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认识人民币 人教新课标-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6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6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以及熟练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对人民币有初步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和购物计算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学习人民币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能够熟练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能够熟练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人民币单位换算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购物计算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激发学生学习人民币的兴趣。
2.学习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并让学生尝试说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名称和数额。
3.学习人民币的单位换算: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如10元可以换成10个1元,100元可以换成10个10元等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人民币|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人民币|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人民币|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5.1 认识人民币,有着详尽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人教新课标的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了人民币的基本概念、面值以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熟练地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值,难点则是让学生们理解人民币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人民币实物,以及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从学生们熟悉的购物场景出发,引入人民币的概念,让学生们了解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我会用实物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
3. 练习:我会设计一些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易。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人民币的基本概念、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人民币面值,并说明如何正确使用。
2. 答案:生活中常见的人民币面值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是,根据购物需要,选择相应面值的人民币进行支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人民币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学生们的人民币知识教育,并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正确使用人民币。
同时,我也会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 认识人民币|人教新课标》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6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局部,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为大家采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翼对大家有所匡助。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 元=10 角, 1 角=10 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发展保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便性和有序性。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 元=10 角, 1 角=10 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发展保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 角的硬币 10 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 1 分的硬币 l 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学生到商店买东西,买东西需要钱,导入钱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
1.提醒课题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2.教学例 1教师:出示 1 元、 5 元、 10 元、 100 元、 1 角、 5 角等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2)它是什么样子的?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类。
3.教学例 2(1)出示 10 个 l 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 10 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
又出示 1 元问:“谁知道 l0 角和 l 元哪个多? 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 1 元=10 角。
(板书)(4)引导学生想一想: 1 元等于多少分? (1 元=100 分)(1)出示一张一角纸币的一个一分硬币。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关于货币知识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各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构成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货币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人民币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但他们对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和真假币的识别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认识各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学会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人民币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货币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认识各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学会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真假币的识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真假币的图片和实物,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一些人民币的道具,如购物场景、计算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
3.设计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并展示各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人民币换算的练习,如10元换成角和分,5角换成分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0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0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种类、面值以及使用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使用人民币的经历,但对人民币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在认知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但对于人民币的抽象概念和数值关系还需通过教学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人民币的熟悉程度和数学基础也有所不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人民币的尊重和爱护,学会合理使用金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人民币的抽象概念和数值关系的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人民币的起源、种类和面值,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3.课堂互动:教师设置人民币使用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游戏教学:教师人民币识别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小组合作:教师布置人民币计算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 币》教案15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教案15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记忆人民币的基本面额;2.能够正确识别人民币上的主要图案和数字;3.能够简单地进行人民币的组合;4.能够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额;2.识别人民币上的主要图案和数字;3.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组合。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一些真实的人民币;2.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币或硬币,以便参与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人民币有哪些面额?- 人民币上有哪些图案和数字?2. 巩固旧知识让学生出示自带的纸币或硬币,让他们分辨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同时能快速识别上面的图案和数字。
3. 新知识的学习1.引导学生认识5元、10元、100元的人民币;2.让学生观察人民币上的一些图案和数字,如国徽、面额数字等。
4. 活动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或任务,如: - 小组内比赛用最快速度拼凑出特定金额的人民币; - 观察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发现图案和数字之间的联系。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重点强调人民币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式。
五、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纸币或硬币模拟出一定金额的人民币;2.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玩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价值和使用方式。
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可以设计更多互动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人民币的重要性,并能正确使用和管理零用钱。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7篇)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7篇)人民币的认识篇一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
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个位、十位、百位的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编排这部分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服务于生活。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确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按照人民币的票面面值点清钱数(以角和分为单位的钱数不超过1元,以元为单位的钱数不超过20元).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
这个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和1个练习,其中例1—例4主要认识一些常见的人民币,了解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例5和例6教学元、角、分的换算,例7和例8教学的是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例5—例8的教学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来理解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算出加减法的结果。
例1是借助实物图或实际的人民币来使学生认识分币,再通过1个1个地数1分硬币引出1角,知道1角=10分。
进而学习例2,认识各种面值角币,了解不同面值角币之间的兑换关系,通过1张1张地数1角的纸币引出1元,知道1元=10角。
进而学习例3,认识各种面值、不同版本的元币。
接着学习例4,初步了解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通过这4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对人民币产生一定的认识。
教法建议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时,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
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以及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财观念。
教材从简单的人民币认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各个面值,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的了解不够系统,换算能力也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并能正确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理财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各个面值,以及熟练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2.教学难点:人民币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人民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介绍人民币的各个面值,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各面值人民币的名称。
(2)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如100元=10个10元,1元=10个1角等。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练习人民币的换算,如30元+20元=50元等。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换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人民币换算的掌握情况。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认识人民币-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 认识人民币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 5.1 认识人民币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人民币的知识。
我们将从人民币的种类、面值以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消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应该如何使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兑换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会进行简单的兑换计算。
难点:理解人民币的使用规则,能够独立完成兑换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兑换计算器、黑板学具:笔记本、铅笔、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些人民币,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值。
然后,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
2. 讲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我会在黑板上列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并解释每个面值的含义。
例如,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我会用实际的纸币示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
3. 兑换计算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兑换例子,让学生们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例如,我有10张2元的人民币,我想知道它们的总价值是多少;或者我有5张10元的人民币,我想知道它们可以兑换成多少张5元的人民币。
4. 随堂练习我会给每组学生一些人民币,让他们进行实际的兑换计算。
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用计算器验证他们的答案。
5.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消费。
例如,如果我要买一个20元的物品,我应该给店员多少钱?如果我要找零,店员应该给我找回多少钱?6.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民币使用问题。
然后,每个小组会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列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兑换计算和消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列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并说明每个面值的含义。
2. 如果有10张2元的人民币,请计算它们的总价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认识人民币∣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认识人民币∣人教新课标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认识人民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单位、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2. 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结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以及熟练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难点:人民币的换算方法以及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结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幻灯片、黑板。
学具:人民币图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实物,让学生辨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人民币的单位,让学生认识元、角、分。
(2)教师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价值。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看并讲解其解题思路。
例题1:2元5角可以换算成多少元?例题2:3元减去2元等于多少元?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1:1元2角加上3角等于多少元?练习2:4元减去2元5角等于多少元?5. 人民币换算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人民币换算游戏,提高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换算的能力。
6. 购物结算实践:教师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结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认识人民币板书内容: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人民币面额: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5分、1分人民币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结算的实践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幻灯片、黑板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游戏和实践,提高了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换算和购物结算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认识人民币(一)|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认识人民币(一)|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认识人民币(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认识人民币,这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程。
我们将通过生活情境来引入人民币的概念,学习人民币的种类,以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额。
2. 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使用。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易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额,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使用。
难点:进行简单的交易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交易场景模型、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笔、人民币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模拟一个交易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交易过程。
2. 讲解人民币的概念:我会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并解释它们在生活中的使用。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实际例子来讲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计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民币的种类面额使用1元购物、支付等10元购物、支付等100元购物、支付等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你拥有的所有人民币,并写出它们的用途。
答案:略2. 如果你有10元,你会用它来买什么?请计算你需要找回多少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币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交易计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会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辅导,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同时,我也会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们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交易场景,了解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模拟一个交易场景。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 币》教案20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案2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保管和使用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及其图案特征。
2.准确说出不同面额人民币的名称。
教学难点
1.区分1元和10元人民币的不同之处。
2.认识面额相同但版本不同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1.钞票分别为1元、5元、10元人民币若干张。
2.人民币的相关图像或者实体物品。
3.白板、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讨论人民币的用途和重要性。
2.呈现:展示1元、5元、10元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面额的特征。
3.讲解:讲解不同面额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和金额表示方式,引导学生探讨。
4.小结:让学生总结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与名称。
5.练习:出示一组人民币图片,要求学生说出每张钞票的面额。
6.巩固: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辨别不同面额人民币。
7.作业:布置练习册上关于人民币的练习题。
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版面的人民币进行比较。
2.让学生带着家长去银行体验取钱和存钱的过程。
3.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货币博物馆或银行。
思考题
1.为什么要认识并学会使用人民币?
2.有没有看到过其他国家的货币?它们有何不同?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对人民币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他们对货币的认识和重视,培养资产管理的观念,为未来的经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 币》教案5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够认识人民币的真假•能够识别和区分人民币纸币的名称和价值•能够掌握基本的人民币使用常识二、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图案和防伪特征•掌握人民币的张数和面值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区分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够正确判断人民币的真伪四、教学准备•人民币纸币样本•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人民币纸币,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今天的主题。
2. 学习人民币的基本图案和防伪特征•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向学生介绍上面的图案。
•通过PPT课件展示人民币的防伪特征,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发现。
3.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选择一张人民币,并描述其图案和面值。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帮助他们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自己拿出一张人民币,和同桌学生一起交流这是多少钱。
•引导学生多多练习,熟练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5. 拓展活动•出示人民币面额之间的兑换关系,让学生讨论怎么用不同的面额组合成另外一种面额。
•鼓励学生制定各种组合方式,培养其综合运用的能力。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复习当堂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评价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独立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人民币相关的练习•督促家长与孩子一起检查家里的零钱,看看有什么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程的教学,我认识到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仍有一定问题,下一步需要加强针对防伪特征的教学,提高学生识别真伪的能力。
同时,我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案的内容,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1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识,为今后购物等活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人民币可以用来购物、支付等。
但他们对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知识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货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人民币实物、图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人民币实物、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人民币的名称、面值。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人民币实物进行换算练习,如10元换成1元、5元换成1元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人民币接龙”、“人民币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人民币的知识。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除了可以购物,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让学生认识到人民币的广泛用途。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2、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3、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
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应用能力;3.受到爱护人民币及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认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人民币实物、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2. 知识讲解: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1元=10角,1角=10分。
同时,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实物,让学生认识并了解。
3. 例题讲解:以实例讲解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如:如何用5元支付3元5角的商品?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其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选择支付方式?如何计算找零?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人民币单位及换算关系,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图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填空题:1元等于____角,1角等于____分。
2. 选择题:下面哪个面额的人民币可以支付2元5角?(A. 2元B. 5元C. 10元)3. 问答题:请描述一下你购物时如何使用人民币支付,并计算找零。
答案:1. 10角,10分。
2. B. 5元。
3. (根据学生回答,给予适当评价和指导)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所接触,但他们对人民币的认识较为肤浅,缺乏系统性的了解。
本节课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的人民币单位,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提高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计算。
2.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人民币的使用。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人民币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人民币实物、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套人民币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如元、角、分,以及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1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小明长大了)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电脑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
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力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知。
]探究新知1.认识人民币。
a.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师:“同学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
生1直接说出几元,几角,几分,教师板书。
生2说几分,几毛,几块。
教师引导:平时说的几分,几毛,几块在数学上还可以说成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b.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师:“你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学生从字样、颜色、人物等不同方面,谈自己对人民币认识。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 币》教案9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教案9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和图样。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的方法学习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尊重和珍惜,培养正确处理金钱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和图样。
•难点:对人民币面额的识别和记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人民币真假样张、板书、幻灯片或图片。
2.教材准备:《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内容。
3.环境准备:教室整洁有序,使学生集中精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本课内容,通过实物人民币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讲解与学习(20分钟)1.通过比较人民币的不同面额,让学生认识和记忆人民币的图样。
2.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种类和主要用途。
3.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练习识别人民币面额。
4.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民币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五、课后作业1.背诵:背诵人民币的主要面额和图样。
2.练习:练习辨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和图样展开,通过比较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民币的特征。
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处理金钱的观念。
同时,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内容为本次课程的教案,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 币》教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和图案。
2.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了解。
3.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人民币数学运算。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准确辨认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帮助学生理解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一组各种面额的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等)。
2.教具:数学教学挂图,人民币计数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并让学生认真观察。
2.提问:你见过这些纸币吗?它叫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第二步:讲解1.老师简单介绍人民币的面额和图案,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纸币。
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人民币。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分组,每组派一位学生拿着某种面额的人民币,其他学生尝试准确说出它的面额。
2.给学生分发人民币计数卡片,让他们自己进行组合计算。
第四步: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鼓励他们分享有关人民币的经历或见闻。
2.提出问题:你了解人民币的历史吗?为什么人民币上有这些图案?六、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体会。
2.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
七、课后作业1.继续观察和了解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完成与人民币有关的练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人民币,同时也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人民币》公开课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流程
一、导入:从谜语出发,引出课题。
利用谜语引入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给人民币分类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4)学习1元=10角
(5)游戏,逛超市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为了能让学生切实认识人民币,教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钱袋,钱袋中有收集的各种元币(10元、5元、2元、1元),角币(5角、2角、1角)和分币(5分、2分、1分)。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了直观的感受,认识人民币自然就不困难了。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肯定也少。
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本节课上,教师多处创设了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并使用人民币。
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教师在此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任意让学生购买。
而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用钱买过物品后,售货员阿姨找回相应的钱数等。
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
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活动一开始,学生就情绪高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此学到了平时没有学到的知识,活动结束时还意犹未尽。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
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1.(显示谜语)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薄薄一张纸,用处可真大,买书买笔买文具,都要用到它。
生: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
(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教师巡视)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五角,一元,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师:盲人看不到颜色和数字,他们是如何区分人民币的呢?
师:对了,在人民币的右下角有盲点,盲人就是通过触摸盲点来区分人民币的。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老师想整理一下,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师: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我们看看这些人民币和我们生活中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个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一角。
(4)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看大家表现这么好,奖励大家一起去逛超市,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看,公交车来了,票价一元,请买票。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人民币,你能从中找出1元钱吗?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小组活动。
(指生交流,实物投影展示,追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拿,得出1元=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我们一起上车吧,车上我们也不能闲着,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 20角=……元 3元=……角 1元2角=……角)四.游戏,逛超市
师:超市到了,大家想逛一逛吗?看看都有什么?
课件出示6种商品及价格。
师:你想买什么?
师:大家都想买,那我来当售货员,找一个做得最直的小朋友来买。
在买东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用语。
(找2个孩子到讲台前购物,展台展示找钱付钱的过程,并提示孩子用礼貌用语。
)
师:刚刚我们买东西的过程叫做模拟购物,在家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进行模拟购物。
延伸:人民币的作用可真多,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了它。
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挣钱养家,多不容易,我们应该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把我们的钱用到需要的地方,买书、笔等文具或是捐个需要它的人,好吗?
课堂小测:课本38页第2题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第二册的内容,人民币的面值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浮浅的,而且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
本节课正是从学生这一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做了生活化、活动化两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并从中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进行了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
1、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态。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创
设直观情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人民币;创设问题情境,为不同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揭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创设活动场境,对人民币的换算、数人民币,揭示不同的付钱方法和元角分的进率。
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发现探索、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体现人民币的社会价值。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来自“科学世界”的内容,而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课程才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
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购物的场景,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要用到人民币。
在此环节中我渗透了爱护人民币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是代表我们国家的货币,要爱护人民币。
加强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
其次,让学生体会用多种付钱方法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开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最后组织学生模拟购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或多种物品、付钱、找钱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有关知识,提高了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