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徐州技工教育发展对策
徐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徐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徐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的进步和竞争加剧,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徐州作为一个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的城市,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在一个多元化、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老旧技术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只有通过继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徐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并能够运用新知识、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适应市场需求和人才竞争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国际化竞争的加剧,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持续学习和培训可以使专业技术人员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市场趋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徐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创新意识和全球化视野,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提升行业形象和能力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一个职业群体,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
通过持续学习和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而改善行业的形象。
在徐州这样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中,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专业技术人员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通过持续学习和继续教育,他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前沿,同时也可以参与到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中。
在徐州,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可以为城市的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促进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持续学习和继续教育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徐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他们可以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个人成长。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院校之间的竞争 , 更要面对 生源逐步减少 、 高校扩 约了就业率 的提 高。办学规迅速扩大 , 办学层次 大招生等诸多不利因素 。笔者结合江苏省徐州技 高移, 对教育教学资源 和管理水平提 出更 高 的要 师学 院示范校建设 工作 , 通过深入 教学一线的调 求 , 学院的管理模式、 教师的教学理念 、 校 园文化 研, 以及与部分学生 、 教师 、 教研室主任 、 系主任的 建设 的内涵等有了更新的内容。 多方面交流 , 针对 广大教师对教学 中所关 注的热
对 学生综 合素 质 的评价 缺乏科 学 性 。 标 准 的要 求 ” 组 织 教 学 。现行 的实 习教 学 模 块 的 价机 制 , 4 . 教研教改 目标不 明确 , 短期行 为多。教 科 开发与应用 , 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整合, 没 教 学 理 论 有 达 到实 训 教学 环 境 工 厂 化 、 实 训 教 学 过 程 生 产 研成 果还 停 留在 论 文 的撰 写 和 发 表 上 ,
继 续教 育研 究
2 0 1 4年第 1 期
抓住机 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袁成 华
( 江苏省徐 州技 师学院 教务处 , 江苏 徐 州 2 2 1 1 5 1 ) 摘要 : 地方 区域经 济格局 的变化及发展 态势逐 步趋 于成熟 , 在给职业教 育带来机遇 的 同时 , 也 带来 了竞争 的/ r , h。 面对市场 变化 , 改 变办学理念 、 稳 定教 学质量至关重要。依据 市场 需求帝 l 定人 才培养 方案 , 以先进 的教 育理 念推进 素 质教育 , 建立教 学质量监控 与保 障体 系, 利 用丰 富的 实训教 学资源强化技能训练 , 是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 职业教 育; 认识; 分析 ; 思考
2014年度中国职协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名单
第 3 页
《书籍装帧》一体化课程改革实施的研究及探讨 李玲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李强 技工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锐、李多成 汶河莎草的生药学研究 李松涛、车勇 工程造价专业模块教学法的初探 李文娟 CAD二次开发技术在结构施工图绘制中的应用 李晓 《工业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李佑广 实训平台群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子成、张爱菊、刘良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指数函数教学为例 梁海花 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 梁海珍、刘向勇 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影响教学情况调查 梁丽菊、张莉莉、于凌 小型冷库实训设备功能的拓展 梁振铭 基于工作过程的《晶闸管直流调压、调速》课程开发 梁镇杰 试论技工院校学生就业微辅导 廖小磊 试论技校学生实习畏难心理调试 廖小磊 保时捷轿车轮胎气压监控系统(TPM)失效的故障排除 廖新锋、张春召 一体化教学在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 林炳良 如何科学命制技校英语学科试题 林华珍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科技创新——以美国杜勒姆社区学院为例 林峻 现代技校班主任的工作技巧 林庆煌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探索 刘静 汽车电气维修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 刘炽平、杨旭 校企建平台,产教出成果 刘翠红 基于成功学的技工学校班级管理方法研究 刘登奎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科班技师培养模式探讨 刘发军 技工院校单片机课程一体化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刘福祥 大型磁极冲片模具制造工艺的改进 刘光万 北京市技工院校专业建设转型探索与思考 刘加勇 浅谈《面点制作技术》“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刘艳蕾 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机床排故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陆雯
蔡铨 白建保 蔡夕忠、童华强 曹绮雯 曹沈华、蒋飞华、徐晓 陈冬梅 陈冬鸥 陈感恩 陈海娜、张利芳 陈洁 陈静君 陈利伟 陈琳 陈泉 陈日月 陈实 陈实 陈实、彭豪 陈婷 陈巍 陈文 陈亚、徐漪平
论技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科技信息.
基础 教 育
论 技 工 教 青 面 临髓 问 题及 对 策 建 议
贵 州省 电子信 息 高级技 工学校 刘 刚
[ 摘 要] 本文在分析 目前技 工教 育存在 问题的基础之上 , 出相 应的对策建议 。认为技工教 育 目前存在 的问题 有 :1 虽然政 策制 提 () 度 的 建立 和 完善 已使 技 工 教 育 成 为 职 业技 术 教 育 体 系 中的 一 员 , 它还 是 存 在 着 资 金 支持 不 足 和 学 历尴 尬 两 方 面 的 窘 境 ;2 技 工 但 ()
布鲁纳曾说过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当一堂课结束时许多同学对这一节课并没有达成共识有的同学赞成这种想法而有的同学却认为那种想法更合理我们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他们的想法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的真伪让他们的见解更为周到如我在教学中一旦碰到学生课堂无法解决的热点经常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第二天课前演讲学写数学小论文办数学小报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虽然学生的想法不同说法各异但学生都以积极的态度务实的做法去证明自己的想法
年扩招 , 学生 在 校 人 数 成 倍 增 长 , 在 整 个教 育体 系 中 , 工教 育 的 生 源还 是 处 于最 低 水 平 。 为 此 , 文提 出 四 点 对策 建 议 :1 要 强 但 技 本 () 化 政 府 的 主 导 作 用 ;2要 建 立 一 支 结构 合 理 、 量 合 格 、 量 充足 的 “ 师 型 ” 师 队 伍 ;3 要 营造 良好 的社 会 舆 论 氛 围 , 高 技 术 () 质 数 双 教 () 提
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思考作者:许松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6年第8期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思考文/许?松摘?要:本文分析了技工教育面临的“三热三冷”现象,剖析了技工教育发展存在的“三难”问题,提出了技工教育提升硬实力、优化软实力、增强吸引力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技工教育?技能人才?人才价值?加快发展技能人才资源已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技能人才资源优势无疑已成为吸引项目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软环境”,优秀的技能人才就是招商引资的“吸金石”。
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技工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要破解“技工荒”,就必须加快技工教育的发展。
一、技工教育面临的“三热三冷”现象1.社会热,家长冷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工教育,中国技工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优秀的技能人才成为就业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然而,从全社会来看,“技工荒”却愈演愈烈。
自古以来,我国就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企业改革,大批技工下岗给人以技工无用的假象,技术工人被社会冷落。
上技校学技术成为年轻人及家长万般无奈的选择,造成了“社会热,家长冷”的现象。
2.学校热,企业冷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技能人才模式,这些都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
企业作为用人主体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但市场经济趋利性对企业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使得技能人才的培养很容易急功近利,而背离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期效应。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是技工院校的满腔热情迎来企业的冷遇,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现象。
3.普教热,职教冷多数学生、学生家长,甚至个别地方部门仍然视普通学历教育为“正途”,普通教育的社会地位、经费投入等明显比职业教育要“热”。
由于体制原因,有些地方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被严重边缘化,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导致学校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学校无法实现良性循环和科学、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普教热,职教冷”现象。
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技能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技工教育即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得以提出的。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关注下,我国的技工教育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然而,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就业难和培训质量的不稳定性等。
因此,如何在技工教育中实现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
技工教育需要具有行业背景和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来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和职业素养。
因此,深入挖掘培训机构内部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更多技能优秀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有助于技工教育发展。
二、加强实践教学技工类职业往往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因此,在技工教育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基本职业技能。
培训机构可以加强现场授课教学、实习和场地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加强产教融合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增强与行业的联系和产教融合对于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培训机构应积极与行业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将企业真实应用的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更多实践经验和职场适应能力。
四、推广与互联网结合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利用社会化资源,充分进行信息化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职业素养。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在线课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同时也方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时学习。
此外,在线交流、互动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也与以上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成果落地密切相关,将实现更优秀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凝聚统筹规划、持续改革创新等多方资源,削缩教育阈值,且反覆调整优化。
四种可执行方案不仅提供了科学的思路指导与实践策略操作,更具有行为上的目标导向性与战略性,值得培训机构深入探讨。
浅析技工院校的特色教育
R ESEARCH研究OCCUPATION1312013 06摘 要:技工院校的学生培养具有市场化、一体化、双元化的特色,毕业生在技工院校得到动手动脑的锻炼及相关的岗前培训,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但即便如此,技工院校仍需要坚持特色教育,走特色强教之路。
关键词:技工院校 特色 教育浅析技工院校的特色教育唐 婧 王 鹏技工院校能够走到今天,与实习教学和技能操作密不可分,体现出市场化、一体化、双元化的特色。
毕业生在技工院校中得到动手动脑的锻炼及相关的岗前培训,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多数骨干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今天的技工教育仍面临严峻形势,如何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得到生存与发展,走出发展技工教育的特色之路值得教育者深入思考。
一、调整办学布局,优化办学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学校已经不存在统招统分、经费包干的大锅饭形式,技校毕业生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经双向选择就业。
技工院校的教育模式要进行转变,办学结构要优化,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相关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信息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相关的专业设置、招生宣传、教学改革,以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拓展开拓多样的办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打破传统的办学格局,拓展技工集团化教育,与高职教育相结合,联合高等学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外院校等,用新思路进行教育办学,加强培养具有双证书的高级技能人才;以就业能上岗、上岗能工作为目标,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开拓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学生的技能提升活动。
二、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日益短缺,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岗位的需要。
据相关的调查分析,在全国从业人员队伍中,有技术的就业人员约占三分之一,其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不足4%,全国总计约70万人。
其中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相当一部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再加上年龄结构老化等因素,实际存量不超过50万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推进创新发展建设职教强市
推进创新发展建设职教强市徐州市教育局2012年5月,徐州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二批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这是省政府、省教育厅对徐州教育工作的关心和肯定,也是给徐州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支持。
我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规划引领、项目驱动、重点突破、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确立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
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促发展、助转型、保民生的幸福工程来抓,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以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办学体制、发展方式、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打造“学在徐州”职业教育品牌,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职业教育高地。
二、加强政府统筹,在工作保障上有新合力。
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省现场推进会后,孔海燕副市长立即召开会议传达贯彻省会议精神,对我市实验区建设的目标任务、领导机构、财力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亲自调度、协调和决策,研究制定既符合省政府有关要求、又体现徐州特点的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市教育局先后赴无锡、常州学习取经,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广泛听取地方、学校、部门的意见建议。
2012年9月,市政府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作为“十二五”全市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全面部署,全面推进。
朱民市长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打造区域性职业教育高地。
朱民市长亲自担任徐州市建设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实验区建设工作。
会议印发了《徐州市建设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实施方案》,市政府与有关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县(市)区政府的统筹领导责任。
目前,有关县(市)、区政府和各职业学校均制定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实施意见》。
技工教育持续发展的定位与策略
技工教育持续发展的定位与策略技工教育是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帮助社会人才培养,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本文将就技工教育的发展定位与策略进行探讨。
一、建立健全技工教育体系技工教育的持续发展需要先建立健全技工教育体系。
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加强职业学校的建设,从师资力量、教学条件、设施设备、教学设计、教学质量等方面全面加强。
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在学校学到实际应用技能,并能在企业中实践。
同时,还需要加强课程结构的设计,让技工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切实满足不同行业和就业市场的要求。
二、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技工教育不仅局限于职业学校,还应该向多元化的培训体系靠拢。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通过定制化、灵活性强的课程体系,更好地为企业和员工服务。
企业内部培训的侧重点在于提升员工的实践能力,追求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兼具。
此外,还可以加强技工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让更多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技术与知识累积,升级到大学水平。
三、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技工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技工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依据国情特点和行业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技工教育质量体系,并加强对技工教育的监管,防止技工教育质量低下。
此外,可以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素质评价、薪资水平等综合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项目选择和就业方向推荐,并有利于学校了解更多的行业需求,适时地根据市场变化对教学体系进行更新和改进。
四、注重行业发展和创新技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行业发展和创新的有效结合。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进行更多探索和创新,并更紧密与职业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行业经验。
同时,可以建立更多的技术合作平台和技术交流机制,以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动力。
总之,技工教育是一个价值巨大、有着广泛广泛社会需求的领域。
关于技工教育的几点思考
39OCCUPATION2018 07理论研究T HEORY编辑 祁 娜关于技工教育的几点思考文/张含波 陈世伟 袁 晶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对技工教育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加强技工教育,建立起良好的管理体制,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学生及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现代技术工人,才能使“科技兴国”战略落到实处,也只有及时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技工教育才能发展。
关键词:技工教育 校企合作 科技兴国随着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上的竞争。
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必然会受到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近年来,我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而相应的职业技能教育培养滞后于经济社会需要,造成部分专业的大学生供过于求和紧缺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技能型劳动者数量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5,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6%;同时,近年来技能型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
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技工、高级技工社会需求量很大。
要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重点在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带动就业。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要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紧贴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企业需求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造就高素质产业大军。
技工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与机遇。
浅谈技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技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技工教育是一门有着深远意义的课程,但是在近年来,一些问题也
在随之而来。
一、技工教育的投入不足。
技工教育的投入有很多门槛,技术设备不新,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比不上传统学科,使得学生们不太愿意学习技
工课程,影响了教育效果。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的技工课程涵盖的专业不多,这使得很多
学生学习课程时缺乏重心,影响学习效果。
三、落后的学习方式。
技工课程缺乏实践性,以考试为主,学习侧重
理论,忽视实践操作。
建议:
一、技术设备配备应有质量保证,同时也要求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符合
要求。
二、要加大技工课程教育的投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实践培养,增强实践技能。
三、要加大教育投入,以加强技工学生的学习效果,丰富学习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徐政发[2011]101号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正文:----------------------------------------------------------------------------------------------------------------------------------------------------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徐政发〔2011〕10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对于扩大城乡就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家和省、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精神,现就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坚持优化结构、改革创新,坚持提档升级、打造品牌,推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水平,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切实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目标任务:1.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打造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逐步建立完善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为骨干、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社会培训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到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
2.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打造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高地。
围绕我市四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调整办学方向、建强基础能力、提升竞争优势。
浅析技工教育的发展误区、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措施
理论研究浅析技工教育的发展误区、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措施文/邵世权 刘 霞 商开振摘 要:技工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既不同于职业教育,也不同于企业培训,技工教育是真正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和发源地。
办好技工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本人以技师学院为例,对当前技工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困难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技工教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技工教育 职业教育 发展一、技工教育的特点技工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既不同于大家通常所说的职业教育,也不同于企业培训,技工教育包含的机构有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各种培训机构,它归属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以培训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专业培训机构。
二、技工教育发展误区技工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职业素养高、技能精湛的技能型人才,而并非一般的技术人员,所以要与一般的职业教育区分开来。
现在很多人把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混为一谈,盲目追风,极力向职业教育靠拢,导致让技工教育走进一个又一个误区,失去技工教育原本该有的特色。
技工教育发展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招生,扩大招生和办学规模其结果就是降低生源质量,学生人数多,实训设备、师资严重不足,无法保证学生技能训练时间,降低了毕业学生的质量,甚至很多学生在毕业时无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技工学校的学生如果无法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就不算合格毕业生,企业反馈的效果也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2.在某些理念和培养方式上过度跟风比如在培养方式上职业教育提出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理念,对于一般职业院校来说,这些理念当然是合理和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因为职业院校的强项是理论教育,弱势就是在技能培养上,所以职业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只有借助企业和社会来解决双师型师资和设备的不足。
但是技工院校拥有大批双师型、高技能的师资和相对充足的设备,如果过度与企业合作,就失去了技工教育的一些特色。
3.在专业设置上不顾实际,盲目跟风例如现在很多技工院校都设有计算机辅助与制造专业,这个专业看起来投资少、见效快,其实从长远看来它并不符合大部分技工院校,因为该专业偏重于理论,不是技工教育的强项,而是职业教育的强项,所以毕业出来的学生很难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形成有力的竞争,终究是前途堪忧。
关于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标题: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打造技能培训的未来引言:技工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要实现技工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面对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技工院校实现更好的发展,并在技能培训领域创造更加繁荣的未来。
第一部分:技工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1. 技工教育的重要性:- 技工教育填补了高技能劳动力缺口,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技工教育提供了实用的、就业相关的培训,为学生创造了就业机会。
2. 技工教育面临的挑战:- 社会对技工教育的偏见和贬低。
- 教育体系中对技工教育的不足支持。
- 应对新兴技术和行业需求的不适应。
第二部分: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1. 强化实践教学:- 提供更多的实地实训机会,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 与行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以确保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匹配。
2. 拓宽课程设置:- 引入新兴行业相关的课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以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
- 提供跨学科的教育,使学生拥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 建立行业导向的培训标准:- 与行业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和培训大纲,以确保培训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 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和行业的快速变化。
第三部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主题1. 推动技工教育公众意识的改变:- 加强与公众、媒体的沟通,宣传技工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 设立技工教育的奖项和荣誉,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学生和教育者。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供持续的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以保持教师的专业水平。
- 鼓励技工院校与行业合作,以吸引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3. 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 建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 设立奖学金和经济支持体系,确保经济困难学生的接受技工教育的机会。
总结与回顾:技工院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实践教学、拓宽课程设置和行业导向的培训标准等关键因素。
职业教育现状和对策浅议
【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状 ; 对策措施
随 着社 会 经 济 的 发展 . 育 形 势发 生 了根 本 性 变 化 。 国 家 对 职业 模 , 之 相 互促 进 . 调 发 展 。 教 使 协 教 育 的发 展 十分 重 视 , 时职 业 教 育对 地 方 经 济 的发 展 起 到 了 重要 作 同 职 业 教 育是 三 大 教 育 之一 , 不 是 一 种 层 次 。职 业 教 育 特 别 是 中 而
加 大 教 育 投 入 , 职 业 教 育生 存 的基 石 。理 论 教 学 教室 中 电化 教 是 学设 备 要 齐 全 , 型 、 教 板 、 图在 观 察 主 要 特 征及 各种 事 物 之 间 联 模 示 挂
由于 受 客 观条 件 限制 , 同一 内容 往 往 要 多次 重 复 演 示 。 而采 用 电 f) 学 方 法 、 手 段 落 后 。许 多 职 业 学 校 的教 学 改 革 只 是 停 留 系 时 , 1 教 教学 与 示 在 口头 上 , 其教 学 方 法 、 段 并 无 明 显 改变 , 跟 不 上 知 识 经 济 的 社 会 化 教学 这 一 辅 助 手段 适 时 地穿 插 于教 学 之 中 , 模 型 、 教 板 相 结 合 , 手 远 还能 调 节 课 堂 教 化 变迁 , 其 中有 师 资 队 伍 的整 体 素 质 的 原 因 , 教 学 设 施 的原 因 , 这 有 也 就 可收 到 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 。它不 仅 具 有 较 强 表 现 力 , 学 气氛 , 起 学 生学 习兴 趣 , 激 使得 视 觉 、 觉 多 种 知 觉 系统 协 同参 与 学 听 有 发 运 f1 2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 程内容相对陈旧。许多学校的课程体 习 , 助 于 知 识 获得 的精 确 和 完善 性 , 展 学生 的抽 象 思维 能 力 。 用 课 进 表 系仍 然 摆 脱 不 了其 前 身 的影 响 , 未 从 根 本上 打 破 原 来 的结 构 ,三 段 电 化 教 学 可把 许 多 文 字 表 达 不 清 楚 的 内 容 , 行 微 观 和 宏 观 、 态 和 并 “
徐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徐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徐州作为江苏省的一座重要城市,其科技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一直处于江苏省的前列。
为了保持这一领先优势,徐州市继续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活动,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
一、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1.培训范围广泛。
徐州市继续教育机构开展的培训课程涵盖了机械、电子、化工、建筑、计算机等众多领域,包括CAD制图、工程测量、施工管理、项目管理、材料试验等多个方面。
2.培训形式多样。
徐州市继续教育机构开展的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工程实训、课堂授课、网络学习等,既满足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又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工作和学习的平衡。
3.培训机构数量众多。
徐州市拥有众多继续教育机构,如徐州市科技职业学校、江苏省徐州职业技术学院等,能够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
4.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庞大。
徐州市拥有众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大部分持有高等院校的学历证书,为城市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上几点,都为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徐州市应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扶持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1.小班化教学。
随着徐州市继续教育机构的不断发展,学员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大班授课已无法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的高要求。
将来,小班化教学将成为趋势,能够更好地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提高培训质量。
2.在线授课。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将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
在家就能学习,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
3.地域化培训。
徐州市继续教育机构应采取主动措施,为城市集聚区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方便的培训服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益。
4.综合素质提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10年,徐州市的经济将呈现高速发展趋势,要求专业技术人员除了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不断提升对社会的了解和贡献。
论技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论技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刘刚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22
【摘要】本文在分析目前技工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技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虽然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使技工教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一员,但它还是存在着资金支持不足和学历尴尬两方面的窘境;(2)技工教育师资面临着四个问题:①专任教师学历不达标,偏远落后地区尤为突出;②"双师型"教师缺乏,比例偏低;③教师补充困难;④教师培训机制滞后;(3)技工教育中经费使用上存在着巨大的隐形浪费;(4)虽然在近几年中,包括技工教育在内的中等职业学校连年扩招,学生在校人数成倍增长,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技工教育的生源还是处于最低水平.为此,本文提出四点对策建议:(1)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2)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技术工人地位;(4)应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
【总页数】2页(P655-656)
【作者】刘刚
【作者单位】贵州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积极探索技工院校发展新途径——成都市技工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当前技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扶贫车间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大湾区建设视角下港澳青年到内地创新创业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5.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技校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全国技校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同志曾说:技工教育的生命力就蕴涵在社会需求和社会实践当中,它只有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只有满足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并做到实用有效,才能找到动力之源、立足之基、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健康持久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去了解社会生产状况,了解人民群众教育培训需求的兴奋点,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
“技工教育的发展,与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应加以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一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二是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三是要研究就业问题,四是要研究企业需求问题,五是要研究终身教育问题,六是要研究素质教育问题。
”可以说,这六个问题,就像六座大山。
面对诸多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们可以以史为鉴。
遵义会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集中兵力作战思想,批判了“六路分兵”的做法,为革命斗争保存了胜利的火种。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毛泽东又特别强调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战略思想中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指导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
上面的六大问题,我们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集中全部精力,逐一克服,积小胜为大胜。
笔者认为,前两个问题属于体系性、全局性问题,不单单是哪一个学校所能解决的。
而当务之急,我们应该从第三个问题做起。
首先要研究企业需求,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就业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然后再去研究终身教育问题。
而要解决就业问题,素质教育问题也是要重点考虑的。
可以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就业率。
小说《天眼》的结构庞大,严密得几乎毫无漏洞,巧妙的包袱设计也令人拍案叫绝,被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先生称作是推理小说的制高点。
据作者透露,《天眼》的构思是倒着进行的,换句话说,就是先设计出一个想要的结果,围绕着这个结果再设计出上百种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方案,之后从中选出一种最为精妙又是最为科学合理的原因,继续往前推,用这样的方法寻找前一个设计结果的原因。
论当前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论当前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论当前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摘要:随着普高和职高的扩招,我国逐渐出现“技工荒〞现象。
想要平稳的度过技工教育的瓶颈期,就必须分析目前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策略,才能加快技工教育的开展步伐。
关键词:技工教育;培养;问题;策略一、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1.生源素质差,毕业生质量堪忧。
近年来,教育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规模的扩大和普高的扩招,导致了我国技校生源竞争异常剧烈。
全国有许多学校出现招生难,生源质量差、数量下滑,开展难等问题。
目前人们重普教、轻职教的情况仍较为严重,现代技工教育和传统的普教观念存在差距,老套的教育理念无视了市场经济下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一些技校办学仅满足于学生“一次性就业〞,只教会学生掌握单一专业的根底知识和技能,成为片面的就业教育。
并且许多技校大多数学生学习根底差,心理上存在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和吃苦精神,缺少应有的进取心.导致技校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堪忧。
2.技工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对技工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社会各界对技工教育也不重视。
相比普教而言,像图书馆、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在技工教育中短缺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技工教育办学难、教师收入低,师资力量作为教育资源的根底也无法和普教相媲美。
且近几年从事技工教育的师资力量长期没有在职继续教育系统培训管理与组织机构,对外交流活动少,知识陈旧,实践技能水平有限,技术结构不合理,导致师资整体上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对技术教育的需要,教师授课质量严重下降。
3.学生理论实践衔接不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的技工教育无论其实践环节的实战性还是课程设置都差强人意,许多技校实训设施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学中无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衔接不上,学得一手空本领。
局部技校学生在校时间短,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还有一些学校急于让学生就业,将没有学完专业课的学生推向实习工厂或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2 0 1 2 年年底 , 全 市有 技 工 院 校9 所, 在校生8 万余 人 . 其 中有 1 所省重点技师学院 : 2 所 学 校 具 有 高 等学 历 教 育 招 生 资 格 ; 1 所 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 江苏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 ” : 3 所 学
校 被 江 苏 省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厅 评 为 “ 省 级 高 级 技 能 人 才 培养示范基地” 。 二、 加 大 技 工教 育 的投 入
一
涯 规 划过 程 中起 着 调节 和指 南作 用 。 其 次 要努 力培 养学 生 职 业需 要 的 实践 能 力 。 用人 单 位 不 仅 考 核 其 专 业 知识 和技 能 , 而 且 考 核 其 综合 运用 知识 的 能 力 、对 环 境 的 适 应 能 力 和 实 际操 作能力等。 学 校 除 了 要 构 建学 生合 理 的知 识 结 构 外 , 还 要 培 养 学 生 从 事 本行 业 岗 位 的基 本 能力 和某 些专 业 能力 , 如: 我 院 组 织旅 游专 业 的 学生 参 加 普通 话 考 试 ,让 他 们 掌 握从 事 专 业所 需 要 的专 业 技 能 .让旅 游专 业 的 学 生 在 大 二 时 就参 加 导 游证 考试 , 支 持 持 证 的学 生 在 寒 假 、 五一黄金 周 、 暑 假 等 时 间 找 机 会跟团和带团 . 使 自 己 的实 践 能 力 得 到充 分 锻 炼 , 熟 练 掌 握 从 事 本 专业 的 实 际操 作 能 力 ,便 于 学 生 在 毕 业 实 习 期 间 做 到 独 立带团 , 为 学 生 创 造 机 会 将 实 习 和就 业 相 结 合 . 在 毕 业 以 前 就 明 确 自己 的 职业 。 四、 搞 好 顶 岗教 育 顶 岗 教 育 是 职 业 教 育 中 的 一 种 新 形 式 。顶 岗教 育 作 为 技 工 院 校 教 学 体 系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学 校 安 排 在 校 学 生 到 专 业 对 口的 指 定企 业 带 薪 实 习 。 从 而 丰 富学 生 的社 会 经 验 , 增
考试 周 刊 2 0 1 3 年 第 7 8 期
浅 析 徐 , k l t I技 工 教 育 发 展 对 策
李培 丰 李 志 江
( 江 苏省 徐 州 技 师 学 院 , 江苏 徐州
摘 要: 技 工教 育 是 现 代 国 民 教 育 体 系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2 2 1 0 0 0 )
加 学 生 的 工作 经 验 . 提 高 学 生 的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和 人 际 沟 通 能 力 的 教 育模 式 。 顶 岗 教 育 是校 企 合 作 培 养 满 足 生 产 、 管 理 和 服
、
徐 州技 工 教 育现 状 分 析
近年来 , 在市委 、 市 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 , 经 过 劳 动 系统 及 全 社 会 的共 同努 力 . 徐州 技 工 教 育 事 业 取 得 了重 大 成 就 : 职 业 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 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高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改革不断深化 . 双 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 技 工 教 育 在全市的影响力有了极大提升。 但 是 目前 , 徐 州 市 职 业 技 术 院 校所培 养的人才无论 是数量还 是质量 , 仍 不 能 满 足 徐 州 市 快
务一线的高素质 、 高技 能人 才需 求 ,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重 要 环节 。 顶 岗教育 的顺利实施必须有 学校 、 用人单位 和学生 的相 互支持与配合。 在 学 校 与 用 人 单位 双方 达 成 共 识 的 情 况 下 , 学 生作为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主体 。 对 顶 岗 实 习是 否 理 解 、 是否认可 、 是否接受 、 是 否配合 , 是 顶 岗教 育 成 功 与 失 败 的 关
了重 大 变化 . 但 面 对 经 济 社会 发展 的 新 形 势 . 分析 技 工教 育 现
状, 研 究发 展 对 策 。 对 其 可 持 续 发 展 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 意 义 。 大 力发展技工教育 . 是 落 实 科教 兴 市 战 略 、 加 快 徐 州 市 经 济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和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的重 要 途 径 .是 构 建 终 身教 育 体 系、 提 高劳动者职业能 力、 促进 充分就业 、 建 设 和 谐 徐 州 和 现 代 化 大都 市的 必 然 要 求 。本 文从 六 方 面介 绍徐 州技 工 教 育 发展对策。 关 键 词 :徐 州 技 工教 育 发 展 对 策
速 发 展 的需 求 。徐 州 市 的技 工 教 育 体 系 尚 未 形 成 培 养 一 线 技 能 人 才 的优 势 。 其 培 养 目标 和 现 实 需 求 还 存 在 差 距 , 短时间 内 还较难 解决一线人员 包括外来 工的全面技 能提升 的矛盾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 还 较 难 形 成 独 具 特 色 的 核 心竞 争力 。 在2 0 0 6 年, 徐 州 市 将 市 属5 所 技 工 学校 整合 成徐 州 技 师 学 院 , 结 合 其 他 省 属公 办 技 工 院校 和 企 业 办 学 , 使 徐州 市 近 几 年 的职 业 教 育 发 展 迅 速 。 截 止
是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 要 基 础 。 虽 然 我 国 技 工 教 育 的 环 境 发 生
人 职业 生 涯 的个 人 因素 、 组 织 因素 和 社 会 因素 等 进 行 分 析 . 制 订有 关 个 人 一 生 中在 事 业 发 展 上 的 战 略设 想 与计 划 安 排 。合 理设 计 自己 的 职业 生 涯 , 是 迈 向成 功 的第 一 步 。 学 校 首 先 要 帮 助 学 生树 立 正 确 的 职业 理 想 , 明确 职 业 目标 . 绝 大 多 数技 工 学 校 学 生正 处 在 职业 生 涯 的探 索 阶 段 。 职业 理想 在人 们 职 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