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最新教案-九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精品

合集下载

初中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教案

初中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教案

初中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会使用刻度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会使用秒表等工具进行时间测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体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 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难点:长度和时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具:刻度尺、秒表、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情况?你们是如何测量的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长度的概念,讲解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教师演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长度测量实验。

3. 教师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讲解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 教师演示秒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时间测量实验。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长度和时间测量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及换算关系。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换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板书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和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案1(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案1(人教版九年级)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思路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的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

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测量工具,并会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生活中还常常有利用的方法测量长度的和时间,生活中还常常利用估测的方法,测量长度和时间。

应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所了解。

本节的内容是一项练习物理技术的课,应该在互动上有所加强,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

可以放映大量的视频和课件、图片。

本节课也是练习物理仪器的使用的一堂课,所以课上的活动应该多一点。

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师:要求同学们闭目凝神,当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出“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情景?适当的引导学生师: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列举脑海中呈现的情景:飞奔的火车、骏马;飞流直下的瀑布;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学生列举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练习测同学跑百米的速度学生分组(课下作业)想想做做展示图片,提出现象,生活物理并可以让每个学生实际测量比较一下,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一下你的脚底长,你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

所以买袜子的时候,只要把袜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是否适合。

再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会发现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高个子要穿大号鞋,矮个子要穿小号鞋,就是这个道理。

你还可以测量人的身高与头长,比较一下,它们之间有的关系。

七、板书设计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时间的测量钟表,秒表。

单位2.长度的测量单位工具3.误差和错误。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从容说课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也是人们认为最简单的测量.生活中许多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靠感觉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因此,本节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对于长度和时间,学生比较熟悉,学习过程中容易轻视,因此教材中安排了两部分“想想议议”.通过学生讨论了解测量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正确测量的重要
性.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
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能力目标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
力.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九年级物理教案
[师]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表分成儿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

九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九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九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原理;2. 学会使用刻度尺、秒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 掌握简单的物理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 学会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原理;2. 刻度尺、秒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1. 时间的精确测量;2. 长度测量中的误差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2. 刻度尺、秒表等测量工具;3. 实验器材:尺子、计时器等。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好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原理,介绍刻度尺、秒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测量误差的原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学生数据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分析实验数据时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拓展:在本节课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更精确的时间和长度测量工具,如电子秒表、卷尺、游标卡尺等,并了解这些工具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在天文、地理、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七、课后作业:1. 总结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原理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分析实验中的测量误差,并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3.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测量长度或时间的实验,并记录数据。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1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1

中考优选资料第一章机械运动第 1 节长度和时间的丈量【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采纳适合的工具丈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丈量有偏差及减小偏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经过平时经验或自然现象大略预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经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经过解决实质问题,认识长度丈量的特别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简单的丈量知识,领会丈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仔细、谨慎的学习习惯;2.认识丈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展开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课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丈量长度、使用停表丈量时间.【教课难点】丈量长度时读取预计值.【教课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预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 0~2m,分度值 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腕表、J1202 机械停表〔精准度 0.1s 〕、 J1202 电子停表〔精准度0.01s 〕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 或 0~20cm,分度值 1mm〕、铅笔、金属块、 J1202 机械停表〔精准度 0.1s 〕、J1202 电子停表〔精准度0.01s 〕等.【教课过程】教课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中考优选资料【展现课件】展现几个风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感觉,并请 2~3 名同学回复感觉的结果.一、课件导入甲2. 去掉背景后,再次察看,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同样长.乙3. 认识到感觉不行靠,要【提出问题】想获取正确结果,应当进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行丈量 .2. 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并且有时会犯错.所以,要作出正确的判断,获取精准的数据,一定用丈量仪器来丈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习的丈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丈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丈量呢?〔设计企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行靠,丈量有必需,进而引出课题 . 〕二、新课解说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认识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丈量中考优选资料【过渡】丈量任何物理量都一定第一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m〕.【部署自学】1.阅读 P15 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局部〔 P10-P11〕.〔时间 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如何的?2.此刻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如何的?【反响练习一】指导学生达成以下问题:1.在以下横线上填上适合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概②一支铅笔挺径约为 102、达成单位换算:③人头发直径约 7×10-5m=μm④一张纸的厚度约 10-4 m=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5×106μ m=70μm。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九年级物理长度测量 精品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九年级物理长度测量 精品

长度测量长度测量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实验内容。

有效地进行长度测量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内容非常重要。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几点浅薄之见,愿与物理教学同仁一起探讨。

一、学生自主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长度单位换算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满堂灌,强行给学生方法、规律、技巧。

本以为学生会因此学的轻松、记得牢,却又不自觉的地加重了部分学生的负担,学生因此产生了潜在的畏惧心理。

新的没学会,原来会的又给搅混了。

鉴于上述情况,我在教学前,布置学生进行了专项预习:单位换算,明确要求学生必须能快速地进行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微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结果,在第二天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的预习检查中,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总结出来的各具特色的运算规律,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例如,有一个学生总结出这样一个爬楼梯的规律,如图1所示。

学生用“拾级而上”做了概括,它的解释是每上一级台阶就“乘以10”,反之,每下一级台阶就“除以10”,简洁、形象、生动。

二、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化解长度单位概念具体化的难点长度测量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和物理学习之间没有充分的认识,这是很正常的。

这就要求我们能进行恰当而又必要的引导。

我首先要求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4个学生闭着眼站在讲台前面,我说一声开始,4个学生同时比划出1米的长度。

然后睁开眼再互相比较。

结果有一个学生比划出来的1米的长度,竟然不足20厘米,而另一个学生比划出来的1米竟是平展的两手之间的距离,足有160厘米。

下面的学生哄堂大笑,我及时地进行了调控,用一根米尺向学生展示了1米的标准长度。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1厘米、1分米的闭眼比划比赛和标准长度展示。

在学生对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这4个非常熟悉的长度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后,要求学生估测:(1)一拃的长度;(2)一庹(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的长度;(3)教室的长、宽、高(在密度一节中,要以此估算教室内空气的质量);(4)课桌的长、宽、高;(5)课本的长、宽、厚;(6)一元硬币的直径、厚度、周长。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教师展示课本上对长度产生错觉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一中小孩的帽子直径与高度哪个更长,图二中中心的两个圆哪个更大?拿实物来验证一下。

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视觉产生了错觉。

教师由此进行引导追问:眼睛判断大小不一定可靠,那我们应该如何准确测量长度呢,引发学生思考,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环节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教师讲解长度测量之前必须规定单位,而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

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桌子长大约0.75m,自己的身高大约是1.4m。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除了m之外常用的单位有哪些,随后教师进行补充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单位及符号,最后请学生说说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补充。

2.长度的测量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观察手中的刻度尺,同时思考:零刻度线在哪,量程(测量范围)是多少,分度值(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少?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总结量程和分度值的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

在测量同时讨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请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1)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

(2)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3)记录时,记录数值和单位。

教师组织学生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记录结果。

环节三:巩固提升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长度和距离。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在没有尺子的时候想要粗略测量长度,常常用身体的部位代替刻度尺,请教长辈或查找资料,这类“尺”有哪些。

【板书设计】。

九年物理《长度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模式)

九年物理《长度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模式)

《长度、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问题1 时间是如何测量的?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测量时间的?在实验室里和运动场上
我们又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写出你的想法:。

试一试:除了上述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其它测量时间的方法吗?
议一议: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规定的?
结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

还有其它的
单位是、。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际上秒是以铯原子振动的次数来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
的时间为1。

问题2 长度是怎样测量的?。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初中的第一课,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www,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流程】师:一天小东和小明比谁家离学校近。

放学后他们各自回家,一边走一边数步子,小东走了452步,小明只走了448步,小明家离学校近吗?师:这种比较法是不准确的。

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个物体几长,这也是不准确的。

师: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呢?我们通过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来详细的了解下。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买多长的电线,赶集时,买几尺的布,同学跳橡皮筋,去商店也说买多长的橡皮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测量。

师: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

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请一位同学看看表,自己闭上眼睛,估计30秒再睁开,我们对时间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根据感觉来估测一个物体的大小并不准确。

师:要对物体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师: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板书:1.长度的测量:)师:要科学地测量长度,就需要给长度定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丈、尺、英尺、英寸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长度的单位,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如果你用这个单位,我用这个单位,用产单位不一样,那么交流起来就很不方便。

为了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

九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九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九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和长度的概念,知道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意义。

2. 学会使用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如秒表、时钟)和长度测量工具(如米尺、卷尺)。

3. 掌握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的单位(秒、分钟、小时、天、月、年等)。

2. 长度的基本概念,长度的单位(米、厘米、分米、千米等)。

3. 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秒表、时钟)和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米尺、卷尺)。

4. 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5. 实际问题举例。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分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及换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时间和长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时间和长度的基本概念,介绍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

3. 演示时间测量工具(秒表、时钟)和长度测量工具(米尺、卷尺)的使用方法。

4. 练习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和长度单位的使用,下节课分享。

3. 制作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表,以便复习巩固。

六、教学内容1. 时间的计算方法,如时间的加减法、时间的乘除法。

2. 长度的计算方法,如长度的加减法、长度的乘除法。

3. 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进位和借一法。

七、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时间与长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单位换算的技巧。

八、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时间和长度单位的掌握程度。

2. 讲解时间的计算方法,如小时的计算、分钟的计算等。

3. 讲解长度的计算方法,如米的计算、厘米的计算等。

4. 讲解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进位和借一法。

初中物理长度时间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时间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和测量长度是物体延伸的方向和程度,是物理量中最基本的一个。

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等。

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保证尺子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2. 时间的概念和测量时间是指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持续的间隔。

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测量时间常用的工具是秒表。

使用秒表测量时间时,要确保开始和结束的信号清晰,读数时要准确。

3. 长度和时间的关系长度和时间是物理中最基本的两个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速度是长度和时间的比值,公式为v=s/t。

通过速度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当长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速度越慢;当时间一定时,长度越长,速度越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跑步比赛,引出长度和时间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长度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讲解时间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关系。

3. 演示: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和时间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关系。

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

五、教学拓展:长度和时间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个量,它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和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规则中对速度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九年级物理教案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1)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① 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 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课题sect;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

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

重点:1.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难点: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3.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和初一已经学习过刻度尺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这些知识对于学习本节知识非常有帮助。

但是,学生并不一定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不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因此,本节重点是学习刻度尺使用,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2.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2、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媒体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游标卡尺、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铅笔、硬币、书本、长方体木块、透明三角板、停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备导入新课: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意义和方法。

1.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测量。

1.3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方法,熟练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2.教学难点:对测量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和时间单位。

2.学习长度测量2.1教师展示刻度尺,讲解刻度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2学生分组,每组发一把刻度尺,进行实际操作,测量课桌长度。

2.3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学习时间测量3.1教师展示停表,讲解停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2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停表,进行实际操作,测量1分钟内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

3.3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测量结果记录和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测量结果,找出规律。

5.巩固练习5.1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5.2学生报告答案,教师点评并指导。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7.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在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不严谨的态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方法,熟练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在教学长度测量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现在要用刻度尺来测量课桌的长度。

请大家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这是我们的起点。

然后,我们要确保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读数。

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物理课教案

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物理课教案

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物理课教案物理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并能准确测量。

2.能力目标:掌握正确使用直尺和尺规等长度测量工具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测量中进行应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测量方法的兴趣和热爱,并增强对量与单位的探究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和长度的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正确理解和使用尺规的测量方法;实际应用测量中的误差控制和计算。

2.教学难点:朴素测量误差的影响和控制;复杂测量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测量数据的精确度评估。

三、教学内容1.长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1.1.长度的概念长度是物体在空间中延伸的程度。

长度可以用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来表示,即x轴、y轴和z轴,其中z轴常用于表示高度。

长度的单位是米,简称m,通常使用一些常见的单位来表示不同大小的长度。

1.2.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长度的量度标准。

长度常用的计量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等。

其中,1km=1000m,1m=100cm,1m=10dm,1dm=10cm,1cm=10mm。

2.时间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1.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事件发生或完成的过程。

时间的单位是秒,通常使用一些常见的单位来表示不同的时间。

2.2.计量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秒(s)、分钟(min)、小时(h)等。

其中,1ms=1/1000s,1min=60s,1h=60min。

3.直尺和尺规的用法3.1.直尺的用法直尺是一种简单的测量工具,常用于测量直线距离。

直尺有塑料、金属和木材等材质,根据使用场景和测量要求选择不同材质。

3.2.尺规的用法尺规是一种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通常由带有刻度的铝条或塑料板组成。

尺规可以用于测量长度、宽度、高度和深度等,准确测量长度和尺寸的关键是要注意读数。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和问题解决法通过具体的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逐步理解测量概念和测量方法,培养探究方法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中考物理学复习长度测量 精品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中考物理学复习长度测量 精品

中考物理学复习长度测量一、物理量和国际单位制量度物质的属性或描述物质的运动状态所用的各种量值叫做物理量。

物理学中有七个基本物理量。

其它的物理量都是按照它们的定义由基本物理量组合而成的,叫做导出物理量。

为了适应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

国际上以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建立了一套单位制,叫做国际单位制。

又称SI制。

这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基本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质量的单位:千克;时间的单位:秒;电流的单位:安培;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

导出物理量的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它是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基本单位以相乘或相除的形式构成的。

如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米/秒”就是由基本单位米除以基本单位秒构成的。

二、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其它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1千米=103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3毫米=106微米在天文学中,常用光年作为长度单位。

1光年为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在国际单位制中,面积的单位为米2;体积的单位为米3。

三、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1.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决定。

我们可以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以及被测对象最大可能值来选取合适的刻度尺。

2.刻度尺的基本使用方法。

a.认清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b.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应贴近被测物体,同时使刻度尺和被测长度平行:C.零刻线磨损的尺子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线量起;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f.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三部分组成。

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由于测量工具的准确度有限,直接对微小量进行测量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是初三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由于长度和时间是生活中遇到最多的两个基本物理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让学生知道物理要对有关现象进行定量研究,比如测量物体运动的快慢,就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

本节介绍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这些工具,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从而测量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以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观察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并动手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长度的测量★教学准备:教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石英钟、多媒体课件学具:刻度尺、课本、铅笔、图片、秒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课件:我国体育健儿刘翔2006年7月12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田径大奖赛110M 栏比赛中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12.88秒。

提出问题:在上述展现的情景中,你发现了几个物理量?(路程、时间、速度)刘翔在110M栏比赛中的速度是多大呢?引入新课: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体育竞赛来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为后面学习作辅垫。

(二)开启智慧探求新知教师出示图片:(将课本图1.3-1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让学生观察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分发图片,让学生实测一下,看估测的准不准确,从而引出常见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三角尺)(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估测与实测的对比,知道“测量”在生活及其他方面应用的重要性,建立实验的思想。

让学生建立从“观感”到“实践”的物理思想。

2022年人教版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教案

2022年人教版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三环:自学展示反响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本章共有4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根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拟,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根底.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根底知识,主要是一些根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根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标准要求.【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2.比拟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拟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3.控制变量法:比拟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拟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拟运动时间.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长度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之一,认识长度测量的根本工具——刻度尺.3.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4.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并会运用.5.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知道一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熟悉停表〔秒表〕、石英钟等时间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3.利用比拟法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思考和科学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m〕、三角尺一副、停表、电子表、纸条、细线、圆柱体、硬币等.教学难点1.刻度尺的估读.2.停表的使用和读数.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标准量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为米,比它大的单位有千米,换算关系:1m= 10-3 km=103 mm.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靠钟、表.常用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中1h=60 min= 3600 秒〔s〕.差异叫误差,屡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减小不能消灭,而错误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国际单位制的根本单位:〔1〕长度的单位米.〔2〕质量的单位千克.〔3〕电流的单位安培.〔4〕时间的单位秒.〔5〕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6〕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7〕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比拟它们的长短.学生大胆估测,并积极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给估测结果注明单位〕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生:用刻度尺、卷尺等.师: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你们知道体育老师是用什么来给大家记时吗?生:用秒表.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进行新课长度的单位教师出示图片〔将教材P10图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引导学生观察是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学生思考并答复〔说法不一〕.师: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看估测是否准确.学生动手测量,然后答复;教师对学生的答复给予肯定,并指出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做一个实验,一位同学看着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闭上自己的眼睛,估计闭眼1min后睁开.然后二人交换操作,看看谁对1min的时间的感觉准确.学生发表看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明白了,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测量.实际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为此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板书: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为了定量描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师:请大家回忆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什么物理量.生:测量长度的有直尺、三角尺、卷尺;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时间的有钟、表;测量质量的有天平、杆秤等.师:同学们答复正确,很棒!板书: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生〔抢着答复〕: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缺乏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备课笔记进行新课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师: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拟,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板书: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拟的标准量叫做单位.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并思考为何要制定国际单位制.生:为了便于国际间交流.师:答复正确.像长度的测量一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在国际上为了交流方便,在确定测量标准时,应中选取自然界中比拟稳定、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因此,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国际单位制.板书:国际单位制: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例1】〔多媒体展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估测不准确,不值得推广应用B.人们经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很多,如尺、臂长、步长C.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标准量作为衡量,否则无法比拟D.某人在测量中记录的数据为50,这一定是体重测量解析:估测尽管不够精确,但在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为有时不需要那么精确地测量,只是作为比拟即可.臂长、步长是我们不要求精确测量时的常用长度单位.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用来比拟的标准量.记录的数据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否则无法了解测量的是什么.答案:C师:在所有的测量中,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根本的测量之一.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主单位〕是米,符号m.〔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1m是如何规定的〕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了解和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说说长度还有哪些其他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生1: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符号km;1千米=1000米.生2: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师:有时为了更加精确,我们还用到更细小的单位,如微米,符号μm;纳米,符号nm.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板书: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2.长度的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师:请同学们在直尺或三角尺上找出1cm、10cm的长度,并画出1cm、10cm长的线段.然后请大家估测自己文具盒中的铅笔、橡皮等的长度,并用刻度尺测量,进行比拟.学生动手操作.备课笔记方法归纳:单位换算的方法是数字不变单位变,大到小乘进率,小到大乘进率的倒数.长度的特殊测量教师提问〔并展示器材〕: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多大,并与一张纸比照,然后提问: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师: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度够吗?生〔积极答复〕:可以测量了.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师:很好,这种测量称累积法测量.好,下面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答复:〔教师可适当引导〕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③每页都要压紧.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板书: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长度l=L/n〔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 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师: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展示硬币、圆柱体、圆锥体〕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在直尺上很难对齐,难以读数.师:能方便测量吗?生:不能.师:为什么?难在哪里?生:很难与直尺上的两端刻度线对齐,视线难以把握读数.师: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如图甲〕并与直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技巧归纳:如何根据实际选择刻度尺?刻度尺的选择既要考虑量程,又要考虑分度值:量程选择过小,会增加移动次数,使误差增大;分度值的大小决定精确度,过大会增大误差,太小有时没有必要.刻度尺的选择由测量的实际需要决定,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好能一次性完成测量,且分度值尽可能地满足测量要求.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作的裂缝等.这时又该如何去测量呢?可以选择大小适宜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作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常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如下图.进行新课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甲〕和圆锥体的高度〔如图乙〕.测量中要注意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垂直于直尺〕.板书: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直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直.教师拿出一张中国交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弯曲的铁路线.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方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可以设法把弯曲的铁路线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生:可以让一条伸缩性不大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铁路线的长度.〔学生往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师:请某个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这位同学操作的科学性.板书: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师:最后,请大家再思考,根据这个地图,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全长能求出吗?学生思考、讨论.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时间的测量师:请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说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有哪些.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师:答复正确.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板书: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2.时间的其他单位:年〔y)、月、日(d)、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教师可以就1s时间的规定结合教材P13“小资料〞作简单的介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方面的资料,从而拓宽视野,调动学习兴趣.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时器——停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教师演示停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停表、多功能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停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拟.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知识拓展:停表的使用〔1〕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秒和60秒两种.常用的停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秒,另一种是0.1秒.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2〕停表使用时的考前须知: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③回零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进行新课板书: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表.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多功能电子表.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领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14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例3】如以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解析: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误差师:在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测量的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异.在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刚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你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生1:不同的人操作仪器的反响快慢不同;生2:仪器本身不同;生3:不同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引起误差的原因:〔1〕可能是测量者引起的;〔2〕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3〕可能是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引起的;〔4〕可能是环境的温度、湿度引起的.教师接着提问:那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尽量小些呢?学生讨论、思考,并答复:使用精确的仪器测量,测量时正确标准地进行操作,完善测量方法、原理.教师归纳,强调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屡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选取3~4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板书:减小误差的方法:屡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法.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看谁的测量更精确.〔3〕使用方法:用手紧握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三步:①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②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规律总结:机械停表的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假设为后半分钟则读31~59s.特别提醒:在采用屡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假设测量数据中出现有错误数据,应先剔除后计算.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13“想想议议〞】“尺〞,用来估测长度?“尺〞来估测某个物体的长度〔如教室的宽度〕.解:人体上带着几把“尺〞,如“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常人肩宽约为两个头长;上身约为三个头长;腿长约为四个头长;脚长约为一个头长;手长约为头长的三分之一;一个人两手虎口相合的周长约等于自己脖子的周长等.思想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D=L/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15“动手动脑学物理〞】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解:硬币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1.硬币周长的测量方法:①在硬币边缘做一记号,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读出周长值;②用棉线在硬币上绕一周,用刻度尺量出棉线的长度;③用直尺和三角尺量出硬币的直径,算出周长.一张纸厚度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2,测出多匝铜丝的长度,除以匝数,就等于铜丝的直径.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方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解:先测量出脚的长度,用粉笔在地上画出脚印的始末位置,然后用刻度尺测出这段距离〔可测三次,取平均值〕;也可以用细线拉直测量脚的长度,并在线上作出记号,然后用刻度尺测出线的长度,即为脚的长度〔可测三次,取平均值〕.然后利用人站立时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的常识,估测出自己的身高.3.一天等于多少秒?解:一天是24小时,1小时=60×60秒=3 600秒,一天=24×3 600秒=86 400秒.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下图〕.要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吗?解:在偏角很小(如10°)的情况下,测出它来回摆动50次共用的时间,就可以测出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偏角再小一些测得的时间更准确些.要想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可以调整摆线的长度,直到用停表测出其摆动50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为50s为止,此时摆的周期为1s.〔提示:周期为1s的摆,摆长大约为〕难题解答【例5】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哪种规格的尺最适宜〔〕A.量程0~3m,分度值1mmB.量程0~10m,分度值1dmC.量程0~30cm,分度值1mm解析:由于人的身体长度不超过3m,而且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差异很小,不可能超过1dm,所以选量程为3m、分度值为1mm的尺最适宜.答案:A【例6】〔四川遂宁中考〕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解析:由测量结果可知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因此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12.34cm、12.36cm、12.35cm三个数据中倒数第二位的准确值是相同的,而12.75cm中的准确值与它们不同,属于错误的结果,在计算平均值时应去掉.答案:C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学生对刻度尺和钟表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准确、科学地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停表的使用方法不是很清楚,因此,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停表的读数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学生一起实验,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感受科学地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最后,教师归纳要点,便于学生注意和记忆.2.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就是把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长度或距离转化为易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感受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此外,本课还讲授了误差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测量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误差,且明白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提醒学生误差是不可防止的,只能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防止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多从身边的事例着手,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并进行比赛.如在教学长度的测量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估测1m的长度,估测教室的高度;在教学时间的测量时,采取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先让学生看他们自己的手表,秒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秒针走几圈?时针走多少?再利用投影仪模拟显示,让停表走3~4分钟,指导学生观察大针和小针的变化情况,然后让指针走到某几个位置让学生读数,帮助学生较好地读数,从而突破难点.这样不仅活泼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关注每位学生,还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互相分享探究成果的快乐,体会物理是有用的.4.本节课教师在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及古代人的计时方法,从而推动文化交流与开展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备课笔记易错提醒:有同学会认为12.36m的单位与其他数据不一样,计算时为什么不剔除掉?虽然12.36m的单位与其他数据不一样,但其准确值正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记录数据时把cm误写为m,所以计算时不用剔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必须要测出相应的时间,看来测量时间对于生活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准确地测量时间。

二、新课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日晷(guǐ):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
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
时间定义为1s。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停表的使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
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二)长度的测量
了解了国际单位制,我们知道不只是时间有国际单位,长度也有国际单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
究长度的测量,了解长度的单位。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
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1000m= 103m; 1dm= 0.1m=10 -1m; 1cm= 0.01m=10 -2m;
1mm= 0.001m=10 -3m 1μm= 0.000001m=10 -6m; 1nm= 0.000000001m=10 -9m
3.阅读课文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

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

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

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

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 -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

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小结
1.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误差。

四、板书
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一、时间的测量
1.常用测量工具
2.长度单位
二、长度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