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提纲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进入四年级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本次总复习的内容覆盖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包括如下主题: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2.分解十以内数的加减法3.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4.运用米、升、斤、元的简单计价5.用非标准单位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6.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整点、半点、刻钟和个别分钟的时间7.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8.能简单地进行数表上面的数字填空和排列三、教学重点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的进一步巩固;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4.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1.不带进位的数到1000内的加减法;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

五、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巩固性、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通过讲解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加深对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的理解。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练习建议和习题解答方法。

3.鼓励学生边做题边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以便更好的相互补充和学习。

六、教学资源1.练习册;2.教科书;3.黑板和粉笔。

七、教学时间共计两节课。

八、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组织小组合作的行为,检查其协调性和学习效果。

2.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其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辅导。

3.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九、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并在每次课堂开始时检查作业情况。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策略教案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策略教案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策略教案如下:一、掌握基本算法1.1 加法和减法口诀通过歌唱、游戏、口诀学习加减法,掌握住两个数字相加、相减,几个数字相加、减的方法。

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加强记忆。

例如,制作“数字寻宝游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相应数字的卡片。

同时,播放加法和减法口诀歌曲。

1.2 数学计算方法强调记住加减乘除的口诀和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培养孩子们化繁为简、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运用数字之外的思维2.1 逻辑思维通过进行打乱思维以及一些逻辑思维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推理和思考得出答案,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推荐一些适合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游戏,例如:数盘游戏、数形结合游戏、推理游戏等。

2.2 创造性解决问题强化孩子们的创造力,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让孩子们多参与一些数学活动,例如做数学手工、制作数学模型等,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理解和应用3.1 实际应用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让孩子们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

可以通过采访家长、让家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3.2 问题应用引导孩子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创造性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的教学策略。

通过掌握基本算法,运用数字之外的思维,以及理解和应用,孩子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老师也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比如更加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情境教学、课堂游戏等,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学习更轻松,更容易。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一、前言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是儿童数学学习阶段中关键的一年。

本教案旨在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数学知识点回顾1. 十以内的数的认识通过数块、数带或大小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快速认识0-100以内的数,并进行准确、迅速的比较。

教师可采用字典的方式,将十以内的数字呈现出来,让学生快速掌握。

2. 超大数的认识与读法超过十万的数,可以通过分节记数、逗点记数等方式进行认识和读法。

通过生活实例等案例,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3. 算术运算三年级是加减法的学习阶段,主要精力放在加减法的基础理解和能力培养上。

3.1 加法基础加法、进位加法、加数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取消律等是加法的基础知识点。

提倡教师通过游戏、抽象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并掌握加法知识点。

3.2 减法基础减法、借位减法、减数交换律、减法结合律和取消律等是减法的基础知识点。

提倡教师通过游戏、抽象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并掌握减法知识点。

4. 空间与几何空间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一环,建议教师通过实物、生活案例等方式进行教学。

4.1 画图作图通过简单形状的绘制、图形分析、对称轴的确定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意识和几何意识。

4.2 方向与位置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课外图像等学生容易接触到位置与方向的基本知识点,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5. 分数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食物、水果、面包等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应提倡学生将分数化为简介的分数。

6. 时间、长度和重量时间、长度和重量知识点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实用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绘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等方式进行教学,提倡学生始终记得“时间上的比较是比较分秒,长度上的比较是比较千米和米,质量上的比较是比较千克和克”。

三、总结通过此教案的梳理和总结,我们期望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内容,更好的引导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数字及算术运算等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意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复习
教案
教学目标
1. 回顾数学第二单元所学知识。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减法”的概念。

2. 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3. 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综合应用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备好复教案、教具和学生的练册。

2. 学生复教材。

教学过程
1. 分组复。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复教案和一些练题,进行小组复。

2. 答疑解惑。

根据学生的复情况,解答可能存在的疑惑和困惑。

3. 口算和书写练。

通过口算和书写练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减法运算技能。

4. 应用练。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复,学生们对减法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技能也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但仍需更多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结
本次复教案重点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减法口算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将来的数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师用书。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九单元所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2.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学运算方法;2.理解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3.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4.掌握题型解题技巧。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的应用;•四则混合运算。

2. 解决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推理论证解决问题。

3. 知识点总结•分数运算规则;•百分数的意义;•数学运算规律;•知识点联系运用。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复习与导入(1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概念。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与练习(40分钟)•根据课本内容,逐一讲解本单元重点知识点。

•设置相关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3. 问题解决与拓展(20分钟)•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课堂总结与反馈(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点。

•学生提问与解答环节,帮助学生澄清疑惑。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本次课程围绕数学第九单元进行了综合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美妙与实用。

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更多的互动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为本次教案内容,敬请学生们认真学习,定期复习,不断进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复
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能运用下列数学概念:百位、十位、个位;
2. 掌握两位数的读法及比较大小;
3. 能够运用数轴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4. 学会在数轴上数数。

二、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练册、数轴模板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两位数的卡片,要求学生快速说出这个数的读法,并写在黑板上。

2. 研究百、十、个位
教师通过教材上的练题,向学生介绍百位、十位、个位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
教师通过教材上的练题,引导学生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数轴模板,让学生将两个数用数轴表示出来,然
后比较它们的位置关系,最后确定大小关系。

4. 数轴上数数
教师再次使用数轴模板,将一些数放在数轴上,让学生根据数
轴上的刻度读出这些数。

学生可以分别说出数的百位、十位、个位,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5. 巩固练
教师布置一些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黑板上依次写出答案。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掌握了百位、十位、个位的概念,并
能够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同时,我们学会了使用数轴表示数的
大小关系,并能够在数轴上数数。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
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册上的相关练题;
2. 分享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两位数,并用数轴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千米和吨》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学会对长度、质量单位知识的整理和复习;2、通过对知识的错题分析,落实知识的查缺补漏;3、通过知识的归类整理,掌握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将学过的知识整理、归纳、整理成知识图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难点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三、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整理知识师:同学们,你们赛跑过吗?看,他们是谁也在举行100米赛跑。

你能从这里找到哪些计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与计量单位有关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出计量单位,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整理回顾知识点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①、总结长度单位的进率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10)厘米1厘米=(10)毫米用手比一比毫米、厘米、分泌、米的长度强化记忆: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②、总结质量单位的进率吨-→千克-→克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设计意图】全班通过进行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复习,加深整理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练习巩固①、单位换算总结: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设计意图】通过单位的换算,使学生熟练掌握计量单位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巩固计量单位的表象。

②、判断对错③、改单位【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讲解,使学生学生熟练掌握计量单位的应用,巩固计量单位的表象。

④、生活与应用⑴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是400米,小明每天跑5圈。

小明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⑵、 2 吨的货车上,装 3 台重600 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设计意图】数学课本的知识转到成生活的里应用,既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又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整理和复习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新课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复习和整理让学生打开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口算乘法计算。

20×6090×3080×8015×20700×3080×4050×70400×20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一起订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教师总结:为了简便计算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复习口算和笔算让学生看教材第58页的第1、第2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出题意、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1、直接写出得数。

40×72= 600×300= 30×23= 13×20=53×30= 20×700= 100×70= 22×40=23×20= 80×90= 50×20= 60×70=2、笔算。

58×29 67×1347×5431×1424×1333×1165×2852×363、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认真、细心、勤奋的良好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册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和思想方法。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和自主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与总结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梳理知识体系,明确复习目标和内容。

同时,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

2. 知识梳理: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在梳理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在后续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3. 练习与巩固:举一反三,提高能力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注重题目的层次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与提升:拓展应用,形成素养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素养。

在总结与提升阶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总复习《整数》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总复习《整数》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总复习《整数》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对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整数》这一课程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我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等方面的详细规划。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总复习《整数》这一章节,具体包括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乘除法运算以及整数的比较大小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正确比较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大小比较,难点则是如何将这些运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小球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如让学生看看自己的文具盒,数一数里面有多少支铅笔,有多少个橡皮等,让学生感受到整数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大小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整数的运算方法,比如23+17=40,4825=23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整数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立即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让学生计算32+27=59,3518=17等。

5.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和大小比较的规则,以及一些关键的点和提示。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在家庭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023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2023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第3题。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2、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算理,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五、教具学具:实物投影仪,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同学们,会口算吗?来试试!看来大家做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已经很熟练了。

10X3=12X10=22X4=31X20=(设计意图: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

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每套书有14本,买12套)问题是什么?(一共买了多少本?)怎样列示呢?(14×12)为什么要用乘法解决呢?(因为求的`是12个14是多少。

)师解释:我们把一套书看作一个14,用点子图表示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两套书就是2个14,12套书就是12个14,所以用乘法)那这个算式你估计等于多少呢?怎样估的呢?(120,140,因为可以把12看作10,也可以把14看作10)那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4×12。

小组合作:请大家借助点子图分一分,你想分成几套和几套来算?分好后再转换成以前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和算的。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教案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教案

《探索规律》
教科书第63页例1、例
2,64页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四第1~
6题
知识目标:运用所学计算知识发现数字或图形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掌握和不变的规律。

【教学重点】
对三位数处以一位数除法运算规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掌握三位数处以一位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律
视频展示台
探究新知 已知8个篮球装一筐,16个篮球可以装几筐?24,32,40个呢?
练一练:
1、小明帮爷爷摘苹果,上午摘了 43 千克,下午摘了 37 千克,爷爷准备的苹果箱最多装 8 千克苹果,装这些苹果需要多少个苹果箱?
2、小丽买了4辆玩具车,小华买了 和小丽同样多的玩具车。

他俩一共花去80元, 每辆玩具车多少元?
3、小猪平均每分吹多少个泡泡?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探索了除法的变化规律。

能够总结事物内部之间的规律,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尽量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掌握知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整理和复习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新课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复习和整理让学生打开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口算乘法计算。

20×6090×3080×8015×20700×3080×4050×70400×20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一起订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教师总结:为了简便计算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复习口算和笔算让学生看教材第58页的第1、第2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出题意、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1、直接写出得数。

40×72= 600×300= 30×23= 13×20=53×30= 20×700= 100×70= 22×40=23×20= 80×90= 50×20= 60×70=2、笔算。

58×29 67×1347×5431×1424×1333×1165×2852×363、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总复习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总复习 教案

总复习第二课时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比较和应用》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课本 P94—95总复习中“图形与测量”
复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含义。

2.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丰富对图表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复习重点:
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
一、宣布本节内容
二、指导复习
1.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2.课堂交流,归纳整理 (1)单位归类 (2)单位之间进率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3.整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异同点
三、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巩固与应用”
1.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2.聪明小法官先让学生独立填空,然后汇报交流。

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棵大树高8 ( ) .
(2)-张邮票的面积是6( )。

(3)教室的面积是55 ( ),
(4)钢笔长15( )。

(5)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是( )。

(6)北京到西安的铁路长约1200 ( )
4.单位换算
9平方米=( )平方分米. 2000平方厘米= ( ) 平方分米7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5米=( )分米
400平方分米=( ) 平方米( )平方分米=15 平方米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解决问题和混合运算 |青岛版(五年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解决问题和混合运算 |青岛版(五年制)

《温故知新二——解决问题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温故知新(二)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构建全册的知识网络。

借助实例,理解数量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整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简单的运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混合运算的运算技巧。

3.在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整理两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全册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练习法教学设计思路:课前,教师首先让学生翻看单元反思和错题本进行课前回顾,唤起孩子对旧知识的记忆。

课上针对学生平常的易错问题,教师设计“走进错题医院”的教学情境。

在纠错中梳理回顾重要的知识与学习方法,构建起数学的知识网络。

最后通过综合性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作业纸、检测题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构建知识网络。

1、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三位数的乘除法。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解决问题和混合运算”。

2、汇报交流师:课前同学们通过翻看单元反思,和错题本上的错题,进行了课前回顾。

老师把同学们提供的错题放在错题医院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错题医院。

【设计意图:有效地利用了学生手中的资源(单元反思、错题本、班级错题医院)。

通过课前回顾,初步唤醒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节省了下面回顾整理知识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构建全册的知识网络做好铺垫。

错题医院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出示课件第一题买一副手套需要10元,王叔叔付了200元,找回20元。

他共买了几副手套?错误做法:200÷10=20(副)师:这是王裕凡同学提供的错题。

请认真读题,(这里停顿一会儿,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你知道这道题错在哪里吗?生:手套的数量应该用手套的总价除以10,他用200去除以10了,200不是手套的总价,因为他又找回了20元钱,实际上花了180元。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作者编辑阿青为大家找到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较新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

计算下面各题:2/5+1/5=3/8+5/8=7/9-4/9=1-1/3=4/6+5/6=7/8-7/8=10-4/4=14/30+5/30=12/28+16/28=二、新授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2)还剩下几分之几?4、分数计算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6、有三个苹果四个梨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8、(1)参加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

“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

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

问题。

11、做一做(1)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2、想一想(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3)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大约是多少?三、小结课后反思: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2 复习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2 复习   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2 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24时计时法等。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复习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复习内容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情境教学(10分钟)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六、作业布置1. 完成本册数学练习册的相关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1. 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出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情境教学”部分。

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整理与复习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学习的最后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本学期的全部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复习与整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同学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深化对数学知识结构的理解;2.让同学们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3.让同学们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如口算、计算、推理、判断等;4.让同学们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三角形的分类:按边的长度分类和按角的大小分类;2.平面镶嵌:初步认识镶嵌和构造一个面;3.数的计数:认识数,数的顺序,写出数和加减法;4.算式中的乘法:认识乘法,用乘法表示重复的加法,认识乘方;5.时、分的认识:认识时、分,读时分、画钟表;6.长度的比较:认识长度,比较长度;7.图形的对称:初步认识图形的对称性,画出对称图形。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老师首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和讨论,渐渐引出复习的重要性,以及整理与反思对学习的帮助。

让同学们明白,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考试得高分,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整理复习接下来,老师分别针对本学期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

化繁为简,着重让同学们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关系与联系。

同时,老师还会提供一些题目,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起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维方法的训练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老师会在课堂上设计适量的思维题目,如拼图、数独、迷宫等,提供不同形式的思维训练。

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更自觉地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4. 交流反思最后,老师会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学习中的困惑和难点,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置与方向1、在平面图上我们一般定义上面为“北”,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东南和西北相对,西南和东北相对。

3、描述行进的路线图时,我们一般先画出路线,再描述。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2、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请正确算出下面各题,你就过关了:369÷3= 469÷3= 269÷3= 309÷3= 420÷3=832÷4= 613÷3= 562÷4= 704÷5= 580÷5=5、想: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中间才有0?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末尾才有0?三、两位数乘两位数班别: 座号: 姓名:复习提纲1、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先用整十数、整百数前面的数去乘,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法计算的关键:(1)乘的顺序。

(2)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估算的方法: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确定它们的积的范围,这样估算的结果比较准确。

4、请正确算出下面各题,你就过关了:(1)口算:80×10= 90×900= 40×800= 12×200= 400×11= (2)估算:89×30≈ 63×29≈ 52×68≈ 35×19≈ 24×39≈(3)笔算,注意笔算前心里先估算,估一估积应该在哪个范围?24×12= 19×19= 54×13= 98×78= 38×21=四、统计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种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特殊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

特殊统计图:当数据比较大而且各个数据间的差距比较小的时候,为了反映这组数据的差异性,我们用起始格表示比较大的数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的数量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特殊统计图”。

1、分析统计图时首先要清楚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多少。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计算平均数之前,要注意先估一估平均数的范围应该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进行计算,在算各个数据的总和时,应注意算2次以上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五、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每月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是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4、5、6月为第二季度,共有91天;7、8、9月为第三季度,共有92天;10、11、12月为第四季度,共有92天。

上半年平年有181天,闰年有182天,下半年都有184天。

平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我们可以用公历年份的末尾两位数是不是4的倍数来判断是否是闰年,例如1984年,因为84是4的倍数,所以1984年是闰年。

而整百数的年份则可以看前两位数是不是4的倍数,如1900年,19÷4有余数,所以1900年是平年,2000年的20÷4=5,所以2000年是闰年。

请判断以下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990年() 2006年() 1948年()2014年() 2100年() 1996年()3、请记住以下有意义的日子:1月1日元旦 3月8日妇女节 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你还记得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呢?请列举出来:4、记录时间可以用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也可以用24时计时法,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以中午12时为界限,凌晨和上午的时间数值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加上12。

如:早上7时就是7时凌晨3是就是3时下午2时是14时晚上8时是20时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中午12时以前的数值不变,但要在前面加上凌晨或上午;12时以后,用时间减12,再加上“下午”或“晚上”。

如:8时就是上午8时 4时就是凌晨4时17时就是下午5时 22时就是晚上10时请正确填空,你就过关了:18:06 () 23:48 ()下午6:06 晚上8时()凌晨3:28 5、在计算时间时:一般用24时计时法计算比较容易。

在求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时,用结束(到达)时间-起始(出发)时间。

如果出现跨天的时候,则可以(1)结束时刻+24时-出发时刻或者用24时-出发时刻+结束时刻如:从晚上8:30开始睡觉到第二天早上6:30起床晚上8:30=20:30,然后用6:30+24:00-20:30=10小时或者24:00-20:30+6:30=10小时六、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时间单位:秒分时日月年()()人民币单位:分角元5、化单位的方法: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进率如:3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进率如:3公顷=30000平方米6、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正方形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小,正方形的周长最小。

由周长是24米,得出:长+宽=12米,有以下规格长方形:由面积36平方米,得出长×宽=36平方米,有以下规格长方形:七、小数的初步认识1、把1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 )分米,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

3分米=( )米=( )米 18分米=( )米=( )米 把1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长( )厘米,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

3厘米=( )米=( )米 18厘米=( )米=( )米 2、1元是10角,3角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1元是100分,6分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15分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3、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读法和整数相同,小数部分只读数字,有几就读几。

例如 12.35读作:十二点三五。

4、小数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大,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如果相同,就比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依次比下去。

请比较:5、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再从右向左依次计算。

请笔算下面各题:10.2+0.9= 10-2.8= 3.6+6.3= 2.8+9=八、解决问题在求两步计算的问题时,要注意:1、读清题意,建议读2次以上,读懂为止;2、观察先算出什么,最后算出什么?3、算完之后想想你的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正确吗?一、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一张作业纸的面积大约是4()。

2、一棵树高约是16()。

3、一个广场的面积约是3()。

4、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50()。

5、一个手掌的面积约是150()。

6、小明的家住房面积约是100()7、北京市的面积约是16808()。

8、北京故宫的总面积约是72()。

9、电视屏幕的面积约是24()。

10、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7000()。

11、小红家的客厅的面积约是30()。

12、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约是4()。

13、黑板长4()。

1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15、操场长70()。

16、一个果园的面积约是3()17、小华腰围6()。

18、小明身高12()。

19、一间课室的面积是60()。

20、一本书长18()。

21、边长是100()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2、东莞市的面积大约是2465()。

23、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二、判断。

1、一个信封的面积约是2000平方厘米。

()2、长方形比正方形面积大。

()3、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4、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5、5年等于50个月。

()6、我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公顷。

()7、5平方米=500公顷。

()8、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9、被除数中间有0,那么商的中间也一定有0。

()10、在除法算式中,无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写0。

()三、解决问题。

1、学校里有一个正方形的鱼塘,它的周长是72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张长方形的纸,长28厘米,宽15厘米,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的长方形纸的面积是多少?3、一块长方形的萝卜地,长15米,宽6米,在这块地里一共收萝卜1800千克。

平均每平方米收多少千克?4、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共有8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队,一共有736名队员参加比赛,每个小队有多少名运动员?5、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8头奶牛。

一天共要喂8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喂多少饲料?6、三年级有6个班,平均每班有58名同学,每名同学发5本练习本,一共要发多少本练习本?1、口算。

12×10 = 40×21= 40×70= 10+0.76= 14×60= 80×50= 40×90= 700×30= 6.3+3.7= 10-2.8== 78×10= 8.7-7.8= 10×77= 310÷8≈30×40= 41+20= 20×90= 70×70= 660÷6= 0+4=15×20= 14×70= 2+4= 932÷3≈40×12= 11×90= 500-30= 33×30= 307÷3≈20×34= 36+64= 31×20= 400÷8= 12×4= 60×13= 270+27= 99×0= 12×11= 126+261= 23×30=2、笔算下列各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