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第7章)2

合集下载

人与自然说课稿

人与自然说课稿

人与自然说课稿人与自然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说课稿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感和保护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人与自然的关系。

2.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3.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讲述式教学,也有示范演示和小组合作等教学形式。

1.讲述式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2.示范演示:通过示范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自然环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向学生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感。

3.示范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的奥秘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4.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引导学生提出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和建议,并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环保手工品等。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人与自然】1.人与自然的关系2.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3.培养环保意识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感和保护意识。

人与自然:2、社区绿色小主人

人与自然:2、社区绿色小主人
问题情境:
我们生活的村庄、街道和住宅小区等都称为社区,生活在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畅谈一下,你生活在什么样的社区?策略:
谈自己的理解
读资料,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理解“绿色小主人”。
学生讨论,汇报:
植树绿化、节水节电、爱护社区环境、低碳生活... ...
备课记录表
上课时间:9.25~9.30
教材内容:人与自然——2、社区绿色小主人
核心问题
教育学生树立绿色发展观,从小关注环境问题
课程内容
学习目标
问题解决(问题情境、解决策略)
学生畅谈自己所在的社区并展望社区未来的发展愿景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和花草树木;2、教育学生树立绿色发展观,从小关注环境问题。
4、那你能为你所在的社区绘制一幅“爱我社区,绿色环保”的宣传海报或标语牌吗?
5、出示微视频:多福社区变身绿色环保小区。
4、那你能为你所在的社区绘制一幅“爱我社区,绿色环保”的宣传海报或标语牌吗?
5、出示微视频:多福社区变身绿色环保小区。6、羡慕多福社区吧?那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绘制一幅你眼中理想的社区吧!
1、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都是社区的小主人,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做社区的“绿色小主人”,你是怎么理解“绿色小主人”的呢?2、出示挂图:你觉得这些小朋友做得对吗?他们是“绿色小主人”吗?
3、出示课件:清扫家园添绿色。同学们,积极参加绿化带、广场、街道、庭院等区域的清扫活动,是我们每个社区小主人的义务,那要做真正的“绿色小主人”我们还应该怎样做?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提出绿色环保要求。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我们的生活环境:地球上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

2.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地球上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2.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3. 游戏:组织学生进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角色扮演游戏,增强学生的体验。

第二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尊重他人的含义: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个性。

2. 尊重他人的表现:礼貌待人、倾听他人意见、不嘲笑他人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尊重他人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讨论: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3.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尊重他人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章:关爱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关爱环境的方法: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保护植物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环境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关爱环境。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关爱环境。

第四章:合作与分享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与分享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合作与分享的含义:共同努力、分享成果。

2. 合作与分享的表现:团队活动、分享自己的东西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合作与分享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合作与分享的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课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课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0.当今社会,人们积极响应“低碳生活”,这有利于缓解当下的哪类环境污
染问题B(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皮肤癌增加
11.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 C)
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水污染 D.温室效应
12.有关部门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 D ) A.水污染 B.土壤污染
5.(6分)在“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A( ) ①指出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应该如何做;②写出保护当地 生态环境的计划;③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团结合作;④进行实地调查。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6.(6分)(2020,巴中)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下列描述中不 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B)
A.打造美丽乡村,共享绿色社区 B.直接焚烧秸秆,避免垃圾围城 C.发展生态农业,展示科技魅力 D.建设海绵城市,品味优质生活
7.(6分)(2020,呼和浩特)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 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D)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减少煤、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开展围海造田、退耕还林、还草行动,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
物种灭绝加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据统计,近三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呈较快上升的趋势,这些二氧化 碳来源于各种生物的_____和燃料的燃烧。
(2)为降低人们生产、呼生吸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控制温室效应,我国政府提 倡公民“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

第七章 应用伦理学

第七章  应用伦理学

第七章应用伦理学一、应用伦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应用伦理学?所谓应用伦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任务是分析现实社会中不同分支领域里(如政治、经济、生命、生态、媒体、科技、性关系、国际关系等等)出现的重大问题的伦理维度,为这些问题所引起的道德悖论的解决创造一种对话的平台,从而为赢得相应的社会共识提供伦理上的理论支持。

作为一门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应用伦理学不仅拥有自己的基础理论形态,而且包含了包括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生命伦理、生态伦理、媒体伦理、科技伦理、性关系伦理、国际关系伦理等在内的诸多分支领域。

这些应用伦理学的分支的任务,在于试图对各自领域中涌现出的紧迫的伦理道德问题,提出某种有说服力的解答。

(二)应用伦理学的产生1、应用伦理学在西方的产生应用伦理学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得到蓬勃发展的一种伦理学理论范式。

其兴起有着深刻的学理背景和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

理论背景:元伦理学的衰落元伦理学是20世纪西方伦理学的主流,特别是在20世纪 70年代之前,在西方伦理学界占据着统治地位。

社会背景:新的社会矛盾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就社会方面来看,第一,日渐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需要伦理学界的系统反思。

第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但承受之而来的却带来了全社会的纵欲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巳主义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道德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伦理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人们在享受到新科技革命带来成功果实的喜悦时,也面临着新科技革命所提出的一系列伦理难题。

2、应用伦理学在中国的兴起我国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是从对国外学术成果的追踪、译介开始的,应用伦理学在中国的勃兴归因于伦理学内部的发展遭遇到的困境及外部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两大因素。

正是在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应用伦理学应运而生。

应用伦理学产生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与此同时,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反过来又对社会价值理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政治的民主生态以及中国道德哲学本身的与时俱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章第二节

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章第二节
四、教学方法:
以问题教学为中心,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巩固应用、生成创新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师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探究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几组绿色植物的图片,使同学们进入绿色植物的世界,想象绿色植物带来的清新感。
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说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自然界中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二、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讨论总结
教学活动一: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投影出示)
生物圈中氧循环: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主动交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探究问题、学习知识的同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i?ct=5033=%BF%D5%C6%F8%C7%E5%D0%C2%B5%C4%CB%C9%C1%D6&in=11625&cl=2&lm=-1&pn=40&rn=1&di=47875411230&ln=1971&fr=&fm=hao123&fmq=132442695685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0&-1&di47875411230&objURLhttp%3A%2F%%2Fddimg%2Fuploadimg%2F20060313%2F1433090.jpg&fromURLhttp%3A%2F%%2Fyg%2Fsight%2F3103.htm&W546&H354

2023-2024小学六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第2课《保护珍稀动物》教学反思

2023-2024小学六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第2课《保护珍稀动物》教学反思

2023-2024小学六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第2课《保护珍稀动物》教学反思1、学生首先观看关于大熊猫的视频,然后交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珍稀动物?我们的国家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呢?通过交流学生深深懂得珍稀动物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是珍贵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2、视频欣赏几种珍稀动物:东北虎、藏羚羊、金丝猴……
3、讨论交流: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例如乱砍乱伐、非法捕猎等等现象会给野生动物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4、分组讨论:我们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5、小组制作:设计一张保护珍稀动物的海报,唤起人们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制作完成后评价,选出最优秀作品。

2019最新版生态文明智慧树答案,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期末答案

2019最新版生态文明智慧树答案,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期末答案

最新版生态文明智慧树答案,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提示:选项顺序是系统随机打乱的,请大家看清楚具体选项内容再作答第一章1【单选题】(2 分)20 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AA、《寂静的春天》B、《增长的极限》C、《我们共同的未来》D、《只有一个地球》2【单选题】(2 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 1972 年6 月 5 日-16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 113 个国家 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AA、签署气候变化协定B、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C、将每年的 6月 5 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 6 月 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D、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3【单选题】(2 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 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AA、1973B、1972C、1975D、19744【单选题】(2 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DA、十五大报告B、十七大报告C、十六大报告D、十八大报告【单选题】(2 分)2015 年 9 月 25 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22-2023小学四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第2课《合理预防光污染》教学反思

2022-2023小学四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第2课《合理预防光污染》教学反思

2022-2023小学四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第2课《合理预防光污染》教学反思
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后讨论交流:生活当中的光污染有哪些呢?怎样才能减少光污染?……
2、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光污染的现象还有哪些?
3、观看视频:了解人工白昼、白亮污染、彩光污染。

4、交流讨论生活中存在哪些光污染:强灯光、电子产品、浴霸灯、激光、电焊光等。

5、观看视频:了解面对各种各样的光污染,我们一定要学会自
我保护,那么如何防止光污染的伤害呢?
6、总结: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光污染的现象?应该如何避免
光污染带来的伤害呢?
7、小组设计一幅宣传画,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1。

商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2课时) 精品教案

商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2课时) 精品教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2课时)【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本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及长江对本区城市发展的影响。

2、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主要城市,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及特点。

(重点)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本区存在的污染及洪涝灾害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读图分析法【教具准备】长江流域图、白板软件、课件、地理助学、地图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其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①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水稻土);②河湖密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③气候湿热,水热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的主要产区,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高,名优特产多。

通过展示地图,帮助学生回忆、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衔接过渡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国民经济的主导是?生:工业。

师:长江中下游平原不仅农业发达,被称为鱼米之乡。

它的工业同样也很发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时,长江工业走廊。

预习展示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学课本P47-50,完成《助学丛书》学习过程部分。

1、运用地图说出本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及长江对本区城市发展的影响。

2、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主要城市,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及特点。

(重点)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本区存在的污染及洪涝灾害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2.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 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1. 观看自然环境的照片,让学生描述所见到的景象。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自然环境。

3. 让学生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 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业:1. 绘制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物。

2. 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小短文。

第二章:人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社会环境中与人相处。

教学内容:1. 社会环境的基本构成。

2. 社会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 如何在社会环境中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1. 观看社会环境的照片,让学生描述所见到的景象。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社会环境。

3. 让学生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 讨论如何在社会环境中与人和谐相处。

作业:1. 绘制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社区景象。

2. 写一篇关于在社会环境中与人相处的小短文。

第三章:家庭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人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中与人相处。

教学内容:1. 家庭关系的基本构成。

2. 家庭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如何在家庭中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了解家庭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角色扮演,体验家庭关系。

3. 讨论如何在家庭中与人和谐相处。

作业:1. 绘制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家庭成员肖像。

2. 写一篇关于在家庭中与人相处的小短文。

第四章:学校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_2

人与自然_2

人与自然人与自然1自然应该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

如果没有自然,人类无法呼吸;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将饥肠辘辘无法生存。

最近我看了一篇科幻小说《喂——出来》,里面讲述了人类发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后,人类就肆意将原子能废料、机密文件、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警察没收的假钞票、犯罪分子的罪证以及城市的废物污水等东西,统统都扔进洞中,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在人类愉快地享受洞带给他们的洁净与美好时,洞忍无可忍,欲将所有人类所给予的连同那句“喂——出来”统统还给人类……我的家乡也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我们这里的一条大河一直是我们的骄傲,以前外婆她们去长兴、湖州都从这条河乘船到达,随着交通发展,我们都已经不需要用这样慢吞吞的交通工具了,于是很多河道被填满后开发成工厂,余下的河边建造了很多房屋。

非典那年,我们镇上发生了怪事,很多人包括我大姨妈莫名其妙得了伤寒症,久治不愈,防疫站的人对我们的饮水检测时,惊恐地发现我们河里的水检测出居然含有大便,原因是检测的水段是河边居民密集居住区,这里的房屋下水道直接通向河里,而大家都以为流动的河水会将所有脏东西带走,没想到深受其害的竟然是自己!后来这里整治好了家家户户建造了封闭的化粪池,门口安放了固定垃圾箱,可是由于通向大河的源头被填满了建造成很多工厂,这条小河变成一条死河,河水黑乎乎的,长满水草,河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可我总觉得这河水会散发阵阵臭味可是我还没能证实。

人类破坏大自然,终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短时间里人类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久后抱应必然会到来。

珍惜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给人类反馈更多更多……人与自然2它真的很可爱。

可为什么人要将它当作猎物呢?它真的很可爱,可为什么我们要将它囚禁?儿时的我一直不明白。

一只凶猛野兽的幼仔被关在铁丝网笼内,真让人同情!我们同是自然的一份子,我们两类的祖先曾和平共处,也曾相互残杀,可是上天为什么将人类化为胜者,而把你们关入笼中供人观赏,任人宰割?告诉我,可爱的小家伙,你知道为什么吗?为何上天这样对待你,为何造物主将我们人类创造得如此强大?它的耳朵变得有力,歪着脑袋,靠近铁丝外的我。

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

2.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候、资源、生态等。

3.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污染、破坏、保护等。

教学活动:1. 观看自然风光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3.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作业布置:1. 回家后,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 想一想,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第二章:人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社会环境的基本构成: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等。

2. 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教育、文化、价值观等。

3. 人类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合作、竞争、冲突等。

教学活动:1. 讨论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融入社会。

作业布置:1. 回家后,观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 想一想,自己能为关爱他人做些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第三章:人与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处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基本类型: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

2. 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情感、行为、心理等。

3. 人类活动与他人关系的影响:沟通、合作、冲突等。

教学活动:1. 讨论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与他人关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合作共处。

作业布置:1. 回家后,思考自己在家庭、学校、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记录下自己最珍惜的部分。

辽海版人与自然五年级上册《2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

辽海版人与自然五年级上册《2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

辽海版人与自然五年级上册《2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辽海版人与自然五年级上册的《2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主要介绍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生物圈,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方面,部分学生意识还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难点:生物圈的保护措施及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收集与生物圈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生物圈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特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生物圈的措施。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填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物圈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实践保护生物圈的措施,分享各自的环保经验。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辽宁省地方课程三、四、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辽宁省地方课程三、四、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盘锦的红海滩
第五周
3.25-23.29
《人与自然》第3课变废为宝巧利用
第4课厨余垃圾大变身
第六周
4.1-4.3
《人与社会》第3课品读故事赞英雄
第4课衣着服饰重得体
第七周
4.7-4.12
《人与自我》第3课学会尊重
第4课每天自省5分钟
第八周
4.15-4.19
《人与自然》第5课电子垃圾莫轻视
第6课保护水源地
第10课绿色出游文明行
第十八周
6.24-6.28
《人与社会》第9课国防常识我知道
第10课五彩斑斓民族风
第十九周
7.1-7.5
《人与自我》第9课当心病从口入
第10课我是小小营养师
第二十周
7.8-7.12
复习
第九周
4.22-4.26
《人与自然》第5课治理尾气在行动
第6课生活中的辐射
第十周
4.28-4.30
《人与社会》第5课仪表仪态展涵养
第6课呛水溺水有措施
第十一周
5.6-5.10
《人与自我》第5课网络世界健康游
第6课和爸爸妈妈交朋友
第十二周
5.13-5.17
《魅力辽宁》第3课悠悠沈水情
第十三周
5.20-5.24
第四周
3.18-3.22
《魅力辽宁》第1课千朵莲花山
第五周
3.25-23.29
《人与自然》第3课聚焦一次性餐具
第4课快递包装莫忽视
第六周
4.1-4.3
《人与社会》第3课音韵典雅寄深情
第4课邻里和睦胜远亲
第七周
4.7-4.12
《人与自我》第3课嫉妒大变脸
第4课全科小能手

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认识人与自然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2. 教学内容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c. 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3. 教学方法a. 图片展示b. 小组讨论c. 角色扮演4. 教学活动a. 展示不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片b. 学生分组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c.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保护自然资源的场景5.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作,并写上自己对保护自然的感悟。

第二章:了解社会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教学内容a. 社会环境的定义b. 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c. 适应社会环境的方法3. 教学方法a. 小组讨论b. 情景模拟c. 分享个人经历4. 教学活动a. 学生分组讨论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b. 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c. 邀请学生分享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的经历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成长过程,以及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第三章:培养良好习惯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学会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2. 教学内容a. 良好习惯的定义b. 良好习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c. 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3. 教学方法a. 小组讨论b. 分享个人经历c. 制定个人计划4. 教学活动a. 学生分组讨论良好习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b. 邀请学生分享个人培养良好习惯的经历c. 学生制定个人培养良好习惯的计划5. 作业让学生根据个人计划,持续培养一个良好习惯,并在下节课分享成果。

第四章:学会与人沟通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

2. 教学内容a. 沟通的定义b. 沟通的重要性c. 有效的沟通技巧3. 教学方法a. 角色扮演b. 小组讨论c. 分享个人经历4. 教学活动a.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有效沟通的场景b. 学生分组讨论沟通的重要性c. 邀请学生分享个人有效沟通的经历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自己成功运用沟通技巧的经历,并总结沟通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2

人与自然2

人与自然关系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

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

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

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

工业化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不断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大量财富,造福人类。

但同时也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招来自然对我们的抱负。

《人与自然》教案

《人与自然》教案

《人与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2. 探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自然世界的敏感度。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自然世界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

2. 学生能够表达保护环境的意愿,并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1.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a.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b.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c. 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 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a.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b. 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c.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a.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b. 思考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c. 创造环保项目或活动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照片、自然灾害案例及环境破坏的照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问题导入法:提出一系列与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关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照片,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幅照片中的自然景观是什么?- 你对这幅照片有什么感受?2. 学习环节a.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

- 讨论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组织学生分享有关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

- 展示人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b. 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讨论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分享环保项目和活动的案例,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愿。

- 介绍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c.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辽宁地方课程 人与自然第、2课课件《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辽宁地方课程 人与自然第、2课课件《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人与自然
生活垃圾的处理 与分类
每天,人们在工作、 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产生 垃圾。大量的垃圾如果不 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 境,影响人类的生存。
自学提示一:
认真读书3--5页,回答下列问 题:
① 垃圾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② 垃圾处理的目标是什么?
填埋
垃圾垃圾处处理理方法方法
焚烧
堆肥
回收利用
2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产生 生活垃圾达100亿吨,平均每人 近两吨。与日俱增的垃圾已严 重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垃圾会与日俱增?
怎样做才能有效的减少垃圾呢?
单击添加大标题
垃圾分类好处多
WPS OFFICE
自学提示二:
认真读书9--11页,回答下列问题
① 垃圾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类?
垃圾通常分为:可回 收物、有害垃圾、厨 余垃圾及其他垃圾。
建成后的垃圾填埋场
填埋
垃圾焚烧炉模型图
焚 烧
堆肥
回收利用
了解了以上垃圾处理 的方法,你觉得哪种 处理方法最环保呢? 你以后要怎么做呢?
垃圾处理的目标 减量化 无害化 资源化
校园垃圾处理方案
和小伙伴们讨论一下,遇到校园垃圾,你们想到的 垃圾处理方案。
操场上垃圾处理方案 教室里垃圾处理方案 食堂中垃圾处理方案
请你分一分
树叶
卫生纸
旧灯管
旧衣服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借助 宣传标语、漫画、手抄报 等形式,来向人们宣传有 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吧!
废塑料
废玻璃
旧纺织品
废钢铁
废塑料 旧纺织品
废玻璃 废钢铁
你知道吗?
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 850千克;
回收1吨废塑料可获得 0.7吨生产汽油和柴油的二 级原料;

第2课走进大自然(教案)

第2课走进大自然(教案)
(4)探索大自然的方法:掌握观察、记录、体验等探索大自然的基本方法;
举例: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实地观察大自然,学习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培养探究精神。
2.教学难点
(1)自然界中的规律:理解四季变化、天气现象等背后的科学原理;
难点解析:通过生动的动画、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等导致季节变化的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组成、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探索大自然的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大自然的奇妙现象:理解彩虹、极光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理;
难点解析: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地讲解彩虹、极光等现象的形成原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四季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成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自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 首先,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 的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 尺度,这仍然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 观点。这种只从人类自身一个物种的 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整个自然界(有 机界、无机界、动物界)出发,去考 虑千万种其他生物以及生存环境的观 点,实质上是一种生物种族中心主义 的延续。
二、生态中心主义 1、生态中心主义的涵义
生态中心主义(包括大地伦理学和 深层生态学)认为,人类是生态系统、 生物圈和生态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理应遵循生物共同体的行为规则,平等 地对待其他成员。一种恰当的伦理学必 须从道德上去关心无生命的生态系统、 自然过程以及其他自然存在物。生态中 心主义更加关注生态共同体,而非有机 个体,它是一种整体主义而非个体主义 的伦理学。
奥尔多· 利奥波德经典语录
最初的伦理观念是用以处理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后来扩展到处理人与 社会的关系。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 一种处理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在土地 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伦理观。 我不能想象,在没有对土地的热 爱、尊敬和赞美以及高度认识它的价 值的情况下,能有一种对土地的道德 关系。
罗尔斯顿的著作—— 哲学:走向荒野
第三,实现以生态效益为中心到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全面发展的转变。生态建设不能片面地强调 改善生态环境,只考虑生态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 益。如果是这样,在退耕还林、退耕还牧之后,几 年内见不到效益,林地草地最终又会让位于其他的 粮食作物。因此,要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服从退耕 还林、退耕还牧的大局,将林业、牧业、经济有机 地结合起来,即要考虑生态效益,又要考虑经济效 益。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农民发展畜牧业, 大力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使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农 民收入的稳定增加相同步。惟此以退耕还林、退耕 还牧的形式开展生态建设,才能实现生态效益、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
2、生态哲学的实质
现今的生态哲学已从狭隘的 唯心主义哲学演变成为一种新的 哲学范式,是一种生态学的世界 观。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哲学 的基本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的人类目标,因而为可持续 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是可持续 发展观的一种哲学基础。
二、生态哲学对人的思维方式转变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生态观的提出无疑是一个引起 人们普遍重视的一个综合性和全球性的问题。 它首先似乎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严重 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减少、资源匮乏 等问题而提出来的对策,但实际上却已涉及到 人类文化、人文价值等深层次的问题。显然, 这些危机的出现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哲学上来 说,生态哲学研究的对象,则是人与自然的关 系问题,它运用哲学的思维去对待生态问题, 必然将引起人们思考生态问题方式的转变。
2、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在世界的一 切事物中,一切应以人类的利益和价值为 中心,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这一点与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极为相似。不过它的不 同之点在于,能够有意识地从人类的共同 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增加了有利于保护 自然的内容,承认人类应该理性地对待自 然,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挪 威哲学家、生态学家奈斯的深层生 态学之所以是“深层的”,就是因 为它对浅层生态学不愿意过问的根 本性问题提出质疑,并不断进行深 层的追问。它对在人类中心主义框 架下所作出的任何决定都保持警惕 。深层生态学全面地从文化价值上 根除人类中心论,探讨环境问题的 深层原因,反对人类中心论、机械 论和盲目经济开发,其目的是倡导 一种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新生活方式 。
第二节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一、人类中心主义
1、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非人类存 在物只具有工具价值,而不具有内在价 值,它们不是人类伦理体系中的原初成 员,而道德只与人类这种理性存在物有 关;非人类存在物不具有理性和道德的 自律能力,它们没有道德权利;因此, 只有人类才有权力绝对支配、统治和处 臵自然。
第七章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第一节 对所谓“征服自然”的 反思
一、人类能够征服自然吗
大自然博大宏伟,包罗万 象,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自己 谋利益,但是不能彻底征服大 自然。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和谐 相处,地球才能可持续发展, 人类才能获得继续生存的环境。
二、人类是不能征服自然的 人类能够掌握和利用自然的运 行规律去获取利益,但人类是不能 征服自然的。有人妄想通过现代科 学技术来改造自然,并达到征服自 然的目的,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对 此,恩格斯曾预言:“我们不要过 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 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 报复我们的。甚至让人类自己毁灭 地球的方式来报复。”
第四,实现以仅把三个效益增长视为目的 到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落实生态可持续 发展观,是一种人类以追求真善美之统一境界 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包含两重含义:其一, 强调当代人对后代人应当赋有的自觉意识,在 思考问题时,应该自觉地从个体本位、群体本 位转到人类本位上来,承担起为后代开创更加 美好生活的责任。这正如江泽民所说:“必须 切实保护环境和资源,不仅要安排好当代的发 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绝不能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走先污染、后治理的 路子”;其二,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 人从与自然的严重对立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节 多维视野下的生态哲学
一、生态哲学的涵义 1、什么叫生态哲学
所谓生态哲学,就是用生态 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 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对人类 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进行社 会哲学研究的综合。
当初,生态哲学以“新唯灵论 ”为理论根据,它宣扬人和宇宙的 精神统一性,确认自然界的和谐性 和完整性,主张人的道德问题在生 态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 生命哲学”也对生态哲学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生态哲学的拥护者,反 对不加节制的工业发展、技术统治 的理性主义和大都市主义,并形成 了一个政治团体——绿党。
奥尔多· 利奥波德
奥尔多· 利奥波德首次推出土地
共同体这一概念,认为土地不光是 土壤,它还包括气候、水、植物和 动物;而土地道德则是要把人类从 以土地征服者自居的角色,变成这 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它暗含着 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 共同体本身的尊敬,任何对土地的 掠夺行为都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把生态建设上升到人与自然共存的 高度上去认识。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使我们认 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改造和被改造、 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从本质来看,人是自然 界的一部分;从人的生存与发展来看,自然界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劳动对象和劳动资 料,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 础;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来看,人的活动不 能超越自然界所能接受的限度,不能违背自然 规律。因此,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就必须 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 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历史告诫我们,如 果不善于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即使我们在同大 自然的征战中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其结果将 是人类最终毁灭自己。
第五,实现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 主到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 展的转变。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是独立的,它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要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三个文明协 调发展,即在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 时,还要抓生态文明建设。所谓生态文明的概 念,可以定义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2、落实可持续发展生态哲学观的五个转变
第一,纠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草种树的错误观 念,重新认识生态建设的意义。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人们对生态建设的规律认识不足,加之吃饭问题尚未 完全解决,种草与种粮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人们 还不能自觉地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去重视生态 建设。生态建设意识不强,导致在工作部署上缺乏全 局意识。在建设项目的布局上不系统。人财物使用不 集中,使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不太明显;在资源管理 上,毁草毁树、乱占林地、重造轻管现象突出,加之 虫害、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生态建设没有达 到预期的效果。但这个时期的诸多教训,对于我们现 在实施的生态建设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的。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说, 自然先于人和人类的意识而存 在,并且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 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产生 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 不以人类的意识而转移的,因 此,人类只能有意识地正确地 利用自然规律去求得自身的生 存和发展,而不能违背自然规 律去破坏大自然。
其次,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在近50年里, 地球上有500多种鸟类、400多种哺乳动物、 200多种爬行动物、200多种鱼类相既灭亡,其 低等动植物更是不计其数。估计在21世纪初, 全球将会有占总量1/5的动植物在地球上消失。 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如环境 污染日益加剧;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沙 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及臭氧被破坏 等成为了抑制人类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如果 人类还一味地为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而任意破坏自然的话,那么,不久的将来,人 类也将会从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
其次,现代人类中心 主义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 出发去对待自然,并不是 将人与自然平等看待,这 种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等 关系必然会强化人类之间 的不平等关系。
再次,在实践层面上,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只从人类 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保护自 然环境,缩小了自然环境的 外延,将自然环境限制在人 类的环境之内。人类只是着 眼于保护与人类有关的生态 环境,而不是保护所有物种 的生态环境。
第二,霍尔姆斯· 罗尔 斯顿的自然价值论。美国 生态学家霍尔姆斯· 罗尔斯 顿认为,自然价值是开放 性的概念,没有完整的定 义,不依赖于人。所有生 物都有评价的角度,人对 价值只是一种翻译,不是 投射。自然的价值是创造 性,人不可能完全把握。 生态系统包括很多个体, 是个体赖以发展的基础, 所以价值高于个体。
2、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第一,奥尔多· 利奥波德的 大地伦理学。利奥波德认为, 人的道德观念是按照三个层次 来发展的,最早的道德观念是 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两个层次的道德观是为了 协调各部落之间的竞争,从而 达到共生共存的目的。但随着 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逐渐 出现了第三个层次,传统上都把土地 看做人的财产,只需维持一种 特权,而无需尽任何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