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里的墙》读后感(精选多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破思维里的墙》读后感(精选多篇)

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现代人的想法与行为,对此进行了一些解析与建议,感觉受益匪浅。

比如,书里面提到的“心智模式”,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以前以为双赢总是对的,其实不然,这要看是在什么环境下。如果你想与对方有长远、持续的合作,这时毫无疑问是选择双赢win-win模式了;如果你想直接把对方击败,自己上位,那这个时候就要选择我赢他输win-lose了;如果你想以退为近,瞄准更长远的利益,确认这么做值得之后,那就要考虑我输他赢

lose-win了。所以得知外界环境不同,你要做出的选择就不同,双赢不一定总是对的,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总是对的。呵呵!用高中的时候学到的哲学来讲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点谈到“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多人内心可能都多多少少有这种想法,其实不是。大浪淘沙,“现在已经不是三顾茅庐的时代,诸葛亮需要博客需要微博需要影响力”呵呵,这是作者的原话。如果你是金子这还不够,你还要努力提高你的含金量,才会成为发光的金子。当你被发掘出来,你要经历很痛苦的碾磨、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熔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最后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

如果你已经是金子,你要做的是找到自己发光的方法!

第三点讲到了职业规划的问题,“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做长远的职业规划,并且制定详细的计划”。书中对这观点是不太赞同的,如果这样,可能会使自己丧失很多机会。就企业的发展来讲,一般建议制定最多3年的业务规划。因为20年后的职业不一定现在有,就像你现在就业的职位,20年前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过。

对一生进行充分规划永远都是一个好想法,但一定要记得写下来的时候要用铅笔而且手边还要有块橡皮。

第四点是我一直以来犯的错误,尽管自己好像不是很承认,为了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现在要做深刻的改正,知错就改。呵呵!“我一旦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我就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吊儿郎当,我会全力以赴”你只有在确定自己有终身热情的时候才全力以赴吗?那么恭喜你,你要加入“不断换工作”和“永久焦虑”的俱乐部了。事实上,只有你全力以赴,你才能找到工作中的乐趣,找到了乐趣,才会使你爱上你的工作。吊儿郎当是你全力以赴,寻找乐趣和激情的最大障碍!

切记,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寻找乐趣,从而保持激情,热爱你的工作。

看完古典老师的作品——《拆掉思维里的墙》,我很受感触。我认为古典老师正是这个时代中为数不多的独立思考者。任何困于现状无法突破或者试图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它将有助你改变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推倒束缚自我的思维之墙,就会发现改变命运的钥匙。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一种好的思维方式是如此的重要。记得小时候,因为父母为我提供上学的机会,我才能够有机会学习知识。然后进入初中,但我不知道这样一直学习意味着什么。后来,我又进入高中,因为只有通过高中三年以后的高考,才可以进入大学,所以我拼命地学习。可是即使进入大学,以后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也许以前是父母在引导我前行,所以我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但现在,作为成年人,我必须要锻炼自己,让自己拆掉思维里的墙,从而不断超越自己!

古典老师在这本书里谈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譬如:买房、爱情、工作、如何提升安全感以及如何才能成功等等。通过阅读,我产生好多对自身现状及未来的思考。或许会有一些担忧——对未来的担忧,但我也会克服它们,自信、快乐地生活下去。

正如俞敏洪对此书的评价:让我们的生命有自己的价值。诚然,既然上帝赐予我们生命,我们为何不珍惜?我们应当珍惜每一秒钟,换一种思考方式,努力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样你才会对生活充满无限的渴望与期待……

在历史中找根源,从现实中找方法

——读《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确非常值得一读。以前也看过一些类似的书籍,但都只是草草浏览,没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字里行间闪烁着人生智慧,能常常让人读到触动心弦的语句,即使在放下书本后还能回味良久。

一本好书,一本成功的书,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在此我不想就书本的内容本身做过多的叙述,只是想谈谈此书带给我的思考,并粗浅的从时间维度上梳理一下它的现实价值。

古典提出“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这是当今社会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住房难、房价高是一个多么深入人心的话题!那么中国人看重房子,急于买房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我想我们或许可以从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上找找答案吧。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让中国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农耕文明的火种在炎黄子孙中代代相传,当年富饶的中原地区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高中课本中就曾叙述过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土地历来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基,历代统治者都

非常重视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实行,正是经济对政治影响的表现,在这样政策环境的长期影响下,我们的民族性格中形成了对土地的依赖。商人因此地位地下,他们经商积聚的财富都是为了置办土地,由商人变成地主几乎成了一个不变的规律。人们从土地上寻找一种踏实,寻找一种内心的安稳。我国近代的实业救国、洋务运动等的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这样的民族性格驱使着商人把金钱用于买田置地而非扩大再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公有化,地主(内容来源好范文网 .HAoWOrd. )成为一个历史名词逐渐离我们远去,由此人们把对于土地的渴望转变为对于房子的渴望。有房才嫁女,有房才安定,有房成了幸福的基础,有房成了许多人奋斗的目标。这也就造就了现如今房地产业的火爆景象,国家数次出台政策抑制房价,但是收效甚微。这其中或许有挡不住的刚性需求,但根植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民族性格中对于土地的需求无形中也加剧

了买房热。

由此,古典提出房子消灭梦想无疑是对这一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性格的一种挑战。但是不可否认,时代在发展,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房子真的是我们最好的归宿么?安稳与踏实有很多种,不是只有房子才给的了。就像书中写的巴菲特一样,我想住在灰色小楼里的他一定比许多住在大别墅里的暴发户心里踏实的多。古典希望我们破除的就是一种房子给我们的安全感,或许房奴们辛苦并快乐着,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已将自己的未来奴役。

房子是压在年轻人肩头的一坐山,就业又何尝不是呢?

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一直将出仕作为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当年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就将安定天下视为己任,为后代所有的读书人树立了榜样。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科举制为所有的读书人开辟了一条功成名就的大道,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寒窗苦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当然有朝一日考取功名,还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通过这样一种巧妙的手段揽天下英才于囊中,同时引导着他们朝着封建统治需要的方向发展。不得不佩服封建统治者高明的政治智慧,一代代的读书人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被批量化的生产出来,一等品入朝为官,二等品坐镇地方,三等品不妨开个私塾继续生产,说不定还能出个一等品也算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种安慰。

深究这些读书人的心态,其实无论多么宏伟的志向,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最终归结到物质上是一种吃皇粮的光荣与安稳。中国古代的官员只要任上无差错,为官一般是一个可以做到告老还乡或寿终正寝的安稳职业。这也难怪那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头悬梁、锥刺股也在所不惜。更何况在一个讲出身、讲家世的时代,“士农工商”这一人为顺序又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中写下来浓重的一笔。入朝为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