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喉科常用治疗
介绍中医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穴位,调节气 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按摩
拔罐、刮痧等辅助疗法
通过拔罐、刮痧等手段,帮助患者排 出体内湿气、寒气等病邪,促进康复 。
运用手法在患者体表进行推拿按摩, 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缓解疼痛。
05
现代医学在中医耳鼻喉科领域应用
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辅助中医诊断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中药药性调整脏腑功 能,改善气血运行,达到 治疗目的。
食疗调养
结合食物的药用价值,指 导患者合理膳食,促进康 复。
外治法应用
中药外敷
将中药制成膏剂、散剂等 ,直接敷于患处,以缓解 症状。
熏洗法
利用中药煎煮后产生的药 气进行熏洗,以达到清热 解毒、活血通络等效果。
滴鼻、滴耳法
将中药制成滴剂,直接滴 入鼻腔或耳道,治疗局部 炎症。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中医耳鼻喉科疾病可分为外耳疾病、中耳疾病、内耳疾病、鼻部疾病、咽部疾病和喉部 疾病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中医耳鼻喉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等。其中,外感风邪是引起耳鼻喉科疾病最常见的外因。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体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可能成为中医耳鼻 喉科疾病的危险因素。例如,老年人容易出现耳聋、耳鸣等问题;长期吸烟、 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鼻炎、咽炎等疾病。
02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 饮品,如辣椒、生姜、酒精等 ,以免加重症状。
03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有助于缓解咽部干燥和不适 感。
04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适当选 择药膳进行调理,如冰糖雪梨 汤、百合莲子粥等。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治疗鼻腔干燥症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治疗鼻腔干燥症鼻腔干燥症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中医在治疗鼻腔干燥症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疗效显著。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鼻腔干燥症的发生多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肺开窍于鼻,肺阴不足则鼻窍失于濡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鼻;肾主水,肾阴亏虚则虚火上炎,灼伤鼻窍。
此外,外感燥邪、环境干燥、饮食不当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鼻腔干燥症的发生。
中医治疗鼻腔干燥症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鼻腔干燥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进行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方剂。
对于肺阴不足者,常用的方剂有沙参麦冬汤,以滋养肺阴、润肺生津;脾气虚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肾阴亏虚者,多使用知柏地黄丸,以滋阴降火、补肾填精。
在用药过程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外治法在鼻腔干燥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滴鼻法是一种常见的外治方法,可将具有润燥、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滴鼻液滴入鼻腔,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干燥症状。
此外,还有中药熏蒸法,通过将中药煮沸产生的蒸汽熏蒸鼻腔,以改善鼻腔的血液循环,促进分泌物的排出,从而减轻干燥。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治疗鼻腔干燥症的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针刺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可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同时,艾灸迎香、上星等穴位,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鼻腔的气血运行,缓解鼻腔干燥。
食疗在鼻腔干燥症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雪梨、百合、银耳、蜂蜜等。
例如,百合银耳汤就是一道不错的食疗方,将百合、银耳洗净后煮汤,可起到润肺养阴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鼻腔干燥症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高温的环境中。
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保持在 40% 60% 为宜。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对中药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阐明中药药 效物质基础,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诊疗技术
积极探索新的中医诊疗技术,如针灸、拔罐、刮痧等,为患者提供 更多元化的治疗选择。
提升中医在耳鼻咽喉科的诊疗水平与建议
提高中医诊疗规范化程度
01
制定和完善中医耳鼻咽喉科诊疗规范,提高中医诊疗的规范化
效果。
副作用小
中医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时,一般 采用天然中草药,副作用相对较小 ,对患者身体负担较轻。
强调预防保健
中医注重预防保健,通过调理身体 内外环境,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 降低疾病复发率。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拓展中西医结合治疗
未来中医耳鼻咽喉科可进一步与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 综合治疗体系,提高诊疗效果。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分型,可选用辛凉解表、清 热化痰、利咽解毒等中药进行治疗,如桔梗、甘 草、射干、山豆根等。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指南性建议,具体诊疗还 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辨证施治 。
05
总结与展望
中医在耳鼻咽喉科的重要性
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 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 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02
耳部常见病及其中医诊疗
耳鸣
耳鸣是指耳内听到声音而外界并无相应声源的症状。
• 中医认为耳鸣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有关。治疗时可通过调理肝肾、补益气 血的方式来进行。具体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等。针灸可选耳门、听宫、听 会等穴位,中药可选用枸杞、当归、熟地黄等补益肝肾、滋养气血的药物。
耳聋
耳聋是指听力下降或丧失的症状。
和标准化水平。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治疗声音嘶哑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治疗声音嘶哑声音嘶哑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在中医耳鼻喉科领域,对于声音嘶哑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论。
中医认为,声音嘶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外感邪气是常见的诱因。
比如外感风邪、寒邪或热邪,侵袭咽喉部位,导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滞,从而影响声音的正常发出。
其次,情志失调也可能引发声音嘶哑。
长期的忧愁、愤怒、思虑过度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尤其是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灼咽喉,导致声音嘶哑。
再者,过度用嗓、饮食不节也是导致声音嘶哑的重要原因。
长时间高声说话、唱歌,或者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损伤咽喉脉络,耗伤肺阴,使得咽喉失于濡养,声音变得嘶哑。
针对声音嘶哑的病因,中医耳鼻喉科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外感风邪引起的声音嘶哑,常用的方剂有疏风清热汤,以疏散风邪、清热利咽。
若是外感寒邪所致,则会使用麻黄汤之类的方剂来散寒宣肺。
对于肝郁化火者,常用丹栀逍遥散以疏肝清热。
而对于肺阴亏虚的患者,多会使用沙参麦冬汤来滋养肺阴。
针灸治疗在声音嘶哑的治疗中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针刺穴位,如廉泉、天突、合谷、足三里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疏通咽喉局部的气血瘀滞。
针灸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和穴位组合。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
在喉部周围进行轻柔的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声音嘶哑的症状。
例如,用手指轻轻按摩喉部两侧,从下颌骨下方沿着喉咙向下至胸骨上窝,反复多次。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声音嘶哑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肺、清热利咽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麦冬、胖大海等。
可以将这些食材煮成汤或粥食用。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恢复身体的正气,增强抵抗力。
同时,要注意用嗓卫生,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或高声喊叫。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原理是什么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原理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耳鼻喉科疾病常常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和困扰,如耳鸣、耳聋、鼻炎、咽炎、中耳炎等。
而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历经千年实践,效果显著。
那么,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原理究竟是什么呢?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耳鼻喉虽然是身体的局部器官,但与整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从脏腑的角度来看,耳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肾开窍于耳,肾中精气充盈,则耳聪目明;若肾中精气不足,就可能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
此外,心寄窍于耳,肝胆之气上通于耳。
因此,心、肝、胆的功能失调也可能影响耳部的健康。
鼻与肺的关系紧密相连。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
肺气宣畅,则鼻窍通利;肺气不宣,则可能导致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
同时,脾胃的功能也会影响鼻的健康。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就不能上养鼻窍,容易引发鼻病。
咽喉则与肺、胃、肾关系密切。
肺胃蕴热,火热上炎,容易导致咽喉肿痛;肾阴亏虚,虚火上炎,也可能引起咽喉干燥、疼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注重整体调理,强调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即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耳鸣为例,如果是由于肾精亏虚导致的耳鸣,治疗上会以补肾填精为主,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茱萸、山药等;如果是由于肝胆火旺引起的,则以清肝泻火为治法,可能会用到龙胆草、栀子、黄芩等药物。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有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手段。
中药内服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医生会根据辨证结果,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这些方剂中的药物相互配伍,协同作用,以达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中药外用在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对于鼻炎患者,可以使用中药滴鼻剂、熏鼻剂等,直接作用于鼻部,缓解症状。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分析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分析案例一: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A,女性,40岁,主诉鼻塞、流涕、嗓子发痒2年余。
经耳鼻喉科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炎。
治疗期间先采用中药草药蒸汽吸入、鼻内洗涤清洁等传统中医疗法。
同时,结合西医药物治疗,包括鼻内喷剂、抗组胺药物等。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鼻塞、流涕和嗓子发痒症状逐渐缓解,体检结果也显示炎症指标下降。
这个案例说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鼻炎中的应用。
中医草药蒸汽吸入和鼻内洗涤清洁可以改善鼻腔的湿润度,舒缓炎症,而西医药物可以迅速减轻症状,达到快速缓解的效果。
案例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耳聋患者B,男性,50岁,主诉耳通不畅、听力减退1年余。
经耳鼻喉科检查,确诊为耳硬化症。
治疗期间综合运用中医针灸治疗和西医药物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耳部组织供血,从而改善耳通不畅的症状。
西医药物治疗则采用对症处理,包括利尿剂、降血压药等,以减轻耳硬化症的病程。
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耳通不畅症状明显改善,听力也有所恢复。
这个案例显示了中医针灸与西医药物的联合治疗在耳硬化症患者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案例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扁桃体炎患者C,女性,30岁,反复发作咽喉疼痛、发热、吞咽困难。
经耳鼻喉科检查,确诊为扁桃体炎。
治疗期间采用中医汤药煎煮后温水漱口,以杀灭咽部的细菌感染,缓解炎症。
另外,结合西医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消炎药等。
治疗4周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体温也恢复正常。
这个案例说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扁桃体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中医药物通过研究制定的草药煎煮后漱口,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变部位,而西医药物则起到了迅速杀灭细菌感染的作用。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分析表明,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结合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的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可以改善病人的体质,增强免疫力,起到调理作用;而西医的药物治疗则具有迅速控制病情的优势。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常用经络穴位及作用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常用经络穴位及作用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耳部、鼻部和咽喉部的疾病。
在中医耳鼻喉科的诊疗中,经络穴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常用的经络穴位及其作用。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耳部常用的经络穴位。
耳门穴位于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它具有开窍聪耳、泄热活络的作用,对于耳鸣、耳聋、聤耳等耳部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听宫穴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刺激听宫穴可以疏风清热、通利耳窍,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耳痛等病症。
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此穴能开窍聪耳、清泻肝胆,对于耳鸣、耳聋、齿痛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接下来看看鼻部常用的经络穴位。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它是治疗鼻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鼻塞、流涕、鼻衄等症状。
印堂穴在两眉头中间。
按摩印堂穴能够清头明目、通鼻开窍,对于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 寸。
该穴位具有清热散风、通窍明目之效,对鼻塞、鼻渊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再来说说咽喉部常用的经络穴位。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它有理气化痰、清咽开音的作用,对于咽喉肿痛、咳嗽、哮喘等有一定的疗效。
廉泉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刺激廉泉穴可以清音利喉、疏风泄热,常用于治疗舌下肿痛、舌缓流涎、暴喑、喉痹等病症。
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此穴能利咽散结、理气降逆,对于咽喉肿痛、气喘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这些经络穴位在中医耳鼻喉科的治疗中,既可以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进行刺激,也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发挥作用。
针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将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麻黄汤(《伤寒论》)2.桂枝汤(《伤寒论》)3.苍耳子散(《济生方》)4.六味汤(《喉科秘旨》)5.银翘散(《温病条辨》)6.桑菊饮(《温病条辨》)7.疏风清热汤(《中医喉科学讲义》)8.败毒散(《摄生众妙方》)9.大承气汤(《伤寒论》)10.小柴胡汤(《伤寒论》)11.四逆散(《伤寒论》)1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3.半夏泻心汤(《伤寒论》)14.大柴胡汤(《金匮要略》)15.白虎汤(《伤寒论》)16.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17.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18.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19.清咽利膈汤(《外科正宗》)20.银花解毒汤(《疡科心得集》)21.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22.黄苓汤(《医宗金鉴》)23.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24.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25.理中丸(《疡医大全》)26.温肺止流丹(《疡医大全》)27.四逆汤(《伤寒论》)28.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29.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0.补中益气汤(《脾胃论》)31.玉屏风散(《丹溪心法》)32.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33.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34.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5.归脾汤(《正体类要》)36.八珍汤(《正体类要》)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38.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39.肾气丸(《金匮要略》)40.四神丸(《证治准绳》)41.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42.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43.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44.通气散(《医林改错》)45.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4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48.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49.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50.川芳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1.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52.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5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54.蕾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5.三仁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6.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57.五苓散(《伤寒论》)58.真武汤(《伤寒论》)59.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0.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中医药在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作为中国古老而丰富的医疗传统,在治疗各种疾病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耳鼻喉科领域,中医药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理论对耳鼻喉科疾病的解释中医药理论认为,耳鼻喉科疾病与人体的气血运行、经络的调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起到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作用。
二、中医药对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针灸可以改善疾病相关的症状,减轻疼痛,并促进病情的康复。
2. 中草药疗法中医药中的许多草药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被广泛用于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连、牛黄、金银花等,它们可以通过口服、外敷或者蒸馏出的草药水蒸汽吸入等方式应用于患者,发挥草药的治疗效果。
3.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在中医药中是一种常见的按摩手法,通过对耳鼻喉部位的推拿,可以促进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疾病症状,缓解疼痛。
同时,推拿疗法还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 中药粉末吸入疗法中药粉末吸入疗法是将中药研磨成细粉,通过吸入的方式应用于患者。
这种疗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耳鼻喉部位,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并缓解炎症引起的不适感。
三、中医药在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案例1. 鼻炎的治疗中医药治疗鼻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推拿、草药蒸汽吸入以及中药口服。
例如,可以通过推拿鼻子的穴位,促进鼻部的血液循环,缓解鼻塞的症状。
同时,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进行蒸汽吸入,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效果。
2. 咽喉炎的治疗中医药治疗咽喉炎的方法包括中药口服以及草药水的外敷。
例如,可以通过服用具有滋阴清热作用的中药,缓解咽喉炎的症状。
同时,采用中草药煎煮成水,进行咽喉的外敷,可以缓解疼痛,并消炎杀菌。
3. 耳鸣的治疗中医药治疗耳鸣的方法包括针灸疗法和煎汤内服。
耳鼻喉科中医药治疗的经验和秘诀是什么
耳鼻喉科中医药治疗的经验和秘诀是什么在医学领域中,耳鼻喉科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困扰。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着独特的秘诀。
中医药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耳鼻喉与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耳朵与肾的关系密切,鼻子与肺相关,咽喉则与脾胃等脏腑有关。
当出现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时,中医可能会考虑是肾气不足所致;而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可能是肺气不宣的表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咽喉问题,也许与脾胃湿热或肝火上炎有关。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原则。
对于同一种耳鼻喉科疾病,由于患者个体体质、病因病机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以常见的过敏性鼻炎为例,有的患者是由于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而发病;有的则是由于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湿,导致寒湿内生,上犯鼻窍;还有的是由于肺热炽盛,熏蒸鼻窍。
针对肺气虚弱的患者,治疗多以补肺益气、固表御风为主,常用玉屏风散加减;对于脾肾阳虚者,以温肾健脾、化湿通窍为法,选用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肺热炽盛的患者,则需清热宣肺、通利鼻窍,可予黄芩汤加减。
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除了内服,中药外用也颇具特色。
比如,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可用中药滴鼻剂滴鼻,以清热通窍、消肿止痛;对于耳部疾病,如中耳炎,可将中药制成粉剂吹耳,或者用中药煎剂湿敷耳部。
针灸疗法在耳鼻喉科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耳部、鼻部、咽喉部周围的穴位,如耳门、听宫、迎香、廉泉等,能够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从而缓解症状。
艾灸则常用于虚寒性的耳鼻喉疾病,如虚寒性鼻炎,通过艾灸肺俞、足三里等穴位,温通经络、散寒祛湿。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仲景方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心法点滴
仲景方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心法点滴汉代医圣张仲景所着《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言简意赅,内涵却博大精深。
其方所论,以内科杂病为多,但不乏耳鼻喉科应用领域,若辨治得当,常可一矢中的,效若桴鼓。
兹撷取临诊常用经方介绍如下。
1.分泌性中耳炎选方:五苓散、防已黄蓍汤《温热纬纬.外感温热篇》曰:“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
”而外邪上受,首先犯肺。
故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每由外邪侵袭,肺气不宣,经气痞塞,肃降失司,水道不通,水湿停聚耳窍使然。
诚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所云:“风入於耳之经脉,使经气痞塞不宣。
”此时治宜宣肺通窍,渗湿利水,用五苓散加减。
如系风寒束表,加葱白、防风、荆芥、麻黄类;如系风热袭肺,则加银花、桑白皮、连翘、黄芩等;若兼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花、白芷,并可选用藿香、石菖蒲、枳壳等专理通窍。
急性若失治误治,则邪毒久留入络,气滞血瘀,此时若素体兼有脾虚失运,则痰湿由生,痰湿与瘀血博结,经气痞塞更甚,耳窍不通加重,而转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此即《素问.玉机真藏论篇》曰:“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
故应以健脾化湿,行气活血为法。
用防已黄蓍汤加减,如加柴胡、川芎、枳壳、路路通、石菖蒲等。
2.美尼尔氏病选方: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真武汤美尼尔氏病所致眩晕,病初可由肝失调达,经脉阻,兼之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遂生,壅塞迷路所致,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於肝。
”此时宜疏肝醒脾,利湿化痰,降逆止呕。
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并酌加柴胡、白蒺藜、天麻、陈皮等。
若病延日久,反复发作,则久病伤正,或素体本虚,易致脾虚湿盛,或肾虚水泛,迷路水肿更甚,病情反反复复,更为缠绵难愈,即所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口问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海问篇》)。
此时应标本兼施。
脾虚者用泽泻汤加党参、山药、当归、茯苓、陈皮、竹茹;肾阴虚者用泽泻汤加山茱萸、女贞子、生地、龙骨、牡蛎;肾阳虚则用真武汤。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耳鼻喉科作为一个重要的医学领域,也在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综合运用以达到治疗耳鼻喉疾病的目的。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的内在平衡;而西医则更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和病理生理的研究。
将两者相结合,可以达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例如,在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针刺和推拿是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刺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效果。
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头颈部位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的疼痛和不适。
而西医则可以通过手术、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治疗耳鼻喉疾病。
例如,手术可以通过直接切除肿瘤或病变组织来治疗耳鼻喉部的肿瘤;药物治疗则可以通过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来控制感染。
在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治疗鼻窦炎时,中医认为鼻窦炎是因为人体内部的湿气和寒气不畅所致,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而西医则认为鼻窦炎是因为鼻窦内部的病菌感染所致,可以通过抗生素等药物来治疗。
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中,可以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手术等多种治疗方式,达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的发展需要医学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医学界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推广,探索更多的治疗方式;公众也需要了解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参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过程。
总之,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是一种全面、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为人们解决许多耳鼻喉方面的健康问题。
我们期待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中医耳鼻喉科常用治疗
微波治疗
❖ 方法:应用耳鼻喉微波综合治疗仪,,将辐射器置于患者外耳道上,固 定,每次辐射时间10min,输出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5~20 W,剂 量参照患者的主观感觉,以耳温热量(有舒适的温度)为度,,1次/日, 14 日为1疗程。
❖ 机理:微波可调节血管功能.缓解深层血管痉挛, 使小动脉及毛细血管 扩张, 血流加速, 改善内耳血液和淋巴循环, 加强组织代谢, 增加细胞内 cAMP, 提高氧浓度, 纠正内耳缺氧状况, 以达到治疗目的。
耳穴压丸
❖ 概念: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 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 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 耳与人体经络有密切关系。《灵枢·口问》记: “耳者,宗脉之所聚 也”。《内经》认为“耳聋”的发生与脏腑、经络相关,气血逆乱, 经络阻滞不通是关键,因此,治疗耳鸣、耳聋也应以调节气血,疏通 经络为主。
中医耳鼻喉科常用治疗
穴位注射
❖ 概念: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
❖ 取穴:翳风,乳突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布 有耳大神经、面神经等。翳风穴为治疗耳鸣、耳聋主穴。《针灸聚英》 百症赋:“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2
穴位注射
❖ 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2) ,是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式中的必须辅酶 ,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均有 阻滞作用, 能降低听神经亢进的功能, 从而改善耳鸣,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 治疗神经性耳鸣亦被临床证实有效。
方法:患者取舒适坐位或卧位,选取患者( 单耳或双耳) 翳风穴。
水翳煎风去 穴渣为取治液疗通,耳加鸣过水、耳2激0聋00发主m穴l,经。浴气足3的0mi活n,每动晚来。 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7
中医耳鼻喉重点笔记
绪论1.约生存于公元前5世纪的名医扁鹊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2.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最早记载小儿五官科专科全书。
3.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提到用柳枝蘸药拮齿法,大概是世界上关于刷牙的最早记载。
4.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
《重楼玉钥yue》首选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
其他1.2.3.4.啄治法:用扁桃体手术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每侧4到5下,伴少量出血,以吐2到3口血为度。
2到3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
治疗可起到放血排脓,疏导瘀阻作用,使邪热外泄,脉络疏通,瘀血消散。
聋,耳鸣。
其方法是:调整好呼吸,先用两手掌按摩耳廓,再用两手掌心紧贴两外耳道,两手食,中,无名,小指对称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放在中指上,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洪亮清晰之声,响如击鼓。
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双手同时叩击48次。
5..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外因:外感邪毒(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时邪疫疠,异气),外伤致病,异物所伤。
内因:饮食所伤,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官窍间疾病相传。
6.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
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
7端坐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为切口点。
用百分之2丁卡因溶液涂于切口周围。
切开时刀尖刺入深度不宜超过1cm,以免损伤大血管。
随后用止血钳向后方逐层分离,直达脓腔,将切口扩大至脓排尽为止。
耳鼻咽喉口齿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耳12.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外耳道峡部。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3.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
鼓室如六面箱形,有上,下,内,外,前,后。
【精选文档】中医耳鼻喉科常用治疗PPT
耳穴压丸
❖ 概念: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 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 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 耳与人体经络有密切关系。《灵枢·口问》记: “耳者,宗脉之所聚 也”。《内经》认为“耳聋”的发生与脏腑、经络相关,气血逆乱, 经络阻滞不通是关键,因此,治疗耳鸣、耳聋也应以调节气血,疏通 经络为主。
概念: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
液调成糊状,,或非用呈常凝固适状合的油各脂(年如龄凡士组林等的)患、黄者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
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参考文献:陈群, 陈晓平, 任明中,等. 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7):1016-1016.
7
针刺治疗
❖ 取穴:耳门、听宫、听会、合谷
❖ 耳门,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 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 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
概念:中药足浴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浴足,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
吸收,进入人善体听血液力循环的系作统,用从而。达使到改用善体耳质穴、调压理身豆体法、治不疗疾仅病能的效收果。
实践证明,中药熏蒸治疗疗法作用直接,疗效确切,适应症广,无毒副作用。
肾中俞国穴 中是医足药太科到阳技毫膀, 胱针,经19的、(6常):埋5用58腧针-5穴58之法. 一同,位样于第的2腰疗椎效棘突,下,且旁安开寸全,在无腰痛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注射
概念: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 取穴:翳风,乳突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布 有耳大神经、面神经等。翳风穴为治疗耳鸣、耳聋主穴。《针灸聚英》 百症赋:“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2
穴位注射
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2) ,是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式中的必须辅酶
参考文献:余立军, 郑超群, 谢芳珍,等. 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 技, 2012, 19(6):558-558.
5
微波治疗
概念:微波治疗疾病的原理比较复杂,由国内外目前研究结果可见微
波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来实现的。由于极性分子间 存在磁阻对振荡产生阻尼作用,从而消耗微波能量而生热,利用这些
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 疗法。 取穴:翳风。 作用:通利耳窍,改善耳鸣耳聋。
11
中药熏耳
概念:中药熏蒸治疗疗法又叫蒸汽治疗疗法、汽浴治疗疗法、中药雾 化透皮治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
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 概念: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
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取穴:肾俞。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2腰椎棘 突下,旁开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2、第3腰
动、静脉分支;布有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腰丛。主治
4
耳穴压丸
取穴:耳尖、神门、内耳、外耳、肾、内分泌。
机理:运用穴位磁珠贴压刺激耳穴,通过经络气血的循环作用,而达 到治疗的效果。
特点:诸穴合用,以疏通耳部经络气血,
导邪外出,上输精液以濡养耳窍,达到改 善听力的作用。使用耳穴压豆法不仅能收
到毫针、埋针法同样的疗效,且安全无痛
,非常适合各年龄组的患者。
,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均有 阻滞作用, 能降低听神经亢进的功能, 从而改善耳鸣,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
治疗神经性耳鸣亦被临床证实有效。
方法:患者取舒适坐位或卧位,选取患者( 单耳或双耳) 翳风穴。用2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500μg的维生素B12;1ml,1%利多卡因0.3ml;穴
日为1疗程。
机理:微波可调节血管功能.缓解深层血管痉挛, 使小动脉及毛细血管 扩张, 血流加速, 改善内耳血液和淋巴循环, 加强组织代谢, 增加细胞内
cAMP, 提高氧浓度, 纠正内耳缺氧状况, 以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陈群, 陈晓平, 任明中,等. 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7):1016-1016.
为度。合谷,直刺0.5—0.8寸。 理论依据:所选主穴,分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
手太阳经脉“却入耳中”,手足少阳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选用诸穴以期“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参考文献:朱志强, 路明. 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75例[J]. 上海针灸杂志, 2009, 28(2):102-102. 9
腰痛,生殖泌尿疾患,耳鸣、耳聋。 作用: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之功效。
10
穴位敷贴
概念: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
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 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
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
热量达到治病之目的,这就是微波治疗的热效应。 通过研究和实验表
明,用微波照射病变部位,其治疗效果远远超过其它热敷方法。
6
微波治疗
方法:应用耳鼻喉微波综合治疗仪,,将辐射器置于患者外耳道上,固
定,每次辐射时间10min,输出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5~20 W,剂 量参照患者的主观感觉,以耳温热量(有舒适的温度)为度,,1次/日, 14
的病态环境,达到恢复听力目的。
13
中药足浴
概念:中药足浴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浴足,其中的有 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
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
效果。 方药:石菖蒲45 香附18 远志18 珍珠母45
白芍 18
位消毒,进针0.3寸后运针至得气感应,回抽无血,缓慢注射液,每周
三次。
参考文献:周灿禄, 曾平, 陈浩,等. 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 2008, 30(2):172173.
3
耳穴压丸
概念: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 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 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 耳与人体经络有密切关系。《灵枢·口问》记: “耳者,宗脉之所聚 也”。《内经》认为“耳聋”的发生与脏腑、经络相关,气血逆乱, 经络阻滞不通是关键,因此,治疗耳鸣、耳聋也应以调节气血,疏通 经络为主。
中药熏耳
方解:以磁石镇惊安神,石菖蒲开窍宁神,川芎活血行气,葛根生津 止渴,丹参凉血消痈,路路通祛风活络,鸡血藤活血补血,升麻升举
阳气,甘草调和药性。
作用:患者耳部接受中药熏蒸后,使耳部的血管迅速扩张,加速血液的 循环,同时为受损的耳神经细胞提供充足的血氧和营养,促进神经元
的修复、再生,激活受损听觉神经,直达病灶,全面改善听神经损伤
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理渝骄文》曾指出“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实践证明,中
药熏蒸治疗疗法作用直接,疗效确切,适应症广,无毒副作用。
方药:磁石15 石菖蒲27 川芎30 葛根27 丹参30 甘草6 经熏耳仪熏耳,一天两次。
12
路路通18 鸡血藤9 升麻9
络石藤15 川芎27 丹参27
郁金18 川乌9
王不留行45 红花9 五味子18 鸡血藤27
水煎去渣取液,加水2000ml,浴足30min,每晚。
14
中药足浴
方解:石菖蒲开窍宁神,香附疏肝理气,远志宁心安神,珍珠母平肝 潜阳,白芍养血调经,络石藤祛风通络,川芎活血行气,丹参凉血消
痈,王不留行活血通经,红花祛瘀止痛,郁金行气解郁,川乌祛风除
经及三叉神经的第3支的耳颞神经。主治耳疾、齿痛。
听会,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 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 㖞斜,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8
针刺治疗
方法:耳门、听宫、听会,直刺0.8~1.2寸,施提插泻法,以局部酸胀
7
针刺治疗
取穴:耳门、听宫、听会、合谷
耳门,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 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
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
听宫,穴是手、足少阳和手太阳三经之会,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面部, 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
湿,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鸡血藤活血补血。 作用: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15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