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优秀专题复习课教案与课件(16个专题32份)-15
初三数学复习课课件
总结词:掌握代数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题技巧。
二次根式与一元二次方程
详细描述:通过解决涉及二次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题 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掌握解题方 法,提高解决复杂代数问题的能力。
几何模拟试题
三角形与四边形
详细描述:通过解决三角形与四边形的题目,学生可以 深入理解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掌握解题 方法,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总结词: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几何重点难点
几何变换
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性质,理解变换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重点难点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01
二次函数
03
02
掌握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理解函数图像的平移和对称变换。
04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二次函 数的顶点和对称轴。
函数的应用
05
06
掌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解函数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解方法。
03
复习解题方法
代数解题方法
代数方程求解
总结了代数方程的基本 解法,包括移项、合并 同类项、去括号、解方
程等步骤。
不等式求解
介绍了不等式的基本性 质和解题技巧,包括移 项、合并同类项、去分
母等步骤。
因式分解
总结了因式分解的常用 方法和技巧,包括提公
因式法、公式法等。
分式化简
介绍了分式化简的基本 方法和技巧,包括约分 、通分、分子分母同乘
04
复习易错题解析
代数易错题解析
总结词
代数式运算错误
详细描述
学生在进行代数式运算时,常常因为对运算法则理解不透彻或粗心大意导致运算错误,如括号处理不 当、符号混淆等。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全集最新版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全集最新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数的概念与运算,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能够进行几何证明,解决几何问题。
5. 掌握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熟练运用勾股定理、相似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6. 理解相似与位似的概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7. 学会解三角形,了解圆的性质,并能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几何证明、解三角形。
2.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几何图形的性质、相似与位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出本章所学知识。
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章的知识点、公式、定理。
2. 黑板右侧:展示例题、解题过程、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数的概念与运算。
(2)解答题: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
(3)应用题: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证明题: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证明。
(5)综合题: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与位似、解三角形、圆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2. 答案:课后作业答案附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提高性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与深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全集完整版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全集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函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计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与应用、几何图形的计算、概率与统计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函数图像的识别与运用、几何图形的判定与计算、概率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2)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讲解三角形、四边形的判定与计算。
(4)讲解相似与全等的性质与应用。
(5)讲解圆的性质与计算。
(6)讲解概率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与指导。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函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的主要知识点。
2. 例题的解题步骤与答案。
3. 练习题的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求解二次方程,并分析图像。
(3)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
(4)计算概率问题。
2. 答案:(1)图像为直线,性质:斜率表示函数的变化率。
(2)解:x1, x2,图像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
(3)答案:面积、周长。
(4)答案:概率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1)探索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
(2)研究几何图形的相似与全等性质。
(3)深入了解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初三数学知识,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完整性;2. 教学目标的实用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初三数学优秀专题复习课教案与课件(16个专题32份)-13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走近中考-静态中的分类讨 论问题
在一张为9厘米,宽为8厘米的矩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 长为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 请你计算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对于符合要求的三角形,可以分为一下三种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走近中考-静态中的分类讨 论问题
• (1)当AE=AF=5厘米时
S AEF
1 AE 2
AE
25 2
25 AE 2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分类(三)几何问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6和8,那么此三 20 或 22 角形的周长为—— 2、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为3和4,那么第三 边长为—— 5或 7 3、若半径为3和5 的两个圆相切,则它们 2或 8 的圆心距为——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度数为400,那么 此三角形的另力量哥角的度数为——;
(3)当 AE=EF=5厘米 时
DF EF DE 5 4 3
2 2 2 2
1 15 S AEF AE.DF 2 2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走近中C中,AB=AC=5,BC=6,点P从A出发, 沿AB以每秒1CM的速度向B运动,同时点Q从点B 出发,沿BC以相同的速度向C运动,问,当运动几 秒后, △APBQ为直角三角形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及课件
第39课概率〖知识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等可能性事件、树图、生命表意义、期望值〖大纲要求〗了解学习概率的意义,理解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理解并学会概率的定义及其统计算法和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及其计算方法,了解并初步学会概率的简单应用。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考查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及其计算,概率的简单应用(生命表、中奖率、期望值),如:(1)有左、右两个抽屉,左边抽屉有2个红球,右边抽屉有1个红球和2个白球,从中任取一球是红球的概率是(2)连续二次抛掷一枚硬币,二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A)1 (B)12(C)14(D)34〖预习练习〗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还是随机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1) 5张卡片上各写2,4,6,8,10中的一个数,从中任取一张是偶数;(2)从(1)题的5张中任取一张是奇数;(3)从(1)题的5张卡片中任取一张是3的倍数.2.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等可能性事件,哪些不是?(1)某运动员射击一次中靶心与不中靶心;(2)随意抛掷一枚硬币背面向上与正面向上;(3)随意抛掷一只纸可乐杯杯口朝上,或杯底朝上,或横卧;(4)从分别写有1,3,5,7,9中的一个数的五张卡片中任抽1张结果是1,或3,或5,或7,或9.3.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袋中任取4个,那么取道的“至少有1个是红球”与“没有红球”的概率分别为与4.某产品出现次品的概率0.05,任意抽取这种产品800件,那么大约有件是次品5.设有甲、乙两把不相同的锁,甲锁配有2把钥匙,乙锁配有1把钥匙,设事件A 为“从这3把钥匙中任选2把,打开甲、乙两把锁”,则P(A)=6.甲、乙、丙三人随意排成一列拍照,甲恰好排在中间的概率()(A)29(B)13(C)49(D)以上都不对7.从1,2,3,4,5的5个数中任取2个,它们的和是偶数的概率是()(A)110(B)15(C)25(D)以上都不对考点训练:1、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A)两个奇数之和为偶数,(B)某学生的体重超过200千克,(C)宁波市在六月份下了雪,(D)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复习课精品教案模板精选
九年级数学复习课精品教案模板精选一、教学内容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2. 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3. 实数的性质与运算;4. 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5.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分段函数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2. 理解实数的性质与运算,提高运算能力;3. 掌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能够分析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4. 学会运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分段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分析;2.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1:小明去超市购物,已知苹果和香蕉的价格,求小明购买苹果和香蕉的总价;实例2:某商品的进价和售价满足一次函数关系,求该商品的利润。
2. 例题讲解:例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例2:解不等式组;例3: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例4: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类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练习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2:解不等式组;练习3: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练习4: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不等式组的解法;3. 实数的性质与运算;4. 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5.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分段函数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题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题2:解不等式组;题3: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题4: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1:求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拓展2:分析分段函数的性质及图像;拓展3: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变换规律。
初三数学复习优质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优质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优质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十七章《几何变换与相似》的17.1“平移与旋转”、17.2“相似图形”及17.3“相似三角形”。
详细内容包括平移、旋转的定义及性质,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的定义及性质,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熟练掌握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运用相似图形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应用。
重点:平移、旋转的性质;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平移、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2. 例题讲解(15分钟)例1:证明平移、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例2:已知一个三角形ABC,通过平移、旋转得到三角形A'B'C',求A'B'C'的面积。
3. 随堂练习(10分钟)练习1:求平移后的图形的坐标。
练习2:求旋转后的图形的面积。
4. 知识拓展(15分钟)讲解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引导学生运用相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例题讲解(15分钟)例3: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相似,求A'B'C'的周长。
例4: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相似,求A'B'C'的面积。
6. 随堂练习(10分钟)练习3: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练习4:已知相似三角形,求未知边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1. 平移、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2. 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模板精选
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模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数学教材第十五章《解析几何》,具体内容包括:直线的斜率与截距的概念、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斜率与截距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推导并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距离的问题。
3. 掌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直线方程的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难点:直线间位置关系的判断、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与直线有关的问题,如:如何在地图上找到两个地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直线斜率与截距的概念,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求直线方程。
(2)介绍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
(3)讲解直线间的位置关系,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判断。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互动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直线的斜率与截距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4. 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直线y=2x+b,求该直线与y轴的截距。
(2)已知直线y=3x+2,求点(1,1)到该直线的距离。
(3)判断直线y=2x+3与直线y=3x+4的位置关系。
2. 答案(1)b(2)1(3)平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直线方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难点知识的理解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三维空间中求解点到直线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其适用条件。
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 直线间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的内容。
具体包括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不等式组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如小明和小华的年龄问题,引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
2. 知识回顾(10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强调关键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例题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知识拓展(10分钟)讲解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不等式的性质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 不等式组的解法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不等式:2(x3) > 5(2)解不等式组:\[\begin{cases}3x2y>6 \\2x+y<5\end{cases}\]2. 答案:(1)x > 4.5(2)x > 2, y < 1(3)至少需要带25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初三数学优秀专题复习课教案与课件(16个专题32份)-10
B
F
3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C (E)
探究型问题之“折叠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
A
A 轴 实质 对 称 F E
D
折 E 叠 F C
B
D
由折叠可得:
轴对称性质:
1.△AFE≌△ADE
2.AE是DF的中垂 线
1.图形的全等性:折叠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
2.点的对称性:对称点连线被对称轴(折痕)垂直平分.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探究型问题之“折叠问题”
例1:已知:在矩形AOBC中,OB=4,OA=3.分别以OB,OA所在直 线为x轴和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是边BC上 k 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过F点的反比例函数 y (k 0) 的图象与AC边交于点E. 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F,使得将△CEF沿EF对折 把条件集中到一 Rt△中, 后,C 点恰好落在OB上? 根据勾股定理得方程。 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寻找相似三角形, 根据相似比得方程。
O
15 OE 4
G
EF
E
3 3 5 11 4 2
M N H F
A
B
O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 育网 -
探究型问题之“折叠问题”
将边长为2a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C与AB边上的 点P重合,折痕交BC于E,交AD于F,•边CD折叠后与AD 边交于点H. (1)如果P为AB边的中点,探究△ PBE的三边之比. (2)如果P为AB边的中点,还有哪些结论呢? (3)若P为AB边上任意一点,还能求得△ PBE的三边 之比吗? (4)若P为AB边上任意一点,四边 形PEFQ的面积为S,PB为x,试探究 S与x的函数关系,关求S的最小值.
九年级数学综合复习专题教案(函数及其图象)
九年级数学综合复习专题教案(函数及其图象)第一章:函数的概念1.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理解函数的概念,即对于每个输入值,函数只能有一个输出值。
掌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函数的表示方法学习用解析式、表格、图像等方式表示函数。
理解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转换。
第二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1 一次函数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如斜率和截距。
学会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2 二次函数理解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即y = ax^2 + bx + c。
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单调性等性质。
学会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第三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3.1 正比例函数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如比例常数。
学会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3.2 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如比例常数。
学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第四章:函数图像的变换4.1 图像的平移学习如何通过平移变换得到新的函数图像。
理解平移变换对函数性质的影响。
4.2 图像的伸缩学习如何通过伸缩变换得到新的函数图像。
理解伸缩变换对函数性质的影响。
第五章:函数与方程5.1 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理解函数和方程之间的联系,如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
学会通过图像来解决函数方程问题。
5.2 函数图像与方程解的关系理解函数图像与方程解之间的关系,如函数图像与方程解的交点。
学会通过图像来解决函数方程问题。
第六章:函数的应用6.1 线性函数的应用学习如何利用线性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成本、距离和速度等。
理解线性函数在现实世界中的意义。
6.2 二次函数的应用学习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等。
理解二次函数在现实世界中的意义。
第七章:函数图像的综合分析7.1 函数图像的识别学习如何识别和分析各种基本函数的图像特点。
培养通过图像来判断函数性质的能力。
7.2 函数图像的组合分析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由多个函数图像组合形成的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知识讲座PPT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 选择题解题旳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旳特点,小题 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 解选择题旳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旳解题思想, 但更应看到选择题旳特殊性,数学选择题旳四个选择支中 有且仅有一种是正确旳,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 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种“选”字,尽量降低书写解题过程, 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旳信息,根据题目旳 详细特点,灵活、巧妙、迅速地选择解法,以便迅速智取, 这是解选择题旳基本策略. 详细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 考虑,探求成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 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实际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 时更常用、更有效.
• 例3 下列四个点中,在反百分比函数y=− 旳图象上旳是( )
• A.(3,-2) B.(3,2) C.(2,3) D.(-2,-3)
• 思绪分析:根据反百分比函数中k=xy旳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 解:A、∵3×(-2)=-6,∴此点在反百分比函数旳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 B、∵3×2=6≠-6,∴此点不在反百分比函数旳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C、∵2×3=6≠-6,∴此点不在反百分比函数旳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D、∵(-2)×(-3)=6≠-6,∴此点不在反百分比函数旳图象上,故本选项错 误. 故选A.
• 思绪分析:反百分比函数旳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 则与经过原点旳直线旳两个交点一定有关原点对称. • 解:因为直线y=mx过原点,双曲线 旳两个分支有关原点对称,
所以其交点坐标有关原点对称,一种交点坐标为(3,4),另一种交 点旳坐标为(-3,-4). 故选:C. • 点评:此题考察了函数交点旳对称性,经过数形结合和中心对称旳定 义很轻易处理.
• 一. 一次函数、反百分比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旳分析问题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全集最新版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全集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函数及其图像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方程与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 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计算解析几何中点、距离、角度的计算4. 统计与概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与应用概率的计算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函数、方程、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的绘制方程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几何图形的计算与证明统计与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性质、定理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方程、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对各章节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各章节知识点、性质、定理2. 板书中间:展示例题、解题步骤、答案3. 板书右侧: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函数的性质与应用方程与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几何图形的计算与证明统计与概率的实际问题求解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注重解题思路和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料,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三数学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系统复习初中数学知识,巩固基础。
2. 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复习1. 数学基本运算a) 整数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b) 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
c) 百分数的概念及运用。
2.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a)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角度、边长关系等。
b) 圆的相关概念和计算。
3. 代数方程的解法a)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b)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 统计与概率a)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b) 概率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方法1. 解析法:通过逐步解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过程。
2. 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数学规律和方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 实例法:通过举例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数学基本运算复习1. 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a) 加法和减法的复习:例如计算-7 + 3和5 - 9。
b) 乘法和除法的复习:例如计算-4 × 8和12 ÷ (-3)。
2. 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a) 小数转化为分数的复习:例如将0.6转化为分数。
b) 分数转化为小数的复习:例如将3/4转化为小数。
3. 百分数的概念与运用a) 百分数的定义与意义的复习:例如40%表示的意义。
b) 百分数的计算与应用:例如计算95%的数值。
第二节: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1.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复习a)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例如求解一个三角形内角的大小。
b) 四边形的特殊性质的复习:例如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 圆的相关概念和计算a) 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复习。
b) 圆的面积的计算:例如计算半径为4cm的圆的面积。
第三节:代数方程的解法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复习a) 一步方程的求解:例如2x - 3 = 7。
b) 两步方程的求解:例如3x + 5 = 2x - 1。
2.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复习a) 消元法的应用:例如使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内容。
具体包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定义、性质,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 学会解不等式组,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3.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定义、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不等式相关例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1)不等式的定义、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不等式组的解法。
3. 例题讲解:(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不等式组。
(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分组讨论,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并求解。
7. 课堂检测:布置一些不等式的题目,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不等式的定义、性质。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 不等式组的解法。
4. 不等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下列不等式:2x 5 > 3。
(2)解下列不等式组:\[\begin{cases} 3x 2 < 7 \\ 2x + 5 \geq 1 \end{cases}\]答案:(1)x > 4。
(2)1.5 < x ≤ 3。
(3)至少支付80元。
2.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明天课堂上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不等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以下是WTT分享给大家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一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并能进行简单应用;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教学难点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课前准备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教学过程:复习引入: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是什么?已知△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对吗?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讲授新课:⒈来判断?(用直角三角板检验)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请猜想在什么条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⒉继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5,12,13; 6, 8,10; 8,15,17.(1)这三组数都满足a2 +b2=c2吗?(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⒊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⒋例1 一个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符合要求吗?随堂练习:⒈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⑴9,12,15; ⑵15,36,39;⑶12,35,36; ⑷12,18,22.⒉已知∆ABC中BC=41, AC=40, AB=9, 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 ______是最大角.⒊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⒋习题1.3课堂小结:⒈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⒉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二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优质教案全集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优质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实数与函数实数的概念、性质与运算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应用2.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3. 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圆的性质与计算解析几何初步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概率的计算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系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几何图形的判定、统计与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数与函数(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实数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实数的性质与运算,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实数的运算,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方程与不等式(1)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解方程与不等式,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几何图形(1)导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出几何图形的性质。
(2)讲解:详细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计算,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几何图形的计算,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统计与概率(1)导入:通过数据分析,引出统计与概率的重要性。
(2)讲解:详细讲解统计与概率的计算方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统计与概率的计算,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实数与函数:板书实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九年级数学综合复习专题教案(函数及其图象)
九年级数学综合复习专题教案(函数及其图象)第一章:函数的概念1.1 复习目标:a. 理解函数的定义及概念b.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c. 理解函数的性质1.2 教学内容:a. 函数的定义及概念b.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像c.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1.3 教学活动:a. 复习函数的定义及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b. 通过示例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函数c. 分析函数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的含义及如何判断1.4 练习题目:a. 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为函数,说明理由b. 将下列函数用解析式、表格、图像三种方式表示出来c. 根据函数的性质,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并说明理由第二章: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2.1 复习目标:a. 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及概念b. 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c. 学会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法2.2 教学内容:a. 一次函数的定义及概念,图像特点b. 二次函数的定义及概念,图像特点c.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法2.3 教学活动:a. 复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及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其本质b. 通过示例讲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图像c. 讲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法,让学生掌握求解技巧2.4 练习题目:a. 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说明理由b. 画出下列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c. 根据给定的条件,求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第三章:函数图像的变换3.1 复习目标:a. 理解函数图像的平移、旋转、缩放等变换规律b. 学会运用变换规律对函数图像进行操作3.2 教学内容:a. 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规律b. 函数图像的旋转变换规律c. 函数图像的缩放变换规律3.3 教学活动:a. 复习函数图像的平移、旋转、缩放变换规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变换规律b.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变换规律对函数图像进行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变换规律3.4 练习题目:a. 根据给定的变换规律,对下列函数图像进行变换b. 判断下列变换后的函数图像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第四章:反比例函数与函数图像的应用4.1 复习目标:a.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概念b.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c. 学会反比例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a.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概念,图像特点b. 反比例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3 教学活动:a. 复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其本质b. 通过示例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图像c. 讲解反比例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4 练习题目:a. 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说明理由b. 画出下列反比例函数的图像c. 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第六章:正比例函数与函数图像的应用6.1 复习目标:a.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概念b. 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c. 学会正比例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a.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概念,图像特点b. 正比例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6.3 教学活动:a. 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其本质b. 通过示例讲解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图像c. 讲解正比例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6.4 练习题目:a. 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说明理由b.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像c. 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函数图像的交点与解析式的解7.1 复习目标:a. 理解函数图像的交点意义b. 学会求解函数解析式的解7.2 教学内容:a. 函数图像的交点意义及其应用b. 函数解析式的解法:代数法、图像法、图表法7.3 教学活动:a. 复习函数图像的交点意义,让学生理解交点与函数值的关系b. 通过示例讲解求解函数解析式的解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求解技巧7.4 练习题目:a. 判断下列函数图像是否有交点,若有,求出交点坐标b. 根据给定的条件,求解下列函数的解析式第八章:函数图像的切线与导数8.1 复习目标:a. 理解函数图像的切线概念b. 掌握求解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方法8.2 教学内容:a. 函数图像的切线概念及其应用b. 导数的定义及其求法: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计算规则8.3 教学活动:a. 复习函数图像的切线概念,让学生理解切线与函数值的关系b. 通过示例讲解求解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求解技巧8.4 练习题目:a. 判断下列函数图像在某一点是否有切线,若有,求出切线方程b. 根据给定的条件,求解下列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第九章: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9.1 复习目标:a. 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函数模型b. 学会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9.2 教学内容:a.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模型: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b.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优化问题、预测问题、计算问题等9.3 教学活动:a. 复习实际问题中的函数模型,让学生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b.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9.4 练习题目:a. 根据给定的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b. 根据给定的函数模型,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第十章:函数图像的综合分析与应用10.1 复习目标:a. 理解函数图像的综合分析方法b. 学会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复杂问题10.2 教学内容:a. 函数图像的综合分析方法:比较函数值、分析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b. 函数图像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图像交点问题、最值问题、图像变换问题等10.3 教学活动:a. 复习函数图像的综合分析方法,让学生理解如何全面分析函数图像b.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10.4 练习题目:a. 根据给定的条件,综合分析下列函数图像的性质b. 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复杂问题第十一章:函数与方程11.1 复习目标:a. 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b. 掌握解函数方程的方法11.2 教学内容:a. 函数与方程的概念及其关系b. 解函数方程的方法:代入法、消元法、图像法等11.3 教学活动:a. 复习函数与方程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密切联系b. 通过示例讲解解函数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解方程的技巧11.4 练习题目:a.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与某个方程有解,说明理由b. 解下列函数方程,并验证解的正确性第十二章: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a. 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b. 掌握函数连续性的性质12.2 教学内容:a. 函数极限的概念及其性质b. 函数连续性的定义及其性质12.3 教学活动:a. 复习函数极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函数极限的含义b. 通过示例讲解函数连续性的性质,让学生学会判断函数的连续性12.4 练习题目:a. 判断下列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是否存在,说明理由b. 判断下列函数在某一点的连续性,说明理由第十三章:函数的单调性与凹凸性13.1 复习目标:a.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b. 掌握函数凹凸性的判断13.2 教学内容:a.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及其性质b. 函数凹凸性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13.3 教学活动:a. 复习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含义b. 通过示例讲解函数凹凸性的判断方法,让学生学会判断函数的凹凸性a. 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性,说明理由b. 判断下列函数的凹凸性,说明理由第十四章: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4.1 复习目标:a. 理解函数最值的概念b. 学会求解函数最值的方法14.2 教学内容:a. 函数最值的概念及其性质b. 求解函数最值的方法:解析法、图像法、积分法等14.3 教学活动:a. 复习函数最值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函数最值的重要性b. 通过示例讲解求解函数最值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求解最值的技巧14.4 练习题目:a.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说明理由b. 求解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说明求解过程第十五章:函数的应用与拓展15.1 复习目标:a. 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b. 掌握函数的一些拓展知识15.2 教学内容:a.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b. 函数的一些拓展知识:反函数、复合函数、函数逼近等15.3 教学活动:a. 复习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实际意义b. 通过示例讲解函数的拓展知识,让学生学会函数的更多应用15.4 练习题目:a. 根据给定的实际问题,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b. 探讨下列函数的拓展知识,说明其含义与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九年级数学综合复习专题教案(函数及其图象),包括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函数图像的变换、反比例函数与函数图像的应用、正比例函数与函数图像的应用、函数图像的交点与解析式的解、函数图像的切线与导数、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函数图像的综合分析与应用、函数与方程、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函数的单调性与凹凸性、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以及函数的应用与拓展等十五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A、B两点(A点在
B点左侧),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 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 (1)求A、B 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函 数表达式; (2)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作 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点,求线段PE 长度的最大值; (3)点G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轴上是否 存在点F,使A、C、F、G这样的四个点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 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点坐标;如果不存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在,请说明理由。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的抛物线经过点A y (6,0)和B(0,4). 7 x= 2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顶点坐标; (2)设点E(x,y)是抛物线上一动点, 且位于第四象限,四边形OEAF是以OA为 B(0,4) 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求四边形OEAF的 F 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 O 量x的取值范围; E (3)①当四边形OEAF的面积为24时,请 判断OEAF是否为菱形? ②是否存在点E,使四边形OEAF为正方形? 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A(6,0)
x
育网 -
如图,已知抛物线C1与坐标轴的交点依次为A(-4,0) B(-2,0)E(0,8)(1)求抛物线C1关于原点对称 的抛物线C2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C1的顶点为M,抛物线C2与х轴分别交于 C、D两点(点C在点D的左侧),顶点为N,四边形 MDNA原面积为S。若点A、点D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的 速度沿水平方向分别向右、向左运动,与此同时,点M、 点N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分别向下、向 上运动,直到点A与点D重合为止,求四边形MDNA的 面积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 范围;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MDNA的面积S有最大值, 并求出最大值。 (4)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MDNA能否成为矩形?若 能,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能,说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