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管控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我国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
虽然我国在粮食产量和储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刍议,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而农业资源有限。
中国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粮食产量相对较低。
我国粮食产量分布不均衡,东部和中部地区过度依赖进口粮食,增加了粮食安全的风险。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粮食供应链还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过于依赖化肥和农药,这不仅会导致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还会增加粮食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由于农业供应链的长、中间环节过多,粮食的损耗和浪费较多,影响了粮食的供应能力和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安全性。
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农业产业的专业化水平。
要加强对粮食供应链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农田和水资源的保护,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推广农业生态化和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测和检验,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应加强粮食储备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建立健全的粮食储备体系,提高粮食的储备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
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管理和调度,确保粮食的有效利用和安全供应。
要加大对粮食加工和储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粮食的贮藏和加工能力,减少粮食的损耗和浪费。
要坚持粮食安全优先的原则,做好国际粮食安全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和谈判,加强与粮食供应国家的合作和交流,确保我国粮食的供应和安全。
加强国内外市场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共享,提高粮食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所需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的福祉。
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我国近年来粮食产量虽然不断增加,但是也存在着粮食质量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以来普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污染严重;种植结构单一,农作物品种缺乏多样性,易发生病虫害。
为了提高粮食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管,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增加粮食的营养价值。
粮食储存与保管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由于储存设施和技术的滞后,我国农村粮食损耗严重。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仓储技术和管理能力。
还可以引进先进的储存技术,如低温、薄膜等储存技术,减少粮食存储过程中的损耗。
粮食安全还面临着农田水源不足、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并大力倡导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以解决农田缺水问题。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前预测农业灾害,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引导,推广耐旱、耐虫、抗病的农作物品种,提高抗灾能力。
粮食安全还需要加强政府的调控和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完善粮食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粮食流通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市场粮食的质量与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农民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加强政府的调控和引导,才能够确保粮食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国家或地区的粮食供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能够得到保障的状态。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问题,与农业、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相关。
一、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1. 人口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增长。
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粮食需求将增加60%以上。
2. 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有限,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粮食生产遭遇种种困难。
3. 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一些国家采取贸易政策限制粮食出口,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进口。
4. 自然灾害:洪涝、干旱、风灾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粮食生产受损,影响粮食供应。
二、粮食安全的对策1.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农业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节约粮食资源:加强农业水利建设,优化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粮食节约技术和粮食储存、加工技术,减少粮食损耗。
3. 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适应性:加强农业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减排措施,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4. 鼓励粮食贸易和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和可预测的粮食贸易体系,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加强国际间的农业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全球粮食生产能力。
5. 建立粮食储备和应急机制:建立稳定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预警,建立粮食应急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粮食产量和供应的影响。
粮食安全问题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粮食生产和贸易的健康发展,才能确保粮食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在中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的重要议题,因为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粮食生产、粮食供应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农业生产环节的稳定与高效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的农业生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农业生产主体结构不合理,农民数量庞大,但大部分是小农户,资源利用率低下。
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农业技术支持和创新。
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
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旱灾、洪灾等,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粮食供应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决定了人民的饮食安全。
中国的粮食供应存在着一些问题。
农田面积受限,粮食产量增长受到空间限制。
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难以稳定。
粮食贮存和运输环节存在浪费和损耗,导致大量粮食损失。
在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
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国家加强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粮食产量。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在粮食供应方面,政府实施了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建设,提高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政府也加强了农产品流通和贸易,打造了农产品市场,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议题,也是人民的基本需求。
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从粮食生产和供应两个方面入手,并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平,加强粮食贮存和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可以有效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的饮食安全和国家的发展。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指人口的粮食需求得到满足,且粮食的质量达到健康安全的状态。
由于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粮食产量、粮食质量和粮食供给三个方面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粮食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粮食产量受到土地面积、气候条件、农业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量也在上升,但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产量增速逐渐趋缓。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提高土壤肥力。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高效灌溉、精确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高粮食产量。
粮食质量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粮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物质,如果使用不当或超标使用,会对粮食质量造成威胁。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确保粮食质量符合标准。
粮食供给是粮食安全的保障。
粮食供给受到粮食储备、粮食物流等因素的影响。
在粮食储备方面,应建立健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粮食收购、储存和调配机制。
在粮食物流方面,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性,保障粮食快速、安全地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通过上述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浅析,可以得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三是完善粮食供给体系,保障粮食供给。
还应引导合理饮食,减少粮食损耗,提高食物利用效率。
粮食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质量和保障粮食供给,才能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安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环境的变化,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产量、供应链、质量、损耗等几个方面,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石。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加,粮食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业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投入,提高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和耐性,改善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供应链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
当前,粮食供应链存在着农业生产、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供应,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素质,加强农业科技普及和推广。
应该加大对农产品仓储物流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仓储、运输和销售能力。
还需要加强对农业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
粮食质量问题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
当前,农产品中的农残、重金属、有毒物质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粮食质量,应该加强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治理和防治,推动有机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还应该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管理和监管,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还需要加强对粮食质量的抽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损耗问题也是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和损失,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减少粮食损耗,应该加强对粮食存储和运输过程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库房和运输设施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减少粮食在储存、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还应该加强对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科学管理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和管理不当导致的粮食损耗。
粮食安全问题涉及产量、供应链、质量、损耗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问题是指人类是否能够获得足够、安全、营养丰富的粮食。
目前,全球范围内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供应与需求的平衡、科技创新以及粮食储备等方面对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展开分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
农业生产要素的过度使用、土地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问题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需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粮食供应与需求的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目前,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对粮食的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需要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农作物品种的耐旱、抗病虫害和高产性,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还可以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科技创新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通过遗传改良、生物技术和高效农药的应用,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远程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
粮食储备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系统,可以应对突发的粮食供应短缺和价格波动。
在大面积自然灾害、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或政治经济动荡等情况下,通过调整粮食储备的供应,可以稳定粮食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要加强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设,提高储备量和管理水平,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投机和粮食恶性竞争。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包括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平衡供应与需求、加大科技创新和完善粮食储备等。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与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与政策建议1.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粮食供应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将就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2. 风险评估2.1 粮食需求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粮食需求不断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对粮食供应的巨大压力,也会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和市场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采取措施增加粮食供应,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
2.2 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影响,包括干旱、水灾、病虫害等因素,都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存在也加剧了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给粮食供应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 政策建议3.1 提高粮食产量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通过技术和科学创新,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以提高粮食产量。
3.2 加强粮食储备和管理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粮食储备体系,保障粮食的供应稳定。
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和管理,防范市场投机和不合理的价格波动,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
3.3 加强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针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政府可以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以减少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4. 总结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通过加强粮食产量、储备和管理,以及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粮食供应的风险,确保我国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粮食供应安全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问题。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粮食供应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紧迫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讨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我国面临的主要粮食安全问题是产量不足与质量安全。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但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仍然存在着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化肥过量,以及土壤污染等原因,粮食的质量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应包括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粮食质量。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要加大对农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强农民的种植热情。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农田和水源的污染状况。
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超标。
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严惩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还要加强粮食储备和调配工作,保证市场供应的稳定性。
加大粮食储备的规模,完善储备体制,建立多层次的储备体系。
提高粮食的转化率和利用率,减少粮食的浪费和损耗。
加强粮食贸易,扩大粮食进口,增加粮食的来源渠道,保证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要加强粮食安全宣传与教育,树立粮食安全意识。
加强农民的粮食安全意识培养,提高他们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学生的粮食安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饮食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大粮食安全宣传的力度,提高公众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关注度。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
广大农民要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社会各界要加强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和支持。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目标。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的风险与挑战日益凸显。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其粮食安全问题更是牵动着世界的目光。
本文旨在探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分析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将首先梳理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情况,包括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主要环节的现状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如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国际市场波动等。
接着,文章将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包括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优化粮食流通体系、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提高粮食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应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为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总体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足,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然而,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风险。
一方面,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资源等粮食生产基础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对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威胁。
同时,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粮食生产带来不确定性。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粮食消费量也相应很高,相当于全球总消费量的30%以上。
同时,因为国土面积的限制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保证粮食供应的安全,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我国当前的粮食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首先,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粮食供给结构复杂,粮食供给来源不稳定。
这主要体现在粮食的供应链往往中断或受到不良天气持续影响等不稳定因素。
其二是粮食质量安全面临较大威胁。
虽然我国已经采用了一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以次充好的情况。
其三是粮食储存能力有限。
由于我国粮食生产以小农户为主,粮食储存方式较为简单,使用的储粮设施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大量储粮损失。
为了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
其一是加强粮食供应链的管理,构建完善的粮食安全供应链。
为了尽量避免不稳定因素的干扰,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保供稳价"等措施保障供应。
其二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的管理。
政府可以实施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满足国家和全球市场的需求。
其三是加强储粮设施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等方式帮助农民改善储粮设施,减少储存过程中的损失。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一些其他的应对策略。
其一是发展高端粮食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我们可以在农民身份管理政策、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进行改革,打造全产业链整合,创新农业比如通过信息技术、绿色分析等方式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精准性。
其二是推行绿色粮食生产。
绿色粮食是指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天然资源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在农田、粮食前后链条中停留而引起不良反应的粮食蔬菜。
可以加强科技引导、推广百千万计的绿色品种,推广 green food 作为市场的一种特色和塑造中国品牌的领先属性。
其三是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推广国际交流合作,并扩大对外国粮食品牌的加强监管,加强我国和全球粮食生产的交流和合作,把中华粮食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而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全局。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的温饱安全。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刍议,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原因1. 粮食供给压力加大。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受气候变化、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种植和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 粮食生产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科技水平不高、土地利用率低、生产力水平不高等问题。
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粮食生产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我国粮食需求的增长。
3. 粮食流通环节不畅。
在粮食流通环节中,存在着垄断、分散、低效率等问题,导致粮食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不畅,粮食浪费严重,影响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4. 粮食政策不够完善。
我国的粮食政策在保障粮食供给方面存在着不足,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执行不到位,导致了粮食供给的不稳定和价格波动。
二、应对策略1. 科技兴农,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
2. 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耕地荒漠化和土地污染,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生产的持续和稳定。
3. 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农民收入。
建立完善的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
4. 加大粮食流通改革力度。
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优化粮食市场结构,加强粮食流通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提高粮食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效率,减少粮食浪费。
5. 建立健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粮食保障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的粮食生产、储备、调控、价格保障等体系,保障粮食供应的充足和稳定。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与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与政策建议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与政策建议1. 引言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关系到国计民生。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市场变化、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日益显现。
国际市场波动、价格变化等因素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进口和出口,进而对粮食供应安全构成一定挑战。
3.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气候变化给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
特殊天气、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产量和供应。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4. 城乡发展差距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我国的城乡发展差距导致了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对我国粮食供应安全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5. 政策建议在面对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的挑战时,政府应加大对粮食生产、流通、储备等方面的投入,完善现有政策,更加注重保障农民的利益,鼓励农民种粮养殖。
应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和防灾减灾工作,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农产品流通,稳定粮食价格,确保粮食供应安全。
6. 总结粮食是我国的国家命脉,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只有加强政策支持,积极应对,才能更好地确保粮食供应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全面发展。
7. 个人观点我认为,在全球化、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必须及时应对。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指国家、地区或个人在正常情况下,能够稳定供应足够数量和优质的粮食,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
粮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粮食产量不足、粮食供应不稳定、粮食品质下降等。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分析和对策:第一,粮食产量不足问题。
粮食产量不足主要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导致的粮食需求增加等因素所致。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二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进粮食生产的科技创新,研发适应气候变化和抗灾抗病的新品种;三是加强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粮食供应不稳定问题。
粮食供应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天灾人祸、粮食储备不足以及粮食流通系统不健全等因素所致。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起完善的粮食调控机制,提高粮食的储备能力和调度能力,确保在灾害或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供应粮食;二是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建立起健全的物流网络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粮食的运输速度和安全性;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扩大粮食进口渠道,确保粮食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粮食品质下降问题。
粮食品质下降主要是由于土地污染、农药、化肥使用不当以及粮食贮存和加工不规范等因素所致。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土地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土地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粮食品质的影响;二是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粮食的质量;三是建立健全的粮食质量监测和检验机制,加强对粮食贮存和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粮食品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粮食安全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管理体制改革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身体健康。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分析,发现存在着诸多主要问题,如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田资源的过度开发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建议,包括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等。
文章提出了一些经验借鉴,如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
结合法律政策支持,文章呼吁政府部门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本文总结提议,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粮食安全、我国、问题、形势、分析、应对策略、建议、经验借鉴、法律政策、总结、提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粮食安全既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也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流失加剧,粮食生产受到多方面压力,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但在粮食资源支撑有限的情况下,我国的人口规模巨大,粮食需求量大,且农业生产方式还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化肥农药使用过度、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导致了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
为了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全面认识当前粮食安全形势,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建议,加强经验借鉴和法律政策支持,实现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的内容就是要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背景介绍,引起读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增强问题意识。
1.2 问题意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正在面临日益增多的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与有限的粮食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日益突显。
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对策研究
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对策研究目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主要探讨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气候变化风险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供应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水灾和热浪。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破坏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收割,导致粮食供应短缺和价格飞涨。
对策研究:1.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耕地保护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推广有机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恢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侵蚀。
2. 加强天气预警和监测系统。
提前预测和及时警示极端天气事件,帮助农民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和影响。
3. 提高保险覆盖率。
引入农业气象保险和收成保险,为农民提供减灾和保障农作物收益的金融手段。
二、粮食供应链脆弱性风险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给粮食安全带来了威胁。
粮食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环环相扣,任何环节的故障都可能造成粮食短缺。
如疾病爆发、出口禁令、供应链中断、食品安全事件等,都可能导致粮食供应紧张。
对策研究:1. 建设强大的农业基础设施。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机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质量。
改善冷链物流和粮食储藏设施,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
2. 加强国际合作和贸易。
促进粮食贸易自由化和多元化,减少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构建稳定的粮食供应网络。
3.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溯源体系,加强对粮食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粮食安全。
三、人口增长风险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给粮食生产和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7亿,粮食需求将大幅增加。
如不加以应对,粮食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
对策研究:1. 提高农业生产力。
加大农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投入,培养农业人才,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粮食供应。
2.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指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粮食供应充足,保障人们获得足够、安全、营养均衡的粮食的能力与水平。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在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主要包括供需矛盾、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粮食质量与安全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加大农业投入。
农业投入包括土地、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还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加强农业管理。
农业管理包括土地管理、种植技术、农药使用和农业保险等方面。
要加强对农田的管理,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加强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还要加强农业保险的建设,帮助农民应对灾害和风险。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包括发展高效农业、多元农业和特色农业等。
要推动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还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农产品加工、储运和销售等环节的支持,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第四,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
农民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
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和合法权益的宣传和保护,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
第五,加强粮食储备和调度。
粮食储备和调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对粮食的储备和调度,提高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和价格的稳定性。
还要加强对粮食的质量监管和安全检验,确保人们获得安全的粮食。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管理、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以及加强粮食储备和调度等。
只有全面实施这些对策,才能够有效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粮食供应和生活质量。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摘要:粮食安全是指人类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保证身体保持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包括加强农业生产、提高粮食质量、加强储备管理、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发展粮食加工产业等。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文:一、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1.1 粮食生产不足我国人口众多,但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不足。
据统计,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4亿吨,仅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4.5%,属于全球粮食生产不足的国家之一。
1.2 粮食质量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受到关注。
据报道,2018年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毒大米”,2019年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了“瘦肉精”事件,这些事件均导致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3 粮食储备不足我国粮食储备制度不完善,储备规模不足,且储备方式单一,导致粮食储备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求。
同时,我国的粮食储备也面临着储存设施老旧、储存环境恶劣等问题。
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2.1 加强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2 提高粮食质量提高粮食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粮食种植技术、育种技术、肥料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也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3 加强储备管理加强粮食储备管理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制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和储备方式,确保粮食储备质量稳定、储存安全。
同时,也应该加强粮食储备的管理和监管,确保粮食储备的信息安全。
2.4 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农业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论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管控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2001-91 论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管控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引论为什么提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下文简称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社会有人怀疑我国是否发生了粮食危机?在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地方,大量耕地被占用,粮田变成了工业园区和房地产项目,更加确信我国粮食供应将进入到紧张时代。
国际上更是经常提出我国粮食安全危机的预警,甚至提出中国威胁论--预言中国将发生的粮食危机将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特别是与世界上低收入缺粮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争粮,威胁低收入缺粮国家的粮食安全。
这些言论正确吗?实际上,20xx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给宽松。
从20xx年开始,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农民卖粮难问题。
农民实际销售粮食的价格涨幅明显的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提高幅度。
我国粮食供给充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短期内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未来中国也几乎不可能发生粮食危机。
至于说中国是否到国际市场上抢粮?看看国际粮食市场的基本行情就一清二楚了。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013/20xx年度,全球谷物大幅度增产,总产量估计达到约25亿吨,比上年增加约2亿吨,增长8.4%。
尽管不同谷物增产幅度存在着明显差异,但是都普遍增产。
全球大米产量估计达到4.9亿吨,比上年增长1.0%;小麦产量估计达到7.1亿吨,比上年增长7.8%;以玉米为主的粗粮产量估计达到近13亿吨,比上年增产12.0%。
虽然全球谷物消费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在谷物大获丰收后,谷物产量增长快于消费增长,谷物库存增加,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明显上升。
2013/20xx年度全球谷物消费比将升至23.5%,比2012/20xx年度增加2.6个百分点。
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3/20xx年度全球油籽①产量超过5亿吨,比上年度增产6.7%,生产量明显地大于需求量,期末库存将超过8 500万吨,比上年度末增长26.3%;2013/20xx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超过2.8亿吨,比上年度增产7.2%,生产量同样明显地超过需求量,期末库存将超过7 000万吨,比上年度末增长近25%。
可见,尽管20xx年中国进口粮食(包括谷物和大豆)规模接近8 000万吨,但是全球粮油棉大宗农产品库存有增无减,积压越来越严重,中国粮食大规模进口并没有引起国际市场上粮油价格大幅度上涨。
相反地,自20xx年以来,国际粮油市场价格持续低迷。
在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国际市场上对我国粮食进口也十分有利,国内粮食供给普遍充裕情形下,为什么我国仍然更加强调国家粮食安全?特别突出强调要把中国人饭碗端在中国人手里,中国人的饭碗要盛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用通俗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或者说有备无患。
用管理学上的术语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风险管理。
只有从粮食安全风险,或者更准确地说,只有从粮食不安全风险,才能深刻地理解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我国粮食是否存在不安全风险?不同风险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应对粮食不安全风险有哪些对策思路?本文着重从这三个方面谈点认识。
二、各级政府重视粮食安全方面的风险经验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明显滑坡往往都出现在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后各地放松粮食生产。
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明显的几轮周期,粮食生产形势时好时坏。
一般说来,每当粮食形势不好的时候,各级政府才真抓粮食生产,出台的政策“含金量”高,政策实施力度大,而当粮食形势好的时候,往往是“口号农业”,重视粮食生产形式上讲得多。
粮食形势好的时候极容易滋生放松粮食生产的风险,进一步可能带来粮食生产的周期性波动,需要加以防范和管制。
1998年,我国粮食生产曾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5.1亿吨,农民出现了普遍的卖粮难,虽然国家实施了粮食保护价政策,但是由于政策执行不到位,粮价持续多年低迷,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伤害,粮食生产不断滑坡。
直到20xx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明显减产,当年粮食总产量只有4.3亿吨,粮价在当年第四季度不断上涨,而且上涨幅度比较大,才促使20xx年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惠农强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包括逐步取消农业税,建立对粮农的各项补贴制度,并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在主产区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国粮食十连增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面对国际国内粮食供给形势,中央提出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新战略,对于各地继续抓好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不管国际粮食市场形势如何,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不管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高的粮食主销区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粮食主产区,都要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
国家粮食安全,不仅仅中央必须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也必须重视。
不能以经济发达地区应主要为国家作税收贡献而忽视国家粮食安全,也不能以粮食主产区需要经济发展而厌弃粮食安全。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让各级政府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从世界来看,保障粮食安全应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责任。
在粮食市场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中,发达地方经济能力强,居民收入水平高,粮食安全状况总体上会好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
只有中央政府才会真正地想方设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中央政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首要任务,在调控粮食市场、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督促检查地方政府切实履行粮食安全责任。
我国粮食安全的风险另一个表现是中央重视,而地方不重视或者地方假重视。
强调中央政府对保障粮食安全承担主要责任,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对保障当地粮食安全没有责任。
只有改善和强化粮食省长负责制,才能确保中央推行的保障粮食安全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
比较而言,粮食主销区不重视或者假重视粮食安全的风险更高。
过去,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主要由中央政府和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承担。
未来粮食主销区也应负起责任,要在划定粮食功能区确保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到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增加粮食库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在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促进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要求粮食主销区库存粮食可满足当地6个月以上和粮食主产区库存粮食可满足当地消费3个月以上。
粮食库存消费比是衡量粮食安全状况的极其重要指标。
如果每个省份严格执行国家要求的地方政府粮食库存水平,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自然会落到实处。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除了中储粮收储政策性粮食外,地方粮库普遍地生存困难,甚至地方粮食局都不存在了。
虽然无法掌握各地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储足粮食,但是地方粮库没有存粮,或者代理加工企业开展商业储备,大致可以判断要求地方储备足够粮食满足当地消费需要可能会落空。
尽管受到资料限制,但根据了解和推测,我国各地的口粮储备不足风险普遍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将储备粮食交由当地某个(些)加工经营企业完成,由政府给予承担储备粮食企业的利息和损耗等补贴。
这样,哪个企业拿到了储备指标,意味着这个企业经营粮食成本费用的减少。
粮食储备指标成了滋生腐败、破坏公平竞争的干预手段。
在实际中了解到,通过关系获取粮食储备指标、买卖粮食储备指标,成了没有获得粮食储备指标或者通过付费获得粮食储备指标企业抱怨的重要问题。
地方口粮储备不足加上储备分配不合理所带来的隐患使粮食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剧。
因此,未来需要完善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应更多地让地方政府承担和保护当地粮食生产能力的责任。
即使地方政府承包粮食储备,也要考虑让更多企业参与政府储备粮食指标的公开竞争。
企业储备政府指定的粮食数量必须是超过企业经营常规商业储备之外的才能够获得补贴。
地方政府对当地居民口粮安全负责,应尽可能以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为基本原则。
三、国内粮食生产领域的一些风险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受灾面积都要占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3左右,旱灾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首要灾害。
尽管我国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
气候变暖,极端灾害天气频繁发生,加剧了国内粮食生产的风险。
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入庞大,关键要完善投入机制,改进配套投资政策。
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
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并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外地或者非农产业。
20xx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9亿人,其中近2亿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
在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村中老年人成为农业劳动力主体。
如果这些中老年劳动力不能再从事农业生产了,谁来种粮?根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没有种过地,也不愿回到农村种地。
未来谁来种粮的风险可能进一步上升。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需要解决谁来种粮和怎么种粮这类具有长远影响的难题。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创新我国种粮微观主体的根本方向,这就需要培育出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新型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必须有序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一种经济行为,政府不能盲目地强制农村土地流转,更不能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大小作为政绩考核,而应着重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配置效率的提高,尊重农民有偿流转土地意愿,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解决流转土地农民后顾之忧,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流转关系。
我国约有2亿农户,每个农户经营的耕地规模过小而地块过多,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过快,耕地流转租金居高不下,这些因素困扰着我国粮食比较效益偏低状况的改变,始终影响着农民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