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名校课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梳理与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梳理与练习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梳理与练习1.文学常识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章思想内容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重点词语颠沛流离(diān pèi )商酌(shāng zhuó)累赘(léi zhuì)朦胧(méng lóng)拖沓(tuō tà)妥帖(tuǒtiē)譬如(pì rú)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

流离:离散、流落。

4.重点问题(1)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答:①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

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答: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下面的文段选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有改动),阅读后,完成各题。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甲)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行为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设计(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设计(含解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确凿.(záo)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亘.古(gèng)污秽.(huì)仰幕锋芒毕露D.斑斓.(lán)胡骑.(jì)幽寂迥乎不同2.(3分)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④②⑤C.③①②④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1)本文作者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出版散文集《》《》《》《》《》《》《》等。

(2)叶圣陶(1894-1988),名(),字(),江苏苏州人,著名()家、著名()家。

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2.注音释词。

搀和:东四八条:冗长:著作等身:沾溉:高文典册:3.翻译句子。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⑤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
(选自《叶圣陶散文》,有删改)
8.作者通过文中四种人的生活写出哪两类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
9.文章前四段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有什么作用?
10.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联系全文,试探究结尾“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一句的深刻意蕴。
三、语言运用
12.以反思立意的方式,改变一些名言警句的常用说法,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改写下面两个句子,并阐述其含意。
示例:原句:好马不吃回头草。
改写:好马也吃回头草。
(2)在结构上,使文章前后联系更紧密,中心更突出,为最后写“不值得”作铺垫。
10.(1)对马路上满是没有思想的动物和游戏场里满是沉重笑容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
(2)对当时精神麻木、内心压抑的市民表示同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 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 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 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 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 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 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 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 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 “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 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15.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 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如文中“告别, 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 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这两句话是叶圣陶先 生送客的细节,刻画了他宽厚待人的特点。
10.这两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旧事在作者笔端娓娓道来, 蕴味深,需读者细细品味其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朱自清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 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 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 “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 A.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大约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 课本。 B.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 济的增长和复苏。 C.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即增强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D.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解析】A.自相矛盾,删去“大约”;B.语序不当,应将“增长”和“复 苏”调换位置;C.词语搭配不当,应把“增强”改为“强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叶圣陶二三事》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单选,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二、语用能力提升(单选,每题3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三、课内精彩阅读(15分)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作者简介中行<1909~2006>,原名璿,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

叶圣不久就发现了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来了个人才,他发现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中行编。

1988年,中行获悉叶圣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名校课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名校课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商酌(zhuó) 恳切(kěn) 譬如(pì)累赘(zhuì) 别扭(niu) 拖tà(沓)修rùn(润) 生shū(疏)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B.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惯之,宽厚待人。

C.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癫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D.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责,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解析:B项“惯”应写为“贯”;C项“癫”应写为“颠”;D项“责”应写为“则”。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①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久地保存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4.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C)A.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取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能把你的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吗?”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5.(2017·南京)下列材料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学校,礼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在进行。

围绕“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诗人”这一辩题,正方率先发言:“以后人类诗人将被机器人所取代。

机器人‘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已经出版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习题 第4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习题 第4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练习(含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负暄.(xuān)公寓.(yù)商酌.(zhuó)B.别.扭(biè) 拖沓.(tà) 颠沛.(fèi)C.修润.(rùn) 丁卯.(mǎo) 打拱.(gòng)D.删.去(shān) 譬.如(bǐ) 朦胧.(lóng)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躬行不耻下问学而不厌B.旅店南腔北调一身作则C.感慨鞠躬尽粹诲人不倦D.恳切言外之意自做自受3.读句子,解释加点的词语。

(1)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草率了事:(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一以贯之:(3)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句子是()和()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

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

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

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基础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躬行(gōng)别扭(biè) 妥帖(tuǒ)诲人不倦(huǐ)B.商酌(zhuó)草率(shuài) 生疏(shū)不耻下问(chǐ)C.恳切(kěn)譬如(bì) 累赘(zhui) 热泪盈眶(kuàng)D.拖沓(tà)修润(rùn) 天坛(tān)颠沛流离(pèi)2.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朦胧眩目寒暄仓皇失措B.累赘伶俐辩论不计其数C.蹒跚躬行抱歉唉声叹气D.咀嚼生蔬执拗颠沛流离3.“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拖沓”的“沓”意思应为(A)A.懈怠不振B.多,重复C.量词,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或其他薄的东西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简洁B.幽默C.严谨D.平和5.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家。

(3)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4)仁者见仁, 。

◆能力题1.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

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④②⑤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习题 配套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习题 配套练习题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A组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确凿.(záo) 哺.育(fǔ) 喧嚣一拍既合B.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无遐及此C.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斑斓.(lán) 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B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______,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______!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黑发底下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商酌.()累赘.()拖沓.()慎.重()删.减()妥.帖()【答案】zhuó zhui tà shèn shān tuǒ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_______),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______)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_________),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___________,让我帮他(修改润色)__________。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______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_________,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_______)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_______)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答案】(1)鞭pào(炮)zhào(罩)上(2 生shū(疏)不耻下问修润商酌(3) 颠沛流离(4)譬(pì)如ménglóng(朦胧)3.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shū(____)拖tà(____)恳qiè(____)累赘.(____)别扭.(____)商酌.(____)【答案】疏沓切zhuìniu zhuó二、选择题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含答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别扭(bié)譬如(pì)晦涩(huì)不即不离(jí)B. 业绩(jì)字帖(tiē)恳切(kěn)颠沛流离(pèi)C. 商酌(zhuó)搀扶(chān)冗长(rǒng)自顾不暇(xiá)D. 累赘(zhui)拖沓(tā)躬行(gōng)简明扼要(è)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3.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

B. 面对流言,我们只需付之一笑,不必在意。

C. 同学们不懂的问题要不耻下问,及时请教老师。

D. 最好的教育是师长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下一代。

4.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该句标点运用无误)B. 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句中的“在”是介词,“的”是助词,“与”是连词)C.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

(句中的“得”是助词,它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D.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该句标点运用无误)5.给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出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____________A.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B.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

(新)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课时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新)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课时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下面依次填入括号内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切,念,顺口,听,〔〕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A.lǜsháo垦悦B.shuàizhuó恳悦C.lǜzhuó垦兑D.shuàisháo恳兑2.以下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李华同学在学习上勤勤恳恳,诲人不倦,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B.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帮扶工作精神,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

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

D.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对以下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描写〕B.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记叙〕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抒情〕D.他说:“好,就这样。

〞〔描写〕4.以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双层的悲哀〞。

B.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大家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

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C.文章在人物刻画方面,用生活和工作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这种大中见小的写法,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D.穿门越街,鞠躬致谢,目送上路,几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叶圣陶先生“德行〞的生动表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附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修润.(rùn)譬.如(pì)累赘.(zhui) 叶圣陶.(táo)B.拖沓.(tà) 妥帖.(tiē) 悲哀.(āi) 丁卯.年(mǎo)C.恳.切(kěn) 监.督(jiān) 触.及(chù) 颠沛.流离(pèi)D.草率.(shuài) 感慨.(kǎi) 告辞.(cí) 诲.人不倦(huǐ)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对普通话shēngshū(),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2)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zhuó()性的意见。

(3)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的。

(4)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jūgōngjìncuì(),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不用这个词还好,用了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

B.张老师要求我们不能迟到一分钟,他自己便以身作则....,第一个到教室。

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

D.孔子虽然被尊为“圣人”,但他还是经常不耻下问....。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人。

B.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那么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5.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很多名句,请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含解析)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 ,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 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

水不在深,____________ 。

(刘禹锡《陋室铭》)(3) 《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5) 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 zhuó(____________ ) 性的意见。

(2) 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méng lóng (____________ ) 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3)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lí(____________ ) ,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yǐshēn zuòzé(____________ ) ,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多年不来往,我们的关系生疏了。

..C.一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去请教老师,真是不耻下问。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生活中沟通思想、传递友善。

(在句末加“的工具”)B.“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将“思考”和“面对”互换位置)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统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素养训练

统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素养训练

(3)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 léi zhuì( 累赘 )又别扭。 (4)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 样认真,不做到完全tuǒ tiē ( 妥帖 )决不放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
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 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 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 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 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 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4.请参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写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
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郭沫若的诗歌,我坚定
了追求梦想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读 吴承恩的小说 ,我 感受了丰富想象的魅力
。读书就像
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8.选文中加点的两个“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1)这样:_“_我__”_直__接__修__改__叶__先__生__的__文__章__,__不__限__于__语__言__,__有__什__么__不__妥__都__改__。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示例:①在感情表达方面:理性控制感性,反显其真挚。②在人物刻 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以小见大,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 ③在文风方面: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用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语,却 不失其深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01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商酌.(zhuó) 恳.切(kěn) 譬.如(pì)
累赘.(zhuì) 别扭.(niu) 拖tà(沓)
修rùn(润) 生shū(疏)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B.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惯之,宽厚待人。

C.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癫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D.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责,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解析:B项“惯”应写为“贯”;C项“癫”应写为“颠”;D项“责”应写为“则”。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
①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久地保存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4.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C)
A.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
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取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能把你的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5.(2017·南京)下列材料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学校,礼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在进行。

围绕“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诗人”这一辩题,正方率先发言:“以后人类诗人将被机器人所取代。

机器人‘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已经出版了。

这说明机器人通过学习,可以迅速地掌握写作诗歌的能力,创作出大量合辙押韵的诗歌。


“不可能!机器人是不可能取代人类诗人的!机器人写诗,不是创作,只是套用和拼凑已有的诗歌,这就像鹦鹉学舌一样,说得再好,也就是模仿。


双方队员唇枪舌剑,我完全被吸引了。

是呀,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吗?我陷入了沉思……
修改意见:①搭配不当,应将“能力”改为“技能”;②用词不当,应将“合辙押韵”改为“押韵”。

6.(2016·淄博)班级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

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查阅资料】你如果要到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可以从下列书籍中选择哪两本?(AD)
A.《论语别裁》B.《庄子心得》
C.《战国策》D.《孟子的智慧》
E.《乐府诗集》
(2)【感悟君子】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请写出一句并就此阐述什么才是“君子”。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在不被他人了解时并不生气,君子襟怀大度,对人宽容。

02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完成后面的题目。

7.下面语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第二句开启下
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

8.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

一旦写得不像“话”,就坚决改。

9.对于文风不简洁的现象,叶圣陶先生为什么会发出那样的感慨呢?
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所以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

10.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03拓展阅读
很现代的叶圣陶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先生,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

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

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

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

商务印书馆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

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

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

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

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
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

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

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

”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

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

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

他自己便以身作则。

他写了不少针对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

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

1980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的有活力做铺垫。

(一点2分)
1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4分)
说明叶圣陶书法工整方正;(1分)态度严谨,不马虎;(1分)人品好,谦恭温良。

(2分) 13.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4分)
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一点2分)
1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4分)
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