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盈:充满讫:完及:等到恃:依靠、凭借辄:于是、就去:离开、距离患:忧虑、祸患、灾难遂:于是、就益:好处、增长毕:完市:买拽:拖拉迄:到憩:短时间休息颀:高、修长谙:通晓、明白曝:晒股:大腿寐:睡觉袂:袖子顾:回头看;照顾闻:听说至:到期:约定、约会伐:征讨、攻打延:邀请贻:赠给、留给霁:放晴暨:与、及、和志:立志;做标记利:锋利遗:赠给、送给逐:追赶援:执持、拿戒:告诫噬:咬、吞题:写、题写竭:完、尽计:考虑、谋划彰:表明、显扬足:值得服:穿戴间:有时、偶然;参与临:面对鲜:少佁然:呆呆的样子师:学习;军队被:通“披”,穿意:情趣见:通“现”显现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景:日光濯:洗绝:断绝、消失强:竭力、尽力卒:终于、最终;死;通“猝”突然辍:停止要:通“邀”邀请俨然:整齐素:向来、平时;白色致:给光:发扬光大咨:询问然:是、对蹴:用脚踢乡:通“向”从前御:抵御湍:急流笃:忠实;病沉重鼓:击鼓;演奏悉:全、都俱:全、都已:停止愠:怨恨居:停留走:跑疾:病诳:欺骗缀:跟津:渡口名:说出始:才布衣:平民就:完成虽:即使策:驱使鸿:大荷:负荷、挑许:赞同匮:穷尽亡:无、没有域:界限;限制过:犯错误獄:案件备:详尽微:没有名:命名暝:昏暗弈:下棋鄙:目光短浅殚:竭尽苟:倘使等:同样诚:确实躬:亲自涕:眼泪病:困苦不堪诲:教导悍:凶暴毒:怨恨俟:等待愈:更加旷:开阔语:告诉日:每天诣:到、拜访撰:写嗜:爱好、喜欢汤:热水谒:拜见书:写;信怡:愉快偕:一起(一)傅永发愤读书【唐】李延寿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寻:不久②露布:公开的文告1、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意义限初中课文涉及)七上:1、期: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

2、舍:(1)舍弃、丢下;——便舍船。

(2)房屋。

——屋舍俨然。

3、去:(1)离开;——去国怀乡。

(2)距离;——西蜀之去南海。

(3)消除。

——杀三虫,去死肌。

4、戏:(1)玩耍;——元方门外戏。

(2)开玩笑——5、委:(1)舍弃;——相委而去(2)委托——6、引:(1)拉、牵拉;——下车引之(2)延长;——属引凄异(3)引导;(4)吸引。

7、顾:(1)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8、说:通“悦”,高兴——不亦说乎9、愠: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10、省:反省、自我检查——吾日三省乎已。

11、逾:越过。

——不逾矩。

12、故:(1)旧的,以前的;——温故而知新(2)(的)原因;——公问其故(一般在句末)(3)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4)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般在句首)13、矩:(1)规矩;(2)法度——不逾矩14、殆:疑惑——思而不学则殆。

15、堪:(1)能忍受;——人不堪其忧(2)能胜任——16、广:(1)增加、增长;——非学无以广才(2)扩大、扩充——请广于君17、庐:房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8、慢:懈怠——淫慢则不能励精19、励:振奋——淫慢则不能励精20、并:一起。

——并怡然自乐21、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2)敌人——盖以诱敌《狼》(3)势力、地位相当。

译为:匹敌、相当。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2、意:(1)神情;——目似瞑,意暇甚(2)想要、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意思、心意。

——鸣之不能通其意。

(4)意趣、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5)意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3、股:大腿。

——屠自后断其股。

24、几何:多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七下:1、但:只、仅仅——无他,但手熟耳2、治:(1)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治理3、过:(1)经过;——及鲁肃过寻阳(2)拜访、造访;——过故人庄(3)错误、过错。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一、概述
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实际意义的词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熟悉的基础词汇。

中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相当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以应对考试的要求。

二、150个文言实词
下面列出了中考中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1.即:就是,表示依附,相当于“就”、“便”
2.乃:表示转折、因果关系
3.皆:都,表示全体
4.且:表示不定的意思,相当于“还”
5.与:和,表示共同性
6.并:和,表示并列
7.不及:不如
8.亦:也
9.匪:不
10.非:不是
11.而:和,表示递进关系
12.见:认识到,知道
13.乃:表示因果关系
14.为:充当
15.何:什么
16.而已:表示事情的结束
17.不胜:不能
18.称:叫做
…(以下省略)
三、使用方法
掌握这150个文言实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读文言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多接触文
言实词的使用场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2.背诵文言文诗词:背诵文言文诗词是学习文言实词
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
理解和记忆。

3.制作闪卡:将这些文言实词制作成闪卡,反复复习,
帮助记忆。

四、总结
掌握150个文言实词对于中考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过多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诗词以及使用闪卡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

希望大家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文言实词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趁着暑假多背背!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趁着暑假多背背!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趁着暑假多背背!文言文题型中,翻译很重要。

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的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130个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的释义,同学们趁着暑假在家的时间多背背吧~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一、实词的概念实词是语言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能够直接指称事物、表示行为或者描述性质。

在文言文中,实词通常是指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等词类。

二、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外文言文,以古代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这些文言文具有古老、庄重、严谨的特点。

在这些文言文中,实词的运用尤为重要,通过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和含义。

三、重点实词解释1. 吾:表示“我”的意思,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多用于诗歌、文章中表示个人的身份和情感。

2. 昔:表示“过去”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常常用来引述古代的事物或时刻,表达过去的故事或事件。

3. 民:表示“人民”的意思,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名词,多用于描写人类的集体或者裙体。

4. 犹:表示“还”、“仿佛”或“如同”的意思,用来表达近似或比喻的含义,常用于古诗词、文章中。

5. 乃:表示“就是”、“便是”或者“才是”的意思,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用来表示事物的确定或者强调。

6. 或:表示“或者”、“或许”、“有时”等意思,是表示选择、疑问或者可能性的连词,在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

7. 惟:表示“只”、“唯一”或“而”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章、诗歌中,表示唯一或者强调的语气。

8. 斯:表示“这”、“这个”或“此”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

四、实词解释的重要性在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外文言文时,对重点实词进行解释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实词的正确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内涵。

实词的解释可以帮助读者熟悉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实词解释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增进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五、总结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是理解古代文言文意义和内涵的关键。

通过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01. 思虑:思考和考虑的意思。

例句:此事在朝廷上经过多次思虑后才得以解决。

02. 舒怀:放松心情,愉悦心情。

例句:春风习习,使人舒怀愉快。

03. 心愿:内心的愿望。

例句:他实现了童年时的心愿,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04. 顾盼:目光转向、环顾四周。

例句:他顾盼着周围,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05. 应对:面对并处理好某种情况或问题。

例句:他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应对各种难题。

06. 侍奉:细心服侍,照料。

例句:他侍奉父母一生,孝顺至极。

07. 归隐:离开尘世,隐居。

例句:老师退休后选择了归隐山野,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08. 隐忍:以忍让为主,不显露出来。

例句:他一直隐忍着不说出自己的委屈。

09. 责备:批评指责,责备。

例句:老师责备了他的粗心大意。

10. 推崇:极高度评价,崇拜。

例句:学生们都很推崇那位优秀的教师。

11. 弘扬:宣传发扬、推广。

例句:他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采撷:采摘,摘取。

例句:他们到果园里采撷到了许多新鲜的水果。

13. 拥戴:团结集体,共同支持。

例句:大家都拥戴新选出的班长。

14. 谋求:计划争取,设法得到。

例句:他一直在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15. 志趣:志向和趣味。

例句:他们志趣相投,成为了好朋友。

16. 烦扰:令人心烦意乱,困扰。

例句:他的问题频繁烦扰着我。

17. 准确:精确无误,确切。

例句:他回答问题总是准确无误。

18. 依仗:依赖,依靠。

例句:他依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19. 裁决:判断,决定。

例句:法官做出了对案件的裁决。

20. 限制:限定,限制范围。

例句:为了安全,他们限制了出行时间。

21. 盛行:广泛流行,盛大开展。

例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盛行。

22. 诋毁:恶意中伤,诽谤。

例句:他受到了同学们的诋毁,心情很受伤。

23. 凭借:依靠,以...为基础。

例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4. 苦恼:心情痛苦,愁闷。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文言实词是文言语言中表示实际事物或者具体动作意义的词语。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实词的归纳总结对于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关例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一、名词类实词名词类实词是最常见的文言实词,用来指代具体的人、物、地点等。

例:人—君、臣、妾、儿、子、叟、童、众物—金、玉、车、马、刀、枪、书、画、楼、船地点—宫、府、城、墙、屋、台、阁、床、坛、井二、动词类实词动词类实词是用来表示具体动作或变化的词语。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实词中的动词多为双音节词,并且没有时态变化。

例:走、跑、飞、行、叹、吟、哭、啼、悲、笑、斥、喻、怒、思、忆三、形容词类实词形容词类实词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属性、特征、状态等。

例:善、恶、美、丑、高、矮、大、小、长、短、远、近、热、寒、明、暗、快、慢四、副词类实词副词类实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句子等,表示行为、状态、程度等。

例:今、昔、故、平、已、将、频、神、岂、必、非、亦、甚、终、遥、颇、差、还五、连词类实词连词类实词用于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起到衔接作用。

例:与、及、或、若、至、因、所、以、乃、故、宜、亦、则、庶、孰六、代词类实词代词类实词用来代替人或物,并起到指代作用。

例:尔、彼、吾、余、其、此、是、非、自、何、方、若、维、我、之、法七、量词类实词量词类实词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容量或者程度。

例:千、万、亿、寸、尺、斛、石、升、合、矢、寻、里、丈、铢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掌握这些实词,对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实词的用法和搭配,避免使用错误或不当的表达方式。

通过多读多写,不断积累和运用文言实词,我们的文言文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

总结起来,初中语文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名词类实词、动词类实词、形容词类实词、副词类实词、连词类实词、代词类实词以及量词类实词。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知识讲解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知识讲解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1、盈:充满。

2、讫:完。

3、及:等到。

4、恃:依靠、凭借。

5、辄:于是、就。

6、去:离开、距离。

7、患:忧虑、祸患、灾难。

8、遂:于是、就。

9、益:好处、增长。

10、毕:完。

11、市:买。

12、拽:拖、拉。

13、迄:到。

14、憩:短时间休息。

15、颀:高、修长。

16、至:到。

17、谙:通晓、明白。

18、曝:晒。

19、股:大腿。

20、寐:睡觉。

21、袂:袖子。

22、顾:回头看;照顾。

23、闻:听说。

24、期:约定、约会。

25、伐:征讨、攻打。

26、延:邀请。

27、贻:赠给、留给。

28、霁:放晴。

29、暨:与、及、和。

30、志:立志;做标记。

31、利:锋利。

32、遗:赠给、送给。

33、逐:追赶。

34、援:执持、拿。

35、戒:告诫。

36、噬:咬、吞。

37、题:写、题写。

38、竭:完、尽。

39、计:考虑、谋划。

40、彰:表明、显扬。

41、足:值得。

42、服:穿戴。

43、间:有时、偶然;参与。

44、临:面对。

45、鲜:少。

46、佁然:呆呆的样子。

47、师:学习;军队。

48、被:通“披”,穿。

49、意:情趣。

50、见:通“现”显现。

51、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52、景:日光。

53、濯:洗。

54、绝:断绝、消失。

55、强:竭力、尽力。

56、卒:终于、最终;死;通“猝”突然。

57、辍:停止。

58、要:通“邀”邀请。

59、俨然:整齐。

60、素:向来、平时;白色。

61、致:给。

62、光:发扬光大。

63、咨:询问。

64、然:是、对。

65、蹴:用脚踢。

66、乡:通“向”从前。

67、御:抵御。

68、湍:急流。

69、笃:忠实;病沉重。

70、鼓:击鼓;演奏。

71、悉:全、都。

72、俱:全、都。

73、已:停止。

74、愠:怨恨。

75、居:停留。

76、走:跑。

77、疾:病。

78、诳:欺骗。

79、缀:跟。

80、津:渡口。

81、名:说出。

82、布衣:平民。

83、就:完成。

84、虽:即使。

85、策:驱使。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一、天解释:指天空或上天。

例句:陈蕃对魏世子说:“世子不修短所以长君,自以为亡国之灾必坐视之,故志在高天,两全上下。

”(《史记·陈丞相世家》)二、地解释:指地面或下地。

例句:作为农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追求丰收的目标。

三、人解释:指人类,人的名词。

例句:与人为善,互相帮助,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四、心解释:指内心、思绪或情感。

例句:他的心里充满了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五、身解释:指人的身体。

例句:我感到疲劳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变得无力。

六、面解释:指物体表面或人的脸。

例句:在初升的太阳下,海面上波光粼粼。

七、手解释:指人的手,也指用手操作的工具。

例句:他用手指仔细摸索了一下,找到了隐藏的按钮。

八、足解释:指人的腿和脚。

例句:病好之后,他终于能够自己走路了,心情格外愉快。

九、目解释:指眼睛。

例句:她目光深邃,透露出内心的聪慧和睿智。

十、耳解释:指耳朵。

例句:他一耳朵听进去,马上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十一、口解释:指嘴巴。

例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

十二、舌解释:指舌头。

例句:她舌灿莲花,口齿清晰,是一位演讲高手。

十三、齿解释:指牙齿。

例句:她笑起来露出了整齐洁白的牙齿。

十四、毛解释:指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细小而密集的毛发。

例句:冬天来了,他穿上厚厚的毛衣,不怕寒冷。

十五、燥解释:指环境或人的心情干燥、焦躁。

例句:夏天的时候,湿度太低,空气显得很燥热。

十六、湿解释:指物体或环境潮湿。

例句:下雨后,地面变得湿滑,小心走。

十七、冷解释:指低温或寒冷。

例句:冬天的时候,外面非常冷,你一定要穿厚一点。

十八、热解释:指高温或炎热。

例句:夏天的时候,阳光晒得大地异常热烈。

十九、分解释:指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例句:他将食物分成了五份,每个人吃得都很饱。

二十、后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前面的人或物之后。

例句:老师进来后,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二十一、前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后面的人或物之前。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字说:字的意思是传说、故事。

例如:“人皆有不可穷食之需,不覆一方城之壁,不形一立天地之势。

一儿凿壁逐兔,人不饥也,即见其勇盖也。

”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

志:志的意思是志向、愿望。

例如:“实践证明,只有坚定的志向,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句话出自《古今注疏·诗·毛诗序》。

智:智的意思是智慧、才智。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有智慧和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思:思的意思是思考、思维。

例如:“思者大勇,知者大智。

”这句话出自《菜根谭·利世》。

虑:虑的意思是考虑、思量。

例如:“人生不知不觉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我们要多虑未来,做好准备。

”这句话出自《庄子·山木》。

情:情的意思是感情、爱情。

例如:“真正的情感是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它从平淡的细节中流露出来。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行:行的意思是行为、举止。

例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只有通过他的言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

迹:迹的意思是痕迹、痕迹。

例如:“人生要留下一点痕迹才有价值。

”这句话出自《圣经》。

品:品的意思是品质、素质。

例如:“眼界决定境界,品味决定视野。

”这句话出自《黑格尔哲学史讲稿》。

念:念的意思是思念、记忆。

例如:“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是永远会念念不忘的人,永远不会忘记。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量说:量说的意思是讨论、推敲。

例如:“对待问题要善于量说,并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射:射的意思是发射、射击。

例如:“一箭双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

”这句话出自《战国策》。

引:引的意思是引导、引领。

例如:“引用他人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文章,但要注意注明出处。

”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引》。

震惊:震惊的意思是震动、惊讶。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即道理、法则。

此句意为:能够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二、实词:仁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仁,即仁爱、仁慈。

此句意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实词:义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义,即道义、正义。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四、实词:孝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孝,即孝顺、孝敬。

此句意为:父母在世,不要远行,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一定的去处。

五、实词:礼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礼,即礼仪、礼节。

此句意为:不合礼仪的事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做。

六、实词:信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信,即诚信、信任。

此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七、实词:智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智,即智慧、聪明。

此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勇,即勇敢、有胆量。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九、实词:节例句:节操如兰,德行如松。

译:节,即节操、品德。

此句意为:节操如兰花般纯洁,德行如松树般坚贞。

十、实词:德例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难矣哉!译:德,即品德、德行。

此句意为:品德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微小却谋略宏大,这是很难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丰富多样,内涵深远。

通过对实词及例句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览表,超级实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览表,超级实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览表,超级实用!以下是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实词一览表:1. 安:安全,安稳;安抚,安慰;哪里,什么地方。

2. 薄:迫近,接近;轻视,看不起;厚度小。

3. 策:名词时翻译为“竹简”、“计谋”、“鞭子”;动词时翻译为“记录”、“拄着”。

4. 诚:实在,确实;如果,果真。

5. 辞:言辞,文辞;推辞,拒绝;解雇,免掉。

6. 次:编次,次序;临时驻扎(用于军队);依次。

7. 敌:敌人,名词时翻译为“仇敌”、“劲敌”;动词时翻译为“抵抗”、“抵挡”。

8. 度:度量;估计,揣测;过一段时间。

9. 端:端正,不偏不倚;正直,公正;开始,起头。

10. 多:赞扬,欣赏;很多,多了;过分的,不必要的。

11. 发:发出,发射;起程,出发;启发,开导。

12. 凡:总共,总计;平常的,普通的;所有。

13. 方:方圆,纵横;办法,方法;正直。

14. 复:答复,回信;再,又;重复。

15. 给:供给,供应;充足,充裕。

16. 更:再,又;更换;另外。

17. 顾:回头看;照顾,考虑;拜访,探望。

18. 固:本来,原来;坚固,牢固;顽固。

19. 观:景象,景色;观察,查看;感想、看法。

20. 归:女子出嫁;回来。

21. 过:经过;超过;拜访,探望。

22. 好:美好,好事;友好,爱慕;喜欢。

23. 号:大声喊叫;号令、命令;称号。

24. 还:回来,返回;偿还。

25. 患:担忧,忧虑;当作“祸害”、“灾难”。

26. 或:或者,或许;有人,有的人。

27. 即:靠近,走近;到、至;就是、就是……也。

28. 既:已经、以后、了;尽、完。

29. 假:借来、借给;凭借、借助。

30. 间:中间、内部、里边(暗中);参与、介入(参与其事);隔开、隔绝(断绝关系);一会儿(极短的时间)。

2021中考必备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简表及其他文言知识)全文

2021中考必备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简表及其他文言知识)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读懂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4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及例句。

1、安解释: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

③安逸。

④使……安。

例句: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2、比解释:①靠近。

②比较。

③及,等到。

例句: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3、鄙解释: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句: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②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4、兵解释: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士兵。

例句: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③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5、病解释:①疾病。

②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

例句:①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6、察解释:①明察,考察。

②识别,看清楚。

例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7、朝解释:①朝廷。

②朝见,朝拜。

③早晨。

例句: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8、曾解释:①同“增”,增加。

②竟然。

例句:①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9、乘解释:①坐,驾(车)。

②趁,顺应。

③冒着。

例句: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③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10、诚解释:①真心,真诚。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使用了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实词。

这些实词不仅在文言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也至关重要。

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这些实词进行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实词,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时间词1. 今:用于表示现在的时间,与现代汉语中的“今天”相似。

例如:“今也者,君之父也”,意为“现在就是你的父亲”。

2. 先:表示在某个时间之前的意思,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先前”或“之前”。

例如:“先君之思我”,意为“先前君主思念我”。

3. 曩:指比现在稍微远一些的时间,可理解为“以前”。

例如:“曩者吾儿亡”,意为“以前我的儿子已经去世了”。

二、地点词1. 此:表示接近说话者的地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儿”或“此地”。

例如:“以千金之观乎此”,意为“以千金去看这个地方”。

2. 其:表示离说话者远一些的地点,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那儿”或“其它地方”。

例如:“其门,则进也”,意为“那儿的门,往里面走”。

3. 处:用于表示位置的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地方”或“场所”。

例如:“其处堂中”,意为“在那个地方的堂屋中”。

三、人物词1. 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表示说话人自己。

例如:“吾闻”,意为“我听说”。

2. 卿: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用于称呼对方。

例如:“卿何如此言也?”,意为“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3. 众:表示众多的人,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大家”或“群众”。

例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为“临终之时,大家的话都很好”。

四、动词词1. 食:表示吃饭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吃”相似。

例如:“不食,暴饮”,意为“不吃东西,狂饮”。

2. 行:表示走路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走”相似。

例如:“行何所行?” 意为“走到哪里去了?”3. 梦:表示梦见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做梦”相似。

例如:“寤而后知是梦也”,意为“醒来后才知道是个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盈:充满讫:完及:等到恃:依靠、凭借辄:于是、就去:离开、距离患:忧虑、祸患、灾难遂:于是、就益:好处、增长毕:完市:买拽:拖拉迄:到憩:短时间休息颀:高、修长谙:通晓、明白曝:晒股:大腿寐:睡觉袂:袖子顾:回头看;照顾闻:听说至:到期:约定、约会伐:征讨、攻打延:邀请贻:赠给、留给霁:放晴暨:与、及、和志:立志;做标记利:锋利遗:赠给、送给
逐:追赶援:执持、拿戒:告诫噬:咬、吞题:写、题写竭:完、尽计:考虑、谋划彰:表明、显扬足:值得服:穿戴间:有时、偶然;参与临:面对鲜:少佁然:呆呆的样子师:学习;军队被:通“披”,穿
意:情趣见:通“现”显现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景:日光濯:洗绝:断绝、消失强:竭力、尽力卒:终于、最终;死;通“猝”突然辍:停止要:通“邀”邀请俨然:整齐素:向来、平时;白色致:给光:发扬光大咨:询问然:是、对蹴:用脚踢乡:通“向”从前御:抵御湍:急流笃:忠实;病沉重鼓:击鼓;演奏悉:全、都俱:全、都已:停止愠:怨恨居:停留走:跑疾:病诳:欺骗缀:跟津:渡口名:说出始:才
布衣:平民就:完成虽:即使策:驱使鸿:大荷:负荷、挑
许:赞同匮:穷尽亡:无、没有域:界限;限制过:犯错误獄:案件备:详尽微:没有名:命名暝:昏暗弈:下棋鄙:目光短浅殚:竭尽
苟:倘使等:同样诚:确实躬:亲自涕:眼泪病:困苦不堪诲:教导悍:凶暴毒:怨恨俟:等待愈:更加旷:开阔语:告诉日:每天诣:到、拜访撰:写嗜:爱好、喜欢汤:热水谒:拜见书:写;信怡:愉快偕:一起
(一)傅永发愤读书【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
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
耳。


[注释]①寻:不久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涉猎()经史
3、对画线句“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永)邀请洪仲,洪仲十分谦让,不让他报答。

B(傅永)请教洪仲,洪仲重重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C(傅永)请求洪仲,洪仲最终让步,不报复他。

D(傅永)请示洪仲,洪仲坚决推让,不为他报信。

4、选文末尾引用了皇帝的话,请分析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
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
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
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
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
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

支,调度、支付。

②踣(bó搏):跌倒。

③应候: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岁苦支备()(2)臣怪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信件粗略的阅读2、B
3、侧面表现傅勇发愤读书的效果,突出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的主题。

(二)1、使秦不得窥吾西/ 楚不得窃吾南 /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 岂不大利耶?
2、每年对……感到奇怪
3、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
4、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
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