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0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0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10 气压带和风带一、选择题下图中曲线示意南半球某区域某季节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甲地的风向最可能为()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2.若图示意该区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则此季节里()A.我国华北冬小麦迅速返青B.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最高C.加拿大枫林大道层林尽染D.中南半岛正值旱季1.D 2.D第1题,甲地位于35°S~40°S之间,此处的风最有可能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再经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西北风,D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最大处大约位于35°S,说明此时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偏南,可能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我国华北冬小麦返青是在春季,与题意不符,A错误;地中海沿岸冬季处于雨季,森林火险等级较低,B错误;加拿大枫林大道层林尽染是在秋季,C错误;北半球冬季,中南半岛盛行东北季风,正值旱季,D正确。

下图为某月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气压分布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月份()A.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B.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C.北半球西风偏转为东北风D.南半球西风偏转为东南风4.图示气压带中,成因与对流运动有关的是()A.甲B.乙C.丙D.丁3.B 4.C第3题,由图可知,在10°S附近有低压带,根据气压带与风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压带,故赤道低压带移至赤道以南,应为北半球冬季。

由此可推知,该月份赤道低压带南移,带动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B正确。

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丙为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近地面常年气温高,对流旺盛形成的,C正确。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越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

读图,完成5~7题。

5.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可能性较大的现象是()A.南北皆旱B.南涝北旱C.南旱北涝D.南北皆涝6.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原因可能是()A.夏季风增强B.夏季风减弱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D.温室效应加剧7.下列地区符合图示情况的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5.C 6.D7.D第5题,从图中可知,1923年夏季风指数较大,说明夏季风势力强,夏季风迅速北上,南方雨季短,伏旱季节延长,易出现旱灾,北方雨季延长,降水过多形成水灾,所以最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现象。

教育最新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检测(十)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

教育最新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检测(十)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

章末检测(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山西4月质检)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1~2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1.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2.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肥力的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解析:第1题,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

第2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答案:1.C 2.D(2016·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域图。

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温C.降水D.植被4.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正确的是 ( )A.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于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D.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进行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图例,Ⅰ区域是山区,Ⅱ区域是平原,所以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项对。

气温、降水、植被只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B、C、D项错。

第4题,Ⅰ区域是山区,落差大,不适合发展航运。

从图示范围看,河流短,水量不一定大,不适合修建大型水库,A项错。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课时跟踪检测(十)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

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 000 m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

据此回答1~2题。

1.“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 )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②有高大山脉分布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A.①②B.③④C.②⑤D.④⑤2.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A.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解析:1.C 2.D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个地带多高大山脉,形成冰川较多,冰川融化提供较多的优质水源。

第2题,由材料中信息“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可判断答案D项正确。

(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B.降水A.蒸发D.径流C.水汽输送4.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3.D 4.D 第3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4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由于太阳辐射是一定的,所以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易错排查练 (第9~10章) Word版含答案-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易错排查练 (第9~10章) Word版含答案-

易错排查练 (第九~十章)(建议用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41页)易错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分析(2018·安庆二模)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A .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 .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C .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C 2.A[第1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正确。

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

] 易错点2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材料一大不列颠岛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左图)。

材料二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右图)。

材料三日本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对比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北海道岛冬季多暴雪。

根据材料三的数据可知,暴雪主要分布在________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的地带性植被都是________。

根据北海道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判断,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资源均较丰富。

(4)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____________(东或西)侧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共同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配套K12】[学习]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评估(二)新人教版

【配套K12】[学习]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评估(二)新人教版

单元质量评估(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1选D,2选D。

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

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质地不坚硬。

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4.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解析】3选C,4选D。

第3题,图示甲地岩层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的地区,乙地地势低平,不易发生泥石流;从地下水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

第4题,由图可知,地势西高东低,由引水渠流向可知地势北高南低;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有关;渠水通过蒸发、径流及下渗参与水循环。

下图国家被称为“欧洲的阳台”,悠长的海岸线和古文明的遗迹,成为旅游胜地。

据此完成5、6题。

5.下面为上图中A、B两城市的气候资料,由此可知( )A.该国全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B.西侧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使沿海A地形成海洋性气候C.山地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因此B地的夏季降水较多D.该国自西部、南部向东部、北部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6.该国大理石的蕴藏量及种类居世界第一,自古以来,大理石成为该国的建筑材料和雕塑原料,并创造出灿烂的古文化,其国名 HELLAS的意思就是“闪光的石头”。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阶段评估检测(二)(第3至第5讲)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阶段评估检测(二)(第3至第5讲)

阶段评估检测(二) (第3至第5讲)(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大陆、海洋分布模式图,回答1、2题。

1.图中大陆可能是( )A.亚欧大陆B.北美大陆C.非洲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2.图中四个字母附近地区可能为荒漠的是( )A.aB.bC.cD.d【解析】1选C,2选C。

第1题,图中大陆北部有赤道穿过,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因此可能为南美大陆或非洲大陆。

第2题,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位于美洲大陆B.乙位于非洲大陆C.丙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D.丁为英吉利海峡4.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②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①5.下列因素中与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无直接关联的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地形起伏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海陆位置【解析】3选B,4选D,5选C。

第3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欧洲和非洲交界地带,丁为直布罗陀海峡,丙为地中海,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第4题,两地都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冬季风力最大,排除③,但乙地临海且无地形阻挡,风力较甲地大,故D正确。

第5题,甲、乙两地主要受西风影响,风力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有关,也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2016·太原高二检测)读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位为米),回答6、7题。

6.该岛屿近海海底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在(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7.丙处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大洋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C.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D.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解析】6选A,7选D。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12章 第2节 世界重要地区 Word版含答案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12章 第2节 世界重要地区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世界重要地区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东南亚、南亚与西亚(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识记—基础梳理]1.东南亚(1)地理位置和范围①位置②范围(2)自然地理环境 特征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地形复杂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多山岭,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气候湿热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河流众多由北向南,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平原 河流短促,水能丰富 矿产丰富锡矿 锡矿、石油①人口特征:以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多。

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 工业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城市 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的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 [盲区扫描]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称。

由于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大量石油、原料和出口的商品都由此输送,此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2.南亚(1)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南亚主要位于0°~35°N以及60°E~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

②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①印度洋,②阿拉伯海,③孟加拉湾。

③国家位置: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4个,分别是A印度,B巴基斯坦,C尼泊尔,D不丹。

④重要性: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

(2)地形与河流①三大地形区:(3)气候类型及分布①三种气候类型: 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②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受北移转向的东南信风影响。

③降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夏季(7月)多,冬季(1月)少空间分布:沿海、迎风坡多3.西亚(1)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①“两洋”:E 印度洋、F 大西洋②“三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7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__________。

答案(1)1/2 (2)2018年1月5日16时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越南下龙湾约有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

完成1~2题。

1.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B.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C.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D.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2.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 )A.山东泰山B.路南石林C.挪威峡湾D.东非大裂谷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石灰岩是浅海沉积形成的沉积岩,而锯齿状石灰岩柱则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正确。

第2题,下龙湾的形成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路南石林成因相似,B项正确。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下图为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C.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答案 A解析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气流上升,房间乙温度低,气流下沉,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技术,对耕地采用“上田弃亩(垄)”(图甲),“下田弃畎(沟)”(图乙),该耕作方式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地方性分异规律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A解析“畎亩法”是利用土地在很小尺度上的差异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故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配套K12】[学习](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单元 世界地

【配套K12】[学习](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单元 世界地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2课时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大陆沿纬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大陆是( B )A.非洲大陆B.南美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北美大陆2.图中所示纬度可能是( C )A.5°S B.18°SC.35°S D.50°S3.关于图中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冬季西岸气温低于东岸是受洋流的影响B.夏季西岸气温高于东岸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C.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东岸受东北信风控制,而西岸受西风带控制D.11月~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因为西岸位于信风的背风坡,而东岸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解析:第1题,根据7月气温低于1月,可判断该大陆位于南半球,根据西部气温较低,可判断该大陆西部地势高。

故为南美大陆。

第2题,根据图示该纬度的大陆西岸,降水量主要集中于5~10月,为南半球的冬季,而11月~4月(南半球夏季)降水量少,故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应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第3题,结合上题结论,该地区位于南美洲的中纬度大陆东西两侧,西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低;东岸受巴西暖流的影响,气温高,A正确;夏季西岸气温高于东岸主要是受天气状况影响,B错误;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东岸受西北季风影响,而西岸受西风带控制,C错误;11月~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因为西岸受盛行西风控制,而东岸受东南季风影响,D错误。

(2018·湖南十校共同体联考)下图为海洋中的一个小岛,a和b分别表示两条纬线,据图完成4~5题。

4.若a和b分别表示15°N和20°N纬线,且该岛位于印度洋。

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或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A )A.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草原B.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C.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乙地的气候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5.若a和b分别表示35°N和40°N纬线,岛屿以东不远有一块大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岛屿上的河流有结冰现象B.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C.甲地适宜种植葡萄D.乙地夏季高温多雨解析:第4题,若a和b分别表示15°N和20°N纬线,说明该岛位于北印度洋中,纬度低,全年气温高,为热带季风气候。

【配套K12】[学习](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检测(二)

【配套K12】[学习](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检测(二)

阶段滚动检测(二)(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滚动单独考查)下图中最外圈为晨昏圈,AC为经线,A点的地方时为12时。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A、C、P三个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C、P三点的太阳高度相同B.A、C、P三点的昼夜长短相同C.A、C、P三点的地方时相同D.A、C、P三点的日出时间相同2.下列四幅光照图中最能正确反映P点位置的是( )(滚动交汇考查) (2018·泰安模拟)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海侵过程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碎屑岩表现为更粗的颗粒,海退过程反之,据此回答3、4题。

3.上图所属的过程以及虚线方框中沉积颗粒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海侵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B.海退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C.海侵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D.海退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4.引起上图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地壳上升②地壳下降③冰期④间冰期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滚动单独考查)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山顶昼雨少B.河谷盆地夜雨多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6.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热力环流B.太阳辐射C.植被状况D.地形起伏(2016·浙江高考)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飘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7、8题。

7.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8.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2018·沧州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岛附近海域冬、夏季洋流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配套K12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城市化

配套K12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城市化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城市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湖北调研)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

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1.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2.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示可知,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

第2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2018·陕西西安模拟)如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4.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解析:3.C 4.C 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倾斜程度),可以判断不同年份城市化进程速度,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美国互有高低,A项错。

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项错。

配套K12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配套K12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完成1~2题。

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解析:1.D 2.A 第1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第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4.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现象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3.A 4.C 第3题,秋季银杏树叶由绿到黄,之后逐渐落叶,为落叶阔叶树种;由材料可知,“随着气温下降” 银杏树叶由绿到黄,说明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等。

第4题,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主要受两地纬度影响,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因此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这反映出不同纬度之间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8·成都摸底)红叶是秋季富有色彩和欣赏性的旅游景观,如图为我国部分红叶观赏地及10月红叶的最佳观赏区图。

【配套K12】[学习](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单元 世界地

【配套K12】[学习](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单元 世界地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1课时一、单项选择题(2018·北京朝阳模拟)下图为北极航道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由中国走传统航道到鹿特丹要依次经过( B )A.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B.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C.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D.东南亚沿岸—西亚沿岸—南亚沿岸2.北极航道是( A )A.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B.太平洋联系大西洋、印度洋的捷径C.北非联系亚洲、大洋洲的捷径D.大洋洲联系南美洲、北美洲的捷径解析:第1题,由中国走传统航道到鹿特丹要经过印度洋,依次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第2题,从图中看,北极航道加强了亚洲东部和欧洲西部之间的联系。

(2018·成都模拟)下图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A )A.东北-西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南北走向4.该半岛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大致是( B )A.由南向北减少B.由西向东减少C.由北向南减少D.由东向西减少解析:第3题,从图中三个剖面图的经纬度可知,从南向北,海拔最高处的山脊所在的经度逐渐向东增大,因此该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第4题,结合经纬度可判读,该山脉为北欧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东侧为背风坡,因此降水由西向东减少。

(2018·邢台模拟)下图为90°经线穿越的四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1板块为( B )A.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6.图中1、4板块交界处形成( B )A.喜马拉雅山B.安第斯山C.落基山D.阿尔卑斯山解析:根据世界六大板块划分可知,图中1为南极洲板块,2为印度洋板块,3为亚欧板块,4为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向美洲板块俯冲,使陆地板块抬升形成南美洲西岸的安第斯山脉。

(2017·忻州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

[推荐学习]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

[推荐学习]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

[推荐学习]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课时跟踪检测(七) 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右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校在操场积雪融化期间,测得的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

读图,完成1~2题。

1.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A.12月22日B.6月22日C.3月21日D.9月23日2.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该旗杆正午的影长将(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日日影时间为6点到18点,说明其6点日出,18点日落,为春秋分。

由题干知处于东北地区积雪融化期间,则推断为春分。

第2题,C.江南丘陵D.华北平原4.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正处于6月C.白昼逐渐增长 D.黑夜逐渐增长解析:3.A 4.B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4:00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因此该地经度为90°E,结合其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

第4题,由表格中窗影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经过北半球夏至日。

此时为6月份,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该地白昼较长,昼长变化为先变长后变短。

某市(约21.5°N)的周邹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伸,每家南北均有阳台;三栋楼的楼高均是48 m,楼层高3 m,楼间距如图甲所示,有一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乙所示)。

回答5~6题。

5.周邹的爷爷不想买太高楼层,婆婆希望更安静,周邹自己要求正午室内不要出现晒不到太阳的情况,周邹家最好买二栋的( ) A.2楼B.7楼C.10楼D.都可以6.周邹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停车位(停车场长度与楼长一致),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A.甲车位B.乙车位C.丙车位D.丁车位解析:5.B 6.B 第5题,由题目某市(约21.5°N)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约为45°,南楼楼影最长。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0606271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0606271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

读图回答1~2题。

1.依据图中信息,从①到④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是(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B.河流的含沙量增大C.结冰期变长D.无变化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解析:1.B 2.B 第1题,从图中可知从①到④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

第2题,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植被、地形等有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哪个箭头起到关键的作用( )A.③ B.④C.⑦ D.⑩4.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A.水文B.地貌C.植被D.气候解析:3.A 4.D 第3题,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主要是受水源的影响,图中起关键作用的应为③。

第4题,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都是指当地典型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5~6题。

5.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6.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5.A 6.C 第5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20180606264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20180606264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九气压带和风带201806062643.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解析:1.C 2.C 3.D 第1题,据图及题干要求可确定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故C项正确,D项错误;该环流是中纬环流,故A、B 项错误。

第2题,此时是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故此季节为冬季,北半球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故A项错误;印度低压处于较弱时期,故B项错误;冬季,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故C项正确;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的季节是夏季,故D项错误。

第3题,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甲地又以下沉气流为主,甲地只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选项中的四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地中海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其他气候类型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无关,故D项正确。

在赤道附近地区,同地面接触的低空空气,因温度增高而强烈上升,气压下降,这里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风力微弱,所以叫赤道无风带。

结合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4~5题。

4.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相对固定 B.南美洲分布最广C.天气状况单一 D.气温年较差大5.此时,图中K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4.B 5.A 第4题,赤道无风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南美赤道地区分布最广且最典型,其次是非洲赤道的刚果盆地。

由于地球公转运动赤道位置不是固定的,其热带雨林气温年较差较小,天气因多对流雨(一天两场对流雨)而不是单一天气状况。

第5题,K地很显然为东南信风,且通过两条等压线判断风向也为东南风。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风带为( )A.东南信风带B.中纬西风带C.东北信风带D.极地东风带7.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6.B 7.C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图中风带为中纬西风带。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训练(二)地球的自转(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训练(二)地球的自转(2021年整理)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地球的自转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地球的自转)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地球的自转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二)地球的自转一、单项选择题地球表面有甲、乙、丙、丁四点(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地点中线速度最慢的是()A.甲B.乙C.丙D.丁2.在乙点上空俯视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解析:1。

A 2.A 第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故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

第2题,图示乙点大致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故形成的俯视图应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中心,可看到北极上空,其自转方向围绕北极呈逆时针,故A图符合;B图为赤道上空的俯视图;C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D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

3。

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如下的实验:当水杯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时,下列哪种现象是可信的( )A.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B.在赤道以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C.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D.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解析:选B 当木塞被拔下,水下漏时,四周水体向中心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逆时针运动的水流,南半球向左偏形成顺时针运动的水流,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体不会发生偏转运动.故B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营造地表形态的力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最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

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

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1~3题。

1.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 )
A.①类岩石B.②类岩石
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
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
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
3.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 )
A.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
B.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
C.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
D.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
解析:1.A 2.B 3.B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
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而侵入型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表冷凝形成的。

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

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第3题,在风化坑的剖面图中,可发现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风化坑概念明确指出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易于坑内保存积水。

(2018·双鸭山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4~5题。

4.在沉积烃源岩的年代,图中四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5.图中显示,沉积厚度小于100 m的烃源岩面积大约是( )
A.1 200 km2B.7 500 km2
C.11 000 km2D.24 000 km2
解析:4.C 5.B 第4题,结合题干信息知此类岩石为沉积岩,海拔越低形成的沉积物厚度越大。

结合图例判断,丙地沉积岩厚度最大,当时的地势最低,C对。

第5题,结合图中等值线分析,图中甲地周围及香日德地区小于100 m的地方有烃源岩分布,根据图示两区域轮廓及比例尺,可估算其面积大小。

甲地约5 000 km2,香日德约2 000 km2,选项B最接近。

(2018·赤峰模拟)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该国能源利用方式。

完成6~7题。

6.在冰岛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开发利用最多的是( )
A.水能B.潮汐能
C.风能D.地热能
7.冰岛位于( )
①消亡边界②生长边界③海岭附近④海沟附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6.D 7.B 第6题,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热能资源丰富,因此在冰岛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开发利用最多的是地热能,D正确。

第7题,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海岭附近,B正确;海沟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据日媒报道,当地时间2016年7月26日凌晨,樱岛火山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式喷发,喷烟距火山口高达5 000 m,浓烟滚滚,伴随有闪电,堪比世界末日。

下图a为樱岛火山爆发的景观图,下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读图回答8~9题。

8.樱岛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图b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9.樱岛火山喷发会使当地(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B.大气削弱作用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D.昼夜温差变大
解析:8.A 9.B 第8题,图中甲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乙是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侵入岩,丁是沉积岩,丙是变质岩,樱岛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喷出岩。

第9题,樱岛火山喷发使大量灰尘弥漫在大气中,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

(2018·河南八市重点中学模拟)“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 km,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

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11.图中新月形沙丘( )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解析:10.D 11.A 第10题,“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A错;赤道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错;只受信风吹蚀,没有沙源则不会形成沙丘,C错;“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 km”说明沙源来自海岸线附近,由此推断,沙丘是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D对。

选D。

第11题,沙丘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沙丘缓坡大致朝东,冬季移动速度快,夏季移动速度慢,A对、B错;迎风坡风力大于背风坡,C错;该地降水时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信风控制时为少雨季节,并且沙丘相对高度小,坡向对降水影响小,所以陡缓两坡降水几乎没有差异,D错。

选A。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2分)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B处好?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什么?(10分)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8分)
(4)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河口三角洲堆积地形,其成因是什么?(8分)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适合建港。

第(2)题,流水堆积与水流速度有关,随水流速度减小,大的颗粒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C处初为河口下游,后为河口上游,所以沉积物越向上颗粒越大。

第(3)题,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左岸相连,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

第(4)题,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堆积地形,其成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
流速减缓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答案:(1)A处A处是河流的凹岸,侵蚀作用强,是主流深水处
(2)砾石、砂、粉砂、黏土流水沉积的特点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C 处初为河口下游,后为河口上游,所以沉积物是越向上部,颗粒越大。

(3)北岸。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道水流的主流偏向右侧的南岸,北侧因水流减少而出现泥沙淤积。

(4)因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而成。

13.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24分)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8分)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6分)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10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形成过程。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天山山脉绵延数千千米,为褶皱山,其形成与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有一定关系。

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的结果,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侵蚀有关,沙丘地貌主要与风力堆积有关。

答案:(1)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

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