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09专题三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28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28张PPT)

自主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 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 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回忆三:改革后的农村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
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 积极性,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赵德鑫《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②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改革、开放时期。
材料三:
这次会议决定优先发展农业,深入讨 论加快农业发展的措施,决定试行《中共 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
——赵德鑫《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③重视农业经济发展、提出发展经济的新 思路。
请回答:
根本目的
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改
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 村开始?
回忆二:农村生活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 村开始?
①我国农村落后。 ②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国庆大阅兵
七十年代结婚三大件

八十年代结婚三大件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

第一章:导入

教学目标:

1. 引起学生对历史转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

引入历史转折的定义和意义。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教学活动:

1. 开场提问:什么是历史转折?你能想到哪些历史上的转折点?

2. 教师讲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历史转折点及其影响。

4. 引出本课程的主题和教学安排。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历史转折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认知和兴趣。

第二章:伟大的历史转折案例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第一个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事件。

2. 学生理解第一个历史转折点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内容:

介绍第一个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事件。

分析第一个历史转折点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活动:

1. 教师讲解:第一个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事件。

2. 学生讨论:对第一个历史转折点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第一个历史转折点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4. 小组分享:各自对第一个历史转折点的理解和感受。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第一个历史转折点的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第一个历史转折点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章:伟大的历史转折案例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第二个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事件。

2. 学生理解第二个历史转折点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内容:

介绍第二个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事件。

分析第二个历史转折点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活动:

1. 教师讲解:第二个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事件。

2. 学生讨论:对第二个历史转折点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第二个历史转折点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3张PPT)(很好)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3张PPT)(很好)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对内
对外
改革含义: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 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前 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 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 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重大成就--实现三个转变
“两个凡是”
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封闭、墨守成规
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 前进的局面, ②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③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④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伟 路线
文革:个人崇拜与教Leabharlann Baidu主义泛滥

的 历
政治 路线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文革:“阶级斗争为纲”
史 转 折
组织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伟大
实行改革开放
决策
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
有人把这次全会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请你归 纳一下,全会从哪几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①从党的指导思想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玲同学收集到一幅20世纪80年代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而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根据题干中“20世纪80年代”及漫画“土地承包到户”等信息可知,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选B项。

2.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 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由题干粮食产量的前后对比可知,体现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变化,故选D项。

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时期是( )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

1981年

A 项时间段

,因为那时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还没开始;也不可能出现在B 项和C 项两个时间段,因为在B 项时间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比重应是攀升而不是下降;C 项时间段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大跃进”运动,“以钢为纲”的全面跃进,重工业应是畸形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得到发展,轻工业也得到发展,只有D 项时间段才可能出现上述局面,故选D 项。 4.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能演练提升

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 右图所示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会议公报。该会议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A.阶级斗争领域

B.经济建设领域

C.组织路线领域

D.法制建设领域

3.下图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都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

中心④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主要共同点是()

A.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C.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6.以下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表述不准确

...的是()

A.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初基本结束

B.1981年,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平反后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D.刘少奇的名誉得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7.辨析题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错误:

理由: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徘徊——乍暖还寒】

贵州高考历史真题答案及解析

贵州高考历史真题答案及解析

贵州高考历史真题答案及解析导言:

高考历史考试是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贵州省的高考历史试题一直以其较高的难度和广度而闻名。本文将针对贵州高考历史试题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答案及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一、选择题

1. 问题:下列哪一位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选项:

A. 周恩来

B. 林则徐

C. 徐世昌

D. 李鸿章

解析:D。选项A的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与外交家的身份不匹配。选项B的林则徐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者,但他的影响力相对较小。选项C的徐世昌是清朝晚期的政治家,但同样没有达到D选项中李鸿章的外交成就。

2. 问题:下列哪一项是近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

选项:

A. 完全依靠农民群众

B. 具有国际性和民族性

C. 统一领导者主导的局部起义

D. 以大规模农民战争为主要形式

解析:B。选项A中的农民群众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非完全依靠他们。选项C和D中的局部起义和大规模农民战争确实是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部分,但并不能概括整个革命过程。选项B中的国际性和民族性是近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它既受到国际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又具有中国本土的民族性。

二、名词解释

1. 问题:请解释“封建主义”的基本含义。

解析: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它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等级秩序为核心,通过封建租借关系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封建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农民绑缚在地主的土地上,进行勤务劳动,以此换取地主的保护和赋税。封建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较长,直到近代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这一制度。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梳理+练习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梳理+练习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4—36页)

1.背景:

(1)“两个凡是”

提出: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等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内容:“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结果: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实质:“左”的错误的继续。(写在34页)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

开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35页相关史事中。)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12

3.地点:北京

4.内容:

①思想上: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上: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5.意义: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③这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等方面进行拨乱反正。

二、拨乱反正(36页)

1.平反冤假错案

(1)“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恢复刘少奇名誉,使得建国以来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

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

3.7-3.8 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22春·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下图),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

A.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B.继续遵循“两个凡是”方针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D.对一系列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2.(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同学们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现代中国农村的巨变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次会议时,指出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六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七大D.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4.(2022春·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对以下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属于历史结论B.①阐释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

C.②属于历史史实D.②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5.(2022春·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98年,为纪念某次重要会议胜利召开20周年,上海造币厂铸造了纪念章(下图)以志纪念。该纪念章所纪念的重要会议是()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政治真题(解析版)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政治真题(解析版)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政治真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地再生产。下列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费用的是( )

①房租

②教育培训费

③旅游支出

④娱乐平台会员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费用,是劳动者恢复劳动力所需的各种资料的价格总和,包括基本食物、衣物、住宿和医疗的费用,①入选。

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费用,包括养家糊口、教育培训等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故②符合题意。

③④:旅游支出和娱乐平台会员费均不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费用,③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 甲企业主要从事某种产品的代加工业务,使用境外客户提供的商标、关键零部件进行生产,由境外客户负责产品销售,获得的加工费占销售价格的5%。甲企业为改变其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实现转型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是( )

①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增大产品利润空间

②拓宽境外客户来源,提高出口议价能力

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开发生产自有产品

④培育发展自有品牌,自主建立营销渠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该企业之所以在产业链中处于不利地位,主要在于其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只能从事代加工业务,因而利润微薄。若甲企业想改变其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实现转型发展,就需要向产业链两端发展,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开发生产自有产品;同时培育发展自有品牌,自主建立营销渠道,③④入选。

高考真题(全国卷)解析版

高考真题(全国卷)解析版

高考真题(全国卷)解析版

2022年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西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到“假两千石”以及“倡乐”“奢侈”等信息说明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收到现实的挑战,故本题选择D项。A说法错误,封建社会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BC与材料信息不符。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古代文学(唐诗)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魏晋时期,由于国家分裂、局势动荡不安,很多诗人不满于现状,追求自然式生活方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典范,唐朝诗人王维以山水诗歌为典型,故本题选择C项;A属于送别诗;B属于边塞诗;D属于浪漫主义诗歌代表。

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明朝内阁制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内阁不是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所以不能独立处理政事,不能任免官员以及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只能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这一点与唐朝宰相相同,故本题选择B项。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考冲刺【解析版】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考冲刺【解析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

1.(2022•曲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莱芜区)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这一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工业建设转移到农业建设上来

B.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由政治运动转移到法制建设上来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上来

【解答】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

“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故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习题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习题课件
②1920 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 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④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 1922 年初到 1923 年春,全 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请用材料一中的史实证明下列观点:(每空填写一 个序号)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 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 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 A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八大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中共十一大
4.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 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 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作出了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 产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实践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 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 设时期,始终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正逐步走向复兴。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之中国现代史部分(三):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之中国现代史部分(三):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系列之中国现代史部分(三)

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的成就

1.(2012年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2012年天津卷)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2年江苏卷)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4.(2012年天津卷)“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历年高考真题带解析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带解析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带解析答案

一、语文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试题一向以阅读理解和作文为主,以下为2018年高考

语文试题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带有题目和解析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虽然“敬大于爱”或“敬与爱等高”,路遥在表达出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时,同时也暴露了他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上的一

个“个例”,即,对于大部分小说人物而言,路遥并不是“敬大于爱”,甚至是“爱大于敬”。正如对于很多读者而言,随着揭示了阿

诗玛的一生,不少读者心中凝聚起来的感情,早已从普通的“崇敬”、“尊敬”,变成了“喜欢”、“同情”。

(2)从表述上看,就阿诗玛这个人物而言,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好人一个”:“我认为这个角色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一个。这

是我个人的观点。”至于路遥本人将这个角色特征描述为“纯朴、诚实、纯真、善良”,则它是众多小说里人物性格刻画作家轻轻揭示出

来的小心思,是作者想强调表达的一种“道德态度”。

问题:

根据引文,作者认为阿诗玛是个好人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答案:

根据文章,作者认为阿诗玛是个好人的原因是她呈现出了纯朴、

诚实、纯真和善良的特征。路遥通过刻画阿诗玛的性格,想要强调一种道德态度,将她塑造成一个可爱和值得同情的角色。这种“好人”形象也引起了读者的喜欢和同情。

二、数学真题解析

高考数学试题通常包含选择题和解答题,以下为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的一道选择题和解析答案。

选择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坐标为(-2,1),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C:y=2x^2+px+q于点B.

若线段AB的斜率为-1/2,则p+q的值是?

15年最六年全部高考试题详细解析

15年最六年全部高考试题详细解析

15年最六年全部高考试题详细解析

亲不用再买高考真题了,这里提供最新6年9门高考试题全部解析,原价近万下载地址如下:

目录

历史 (1)

化学 (4)

地理 (7)

政治 (10)

文数 (12)

理数 (14)

物理 (17)

生物 (20)

英语 (22)

语文 (25)

历史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原卷版)-备战2015高考历史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doc: /doc/646919546.html,/file/95443358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备战2015高考历史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doc: /doc/646919546.html,/file/95443352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原卷版)-备战2015高考历史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doc: /doc/646919546.html,/file/95443382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解析版)-备战2015高考历史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doc: /doc/646919546.html,/file/95443379 专题04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原卷版)-备战2015高考历史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doc:

/doc/646919546.html,/file/95443409 专题04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解析版)-备战2015高考历史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doc: /doc/646919546.html,/file/95443397 专题05 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原卷版)-备战2015高考历史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doc: /doc/646919546.html,/file/95443427 专题05 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解析版)-备战2015高考历史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精品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精品教学设计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⑴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

⑵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⑶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及其历史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供一张现在大超市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超市给我们生活提供的便利,然后再提供一张粮票,由了解的学生带两大家共同分析粮票反映了当时时代物资的匮乏。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现在与票据时代的巨大差异,从而导出新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新课学习】

(一)向左走?向右走?——两年徘徊时期

教师:1976年,文革十年动荡结束,人民迫切想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然而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主席会是怎样做呢?

学生:看图片,理解“两个凡是”

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凡是”是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实质是继续坚持文革的左倾错误。所以当时中国社会是在徘徊中前进。

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发人民的反思总结,也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真题分解》栏目必修2分课汇总(人民版)

专题三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选择题

2015年题组

1.(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和苏俄都实行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

苏俄和中国并不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尤其是在苏俄时期,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 项错误;苏俄和中国是引进外资和发展经济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与哈默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重庆文综·8)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考点】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据材料“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

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使得人民公社这一行

政机构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瓶颈,有必要进行政权改革,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标志是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是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后,时间晚于题干,故

D项错误。

【答案】A

3.(2015·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

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依据时间“1961年”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所有制没

有发生改变,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出现于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0—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家庭式作业”分析可知,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的例证,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5·海南单科·23)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

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村包产到户的探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我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并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是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我国经济建设提出的概念,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四川、安徽、广东等地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为1978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自下而上推进,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4年题组

1.(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

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

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建国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反映农民的期望、思

想和要求,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都表现为“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故B、C项错误;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4·浙江文综·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农村普遍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推动了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①②正确;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开始于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与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不符,故③错误;迄今,我国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故

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2014·天津文综·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