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数学下册加权平均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3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3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来自和教学设想(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
(1)理解加权平均数中权重的作用及分配原则。
(2)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加权平均数模型,并进行求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提高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布置以下提高作业。
(1)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加权平均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统计学、经济学等。
(2)研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
a.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b.如何合理分配权重,使加权平均数更具代表性?
c.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
1.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简单实例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内涵。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在思考中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分层设计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创新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加权平均数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加权平均数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加权平均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教材中,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这个课题中,加权平均数是其中一个核心概念。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和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讲解,又有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加权平均数,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处理还不够敏感,需要通过实例让他们感受到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掌握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培养他们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加权平均数的含义的理解。

2.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的掌握。

3.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权平均数。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学生的体重身高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平均值。

2.讲解:讲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实例来理解加权平均数。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4.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加权平均数的核心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加权平均数 = (权数1 × 数据1 + 权数2 × 数据2 + … + 权数n × 数据n) ÷ (权数1 + 权数2 + … + 权数n)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题、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1 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教案_25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1 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教案_25

20.1.3加权平均数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为“权”的产生提供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权的重要性,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2. 探索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数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关系。

3. 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统计意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权”的重要性,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优越性,能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复习算术平均数,平均数的意义作用以及在数值等于什么?二、情境创设1.故事引入,情景设疑2.商店里有两种苹果,一种单价为3.50元/千克,另一种单价为6元/千克。

小明妈妈买了单价为3.50元/千克的苹果1千克,单价为6元/千克的苹果3千克,那么小明妈妈所买苹果的平均价格是两个单价相加除以2吗?为什么?对结果的不同提出质疑,为权的产生提供背景。

三、 新知探究 学校进行学生会干部的选拔,甲乙两同学参加了竞选,成绩如下:(百分制)(1)如何评价他们的成绩?(2)如果要选一个宣传部长,你认为可以怎样选择?如何设计方案?如果演讲才艺与活动组织的比为6:4,他们各自的得分是多少? (3) 如果要选学生会主席,可以怎样选择? 1. 概念:数据,权,加权平均数的总结 (1)权 :反应数据的重要程度在实际生活中,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并不总是相同的,有时有些数据比其它数据更重要,所以,我们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2)加权平均数公式如果一组数据 x 1, x 2 ,…xn 的权分别为f 1, f 2 ,…f n .则它的加权平均数为 ⎺x= fnf f xnfnf x f x ...21...2211+++++(3)算术平均数是特殊的加权平均数 2.例题小明,小亮,小丽报名参加了三项测试,成绩如下:(1)如果招聘的是一名记者,把采访写作,计算机,创意设计按5:2:3 的比例计算3个人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2)假如你是广播站负责人,现在需要招聘一个栏目策划人,你将如何设置这三项的权?(3)假如小丽是咱们班的,如何设置方案,可以确保她胜出?四、学以致用学校对两位老师从三个方面作了初步评估,成绩如下表:(1)如果工作态度、教学成绩、业务学习三项平均成绩来作为评优的依据,你认为谁会被评为优秀?(2)如果三个成绩重要性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20%,60%,20%,那么按成绩的重要性所占的权重来计算他们的成绩,其结果又如何? 五、问题解决解决开头故事问题:前后照应,让数学回归生活! 六、课堂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说一说与大家分享一下 七、布置作业课本136页,137页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 20.1.3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例题加权平均数 ⎺x= fnf f xnfnf x f x ...21...2211+++++。

八年级数学下册20.1.3加权平均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20.1.3加权平均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20.1.3 加权平均数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一节《平均数》第三课时。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平均数在初中阶段主要涉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本节课研究加权平均数。

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其解决不同情境下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情境探求过程,感悟提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的必要性及“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化对“权”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及对“加权平均数”的本质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的客观事实,体会“根据不同数据的权来计算其平均数”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是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是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形成。

根据课标的要求,在教法方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我从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巩固新知、感悟新知等环节进行引导,用问题串来驱动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知识技能。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尽管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并会计算权数相等情况下的算术平均数,但对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权的作用的理解仍将非常困难。

在学法方面,我设计了谈一谈,想一想,说一说,解一解等环节逐层深入教学。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第一,情境创设——我先让学生观看 5月2日我校承办的市中学生运动会的照片,提出运动会需要志愿者,而志愿者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创设情境“招募启示”,这样设计,从学生们熟悉、关心的现实情境,寻找数学题材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是那么的直观、贴近实际,为学习较复杂和陌生的加权平均数奠定基础。

情境提出最终有甲、乙两位同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2023-2024学年(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教案:课题 加权平均数

2023-2024学年(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教案:课题 加权平均数

2023-2024学年(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教案:课题加权平均数一. 教材分析加权平均数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们了解到在实际问题中,不同数据的权重对平均数的影响。

通过学习加权平均数,学生们能够掌握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但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进行联系和区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解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

2.难点:如何将加权平均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求解加权平均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加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准备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3.准备PPT,用于展示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加权平均数的求解方法,让学生了解加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权平均数。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讨加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确定各个数据的权重?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见解。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课题主要介绍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平均成绩、平均工资等。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基础知识。

但加权平均数与普通平均数有所不同,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权重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权重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权重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加权平均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理解权重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加权平均数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实例材料: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加权平均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实际问题,如计算某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平均成绩?当学生的成绩有不同的权重时,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2.呈现(10分钟)介绍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数是指每个数据值乘以相应的权重后求和,再除以所有权重的总和。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权重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关于加权平均数的问题。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求法,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对平均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并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加权平均数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学会求解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3.能够运用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难点:加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知识。

同时,运用例题解析和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PPT,用于呈现教材内容和示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某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有15名学生的成绩在80分以上,10名学生的成绩在60-79分之间,5名学生的成绩在40-59分之间,还有5名学生的成绩在40分以下。

请问该班级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求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求解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1 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教案_24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1 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教案_24
二、比较辨析,理解新知
应试者





85
83
78
75

73
80
85
82
问题4: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百分制)如下:
(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请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应该录用谁?
(1)学生板书后,由学生讲解,教师追问,点拨。
重点
对权及加权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难点
对权的意义的理解,在实际问题中会用加权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上,概念教学中,主要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的事实上抽象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吸引与激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师生辨析”的学习方式而进行。
三、回眸课堂,自我提升
通过师生课堂小结,总结知识、提炼方法,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加深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取长补短,提升自己。
四、达标检测
课堂达标检测目的是让尽量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基础知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最大限度地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及时反馈达标训练情况,掌握学情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比较辨析,理解新知
通过解决招聘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进行分析,对一题进行三种变式训练,让学生明白同一组数据规定的权变化,则加权平均数也随之变化。强化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能力,深刻体会权的含义及作用.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意识.让学生感受权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20.1.3加权平均数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20.1.3加权平均数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20.1.3加权平均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20.1.3加权平均数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学会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培养推理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加权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加权平均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3.讲解计算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4.练习巩固: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对加权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5.应用拓展: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举例。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加权平均数的相关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加权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主要介绍了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统计数据、计算平均分等。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并掌握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加权平均数与简单平均数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运用讲授法,教师讲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如统计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有的学生身高高于平均值,有的学生身高低于平均值,如何计算这个班级的平均身高。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1 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教案_6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1 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教案_6

课题: 加权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经历平均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3.体会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运用2.难点: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讨论法练习法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计算器等2.教师准备:西沃白板课件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师生互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3.做一做【师生互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解法。

4.深入思考思考: (1) (2) 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结论: 数据“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平均数)有直接的影响.【师生互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5.加权平均数的概念(1)引出概念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

因此,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2)理解概念问题:你对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有怎样的认识?举例说明听、说、读、写成绩按2:1:3:4的比例来确定测试成绩【师生互动】教师讲解概念,学生聆听。

6.合作交流某公司欲从网络维护员、客户经理这两种岗位中选择一个岗位招聘职员,给三项成绩赋予相同的权合理吗?如不合理,你能设计合理的权为公司招聘一名职员吗?【师生互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几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7.问题解决下表是红星中学某学期七年级(1)班三位同学的几次数学考试成绩怎样确定这三位同学的期末总评成绩呢?小明说:可以取四次考试的平均分来计算期末成绩小丽说:四次考试成绩分别占10%、10%、30%、50%来确定期末成绩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你认为怎样确定期末成绩比较合理?【师生互动】(三)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你又收获了哪些新的数学知识?积累了哪些学习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加权平均数》说课稿

《加权平均数》说课稿

《加权平均数》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加权平均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加权平均数》。

2023-2024学年(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教学设计:课题 加权平均数

2023-2024学年(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教学设计:课题 加权平均数

2023-2024学年(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教学设计:课题加权平均数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加权平均数,这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内容。

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统计数据、计算平均成绩等。

本节课通过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并理解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但学生对加权平均数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学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和应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练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练习,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加权平均数的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加权平均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如统计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有些学生身高较高,有些学生身高较矮,如何计算这个班级的平均身高。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用课件展示实例和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计算一些给定权重的加权平均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简要讲解。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家公司的平均工资,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菜馅馄饨4个,鸡蛋馅馄饨4个,肉馅馄饨2个;
菜馅馄饨5个,鸡蛋馅馄饨2个,肉馅馄饨3个.
2.某校九年级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三个班的各项得分
如下表:
服装统一 动作整齐 动作准确
九班
80
84
87
九班
97
78
80
服装统一方面,三个班得分的
平均数是 89;在动作准确方面最有优势的是 九 班;
随堂练习 课本P136 3
1. 一家小吃店原有三个品种的馄饨,其中菜馅馄饨的售价 为3元/碗,鸡蛋馅馄饨的售价为4元/碗,肉馅馄饨的售价 为5元/碗.每碗均有10个馄饨.该店老板准备推出混合馄饨, 请帮她解决以下问题: 如果菜馅、鸡蛋馅、肉馅馄饨的个数之比为1∶1∶3, 那么混合馄饨的每碗定价应是多少?
4.在实施清洁工作的过程中,某校订各个班级教室卫生
情况的考评包括以下几项:黑板、门窗、桌椅、地面。
一天,两个班级的各项卫生成绩(单位:分)分别如下表:
成绩
班级
项目
黑板
门窗
桌椅
地面
一班
95
85
89
91
二班
90
95
85
90
两个班的平均得分分别是多少?
按学校的考评要求,将黑板、门窗、桌椅、地面这四项得 分依次按15%,10%,35%,40% 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卫生成 绩,那么哪个班的卫生成绩高?请说明理由.
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 D ).
A. 80分 B. 82分
C. 84分 D. 86分
2.某次军训打靶,有a次每次中靶x环,有b次每次中靶y环,
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的环数是( B ).
3.某学习小组共有学生5人,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有2人得85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1平均数20.1.3加权平均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1平均数20.1.3加权平均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1平均数20.1.3加权平均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次课的主题是“加权平均数”,是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这一章节的第三节内容。

教材以华东师大版为基础,针对吉林省八年级学生进行改编。

本节课主要介绍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对平均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权平均数,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有所欠缺,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软件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知识讲解:讲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加权平均数的核心内容。

最新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20.1.3 加权平均数教案

最新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20.1.3 加权平均数教案

20.1.3 加权平均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体会“权”的意义,知道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进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的过程,能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加权平均的原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例如:商店里有两种苹果,一种单价是3.50元/千克,另一种单价为6元/千克.如果小明的妈妈买了单价为3.50元/千克的苹果1千克,单价为6元/千克的苹果1千克,那么小明的妈妈所买苹果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提示: 75.4265.3=+(元/千克), 如果妈妈买了单价为3.50元/千克的苹果1千克,单价为6元/千克的苹果3千克,那么这种算法对吗?为什么师生共识:如果不同价格的苹果买的质量数不一样,就不能用上述计算方法.因为这时单价为3.50元/千克的苹果的权重为25%,单价为6元/千克的苹果的权重为75%,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是3.50×25%+6×75%=5.375元/千克(二)概念引入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如图20.1.4).考试成绩更为重要.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为70分,考试成绩为90分,那么他的学期总评成绩应该为70×40%+90×60%=82(分)一般来说,由于各个指标在总结果中占有不同的重要性,因而会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上例中的40%与60%就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在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到的学期总评成绩82分就是上述两个成绩的加权平均数.要求学生模仿上题计算P135“试一试”问题:学生计算后给出答案.设置此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按权重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指出,显然乙同学的意见更为合理.教师再提出:假设上述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6∶3∶1(如图20.1.6),那么应该录用谁呢?给出A 应聘者得分的计算方法:(见课本第136页)要求学生模仿上述计算方法算出另三位应聘者的最后得分.然后从计算结果来确定谁应被录用.学生计算完后对照课件给出答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计算:如果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10∶7∶3,此时哪个方面的权重最大?哪一位应被录用呢?学生计算后会发现,4个人的分数全改变了,得分最高的人也改变了.通过这一题要让学生领会,权重的选择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带有人为的因素.(三)随堂练习课本136页1、2、3 通过课件给出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加权平均数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一节《平均数》第三课时。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平均数在初中阶段主要涉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本节课研究加权平均数。

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其解决不同情境下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情境探求过程,感悟提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的必要性及“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化对“权”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及对“加权平均数”的本质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的客观事实,体会“根据不同数据的权来计算其平均数”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是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是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形成。

根据课标的要求,在教法方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我从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巩固新知、感悟新知等环节进行引导,用问题串来驱动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知识技能。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尽管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并会计算权数相等情况下的算术平均数,但对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权的作用的理解仍将非常困难。

在学法方面,我设计了谈一谈,想一想,说一说,解一解等环节逐层深入教学。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情境创设——我先让学生观看 5月2日我校承办的市中学生运动会的照片,提出运动会需要志愿者,而志愿者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创设情境“招募启示”,这样设计,从学生们熟悉、关心的现实情境,寻找数学题材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是那么的直观、贴近实际,为学习较复杂和陌生的加权平均数奠定基础。

情境提出最终有甲、乙两位同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由于甲、乙同学两项成绩的算术平均分一样,让学生思考谁会被录用?这一环节仁者见仁,学生有的认为对于讲解员而言,普通话水平应更重要一些,选择乙;有的认为形象分更重要的,选择甲;甚至有的认为无法做出选择。

同学们各抒己见的过程也是同学们思考感悟的过程。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于是,我把问题交还组委会,组委会认为招募讲解员,普通话水平应该比形象更重要些。

根据两项得分的“重要程度”,将普通话和形象得分按6:4的比例计算两项成绩的平均得分,请同学们算出甲乙两人的平均得分。

这里即统一了认识,又比较自然的引出“权”,使学生认识到“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的客观事实。

解决情境创设的问题,不需要老师多言,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自己能够比较容易的算出,需要请一位同学说
出他列的算式及结果并解释,我在黑板上板书,顺理成章的呈现新知: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相同,那么我们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可以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

如本例中的6:4中的6和4就分别叫普通话分和形象分的“权”,并且利用这种方式算出的结果叫“加权平均数”。

同时指出,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有“法”可循,即:用各个数据与他们的权的乘积的和除以各项权的和。

这里不需急于呈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只是略作说明,为学生准确理解记忆公式做好铺垫。

为了让学生强化理解,体会“根据不同数据的权来计算其平均数”的合理性。

我在问题导航,探索活动中设计问题(1)“外国语学校记者站又要选派一名记者去采访市运会的举办情况,小明、小亮、小丽报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表:
采访写作
计算机
创意设计
小明
70分
60分
86分
小亮
90分
75分
51分
小丽
60分
84分
78分
(1).将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成绩按5:2:3的比例计算3个人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那么谁将被选派?学生可以根据刚才情境创设中学到的方法,自主解决。

我让学生自主解决后由一名同学实物投影他的解题过程并讲解的方法解决完成问题(1)的探究。

之后又设计问题(2)如果按30%、20%、50%的比例计算,那么谁会被选派呢?让学生认识和感知权的不同形式。

问题(2)给出的是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生也是可以自己探究解决的,我同样采用让学生自主解决后,由一名同学实物投影他的解题过程并讲解的方法解决完成,只是我同时把这题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强化权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计算方法一致。

再次为学生理解记忆公式做好铺垫。

由问题(1)和(2)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讨两个
小题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让学生通过讨论感受“权”的差异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在问题(2)的基础上,我设计了问题(3)如果按1:1:1的比例计算,结果又会如何呢?旨在让学生们思考讨论,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得出算术平均数实际上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权相等时的特例。

这样的设计对本节课是一个总结和升华。

让学生加深了对加权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并发展了学生类比和化归思想。

在师生共同合作下明确了两个数据和三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水到渠成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n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得出公式后,我设计趁热打铁,巩固新知这一环节让学生解决两个练习,深化对“权”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及对“加权平均数”的本质认识,使学生感受加权平均数的广泛应用。

之后进入回顾与反思,让学生反思及梳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形成知识技能,深化认识,我又设计了小组比拼,感悟新知这一环节,让小组长现场为自己小组打分,四组打分完毕后,让同学们设计规则,使自己所在小组成为最佳小组。

学生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计算了,为了节约计算时间,突出“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我在课件上设计了计算器,能迅速计算各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再次体会权的重要性。

当然,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先有成绩后有规则的情况。

最后,我送上爱因斯坦的名言作为给学生的寄语,嘱托学生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要带上勤奋。

会扣了“权”的本质。

最后布置分层作业,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

本节课得到的启示是: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载体,做题是手段,提炼是目的,让学生在“做”中“学”,既解放了老师也锻炼了学生,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我的说课结束,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