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中药治疗脓包性痤疮50例
中药内服加穴位注射治疗痤疮60例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加穴位注射治疗痤疮6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中药汤药内服,日2次,结合足三里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每周2次;对照组50例,仅用中药汤药内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中药内服加穴位注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中药内服。
【关键词】痤疮中药穴位注射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原发性痤疮好发于青年人,严重影响美容,给患者带来苦恼。
2007年9月~2009年12月间,笔者以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痤疮,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0例痤疮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3岁,平均24.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年余,平均2.5年。
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0岁,平均25.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余,平均2.8年。
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痤疮诊断标准,主要皮损为黑头、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散发或多发,发生于颜面部、胸背部;②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治疗;③无心、肝、肾器质性疾病,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孕期、哺乳期妇女;④愿意配合治疗。
2 治疗方法穴位选双侧足三里,药物辨证选用,皮疹新发、鲜红,辨证偏于血热者选用丹参注射液;皮疹陈旧,以结节囊肿为主,颜色暗红,辨证偏于血虚血瘀者选用当归注射液配维生素B12注射液各等分,患者不同时期也要辨证选药。
操作均由专业医生进行,每次每个穴位注射1ml药物,以得气为准,每周2次,1个月为1疗程。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内服中药以清肺泄热、活血和营、化痰散结为治疗原则,主方药物选桑白皮、地骨皮、枇杷叶、黄芩、丹皮、茯苓、法半夏、皂角刺、丹参、桔梗、杏仁,胃热甚,皮损以口周为主的加生地、石膏;肝胆热甚,皮损以耳前颌下为主的加夏枯草、柴胡;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的加海藻、荔枝核、煅牡蛎。
中药配合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脓疱性痤疮疗效观察
治疗组开窗治疗 时均有轻度局部疼痛 , 但均能耐受。 两组 均未 见其他 不 良反应 。
5 讨 论
口及糜烂 ,无严重系统性疾病及并发其他皮肤病者 ,近 药 物 ,近 1 个月 内未 口服过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或其他易引起 痤 疮 的药 物 ,非 妊娠 及 哺乳期 妇女 … 。
中药配合 电离子治疗仪 治疗脓疱 性痤疮疗效观察
蓝 仕 ( 广 西大化 瑶族 自治县人 民 医院 ,广 西 大化 5 3 0 8 0 0 )
[ 中 图分类 号 ]R 2 7 5 . 9 8 7 . 3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 号 ]1 0 0 4 — 2 8 1 4 ( 2 0 1 3 ) 0 7 — 5 3 7 — 0 1
离子治 疗脓疱 性痤 疮 疗效好 。
[ 关键词 ] 五味 消毒饮加味;电离子 “ 打孔引流术” ;脓疱性痤疮
笔者用五味消毒饮加味配合电离子打孔引流术治疗 脓 疱性 痤疮 4 6 例疗 效满 意 ,报道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共9 2 例 ,均为本院皮肤性病科 门诊患者 。男 5 3 例, 女3 9 例; 年龄 1 4~2 5 岁, 平均 l 8 岁; 病程 3 个月 ~ 半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 6 例。 治疗组 6 例检螨阳性 , 对照组 4例检螨 阳性。两组性别 、年龄 、皮损严重程度 和检螨阳性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 0 5 )。 诊 断标 准 为 皮肤 以小脓 疤 和红 色炎症 性 丘疹 为主 , 伴 有粉 刺或 黄 豆大小 的小 结节 ,排 除其 它类 型痤疮 。 均取 皮肤 患处 的皮脂 直接 镜检 ,有 1 0 例 查 到螨虫 。 直接涂片镜检 6 1 例 ,查到糠秕孢子菌 1 2 例 ;3 l 例取脓 液培养 ,显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 9例,痤疮棒状杆菌生 长 1 2 例。 纳入标准为皮损符合脓疱性痤疮 ,患处无开放性伤 表 1 两组 疗效比 较 例( %)
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41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41例临床观察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常见于青春期,尤其是青少年期的患者。
痤疮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主要与皮脂腺的异常分泌和角化过程异常有关。
目前,对于痤疮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内服药物等。
中医治疗痤疮历来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将中药内服、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逐渐应用于治疗囊肿型痤疮,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对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的41例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1例,男性21例,女性20例。
年龄13-25岁,平均年龄21岁。
病程1-6年,平均病程3年。
2. 临床表现:患者皮肤出现囊肿性痤疮,部分伴有发炎红肿,主要分布在面颊、额头、下巴等部位。
二、治疗方法1. 中药内服:本组患者均口服中药方剂,包括清热解毒、化痰止痛、理气健脾等中药,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配伍调理,以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肺脾功能。
2. 火针针刺:采用火针对痤疮囊肿和红肿处进行针刺,疏通经络,散结消肿,清热解毒,加速痤疮病变的修复。
3. 耳尖放血:在患者耳垂处放血,通过局部出血达到清热利湿、排毒解毒的效果,改善体内环境,减轻痤疮病变,促进伤口愈合。
三、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本组患者中有38例治愈,2例显效,1例有效,有效率达95%,总有效率100%。
皮损逐渐减轻,痤疮囊肿及红肿逐渐消退,粉刺逐渐减少。
患者的皮肤状态明显改善,心理状况也有了良好的缓解。
四、讨论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的疗效显著,主要得益于中药的调理作用和火针的疏通经络、散结消肿、清热解毒作用,再加上耳尖放血的清热利湿、排毒解毒作用,从而达到调整体内环境,改善皮肤痤疮病变的目的。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养护脏腑,改善人体免疫功能,对痤疮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而耳尖放血则能疏通经络,排除体内湿热,对于痤疮的缓解和愈合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药汤剂联合火针治疗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火针治疗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火针治疗囊肿性痤疮(痰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囊肿性痤疮(痰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联合火针”的方法,对照组给予“西黄胶囊”口服。
两组患者的疗效判断时间均为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末分别按照患者客观皮损指标和主观中医证候进行评分,根据这两方面积分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据此对中药汤剂与火针结合方法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
结果:1、治疗8周后,以皮损评分改善程度作为疗效评判指数,其中治疗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1%,两组相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8周后,治疗组在主观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1、中药汤剂联合火针能有效降低囊肿性痤疮(痰凝血瘀型)的症状积分;2、中药汤剂联合火针是治疗囊肿性痤疮(痰凝血瘀型)安全有效的方法。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痤疮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 J ] _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 0 1 2 , 1 0 ( 7 ) : 8 7 5 ・ 8 7 6 .
【 7 ] 邓 金 龙, 覃绍 明, 林英忠, 等. 中药辅 助 经导 管 射 频 消融 治疗 阵发 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 2 8 例分析 [ J ] . 时珍 国 医 国药 , 2 0 l l , 2 2 ( 7 ) :
药方,不乱服影响药物效果或者对药效有干扰的食物,并且一经发现 有 身体不适立 即停止用药 ,涉及 其他治疗方案 】 。 3洋地黄中毒导致的心律失常
洋地 黄 也是 临床 上 比较常 用 的一 类 中药制 剂 ,有 很多 功效 ,能 够 治疗 各种 原 因引起 的慢 性心 功能 不全 、 阵发性 室上 性心 动过 速和 心 房颤 动 、心房 扑动 等 。主要使 用 方法有 缓 给和速 给 , 口服用量 在
阻滞的房性 心动过速和 室性过早搏动 等患者 ,苯 妥英钠可称 为安全有
效的 良好药物 ,可用2 5 0 m g 稀 释于2 0 m L 的注射 用水或生理 盐水 中 ( 因 为 强碱性 ,不宜用葡萄糖 液稀释 ),于 5 ~1 5 m i n 内注射完 ,待转为 窦
[ 1 0 ] 吕建 新 . 瓜 蒌皮 注射 液 治疗 急 性 心肌 梗死 室性 再灌 注 心律 失 常 3 2 例[ J ] . 浙 江 中医杂 志, 2 0 1 1 , 4 6 ( 6 ) : 4 6 7 .
・
中医中药 ・ 6 2 7
性心律 后 ,用 口服法维 持 ,每 次0 . 1 g ,每 日 3 ~4 次 。洋地黄 中毒后导 致 室性心律 失常 ,如频 发室性过 早搏动呈 二联律 或多源性室性 过早搏 动、室性心 动过速 、心室扑动 和颤动等 也可用溴 苄胺 ,紧急情 况下可
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观察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观察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它通过在特定穴位上用火烧灼、针刺或埋线的方式,调理人体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这一疗法在治疗囊肿型痤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为了进一步验证其疗效,我们对30名囊肿型痤疮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皮肤检查,确认其为囊肿型痤疮患者,并排除了其他皮肤病的可能。
然后,我们对这30名患者进行了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3个月。
治疗后,我们对患者的痤疮症状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以观察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经过3个月的治疗,我们观察到30名患者的痤疮症状明显改善。
痤疮病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均有所减轻,囊肿也逐渐消退。
患者的皮肤质地和光泽度也有所改善,整体上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除了观察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囊肿型痤疮的疗效之外,我们还对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皮肤屏障功能是维持皮肤健康的重要因素,它能够阻止有害物质侵入皮肤,保持皮肤的水分和油脂平衡。
而痤疮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往往受损,导致皮肤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侵袭。
我们使用皮肤导水损失测定仪对患者进行了皮肤水分蒸发速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皮肤水分含量和皮脂含量的测定。
结果显示,经过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患者的TEWL明显下降,皮肤水分含量和皮脂含量明显增加,表明其皮肤屏障功能得到了改善。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囊肿型痤疮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痤疮症状,还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皮肤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预防痤疮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是一种具有良好疗效并且对皮肤屏障功能有积极影响的治疗方法,对囊肿型痤疮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观察时间较短,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梅花针加中药治疗寻常痤疮50例
梅花针加中药治疗寻常痤疮50例标签:痤疮;梅花针;疗效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等含皮脂较多的部位,主要以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多种损害为特征。
由于痤疮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遗留终生难愈的瘢痕。
笔者采用梅花针刺血配合中药治疗寻常痤疮5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2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梅花针加中药治疗组50例,中药为对照组42例。
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3~35岁,平均病程3.04年;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5~36岁,平均病程2.04年。
1.2中医辨证分型(1)肺经风热型:颜面潮红,散在的红色丘疹,可有脓疱,无自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2)脾胃湿热型:颜面皮肤油腻,皮疹色红,或伴有脓疱,炎症显著,自觉局部灼热疼痛,舌苔黄腻,脉滑数;(3)痰瘀互结型:以结节、囊肿为主,可伴有黑头粉刺、丘疹、脓疱,部分有瘢痕,舌质暗红或紫暗,脉弦滑。
1.3分级标准Ⅰ级:粉刺为主要皮损,可见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个;Ⅱ级:有粉刺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31~50个;Ⅲ级: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总病灶数51~100个,结节少于3个;Ⅳ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多数有疼痛并形成囊肿,病灶数在100个以上,结节/囊肿在3个以上。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2.1.1梅花针治疗取穴:大椎、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命门。
方法:背部督脉穴打刺拔罐,第1次取大椎、至阳,常规消毒后,以梅花针弹刺局部表皮,然后拔罐20min,取下火罐,擦尽血,再次消毒即可。
第2次取身柱、筋缩;第3次取神道、命门,方法同第1次操作,每次间隔3天,3次为1疗程。
2.1.2中药内服鱼腥草30g,金银花15g,生地30g,丹参20g,川芎10g,甘草6g。
加味;肺经风热加桑白皮、黄芩、连翘;脾胃湿热加黄连、薏苡仁、大黄、栀子;痰热互结加夏枯草、贝母、桃仁、红花。
针药并用治疗痤疮60例临床体会
针药并用治疗痤疮60例临床体会
栾志勇;金明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2(018)010
【摘要】@@ 痤疮相当于中医的"肺风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好发于青年男女,发病部位多在颜面、胸、背等处.现代医学认为.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栾志勇;金明
【作者单位】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中医科,内蒙古,022150;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中医科,内蒙古,022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
【相关文献】
1.针药并用治疗痤疮35例 [J], 柴国朝
2.针药并用治疗面部痤疮53例疗效观察 [J], 吴军伟
3.针药并用治疗痤疮120例临床体会 [J], 金明
4.针药并用治疗痤疮120例临床体会 [J], 金明
5.针药并用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J], 董占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痤疮的中医治疗(医方荟萃)
女性痤疮的中医治疗(医方荟萃)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脂腺与毛孔的阻塞,致使皮脂外流不畅所致。
多发于男女青壮年的颜面及胸背部,形成黑头、丘疹、脓疮、结节等损害。
一般认为男性发病为多,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女性患者并不少见。
我从1995年4月起运用自拟方加减治疗女性痤疮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40岁,平均24.5岁;发病年龄最小13岁,最大31岁,平均19岁;病史最短18天,最长12年。
丘疹型28例,脓疱型10例,结节型6例,聚合型6例。
2 治疗方法2.1 内服中药自拟方组成:生地20g,赤芍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6g,柴胡10g,香附10g,银花15g,公英10g,桑白皮15g,黄芩8g,白花蛇舌草15g,丹参20g,甘草10g。
加减:皮疹以红色丘疹为主,兼舌质红、苔黄、脉浮数者加生石膏30g,栀子10g,杷叶10g;皮疹以脓疱、结节为主,如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加夏枯草15g,玄参10g,虎杖10g,浙贝母10g,莪术10g;经前皮损加剧或诱发,常伴痛经或夹瘀血块者加益母草15g,熟地15g,元胡10g;皮疹以炎性丘疹,脓疱为主,伴有乳房不适,心烦易怒者加丹皮10g,栀子8g,苏梗10g,山楂15g,茵陈10g;油脂分泌较多加生山楂30g,生苡米30g;混合性痤疮或留有色素、瘢痕者加桃仁10g,红花10g,玄参10g,桔梗10g;血虚加熟地15g,重用当归;阳虚血热者重用生地,加丹皮10g,紫草10g,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g。
每日1剂,水煎服,皮疹消失即停药,此后于每月行经前服5~7剂,3~4个周期后停药,或改为蜜丸以巩固疗效。
2.2 中药外敷组成:大青叶15g,公英15g,红花10g,白芷10g,白蔹皮10g,生军15g,苦参15g,地榆10g,山楂15g。
加水小火煮沸10分钟,取药汁,用适量纱布蘸药汁至饱和度,湿敷在面部持续30分钟,每日1次,1剂用2次,10剂为1疗程。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体会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体会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因好发于青春期青年男女,俗称青春痘。
笔者经过临床治疗观察,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运用脏腑辨证,将本病分为:肺热型、脾胃湿热型、肝肾瘀滞型。
从肺、胃、脾、肝、肾方面对痤疮进行论治并配合针刺、放血及刺络拔罐等治疗,效果良好。
现把体会分述如下:1.辩证论治1.1 肺热毒蕴型证象:多见毛囊性丘疹,红肿疼痛伴瘙痒,面部油腻,间见少量脓点或脓疱,伴口微渴,大便干结,舌边尖红或舌尖部有芒刺,苔薄黄,脉数或略浮或弦。
证治:清宣肺热,泻浊通腑,方用抑痤饮:金钱草15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茯苓10g、泽泻10g、枳壳10g、生军6g、山楂15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
1.2脾胃湿热型证象:患处皮肤油腻,肤色潮红,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脓疱,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伴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证治:清泄肺胃,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10g、黄柏10g、黄连3g、玉竹参10g、甘草6g、桑白皮12g、升麻10g、当归12g、藿香叶8 g、山桅仁10g、石膏15g、防风10g。
1.3 肝肾瘀滞型证象:痤疮日久,皮疹色暗红、有囊肿或结节、瘢痕、局部痒痛,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伴烦躁易怒,女性可有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弦滑或细涩。
证治:活血柔肝,滋阴补肾。
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黄15g、山茱萸10g、知母10g、牡丹皮10g、黄柏10g、桃仁10g、赤芍10g、丹参、旱莲草、女贞子各15g,甘草6g。
2.针刺治疗2.1毫针针刺取穴:主穴:大椎、耳尖、合谷、四白、太阳、下关、颊车、阿是穴即皮损处;配穴:肺经风热加曲池、肺俞;脾胃湿热加脾俞、足三里、丰隆;肝肾瘀滞加膈俞、血海、三阴交。
操作:所选穴位均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32号1.5寸毫针,合谷、四白、太阳、下关、颊车等穴直刺0.8-1寸,手法轻巧柔和,出现酸胀感即可,不提插捻转,不加电针,只静置留针。
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41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41例临床观察囊肿型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容易使人产生心理压力和自卑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方法丰富多样,其中内服中药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这种联合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以期为囊肿型痤疮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一、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取符合囊肿型痤疮临床诊断标准的41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在18-30岁之间,病程在6个月至2年不等。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类固醇或者激素治疗,也未接受过其他形式的治疗方案。
患者分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服中药治疗。
1.2 方法治疗组患者首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根据个体情况开具中草药方剂,每日三次口服。
同时在面部痤疮部位选取穴位进行火针针刺治疗,每周1-2次,连续治疗4周。
在此基础上,采用耳尖放血的治疗方法,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中药内服治疗,每日三次口服。
二、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共有37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90.2%;对照组在治疗后共有24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58.5%。
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三、讨论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方法,在临床观察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火针针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痤疮部位的局部微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耳尖放血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平衡,从根本上减轻皮肤炎症和肿胀。
中药内服可以调理患者全身的气血和阴阳,从内部改善痤疮的发生和发展。
三者联合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
四、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
由于样本数量较小,疗程较短,临床观察结果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痤疮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痤疮
郑隆邺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00(019)006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匡药治疗痤疮的疗效。
方法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痤疮79例,单用针刺治疗痤疮65例。
结果针药组治愈率89.87%,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结论表明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针刺治疗。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郑隆邺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医院针灸科,上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87.3
【相关文献】
1.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痤疮65例 [J], 温学民
2.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痤疮62例 [J], 潘捷
3.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痤疮30例 [J], 孙应竹
4.埋线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痤疮46例 [J], 刘永刚;焦海芳
5.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J], 钱火辉;蒙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中西医结合治疗脓疱性痤疮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中西医结合治疗脓疱性痤疮乔树芳,主治医师。
毛舒和,副主任医师(天津市长征医院和平区南门外大街255号)。
主治:脓疱性痤疮。
处方:口服疏肝冲剂:陈皮、柴胡、莪术、红花、赤芍、栀子、黄芩、当归、甘草、薄荷等。
对脓疱性痤疮的脓疱常规消毒,然后用无菌一次性耳血针将脓疱顶端刺破,并将其中脓液轻拨出。
再将经氯柳酊浸后的棉签按压皮损处,持续维持半分钟后取下棉签即可。
(氯柳酊组成:氯霉素1克,水扬酸2克,加至70%酒精100毫升)。
本组35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2.8%。
痤疮的形成目前公认为内分泌、皮脂作用及毛囊内微生物有关,最主要的是痤疮棒状杆菌。
该菌释放的脂肪酶可以使皮脂中的甘油三酯水解成大量的游离子脂肪酸,而游离子的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
痤疮棒状杆菌属于厌氧的白喉杆菌。
我们将毛囊顶端脓疱刺破即是破坏了痤疮棒状杆菌的厌氧环境。
同时氯柳酊中的氯霉素对厌氧菌很敏感,通过抑制菌体蛋白合成而杀菌。
此外,打开脓疮也使得内部的游离脂肪酸排出体外,减轻了对毛囊本身的刺激作用。
有人认为皮脂溢出率增高也是痤疮形成重要原因,而皮脂腺的发育和皮脂分泌直接受雄性激素的支配。
疏肝冲剂经动物实验表明可以调节体内雄性激素水平,从而可以降低皮脂溢出率。
祖国医学认为,痤疮形成多与醇甘厚味有关,正如《内经》所云:“膏梁厚味,足生大疗”。
至于病损局部,《医宗金鉴》有“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遏气血凝”。
对于火毒之邪必须给予出路,正是基于此,打开脓疱,排除细菌及细菌分解甘油三酯而产生的大量的游离脂肪酸,“邪去正自安”。
疏肝冲剂一方面可以疏泄脾土,不致使厚味化火为毒,另一方面使阻遇的经络气血得以畅达。
内外并治故临床疗效满意。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41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41例临床观察【摘要】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中囊肿型痤疮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通过对41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讨了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的疗效。
研究发现,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治疗囊肿型痤疮中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在避免并发症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指出,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的综合疗效在囊肿型痤疮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临床观察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展望未来,这种综合治疗方法有望在囊肿型痤疮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好处。
【关键词】中药内服、火针针刺、耳尖放血、囊肿型痤疮、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综合疗效、结论、展望1. 引言1.1 痤疮概述痤疮,又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的少年青年,特点是面部和背部出现粉刺、丘疹、脓疱等病变。
痤疮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皮脂分泌过多、细菌感染以及毛囊角化不良等因素有关。
痤疮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貌美观,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
痤疮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闭合性粉刺、开放性粉刺、丘疹、脓疱等。
严重的囊肿型痤疮则表现为皮损较大,深部有囊肿形成,造成局部皮肤严重凹凸不平。
囊肿型痤疮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难以彻底控制,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
针对囊肿型痤疮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1.2 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意义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意义在于该类型的痤疮常常在皮肤深层形成囊肿,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
囊肿型痤疮一旦形成,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美观,还容易引发感染,导致更严重的皮肤问题。
及时有效地治疗囊肿型痤疮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研究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观察,不仅有助于完善痤疮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还对囊肿型痤疮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痤疮的临床体会
痛 或 触 痛 。 中 医认 为 , 病 多 因 血 热 内 蕴 , 血 内 阻 , 食 本 瘀 饮 不 洁 有 关 。患 者 素 体 阳 热 偏 胜 , 之 青 春 期 生 机 旺 盛 , 血 加 营 日渐 偏 热 , 热 外 壅 , 血 瘀 滞 , 阻 肌 肤 而 发 本 病 ; 过 食 血 气 蕴 或
传 因素 。 临床 表 现 : 病 初 期 为 粉 刺 , 本 可分 为 白头 粉 刺 和 黑 头 粉 刺 。痤 疮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可 形 成 炎 性 丘 疹 、 疱 、 节 、 脓 结 脓 肿 、 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 形 成 瘢 痕 。 往 往 数 种 同 时 存 在 , 中 一 两 囊 最 其
辛 辣 , 胃积 热 , 行 上 熏 , 随 热 行 , 壅 于 胸 面 ; 病 久 肺 循 血 上 若
不 愈 , 血 瘀 滞 , 脉 失 畅 , 肺 胃 积 热 , 蕴 不 解 , 湿 生 气 经 或 久 化 痰 , 瘀 互结 , 使丘 疹扩 大 , 部 出现结 节 , 连 不断 , 痰 致 局 相 此 起 彼 伏 。总 之 , 体 血 热 偏 胜 是 发 病 内 因 , 食 不 洁 , 邪 素 饮 外 侵 袭 是 治 病 的外 因 。 目前 , 疗 痤 疮 的 方 法 很 多 , 方 、 治 单 验 方 不 计 其 数 。西 医 方 法 对 皮 肤 刺 激 大 , 良反 应 明 显 且 治 不 标 不 治 本 , 复 发 。单 纯 服 用 中药 见 效 慢 , 程 长 。 患 者 多 易 疗 是青少年 , 容易接受 。而本 方用 凉血散 结汤 , 减用药 , 不 加 配 合 针 刺 特 定 穴 位 , 罐 放 血 的方 法 , 不 良 反 应 , 效 快 拔 无 见 而 明 显 , 用 于 各 型 痤 疮 。对 正 常 皮 肤 无 刺 激 、 损 害 、 适 无 不 容易复发 , 迅速减轻 患者痛 苦 , 证 患者 的生活 质量 , 对 保 增 强患者的信心有重 大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40例【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48-01本人于2008年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经洗脸、离子喷雾、按摩、爽肤及中药外敷、内服等方法治疗青年痤疮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中年龄最小13岁,年龄最大27岁,均未婚;男12例;女18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其中:13岁2例,17岁8例,20岁8例,25岁20例,27岁2例;病变多见于面部,也有发生于胸背和臀部,面部损害有多数黑头(女性患者中黑头不甚明显)。
轻者丘疹可有如痱子样大小,呈圆锥状突起的红色丘疹或顶端有黑头或白点,用挑治器挑治时,可见黄色半透明牙膏状半固体脂栓样物质排出,也有内含黄色浑浊脓液的脓疮,重症者还有大小不等的红色坚实结节,自觉面部有刺痒和痛感。
2 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清热利湿,解毒消炎。
基础方:玉容汤;取白芷15g,白花蛇舌草15g,苦参10g,淫羊藿10g,丹参15g,川椒3g,黄芩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5g。
有脓疮者加金银花20g,连翘15g,囊肿者加炮山甲10g,红花10g。
以上药共为细末,装瓶备用。
西米替丁0.4口服一日三次。
症状轻者,先洗脸后用离子喷雾器喷雾5~10分钟,让毛囊孔充分扩张,用75%酒精消毒,再用挑治器把丘疹全部挑除,进行爽肤后,按摩面部,在按摩结束时将准备好的药粉均匀地撒在面部,约0.3㎝厚,经蒸面15分钟,清洗面部,之后用收缩水、爽肤膏。
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症状重者同时口服玉容汤,每日一剂,七剂为一疗程。
本组20例患者中,一个疗程治愈12例,占60%;二个疗程治愈4例,占20%;显效3例,占15%;因外出中断治疗,无效1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3 讨论痤疮在牧区亦为常见病,多见于青少年,多在青春期发生,病变部位多在面部,其致病因素笔者认为从中医来看平素过食荤腥、麻辣食物或过量饮酒,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波及肺胃,毒热壅阻经络,滞于皮肤。
针刺配合外用药治疗面部痤疮50例
卫生 院 , 中、 用 西药等 治 疗无 效。检 查 : 患者 额头 、
面颊 部均呈米 粒样 大 小炎性 丘疹 2 0粒 左 右 , 有 且
2 1 1 取 穴 大 椎 、 曲池、 谷、 合 内庭 . 配 以肺 再
俞、 俞。 心 2 12 操 作 一 般 取 坐 位 或 俯 坐 位 , 规 消 毒 .. 常
月 1次 ,2次 为 1疗 程 , 1 1个 疗 程 未 痊 愈 者 , 息 休 2天 后 , 进 行 下 疗 程 治 疗 , 般 治 疗 2~3个 疗 再 一
程。
积热 . 瘀 上熏 于颜 面 , 血 或风 热外侵 热 郁于 面部所 致 。而 面部 为 手、 阳明 经 所 主 , 灵枢 ・ 脉》 足 《 经 : “ 肠手 阳 明之 脉 . 于 太指 次 指之 端 ……络 肺 , 大 起
的皮脂腺 毛囊 慢性 炎症性 疾 病 . 其损 害呈 多样性 , 最早典型皮 损 为位 于毛 囊 口 的黑头 粉 刺 , 在发 展
过程中 产生丘 疹 、 疱 、 节、 肿 及 瘢 痕。 本病 脓 绪 脓 多 见 于 青 年 男 女 . 发 于 面 部 , 讯
1 0
CAM . b .2 2, 0 . 8, Fe 00 V 】 t №
2
推 拿 治 疗肩 关节 周 围 炎 3 0例
李 月平 , 李 淑 英
( 台市 莱 阳 中 心 医院 . 东 烟 台 2 5 0 烟 山 6 2 9)
中 图 分 类 号 :R2 4 1 ,  ̄
许 多脓 疱 , 红 , 舌 苔薄 黄 , 弦细数 。 诊断 : 疱性 脉 脓 痤疮 : 中医辨证 为血 热湿 毒。 治则 : 清热 解 毒、 凉
血活 血兼 以刺湿 , 以针 刺 上 述 穴 位 配 合 紫 草 油 外 涂 患部 , 疗 1 后 丘疹及 脓 疱 明 显减 少 , 治 周 1个 疗
中药治疗痤疮50例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痤疮5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清痤灵”方加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50例,应用“清痤灵”方中药内服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运用西药内服治疗,总有效率82%。
结果:总疗效、临床证候体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
结论:中药煎剂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关键词】中药;痤疮;疗效观察寻常性痤疮是成年男女的常见疾病。
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休息时间减少、电脑辐射刺激、高脂肪辛辣油腻之品均使面部痤疮患者日益增多。
寻常性痤疮,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酒刺”、“面疱”,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皮脂分泌、毛囊口角化过度、异常菌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饮食不节、情绪紧张及某些化学因子可加剧本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大肠燥热,阴阳失调或感热毒所致。
笔者从2009~2015年以来,采用中药(自拟清痤灵方)治疗痤疮5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进行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门诊病例。
治疗组共观察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6~43岁不等,平均28.7岁。
其中囊肿性痤疮38例,丘疹性痤疮12例。
对照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16~41岁,均为寻常性痤疮。
孕妇、有肝肾疾病及系统疾病者不纳入观察。
表1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比较*注: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寻常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好发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
主要诊断标准分为以下4型:1.2.1 丘疹性痤疮:皮损以皮色非炎症性丘疹或红色炎症性丘诊为主,部分丘疹顶端有黑头或白头粉刺,可挤出脂栓或奶白色物质。
部分丘疹顶端形成小脓疮。
1.2.2 脓疮性痤疮:皮损以小脓疮和炎症性丘疹为主,伴有粉刺或黄豆大小的结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忌咖啡和浓茶水等刺激饮料 ,多食新鲜蔬菜 、水果 ,按 时作息 ,调情志,平 日 用温水洗脸 ,忌用激素药物外涂 。
电针 配合 中药治疗脓 包性痤疮 5 0 例
谭雁 裙 ,陈 月桥 ,梁桂枝
( 1 .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5 3 0 0 0 1 ;2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广西 南宁 5 3 0 0 2 3 )
[ 中图 分类号 ]R 2 6 9 . 8 7 3 . 3 [ 文献 标识码 ]B [ 文章编 号 ]1 0 0 4 - 2 8 1 4 ( 2 0 1 3 ) 0 8 — 4 3 8 - 0 2
服 ,7 天 为一疗 程 ,治疗 3~4 个 疗程 。 治 疗 期 间 嘱患者 忌 烟 、酒 、辛辣 、肥甘 厚 味食 物 ,
[ 参考文献 ]
[ 1 ]国家 中医药管理 局 . 中 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 M] . 南京 :南京 大学 出版 社 ,1 9 9 4 :2 8 0 .
产物 ,阻断痤疮的恶性循环,逐渐减少新生病灶 。局 部皮损部位周围围刺可清热解毒 、 消疮化瘀 , 电针肺 、 胃、 大肠之俞穴可清泻肺 、胃、大肠之热、疏通气血 ,取面 部及体部 阳明经穴清热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 ,取足太
阴 、足少 阴 、足厥 阴 经交 会穴 三 阴交 健脾 利 湿 ,理气 疏
底部 , 针数多少视皮损范围大小而定 , 针距 以8 m m为宜 , 均留针 2 0 m i n , 隔l O m i n 行针 1 次。 ②体针治疗: 取穴合谷、 曲池 、足三里、三阴交 ,用规格 0 . 3 2 a r m× 4 0 a r m的毫针 直刺 1 0~1 5 m m,施泻法 ,待针刺得气后 ,用泻法反复 轻插重提大幅度快频率捻转,使患者产生强烈针感 ,然
疗效 果 。
中药治疗 :柴胡 6 g ,香附 1 2 g ,金银花 1 5 g ,连翘 1 5 g ,蒲 公英 1 5 g ,紫花 地丁 1 5 g ,黄芩 1 5 g ,白花蛇舌
。
因此 ,针刺 配合 中药 内服治 疗 脓包 性痤 疮 可提 高 治
草3 0 g ,黄柏 1 5 g ,丹参 1 0 g ,赤芍 l O g ,丹皮 l O g ,泽泻 1 0 g ,桑 白皮 1 5 g ,甘草 5 g 。水煎服,每 日2 ,早晚分
肝、 益。 肾。 诸穴合用 , 可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 使热清毒解 、 疮消肿化 、气机畅达 、气血调和 。中药柴胡 、香附疏肝 解郁 ,金银 花 、连翘 、紫花地 丁 、蒲公英 、白花蛇舌 草 、 黄芩 、黄柏清热解毒、消痛散结排脓 ,赤芍、丹参 、丹
皮 凉血 活血 行 气 、通 络 散结 ,泽 泻 、桑 白皮 清热 利水 祛 湿 ,甘草 调 和诸 药 。诸药 合 用个月 、最 长 6 年。
4 治疗结果 治愈 2 1 例,好转 2 6 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 4 %。
5 体 会 痤疮属中医 “ 粉刺”、 “ 酒 刺 ” 范畴 。病 机 为肺 经 风 热 ,薰蒸 于 肌肤 ;过 食 辛辣 肥甘 油 腻之 品 ,脾 胃蕴 湿
2 治疗 方法
针 刺治疗 :① 面针治疗 :患者仰 卧,清 洁面部 , 常规消毒 ,用美容针清除脓栓及脓性分泌物。然后选择 规格 0 . 1 8 m m×1 3 m m毫针 ,直刺 颊 车 8 m m,斜刺 迎香
8 m m;皮 损 较 重局 部 3~ 4 处 围刺 ,针尖 刺 达痤 疮 的 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 0 1 3 年6 月 第2 9 卷6 期( 总第2 4 5 期)
J OURN AL OF P RAC 1 1 C AL T RADI T I ONAL CHI NE S E MED I C  ̄E 2 0 1 3 . Vo 1 . 2 9 No . 6
后接 G 6 8 0 5Ⅱ型电针仪的 2 组线于合谷和足三里 ,采用 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最大值为度 ,留针 3 0 m i n 。每 日 1 次 ,l 0 次为一疗程 ,症状好转后改隔 日 1 次 ,疗程间休
息 3天 ,治 疗 2~3 个 疗程 。
脓 、通络散结 、凉血消斑之功 。研究证明,丹参 、黄芩 、 蒲公英等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月 经不 调 。
积热;外犯肌肤,血热蕴结,日久毒热之邪直接侵入 ;
或 气机 不 舒 ,气滞 血瘀 ,气郁 化 火 , 日久 即 为毒 ,上 蒸
于面; 或热邪、 湿热之邪郁久化毒 , 湿毒郁滞 , 不能外宣 , 互结于皮肤 ,热盛 肉腐 ,酿毒成脓。
治疗 当用 “ 消法 ” ,祛 除脓包 内的脓 液 ,减 少脓 毒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 9 9 4 年颁布的 《 中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初起在毛囊 口,呈现小米粒
大小红色丘疹 ,后演变为脓疱 ;多发于面部及胸背部,
常伴有皮脂溢 出。多有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或感
外 邪等 诱 发 。青春 期 过后 多数 可 自然 减 轻 。妇女 多伴 有
[ 摘
要] 目的:观察电针 配合 中药内服治疗脓 包性痤疮临床疗效。方法:5 0 例脓包采用电针配合 中药内服治
疗。结果 :总有效率为 9 4 %。结论 :电针配合 中药内服治疗脓 包性痤疮有较好疗效。
[ 关键 词 ] 脓 包性 痤疮 ;电针 ;中药
笔者用电针配合 中药 内服治疗脓包性痤疮 5 0 例,
取得 较好 疗效 ,现报 道如 下 。 1 临床资料
诊断疗效标准 》¨ 。治愈:皮肤损害消退,症状消失。
好 转 :症状 明显减 轻 ,皮损 消退 3 0 % 以上 。未愈 :皮 损 及 症状 均无变 化或 消退不 足 3 0 %。
5 0 例中,男 1 1 例 、女 3 9 例 ,年龄 l 5~3 0 岁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