容,再机械地分类编辑,呈碎片化状态,所取史料的形成背景、语境、前因后果基本消失,因而会导致误解。
因此,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类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阅读重要的系统性史籍仍然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功。
正因如此,古人剖析类书,常常提醒学者:“抄撮类书,非根柢之学。
”到了当代,电子学术资源兴起,这些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二是互联网上的知识资料与信息,三是可以检索的学术资料数据库。
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与原书一致,仅载体不同,对学者而言均属读书,无多少区别。
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的大多为普及性知识和学术信息,对治学方式的冲击也不大。
只有第三类极大地改变了史学研究者获取史料的途径,冲击着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
不过,数据库仍存在与类书相似的缺陷,这决定了它还不能取代读书治史的基本理路:第一,所得资料也呈现为碎片化的堆积,失去其形成的背景和特定的语境,存在误读的可能性;第二,检索所得史料,难分真伪,而且因割裂、碎片化更难考辨真伪;第三,受数据庳涵括内容的限制,可能缺少很重要的典籍资料,如《四库全书》的编纂暗地里排斥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
在史学研究中,史学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必须在读书、思考、研讨和撰著的实践中培育,要有史料鉴别和考订的能力,要有理论思维,仅仅掌握史料的供应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有了学术资料数据库并不能轻松治史了。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3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2013届高三专题复习精题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一、【西安市2012高三一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的形声相益和反切读音(节选)研究成果表明:文明发达较早地区产生的一些古老文字系统,因所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面貌与特征。
同时,又因相关远古族团大体相当的社会文化与思想认知水平,加之彼此间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沟通与交流,这些文字系统经历了大体一致的源起与发展的历程,即由初始的表意文字阶段逐渐发展到表意、表音相结合的阶段,此后,除少数特例之外,多数文字系统先后步入了单一表音的阶段。
原始的汉字是依类象形的产物。
中国史前考古资料所见,其刻画于陶、石、龟、骨上的原初文字,主要是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
前者一律刻画于祭神礼器的特定部位,并在商代甲骨或殷周金文的族名徽号用字中可以找到它们的余绪,它们是多物崇拜的自然物的名字。
后者多刻画在废弃的陶片上,其频繁出现、重复使用的几率高且形体简单,古今相承,与商代甲骨、金文中的纪数字基本一致。
目前所知,处在原始阶段的古汉字,其通行的年代大概由距今七八千年至四五千年之间。
《后汉书·律历志》“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则算数之事生”等记载,与考古资料相互吻合。
完成于战国时期的《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汉书·五行志》《后汉书·律历志》又有“筹,所以纪数”的记载,都表述了这样的史实:结绳与筹策原是古代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始纪数工具,而原始数字系统即由仿象原始纪数工具创制而成。
古代先贤以古汉字始于结绳(《易·系辞》)或“万物之数因八卦而起”(八卦原是以筹策求取奇偶之数表示阴阳变化的游戏)的看法,都与古汉字基础数字的形成密切相关。
形声相益为汉字的发展开辟坦途。
世间事物,有具象有抽象。
初制文字的依类象形,只可施于前者,而于后者则无以为计。
为摆脱这种困境,先贤开辟转注与假借两种途径,把依类象形的名物字,通过转折字义、或假借字音的方式,使之成为意义抽象的辞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
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
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
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
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
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
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漩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
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
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汽车工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动力系统里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处于主导地位,多年来发展一直比较稳定,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近两年行业里很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新四化,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新四化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动力系统,因为新四化首先是电动化,关系到所谓能源革命的问题。
新四化的出现对整个动力系统的影响非常巨大。
传统动力面临了很大挑战,但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来看,传统动力系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汽车行业的基本共识是,在较长时间段里,多元化的动力系统会共存,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传统动力系统还是会被认为是汽车领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动力系统。
新能源的动力系统里面也分两部分,从国家定义的角度来讲,一部分是纯电动,另一部分是插电强混,插电强混中也有内燃机,也有电动机。
就纯电动而言,这块在我国发展非常快速。
因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在全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压力。
一方面能源被大量消耗,石油需要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就是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所以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决心来发展新能源的动力系统。
从更长期来看,现在很多主机厂都在投资研发燃料电池,也就是氢能源,因为氢能源目前也被认为是终极能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在新四化这样一个大变革环境下,动力系统将会多元化发展。
因此也需要我们提早布局:一要持续提升传统动力系统的效率,来支撑我们目前作为汽车行业基础的传统动力系统;二要不断发展电动化,包括混动和纯电动:三要提早布局燃料电池氢能源动力系统。
(摘编自《未来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化技术和动力系统并存是大趋势——对上汽集团乘用车技术中心总监、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徐政专访》)材料二:(摘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投诉也是络绎不绝。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字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
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
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
而作为文学文本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
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
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其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
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解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
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文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
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
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
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
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根本原因。
同时,一些批评与理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
评论者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律,而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过程中。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40年前,提起红枣,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
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2018年,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
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网文)材料二: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自明代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粮仓”。
如今,“北盛仓”农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水稻播种就像用印刷机“印刷”;病虫害防治,专业防治公司用无人机“飞虎队”统防统治;水田里不光种水稻,还养鱼、养鳖、养青蛙……北盛镇党委书记李斌说,现在,种的粮食更好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2月23日网文)材料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到2050年可能超过70%。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安徽版专题升级训练:01 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安徽版专题升级训练一论述类文章阅读一、(2012·安徽怀宁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
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
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
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
"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
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
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
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
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拉杂的,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
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
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
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
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
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
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
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
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
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
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
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书面语有文言与白话之分。
一般而言,文言与白话的区别,主要在于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大部分汉语史研究者认为,先秦时期的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一致,汉魏以后二者出现分离现象,即口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新变化,而书面语仍然以先秦典籍中的词汇、语法、句法等为标准,这就形成了文言。
白话相对于文言而言,与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大约萌芽于汉魏之际。
魏晋以后,尤其到了唐代,文白分野渐趋明显。
古白话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累,至宋代有了质的飞跃。
主要有两个表现:其一,口语向书面语领域的“渗透”加速,同时代的口语大量出现在书面语中;其二,口语进入书面语,涉及的文体进一步扩展,文学作品之外,以文言为主要载体的儒学及史学著作中也出现了白话。
由此而始,古白话突破了文言的藩篱,渐渐登上大雅之堂。
大量口语词、方言词进入文学语言,是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之一。
经过文学作品的传播,这些词汇与原有的普通词语渐渐取得并存的地位,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显示出不同的生命力。
这一特点在宋代的诗、词、文中都有所表现。
人论宋诗,皆曰“以文为诗”,而口语入诗正是其重要表现之一。
词在宋代的繁荣,也使口语进入书面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宋代文学的各种文体,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口语化的特色。
除了文学作品,更值得重视的是,受禅宗语录影响而产生的宋儒语录以及史学著作等非文学作品,也开始大量使用白话,形成对正统文言语体的重大突破。
文言何以成为正统?就在它与儒家思想紧密联系,它是儒家原典本有的语体,继而成为儒家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宋儒语录与史著中出现白话,无疑大大动摇了文言的正统地位。
白话书面语在宋代多种文体中大量涌现的同时,相关的语言理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说明这种语言现象带有“自觉”意识。
书面语脱离口语毕竟不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人为地制造了阅读的障碍。
早在文言势力强大的汉代,王充就针对书面语脱离口语的状况,倡导“文字与言同趋”,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言文一致”。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柳岸钓客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新课标卷1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强化训练: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时间:30分钟分值: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论文化创意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
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
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
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
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
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
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比如,一盒88 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公共危机主要是指对社会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
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迈进,公共危机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对工业社会建立起来的以控制为导向型的危机管理模式提出严峻挑战。
作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危机管理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直面我国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现实,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要的模式变革。
公共危机管理也被称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按照传统观念,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安全相对应,而与国家安全鲜有关联。
这是因为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分别主要指称国家的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二者没有交集。
如今,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国家安全理念将内外部安全整合在一起。
今天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双重使命:一是有效预防、应对公共危机,最大限度地限制、控制其影响,确保公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二是防止公共危机传导、放大、演化为国家安全危机。
不确定性是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们难以根据既往的经验或对未来精准的预测来全面把握公共危机的缘起、演进,它们往往会超越人的常规思维。
公共危机越发不受地理边界或职能边界的限制,具有较强的传播与扩散能力。
在全球化时代,关键基础设施在世界范围高度互联,其崩溃将造成全球供应链中断,引发公共危机的全球跨境传播。
2011年泰国发生洪突,淹没了众多生产金业,由于泰国生产全球28%的硬盘驱动器,洪灾发生后,世界各地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生产受到影响。
进入21世纪后,以控制为导向的工业社会危机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与质疑。
工业社会对一切事物进行严格、精确的控制,以产生所追求的秩序,公共危机管理者可以按照控制的逻辑,构建应急组织并采取按部就班的响应行动。
但是,以控制为导向的危机管理模式适合应对复杂程度低、确定性强的突发事件,而不适合应对复杂程度高、不确定性强的突发事件。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六章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点训练三解证式阅读延伸探究题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三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错题回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有钱人比富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可是 这两年来,中国有钱人的孩子们突然被推到镁光灯之下。似乎一 夜之间大街小巷就冒出一群手持大把钞票,脚蹬名牌跑车的“高 富帅”和“白富美”。很多人对这些“富二代”们有着高度脸谱 化的认识:一方面觉得他们无知堕落,破坏交通;一方面又羡慕 他们含着金汤匙出生,无比幸运。“富二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 人对这个身份颇有认同感,相当“给力”地每天占据着交通版的 头条。然而,人均 GDP 为中国十倍的美国,建国 200 年以来却 几乎没有这个概念。当然,美国不缺少富裕之极烧名包、跑车的 孩子,但是这种事情完全不会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关注。相反,那 些有名的“富二代”个个都深居简出,低调老实。更有很多“富 二代”完全名不副实,不叫他们“穷二代”就不错了。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三
在当代中国,有钱的家长应该怎样解决好“富二代”问题?请 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答案 ①中国家长自身应以成熟、冷静的心态对待财富,减少 金钱对孩子的负面影响;②提升受教育水平,掌握一些教育孩 子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常识;③更新“光宗耀祖”等传统观念,避 免炫富带来恶果。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三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 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 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 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 时代留下的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 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 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 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 曾子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 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 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 ,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
【考纲解读】1.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语句3.根据试题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4.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5.理清顺序,抓住要点,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6.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专题突破】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该事物的属性。
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本质属性。
概念和词语有联系也有区别。
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词语是概念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是表示事物或概念的语言形式。
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事物的正确反映是相同的,同一民族的语言中,也常常用不同的词语去表示同一的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一切科学都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
所以,对于论述类、说明类文章,《2007年普通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样表述更准确。
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涵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有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可以算是重要的句子。
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议论的句子;从结构上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启后、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子;从修辞上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手法的句子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检测:专题十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含答案
专题质量检测(十三)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时间:40分钟满分:18分)一、(2011·山东济南教学质量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老北京的门神门神是我国,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祇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民间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其中,祈福门神专为祈福而用。
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名,以迎祥祉。
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
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世人赞为: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
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
秦、尉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古籍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即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噩梦,常见祟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
是夜,果然无事。
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
此后邪祟全消。
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琼、尉迟恭外,还有《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
因为北京的院落较大,占地面积往往延至后面的胡同.所以,在北京的住宅里,还有一种专贴在后门的门神。
不过北京民居的后门门神只贴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一般多为单扇门。
贴谁呢?多为捉鬼神钟馗和大唐丞相魏征。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科幻作品的价值①近几年,随着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以及《黑客帝国》《阿凡达》等科幻电影迸发出炽烈的“科幻热”,科幻作品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受众,但这依然未能改变科幻作品的尴尬地位:它既不是科学领域的主流,也不是文学领域的主流,而是被大部分国人习惯看作“科普读物”沉沦在边缘状态。
如何定位科幻作品,我们似乎应该厘清一个基本问题:科幻作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②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被称为“独角鲸”的大怪物,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了捕捉这只“怪物”的行动。
历经重重艰险,最后发现这只怪物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船……这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所构想的潜水艇。
因风而起浪,几十年后,英国建造的第一艘蓄电池动力潜水艇和美国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问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艘潜水艇都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③科幻“美梦成真”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潜水艇上。
凡尔纳笔下的直升机、留声机、太空旅行,威尔斯笔下的基因改造技术,克拉克笔下的同步通讯卫星都已成为现实,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凡尔纳的科幻创作持奉科学主义信念,这一信念相信科学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激发了科学家们探索人类共同经验之外的事物的热情。
④在跨过19世纪末凡尔纳“科学颂歌”的时代后,当代西方世界的科幻创作者——小说作家、漫画家和电影编剧导演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以反思科学技术为己任进行创作。
作品中普遍展示科学技术过度发展的荒谬后果,反复警示科学狂人滥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祸害,不断警告资本借助科学技术疯狂逐利,最终将极度危害地球环境和公众安全。
⑤A。
但是,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偏偏没有汇入这个潮流之中。
相反,他以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坚持他的科学主义创作纲领,他的《三体》系列作品反复表达和图解了这个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今世界性文化重大转折的景观是:国际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换言之,那种可见的国家“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无形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此话提醒我们:中国文化不“走出去”,中国在世界上就只能永远是“提篮小卖”的农夫。
当今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加入了WTO,贸易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在不断走向世界,而中西文化交流却是“贸易逆差”,严重入超。
在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上,中国往往还是在人家搭建的舞台上、在人家的主场里当配角。
因此中国不应该满足于人类物质生产加工厂的地位,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中国应该有魄力和勇气参与调整当代世界文明进程,应该发出而且要把自己的声音放大为国际的声音;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拿来”了一个世纪以后,也要开始“送去”,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优秀文化,尽快结束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赤字”现象。
那么,中国文化应该拿什么“走出去”?中华文化的基因里,总有一股“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君子立于天地之间,就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理念,缔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使中华文明成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
今天,当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卫星通讯、数字传输、卫星定位、远程医疗等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活,当数字化、信息化使地球成为“智慧”地球、中国成为“感知中国”、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天下情怀”又得到了不断的充实更新,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贵和”。
在世界三大文明中,西方文明崇尚自由,伊斯兰文明崇尚公平,中华文明则崇尚包容。
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在我们眼前的世界却并非和谐。
人类在自然资源的争夺、国际秩序的平衡、意识形态的认知、宗教信仰等许多问题上的纷扰、矛盾不断,导致出现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全球变暖、贫困蔓延、自杀率上升等现象。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诚然,中国独具魅力的“和”文化,必将为化解人类面临的危机与冲突带来新的智慧。
因此中国文化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自信与尊严中走出去,展示给世界的,不再是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脆弱的文化,更不是持“中国威胁论”所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扩张性文化,而是一个强调和睦、和谐、和平的可以与世界各国合作的中国,是以人为本、仁者爱人、有宽容精神的中国,是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神的中国。
1.下列各项中,据文意不属于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的理由的一项是(▲)A.中国经济在不断走向世界,而文化交流却是“贸易逆差”。
B.中华文明崇尚包容,一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理念。
C.只有经济输出而无文化输出的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
D.中国要让世界了解其优秀文化,要参与调整当代世界文明的进程。
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的“中国文化”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中国文化指的就是自古以来中国人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
B.中华文化的基因指的就是千百年来“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C.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是中国“和”文化的三重意味。
D.中国文化中的“和”文化,能够彻底化解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与冲突。
3.根据全文内容并联系中国实际,请你为中国文化怎样“走出去”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 3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有了自信心才有文化影响力近日,有机构发布报告称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足4%。
而美国占43%的份额,欧盟占34%,亚太地区仅占19%。
这19%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剩下的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
不论这样的统计是否科学,我国GDP世界第二而文化影响力不足却是事实。
尽管近几年“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如何更好、更快地壮大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美国、欧盟、日本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首先来自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有了物质的保障才可能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国家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文化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自信。
有了这样的自信,他们就会理直气壮、昂首挺胸地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由是观之,中国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不断增强,就必须具备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从古至今,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珍宝”确实很多,然而要构建强大的文化自信,还必须从“珍宝”中找出最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东西,换言之,要找到我们的“中国梦”。
在此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的名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先生那激情澎湃的文字,至今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旧中国,民族自信心空前低迷,但鲁迅先生理直气壮、昂首挺胸地告诉世人:中国的脊梁没有断,中国的精神没有死,中国的自信没有失!鲁迅先生离开我们70多年了,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各项事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真真正正实现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宏愿。
然而,物质的丰富难掩某些人精神的贫困,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没有增强反而减弱了,好像中国文化必须与西方文明步调一致才有前途。
试想,如果人们受了如此熏陶,哪里还有信心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中国文化如何才能建立起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因此,要壮大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仅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对全球的传播能力、建立完善的对外交流网络,还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要坚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能够获得全世界的认同,中国人民已经而且会继续创造出让世界人民欣赏的精神财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世界人民的认同与尊重。
(有删改)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是()(5分)...文意的两项A、虽然这一统计不是科学的,但是作者还是意识到了,相对于我国GDP世界第二来说,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明显不足。
B、要想构建强大的文化自信,必须从民族文化“珍宝”中找出能够引起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兴趣的东西。
C、要想让中华文化像西方文化那样走出国门,要想不断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具有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
D 、认为中华文化必须与西方文明步调一致才有前途的人都是对中华文化缺乏自信心的人,如果人们都这样认为,就不会有信心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E、我们要坚信中华文化的“珍宝”能够获得全世界的认同,中国人已经而且会继续创造出让世界人民欣赏的精神财富。
5.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几年“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仍然不足。
B、物质决定精神,随着物质的丰富,现今,中国人民的精神也走出了贫困,人们的文化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
C、针对某些人对中国文化没有信心,文章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名篇,意在增强那些人的文化自信心。
D、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才能壮大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才能赢得世界人民的认同和尊重。
6.美国、欧盟、日本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原因有哪些?(4分)7.我们应如何壮大中国的文化软实力?(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共13分)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刘梦溪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
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
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
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
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
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
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
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
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
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
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其意义又不止于此。
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
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
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
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的文化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
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