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视角论企业商业模式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商业模式概述

商业模式概述

商业模式概述商业模式概述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或组织运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总和,涵盖了组织的战略、运营和盈利手段等方面。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本文将对商业模式进行概述,讨论其重要性、构成要素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商业模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

同时,商业模式也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和优化商业模式,企业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二、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1. 客户分析:商业模式首先需要对目标客户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以便更好地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 价值主张:企业需要确定自己能够提供给客户的独特价值,即产品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吸引客户选择并愿意支付相应的价值。

3. 价值链: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活动,包括供应商、生产、销售、市场等等。

企业需要通过分析和优化价值链,提高产出效率和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率。

4. 收入模式:收入模式是指企业从客户获得收入的方式和途径,包括销售产品、订阅、广告等多种形式。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点选择适合的收入模式,从而实现盈利。

5. 渠道分销:企业需要确定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策略,包括直销、代理商、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

选择合适的渠道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触达目标客户,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6. 客户关系: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式,增加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客户留存率和增加重复购买。

7. 关键资源:企业需要确定实现商业模式所需的关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等。

合理配置和利用关键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竞争优势。

8. 关键合作伙伴: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实现商业模式的目标。

企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变革

企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变革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 不断优化盈利模式,提高 盈利能力,以保持市场地 位。
政策法规变化
政策法规的变化会对企业 盈利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 向,及时调整盈利策略。
02
传统盈利模式分析
产品销售型盈利模式
产品导向
企业以生产和销售实体产品为主要盈 利手段,通过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 品获取利润。
华为——技术驱动下的全球化布局
技术创新为核心
坚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成为全球通信技术领域的 领导者。
全球化战略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区建立强大的市场份额。
多元化产业布局
除了通信设备领域,还涉足智能手机、云计算、人工 智能等多元化产业。
06
总结与展望:未来企业盈 利模式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01
生产自动化
智能化技术如机器人、自动化生 产线等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降低人力成本。
02
数据驱动决策
03
智能化产品和服务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帮 助企业实现数据驱动决策,提高 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化技术能够赋予产品和服务 更多的智能属性,提升用户体验 和附加值。
挑战
竞争激烈、法规监管不完善、技术更新迅速、用户需求多变 等。
04
企业如何适应并引领盈利 模式变革
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战略定位
洞察市场趋势
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把握行业发 展趋势。
明确目标客户
深入研究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偏好和消费行为,为产品和服务创 新提供方向。
调整战略定位
盈利模式定义与分类
盈利模式定义
盈利模式是企业通过整合自身资 源、能力和市场环境,实现持续 盈利的方式和策略。

商业模式价值逻辑的要素、框架及演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商业模式价值逻辑的要素、框架及演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商业模式价值逻辑的要素㊁框架及演化研究:回顾与展望朱明洋1,2,李晨曦2,曾国军1(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收稿日期:2020-08-31 修回日期:2020-11-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1129,71974214)作者简介:朱明洋(1988-),男,江苏宿迁人,博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成长;李晨曦(1993-),女,内蒙古赤峰人,南开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营销战略与品牌管理;曾国军(1977-),男,湖南华容人,博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㊁饮食文化与酒店管理㊂摘 要:当前,在商业模式领域,研究视角多元化是一个突出特征,学者们积极发掘新视角来认识商业模式㊂随着 价值 概念导入商业模式领域,基于价值视角的商业模式研究开始兴起,众多学者积极从价值角度解读商业模式,意图揭示商业模式背后的价值逻辑,价值主张㊁价值创造㊁价值分配㊁价值传递㊁价值获取等相关概念频繁地出现在商业模式研究中㊂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阐释商业模式领域关于价值㊁价值主张㊁价值创造及价值传递等相关概念的特定内涵,分析不同概念间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商业模式价值逻辑框架㊁演化动因及方式,从而促进对商业模式价值逻辑思维的理解与关注,特别是对商业模式研究新进入者起到一定引导作用,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启示㊂关键词:商业模式;价值主张;价值层级;价值创造;突破式演化D O I :10.6049/k j j b yd c .202008084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中图分类号:F 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1)01-0149-12E l e m e n t s ,F r a m e w o r k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V a l u e L o gi c i n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a n d P r o s pe c t s Z h u M i n g y a n g 1,2,L i C h e n x i 2,Z e n g G u o ju n 1(1.S c h o o l o f T o u r i s m M a n a g e m e n t ,S u n Y a t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z h o u 510275,C h i n a ;2.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r e ,N a n k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 g 30007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t p r e s e n t ,i n t h e f i e l d o f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t h e d i v e r s i t y o f r e s e a r c h p e r s pe c t i v e s i s a p r o m i n e n tf e a t u r e .S c h o l a r s a r e a c t i v e l y e x p l o r i ng s o m e n 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S i n c e th e c o n c e pt o f v a l u e w a s i n t r o d u c e d t o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r e s e a r c h b a s e d o n t h e v a l u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h a s b e gu n t o r i s e .A l o t o f r e s e a r c h e r s a r e a c t i v e t o i n t e r p r e t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v a l u e ,a n d t r y t o r e v e a l t h e v a l u e l o gi c b e h i n d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T h e c o n c e p t i o n s ,s u c h a s v a l u e p r o p o s i t i o n ,v a l u e c r e a t i o n ,v a l u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v a l u e d e l i v e r y ,v a l u e c a p t u r e a n d s o o n ,a p pe a r m o r ef r e q u e n t l y i n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r e s e a r c h .G r o u n d e d i n t h e e x i s t i ng th e o r e ti c a l r e s e a r c h e s ,t h i s p a pe r i s i n t e n d e d t o d e -f i n e t h e s p e c i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 s o f t h e s e r e l a t e d c o n c e p t s i n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a n a l y z e t h e l og i c a l r e l a t i o n s a m o n g th e m ,a n d t h e n d i s c u s s t h e v a l u e l o g i c s t r u c t u r e o f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a s w e l l a s i t s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mo t i v a t i o n s a n d m o d e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 p a p e r c a n p r o m o t e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n d a t t e n t i o n o f v a l u e l o g i c t h i n k i n g b e h i n d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a n d p l a y a g u i d i n g ro l e f o r n e w e n t r a n t s i n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r e s e a r c h a s w e l l a s p r o v i d e u s e f u l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f o r b u s i n e s s m a n a ge m e n t p r a c t i c e s .K e y Wo r d s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V a l u e P r o p o s i t i o n ;V a l u e H i e r a r c h y ;V a l u e C r e a t i o n ;R a d i c a l E v o l u t i o n 0 引言在过去20多年里,商业模式(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简称B M )被确立为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整合战略管理㊁创新管理㊁创业㊁运营㊁营销㊁财务㊁认知㊁社会网络及其它多个相关领域研究成果[1-2],发现该领域研究具有跨学科性㊁理论交叉性和视角多元化的特点㊂但现阶段,B M 研究领域中分歧和争论依然颇多,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学界甚至对 B M 是什么 这一根本问题仍未达成共识[2-3]㊂研究者们热衷于发掘新独特视角来探讨B M 的本质㊁功能㊁结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㊁分类㊁设计㊁创新及评估等系列问题,其中,价值视角受到学界高度关注㊂B M 概念产生并兴起于商业实践,B M 如何赢利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尽管早期研究将B M 看作 盈利模式 ㊁ 企业获取利润的机制 [4-6]有助于吸引业界关注并快速确立B M 研究领域的地位,但一味地强调B M可看作 获利机制 是以企业为本位,而忽视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特别是顾客诉求以及企业自身长期发展,也使B M研究局限于财务视角,容易与 财务模式 相提并论而受到诟病,大大降低B M研究的学科属性与学术价值㊂利润或盈利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仅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一部分, B M研究从关注获取利润到关注创造价值,隐含着B M 所主张的经营哲学或管理思维由 以企业为本位㊁追求利润最大化 向 以顾客及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为本位㊁追求价值创造最大化 转变,并赋予研究者更广泛的视角来探讨B M现象或问题,开辟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有助于借鉴与融合战略㊁营销㊁财务㊁运营㊁创业㊁网络等多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以提升B M研究的合法性和发展B M理论,使整个B M研究领域赢得更多关注[7]㊂自 价值 概念导入B M领域,基于价值视角的B M研究开始兴起,价值主张㊁价值创造㊁价值获取㊁价值传递等相关概念被不断引入到B M研究中,既承其在战略㊁营销㊁财务等相关学科中的一般含义,也发展出特定内涵,且彼此间联系紧密㊂然而,这些概念源自不同学科领域㊁具有迥异的应用情境,B M研究者对它们阐述各异,造成概念内涵和外延不一致,使不同概念间交叉含糊㊂不一致的概念定义和边界分割混淆了B M价值视角这一主题研究,这些丰富概念的层出叠现已导致一些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对B M价值逻辑 支离破碎 的理解,阻碍该类研究的深入发展㊂价值主张㊁价值创造㊁价值获取㊁价值传递等概念边界㊁相关应用术语及B M价值视角研究的潜在贡献等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理论发展和吸引关注,同时也使管理者在决策中难以有效运用现有研究成果[3]㊂因此,亟需对此类系列概念进行系统梳理和甄别,确立清晰的定义㊁概念边界及概念间逻辑联系,以推动B M价值视角研究和B M 价值逻辑研究的发展与应用㊂鉴于此,本文尝试明确这些概念在B M领域中的特定内涵和边界,并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炼B M的主导价值逻辑框架及其演化动因与方式,促进研究者和实践者特别是该领域新进入者解读现有研究文献,加深对B M 价值逻辑思维的理解,为B M理论发展和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启示㊂1商业模式价值视角研究1.1B M价值类定义:基于价值视角如何描述B M迄今,B M研究主题较为分散,导致理论纵深建构还不够充分,B M定义更是多样,一些定义根据不同研究目的㊁视角㊁范围㊁行业或理论基础而相互对比[1,8]㊂学者们呼吁B M研究应在概念上整合,就B M定义及构成维度问题达成更多共识,而B M定义与维度化的统一也将为操作化和测量及假设检验创造更多机会[3,7]㊂当前,B M价值类定义及其维度化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甚至一些学者认为B M概念化研究正收敛于B M价值类定义[2-3],该类定义主要呈现学者基于价值视角不断发展对B M的新认识及揭示B M背后的价值逻辑(见表1)㊂根据L i n d e r[2]㊁M a h a d e v a n[9]㊁P e t r o v i c等[3]㊁原磊[10]㊁C a s a d e s u s-M a s a n e l l[11]等国内外学者观点,B M 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不仅为顾客创造价值,也为合作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B M因用于解释 企业价值创造 问题而赢得更多关注[7]㊂A m i t[7,12]㊁A f u a h[2]㊁S h a f e r等[13]及C h e s b r o u g h[14]等认为,除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外,B M还为焦点企业自身创造价值,即焦点企业从中获取价值,他们倡导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是B M的两个核心逻辑或基本功能㊂并且,鉴于对产品服务交付过程(定价㊁促销㊁广告㊁分销㊁渠道㊁顾客界面及顾客满意等)的关注,M a g r e t t a[15]㊁O s t e r-w a l d e r等[16]㊁J o h n s o n等[5]㊁R i c h a r d s o n[17]㊁T e e c e[6]㊁B a-d e n-F u l l e r[18]及魏江[19]等将价值传递与价值创造㊁价值获取一同视为B M主要环节,强调B M揭示企业创造㊁传递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㊂以上学者提出的价值类定义正趋向统一,因其足够宽泛而可以涵括不同的现有定义,越来越多的研究在B M定义中强调包含价值创造㊁传递和获取相关活动[3]㊂另外,价值主张之于B M的关键作用也引起了学者重视,乃至纳入B M概念化及维度界定中,并获得广泛认同[16]㊂关于价值主张构成㊁分类㊁设计㊁创新及与价值创造㊁价值传递㊁价值获取间具体关系等问题,依然是B M价值视角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㊂综上,从B M价值类定义中不难发现价值㊁价值创造㊁价值获取㊁价值传递和价值主张等相关概念的中心地位,为刻画B M价值逻辑及明确其基本构成元素奠定了重要基础㊂1.2研究主题演变文献梳理发现,目前B M价值视角研究大致经历从 价值获取(盈利㊁利润) 主题阶段到 价值创造 主题阶段到 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 主题阶段[7]再到 价值创造㊁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 主题阶段(见图1)㊂为佐证和明确各阶段划分及具体时间,本研究于2020年1月1日在W e b o f S c i e n c 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a n d v a l u e c r e a t i o n 主题,共发现2084篇文章(A r t i c l e),最早一篇文献是1999年W i l l e t t s&Y o s h i-d a[24]发表的文章㊂在此基础上,检索 v a l u e c a p t u r e 关键词,共发现247篇文章,最早一篇文献是2006年U l-a g a&E g g e r t[25]发表的文章,继而进一步精炼 v a l u e d e l i v e r y 关键词,共发现26篇文章,最早一篇文献则是2010年T e e c e[6]发表的文章(见图2)㊂同时,从引用数量来看,对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a n d v a l u e c r e a t i o n 相关主题文献的引用始于2001年,对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v a l u e c r e a t i o n a n d v a l u e c a p t u r e 相关主题文献的引用始于2007年,而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v a l u e c r e a t i o n,v a l u e d e-㊃051㊃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年l i v e r y a n d v a l u e c a pt u r e 相关主题文献的引用始于2010年,且3类主题文献引文量都逐年增加(见图2)㊂由此可以印证,B M 价值视角研究经历4个阶段,并大致确定了各阶段的时间点: 价值获取(盈利㊁利润) 主题阶段(1999年之前); 价值创造 主题阶段(1999-2005年); 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 主题阶段(2006-2009年); 价值创造㊁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 主题阶段(2010年至今)㊂需说明的是,这一划分并非表示一种主题研究取代另一种主题研究,而是基于学者对后续主题的关注度增加,且各阶段存续时间存在交叠㊂需说明的是,本研究主要采集W e b o f s c i e n c e 核心集数据库中学术论文数据,而不包含其它类型资料数据(如书籍㊁非核心期刊论文等),所以对给出的各阶段大致时间点持保守态度㊂表1 商业模式价值类定义主题研究者相关论述关注价值创造L i n d e r &C a n t r e l l (2000)[2]从组织理论角度,B M 本质是组织价值创造的方式和逻辑M a h a d e v a n (2000)[9]B M 是一种在新经济背景下进行价值创新的模式,是企业或商业体系进行价值创造的一种逻辑范式P e t r o v i c e t a l .(2001)[3]B M 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A m i t &Z o t t (2001)[12]基于交易成本理论,B M 是通过开拓商机,用以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㊁结构和治理A f u a h (2003)[2]B M 是企业在特定行业中,创造客户价值和实现企业盈余而进行的包括资源整合等各项活动的集合;有时,B M 等同于企业价值创造逻辑C a s a d e s u s -M a s a n e l l &R i c a r t (2010)[11]B M 是指企业的逻辑(t h e l o g i c o f f i r m ),描述企业如何为其利益相关者运作和创造价值关注价值创造与获取S h a f e r e t a l .(2005)[13]B M 是对企业在价值网中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潜在核心逻辑和战略决策的陈述;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核心逻辑是B M 基础Z o t t &A m i t (2007)[20]作为价值源头,B M 提供了一个企业价值创造和获取的机理C h e s b r o u gh (2007)[14]B M 执行两个核心功能: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M a r t i n s e t a l .(2015)[21]S pi e t h e t a l .(2019)[22]B M 已经成为一种认知工具,让管理者能够理解企业如何创造和获取价值的逻辑关注价值创造㊁传递与获取M a gr e t t a (2002)[15]一个好的B M 应能回答德鲁克的 老问题 :谁是顾客,顾客看重(v a l u e)什么,以及回答管理者的两个基本问题:企业如何赚钱,如何以合理成本向顾客传递价值T e e c e (2010)[6]B M 是用来描述价值创造㊁传递和获取机制的设计或结构,其实质在于定义企业向顾客传递价值㊁诱使顾客支付价值和将顾客支付转化为利润的方式B a d e n -F u l l e r &M o r ga n (2010)[18]B M 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描述企业如何以可获利方式创造和传递价值O s t e r w a l d e r &P i g n e u r (2005;2011)[4,16]B M 描述组织如何创造㊁传递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F o s s &S a e b i (2018)[3]B M 是致力于价值创造㊁传递和获取的特定活动集合(c o n s t e l l a t i o n s o f a c t i v i t i e s)涉及价值主张T i k k a n e n e t a l .(2005)[21]B M 描述了与生成顾客价值主张和企业价值主张相关的一系列要素J o h n s o n e t a l .(2008)[5]可通过整合B M 四个要素 顾客价值主张㊁赢利模式㊁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来创造和传递价值R i c h a r d s o n (2008)[17]基于文献梳理,提出一个综合观点:B M 包含三个部分价值主张㊁价值创造和传递体系㊁价值获取体系D e m i l &L e c o q (2010)[2]B M 描述了企业生成顾客价值主张的不同活动领域魏江等(2012)[19]B M 是描述价值主张㊁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等活动连接的架构L a a s c h (2018)[23]B M 被认为是价值主张㊁价值创造㊁价值交换(v a l u e e x c h a n ge )和价值获取的商业逻辑,即包含4个价值功能早期研究主要关注B M 盈利问题而往往忽略价值最初如何创造,以企业为本位,集中探讨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与方法,有学者直接将B M 看作 盈利模式㊁ 企业获利机制 [2,4-6]㊂事实上,早期学者们提出的收入(益)㊁现金(流)㊁价格㊁利润等相关B M 构成要素都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如利润或盈利水平是企业经济价值的直接体现㊂据此,B M 盈利性研究可看作商业模式价值获取研究的雏形,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而随着价值理论的正式导入,B M 研究重心逐渐从早期关注利润转向关注价值,从关注盈利结构转向关注价值创造机制,表明该类研究所蕴含的 以企业为本位而追求利润最大化 主导理念转变为 以广泛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为本位㊁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和关注企业长期发展 主导理念㊂在第二阶段,主要探讨B M 价值创造问题,一些战略学者认为B M 是 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 [11],这是该阶段得出的一个重要研究结论㊂ 商业模式 与 价值创造 联系在一起为B M 研究提供新视角,开启B M 价值视角研究,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B M 研究,不但拓宽了B M 内涵与研究界域,而且导入价值创造视角就好像在B M 研究中嵌入一个新 接口 ,更有助于 衔接(借鉴和融合)战略㊁营销㊁财务㊁运营㊁创业㊁网络等多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以确立B M 研究的合法性地位,使整个B M 研究领域赢得更多关注[7],为促进B M 理论发展迈出 历史性重要一步㊂鉴于 B M 如何创造价值吸引了大量注意力,一些学者则强调在关注价值创造机制的同时,B M 研究不应㊃151㊃第1期 朱明洋,李晨曦,曾国军:商业模式价值逻辑的要素㊁框架及演化研究:回顾与展望忽视 企业如何赢利 问题,即企业价值获取机制㊂在阶段3, 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是不同过程 的观点获得广泛认可,提倡B M 包含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两个主要方面或核心功能,通过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获取企业自身价值[26]㊂直至阶段3与阶段4之间的过渡时期,价值传递概念开始被引入B M 研究中,不少学者明确主张将价值创造㊁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界定为B M 的不同逻辑环节[4,6,16-17]㊂由于一定程度上受 渠道为王 思潮影响,学者们在已获普遍认同的 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 框架下析出价值传递模块,意在强调价值传递环节之于B M 的重要性,突出对渠道管理或顾客界面㊁合作伙伴界面㊁客户关系管理等的关注㊂此外,在所采集的2084篇文献资料中进一步检索 v a l u e p r o po -s i t i o n 关键词,发现最早一篇文献是2006年C a t ja &M a r k [27]发表的文章,且2006-2019年商业模式与价值主张 主题研究文献量及其引文量都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见图2)㊂在B M 价值视角研究阶段演变过程中,包含B M 价值主张多元化研究趋势,学者从集中关注顾客价值主张转向对广泛利益相关者价值主张的探讨[1],这主要源于B M 利益相关者视角研究㊁B M 网络视角研究㊁开放式B M 研究及平台型B M 研究等的兴起㊂图1商业模式价值视角研究主题演变图2 不同研究主题文献量及其引文量统计2 商业模式中价值 的含义为界定B M 中价值主张㊁价值创造㊁价值获取及价值传递等相关概念,首先需理解 价值 在B M 中的特定内涵㊂社会生活中,价值是一个惯用术语,人们常会对某一事物或行动进行价值判断它是否有价值㊁有意义㊁有用㊁有效或值得等㊂除基于一般性理解,B M 中的价值概念也衍生出特殊含义,通过明确该领域价值概念内涵并审视其新发展,有助于促进对现有B M价值视角研究文献的解读㊂2.1 基于关系视角的特定内涵价值属于关系范畴,表示一方的属性㊁功能㊁活动等能够满足另一方需要的效用㊁效益或效应关系,实质上反映两者间利益关系㊂为深入理解B M 中价值概念,需厘清B M 中包含的价值关系㊂那么,B M 中究竟存在怎样的价值关系?根据现有研究成果,B M 基于焦点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间关系网络的建立和发展 如与顾客㊁合作伙伴(供应商㊁分销商等)㊁股东㊁债权㊃251㊃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人㊁员工等[7,12]㊂C a s a d e s u s-M a s a n e l l&R i c a r t[11]总结性地指出,战略学者们已将B M定义为 企业逻辑 企业如何为利益相关者运作和创造价值㊂他们认为不同的B M设计具有不同运作逻辑,能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不同价值㊂由此,B M中价值关系即焦点企业与顾客㊁合作伙伴㊁股东㊁员工等利益相关者间交互关系,而依据不同价值关系,B M中的 价值 可细化出顾客价值㊁合作伙伴价值㊁企业价值等多种价值类别[6,10],分别阐明焦点企业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需要的效用关系㊂所以,B M中的价值概念并不单指顾客价值,从量方面来看,B M所创造的总价值等于全部参与者在B M内一切交易或互动中所获得的总价值或总收益[12]㊂在B M领域,泛价值概念可理解为整个B M之于利益相关者的 意义 前者对于后者的有用性㊂顾客价值是B M之于顾客的 意义 ,是整个B M带给顾客的所有利益㊁利得或受益集合(系列),例如满足顾客需要(需求)㊁解决顾客问题㊁缓解顾客痛点㊁帮助顾客完成工作任务㊁促进顾客发展或交互过程中的良好体验(感受)等[10,16,28],它最直接表现为企业产品服务所具有的功能㊁属性㊁功效以及购物与消费的全程体验㊂同理可知,合作伙伴价值㊁企业价值等概念是指整个B M 之于供应商㊁分销商㊁股东㊁债权人㊁员工等特定利益相关者的 意义 ㊂2.2价值组合与层级:存在哪些价值类型㊁有无主次之分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B M包含多重价值关系,表明B M中存在价值组合或价值簇,这引致对B M中价值分类问题的探讨㊂B M中的价值分类主要由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差异化和层次性所决定,且企业与特定利益相关者间价值关系还可再细化,如细化为顾客价值㊁合作伙伴价值㊁企业价值等类别㊂借鉴营销学领域研究成果,顾客价值可进一步划分为功能性价值㊁社会性价值㊁情感性价值㊁认知价值和条件价值等[29],国内学者原磊[10]将B M中顾客价值划分为功能价值㊁体验价值㊁信息价值及文化价值㊂抑或依据顾客细分群体界定不同顾客价值类别[6,16],即基于不同目标顾客,提出差异化的顾客价值主张㊂除以上从相对中观和微观层面细化价值类别外,基于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视角 宏观层面,B M中的价值范畴并不局限于经济价值,还应包含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7,23,30]㊂B M中关于社会价值㊁环境(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融合,即 三重底线 ,是基于对价值及其接受者的更广泛理解,与对组织作用的更广泛理解相一致[23,31]㊂一些学者认为B M 中 价值 不应该被狭义地理解为经济价值或顾客价值,可考虑在个人㊁组织和社会层面拓展价值范畴[22-23]㊂早期,组织层面价值赢得B M研究者更多关注,而目前个人层面价值特别是顾客价值受到高度重视,近来社会层面价值也吸引不少学者注意,相关研究将商业市场要素和非商业㊁非市场逻辑的要素整合到B M价值逻辑研究中[22-23]㊂价值可细分性则昭示着B M的价值层次性㊂B M 内错综复杂的价值关系有着主次㊁轻重之分,焦点企业需确定价值集合㊁价值簇中的主导价值(或核心价值)和从属价值㊂Z o t t等[7]发现,多数学者认为B M以顾客价值的创造为中心,国内学者原磊[10]指出,从层次上看,顾客价值㊁伙伴价值和企业价值三者处于不同层次 顾客价值是基础,伙伴价值是支撑,而企业价值是目标㊂诚然,该价值层次界定具有一定普适性,但并非 放之四海而皆准 ,B M价值层次应视企业具体情况和B M类型而定,图3为本文试拟的一种可能的价值层次模型㊂不同类型B M的价值优先层级不同,如平台型B M设计通常以合作伙伴价值为切入点,而社会型商业模式则以社会价值优先[22]㊂价值多元化和层次性是B M的基本特征,好的B M应具有清晰的价值层级(v a l u e h i e r a r c h y)㊂设计B M时,价值层次分析是必要的,通过价值层次分析,确立价值层级中的核心层和基础层,有助于厘清B M中复杂价值关系,以便指导网络层面资源能力合理配置㊂同时,由于内外环境持续变化,尤其是利益相关者需求变化,在B M演化过程中存在价值焦点转移可能 价值层级发生位移,价值层次分析也是动态㊁持续的㊂认识B M价值集合(价值簇)和价值层级,便于全面㊁深入地理解B M中的 价值 及一系列相关概念㊂3B M价值逻辑构成元素界定3.1价值主张回顾文献发现,众多研究者认为价值主张是B M 的 灵魂 和首要构成要素㊂一个鲜明㊁清晰的价值主张在B M设计和运行中起到提纲挈领作用[6,10],须被严格定义,并获得顾客㊁合作伙伴㊁股东㊁员工等关键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接受㊂它不仅是一种对内宣传或对外营销口号,更作为设计与实施B M的指导方针㊁组织原则和行动指南㊂借鉴营销和战略管理领域研究成果,价值主张描述了 顾客 从B M中获取的价值,但B M价值主张针对多种 顾客 终端客户㊁供应商㊁互补者㊁竞争者㊁赞助商等[2-4,32]㊂从广义层面来看,价值主张刻画B M赋予其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界定利益相关者需求与B M属性间具体关系,以及确认B M之于利益相关者的 实用意义 具体体现为对利益相关者需要(需求)㊁问题(困扰)㊁工作(任务)㊁ 痛点 等的满足或解决㊂所以,它能反映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间交易内容[12],也解释利益相关者选择企业的原因[32],起到说服利益相关者参与B M的作用㊂而从狭义层面来看,B M 价值主张即指顾客价值主张,在众多B M研究中价值主张就是指顾客价值主张[5,15,32]㊂根据M a g r e t t a[15]的观点,B M顾客价值主张应能回答 谁是顾客 和 顾客㊃351㊃第1期朱明洋,李晨曦,曾国军:商业模式价值逻辑的要素㊁框架及演化研究:回顾与展望看重什么 两个老问题;C h e s b r o u g h[32]认为,顾客价值主张是对顾客问题㊁企业拟提供的解决方案和价值的一种描述;J o h n s o n等[5]则更确切地指出,顾客价值主张旨在描述企业如何帮助顾客完成重要的 工作 ( J o b ) 顾客在既定情境下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O s t e r w a l d e r等[16]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价值主张是公司提供给顾客的受益集合或受益系列,B M价值主张构造模块描绘为特定细分顾客创造价值的系列产品和服务㊂所以,顾客价值主张可看作一个解决方案组合以及这些解决方案提供给顾客的方式[1-2],能够具体到产品㊁服务或提供这些产品㊁服务的方式㊂对B M顾客价值主张的格外关注,反映研究人员呼吁在B M设计中采用需求侧㊁以顾客为导向的视角[1]㊂价值主张设计环节须明确B M价值层级,确立B M核心价值主张,价值层次分析是B M价值主张模块的主要任务㊂顾客价值主张通常被认为是B M核心价值主张,落实顾客价值主张是实现其它类型价值主张的基础,且顾客价值主张㊁合作伙伴价值主张等最终服务于企业价值主张实现㊂一些学者认为顾客价值主张是B M获取竞争优势与成功的关键,可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㊁源头或起点以及最为活跃的创新维度[6,28],顾客价值主张创新能够促成整个商业模式创新[2]㊂在基于W e b o f S c i e n c e 核心集数据库所获的2084份文献资料中,检索 v a l u e p r o p o s i t i o n 关键词,提炼出216篇价值主张主题文献及相关数据,利用C i t e s p a c e5.6.R1软件进行文献共引与聚类分析㊂文献共被引分析聚类,形成以聚类0 创业导向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o r i e n t a t i o m)㊁聚类1 服务主动逻辑 (s e r v i c e-d o m i n a n t l o g i c)㊁聚类2 社会创业 (s o c i a l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㊁聚类3 循环经济 (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 y)㊁聚类4 企业可持续 (C o r p o r a t e s u s t a i n a b i l i-t y)㊁聚类5 顾客参与 (c u s t o m e r e n g a g e m e n t)和聚类6 服务化 (s e r v i t i z a t i o n)等主要聚类㊂其中,聚类1㊁聚类5与聚类6中的研究主题包含 服务主动逻辑 ㊁ 顾客参与 和 服务化 ,这些聚类中文献强调以需求侧为导向(顾客导向),关注顾客价值主张的重要性,更多借鉴或运用营销领域的重要论点与视角㊂而聚类3㊁聚类4和聚类5主要涵括社会商业模式㊁绿色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可持续(可持续商业模式)等相关主题文献,强调B M价值主张应包含社会价值或环境(生态)价值内容,且以经济价值内容为基础,这是近阶段一个重要研究热点㊂另外,聚类0中文献主要关注B M设计与创业及新创企业成长间关系问题,并结合战略视角,认为B M价值主张可视为创业者或企业家的 洞见 与 远见 [2,15] 对利益相关者需求或价值期待的洞察和市场竞争状况剖析,能够统揽整个B M全局而关乎创业成败和企业成长㊂3.2价值创造㊁价值分配㊁价值传递与价值获取B M构建与运行可看作企业提出和实现(落实)其价值主张的过程,在提出合理价值主张之后,企业需建立必要的支撑体系以保障价值主张实现㊂为落实价值主张,首先应创造价值主张中指定的价值㊂简言之,价值创造是创造或生成价值主张提出的价值组合的过程,是B M的核心功能和主要构成部分[4,6-7,12-14]㊂从利益相关者视角,B M价值创造模块描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如何共同创造特定价值集㊁价值簇,是企业与其客户㊁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间共同生产过程[1-3],强调价值共创是当前价值创造内涵的新发展㊂在B M领域,价值创造内涵发展同样经历了从隐含 价值创造职能由企业独揽 到推崇 利益相关者参与价值创造 的转变㊂鉴于顾客价值在B M价值层级中的核心地位,狭义的价值创造是指企业创造顾客价值的运作机制或运营体系,可简单地理解为制造产品和生成服务的运营模式,包含与满足目标顾客需求的产品生产和与服务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资源能力㊁业务活动(过程)及内外关系等[1,23]㊂基于价值理论分析框架,紧接价值创造之后的下一逻辑环节是价值分配㊂依据价值理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方面,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也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主要环节㊂价值创造环节主要关注价值来源问题,而价值分配集中探讨如何分配价值创造环节所生成的价值㊂因此,价值分配环节承接价值创造环节,这是一个基本的 因果逻辑 ,B M同样遵循此逻辑顺序[30]㊂ 价值 作为定义B M概念的常用要素,意味着企业在创建B M时不仅应思考如何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价值,还要考虑价值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自身之间合理分配,参与B M价值创造的利益相关者也享有分配价值的权利㊂在B M领域,价值分配被进一步划分为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㊂价值传递,又称价值提交㊁价值交付(交换),是将B M所创造的价值集传递㊁提交或交付给利益相关者的过程[6,23]㊂B M价值传递模块包括信息沟通和实物传递两个基本功能[16],其目标是高效地传递B M创造的价值,主要完成向外部利益相关者分配价值的任务 价值向外分配㊂狭义的价值传递是指企业将顾客价值传递给目标顾客的过程,直接表现为企业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目标顾客㊂本研究在所采集的2084份文献资料中进一步检索 v a l u e d e l i v e r y 关键词,提炼出26篇关于B M价值创造㊁传递与获取主题文献及相关数据,经过文献共引与聚类分析,形成聚类0 实证调查 (e m p i r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㊁聚类1 可持续商业模式 (s u s t a i n a b l e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和聚类2 价值创造机制 (v a l u e c r e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等主要聚类㊂聚类0中的研究主题包含 案例研究 ㊁ 多案例研究 ㊁ 音乐㊁林业等具体行业案例 等,该聚类中文献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研究设计特别是案例研究,但关于价值创造㊁传递与获取测量评估的定量实证研究相对较少㊂聚类1中的研究主题包含 可持续挑战 ㊁ B M 可持续 ㊁ 循环商业模式 和 循环经济 等,该聚类中㊃451㊃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年。

商业模式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业模式;要素;结构;功能;演进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1] (美)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凌晓东等译.发现利润区[M]. 中信出版社, 2000外文题录数据库•[1] RAPPA M.The Utility Business Model and the Fu-ture of Computing Services. . 2004•[2] SAHLMAN W A,STEVENSON H H,ROBERTSM J,et al.The Enterpreneurial Venture. . 1999 •[3] CHRISTENSEN C M.The Past and Future ofCompetitive Advantage. . 2001•[4] MEYER A D,,TSUI A S,HININGS C R.Configu-rational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1993•[5] MAGRETTA J.Why the Business Model Matters. Harvard Business . 2002•[6] Ireland RD,Hitt MA,Camp SM,et al.Integra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actions to create firm wealth. . 2001•[7] Lewin AY,Volberda HW.Prolegomena on coevolution: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strategy and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Organization Science . 1999•[8] Amit R,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2001•[9] Miles R E,Snow C anizations: New Concepts for New Form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 1986•[10] Timmers,Paul.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 Electronic Markets . 1998【引证文献】说明:引用本文的文献。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论文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论文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论文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

因此,企业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以推动企业模式创新,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一)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加快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与虚拟社会的产生。

互联网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起着直接的影响,如传统的信件交流就被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电信产业也存在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的可能、网络传播逐渐取代平面传媒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播面。

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传统商业模式被改变甚至被取代。

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商业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步骤是:搜集商品信息→选购商品→商品运送。

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价格,还包括运输费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

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只包括商品费用(电子商务大都提供送货业务,减少了运输成本)、上网的费用及时间、精力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并且,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电子通讯,这使得整个世界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远隔千山万水,而是在瞬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这就使得让顾客能及时掌握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优势,从而增强了顾客的议价能力。

最后的结果是商业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下降。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在产品的差异性上下功夫,从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刺激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扩展盈利的空间和渠道。

(三)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电子商务时代,供求关系依然存在,“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条良好运行的商业链条。

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消费者购买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开发新的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

商业模式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摘要:21世纪以来,“商业模式”这个词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商业术语,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在市场竞争的实践中也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

正如着名管理学大师彼得·F·德鲁克所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本文主要阐述了商业模式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影响商业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基础上分析了在互联网大时代下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

关键字:商业模式;要素;演变过程;互联网1 商业模式的概念及要素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概念的提出是缘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学界及实践界普遍接受和应用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却并不存在一个让大家普遍认同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核心是企业如何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增值活动来盈利,企业不再仅仅将顾客作为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而是将顾客作为企业价值的共同创造者。

学界虽然并未对商业模式定义做出一致性的界定,但学者们澄清了一些商业模式的理解偏差:(1)商业模式并非从供应商一企业一顾客的线性价值创造机制;(2)商业模式既不同于产品市场战略(即不同于企业在产品市场中差异化、成本领先的战略定位,也不同于公司战略,即描述和指导企业如何在商业领域中变得更有活力;(3)商业模式不能缩减为“企业内部组织形式“(如激励机制、控制机制、活动系统以及核心企业等概念来加以替代。

商业模式往往因注重“顾客需求”而用来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较少将关注的视角转移到战略上来。

总而言之,商业模式既非价值主张,也非收益模式或关系网络,而是对上述要素的整合和一体化。

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在本文中将商业模式界定为“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利用自身独特的战略、网络、技术等核心资源,为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逻辑架构”。

该定义具有以下内涵:首先,商业模式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及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定义与概念本质的理论体系与研究趋势

商业模式定义与概念本质的理论体系与研究趋势

第2期(2011年2月)中国科技论坛一7l一圈l商业模式定义发展轨迹1.1现象类商业模式的研究阶段及其趋势现象类商业模式常常被一些研究者简单地用来指代企业从事商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早期研究多属此类范畴。

它们基于投入产出的逻辑并结合实际经验,将商业模式定义为“解释企业如何运作的故事”[31。

如表l所示。

此类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特定企业进行个案研究.主要是行业巨头独具特色的“成功经验推广”;第二阶段转向行业分析,特别是互联网、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特别引人知识;第二、三阶段将显性知识在行业、实现这两个层面上重新转化为隐性知识;第四阶段通过创新设计的形式.利用有关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即将隐性知识再次转化为显性知识。

然而现象类商业模式研究多是对现象本身的简单描述和初步分析,过于具体直观;这使其由概括、演绎所得的经验知识的适用推广范围相当有限。

因此,有必要将商业模式进一步抽象化、概念化为要素和关系构成参考模型,正如本文其后四个层次所做的那样。

1.2经济类商业模式的研究阶段及其趋势经济类商业模式主要关注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盈利模式、定价策略、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

它详细说明了企业组织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

根据研究出发点、落脚点来分,主要分三个阶段(见表2):第一阶段基于单独的企业组织层面,将商业模式视为获取并且保持组织收益流的逻辑陈述[91.重点包括构造成本/收益流的方式【l0。

,在事实上将企业组裹l现象类商业模式研究阶段分析研究阶段研究对象范围代表人物研究趋势(抽象化、概念化)个案研究企业个案(巨头)Clarke(2006)[61;成功经验推广行业分析特定行qk(新兴)Chen(2003)ffl;Lumpkin等(2004)【8】:渗透争互联网产qk以外的行业实现形式新型实现形式Winter(2001)[91:新型商、Ik模式实现形式研究创新设计具体模式设计Mont等(2006)[101;具体的商业模式设计个案瞩目;从第三阶段开始,研究者尝试打破传统的行业界线,着手考察新兴商业模式的特定实现形式(如.协同商务、特许经营等):第四阶段重点转向对特定企业、产品或服务进行商业模式重新设计。

产品与服务整合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产品与服务整合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产品与服务整合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内容摘要:文章指出Apple基于产品与服务的整合,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硬件﹢软件﹢服务内容”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

在此商业模式的支持下,形成了“产品+ 服务”的盈利模式,即形成了两种盈利路径:一是靠卖硬件产品来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二是靠提供应用程序和服务来获得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

关键词:Apple 商业模式创新产品与服务2010年5月26日,Apple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微软公司,成为了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

但在2003年初,Apple的市值只有60亿美元左右,7年的时间,Apple的市值几乎飙升到了原有的40倍。

因此,对Apple的产品与服务特点进行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一)关于商业模式的内涵从商业模式的产生到现在十几年里,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商业模式以及创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欧阳峰等,2010)。

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表明,商业模式的分析和研究是伴随着企业运作、商业运营、发展战略等一起进行的。

Dubosson(2002)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及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

原磊(2007)对国外众多商业模式定义进行梳理,认为商业模式包括经济、运营、战略和整合四种类型,并且,目前国外商业模式的定义总体上是从经济向运营、战略和整合递进的。

李安民(2008)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起始于针对某产品与业务的策略选择,包括目标市场、价值定位、收入和定价、竞争策略、企业输出、战略、品牌、使命等要素,属于市场和价值创造系统维度的集合。

高怡冰(2008)认为商业模式中包含着企业或组织的战略意图,商业模式中包含了对于企业各种行动方向的选择。

在现实的环境中,企业面对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向,商业模式的构建隐含着要从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向中做出企业认为最合理的选择,这事实上体现了企业的战略意图。

商业模式重构

商业模式重构

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重构是指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的过程。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科技革新加速的背景下,商业模式重构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无法回避的话题。

本文将以互联网公司为例,探讨商业模式重构的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

一、商业模式重构的意义商业模式重构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实现持续创新和长期竞争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传统企业纷纷倒闭。

只有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商业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商业模式重构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重新设计商业流程和产业链条,去除冗余环节和低效部分,运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商业模式重构的方法商业模式重构需要对企业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科技发展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找到企业的长处和短处,确定重构的方向和重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商业模式重构方法:1.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商业流程线上化。

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将传统线下的购买、销售和交易等流程直接搬到线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并且可以拓宽销售渠道,触达更广阔的消费者群体。

2. 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例如,许多互联网公司通过推出共享经济、订阅制、免费试用等新模式,实现了盈利和用户增长的双赢。

3. 建立开放式平台生态系统。

通过与其他企业、供应商、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

典型的例子有电商平台的招商引资、直播电商的主播带货等。

4.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收集、分析和挖掘大数据,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预测市场趋势、调整市场策略。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等功能,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商业模式重构的实施过程商业模式重构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 分析现状和需求。

[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是什么]商业模式的意义

[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是什么]商业模式的意义

[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是什么]商业模式的意义1、突破成长的天花板,跳跃性成长一个做了很多年的企业,销售额却变化不大,原因绝对不会是管理模式的问题,往往是因为商业模式和资本模式没有运作到位,因为商业模式的限制,企业只能做这么多,商业模式不改变,就不能做更高的事情,商业模式必须改变,企业才可以获得跨越性的发展。

2、切入高利润区的利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价值链,因为价值链本身价值的不同,投的每一元钱,雇的每一人投在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产生的回报绝对不一样,所以商业模式就要帮助企业切入到高利润的环节中去。

3、降低选择和试错的成本浪费比贪污更可怕,因为贪污只有极个别人,而人人都可以浪费,但是决策失误比浪费更可怕,每个企业家投资人每天要面对大量决策,一个决策失误可以使所有资本一去不复返,而一个管理上的失误可能会挽回。

所以商业模式可以给决策指明方向,减少决策的失误。

4、最大化发挥资源作用重资产公司最容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如钢材、汽车、飞机等行业,因为重资产的公司,资源利用率底,比如联想集团1984年成立,发展到现在有两万多人,销售额超过1000亿,但他的市值只有200亿人民币,而金凤科技1999年创立,有800多人,市值400亿人民币以上,金凤科技的市场价值要比联想高一倍以上,是因为它的资源利用率更高,而不是资产更高,销售额更高,是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更高,商业模式设计就是帮助企业提升资源效率和提升企业的价值。

5、杠杆的力量——通过模式的力量以小搏大众所周知,一个手指头不能戳破酒瓶,但如果拿一把枪,一个手指就能打破酒瓶了,手枪就是一个模式,模式是可以把资源的力量放大。

6、可以预期变化中国有很多产品,如商务通、山寨机、背背佳,在几年里赚到很多钱,但他们的模式本身注定了产品走不远,看到一个模式,就知道这个企业的未来发展。

7、用模式创新模式模式不断地去发展演变创新改进,才能让一个企业不断地长期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一、什么叫做商业模式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解,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有人说:商业模式就是盈利模式,怎么赚钱的模式。

商业模式与战略

商业模式与战略

客户群体
总结词
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体,具有共同需求和特征。
详细描述
客户群体是企业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 了解他们的需求、偏好和特征,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价值。对客户群体的深入 理解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定位自己,并在市场中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
渠道
总结词
企业与客户接触和传递价值的途径。
商业模式与战略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9
目录
• 商业模式概述 • 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 • 企业战略 • 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 • 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
01
商业模式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并获取利润的逻辑过程,包括企业如何提供产品或服务、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以及收入来源等。
01
传统商业模式
以产品为中心,强调生产、销售 和渠道管理,利润来源于产品的 销售。
02
03
订阅模式
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持续的服务 和产品更新,利润来源于用户的 订阅费用。
04
商业模式的创新
01
跨行业整合
通过跨界合作,将不同行业的 资源进行整合,创造新的商业 模式和价值链。
02
数据驱动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对用户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和预 测,优化产品和服务。
实现可持续发展
确保企业在长期内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企业战略转型的策略与步骤
明确转型目标
明确企业战略转型的目标和愿景,确保转型 的方向正确。
诊断现状
对企业当前状况进行全面诊断,了解自身的优 势和不足。
制定转型计划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具体的战略转型计划和实施 方案。

浅谈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论文)

浅谈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论文)

浅谈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摘要】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都有一套确立其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体系以及运作的手段和措施,这就是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本文首先从商业模式的本质定义出发,提出并总结出商业模式的概念、核心特征及其组成。

通过对大量有关商业模式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对商业模式内部要素与其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进行构建。

商业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对企业自身和竞争者进行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构建;商业模式创新模式是事物的标准形式,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因而应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标准样式。

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然而,商业模式一词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其定义至今仍未统一.尽管多数学者已将商业模式看作新经济范式下的创新模式,但多是基于各自的视角和层面分析商业模式的内涵、定义和本质,对模式的结构、构建等存在较大分歧,战略、商务模式、商业模式等概念也往往被交替使用。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Timmers P (1998)是最早系统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之一,他指出商业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包含多方面内容的复合概念。

在借鉴M。

E.Porter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TimmersP 通过描述不同参与者及其角色、潜在利益和最后收入来源等来描述商业模式。

其定义的商业模式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是关于产品、服务以及信息流的结构体系,并且描述了各种商业活动参与者和参与者在商业模式中所处的地位;第二,描述了在商业活动中参与者的潜在利益;第三,对收入来源进行了描述。

商业活动参与者中包括了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公司,为了理解他们在商业模式中担任何种商业角色,还需要了解公司的相关营销战略.从企业运作的角度考虑商业模式,SthlerP (2002) 提出,模式是对复杂现实的简化,可以帮助理解商业的基础或规划未来的商。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一、本文概述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的背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种融合的背景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动力;二是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制造业寻求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为制造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推动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使得制造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快速变化和高效需求。

因此,制造业需要寻求新的转型升级路径,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正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制造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还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优化升级,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因此,研究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可以深入探究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变革日新月异,要求制造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新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和服务标准。

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影响着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各行业的供应链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各行业的供应链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各行业的供应链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是当今各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市场的日益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供应链环节,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并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各行业的供应链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第一,制造业中的供应链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制造业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地整合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

例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前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制定准确的生产计划。

此外,一些制造业企业还通过在产品上增加附加值,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

比如,一些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开始推出电动汽车,并配套推出充电桩等服务,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第二,零售业中的供应链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零售业的供应链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变得更加迫切。

传统的实体零售商需要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进行整合,提供更多便捷的购物方式和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一些电商平台也开始尝试直接从供应商处采购商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此外,一些零售商还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实现配送的即时化,提升客户体验。

第三,物流业中的供应链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与销售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进行供应链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

一些物流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货物的精准跟踪和运输路线的优化,提高了运输效率。

同时,一些新兴的共享经济平台也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共享货车平台,让不同企业之间可以共享物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金融业中的供应链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金融业在供应链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传统的金融服务主要关注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供应链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些金融机构开始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此外,一些金融科技企业也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区块链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实现了供应链资金流动的可追溯和可控制。

智慧树知到《商业模式创新》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商业模式创新》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商业模式创新》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商业模式的重新设计能够非常精确的体现出利益相关者的A.交易成本B.交易效率C.交易结构D.交易程度答案: 交易结构2、下列哪些不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所具有的特点A.为客户创造价值B.拥有独特能力C.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互不影响D.有与之相匹配的运营能力答案: 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互不影响3、做企业,设计商业模式首先就是A.要考虑未来B.要资金到位C.要考虑效益D.要打破惯性答案: 要打破惯性4、商业模式六要素交易结构中,()是对商业模式最终施行效果的评价体现。

A.业务系统B.盈利模式C.自由现金流结构D.企业价值答案: 自由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5、企业制定价值主张的三种方法包括A.罗列全部优点B.宣传有利自身的差异点C.突出共鸣点D.避而不谈缺点答案: 罗列全部优点,宣传有利自身的差异点,突出共鸣点6、商业模式是企业的执行机制,管理模式是企业运行机制A.对B.错答案: 对7、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是产品/服务的商业化过程,伴随着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A.对B.错答案: 对8、商业模式三要素中,价值主张和目标客户通过价值链有效链接在一起A.对B.错答案: 对9、商业模式、企业战略、营销策划三者之间,从管理目标、管理视野、对待市场、竞争、产品的态度上基本相同,所以三者其实是一回事A.对B.错答案: 对10、商业模式、企业战略、营销策划三者之间,从管理目标、管理视野、对待市场、竞争、产品的态度上基本相同,所以三者其实是一回事A.对B.错答案: 错第二章1、下列关于业务定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定位是市场的选择B.定位是商业模式的起点C.定位是企业应该提供什么特征的产品与服务D.定位就是企业应该做什么答案: 定位是市场的选择2、影响企业选择与某类利益相关者交易方式的因素是A.交易价值与交易成本B.利益相关者的需求C.战略定位D.市场动向答案: 交易价值与交易成本3、科特勒的营销理论STP工具中,STP分别为A.细分市场(Segmentation)B.识别目标市场(Targeting)C.占据目标顾客心特定位置(Positioning)D.营销组织结构(Structure)答案: 细分市场(Segmentation),识别目标市场(Targeting),占据目标顾客心特定位置(Positioning)4、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企业的战略选择主要有三种A.低成本B.集中化C.差异化D.敏捷话答案: 低成本,集中化,差异化5、在价值链定位中企业要确定自己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并针对企业自己的经营状况进行价值分析A.对B.错答案: 错6、商业模式相同的企业具有相同的业务定位A.对B.错答案: 错7、企业需要依据自己所处的价值链环节确定其业务A.对B.错答案: 对8、识别可能的客户群必须遵循关于当前谁是客户的思维定势A.对B.错答案: 错9、战略定位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企业面向的市场是什么以及企业用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去满足这个市场A.对B.错答案: 对10、卡迪娜健康医院的案例中,卡迪娜的创新体现在业务定位从药品销售转变为对医院的药品配套管理。

企业商业模式及结构体系研究

企业商业模式及结构体系研究

企业商业模式及结构体系研究企业商业模式及结构体系研究摘要:通过疏理和总结前人的大量研究,本文一方面给出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商业模式内涵与定义,另一方面重新构建了商业模式结构体系,提出三个阶段即起点、过程、结果和五个方面即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核心资源、关键活动及财务模块。

企业可以借此描绘自身商业模式的全景图,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运营过程和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

关键词:商业模式;结构体系;价值创造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兴起,使得"商业模式"(busiIless model)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术语和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商业模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关于商业模式的内含定义和结构体系的具体构建仍然尚未达成一致观点。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o德鲁克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产品和效劳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可见,商业模式已越来越成为企业重新获取竞争优势和生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定义美国学者TIMMERS于1998 年第一次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

他指出商业模式可以作为由产品、效劳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 是一个产品、效劳和信息流的框架, 其根本要素包括产品、效劳、信息、商业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来源等。

此后,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界定。

由于学者们各自所关注的视角不同,导致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对此,Morris等在考察众多商业模式定义的根底上提出,商业模式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 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

在此根底上Osterwalder等认为, 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 用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 其描述了企业如何通过创造顾客价值建立内部结构, 以及与伙伴形成网络关系开拓市场、传递价值、创造关系资本、获得利润并维持现金流。

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要素及其关系

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要素及其关系

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要素及其关系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盈利的核心逻辑,它涵盖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以及获取价值的过程。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要素及其关系,以期为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盈利目标,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的逻辑性和结构性的决策。

它包括了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营方式、价值主张、客户群体以及利润来源等多个方面。

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应该具备创新性、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创造竞争优势。

经纪人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中介机构或平台,将供给和需求进行匹配,以实现价值的交换。

例如,房产中介、招聘网站等。

订阅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定期提供服务或产品来获得持续收入。

例如,软件服务提供商、电视媒体等。

合作伙伴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合作,共同创造价值并分享收益。

例如,电商平台与物流企业的合作等。

合作: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例如,品牌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等。

竞争:企业之间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会展开竞争以争夺市场份额。

例如,智能手机市场中的竞争等。

利益分配:在合作伙伴模式中,企业之间需要对利益进行合理分配,以确保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合作破裂等。

以某订阅模式的在线教育平台为例,该平台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收来源:该平台的营收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付费用户的订阅费用,二是来自于广告商的广告费用。

成本结构:该平台的成本主要包括教师薪酬、技术维护、市场营销等方面。

其中,教师薪酬是最大的成本项,因为该平台需要聘请大量的优秀教师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客户群体:该平台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年龄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希望通过在线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销售渠道:该平台主要通过互联网广告、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来吸引用户,同时也会通过与一些线下教育机构合作来拓展市场份额。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作者:程炜来源:《价值工程》2019年第23期摘要:商业模式创新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入。

文章从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类型、影响因素以及路径四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和综述。

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研究。

Abstract: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related fields are fruitful, but they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refined and deepened. The article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concepts, type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影响因素;路径Key words: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type;influencing factors;implementation path中图分类号:F275;F626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3-0287-030 ;引言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概念最早由Gardner(1960)提出并使用,其本质上是各经济主体间的交易关系,体现了组织价值创造的方式以及逻辑。

基于效果推理理论视角的创业资源整合

基于效果推理理论视角的创业资源整合
资源协同难
不同来源的资源可能存在差异和冲突,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协同和 融合是一个挑战。
资源管理难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扩展,如何有效管理和配置资源 是一个挑战。
基于效果推理理论的应对策略
1 2
明确目标与战略
基于效果推理理论,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 战略,根据目标和战略来制定资源整合计划,确 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基于效果推理理论 视角的创业资源整 合
目 录
• 效果推理理论概述 • 基于效果推理理论的创业资源整合 • 创业资源整合中的风险与挑战 • 创业资源整合的实践案例分析 • 基于效果推理理论的创业资源整合的未来发展
与展望
01
CATALOGUE
效果推理理论概述
效果推理理论的定义
• 效果推理理论(Effectual Reasoning Theory)是一种经济 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在不确定条件下,个体 如何通过信念、偏好和认知过程来做出决策。该理论由以色 列心理学家Yaacov Trope和Nicholas Epley于1990年提出。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可以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创新和创造力
创业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可以获取更 多元化的信息和资源,激发创新和创
造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增强企业竞争力
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可以提高 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 可持续发展。
提升企业战略灵活性
创业资源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创业资源可以 分为不同类型,如根据来源可分为内 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根据性质可分为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组织资本等。
基于效果推理理论的创业资源整合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整合视角论企业商业模式的作用与发展趋势内容摘要:在市场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只能使企业维持短暂性的优势,而卓越的企业商业模式会使企业在市场中保持长久的核心能力。

所以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并均积极构建恰当的商业模式,这归根结底都是商业模式的价值体现。

本文首先从整合的商业模式视角对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分析企业商业模式的作用与理论发展趋势,并探讨企业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商业模式整合作用发展趋势企业从无、到设想、再到具体行动,均要求系统性的考虑和分析,才能完成创建者的设想,而企业商业模式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商业模式需要考虑战略定位、企业家团队、盈利模式、风险资金获取、价值创造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企业而言,具有优秀的商业模式及其持续创新能力可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从整合视角谈商业模式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有研究者尝试着从整合的视角理解商业模式。

其主要学者的观点包括: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三种流量的惟一混合体。

托马斯(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

贝因霍克和卡普兰(2003)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直觉和创造精神。

翁君奕(2004)把商业模式界定为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意构思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法。

Osterwalder(2005)在对众多概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除去一些不应当包括在内的因素外,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之上的、用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

它说明了公司如何通过创造顾客价值、建立内部结构以及与伙伴形成网络关系,来创造市场、传递价值和关系资本,并获得利润、维持现金流。

袁新龙和吴清烈(2005)认为,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它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它是指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

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克里斯坦森和SPA公司的CEO孔翰宁(2006)在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白皮书》中将其定义为由客户价值、资源和能力及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

原磊(2007)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描述企业如何通过对经济逻辑、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等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的概念性工具,说明了企业如何通过对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和价值实现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基础上,为股东及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朱武祥(2007)、魏炜(2009)认为,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它解决的是企业战略制定前的战略问题,同时也是连接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桥梁。

另外,经此一轮经济危机后,如何重新定位企业的客户价值和市场,发现新的巨大成长机会;重新确定企业的活动边界,界定利益相关者及其合同内容,构建新的高效成长机制;重新设计收益来源和盈利模式,培育新的持续赢利能力,是我国企业在危机中重生的关键。

《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10)给出了商业模式确定的定义: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并认为商业模式创造的价值不仅包括为股东创造的利润,还包括为顾客、员工、合作伙伴乃至整个社会创造的价值。

其主要是从商业模式的本质上给予定义,未涉及到商业模式的其他方面的涵义。

商业模式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包括了产品模式、用户模式、市场模式、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在内的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的商业运作系统,将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都纳入企业运转中,其中任何一个模式都不能分裂开来考虑,而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子模式,也是最能客观衡量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其他几个子模式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盈利模式,这一切都是在商业模式整合下共同发挥作用的。

企业商业模式的作用好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结构,具有系统化的特性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第二,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体现出商业模式的整合功效,使其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正确的道路,在于完美商业模式的运用。

(一)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商业模式从企业整体价值链及在其中的地位描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否在企业中发现并成功运用商业模式的力量整合企业资源,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同时,商业模式更加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商业模式初期的建立都是根据公司的核心人物对于市场、企业定位而作出关于企业各项活动的基本应对方法,甚至商业模式所建立的企业文化氛围都带着企业家的精神,这给管理层更好地理解企业战略目标并为之奋斗提供了方向,能使管理层的管理方式及沟通方式为企业发挥更大的效用。

另外,商业模式不仅要持续创新,同时要有大胆的探索,从企业内部运营方式到企业的定位,从固有的客户群到挑战吸引其它的消费群,从原有的消费观念到创新性的消费理念等出发,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站在更高的消费层次上思考企业的出路,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

(二)构建企业盈利模式商业模式能让企业不断地思考企业的定位、企业的目标人群特别是隐性的消费群体,保持消费群对企业的依赖度并为其不断延伸服务价值,从而使企业在不断的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分析中找到运营中的不足和空白区,重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高消费群体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保持企业的持续盈利。

商业模式能从整体上掌控企业资源,通过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再分配,以一种全新的资源处理方式来提高企业效率,让企业在价值链中获得竞争优势。

(三)组织管理高效率高效率,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梦寐以求的境界,也是企业管理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衡量,决定一个国家富裕或贫穷的砝码是效率;决定企业是否有赢利能力的也是效率。

按现代管理学理论来看,一个企业要想高效率地运行,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这是企业生存、成长的动力,也是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理由。

其次是要有一套科学的、实用的运营和管理系统,解决的是系统协同、计划、组织和约束问题。

最后还要有科学的奖励激励方案,解决的是如何让员工分享企业成果的问题,也就是向心力的问题。

企业的管理才能实现效率,用高效率的管理掌控有效的资源,才能促使企业持续盈利。

管理模式和资源处理方式以及企业的盈利模式都在商业模式范围之内。

现实生活中的万科、联想、华润、海尔等大公司,在管理模式的建立上都是可圈可点的,正是以这些可行性的管理模式为特点的商业模式,促使这些企业逐步从众多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

(四)快捷融资能力企业不管在任何的生命周期阶段,都不可避免融资的问题,能否有效而快捷地筹集到资金,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资金流是企业的正常运作控制因素,掌握了资金流就能掌控企业的运转,因而能否快捷融资并合理运用资金是商业模式能否起到应有作用的关键点。

融资模式的打造对企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企业生存需要资金,企业发展需要资金,企业快速成长更需要资金。

资金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发展中很难突破的瓶颈。

谁能解决资金问题,谁就赢得了企业发展的先机,也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而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规模成为企业进行下一步融资的基础,这对于创业型企业或是处于新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资金的短缺会进一步限制这些企业的发展,而难以进一步发展的企业就更加难以获得融资,使得企业的发展进入困境。

而商业模式却有可能成为企业获得融资的一种方式,因为风险投资者更为看重企业的商业模式,其原因是商业模式代表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而不会侧重于企业当前的规模。

从一些已成功的企业发展过程来看,无论其表面上对外阐述的成功理由是什么,但都不能回避和掩盖融资对其成功的重要作用。

所以说,商业模式的设计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考虑融资模式。

甚至可以说,能够快捷融资并合理运用的商业模式就已经是成功了一半的商业模式。

(五)增强投资者信心企业不管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资金流对于企业是否壮大还是崩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企业的发展命脉。

商业模式能从企业定位、企业运作方式、价值链地位等方面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结构,吸引投资者为企业投资或是追加投资,这是企业合理、安全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企业商业模式理论发展趋势“商业模式”这一名词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

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末期的互联网创业潮。

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等新经济时代改变了过去的竞争范式,促使人们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关注和思考,人们意识到商业模式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这推进了企业对自身商业模式的反思,同时兴起了人们对于成功的企业商业模式的借鉴和学习风潮。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和成功的商业模式,以此模式对企业的行为作出战略性模式指引,并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能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因而,商业模式是每个企业都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没有商业模式、或者商业模式不清晰、商业模式缺乏环境适应性的企业将面临破产。

目前许多知名的商业杂志和管理期刊,已经广泛使用商业模式这个词语来陈述成功企业的经营典范。

随着对商业模式的关注度和研究度的不断加大,尽管“商业模式”被广泛提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领域不够完善,特别是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缺乏一个明确公认的概念体系。

业内人士对于商业模式的含义及其关键要素等关键性的概念问题说法不一,并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对商业模式的具体描述具有模糊性,这使得人们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乱,从而削弱了其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其理论分析框架尚未构建起来,有关商业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性初级阶段。

从现有商业模式研究来看,迄今为止,在商业模式的研究中还没有形成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在原有的管理学理论上融合了战略管理和创业领域的理论,总体上经历了从经济类向运营类、战略类和整合类递进的过程,而且有些学者对特定领域、行业、典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展开探讨,并且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和创新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纵观这些学者的研究重点是:什么是商业模式?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然而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原有企业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自己的商业模式,新生企业如何创造出新的模式以避开激烈的竞争,还没有一套成型的理论体系,研究成果也很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