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徐氏宗祠资料

合集下载

徐姓简介——精选推荐

徐姓简介——精选推荐

徐姓简介徐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世本》。

迁徙〕若⽊被封的徐国, 位于今安徽凤阳县北⽅的泗县⼀带, 亦即徐⽒家族的最早发祥地。

此地聚居繁衍的徐姓, ⾄徐国灭亡后, 已发展为⼀⼤家族。

其后纷纷向北⽅迁徙, ⼤致经过了汉魏晋南北朝乃⾄隋唐, 在我国北⽅的⼭东及河南等省形成了多处郡望。

即古时东海、⾼平、东莞、琅邪、濮阳等地。

具体迁播时间, 秦以前徐姓已迁⼊⼭东。

前⾯提及的⽇本始祖徐福, 亦称为徐市, 关于他渡海访求不⽼仙药⼀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徐市, 齐⼈, 上书⾔海中有三神⼭, 名⽈蓬莱、⽅丈、瀛州, 请得齐戒与童男⼥求之, 于是遣市发童男⼥数千⼈, ⼊海求之。

”徐市访求不⽼仙药的故事, 虽然古籍的记载有若⼲出⼊, 但却为两千多年前徐⽒播迁于⼭东, 提出了有⼒的说明。

东汉以前, 已有徐⽒再西迁⾄今天的⽢肃省境。

也就是说在汉时, 徐姓已散居北⽅⼴⼤区域。

徐姓南迁⽐⼀般姓⽒要早⼀些。

据《东海堂徐⽒族谱》记载, 在汉桓帝时, 徐⽒⼀世祖徐⽲犀, 迁居江西南昌府;2 世祖远迁⾄浙江衢州府龙游;3 世祖分居于浙江绍兴、信安, 江西的南昌, 苏州阳县、吴郡⼀带。

徐姓⼤举南迁也始于魏晋之时, 隋唐时期在我国南⽅各地⼜有了进⼀步的繁衍。

宋末, 徐姓⼈再由江西⽯城县迁福建汀州上杭、连城⼆县。

元时, 徐姓主要繁衍于⼴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

总之, 徐姓在秦汉时期,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的黄河下游地区, 尤为⼭东徐姓繁衍最为旺盛。

⾃魏晋⾄唐, 徐姓南迁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部分地区, 宋以后, 便⼴布江南⼴⼤地区; ⾄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姓的⼤量繁衍恐怕也是宋代以后的事。

洪洞⼤槐树移民滕县徐⽒⼀⽀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滕县级索镇道沟村; 新安徐⽒⼀⽀始祖于洪武⼆年⾃⼭西洪洞迁居新安县⽯井村, 修武徐⽒⼀⽀始祖讳禹⾂,于明初⾃⼭西洪洞迁居修武县徐屯村, 迄今已传24 世,4 千户,25 余⼝⼈; 濮阳徐⽒⼀⽀始祖于明初⾃⼭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后园村; 濮阳徐⽒另⼀⽀始祖于明初⾃⼭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新习乡徐堤⼝村; 濮阳徐⽒另⼀⽀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渠村乡后园村、郎中乡徐寨村;密县徐⽒⼀⽀始祖讳维城, 于明洪武年间迁密县, 后⽣三⼦, 长讳长福, 次讳长禄, 三讳长寿; 郓城徐⽒⼀⽀始祖讳元⾳, 于明洪武⼆年⾃⼭西洪洞先后迁居郓城⼋⾥河村、旷庙苏庄村, 明万历年间, 七世祖迁此建村, 取名徐庄; 通许徐⽒⼀⽀始祖讳德, 字⾀修, 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槐树迁居通许县朱砂镇徐屯村, 迄今已传⼆⼗五世; 莒县徐⽒⼀⽀始祖于明洪武⼆年⾃⼭西洪洞迁居莒县棋⼭乡⽔沟村; 莘县徐⽒⼀⽀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西洪洞迁居莘县单庙乡徐庄村; 盐⼭徐⽒⼀⽀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东莱州府掖县城北⼤徐庄, 后转迁到河北盐⼭县新县镇徐家庄村; ⼤港徐⽒⼀⽀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西洪洞⼤槐树迁居天津市⼤港区徐庄⼦村; 丰镇徐⽒⼀⽀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丰镇县九龙湾村; 余姚徐⽒⼀⽀始祖于明初⾃⼭西洪洞迁居江苏省余姚市; 陨阳徐⽒⼀⽀始祖兄弟⼆⼈讳⾦氐、讳棉氐, 于明初⾃⼭西洪洞棉氐迁居河北徐堤, ⾦氐迁居湖北陨阳; ⼤城徐⽒⼀⽀始祖于明永乐元年⾃⼭西洪洞迁居⼤城县郑家村乡徐庄村; ⼤城徐⽒另⼀⽀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城县王⾹屯乡赵家务村; 清徐徐⽒⼀⽀始祖于明初⾃⼭西洪洞迁居清徐县徐沟村; 阳⾕徐⽒⼀⽀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阳⾕镇北徐村; 阳⾕徐⽒另⼀⽀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阳⾕镇城⾓徐村; 阳⾕徐⽒另⼀⽀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寿张镇南徐村; 阳⾕徐⽒另⼀⽀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安乐镇徐庄村; 阳⾕徐⽒另⼀⽀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定⽔镇徐庄村; 阳⾕徐⽒另⼀⽀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闫楼镇徐楼村; 阳⾕徐⽒另⼀⽀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翟庄乡徐庄村;阳⾕徐⽒另⼀⽀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庙王乡徐集村; 阳⾕徐⽒另⼀⽀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四棚镇北徐村; 阳⾕徐⽒另⼀⽀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五⾥园镇徐庄村; 阳⾕徐⽒另⼀⽀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西洪洞迁居阳⾕县范海镇徐庄村; 南乐徐、霍、张、⾼、蒋、陶六姓各⼀⽀始祖于明万历年间⾃⼭西洪洞县分别迁居河南南乐县徐屯、霍屯、张屯、⾼屯、蒋屯、陶屯,1945 年合并为⼀个⾏政村, 称六屯; 菏泽徐⽒⼀⽀始祖于明建⽂年间⾃⼭西洪洞县迁居⼭东菏泽市⼤徐庄村; 菏泽徐⽒另⼀⽀始祖兄弟三⼈于明建⽂年间⾃⼭西洪洞县东迁, ⽼⼆迁居⼭东菏泽市⼆徐庄村。

天下客家第一城

天下客家第一城

天下客家第一城作者:来源:《源流》2014年第06期佗城,原名龙川城,始建于公元前214年,为龙川首位县令赵佗创建,是岭南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城邑。

据史考,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军兵分五路开始平定百越。

赵佗率50万大军平定百越后,就在佗城设置县治,并成为首任县令。

其间赵佗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万五千人”,即1.5万无夫家的青年女子至岭南。

“秦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

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

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

”这些将士、民女即成为了岭南的客家先民。

秦朝军民徙留岭南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的主体,此次以赵佗为首的,以古龙川为中心的客家先民聚居点就是佗城。

赵佗所建佗城,为古龙川播下文明的种子,中原文化在这里逐渐与百越文化交融。

随后赵佗走出龙川,任南海尉直至建国称王,促进了岭南文化的萌芽和发展。

佗城称谓由来已久,唐代就有“赵佗之城”的说法,宋代又称“尉佗城”。

1941年9月,古邑人民为纪念南越王赵佗,将龙川城改名为佗城。

自秦代至建国前夕,历代龙川县治都设在佗城。

1949年龙川县解放,县城才从佗城迁往老隆。

自秦汉至明洪武时期,佗城是历代王朝控制粤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不少重臣名士南迁入境,或留在龙川工作,或稍作停留。

韩愈、李商隐、苏氏兄弟、吴潜、文天祥等人均在龙川传播过中原文化,留下大量文化瑰宝。

虽经2000多年的历史沧桑,佗城至今仍保存80多处文物古迹,如越王井、越王庙、学宫、正相塔、正相寺、苏堤、马箭岗、点将台、坑子里遗址、考棚、城皇庙、古城墙、古砖窑遗址以及48个古老的祠堂等。

此外,仅有4万多人的佗城镇,就有姓氏179个,其中小小的佗城村就有姓氏140个姓,这是国内极为罕见的,有“中华姓氏第一村”之称。

1991年,佗城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佗城179姓展现独特文化现象2005年12月,佗城镇政府对该镇18个行政村进行专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一个只有4.1万人口的龙川县佗城镇竟然涵聚了179个姓氏,一个仅有2000多人口的佗城村居然包容了140个姓氏。

徐氏宗祠通用对联

徐氏宗祠通用对联
幼慧作小山名著;夜绩借东壁余光: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徐坚女事典。下联典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徐吾事典。
万木争荣朝燕岌;群贤毕至话桑麻:此联为广东省蕉岭县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一样清:此联为明朝时期的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公元1586,1641年)自题联。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南直隶江阴人。著有高度科学、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此联为明朝时期的文学家、画家徐渭自题联。
雪影半窗能共白;**千树只多香:此联为元朝时期的诗人徐舫《月色》诗句联。徐舫,字方舟,桐庐人。有《瑶林》、《沧江》二集。
六泉嘉墨模唐本;一路深林见落花: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书画家徐桐华撰书联。徐桐华,字峄,仁和人。
雅谁远移玉溪水;笔端题得春风诗:此联为清朝顺治年间状元徐立斋撰书联。徐立斋,字公肃官至户部尚书。
7
岭下建立一座5.5米高石砌实心的三层四角塔,名为文峰塔。
想当年明眼杨公知此地产人文,爰榜儒山堂宇;乃今日继志贤孙振宏基恢统绪,仍启蓄书后楼:此联为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联。(接上联)文峰塔与石阶连在一起,眺望像支毛笔;徐氏宗祠蓄书楼的右边,有座山绕至前方如屏风,案外三山竞秀,插入云霄的三台山,状如笔架,又称笔架山。蓄书楼为兴办私塾、子孙阅读提供了条件。早期学子们在此学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杂字》,《四书注集》、《幼学琼林》,还书写临帖、作文对诗等。蓄书楼为各小宗祠起了典范作用,许多房族仿效在小宗祠附近设书房十多处,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书房的称呼,如“横坂书房”、“寨兜坂书房”等等。清宣统年间,废除了科举制度后,很快在蓄书楼孕育了敦儒小学,是全县最早的小学之一,1925年在凤髻山下建了新校舍后才搬迁。各房族为鼓励学子读书,还建立了“立书田,置试租,建试寓”的制度。立书田,即奖励在学弟子的灯油租,数额不等,根据各房的基租收入情况而定。如有的上小学每人每年奖励两担谷子,上中学年奖10担谷子,大学毕业每人50担谷子,黄埔军校毕业生每年50担谷子终生受用。此制度直至20世纪40年代,有的还在施行;置试租,即供学子赴考之开支,付给足够费用;建试寓,即供学子在城里就读或考试住宿之便,亦称会馆,在德化县城有三台徐氏会馆、

古邑佗城遗韵

古邑佗城遗韵

古邑佗城遗韵杨立谦/文古邑佗城经历了2229年的风霜雨雪后,带着千百年的历史沧桑,刻写着春去秋来的光阴故事。

触摸着这里曾经强烈跳动的历史脉搏,古邑佗城犹如一本翻开的千年史书。

古邑佗城,激励着一代代客家人开拓奋进,承担起一份光荣而神圣的责任。

——题记古邑佗城,历史悠久,这里留下了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栖息的足迹;古邑佗城,人杰地灵,这里生动地记录着南越王赵佗兴王的故事;古邑佗城,风景独特,这里传承着客家先人的千年文明和灿烂文化;古邑佗城,古迹荟萃,这里素有“秦朝古镇”和“汉唐名城”的美称。

古邑佗城,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境最南端,迄今已有2229年的历史,在中国特别是岭南历史文化地图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南越王赵佗的发迹之地,也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

1941年,为纪念龙川县首任县令赵佗,改名为佗城。

古邑佗城至今仍留有众多古迹和古建筑,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坑子里、牛背岭;秦时古城基、越王井、南越王赵佗故居、马前岗等遗址;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孔庙、东河、仙塔桥、新塔、考棚等旧址及古建筑以及48个古祠堂,旧貌犹存,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见证。

漫步在古邑门、古街巷、古楼宅、古渡头,聆听着屋檐前、宅窗后,普通人家还在闲话祖上随南越王赵佗屯戍岭南的遗事。

忆当年前尘影事,龙川首任县令赵佗的功业亦给后人的日子平添了好些生活的滋味。

触摸着这里曾经强烈跳动的历史脉搏,古邑佗城犹如一本翻开的千年史书。

从老街看两旁的老宅,层层延伸的建筑结构让人疑惑"庭院深深深几许"。

行走在古邑佗城,流连于秦时古城基、南越王庙、清时学宫等古迹,徜徉在护城河堤,回望南越古城墙,品读过往云烟,感受着岁月的变迁,体验着人性回归原始的洗礼。

相传,南越王赵佗在任龙川县令的6年间,从关中迁一批犯人与土族杂居,从中原迁1.5万名少女到龙川与士卒结婚,以至发展到今天,古邑佗城的姓氏竟多达179个,是姓氏和宗祠最集中的地方。

祠堂简介

祠堂简介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

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

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

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

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

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

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

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

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

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

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的运动,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

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后世之人不知祠堂为何、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

痛心之余,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及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少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等某些原因,部分祠堂得以保存,甚慰。

广东区域地理

广东区域地理

霍山---广东七大名山
霍山,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区,以险峻的 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而早已闻名遐迩。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当 年的女娲补天时,将剩下的一点沙浆,撒落人间,刚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现 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 山峰。
千年古邑,人文龙川宣传视频
即将动工兴建的昆汕高速、杭广高铁均在龙川穿境
而过,龙川已纳入珠三角3小时生活圈,龙川在广
东粤东北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
京 九 铁 路龙川 广梅汕铁路
梅河高速
资源丰富

县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且储量大,其中有铁矿 总储量达1500万吨,黑色花岗岩(世界五大名石之一)储 藏量达100多万立方米,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与世界 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年流量达27万吨。 全县生态良好,有林地面积1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71.3%,活立木蓄积量达210万立方米。水资源充足,县内 河流主要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资源22万千 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全 省第二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
陀城一角
龙川建制于公元前214年,首任县令赵佗。自秦至建国初,佗城长期为县州治所。 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称,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41年9月,龙川 人民为纪念南越王赵佗,将龙川县城改名为佗城。经千百年的历史沧桑,佗城至今 仍保存80多处文物古迹。如越王井、越王庙、孔庙(学宫)、正相塔、正相寺、苏 堤、马箭岗、点将台、坑子里遗址、考棚、城皇庙、古城墙、古砖窑遗址以及48 个古老的祠堂„„此外,仅有4万多人的佗城镇,就有姓氏179个,其中小小的佗城 村就有姓氏140个姓,这是国内极为罕见的。

广东徐氏开基祖概况

广东徐氏开基祖概况

广东徐氏开基祖概况徐育宏2015.11.1客家族群的迁徙,受朝代更替的政治环境、移垦政策及土地承载力等因素影响甚巨。

从宋末迄今,客族大规模之迁徙活动约可分为三个时段。

宋元之际,赣南客家族群受元兵压迫,沿着山区隘口往东迁徙,从江西石城移至福建宁化。

元末乱世加上人口压力,闽西客族又沿着汀江、梅江及韩江开始外移至粤东各地。

清初朝廷放宽移垦政策并鼓励粤东客族他迁,于是又开始大规模的迁徙活动。

可以了解客族迁徙的内外因素;譬如原居地与徙居地间之推拉力,山脉、河流、谷地等自然环境,是如何支配他们的迁徙路径。

简言之,客家族群之移垦活动,过去800年间从赣南徙闽西,次由闽西徙粤东,再由闽粤渡海东迁至台湾,无不受到社会变迁、政策更替及地理条件等因素之影响。

清初从粤东迁移到台湾桃、竹、苗、屏等地区的徐氏族群,以五华、蕉岭、丰顺及陆丰人士居多。

这两支徐姓族群与其他客族迁台路线及。

年代甚为相近,因此,若能厘清台湾徐氏客族的迁徙,实际上也就等于了解台湾其他客族迁徙过程的一大半历史。

徐氏近800年来的迁徙与移垦历史的研究工作。

一、宋朝末年,贛南客家徐族群受元兵壓迫,徐族群大規模之遷徙活動,沿著山區隘口往東遷徙,從江西石城縣(即於都縣) 遷徙福建汀州上杭、連城二縣,元末亂世加上人口壓力,閩西徐族群又沿著汀江、梅江及韓江開始外移至粵東各地。

清初朝廷放寬移墾政策並鼓勵粵東客族他遷,於是又開始大規模的遷徙活動,子孫以徐氏為族,尊鶴齡公為連城一世祖。

徐氏興旺發達於廣東之濱,故稱“閩西十三天”。

漏缺者補之,經通考證之後的愚見,族群曰:擴大改為“閩西十九天”。

二、宋仁宗皇祐年间,徐信公(泽江)中进士,历官中书台谏,娶董氏生三子:长宗善,次宗理,三宗远。

其携三子从江南来广东南雄珠玑巷。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因天灾人祸,举家南徙立派。

长子宗善为南岸房,分布于南海白水塘,顺德伦教、马村、南畔、东莞、新会、德庆,高要、阳江、鹤山、开平、恩平等地。

佗城导游词

佗城导游词

佗城导游词(简约版)【佗城景区】Tuocheng Town佗城景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千年古县”——龙川县佗城镇。

佗城,原称龙川城,是“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龙川建制于秦朝,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至今已有2225年历史,是“百粤首邑”,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誉。

1991年佗城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它更是与“南越国遗迹”捆绑在一起,共同进入了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审项目。

佗城虽历千年沧桑,至今仍保存有秦时的越王井、南越王赵佗故居,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学宫、考棚等100多处文物古迹。

考棚是广东省唯一遗存的古代科举考试设施,学宫与考棚并存至今的景象在全国范围内相当罕见,只有广东佗城和河北定州两处。

而仅4万多人的佗城镇,就有179个姓,其中2000多人的佗城村就有140个姓,历史记载的古祠堂有89间,现仍存48间,被誉为“中华古祠堂博物馆”,这有力地证明了古龙川是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结合地。

荟萃于佗城的龙川客家山歌、杂技、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存,堪称岭南历史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佗城的古门、古街、古道、古树、古民居、古祠堂、古码头……犹如一部打开的史书,向您诉说着龙川的千年古风和历史故事。

和佗城的历史对话,将带给您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

【牌坊】Gateway各位嘉宾,欢迎光临佗城景区!这是佗城景区的第一个景观。

牌坊又称牌楼,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是一种有柱子的门形构筑物,设于要道口,作为街巷区域分界的标志。

牌坊是许多古城的独特景观,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

佗城牌坊的形制模仿汉朝的设计,总重量27吨,用整石构件组合而成,在布局上采用的是四柱三开间“冲天式”结构,高低错落有致。

“佗城”两字为篆书。

牌坊浮雕极有特色,细部装饰用了汉代龙图腾,柱基图案为“囚牛——龙之大儿子”,意示着赵佗的“兴王之地”—佗城,将重展当年的繁荣和风采,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祠堂牌匾书写格式

祠堂牌匾书写格式

祠堂牌匾书写格式篇一:祠堂简介祠堂是族人祭天祖先或先贤场所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

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

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发人深省,或者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构建自己的家庙远祖祭祀祖先。

这种德兴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碑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于是乎称家庙为祠堂。

当时修建祠堂有层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

到明代嘉靖“许金融资本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徐氏家祠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

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处理过程这里被文化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小学,亚美尼亚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正因为这样,巨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宅第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

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牌坊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上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

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

祠堂内的匾额即使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

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

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私自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的运动,祠堂基本都被推倒推倒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

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诸子百家之人不知祠堂为何、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

痛心之余,徽州(今黄山市黄山市及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少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等某些原因,部分祠堂力图保存,甚慰。

广东龙川开基祖及后裔聚居地卷

广东龙川开基祖及后裔聚居地卷

广东龙川开基祖及后裔聚居地卷广东龙川开基祖及后裔聚居地一、广东省龙川县概况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寻乌、定南,东连五华、兴宁,南接东源,西临和平。

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

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4个镇、315个村,总人口97.1万人(其中丘氏人口2万多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32.7万人。

龙川建县历史悠久。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至今有2225年的历史,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2009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2011年4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

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佗城曾建有丘氏宗祠——河南堂,据传在老衙署即今镇府前粮所处),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2000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情名城。

1949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龙川县自然资源丰富。

县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且储量大,其中,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黑色花岗岩(世界五大名石之一)储藏量达100多万立方米,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年流量达27万吨。

全县生态良好,有林地面积1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7.1%,活立木蓄积量达210万立方米。

水力资源充足,县内河流主要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力资源22万千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全省第二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

龙川旅游胜地众多。

【客家风情】和平下车徐氏家族:一门三进士三代九明经

【客家风情】和平下车徐氏家族:一门三进士三代九明经

【客家风情】和平下车徐氏家族:一门三进士三代九明经河源有这样一个家族,从明代至清末,出有进士13人、举人10人,贡生、邑庠生300人,其中有四代中的三代祖孙3人皆进士,谓“一门三进士,三代九明经”。

直至民国,依旧人才辈出,名载史册。

这就是和平下车徐氏家族。

和平下车徐氏家族重视子弟教育,文风流播,科名鼎盛,除三进士、武进士徐定章外,举人徐延第、拔贡徐延翰以及中国近代名人徐傅霖等,均为其中佼佼者,为和平县文人名人最多的一个乡镇。

下车徐氏:人才辈出名门望族和平下车徐氏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700多年,已繁衍至二十八世,徐氏家族,人才辈出,累代簪缨,成为名门望族。

和平县曾有“头林二乌三和平”之说,“头林”意指林寨居首,乌虎镇位居其二之隆誉。

南宋末年,和平下车徐氏先祖德隆、道隆兄弟二人皆进士出身,迁居江西。

元兵大举南侵,兄弟俩父子起兵勤王。

道隆父子战死,宋帝崖山蹈海后,德隆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9年)迁至龙川下车约兴隆镇密石寨下(今和平下车镇兴隆村),隐居于此,耕读传家,遂为下车徐氏开基上祖。

明成化二年(1466年),广东布政司授徐乌虎“功播天阙”匾,下车徐氏由此声名大振,嗣孙遂将兴隆镇更名为乌虎镇。

说到改名,这里有个故事。

兴隆村从前叫“乌虎镇”,这个名字大有来历。

相传,兴隆徐姓五世祖广公,自幼身强体壮,白日跟随父母耕作,逢夜习武练拳。

因常见山中老虎威猛无比,捕吃羊禽,他习武时常仿老虎放声巨吼,飞跃奔腾,天长日久,练就一跃三丈、步窜八尺、喷气如雾、声震如雷的独家功夫,再加上浑身铁黑、长眉入鬓,因此得绰号“乌虎”,因义勇刚直、勤俭忠孝扬名民间。

明天顺八年,龙川县红桃洞白羊潭啸聚一帮劫匪,常打家劫舍,朝廷数次派兵围剿,均无功而返。

当年,乌虎应榜入召,率官兵打败劫匪。

乌虎思念家中年迈父母,力辞高官厚禄,只请命任下历巡检一职以镇地方,皇上奏准,授予“功播天阙”金匾,钦赐乌虎祖籍地为“乌虎镇”。

徐广,便是下车徐氏第一个有官职的祖先。

千年古县“河源龙川”

千年古县“河源龙川”

千年古县“河源龙川”千年古县“河源龙川”龙川令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龙川建县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2009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海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

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2000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城。

1949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2011年4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据龙川旧志载:龙川“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为“水陆之要道”。

旧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刘砻时,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

《龙川别志》是苏辙晚年隐居循州龙川时所写的笔记,主要记录所闻前贤及时贤的轶事。

苏辙是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

《龙川别志》书中的这些笔记反映了苏辙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主张,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龙川是现在的广东河源市龙川县。

北宋-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秦置龙川县。

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

据《南越志》:“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

”县名由此。

据记载,在新石器时代,龙川境内佗城坑子里、上印牛背岭,紫市坪岭头、九龙岗,丰稔牛角塘,登云鲤鱼山,龙母坪背岗等地已有人类从事渔、猎、耕、织等活动。

查徐氏字辈,从这里开始(第十二辑)……

查徐氏字辈,从这里开始(第十二辑)……

查徐氏字辈,从这里开始(第十二辑)……展开全文正文安徽1、安徽无为四本堂徐氏:始祖是明初从江西到无为北埂定居的。

我们的字辈:斌文廷景继科正士知国应大永克承家敬立尔业善隆乃庆德盛启昌。

联系:徐立保2、宿迁宿城陈集镇徐元村徐氏:明、宏、升、宜、业、宇、厚、久、昌、增、贤、召、旭。

联系:徐业正181********3、安徽省涡阳县徐氏:广德保兰汉。

联系:徐振139********4、安徽无为四本堂徐氏:斌文廷景继科正士知国应大永克承家敬立尔业善隆乃庆德盛启昌5、安徽省颍上县耿棚镇徐楼村徐氏一支:听老辈人讲是从山东枣庄迁移,老祖不祥,只知道是淮颖堂,二十五世。

徐楼的辈字:家、守、芝、(道)、永、(以)、然、汉、(法如)、克(文)、德。

联系:徐亚182****1115电话微信同号6、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徐氏:只记得(登,本,为,先)了。

现有分支谱22部,听老辈讲祖上似江西王家坝迁移至此,有祠堂。

7、庐江县汤池镇徐氏宗亲,谱载其先祖鼎玉50世,占籍武昌,江夏县竹牌门白莲术倡红巾贼陈友谅鄱阳湖大战。

1367年俊公率子斌公到沙溪,属东海郡,墩人堂,谱一修待查,二修康熙1659年,三修嘉庆十三年,l808年,四修光绪,1905年。

辈份:克振家声,远承基业,广毓哲嗣,以光先人。

联系:136****5088微信号同号。

8、安徽金寨县五凤堂徐氏:分支燕子河、天堂寨、长岭、吴家店、古埤水坪等地,湖北浠水、英山、黄冈、武汉等地,在用派序:玉世天光后,宗启子承继,贤才应运生,兴隆(千万亿)后又改(开远绪)………………联系:徐兴东151571537979、安徽霍邱冯井镇白庙徐氐:元末明初到此,几世字派:为、芝、兰、玉、树、忠、孝、字、本;二十二世以后字派:承先启后,祖业显荣,昌繁万代,光耀家声。

10、池州地区石埭(台)县夏村(现淹没于太平湖水下)徐氏:没移民前原有西山徐家和牧鸭湖徐家。

遗憾的是到我这辈没依字辈取名,只知父亲承字辈,祖父字辈不知,似乎是天字辈。

客家古邑佗城

客家古邑佗城
文化的独特魅力
主要景点有
旅游资源
越王井
这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是南越王赵佗饮用过的古
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甘露寺
位于佗城镇塔西村,始建于唐高宗仪凤元年 (676年),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嶂风景区
位于佗城镇北部山区,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正相塔
位于佗城镇塔西村,始建于唐代,是广东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
佗城镇的购物场所多样,从传统市场到现代购物中心都有。以下是几家推荐的购物地点
佗城镇中心市场:这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市场,提供各种食品、日用品和工艺品等。这 里是购买当地特产和纪念品的好地方
佗城购物中心: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购物中心,拥有各种国际和 国内品牌的店铺
客家文化街:这是一条专门销售客家文化相关商品的街道,可以购买到各种客家文化 特色的商品
在文化传承方面,佗城镇将继续挖掘和弘扬客家文化传统,保 护和修缮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 荣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佗城镇将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未来展望
6 PART
旅游资源
佗城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千 年古城的韵味,体验客家
5 PART
未来展望
未来,佗城镇将继续秉承"客家古邑"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坚持绿色发展、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努力打造现代化、国际 化、生态化的新型城镇
在经济发展方面,佗城镇将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在社会事业方面,佗城镇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医 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千年古邑人文龙川

千年古邑人文龙川

千年古邑人文龙川——2009年,国家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正式发函给龙川县政府,经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审,该县申报“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已获认定!至此,广东今年又新增了一个“千年古县”,河源龙川成为我省继增城、四会、东莞之后被国家民政部门认定的第四个“千年古县”。

龙川———千年古县,东江明珠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寻乌、定南,东连五华、兴宁,南接东源,西临和平。

总人口93.74万,有港澳台同胞32.7万人。

“千年古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至今有2224年历史,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

今为全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荣获“千年古县”称号。

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

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2000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城。

1949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资源丰富:县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且储量大,其中有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黑色花岗岩(世界五大名石之一)储藏量达100多万立方米,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年流量达27万吨。

全县生态良好,有林地面积1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3%,活立木蓄积量达210万立方米。

水资源充足,县内河流主要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资源22万千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全省第二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

胜地众多:县南部重镇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誉,现有“越王井”、“越王庙”、学宫等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附近还有塔西合溪温泉、涧洞三叠泉瀑布及七峰山旅游度假村、知青村等景观。

河源市龙川县10个最著名的旅游景点_排行榜

河源市龙川县10个最著名的旅游景点_排行榜

河源市龙川县10个最著名的旅游景点_排行榜10、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9、东江东江,古称湟水、循江、龙川江等,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源河为三桐河,向西南流经广东省龙川县、东源县、源城区、惠城区、博罗县至东莞市石龙镇进入珠江三角洲,于黄埔区禺东联围东南汇入狮子洋,是珠江水系干流之一。

东江集水面积35340平方公里,河长562公里,平均年径流量257亿立方米,干流在龙川县合河坝以上称寻邬水,汇贝岭水后始称东江。

8、龙川县博物馆龙川县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城,建筑面积77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

馆藏文物3075件(套),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249件。

藏品中以战国文物、汉唐文物和明清文物为主要特色,以青铜剑、斧、矛、铜镜和陶器等文物为代表。

1984年动工兴建馆舍,1987年基建完工翌年开馆。

辟展厅三个一、举办文物政策法令图片展览,二、举办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陈列,三、为黄居仁纪念厅。

1991年全面装修、1992年5月竣工。

7、河源市水坑生态娱乐旅游区水坑生态旅游娱乐区,是国家级AA旅游区,距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1公里,林海茫茫,山泉潺潺,风光如画,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景观迷人。

素有“世外桃源”之称,是访古觅幽的好去处。

“绿色生态水坑游,森苍林莽清泉流;天外来客卫星罩,希世珍宝仅此有;空气罐装可出口,鸟语花香景清幽;移步换景画中行,到此一游增益寿。

” 水坑生态旅游风景区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和独立的创意,开发建设成为颇受人们钟爱的游乐休闲圣地,被誉为城市人的“世外桃源”。

6、鹿湖禅寺鹿湖禅寺,始建于东晋太和年间。

坐落于四都镇鹿湖嶂下的青山秀水中。

其形恰似“双龙戏珠、铁扇关门”。

既是信徒修禅悟道的朝拜处,又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

湖禅寺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壮观。

占地约四千九百多平方米。

前殿为天王殿,后殿为大雄宝殿,左殿为钟楼,右殿为鼓楼,内有地藏殿、观音殿、祖师殿、财神殿、僧寮、斋堂、客堂等相应设施。

客家古邑-龙川

客家古邑-龙川

六、龙川城镇
• 龙川县辖25个镇(老隆、四都、黄石、 细坳、车田、贝岭、黎咀、上坪、丰 稔、赤光、龙母、逥龙、田心、铁场、 登云、通衢、鹤市、黄布、紫市、佗 城、岩镇、新田、附城、义都、麻布 岗)。县人民政府驻老隆镇。 • 旧县城:佗城镇 • 新县城:老隆镇
佗城
1、佗城是岭南最早设置的古龙川县城,又是广东省首批公布的十一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原称龙川城,后称循州城。民国30年(1941 年)为纪念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教育会通过改名为佗城 。 2、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南平百越,置龙川县,赵佗 为令,设县治于今佗城。自秦代至民国,佗城都为龙川县治所,同时 又是五代南汉至明初循州(路)治所。佗城历经2000余年沧桑,皆为 龙川政治、文化、经济之中心。佗城历史悠久,至今仍留下众多古迹 和古建筑。 3、1949年5月龙川解放,县治迁老隆,佗城这座历史古城在“文化 大革命”中复遭浩劫,面目全非,除街道基本保持完整外,许多古建 筑被毁,至1985年尚存越王井、越王庙、正相塔、孔庙等古建筑。
传统建筑
龙川建于70年代的客家民房 龙川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围龙屋和四角楼,这 两种建筑都大量散布在乡村间,是1949年之 前富贵人家和大户人家的屋宇。龙川典型的 围龙屋是由中间上、中、下殿堂及左右对称 半圆型分布围屋组成,前面为半圆型鱼塘与 围龙屋形成一个圆形,通常是由一个家族住 在里面。而四角楼的特点是房屋四角建有高 层四方炮楼,楼四角均有枪眼,该楼的防卫 性能极好。
千年古邑 人文,东江和韩江上游, 今属河源市管辖。龙川有 着2220多年的建县历史, 是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四个 古县之一。南越国开国君 主赵佗是龙川县的首任县 令。以赵佗命名的龙川古 县城“佗城”至今遗留有 赵佗军队使用过的“越王 井”等遗迹。

走进河源龙川“中华姓氏第一村”探究其背后的宗祠文化

走进河源龙川“中华姓氏第一村”探究其背后的宗祠文化

走进河源龙川“中华姓氏第一村”探究其背后的宗祠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改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为继承革命文化,不忘本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特此推出《河源两地文化》系列报道,专题分为红色文化篇和岭南文化篇。

岭南文化·龙川宗祠龙川佗城“中华姓氏第一村”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赵佗辅佐主将任嚣,率50万大军南下,平定百越,在佗城设置岭南第一县。

赵佗在佗城主政6年,推行“和辑百越”、“汉越杂处”的民族政策。

将士们与当地女子婚配,代代繁衍生息不绝,从此佗城成为岭南最早的的客家先民聚集之地。

当年征战将士来自广袤千里的中原大地,他们的姓氏繁杂。

我国《百家姓》现有收集的438个姓氏中,龙川拥有4万多人口的佗城镇,就发现179个姓氏,占《百家姓》的40%,有笔画最少的丁、刁、卜姓,也有十七画的戴、鞠、魏等姓,还有僻姓占、米、农、官、院等;除单姓外,也不乏欧阳等复姓。

而该镇18个行政村中,仅有2000多人口的佗城村就包容了140个姓氏,远远超过了我国目前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宁村发现的87个姓氏。

龙川佗城这一发现,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是一种独特和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

所以龙川佗城镇佗城村被誉为“中华姓氏第一村”。

佗城古城历史记载的古祠堂有89间,每间一姓,现仍存48间祠堂。

而且还有40多座姓氏宗祠遗址。

被誉为,中华古祠堂愽物馆。

广东佗城,中华百家姓氏如下:黄徐钟骆杨,刘邓李罗张;叶陈林沙邱,朱毛周胡康;秦龙赵曾柳,邬许任肖方;刁文郭姚崔,袁蔡巫魏唐;吴范练谭高,蓝邹赖葛庄;熊黎戴薛游,吕池陶管梁;温龚傅申古,彭韩殷伍王;苏侯麦舒廖,郑余谢杜邝;莫马翁顾童,甘包冯陆桑;孟涂卢盘欧,缪官潘俞汪;戚金田庞丁,牛劳白石章;柯佘史韦牟,辛普毕洪向;孔靳段倪聂,卓祝连沈蒋;卜万卫于严,詹冼宋饶尚;安关尹屈苗,郝贺隋凌姜;董覃雷颜鲁,鞠樊乐宁汤;贾夏邵乔武,左尧钱麻匡;曹辜霍阮程,阎佟江何长;佗城百家姓,子孙更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