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_实验及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
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1. 事后设计(Posttest-Only Design):这是最简单的实验设计类型,也是最常用的。
研究者仅在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进行一次测试,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在这种设计中,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便对比不同处理的效果。
2. 事前-事后设计(Pretest-Posttest Design):在这种设计中,除了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外,研究者还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进行一次测试。
通过比较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验处理对被试的影响。
3. 控制组设计(Control Group Design):这种设计类型包括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两个组中。
在实验组中,被试接受特定的处理,而在对照组中则不接受处理。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确定是否实验处理对被试产生了影响。
4. 纵向设计(Longitudinal Design):这是一种跟踪研究设计,研究者在一段时间内定期对被试进行测试,以观察和记录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这种设计类型允许研究者观察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随时间的演变。
5. 重复测量设计(Repeated Measures Design):在这种设计中,被试在不同条件下接受相同的测试或测量,以评估条件对被试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这种设计类型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 因素设计(Factorial Design):这种设计类型涉及两个或多个自变量,以探究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
通过分析不同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变量对被试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7.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sign):这种设计类型是在药物研究和治疗干预等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设计。
被试随机被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比较干预措施的效果。
8. 实验模拟设计(Simulation Design):这种设计类型通过使用计算机模型或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实验情境,以研究被试的心理和行为。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地位。
2. 心理物理学方法:感觉阈限、感受性、心理物理定律等基本概念。
3.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单一变量实验设计、多重变量实验设计。
4. 心理物理学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收集与分析。
5. 心理物理学实验案例分析: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领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
2. 难点: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演示: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践:学生亲身体验心理物理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心理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实验心理学》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心理物理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3. 实验材料:心理物理学实验所需的各种刺激材料。
4.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物理学现象,激发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3. 案例分析:分析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领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案例。
4. 实验演示:演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现象。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心理物理学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6.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心理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心理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相关理论知识点的巩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2011考研实验心理学复习题(永久免费)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单选题)1、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 )A.冯特B.费希纳C.艾宾浩斯D.斯蒂文斯2、运动员百米赛跑中听到枪声就起跑,起跑时间属于( )A.视觉反应时B. 听觉反应时C.触觉反应时D.视听联合反应时3、配对组设计在性质上属于下列哪种设计范畴()A、实验前后设计B、混合设计C、拉丁方设计D、被试间设计4、如果被试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A、被试内实验设计B、被试间实验设计C、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D、混合设计5.强度不同的声音作为自变量,那么这种自变量属于( )。
A.刺激特点自变量B.环境特点自变量C.被试特点自变量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6.在一项研究中,要求一个自变量用一种设计处理,而另外一个自变量用不同种类的设计处理,这种设计属于()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混合设计D、所罗门设计7. 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A 可靠的B 有效的C 敏感的D 有信度的8. 费希纳在指定等距量表时应用的方法是()A 最小变化法B 恒定刺激法C 平均差误法D 差别阙限法9. S=bIa 表示的是()A 韦伯定律B 费希纳定律C 斯蒂文斯定律D 格拉斯曼定律10. 用 AEst (E I X -S1 I / n ) 或 AEM (E I X -M I / n ) 来计算差别阙限,是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A 最小变化法B 恒定刺激法C 数量估计法D 平均差误法11.唐德斯B反应时又叫()A 辨别反应时B 选择反应时C 基础反应时D 简单反应时12. 通常由主试者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自变量属于()A 刺激特点自变量B 环境特点自变量C 被试特点自变量D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13. 斯塔尔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幼儿对文法的理解,他所做的实验是()A 听偏好实验B 儿童对图片命名速度的实验C 语言符号对图形再现的影响实验D 重复成人说过的话的实验14. 在感觉剥夺的实验中,比较有效的测量感觉剥夺程度的指标是()A 是否产生幻觉B 是否减少了抽烟C 智商的变化D 忍耐感觉剥夺的时间15. 程乃颐对材料的相似程度与倒摄抑制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插入材料对原有材料干扰最大的是相似程度()A 小的B 大的C 全不相似的D 全部相似的16. 最早系统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作是( )。
实验心理学 第3章 实验设计的类型考研笔记-精品
第三章实验设计简化:随机的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有效的操作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第3.2章真实验1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控制较高,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严格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操纵实验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该设计类型一般在随机化原则上选帝口分配被试、采用前测和控制组等手段。
第一节真实验设计的分类一.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各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分为被试内设计二被试间设it 和混合设计。
三厂按照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小务(一)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或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n 被试间设计]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据实验目的对各组被试随机实施不同处理。
它的基本特点是: 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用随机化方法抽取被试,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每个被 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in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R 代表以随机的方式抽取被试将被试分配到组。
0代表观察或测试取得的数据。
右下方的小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的顺序。
X 代表实验处理或操纵, 右下的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1质序,没有X 的组别,即为控制组。
优点:①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选择、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②控制组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历史和成熟因素对选择和被试中途退出等内部效度的影响; ③可控制统计回归的影响;④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对外部效度的影响。
⑤实验处理前没有前测,避免了练习效应; 是理想的实验设计。
缺点:因为没有前测,无法进行实验处理前后的比较,无法知道实验处理引起的效果有多大;统计方法:这种设计基本模式是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一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使用统计水平进行检验的时候可以采用独 立样本t 检验(检验01与02的差异\[2]随机多组后测设计模式:在研究中根据研究情况可以将自变量的水平增加到三个及三个以上,又叫随机多组后测设计,增加到三个时其模式如下: 实验组1:RI Xi Oi 实验组2:R2 X 2 02 控制组:R3 03优缺点:同随机实验继空制组后测设计。
实验心理学 考研 范式
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一、引言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究人类心理现象的规律。
考研是许多心理学学子的梦想,因此,了解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对于备战考研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三个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核心,它决定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研究问题、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条件和控制变量等。
三、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指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中,实验操作要求严谨细致,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任务的安排、实验指导的给予等。
四、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是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解释的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中,实验分析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来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实验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五、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应用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研究人类认知、情绪、学习、记忆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来探究人类注意力的分配机制,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人类情绪的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来解释人类学习的规律等。
六、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意义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七、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挑战和展望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在应用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过程的复杂性等。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将会更加完善和精确,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八、结论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是心理学学子必备的技能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还可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实验心理学(一)
实验心理学(一)引言概述: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和探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通过概述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实验心理学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与方法,最后总结实验心理学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1.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定义和发展历程-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实验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2. 实验心理学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 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 发展心理学实验研究- 临床心理学实验研究- 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3. 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与方法- 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变量的确定和操作定义- 实验被试的选择和组建- 实验过程和实验材料的设计- 实验刺激的控制和效度检验4. 实验心理学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实验心理学对理论发展的贡献- 实验心理学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 在实验心理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实验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实验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创新总结: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研究方法的心理学分支,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探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
它在认知、社会、发展、临床、教育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然而,实验心理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创新,实验心理学有望为人类心理学的进展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2011年312心理学真题 题解(1)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丘脑是感觉神经重要的中转站,除嗅觉以外,所有输入信息都通过丘脑传向大脑皮层。
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海马,与记忆有关。
桥脑,对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本题为常识性知识,需要考生对各种生理器官的功能精确记忆。
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初级视觉区位于枕叶内,接受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视觉;初级听觉区位于颗叶内,产生听觉;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内,产生不同形式的感觉;言语运动区位于额叶内,功能是发出运动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本题为常识题,需考生熟记大脑皮层各区的位置及其功能。
考生在记忆时,可边记,边在自己的大脑上指出相对应的脑区帮助记忆。
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听觉理论。
位置理论包括行波理论和共鸣理论。
共鸣理论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耳蜗底部的纤维较短,靠近蜗顶的纤维较长。
像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不同的声音产生共鸣。
当声音频率高时,短纤维发生共鸣;而当声音频率低时,长纤维发生共鸣。
行波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逐渐增高。
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
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所在部位也不同。
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从两种位置理论来看,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都位千底部。
本题为基础知识点、细节知识点,需考生对听觉的各个理论熟记,并对听觉的各个理论可解释的声音范困熟练掌握。
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感觉现象。
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作联觉。
感觉适应:由于持续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导致其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如,明适应、暗适应。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一:情绪和记忆的相关性研究
实验目的:研究受试者的情绪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实验方法:实验将由20名受试者组成,他们将被要求观看20张图片,每张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例如开心,伤心,害怕,厌恶等等。
每个受试者将被分配到两个组,一个组接受情绪暗示,另一个组没有
接受情绪暗示。
再次检查受试者时,如果有任何受试者表现出明显的情绪
反应,则将被移出试验组。
实验步骤:
1.首先,受试者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他们自身的抑郁情况的问卷,以
便对受试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初步评估。
2.其次,受试者将按照实验条件观看20张图片,每张图片将展示不
同的情绪,受试者可以选择是否受到情绪暗示,如果受试者选择了被情绪
暗示,则受试者将被要求观看暗示的图片;如果受试者不受情绪暗示,则
受试者将被要求观看每个图片一次。
3.接下来,受试者将被要求在观看过这些图片后对这些图片的细节进
行回忆。
4.最后,受试者的记忆细节将被记录,以便与初步评估的情绪和暗示
的情绪进行比较,以及他们的记忆能力是否受到情绪影响。
实验预期:
预期结果:在本次实验中。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与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1)你研究的问题;(2)自变量;(3)因变量;(4)变量控制;(5)实验材料的处理;(6)实验过程;(7)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①年龄(被试间变量),分三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②文章主题熟悉度(被试内变量),分两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
(3)因变量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 题,满分为30分。
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①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②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教师评定);③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④生字水平,控制方法:将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
(5)实验材料①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②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共60人。
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的6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的选择题,共限时40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按照拉丁方进行平衡。
(7)数据的统计处理①数据整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②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③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实验及实验设计ppt课件
通过比较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分析实验因素对结果 的影响。
回归分析
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并 检验其显著性。
24
结果解释与报告撰写
2024/1/30
结果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和讨论,验证假设并得 出结论。
结果可视化
通过图表等形式将结果呈现出来,提高结果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
系。
复杂实验设计
复杂实验设计是指包含 多个自变量、多个因变 量以及多个实验处理组 的实验设计,需要采用 更复杂的统计方法来分
析实验结果。
2024/1/30
10
03
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2024/1/30
11
观察法
01
自然观察法
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 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不加以任何 干预。
参与观察法
听觉感知实验
例如,探究不同音高、响度、音色对听觉辨 别和记忆的影响。
2024/1/30
触觉感知实验
例如,考察不同材质、温度、压力对触觉感 受和认知的影响。
17
记忆实验设计
瞬时记忆实验
如数字广度测试,研究短时间内对信息的保持能 力。
短时记忆实验
如词汇记忆任务,探究信息在短时间内的存储和 加工过程。
长时记忆实验
实验设计目的
实验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 手段,控制和操纵自变量,观察和测 量因变量的变化,从而验证研究假设 ,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2024/1/30
8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在被试的选择、分组以及实验顺序等方面采用
随机方法,以消除或减少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实验研究的效度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实验研究的效度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原因和机制。
在实验心理学中,实验研究的效度是评估实验结果的信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可以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建构效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内部各种因素是否影响了实验结果的解释。
在实验设计中,内部效度取决于实验的控制性,即实验条件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验者所关心的原因和机制。
要确保内部效度,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例如,可以采用随机分组、交叉设计、双盲实验等方法来减少实验条件的偏差,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唯一差别是实验操作本身。
此外,还可以采用成组设计、前后设计等方法,来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差异,以确认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环境或人群中。
在实验研究中,为了提高外部效度,可以采用多元设计,包括选取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特征的被试,以尽可能多地代表目标人群。
此外,还可以在多个实验场所、多个时间段等进行研究,以确保实验结果对不同条件的普适性。
建构效度是指实验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要研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在实施实验之前,需要对实验所要考察的变量进行明确定义,并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为了提高建构效度,可以采用多个不同的测量工具来对比结果,以确保不同工具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此外,采用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等方法,可以评估测量工具的结构效度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实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效度对于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要保证实验研究的效度,需要从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建构效度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和优化。
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适当的被试和测量工具,可以提高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效度,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更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实验心理学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
方法一:前后测平均值差值T检验
方法二:建立回归方程O1~O4→L1,O4~O8→L2,O9~O16→L3
1、检验L1与L3是否有显着差异→实验组与控制组选择上是否存在差异
2、检验L1与L2或L2与L3是否有显着差异→实验处理是否有效
优点: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
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
3、重复的实验处理的干扰→练习效应or疲劳效应
循环1
循环2
X1
O1
O3
X0
O2
O4
1、可对两种实验条件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验处理X1与实施控制条件X0的不同效应
2、可进行简单效应的比较,比较在实验处理X1条件下的顺序效应,以及在控制X0条件下的顺序效应,以确定时间效应
3、可以通过对实施变量与实施顺序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效果的不同变化
单因素完全随机配对等组前测后测设计
R1XO1
OM
R2O2
1、对机体变量控制更加严格,对影响内部效度的额外变量控制得更为有效
2、配对等组→被试在与因变量直接相关的重要变量上市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后测平均数上出现的组间差异,不大可能是实验处理前两组本来就存在的重要差异造成的→更明确地判断实验结果原因
1、配对困难,不适于被试量较大时使用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RXO1
RO2
几乎具备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所有优点
1、随机化原则→控制了选择偏向、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2、控制组→控制了历史、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心理学考研资料-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第二章实验设计有关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历史(经历)(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3)选择(4)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
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
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有关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的搜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被试内设计真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被试间设计准实验设计多因素设计混合设计非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组)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处理,而另一被试(组)接受另一种处理,然后比较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混合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取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
一、非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可以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累资料。
1、单组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X O(2)设计的评价不足:①无对照组比较。
②无前测。
③没有考虑对机体变量、自变量及其他无关变量的控制。
④很难排除历史、选择和成熟等内在无效来源的作用。
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在心理学领域,实验设计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实验,我们能够揭示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各个关键环节。
首先,明确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起点。
我们需要清晰地确定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例如,是研究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还是探究社交环境对个体自尊的作用?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将为后续的设计步骤提供方向。
确定实验变量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自变量是我们在实验中主动操纵和改变的因素,因变量则是我们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以研究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例,压力的大小就是自变量,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或时间限制来实现;而学习成绩就是因变量,可以通过考试分数、作业完成质量等来衡量。
同时,还需要控制额外变量,即那些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但并非我们关注的因素。
比如,被试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
选择合适的被试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被试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我们所研究的总体特征。
例如,如果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青少年的心理反应,那么选择的被试应该涵盖不同性别、年龄、社会经济背景等方面的青少年。
在选取被试时,还需要考虑伦理问题,确保被试的参与是自愿的,并且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伤害。
实验设计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实验组与控制组设计、前测后测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
实验组与控制组设计中,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施加自变量的处理,控制组则不进行处理,然后比较两组的因变量差异。
前测后测设计则是在实验处理前后分别对被试进行测量,以观察实验处理的效果。
重复测量设计则是让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条件下接受多次测量。
实验环境的设置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环境应该尽可能地保持稳定和标准化。
比如,实验的时间、地点、温度、光线等条件都应该保持一致,避免这些因素对被试的表现产生影响。
实验材料的准备也需要精心考虑。
如果是进行认知实验,可能需要准备特定的测试题目或刺激材料;如果是研究情绪反应,可能需要准备相应的视频或图片等。
2011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1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ABA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混合设计D.对照组设计正确答案:A解析: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或每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的实验设计。
ABA中的A和B分别指代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水平。
故本题选A。
2.内隐联想测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 )A.反应类型B.反应时C.正确率D.信心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内隐联想测验是格林沃尔德1998年提出的。
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测量两类词(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
故本题选B。
3.下列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中,最容易产生动作误差的是( )A.平均差误法B.最小变化法C.恒定刺激法D.信号检测法正确答案:A解析:平均差误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因此,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操纵仪器会导致动作误差。
故本题选A。
4.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A.人工语法范式B.序列学习范式C.复杂系统范式D.样例学习范式正确答案:A解析:内隐学习是指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某种知识,学习了某种规则。
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测试表现出来,但在意识层面无法觉知,不能外显地表现出来。
Reber首次设计并使用人工语法来研究内隐学习。
故本题选A。
5.即使一个刺激被有意忽视,注意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分配到该刺激并影响其此后的加工。
研究这种现象的实验范式是( )A.搜索范式B.双侧任务范式C.负启动范式D.整体一局部范式正确答案:C解析:Tripper将负启动作为分心物抑制的研究方法,当在启动显示中作为分心物的刺激,其内部表征与抑制相联系,而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将此分心物的刺激作为目标时,被试对目标的反应时比在控制条件下要长。
实验心理学历年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历年实验设计题及答案(一)(2010-02-15 15:50:13)分类:心理学习标签: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倒摄抑制反应时短时记忆顺序量表单字教育1.试用一个实验设计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2.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的影响。
倾斜度有10度15度.20度3.怎么进行实验去获得一条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曲线4.某学生用自由回忆的方法进行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他挑选了15个单字.找了15名被试,每个被试都按同样的顺序学习单字,然后统计结果。
试指出该学生实验程序中的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用组间设计方法与组内方法分别设计实验,来测定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5.试做一个检查倒摄抑制的实验设计6.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六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一.试用一个实验设计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首先可以确定该实验为组间设计,即被试间设计,按照随机取样的原则选取四组数目相同相互匹配的被试,其中两组被试为实验组,两组被试为控制组。
用序号分别标记为1、2、3、4组。
2、实验安排第1组被试先学习A项目,间隔一段时间后学习B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B 项目的成绩。
第2组被试只学习B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B项目的成绩。
第3组被试先学习A项目,间隔一段时间后学习B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A项目的成绩。
第4组被试只学习A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A项目的成绩。
3、实验结论,第2组被试与第1组被试学习B项目成绩的差别就是前摄抑制的结果。
第4组被试与第3组被试学习A项目成绩的差别就是倒摄抑制的结果。
二.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的影响。
倾斜度有10度15度.20度答:1、首先确定该实验为组内设计,即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被轮流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下进行实验。
实验共有三种实验处理,即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分别为10、15、20度。
2、把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三种实验条件下,在相同的规定时间内记录被试在每种实验条件下输入字符的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语乃是心理实验中主试给被试交代任务时说的 话。
指导语的制定应注意以下要求:
a 在实验实施之前,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 严格确定指导语的内容。 b 在指导语中需要把被试应该知道的事项交代完 全。 c 简单明确,即要确保被试真正懂得指导语,切 忌模棱两可。 d 指导语心理实验的类型
• 因素型实验 • 函数型实验
因素型实验
是指为了探明所要研究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 因而进行的实验。 该类型属于“什么型”的实验。也称“定性实验” 或“探索性实验”。 做这种实验时,首先要控制其他因素,突出其中一 个因素,探察此因素消除或变化与所研究心理现象有无 关系。然后,再突出另一个因素,逐个探察,系统探明 所影响的因素。
四、变量的操纵
(一)自变量的控制 (二)因变量的控制 (三)额外变量的控制
(一)自变量的控制
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指用可感 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 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例如,疲倦(fatigue)没有一个共同 的起点和尺度,怎么测量呢?如果定 义为“工作效率的下降”,那么就可 以进行测量和比较了。
过滤雄性狗的精液来分离掉精子细胞,然后用正常的 精液 以及 经过滤的精液使雌性狗人工受孕
盲人十分善于回避障碍物。
假设1:“面感视觉”——他们根据暴露在外面的 皮肤受到的压力做出反应; 假设2:听觉暗示 让盲人在一间设臵了障碍物(屏风)的大房间走 动
阶段1 脸上戴毡制面罩,手上戴手套 戴上耳塞 正常走动 阶段2 观察(每次都能回避) 观察(每次都会撞到) 观察(每次都能回避)
• 变量(variable):也称变项,它是在数量上 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如:身高、光的 强度、呈现时间、性别等
(一)自变量
• 1、自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又称独立变量或刺激变量, 是指由实验者操纵控制并且能产生所要 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果常常难以推广。
(2)恒定法(constant method)
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 变。包括环境变量,程序变量,被试变量的恒定。
心理实验中常见的可恒定的无关变量: a 采用同一地点,同一仪器,同一主试,同一时间段; b 主试态度要保持恒定; c 按同一实验程序或步骤进行实验; d 选择智力、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相同的被试。
奥恩(Orne,1962)的研究:
发给每个被试2000张纸,任务是每张纸上 做224个随机数字的加法。主试把被试的手表 拿走,并宣布他们要持续工作,直到让他们停 止为止。5.5小时,主试放弃。 后期,要求被试每完成一张纸上的计算, 就把他们的答题纸撕成至少32片。 被试回答:既然参加一项实验,那么想必 主试的要求自然有其道理。
喝咖啡对睡眠延迟影响的研究
被试:40名睡眠同质的青年人 自变量:喝咖啡 与 不喝咖啡 条件:21:00喝两包同一品牌的速融咖啡 因变量:睡眠延迟的时间 操作定义 22:00开始,记录每个被试进入睡眠状态的时间 实验仪器:脑电仪记录脑电波;眼动仪记录快动眼阶段的反应 额外变量:被试的疲劳程度、场所的各种条件等。
抵消平衡法
抵消平衡法是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 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 的目的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序列效应 (sequence effect) 常见的抵消平衡法有ABBA法和拉丁方法
ABBA法研究举例
例如:研究对红绿两种色光的反应时是否长短不 一的问题。
思考:如何理解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的
差别? • 因素型实验——由果溯因;静态;初步探讨 • 函数型实验——由因推果;动态;系统考察 • 前者可视为后者的预备实验。
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
• 变量是使实验运转的嵌齿和齿轮。好实验与差 实验的区别就在于,变量的有效选择和操纵。 ——坎特威茨(Kantowiz.B.H)
(3)匹配法(matching method)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于相 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 被试身上与实验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 据测得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控制组和实 验组。 这种方法理论上可取,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困难, 实际应用中常常配合其他技术共同使用。
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的组——所谓处理就是 实验者进行的操纵。 控制组:除了不接受实验处理之外,与实验组 的处理完全相同。
斯帕兰扎尼(Spallanzanil)假设精液中的 精子使雌性卵子受孕?
阶段1 正常精液 (控制组) 精液-精子 (实验组) 阶段2 观察(怀孕)
观察(没有怀孕)
在心理学实验中,一般常用的指标有:
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 反应时 反应持续时间 反应程度 完成量 错误率 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 口头报告 ……
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应满足
有效性,即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 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validity)。 客观性 数量化
(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
随机化法(randomization):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 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从理论上讲,它是控制无关 变量的最佳方法。不仅可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 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随机化法被应用于平衡实验条件的序列效应 (sequence effect),这种思想和抵消平衡法 (counterbalancing method)是相通的。
练习二
•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 当六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 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请对变量命名。 答案 • 自变量:参与者性别 • 因变量:被试不舒服的程度 • 控制变量:电话亭的大小、挤在电话亭 的人数(6)、被试的身材等
练习三
• 训练鸽子绿灯亮时啄键、红灯亮时停止。 对作出正确反应的鸽子给予玉米的奖励。 对变量命名。 答案 • 自变量:灯的颜色(红或绿) • 因变量:啄键次数 • 控制变量:食物剥夺时间、键的大小、 红灯绿灯的强度等
(三)、额外变量的控制
排除法 恒定法 匹配法 随机化法 抵消平衡法 统计控制法
(1)排除法(elimination method )
排除法:即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 果的各种额外变量排除出去。
如物理环境变量;实验者效应;暂时被试变量
双盲程序:是指使主试、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 假设和目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存在的问题:可能使实验失去“真实性”;所得结
• 如反应时的影响因素:感觉通道(光180mm,声、触140mm)、刺 激强度、被试准备时间、指导语、环境的安静与否。 • 又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加工机制(行为抑制、执行控制), 脑神经机制(顶叶损伤、前额叶损伤),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 征等。
函数型实验
是指研究各种因素怎样影响行为的实验,即研究 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 该类型属于“怎样型”的实验,类似的说法还有 也称“定量实验”和“假说验证实验”。 做这种实验时,要把与此心理现象有关的因素一 一加以控制,系统变化其中一个因素,观测相应的心 理现象有何变化,从而确定前项条件变化和后项变化 之间的函数关系。随着实验设计技术与统计技术的发 展,也可以同时探讨多个条件与某一心理现象之间的 关系 。 如: 教学方法与学习成绩的函数关系。
2、对于在刺激维度上连续变化的自变量, 要做好三项工作:
(1)要确定好自变量的范围 (2)要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 (3)要确定好各检查点之间的间距。
(二)因变量的控制
1、反应控制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
1、反应控制
反应的控制的目的: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 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维度上。 以人作被试者,往往用指导语来控制被试者的 反应。
第一节 心理实验设计的一般问 题 • 一、心理实验及其类型
(一) 什么是心理实验 所谓心理实验是指在严密控制的条 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对相伴随的心 理现象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和测定,从而确 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关系的方法。
(二)心理实验的一般模式
(A)实验条件 外部表现
声、光、电 学习材料 图形 各种作业、任务 指示语 时空等因素
(3)要求特征(被试变量)
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在 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 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因而实 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被试对实验的态 度。那么很有可能,被试会自发地对主试的实 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一种自以 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B)心理过程
感知、注意 记忆、表象 思维 情绪 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 口头报告 手、眼活动 脸部表情 心率等 脑电,脑磁等 行为效果
( C)
+
(三) 心理实验的特点
• 1、实验研究具有主动性。相对观察法而 言,主动性尤为突出。 • 2、实验研究具有重复性和验证性。 • 3、实验研究具有精确性。如工作记忆容 量的测量 • 科学的特点:客观性、一致性、可证伪 性、可预见性
三、变量的种类
(一)自变量的种类 1、作业变量(task variable) 如迷津的复杂程度、词频等。 2、环境变量 如温度、湿度、照度等。 3、被试变量(subject variable) 如能力(智力或记忆);反应(反应时或助人行 为);主观体验(心境或焦虑)等。
3、被试变量
(三) 控制变量
• 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又叫 干扰变量或额外变量,是在心理实验中, 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 择、确定、操纵、变化而必须使之中立 化、控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