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较
独生子女的优劣势及对策
独⽣⼦⼥的优劣势及对策
独⽣⼦⼥的优劣势及对策
⼀.独⽣⼦⼥的最⼤优势
研究表明,相对于⾮独⽣⼦⼥,独⽣⼦⼥智⼒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记忆⼒好、精⼒旺盛、活泼开朗、兴趣⼴泛、情感丰富、更益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独⽣⼦⼥在智⼒和才能的发展⽅⾯有很⼤的优势。⽽这些优势和特点正是由于其处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环境所造成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点:
1、独⽣⼦⼥有较好的⽣理条件。由于⼀对夫妇只⽣⼀个孩⼦,每对夫妇都想⽅设法的使⾃⼰唯⼀的孩⼦健康,再加上优⽣优育的普及,可以说这些独⽣⼦⼥都是“集⽗母⽓⾎之精华”,从遗传素质⽅⾯来讲,保证了独⽣⼦⼥在脑⼒和智⼒上⾸先有了坚定的基础。
2、独⽣⼦⼥能获得较优越的经济物质条件。现代家庭的经济条件⼀般都较好,⽽⼀个家庭⼜只有⼀个孩⼦,年轻的⽗母们舍得为孩⼦花钱,尽量满⾜独⽣⼦⼥⾝体、⼼理发展的需要。所以独⽣⼦⼥们都能获得丰富的营养,⼤脑发达、⾝体健康;⽽家庭⾥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有许多新颖的玩具,有各种报刊图书等等,他们能从中获取⼤量的信息,拓宽了知识⾯,使思维活跃,聪明伶俐。
3、独⽣⼦⼥享有充分的爱。独⽣⼦⼥在家庭处于核⼼地位,往往是⼀个家庭⾥两位⽗母,四个⽼⼈共同疼爱⼀个⼩孩。在这种充分的爱的条件下对独⽣⼦⼥的发展是⾮常有利的,孩⼦的智⼒、情感和个性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4、独⽣⼦⼥拥有的教育条件较好。家长对独⽣⼦⼥的教育都是⾮常的重视,再加之年轻的⽗母的⽂化程度都较⾼,对教育有很好的认识和把握。现代家庭经济和精⼒都充⾜,家长们都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对孩⼦进⾏早期教育的培养,家长们都“望⼦成龙,望⼥成风”,千⽅百计的为孩⼦创设各种学习机会和条件。这对独⽣⼦⼥的发展也是相当有利的。
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特点
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因其成长的环境特殊,他们除了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外还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一)独特。独生子女自降生那天起,就意味着他是家里的“独苗”,在家庭中具有特殊地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们,往往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而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考虑。在与人的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不顾别人的感受,容易与别人闹矛盾。由于自我意识强,不愿受纪律的约束,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我行我素,不顾全局。
(二)娇惯。独生子女大学生是在亲人的精心照料和万般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再加上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导致他们生活中讲求吃穿、摆阔气、排场,往往浪费严重,不像非独生子女那样勤俭节约。因此逐渐养成了娇惯的心理特点。
(三)脆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一方面表现为活跃聪慧、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感情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在评优、入党等方面不顺利时,表现出过分的失望、焦虑、冷漠等情绪;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哭鼻子、找家长求援;与同学闹别扭时不会妥善处理,往往采取逃避或报复的手段。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一)过分自信导致自卑感增强
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较独生子女们有许多更为有利的条件:第一,经济条件普遍优越;第二,享有充分的父爱和母爱;第三,获得较多的智力激励以促进智力发展;第四,与成人接触机会较多,知识面较广等。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容易滋生出处处高人一筹的优越感。因而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中便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能力做好一切事情、自己应该获得所有的鲜花和掌声,在这种过度自信心态的指引下独生子女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初很容易确定过高的学习、奋斗目标,如在班级中学习名列前茅,在学生会、班委会的民主选举中脱颖而出,在班级、学校活动中表现突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得到老师跟同学的赞扬跟认可等。可一旦发现,大学不同于高中在学习、工作方面突出的大有人在,自己不过是大学中平凡的一员,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所做的努力屡屡失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
----以南昌高校为例
参赛团队:MIRACLE
组长名称:邓艳君
队员名称:张虹宇陈晓芬
马丽平傅招能黎露
摘要
独生子女问题作为目前中国众多社会性问题之一,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组织教育及广泛的社会教育。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备十分重大的意义。自从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就在一直攀升。对于独生子女,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一个娇生惯养的群体,而事实上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没有明显的差异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门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
我们以南昌市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三所高校的6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进行在生活状况、情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南昌市高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性情况。同时希望通过南昌市高校学生的状况来以点推面,反映我国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情况。
1、目的:从独生子女以及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内在特征、横向及纵向研究等角度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关人际交往与生活情感方面的差异性。
2、方法:我们在江西省南昌市选择了三所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我们在每所大学发放了200份问卷,根据收回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缺点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缺点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缺点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卑感强,他们认为自己比独生子女差,觉得自己没有独生子女那么优秀,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二是孤独感强,非独生子女往往比较孤独,因为家庭环境不同,没有独生子女那么多的家庭关爱,他们更容易有孤独感。
三是缺乏独立性,非独生子女普遍缺乏独立性,因为家庭环境不同,他们更容易依赖家人,容易接受家人的指导,缺乏自主性。
四是缺乏自信,非独生子女普遍缺乏自信,因为他们没有独生子女那么多的关注,容易产生自信问题,无法自信地面对挑战。
五是容易放弃,非独生子女往往容易放弃,因为他们没有独生子女那么多的家庭支持,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不能坚持到最后。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缺点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自卑感强、孤独感强、缺乏独立性、缺乏自信以及容易放弃等方面。
青少年同辈交往的性别分析_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_张艳霞
df = 4 P<0.001
非独生子女
男孩
女孩
63.4
85.5
18.3
6.5
18.3
8.1
(82)
(124)
X2 = 13.588
df = 2 P<0.05
三、同辈交往在青少年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和其他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在这些交往对象中,哪 些人与青少年的交往更为密切,哪些人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更大呢?
本文以 2006 年 3 月笔者对郑州、开封两城市中学生所做的抽样调查为资料来源。该调查通过多阶段 随机抽样方法,在两个城市先各随机抽取一个区,再从这两个区的普通层次的中学各随机抽取一所初中 和高中,然后在抽中的学校随机抽取初二和高二各四个班。本调查共发放问卷 805 份,有效问卷为 619 份,有效回收率为 77%。其中独生子女占 66.4%,非独生子女占 33.6%;男孩占 47.0%,女孩占 53.0%。
2.7
5.0
朋友 数量
非常多 比较多 一般 比较少 很少 (N)
表 1:青少年的朋友数量情况(%)
独生 子女
非独生 子女
独生子女
男孩
女孩
19.8
20.7
41.7
39.9
33.4
36.1
3.7
2.4
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
( e at n f scooy Wa nnMe i l nvr t, h 4 0, hn ) D pr t yh l , n a dc i s y Wu u2 0 C ia me o P g aU e i 1 0
Ab t a t Re e t ,s me C i e e s h lr a e su id o l sr c : c n l y o h n s c o a sh v t d e n y—c i o lg e l t d n s i e r a l s n h l c l ef mae su e t t i f mi e .I d e n h i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0 82 ( )9 9 2 0 ,2 1 : 4— 7
Jun l fA h iS in ea dT c n lg ies y o ra n u ce c n e h ooy Unv ri o t
独 生 子 女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问题 研 究
张建英
题。
关键词 : 生子女 ; 独 大学生 ; 际关 系 人
中图分 类号 : 6 5 5 G 4 .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6 3— 7 2 2 0 ) 1— 0 0 1 7 8 7 ( 0 8 0 0 0—
S u y o n e p r o a l to s i ft e t d n I t r e s n lRe a i n h p o h On y — c i l g t d n s l — h l Co l e S u e t d e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差异的元分析研究
Vo. 4 N . 12 . o 4
No .2 o v o6
文章 编号 :04 5 7 (0 6 0 0 5 0 10 - 5 0 20 ) 4— 0 5— 4
独生 与 非 独 生 子女 大学 生人 际关 系 敏感差异 的元分析研究
周振 华 , 赵 洁, 袁 川
(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贵州 贵 阳 5 0 0 ) 5 0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 4卷 第 4期
20 06年 1 月 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ul e Ju a o G i o o l n esy( a r c ne) orl f u huN — i ri N t a S i cs n z r U v t ma
基 金项 目 : 贵州师范大学 20 - 2 0 0 5 06年度学生科研项 目“ 素质教育 ” 课题 。 作者简 介 : 周振华 (9 1 )女 , 18 一 , 在读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 心理测 量与辅导 。
n n o y c i n e g a u t si o ilc n a ts n i vt o . n ・ h l u d r r d a e s ca o t c e st iy l d n i
Z HOU Z e . u , HAO Je, AN h a h nh a Z i YU C un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综述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综述作者:俞铃
来源:《成才之路》2020年第19期
摘要:儿童同伴交往是儿童与同伴通过彼此接触展开互动的过程,它对儿童的社會性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从研究历程、研究内容等出发,对国内外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国内与国外研究的不同侧重点和结果,并提出我国关于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同伴交往研究可能出现的新趋势。
关键词: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儿童;同伴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9-0038-02
儿童同伴交往是儿童与同伴通过彼此接触展开互动的过程,它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又于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使得我国家庭中存在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大群体。从最近几年来看,二孩家庭日益增加,人们对非独生子女的教育也日渐重视。因此,梳理、总结国内外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同伴交往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两类群体在同伴交往方面的特征,促进我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责任担当、团队协作等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一、国外研究
1.研究历程与研究内容
国外对于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但由于国外没有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因此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大多可以看作针对非独生子女群体进行的研究。早在19世纪的时候,门罗(Monroe)就曾对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友谊、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进行调查与研究。20世纪20年代,关于儿童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的实验研究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世纪90年代,同伴交往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研究主题也更加丰富多样。
大学毕业论文《独生子女及非独生子女人格性质差异》
分类号0212
编号2013010231
毕业论文
题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差异研究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姓名
班级
学号
研究类型研究综述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 0 1 3 . 5 . 1 5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差异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天水师范学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差异。研究采用16PF人格因素量表(修订版)对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在聪慧性、兴奋性、侍强性、敢为性等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子,在侍强性和敢为性两个因素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有恒性、幻想性、世故性、独立性、自律性等因素上独生子女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在幻想性、独立性、自律性上差异显著。在次级人格因素比较,除感情与机警型、心理健康因素外,独生子女在其它六个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天水师范学院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质具有差异性,并且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非独生子女。
关键词: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质;差异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only child and non - only child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Study on using 16PF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Revised Edition) were administered to 120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nly child in intelligence, excitability, strong paternity, dare to and so on factor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nly child, in strong paternity and dare to a factor of two,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perseverance, fantasy, sophistication, independence, self-discipline factors such as the only-child score lower than non-only child, significantly in the fantasy, independence, self-discipline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econdary personality factors, in addition to affection and alertness, mental health factors, scoring the only child in the other six factors are higher than non-only child. Conclusion: personality only-child and non-only-child College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has the difference, and the only child in a certain extent better than non-only child.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1)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
文献综述
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11141130 王磊指导老师:李立文
摘要:自从中国1978年以来实行计划生育,至今已经有30年,这一政策使得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出现了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历史以来,这一政策都受到国内国外相关学者和人们的广泛讨论,计划生育时期独生子女已经步入大学乃至社会,国内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关注这这一群体的特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究竟有没有差别,以及独生子女的能力是否与非独生子女存在差距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焦点。因此,研究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的差异,有利于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对于人们的关注和国家政策的评价以及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
一、学者对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
自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产生,特别是90后这一代表性的群体逐渐成长并且步入社会,他们的行为方式、性格爱好、成长过程在社会上有着明显的表现。如引起人们关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皇后这一说法,以及独生子女脆弱的心里和责任意识,对于这一现象,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调查。风笑天教授认为:从总体上看,两类青年在性格特征上的差异相似性多于相异性独生子女在新的环境下结识新朋友的比例明显比非独生子女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明显比非独生子女强,孤独感明显比非独生子女低。这一结果对社会上流传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难于与人交往”,“孤僻”
的看法给于了否定的回答。【1】但是风笑天教授的研究只停留在小学和中学你,而对于大学生的研究,则没有更多的涉及,因此,研究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对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80后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社会上给了尖锐的批评,人们还给他们起了个特别的称呼——“草莓族”,即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里面却苍白柔软,稍一碾压就变成一团稀泥,表面还疙疙瘩瘩挺有个性。责任感是对自己义务的知觉,以及自觉旅行人生义务的一种态度或意愿。问卷调查表明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10):783-787)
【Abstract】Objective牶Tocomparethedifferenceinanxietystatusanddepressionstatusbetweentheonly childcollegestudentsandnononlychildcollegestudents牞andanalyzetherelatedfactorsoftheanxietystatusand depressionstatusMethods牶Totally654collegestudentswereinvestigatedwiththeselfmadegeneralsituationques tionnaire牞SelfratingAnxietyScaleand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Thesubjects牞whoseSASstandardsweremore thanorequalto50wereratedwithanxietystatus牞andwhoseSDSstandardsweremorethanorequalto53werera tedwithdepressionstatus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wasappliedtoexplorerelatedfactorsofanxietyanddepres sionstatusamongonlychildcollegestudentsandnononlychildcollegestudentsResults牶Theratesofanxietystate anddepressionstatewerebothhigherinonlychildcollegestudentsthaninnononlychildcollegestudentsParental educationwascommonrelatedfactorofanxietyforbothonlychildcollegestudentsandnononlychildcollege studentsTherelatedfactorsofanxietyalsoincludedstayingathomealoneinchildhood牞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牞 enthusiasm toparticipateinactivities牞andeatinghabitsfortheonlychildcollegestudents牞andincludedprofessional categoryandgradeforthenononlychildcollegestudentsGrade牞parentaleducationandeatinghabitswerecom monrelatedfactorsofdepressionforbothonlychildcollegestudentsandnononlychildcollegestudentsTherelat edfactorsofdepressionalsoincluded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andenthusiasm toparticipateinactivitiesforonly childcollegestudents牞andincludedprofessionalcategoryfornononlychildcollegestudentsConclusion牶Itsug geststhattheratesofanxietyanddepressionstatusinonlychildcollegestudentsarehigherthanthoseinnononly childcollegestudentsTherearedifferentrelatedfactorsoftheanxietyanddepressionstatusbetweentheonlychild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作者:郭玉琴王中杰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07期
据统计,从2004年以来我校录取的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是否具有明显的群体个性特征差异?对此,国内外看法不一,有些学者基本持否定的态度[1];另有一些研究者则肯定有差异[2];还有评论说,独生子女个性特征优于非独生子女[3]。本研究认为,以上认识虽各有道理,但如果忽视了被调查者的年龄因素和复杂的生活背景也会影响研究结果。基于这些,本研究对我校2005级600名大学生进行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的测评,希望通过结果分析,为有关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个性差异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郑州大学文学院、法学院、传播学院2005级大学生600人,收回有效问卷588份,其中独生子女296份,男147份、女149份;非独生子女292份,男146份、女146份。被试平均年龄为20.1岁。被试身体健康、家庭生活环境相对稳定、均未遇到过重大生活事件。
2. 测验工具:采用华中师范大学戴忠恒、祝蓓里1988年修订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3. 测验方法:团体测验,每教室30人,一人一桌。由有资格的主试对学生进行施测,实施统一指导语,40分钟内答完,过时为无效答卷。
4. 记分与统计:卡氏16PF个性测验数据录入和统计处理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分析
1.自变量的选择。以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类别作为自变量,以16PF的16个因素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平均数差异的t检验,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它们分别是恃强性(t=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对比研究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对比研究【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了两者在心理健康特点、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以及影响机制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在自尊、社交焦虑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而非独生子女则在家庭支持、兄弟姐妹关系等方面具有优势。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相对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文章总结了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对二者心理健康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差异,为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关键词: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对比研究、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分析、启示、展望。
1. 引言
1.1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家庭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也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差异对于家庭关系的形成和维护至关重要。独生子女往往承担着更多的期望和责任,需要在家庭中扮演更多的角色,这可能导致他们的自我认同和情感表达能力受到影响。而非独生子女可能面临着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与嫉妒,家庭中的冲突和矛盾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比较不同家庭环境下子女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供更多的研究参考和理论支持。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ol ci o ees dns a i e a htnteol c i ol es dns P< . ) h l — atr a ny h dclg t et w sh hr hnta i h ny hl cl g t et( 0 0 .T emu i fc s — l l u g t d e u 1 t o
用大学生人格问卷 ( nvrt P r nlyIvn r, P )对某综 合性 大学 在校的独生与非独生子 女大学生 9 0 U i sy e oa t n et y U I e i s i o 4 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独生 子女大学生非继康型人格发 生率 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 ( 0 0 ) P< . 1 。影 响独生与 非独生子女大学 生人格类 型的多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 精神病性是促 进独生与非 独生子女 大学生非 继康 型人 格 发生 的共 同危 险因素。另外 , 际关 系不 良是促进 独生 子女 大学 生非健康 型人格发生 的危险 因素; 人 家庭结构 缺 陷是促进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校大学生存在一定 程度 的心理健 康问题 , 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受到学校 、 家庭 与社会 的重视 。
su n sa d t erifue ta a tr .M et d 9 0 te o l hi n o e —o ychl o lg t e t r ee td tde t n h i n l n ilfco s ho 4 h n yc l a d n n d nl i c le esud n swe es l ce d b l se a d m a p ig a d tse y UP1i n unv r i y c u trr n o s m ln n e td b n a ie st y.R e ul Th ae 0 h at y p ro a i y n n n s t s er t fun e lh e s n lt tpei o e y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为研究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在校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经济一般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均无差异,独生女与非独生女、富裕和贫困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有差异。
标签:独生子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
Darling和Steinberg(1993)的观点是,父母教养方式(Part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态度、情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集合体。教养行为包括父母履行其职责的专门的目标定向的行为和非目标定向的行为。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某民办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无记名方式个别施测,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53份,有效率90.7%。独生子女68人,男生43人,女生25人,从非独生子女385份中随机抽取68人,男生43人,女生25人作为对比组。
1.2 测量工具
(1)个人基本信息调查表。
个人基本信息调查表主要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
(2)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文修订版。
EMBU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由岳冬梅等1993年修订。修订后的中文版量表包括66个条目,6个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5个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由于主要研究对象为独生子女,分析时去除了父母偏爱2因子。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
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
一、问题提出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问题逐渐发展为社会的普遍性问题。现在,独生子女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能否发展成才以及如何教育的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近几年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2,部分重点高校甚至接近2/3。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适应情况总体上好于非独生子女,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劳动意识、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等。
从本质上讲,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具有同样的身心发展规律,其不同的个性品质和发展状态主要是由后天的教育决定的。而家庭是社会成员完成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对其个性、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由父母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尤其重大。目前关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实际调查研究还很少见。本研究试图通过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条件上的差异,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们调整教育观念、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促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在北京市和长春市分别选取一所“985”院校和省属院校共计301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为99%。其中“985”院校146人,省属院校152人;两所学校共有独生子女173人,非独生子女125人;男生78人,女生220人;文科151人,理科147人;家庭所在地为城市201人,农村97人;被调平均年龄2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交往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较
作者:许传新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刊名:
青年探索
英文刊名:YOUTH STUDIES
年,卷(期):2006(6)
被引用次数:3次
1.许传新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期刊论文]-当代青年研究 2005(04)
2.风笑天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 1992
3.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 2000(06)
1.姜健.么加利历史与现状:我国独生子女的优势与劣势[期刊论文]-教育学术月刊 2010(3)
2.张建英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08(20)
3.许传新.风笑天独生子女大学生研究述评水[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2008(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qnts2006060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