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东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 整理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基本知识
心理学基本知识:A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4、教育过程:是一个多维复杂的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教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6、心理发展的内容包括认识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
7、人的一生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出生到二三岁)、儿童期(到十一二岁)、青少年期(到二十一二岁)、成年期。
整个青少年期又分为(1)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当于初中阶段(2)青少年中期(到十七八岁)相当于高中阶段(3)青少年晚期(到二十一二岁),相当于大学阶段。
8、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外倾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格,独立型多于顺从型。
9、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有: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10、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大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有: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a、掌握学习b、个别指示教学c、个人化教学系统 d、计算机辅助教学。
山东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高等教育心理学
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个体心理过程()。
题目反馈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注意过程正确答案: D知识点: 心理学的对象2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题目反馈A. 弗洛伊德B. 詹姆士C. 冯特D. 马斯洛正确答案: C知识点: 理论流派3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题目反馈A. 1789B. 1879C. 1897D. 1978正确答案: B知识点: 理论流派4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题目反馈A. 意识结构B. 无意识C. 行为D. 自我实现正确答案: A知识点: 理论流派5强调应该把人的心理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流派是()。
题目反馈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D知识点: 理论流派6以下哪位心理学家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题目反馈A. 皮亚杰B. 奈塞尔C. 布鲁纳D. 奥苏泊尔正确答案: B知识点: 理论流派7主张研究人的价值、潜能、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流派是()。
题目反馈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C知识点: 理论流派8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流派是()。
题目反馈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C知识点: 理论流派9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的心理学流派是()。
题目反馈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A知识点: 理论流派10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的流派是()。
题目反馈A. 认知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B知识点: 理论流派11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目的在于达成人机合一理想状态的学科是()。
题目反馈A. 管理心理学B. 工程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实验心理学正确答案: B知识点: 分支学科12回答心理与行为“是什么”的心理学研究任务是()。
2015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实施的过程,它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所以,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要素和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其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影响学与教的过程)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等,也可将其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和心理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方法、认知发展过程以及教师的教育观、教学风格、工作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2)学习与教学的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管理、调节教学的过程。
涉及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四个变量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3)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也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山东教师资格证 中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部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级别基本心里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材料组织、信息交流、教学活动组织、课堂管理、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4.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一)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二)为课堂教学提供理沦性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一)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二)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汇编及答案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汇编一、单项选择题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2.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o(A)笛卡尔(B)冯特(C)洛克(D)华生3.韦氏智力量表和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的记分都是34的儿童属于()o(A)轻度弱智(B)中度弱智(C)重度弱智(D)极重度弱智4.对于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
(A)心理素质培养(B)心理健康维护(C)发展性心理教育(D)补救性心理教育5.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
这说明()o(A)师爱具有激励功能(B)师爱具有感化功能(C)师爱具有调节功能(D)师爱具有榜样功能6.提出复演论心理发展理论的是()o(A)沃尔夫(B)高尔顿(C)斯金纳(D)霍尔7.动作技能根据所涉及的骨骼、肌肉以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性动作技能与()。
(A)连续性动作技能(B)封闭性动作技能(C)粗大性动作技能(D)工具性动作技能8.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9.心理学上的“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_共同要素说(B)概括说(C)关系转换说10.教师既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秩序,又要建好班集体,这属于教师的哪一角色要求()。
(A)心理辅导员(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C)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D)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11.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未发现能支持其学说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的是()。
(A)形式训练说(B)同化迁移说(C)概括说(D)关系转换说12.内部学习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求知欲和()。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终稿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 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2、 [心理过程] 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3、 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4、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 . Wundt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里物理学的实验工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
5、行为主义心理学: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 )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华生主张把心理视为一个黑箱,不管黑箱里装了什么,只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刺激——反应”公式(S-R )来表示。
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6、精神分析心理学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由本我(Id )、自我(Ego ))7、 1967年,奈赛尔《认 8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9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和规律的学科。
10、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等。
1括认知发展与2、认知发展学派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
成熟、物理经验和数理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构成了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因素。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划分了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不同年龄个体的生物、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与状况,可以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5个时期:胎儿期(从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婴儿期(出生到二、三岁)、儿童期(从二、三岁到十一二岁这段时间)、青少年期(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成人期(二十一二岁到生命终结)。
山东教招真题的心理学效应及解析-刘修东(江苏-心理学知识点)
山东教招真题中涉及的心理学效应及解析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印象形成效应对认识周边人过程中有重大影响,也是教师招聘等各大类型笔试的一常见知识点,尤其对于山东省教师招聘而言,几乎是必考内容。
因此针对常见的印象形成效应,以及过去几考试中涉及的印象效应真题的梳理是必要的。
以下首先介绍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中涉及心理学效应的真题:【2015山东真题】 1.物理教师认为学习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的一定好,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A.刻板印象B.认知失调C.扇贝效应D.从众心理【2015山东真题】2.张乐同学一开始反复探索问题毫无结果,问题搁置几个小时候或过头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这种现象称为()A.酝酿效应B.詹森效应C.德西效应D.暗示效应【2015山东真题】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希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A.南风效应B.霍桑效应C.皮格马利翁效应D.巴纳姆效应【2016山东真题】4.有的学生平时不注意学习,在期中、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开夜车加倍努力学习。
可以解释上述现象的是()A.扇贝效应B.马太效应C.边际递减效应D.蝴蝶效应【2017山东】5.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会把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特征强加在他人身上,以己度人。
其中涉及的主要的心理概念是()A.第一印象B.光环效应C.定势D.投射【2017真题】6.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往往也会倾向于肯定其人格品质。
这种效应是()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投射效应从以上真题可以看出,心理学效应相关题目是最近三年理论考试中的必考内容,而且曾经真题选项中涉及到的效应也比较多,因此,这就需要考生认真细致总结梳理,做到全面理解,不遗漏、不错过真题中每一个理论效应。
山东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题4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能够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适,用理智约束自己,这是大学生情绪()特征的表现。
A. 稳定性B. 波动性C. 强烈性D. 外显性正确答案: A知识点: 情绪情感特征2群体做出的决策往往比个人的决策要冒险激进。
这种现象是()。
A. 保守转移B. 冒险转移C. 去个性化D. 群体比较正确答案: B知识点: 群体心理现象3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个学生所做的是()。
A. 稳定的内部归因B. 稳定的外部归因C. 可控的内部归因D. 不可控的内部归因正确答案: C知识点: 归因理论4复杂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的阶段为()。
A. 编码阶段--识记阶段--保持阶段--再认阶段B. 理解阶段--再认阶段--回忆阶段--运用阶段C. 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再认回忆阶段--自动化阶段D. 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操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正确答案: D知识点: 技能学习的指导5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A. 教学认知能力B. 教学操作能力C. 自我反省能力D. 教学监控能力正确答案: C知识点: 专业发展6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对()的概括。
A. 共同要素B. 共同原理C. 关系顿悟D. 认知结构正确答案: B知识点: 学习迁移7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最准确的描述是()。
A. 5-9个数字B. 5-9个字母C. 5-9个组块D. 5-9个单词正确答案: C知识点: 知识学习的巩固8下列选项不属于网络人际交往方式的是()。
A. 微信B. 面对面C. QQD. 电子邮箱正确答案: B知识点: 人际交往特征9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理解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调节随后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A. 动机理论B. 归因理论C. 期望理论D. 认知理论正确答案: B知识点: 归因理论10在品德发展的研究中,社会学习论研究的重点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 D知识点: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道德发展理论11道德意志的过程不包括()。
2015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5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同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单选题]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行为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3.[单选题]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 )。
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冲动型D)场依存型4.[单选题]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自我提高內驱力B)附属内驱力C)认知內驱力D)内部求知欲5.[单选题]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必须用蓝笔,教师批改作业必须用红笔。
这运用的感知规律是( )。
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率D)组合律6.[单选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开设心理辅导课程B)个别心理咨询C)心理危机干预D)小组辅导7.[单选题]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8.[单选题]下列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客观性、外显性、简缩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9.[单选题]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10.[单选题]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B)不适应行为C)不良表现D)问题行为11.[单选题]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显著影响: 一是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二是()。
2015年高校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为教育提供的帮助:心理学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基础;心理学有关心理发展、认知与学习的研究结论是建构科学教学观的基础。
心理学有关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社会心理研究为学校与班有管理提供了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提出教材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裴斯泰洛齐的《论教学方法》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
4.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三个心理过程从不同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务及其相互关系。
认知是个体认识世界、获得并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6.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7.意志过程,人的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有意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8.认知决定人的情绪和意志,情绪和意志又影响人的认知。
9.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一些时间。
10.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掌握)11.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学作为于独立学科出现始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体系称为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
2.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步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3.华生,行为主义代表,刺激——反映,将心理学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人和动物的行为上,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
2015山东省教师资格证(必备资料)
1、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2、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3、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4、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6、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7、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8、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
这是一种:()A、吸引的人际关系B、合作的人际关系C、沟通的人际关系D、平等的人际关系9、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10、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1、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12、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13、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14、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15、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16、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17、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1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1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20、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来源:考试大D、欲望内驱力2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2、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3、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24、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苛勒C、布鲁纳D、托尔曼25、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来源:考试大D、欲望内驱力2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27、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28、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29、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30、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D、分离焦虑31、奥斯本提出了()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D、头脑风暴法32、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临近性B、形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33、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34、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35、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智力C、性格D、气质36、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37、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38、浪漫的爱的组成是()A、亲近和激情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C、激情和承诺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201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终结版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心理动机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包括觉醒状态、注意状态等;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㈠精神分析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奥地利维也纳弗洛伊德,主要观点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他们都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现在人的行为中。
基本观点: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压抑的欲望;催眠术与自由联想;代表作《梦的解析》。
㈡行为主义学派美国的华生,后期的是斯金纳,主要观点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进行客观的研究,因此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在研究方法论上,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
㈢认知心理学是本世纪50年代后兴起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奈塞尔;基本观点:由于受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认知心理学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强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研究的领域主要是人的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发表,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㈣人本主义心理学发起人是马斯洛,后起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主要观点是“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化”或者“兽化”或者“病态化”,即强调对人的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揭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一)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因心施教、因龄施教、因性施教、因材施教。
(二)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
心理学论述:A1、试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①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③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②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①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①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③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2、试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形式逻辑思维: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统一的反应。
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应。
(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其思维活动总体上属于常规性思维。
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次,大学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阶段。
此外,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主要表现三个方面:①他们能直接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清楚意识到自己认知的过程和活动方式。
②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七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七中公教师考试网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常见考点,仅供考生参考。
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1)定义不同。
从定义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也称为“描述性知识”。
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做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为“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密切,具有动态的性质。
(2)测量方式不同。
从测量学的观点看,陈述性知识的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加以测量;而程序性知识往往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换言之,只能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间接测量。
(3)表征形式不同。
从心理表征上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或表象等形式在头脑中得到表征;而后者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系统等形式来表征。
(4)意识控制角度不同。
从意识控制角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激活速度一般较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要求有较好的意识控制;而程序性知识的激活速度较快,能相互激活,一旦启动后,意识控制速度的要求很低,特别是当某项操作达到自动化水平之后更是如此。
(5)学习与遗忘速度不同。
由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因此相对而言学习的速度较快,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多的积累,但遗忘也快。
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本质上是获得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学习速度相对较慢,常常需要过度学习,要求通过大量练习后才能熟练掌握,不过一旦学会就会转化为人的一种技能,遗忘较慢,有的技能甚至终生不忘。
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先知道“是什么”,才能学会“怎么做”。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小抄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成熟2、练习和习得的经验3、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作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1、遗传(1、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儿童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2、环境和教育3、儿童自身能动性三岁儿童:心理特征(1、强烈的好奇心2、好模仿3、同伴关系的发展4、性格方面的法杖5、认知方面的发展)教育应注意(1、运用多种手段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2、创造条件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4、满足儿童的正当活动要求)四岁儿童:心理显著特征(1、活泼好动2、认知方面典型的具体形象作思维3、有意行为开始发展)教育要点(1、引导儿童观察学习,在观察中学习2、培养儿童的同情心3、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五岁儿童:心理特征(1、爱学、好问2、抽象思维的发展3、语言能力的明显提高4、有意行为的增多5、个性初步形成)教育(1、采用教学游戏化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2、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获得生活经验,养成自理能力3、提供条件让儿童尽可能参与各种有益活动4、提供运动机会,让而他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5、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幼儿园教育原则:教育的一般原则(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1、保教结合的原则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智育:任务(1、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知识2、发展儿童的智力3、发展儿童的语言4、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应注意(1、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课程计划2、重视儿童早期经验的活动和积累3、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4、发展口头语言5、提供多种活动,丰富学习环境6、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德育:内容(1、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2、萌发爱的教育3、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4)实施途径(1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途径2、专门的德育活动——有效手段)实施应注意(1、热爱与尊重儿童(人格和自尊心,主体性)2、要遵循德育规律实施(1、由近及远,有具体到抽象2、直观、形象、切勿说教、切忌空谈3、注意个别差异))美育:特点(1、通过活动,让儿童直接感受美2、以培养儿童审美的情感、兴趣为主3、培养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任务(1、交给儿童关于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2、初步发展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游戏的特征: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应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1、积极活动2、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3、没有目标,没有压力)角色游戏:特点(1、是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游戏2、是幼一种创造想象活动3、内容反映社会生活4、具有很大的灵动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求什么固定的结果)作用(1、帮助幼儿认识社会2.为幼儿提供了广泛交往的机会和道德行为实践的机会3、对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大意义4、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指导: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1、丰富幼儿的生活环境2、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3、保证幼儿玩游戏的时间4、准备游戏的场地)二、指导游戏过程(1、组织游戏(1、引起幼儿游戏的动机,指导幼儿选择游戏的主题2、指导幼儿选择角色,分配角色3、指导幼儿构思游戏情节,设计游戏环境)2、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1、教师参加游戏,根据指导的需要去扮演角色2、帮助幼儿准备玩具和材料3、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4、增加游戏集体性5、指导幼儿正确反映生活6、注意个别教育)3、指导游戏结束(1、在愉快、自然的状态下结束2、指导幼儿做好整理工作3、评价、总结游戏)结构游戏:特点(1、一种创造性的活动2.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3、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教育作用(1、使幼儿的基本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获得协调的发展2、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3、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4、培养幼儿细心、耐心、坚持克服困难等优良的个性品质)指导方法(1、教幼儿识别物体的结构特征2、教育幼儿结构的基本技能3、提供丰富的结构材料和进行结构的场所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表演游戏:特点(1、是幼儿的一种戏剧艺术活动2、是幼儿的创造活动)教育作用(1、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2、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3、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优良品质4、幼儿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发展审美能力)指导(1、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2、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3、指导幼儿表演技能(1、教师示范表演2、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3、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4、启发幼儿创造性的表演))幼儿园教学:特点(1、活动性与参与性2、生活性与启蒙性3、游戏性有情境性)基本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1、教师应加强学习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3、注意情感渗透,切忌说教)二、积极性原则(1、科学选材,精心设计,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计划2、加强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多方面的参与和创造3、关注幼儿与众不同的行为,允许出错,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三、发展性原则(1、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2、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逐步加深的)四、直观性原则(1、根据教育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运用直观手段2、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和动作相结合)五、活动性原则(1、根据教育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选择参加2、教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1、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2、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3、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1、强烈的感染性1、特殊的渗透性3、鲜明的针对性4、天然的连续性5、特殊的渗透性)家庭与幼儿园相互内容的内容:一、幼儿园、托儿所(1、支持和指导家庭教育(1、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4、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2、引导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活动(1、引导幼儿家长理解并支持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2、让家长参与教育决策3、鼓励幼儿家长自愿服务4、让家长监督和评估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二、家长方面(1、积极配合保教工作的家访、调查等活动2、随时了解保教机构对幼儿的教育要求以及教育内容3、关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主动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构建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2、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3、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4、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通话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认知方式的差异:1、场独立和场依存2、沉思型和冲动型3、辐合型和发散性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理智特征3、性格情绪特征4、性格意志特征游戏的作用: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2、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1-7)3、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4、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1、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2、培养幼儿的合群行为3、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4、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律的能力,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角色游戏的指导: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实游戏的内容2、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进行游戏4、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5、提供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6、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7、使幼儿愉快的结束游戏8、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做简要评价有规则游戏的指导:1、教会幼儿正确的游戏2、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帮助幼儿遵守规则3、鼓励幼儿积极的参加游戏,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4、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分别提出不同要求操作技能:形成(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影响形成的因素:(1、知识经验2、准确的示范与讲解3、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心智技能:加里培林(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的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培养(1、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确定使用言语)品德含义:1、品德所调节的是人的社会行为2、与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相联系3、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4、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应道德认知判断的发展: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定向2.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3、是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4、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5、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6、良心或原则的定向)品德的基本特征:1、幼儿更多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作出道德判断2、幼儿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之间存在脱节现象3、幼儿已具有初步的道德规范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场合以调节自己行为4、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1、提高幼儿道德认识的水平2、培养幼儿健康的道德情感(移情能力的培养羞愧感的产生)3、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1、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后果2、树立良好的榜样3、合理运用评价,强化良好行为,抑制不良行为)(班杜拉:1、观察学习(形成新的行为消退已有行为抑制已有行为解除对已有行为的抑制)2、赏罚控制3、抗拒诱惑)问题解决的过程:有结构的问题解决过程(1、建立问题表征2、搜寻解法(问题类化问题分解“手段—目标”分析想法—检验)3、解决的执行与评价)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1、理清问题及其情景限制2、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4、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5、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6、实施、监察解决方案7、调整解决方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提高问题解决的措施:1、不断提高幼儿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训练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机会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习惯幼儿创造性的培养:一、创设有利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幼儿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鼓励幼儿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三、丰富幼儿的感谢认识四、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5、解难练习训练)学生需要的培养: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2、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二、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习的学生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三、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培养学习浓厚的兴趣(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外指导,发展学习兴趣)四、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2、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1、教学力求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幼儿求知欲2、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乐趣3、恰当地运用评价,及时反馈,强化幼儿的成功感4、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学习和活动,进行正确归因5、制定具体、明确而恰当的学习目标学习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迁移的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4、教育与教学指导幼儿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1、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2、幼儿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一、营造民主,充满关怀和爱护的家庭环境(1、给孩子充分的抚爱2、提高孩子的自信心3、培养孩子乐于助人4、培养孩子的意志力5、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6、给孩子适度的爱,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7、帮助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二、加强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注意幼儿教师的作用四、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相结合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法3、肯定性训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桑代克——联结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斯宾塞娱乐说—拉扎鲁斯练习说/生活准备说—格罗斯游戏欲望说—拜登代克复演说—霍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知动力说—皮亚杰社会性活动说—维果斯基游戏的觉醒-寻求理论—伯莱恩、哈特、埃里斯元交际的游戏理论—贝特森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说—斯金纳需要层次说—马斯诺动机归因理论—韦纳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学习迁移基本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概括说—贾德认知观—奥苏贝尔。
2015年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我整理的课后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学: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教: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和完善自身。
学是主线,教师的教要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开展。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前)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中)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后)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育人;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
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2.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着、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3.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4. 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5.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6.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1)角色改变技术其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听观摩课,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并要求教师围绕自己班的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最终由教师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2015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前必备答案
2015高校资格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1、唯理论—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
2、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
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心理学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主卧室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构造主义,待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铁欣纳。
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2、机能主义。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华生。
后期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维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美国心理学家奈赛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第二章:教学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人物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成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任务不同。
2、教育对象不同。
3、社会职能不同。
4、地位作用不同。
5、培养方式不同。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学生学业的成败为主要标志。
2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3、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4、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教学、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主要优点是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 心理学研究内容P1-3: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含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含认知、情绪和意志,其中,认知过程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含能力、气质和性格。
2. 心理学流派P4-6:a.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手段,达到治疗目的;b. 行为主义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人物斯金纳,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c. 认知心理学派: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改成了S-O-R;d.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是马斯洛,后期人物是心理咨询和改革教育家罗杰斯,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以人为本”,“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既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化”、“兽化”、“病态化”。
3. 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的体现P6:a. 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状态,进行因心施教;b.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因龄施教;c. 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进行因性施教;d. 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把握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4.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P7:将学生发展水平分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其中,可能发展水平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者水平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5. P7-8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其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6. 教育、学习、发展三者关系P9:联系: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区别: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学科侧重研究,“教育”由教育学研究,“学习”由教育心理学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研究;三者主体不同,“教育”主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主体是学生。
7. P11教师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教师威信由个人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人格特征所决定。
8.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P12-13:a. 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启示是提高各方面水平与修养;b. 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启示是揣摩学生心理,以投其所好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目的;c. 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有相似点,启示是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零距离接受;d. 好感效应:要建立好感,不等于无条件迁就学生。
9. 教师智力P 14:敏锐观察力、准确记忆力、丰富想象力、优良思维品质、注意分配力。
10. 教师教学水平P17-18: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和策略式教学。
第二章学习基本理论1. 学生学习特点P27:a. 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完全相同;b. 形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c. 性质: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被动性;d. 领域: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涉及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2. 大学生学习基本特点P27-28:①学习内容特点(两高一实践):a.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c.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②学习方式特点(两自一结合):a.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3. 学习类型P29: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4.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P29:学习律含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5. 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P31:条件反射规律性现象有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和高级条件反射。
6.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P34-35:a. 内容: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b. 过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c. 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d. 提倡发现学习(发现法4好处:提高学习者智慧并发挥其潜力;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试探法;巩固对知识的记忆);e. 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7. 奥苏泊尔认知接受说(有意接受学习)P36-37: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亦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习实质: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其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新内容,建立更广泛联系。
有意义学习内部条件:a. 学习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愿望;b.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c. 学习者积极主动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最终使学习者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获得心理意义。
教学原则: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P41: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它不是对现实纯粹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特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
学习观:a.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b. 学习过程是双向建构的过程;c. 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方法(同化: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强调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的信息,引发原有认知结构调整,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1. 学习动机构成P49: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期待与诱因和外部要求与外部压力。
2. P51内部动机: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3. P52奥苏伯尔动机类型: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附属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由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
4.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关系P 54-55: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相关:任务易水平高,任务中等水平适中,任务难水平低,故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难度的不同,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5. 学习动机理论P58-62:动机期望理论:激励力量=效价(目标价值)×期望值(实现目标可能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将个体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3维度6因素(3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6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6. 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P63-67: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②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③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借分数给学生);④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团体赛、自我赛);⑤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⑥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第四章知识、技能学习1. 知识学习过程P68:学习准备、知识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和知识应用。
2. 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条件P71-72:①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在感知实际事物基础上,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实地测量、参观访谈等方式为知识的理解和保持提供感性材料)、模象直观(模象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
又称教具直观。
通过图片、模型、幻灯、录像等方式)和言语直观(通过教师书面或口头的描述、比喻)。
②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论述题,结合教学体会加以解释):a. 强度律:感知的事物(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到;b. 差异律: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异,对象从背景中突出来;c. 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d. 组合律: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致,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知觉;e. 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清晰。
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条件P76:①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称为肯定例证,指包括知识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称为否定例证,指不包括或只包括极少部分知识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②提供丰富的变式(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③科学地进行比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区别);④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4.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83:用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试验的材料,将学习成诵后相隔时间作为横坐标,以重新学习比初学达到同样记忆水平所节省的时间百分比(记忆保存量)作为纵坐标,将实验数据作图,按顺序用线段连接得到的曲线;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也很多;接着,这种下降的趋势就变得较为缓慢,遗忘速度有所减慢,数量有所减少,最后则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化,遗忘进程简述为先快后慢。
启示: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对机械学习的材料和具体事实应及时复习,否则遗忘迅速且量大。
5. 知识遗忘原因P84:①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②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无关刺激的干扰而造成的,经典证据是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和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③同化说;④动机说;⑤提取失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