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摘要:一、引言二、地面沉降的原因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和石油2.开采地下固体矿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4.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三、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2.房屋维修与加固3.地面沉降的监测与控制四、结论正文: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垂直位移。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主要取决于沉降原因、沉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
本文将从地面沉降的原因、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和石油:这是人类活动中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首要原因。
地下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空洞,使得地表承受的压力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2.开采地下固体矿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地下矿藏的开采会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这些区域在地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塌陷,导致地面沉降。
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会使地基土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4.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土体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可能发生蠕变,导致地基的缓慢变形,从而引起地面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针对地面沉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加强工程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等。
2.房屋维修与加固:对于已有的房屋地面沉降,可采取维修与加固措施,如修复裂缝、加固地基等,以确保房屋的使用安全。
3.地面沉降的监测与控制: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地下水回灌、土体压实等,以减缓地面沉降的发展。
综上所述,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需要根据沉降原因、沉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来制定。
第九讲 地面沉降
由多个基准孔带动区内各类钻孔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在对第四系沉积结构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区内含 水层组的划分和对比,确定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边界条件。
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调查、分析
地面沉降迹象及损失调查访问。
井管拔高、海水倒灌,河(渠)水倒流、港口、码头或堤岸 失效加高、桥梁净空减少、城市排水不畅、河流泄洪能力降低、 建筑物破坏、农田受淹、一次降水过程地面积水范围等。
五、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
地质环境条件;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方式、强度; 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 分析预测沉降发展趋势及可能的成灾范围; 了解地面沉降勘查、监测和防治现状(人工回灌、控
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措施)及效果,提出预防与控制地
面沉降的建议。
五、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
五、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方式、强度
地下水、油气资源的开采利用现状; 地下水水位降低及影响范围; 城市建设(路、桥、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等)对地质环境 的影响程度、施工中和竣工后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
五、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
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
地面沉降区沉降发生时间、分布范围、形状、面积及累计
冲积-洪积平原:北京、许昌、
濮阳、开封、商丘、洛阳、安阳; 济宁、阜阳等城市。
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西安、
太原、大同、榆次、临汾、昆明 福州等城市 。
时间累进性
长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地面沉降发展历时曲线
过程渐变性
0
1982
-500
1984
1986 -755
1988
1990
1992
1994
室外地面沉降处理方案
室外地面沉降处理方案1. 什么是地面沉降说起地面沉降,大家可能一头雾水,觉得这是什么高大上的词。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地面突然“下沉”了,像你家老狗突然坐下,整个地面都感觉塌了一块。
沉降的原因五花八门,有可能是地下水位下降,也可能是土壤松动,或者是过重的建筑物在“压榨”土地。
简直就像是大地在跟我们开玩笑,突然给你一个“惊喜”!2. 为什么要处理沉降2.1 安全第一地面沉降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可大了。
想象一下,你每天都要走在一条像波浪一样的路上,真心让人提心吊胆!安全第一嘛,特别是对于家里有小朋友的家庭。
你可不想看着孩子在“波浪路”上玩得开心,结果一个没注意摔了个四脚朝天。
那可就笑不出来了。
2.2 影响房屋和环境再说了,沉降还会影响到周围的建筑物和环境。
比如,咱们的小区里,有些楼房会因为沉降而产生裂缝,慢慢就像被“剁了手”一样,显得格外可怜。
更别提那些地下管道,沉降一来,管道可能会出现漏水现象,搞得大家水电费蹭蹭涨,简直就是经济上的“吃土”!3. 沉降处理方案3.1 了解情况处理沉降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情况。
就像你生病了,得先去医院检查,医生才知道怎么治。
我们可以通过地质勘查和监测手段,了解土壤的状况,看看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等。
这可是个细致活,得把每一寸土地都摸透,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3.2 加固土壤然后,咱们就可以进行土壤加固了。
这里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注浆、打桩等。
听起来好像高大上,其实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把土壤“喂饱”。
就像给小孩吃营养餐,增强土壤的“抵抗力”。
这样一来,地面就不容易沉降,大家走在路上也能更加安心。
4. 维持和监测4.1 定期检查处理完沉降问题,咱们可不能就此松懈。
就像种花一样,得时不时浇水施肥,才能让花儿长得更好。
定期对地面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一切正常。
现代科技真是好,咱们可以用一些监测设备,像无声的守护者,时时关注地面的变化。
4.2 社区参与最后,社区的参与也非常重要。
要是大家都能共同关注周围的环境,一起排查隐患,那就更完美了!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像一股强大的“洪流”,就能有效避免沉降的问题。
地坪沉降处理方案
地坪沉降处理方案引言地坪沉降是指土地表面下沉或下降的现象,通常由于地下水开采、地表荷载变化或土地沉积等因素引起。
地坪沉降严重时会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地坪沉降处理方案,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
一、修补和加固1. 填充沉降区域通过在沉降区域填充材料,如碎石或混凝土,以提高沉降区域的地面高度,使其与周围地面平齐。
2. 使用桩基加固通过在沉降区域打入桩基,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
桩基可以采用不同的类型,包括钢筋混凝土桩、木桩和钢桩等。
3. 进行地基加固如果地坪沉降是由于地基不稳定引起的,可以进行地基加固。
常见的方法包括加固土壤、挤浆灌注桩和地基梁等。
二、改变地下水位1. 控制地下水开采如果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地坪沉降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来减缓沉降速度。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限制地下水开采量、减少抽水周期和增加地下水补给等。
2. 补给地下水在沉降区域周围进行地下水补给,以提高地下水位,减少地坪沉降的影响。
常见的方法包括引入外部水源或将雨水收集并导入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
三、地坪沉降监测和预测1. 定期监测地面沉降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如沉降仪和倾斜仪,定期监测地面沉降的情况。
这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地坪沉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建立地坪沉降预测模型根据地坪沉降的历史数据和现场观测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以预测未来的沉降情况。
这有助于制定长期的处理计划和预防措施。
四、环境治理措施1. 控制地表荷载通过减少或分散地表荷载,可以减轻地坪沉降的影响。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减少建筑物和设备的重量、增加地基面积和采用分布式支撑等。
2.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确保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考虑到地坪沉降的风险。
合理规划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位置,以减少对沉降区域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本文还通过对几个具体案例的分析,来进一步说明不同地坪沉降处理方案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情况。
第5讲 地面沉降、地裂缝及其研究
• (3)地面沉降的治理 • a.节约用水,改变水源。 • b.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开采季节。 • c.地下水人工回灌。 • d.加工地下工程。 • e.地基加固工程。 • f.避开活动断层。
• (4)地面沉降的监测 • a.大地水准测量。 • b.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地下水
• 地面沉降分布特征:
• (1)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 区,如上海、天津、沧州等。
• (2)小型河流三角洲区,如福州、 湛江、宁波等
• (3)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区, 如北京、保定、郑州等。
• (4)山间盆地和河流区,如西安、 太原、运城等。
(2)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a.形成的地质条件
水压
• d.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变化, 地下水位等值线。
• e.油气开采分析。 • f.地下和地面工程分析。
• (2)地面沉降灾害的调查研究 • a.地面建筑物的损坏,倾斜、下沉、
墙壁破裂、桥梁破坏。
• b.地下工程破坏,通讯管道、自来水 管、下水管线等变形、损坏等。
• c.海防设施的破坏和加固。 • d.城市洪水灾害。 • e
• c.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因地面沉降破坏 监测。
• d.预测地面沉降速度、幅度、范围和 可能的危害。
• GIS、GPS、InSAR等技术的应用。
二、地裂缝及其研究
1、地裂缝的成因 2、地裂缝的危害 3、地裂缝的调查研究
1、地裂缝的成因
• (1)中国地裂缝的分布 • 分布广泛,在西北、华北、长江流域
下水道等断裂、变形等。 • (5)地面建筑物破坏。 • (6)桥墩下沉,河流通航能力下降。
3、地面沉降的研究与防治
• (1)地面沉降原因的研究 • a.活动断层研究(遥感、物探手段)。 • b.沉积物特点研究(沉积物成因、岩性、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
1. 地下水开采过度
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的地下水被抽取时,土层中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有效应力减小,使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最终导致地面沉降。
2. 土体固结
土体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发生压缩变形。
这种由于孔隙水排出而引起的土体压缩变形是永久性的,土体在固结过程中地面标高降低,导致地面沉降。
3.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包括地震、地壳升降等地质活动,这些活动会导致地面的升降。
地震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地壳升降则会引起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4.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会导致表层土壤流失,降低地表的支撑能力,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5. 采矿活动
采矿活动如地下采煤、矿石开采等,会破坏地层结构,降低地层的稳定性,导致地面沉降。
二、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1. 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
同时采取回灌等措施,补充地下水,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2. 强化土体固结的预防措施
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体固结。
例如优化排水设计,防止地表水渗入地下,减少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
3.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地面沉降
第四章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灾害与防治4.1 地面沉降灾害防治一、地面沉降的定义:指地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地层压密变形或下沉,从而引起区域性的地面标高下降。
二、地面沉降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新构造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②海平面上升导致地面的相对下降(沿海);③土层的天然固结(次固结土在自重压密下的固结作用)。
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地面沉降范围大,速率小。
自然因素主要是构造升降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等一般情况下,把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而沉降归属于地壳形变或钩造运动的范畴,作为一种自然动力现象加以研究。
(2)人为因素:①抽汲地下气、液体引起的地面沉降。
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类;②大面积地面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③大范围密集建筑群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大面积整体性沉降——工程性地面沉降。
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一般范围较小,但速率和幅度比较大。
人为因素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增加荷载。
将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质灾害现象进行研究和防治。
三、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一)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由于地面沉降的影响巨大,因此早就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密切注意。
早期研究者曾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如新构造运功说、地层收缩说和自然压缩说、地面动静荷载说、区域性海平面上升说等。
大量的研究证明,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外部原因,中等、高压缩性粘土层和承压含水层的存在则是地面沉降的内因。
因而多数人认为沉降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卤水以及高大建筑物的超量荷载等引起的。
在孔隙水承压含水层中,抽取地下水所引起的承压水位的降低,必然要使含水层本身及其上、下相对隔水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随之而减小。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土中由覆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是山孔隙中的水和土颗粒骨架共同承担的。
由水承担的部分称为孔隙水压力(p w),它不能引起土层的压密,故义称为中性压力;而由土颗粒骨架承担的部分能够直接造成上层的压密,故称为有效应力(p s);二者之和等干总应力。
地质灾害之四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2. 非构造成因
不同地区由于其地质结构与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其地 面沉降的范围与沉降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地面沉降 的面积较大,沉降速率多在80mm/a以上。
二、分布特征
分布:平原、盆地的大城市和油气开发区 沉降速度:几~几十厘米/年。 沉降量:几米~近十米。
我国的地面沉降区
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上海、天津、 沧州等) 小型河流三角洲区(福州、湛江、宁波等) 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区(北京、保定、郑 州等) 山间盆地和河流区(西安、太原、运城等)
北京市的地面沉降(最大速率):
1966年以前:缓慢形成,2~5mm/a。 1966~1973年,加速,10mm/a。 1973~1981年,快速发展,50mm/a。 1981年以后,下沉减缓,29mm/a。 1966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70年代中期猛增。
2. 地下油气开采
开采油气造成地下压力亏损,引起地 面沉降。
三、形成机制
(一)形成的地质条件 (a)松软的第四纪沉积物 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质粉砂 粉砂 细砂 粗砂 砾石 (b)新构造运动的沉降区
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近代河流冲积环 境模式
近代三角洲平原 沉积环境模式
断陷盆地沉积环 境模式:临海式 断陷盆地;内陆 式断陷盆地
(二)地面沉降的致因
如加州的长滩市的地面沉降量达9 米。我国的大庆、胜利油田都出现地 面沉降。
3. 人类工程
地面建筑物增多,负荷过重。 地下隧道 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1173~1185年,建 至3层,塔发生倾斜。 1274~1284年,建 至7层,塔斜增加。 1350年,塔建成, 塔顶偏离中心1.5m。
4. 新构造运动、火山喷发
地面沉降问题及其监测方法小结汇总
地面沉降问题及其监测方法小结汇总地面沉降,这个看似陌生的词汇,却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简单来说,地面沉降就是指地面在垂直方向上发生的下沉现象。
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地质构造等。
地面沉降不仅会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还可能导致地下管道破裂、洪涝灾害加剧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地面沉降问题,并探讨一些有效的监测方法。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1、地下水过度开采这是导致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抽取地下水时,地下含水层中的水被抽出,含水层的孔隙压力降低,土层受到的有效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土层压缩和地面下沉。
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了满足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需求,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2、城市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如高层建筑的兴建、地铁的修建等,会增加地面的荷载。
当这种荷载超过了地层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引起地面沉降。
此外,施工过程中的降水、地基处理等操作也可能对地层造成影响,导致地面下沉。
3、地质构造某些地区本身就处于地质构造活动活跃的区域,地层不稳定,容易发生沉降。
例如,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可能导致地面的缓慢下沉。
4、矿产资源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会导致地下形成采空区。
如果采空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填充和支撑,就会引发地面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1、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地面沉降会使建筑物的地基不均匀下沉,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路面起伏不平、桥梁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2、地下管道破裂随着地面的下沉,地下管道会受到拉伸和扭曲,容易发生破裂。
这不仅会影响供水、排水、供气等系统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
3、洪涝灾害加剧地面沉降会降低地面的高程,使一些地区更容易积水。
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洪涝灾害的风险大大增加,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
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
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取决于其原因和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
1. 改善排水系统:地面沉降可能是由于水分过多或排水系统不良引起的。
改善排水系统可以通过修复或更换排水管道,增加排水设施,或改善土壤渗透性来实现。
2. 加固地基:如果地面沉降是由于地基不稳定或松散引起的,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措施。
这可能包括灌浆、深层加固、地基加固或地基加固。
3. 地面填充:如果地面沉降是由于土壤沉降引起的,可以采取地面填充的方法来修复。
这可以通过将土壤或其他填充物添加到地面上来提高地面高度和稳定性。
4. 地下注浆:地下注浆是将浆液注入到土壤中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的方法。
这可以用于改善地面承重能力,减少地面沉降。
5. 地面抬升:地面抬升是通过注入液体或气体到地下以提升地面高度的方法。
这可以用于修复因地面沉降而导致的地面不平整或倾斜。
6. 控制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变排水系统、增加排水井或安装排水管道来实现。
这可以防止过多的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7. 结构加固:如果地面沉降已经对建筑物造成损害,可能需要进行结构加固。
这可以包括修补或加固建筑物的基础,以增加其稳定
性和承重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最好由专业工程师进行评估和决策。
地面沉降
• 2、调整开采层次:这对减轻地面沉降起了 缓和作用,是一种辅助性措施。 • 3、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实际上是用人工 的灌水方法补充地下水量,以提高地下水 位,达到缓和沉降速率的效果。 • 4、利用地下水的采、灌数学模型,合理地 开发利用的下水:通过这样的采灌模型, 既合理地开发利用了地下水,又达到了基 本上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上海市已做了 尝试,并有了显著成效。
4、改变了排水管道的原始状态,影 响排水,部分地段水管破损,污水溢 出,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市区出现 雨后积水点44处; 雨后积水点44处; 5、井管普遍相对上升,输水管受影 响; 6、塘沽区地面强烈下沉后,实际高 程在1 程在1—3米间,将有被海水淹没的危 险。
影响地面沉降的原因
• • • • • • • 地下水开采 软土次固结变形(粘土、淤泥) 孔隙热储层开采 工程施工 油气开采 欠固结的自然压密 构造活动对沉降的影响
• 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 、 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变形; 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变形; • 4、即使是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 、即使是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 土体的蠕变也可引起地基土的缓慢 变形。地面上的动荷载(振动作用) 变形。地面上的动荷载(振动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也将引起土体的压密 变形。 变形。
我国监测地面沉降的方法
• 我国的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工作曾经使 用过以下方法: • 1、对研究区的水准测量点定期进行测 量; • 2、含水层地下水开采量(含回灌量) 及地下水位进行长期观测;
• 3、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包括常规试 验、微观结构研究,高压固结、三轴 剪切、长期流变、孔隙水压力消散、 室内模型试验等。野外试验主要有: 抽水试验、回灌试验、静力触探等。 • 4、设立沉降标、孔隙水压力标和基岩 标用以深入了解各土层和含水层的变 形规律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
不良地质—地面沉降的原因及特点(工程地质课件)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2 土层的性质及其变化与地面沉降的
关系
➢ 在相同的条件下,超固结土层的压 密量小于正常固结土层,欠固结土层 的压密量大于正常固结土层。
➢ 在较低的有效应力增长条件下,粘土 层的压密在地面沉降中起主要作用, 而在水位回升过程中,砂层的膨胀回 弹则有决定意义。
不良地质作用之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
➢ 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产生条件 ➢ 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
地面沉降概念和特点
地面沉降概念和特点
➢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 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
➢ 特点:以缓慢的、难于察觉的向下垂直运 动为主,只有少量的或基本没有水平向的 位移,可能影响的平面范围可大至几千平 方公里。在某些实例中地面沉降是一种自 然动力地质现象,而在多数实例中这种现 象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常以地壳表层 一定深度内岩土体的压密固结或下沉为主 要形式。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地面沉 降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并受到多种诱 发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上海采取控制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人工回灌两 大措施,使上海地面沉降从历史最高的年沉降量 110毫米,下降至目前的年沉降量10毫米左右。
小结
➢ 了解地面沉降的产生原因 ➢ 理解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分析地面沉降的产生条件 ➢ 明确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由水承担的部分称为孔隙水压力,它 不能引起土层的压密,故又称为中性 压力,而由土骨架承担的部分则能直 接造成土层的压密,故称为有效应力 ;二者之和等于总应力。假定抽水过 程中土层内的总应力不变,那么孔隙 水压力的减小必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 的等量增大,结果就会引起土层成比 例的固结。(土的固结理论)
《地面沉降》课件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理方法
注浆加固
通过注浆技术向地层注入浆 液,增强地层强度,提高地 层的承载能力,防止地面沉 降进一步发展。
回填土方
对于已经发生沉降的区域, 通过回填土方、夯实等方法 ,增加地表的承载能力,防 止沉降继续扩大。
排水固结
通过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 ,使土层固结压密,提高土 层的承载能力,减缓地面沉 降。
定性,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地质结构
土壤和岩石的分布、厚度、层理等 地质结构因素,影响土壤的应力分 布和传递,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含 水量和承载能力,进而影响土壤的 稳定性,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2023
PART 03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评估
REPORTING
监测方法
水准测量法
2023
《地面沉降》PPT课 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地面沉降概述 • 地面沉降的原因 •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评估 •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 地面沉降的案例分析
2023
PART 01
地面沉降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在自然或人为 因素作用下,发生地面高程下降 的现象。
评估指标
沉降速率
衡量地面沉降变化快慢的指标,通常 以每年沉降多少毫米或厘米来表示。
累计沉降量
地面沉降发生以来累计沉降的大小, 是衡量地面沉降程度的重要指标。
沉降范围
地面沉降发生的区域范围,通常以面 积或长度、宽度表示。
地面稳定性评估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地面的稳定性,判 断是否可能发生进一步沉降或对地面 设施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地面沉降
以上海为例,上海是中国最早发现区域性地面沉降的城市。自发现沉降以来至1965年,市区地面平均下沉 1.76米,最大沉降量达2.63米。这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所致。
地面沉降会对地表或地下构筑物造成危害;在沿海地区还能引起海水入侵、港湾设施失效等不良后果。人为 的地面沉降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液体或气体,致使贮存这些液、气体的沉积层的孔隙压力发生趋势性的降低,有 效应力相应增大,从而导致地层的压密。基于上述机制,上海于1965年以后,采用人工回灌方法,使地下水位回 升、地面部分回弹,比较成功地控制了地面沉降。
汪民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取得重要成效:地面沉降调查评价工作持续开展;防治规划和 条例的出台为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法制基础;地下水限采和人工回灌相结合的防控措施逐渐成为共 识。
当前地面沉降防治任务仍然艰巨,地区联动、部门联动还未到位。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以贯彻落实《全国地 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为契机,认真研究本地区地面沉降问题并制定防治规划汇报给地方政府;要 进一步加强基础调查,摸清全国地面沉降发育现状;要优化监测络,全方位监控地下水和地面沉降;要继续开展 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地面沉降防治水平;强调地区合作、部门合作,分清职责,联防联控。国土资源部门监测成 果,要作为监督监管的依据,并形成相应管理机制和手段。
最近地陷事件
2013年1月28日16时40分左右,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南路与杉木栏路交界处临街商铺发生塌陷。事发地点位于 地铁六号线文化公园站施工工地旁,广州地铁官方发布消息称,事发前施工单位在巡査中发现该地段地质有异常, 判断有塌陷可能,随即联同街道通知疏散现场人员,疏散完毕后出现了塌陷,消防局赶赴现场搜救,并用生命探 测仪侦测,确认无发现人员伤亡。地面沉降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的地面沉降。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种是在地表 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松散到细密的成岩过程;另一种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地震等引起的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危害主要有:(1)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2)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发生地面 沉降的地区属于地层不稳定的地带,在进行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时,需要更多的建设投资,而且生产能力也受到 限制;(3)造成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区多出现在沿海地带。地面沉降到接近海面时,会发生海水倒灌,使土壤和 地下水盐碱化。
地面沉降
3. 断陷盆地沉积环境模式 一般位于三面环山,中部以断块下降为主的近 代活动性地区。按地理位置可分两种类型: (1)临海式断陷盆地 分布于滨海地区,海陆交互相沉积。台北、宁 波盆地属此类。 (2)内陆式断陷盆地
系内陆高原的近代断陷活动断陷。
汾渭地堑属此类。
(二)外在因素
1. 自然动力地质因素
(1)地球内营力作用:包括地壳近期下降运动、 地震、火山运动等。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沉降,沉降速率低,一般 不构成灾害后果,如天津地区;大震后可能引起短期 的沉降速率增加,但很快就转平稳。 (2)地球外营力作用:包括溶解、氧化、冻融等 作用。
2 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地面沉降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和土层内的应力转变(由水所承担的那部分应力不断 转移到土颗粒上)条件。 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来看,疏松的多层含水 体系;其中承压含水层的水量丰富,适于长期开采; 开采层的影响范围内,特别是它的顶、底板,有厚 层的正常固结甚或欠固结的可压缩性粘性土层等, 对于地面沉降的产生是特别有利。 从土层内的应力转变条件来看,承压水位大幅度 波动式的趋势性降低,则是造成范围不断扩大的、 累进性应力转变的必要前提。
5 地面沉降的控制和治理
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硬预测地面 沉降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① 估算沉降量,预测其发展趋势 ② 结合水资源评价,研究确定地下水资源的 合理开采方案 ③ 采取适当的建筑措施,预先对可能发生地 面沉降量作充分考虑
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
主要方法有:
(一)表面治理措施
(1)在沿海低平原地带修筑或加高挡潮堤、防洪堤,防 止海水倒灌、淹没低洼地区;
上海外滩百年巨变,外滩防汛墙不断加高的过程从侧面反映了市 区地面沉降的演化历史!
地面沉降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面沉降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基础下沉或降低的过程。
它是岩土
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工程建设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地面沉降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地面沉降的原因:
-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下降或上升会对地表造成压力变化,导致地面沉降。
- 土壤压缩:土壤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会发生压缩变形,引
起地面沉降。
- 地下开采: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会导致地下空洞形成,进而
引起地表沉降。
- 地震活动:地震引发的地层震动会引起土壤液化,导致地面
沉降。
2. 地面沉降的影响:
- 给建筑物和基础带来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变形、破裂、
倾斜等损坏。
- 影响城市交通道路的平整度,增加维修难度和成本。
- 对于地下管线网络造成破裂和泄漏。
- 影响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
3. 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测:
- 利用全站仪、卫星测量等手段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
- 建立地面沉降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预测手段对未来可能的
沉降进行预测。
4. 地面沉降的修复和控制:
- 采取适当的基础加固和改进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沉降能力。
- 控制地下水位变化,减少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 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避免在高风险地区进行密集建设。
总结起来,地面沉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在工程建
设和土地利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科学监测、合理预测和有效
修复控制,可以减少地面沉降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地面沉降
第四章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灾害与防治4.1 地面沉降灾害防治一、地面沉降的定义:指地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地层压密变形或下沉,从而引起区域性的地面标高下降。
二、地面沉降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新构造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②海平面上升导致地面的相对下降(沿海);③土层的天然固结(次固结土在自重压密下的固结作用)。
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地面沉降范围大,速率小。
自然因素主要是构造升降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等一般情况下,把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而沉降归属于地壳形变或钩造运动的范畴,作为一种自然动力现象加以研究。
(2)人为因素:①抽汲地下气、液体引起的地面沉降。
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类;②大面积地面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③大范围密集建筑群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大面积整体性沉降——工程性地面沉降。
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一般范围较小,但速率和幅度比较大。
人为因素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增加荷载。
将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质灾害现象进行研究和防治。
三、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一)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由于地面沉降的影响巨大,因此早就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密切注意。
早期研究者曾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如新构造运功说、地层收缩说和自然压缩说、地面动静荷载说、区域性海平面上升说等。
大量的研究证明,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外部原因,中等、高压缩性粘土层和承压含水层的存在则是地面沉降的内因。
因而多数人认为沉降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卤水以及高大建筑物的超量荷载等引起的。
在孔隙水承压含水层中,抽取地下水所引起的承压水位的降低,必然要使含水层本身及其上、下相对隔水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随之而减小。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土中由覆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是山孔隙中的水和土颗粒骨架共同承担的。
由水承担的部分称为孔隙水压力(p w),它不能引起土层的压密,故义称为中性压力;而由土颗粒骨架承担的部分能够直接造成上层的压密,故称为有效应力(p s);二者之和等干总应力。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
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
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
现在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
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种原因: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
在我国,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地面沉降导致了地表建筑和地下设施的破坏。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地面沉降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采地下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我国很多地区的地面沉降现象已经或将得到控制。
海水入侵在沿海地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海水侵入沿岸含水层并逐渐向内陆渗透,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的直接后果是地下淡水受到海水的污染、沿岸土地盐碱化、水源受到破坏。
从20世纪初欧洲首先发现海水入侵到现在,人类居住的五大洲都先后发生了海水入侵。
我国从60年代初开始,自大连、宁波等个别城市直到现在整个东部沿海地带都发生了海水入侵。
目前大连市的一些水源地的Clˉ含量已经高达每升1300毫克,水源地已面临废弃的危险。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什么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面在垂直方向上下降的过程,常见于城市地区。
地面沉降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质构造调整、地下空洞形成等。
地面沉降会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地面沉降的影响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破坏: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管道、地下电缆等基础设施出现断裂和破坏,给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带来风险。
2.建筑物倾斜:地面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和变形,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3.地质灾害增加:地面沉降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如滑坡、地面下陷等。
4.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会影响水资源的供应和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地面沉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1.加强地下水管理:地下水过度开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监控非常重要。
可以采取限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价、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措施来控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2.填充地下空洞:地面沉降中的一种常见原因是地下空洞的形成。
可以通过填充地下空洞的方式来修复地面沉降。
填充材料可以是砂、黏土等,具体选择要根据地层情况来决定。
3.加强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预防地面沉降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勘探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质构造变化和地下空洞,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地面沉降。
4.加强基础设施的监测和维护: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地下管道、地下电缆等,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的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
5.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地面沉降的因素,合理规划地下管道、电缆的布局,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结语地面沉降是一个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安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定义:指地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地层压密变形或下沉,从而引起区域性的地面标高下降。
一、我国地面沉降的现状目前,我国已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共46个城市、县城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总沉降面积达48 7x1O4km〔表4-1)。
表4-1 我国地面沉降情况统计(1993年)从成因上看,我国地面沉降绝大多数是因地下水超量开采所致。
从沉降面积和沉降中心最大累积降深来看,以天津、上海、苏锡常、沧州、西安、阜阳、太原等城市较为严重,最大累积沉降量均在lm以上;如按最大沉降速率来衡量,天津(最大沉降速率80mm/a)、安徽阜阳〔年沉降速率60~110mm/a)和山西太原(114mm /a)等地的发展趋势最为严峻。
我国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主要位于厚层松散堆积物分布地区。
1、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主要是长江、黄河、海河及辽河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这些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厚度大,固结程度差,颗粒细,层次多,压缩比强;地下含水层多,补给径流条件差,开采时间长、强度大;城镇密集、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发达。
这些地区的地面沉降首先从城市地下水开采中心开始形成沉降漏斗,进而向外围扩展,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大面积沉降区。
2、小型河流三角洲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第四纪沉积厚度不大以海陆交互相的粘土和砂层为主,压缩性相对较小。
地下水开采主要集中于局部的富水地段。
地面沉降范围一般比较小,主要集中于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附近。
3、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大行山山前倾斜平原区,以北京、保定、邯郸、郑州及安阳等大、中城市最为严重。
该区第四纪沉积层以冲积、洪积形成的砂层为主;区内城市人口众多、城镇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大。
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沉降范围由开采范围决定。
4、山间盆地和河流谷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省的渭河盆地及山西省的汾河谷地以及一些小型山间盆地内,如西安、咸阳、太原、运城、临汾等城市。
第四纪沉积物沿河流两侧呈条锯状分布,以冲积砂上、粘性土为主厚度变化;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构造运动表现为强烈的持续断陷或下陷。
地面沉降范围主要发生在地下水降落漏斗区。
一、地面沉降成因1、诱发因素1)自然因素:①新构造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②海平面上升导致地面的相对下降(沿海);③土层的天然固结(次固结土在自重压密下的固结作用)。
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地面沉降范围大,速率小。
自然因素主要是构造升降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等。
一般情况下,把自然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壳形变或构造运动的范畴,作为一种自然动力现象加以研究。
2)、人为因素:①抽汲地下气、液体引起的地面沉降。
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类;②大面积地面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③大范围密集建筑群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大面积整体性沉降——工程性地面沉降。
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一般范围较小,但速率和幅度比较大。
人为因素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增加荷载。
将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质灾害现象进行研究和防治。
2、成因机制:由于地面沉降的影响巨大,因此早就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密切注意。
早期研究者曾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如新构造运动说、地层收缩说和自然压缩说、地面动静荷载说、区域性海平面上升说等。
大量的研究证明,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外部原因,中等、高压缩性粘土层和承压含水层的存在则是地面沉降的内因。
因而多数人认为沉降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卤水以及高大建筑物的超量荷载等引起的。
在孔隙水承压含水层中,抽取地下水所引起的承压水位的降低,必然要使含水层本身及其上、下相对隔水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随之而减小。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土中由覆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是孔隙中的水和土颗粒骨架共同承担的。
由水承担的部分称为孔隙水压力(p w),它不能引起土层的压密,故称为中性压力;而由土颗粒骨架承担的部分能够直接造成上层的压密,故称为有效应力(p s);二者之和等于总应力。
假定抽水过程中土层内部应力不变,那么孔隙水压力的减小必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等量增大,结果就会引起孔隙体积减小,从而使土层压缩。
由于透水性能的显著差异,上述孔隙水压力减小、有效应力增大的过程,在砂层和粘土层中是截然不同的。
在砂层中,随着承压水头降低和多余水分的排出,有效应力迅速增至与承压水位降低后相平衡的程度,所以砂粒压密是“瞬时”完成的。
在粘性土层中,压密过程进行得十分缓慢,往往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而直到应力转变过程最终完成之前,粘土层中始终存在有超孔隙水压力(或称剩余孔隙水压力)。
它是衡量该土层在现存应力条件下最终固结压密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对而言,在较低应力下砂层的压缩性小且主要是弹性、可逆的,而粘土层的压缩性则大得多且主要是非弹性的水久变形。
因此,在较低的有效应力增长条件下,粘性土层的压密在地面沉降中起主要作用,而在水位回升过程中,砂层的澎胀回弹则具有决定意义。
此外,土层的压缩量还与丘层的预固结应力(即先期固结应力)、土层的应力—应变性状有关。
由于抽取地下水量不等而表现出来的地下水位变化类型和特点也对土层压缩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地面沉降危害地面沉降是一种累进性地质灾害,会给滨海平原防洪排涝、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建设、航运交通等造成严重危害,其破坏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主要危害表现为:地面标高损失,继而造成雨季地表积水,防泄洪能力下降;沿海城市低地面积扩大、海堤高度下降而引起海水倒灌;海港建筑物破坏,装卸能力降低;地面运输线和地下管线扭曲断裂;城市建筑物基础下沉脱空开裂;桥梁净空减小影响通航;深井井管上升,井台破坏,城市供水及排水系统失效;农村低洼地区洪涝积水使农作物减产等。
1、滨海城市海水侵袭世界上有许多沿海城市,如日本的东京市、大阪市和新玛市,美国的长滩市,中国的上海市、天津市、台北市等,由于地面沉降致使部分地区地面标高降低,甚至低于海平面。
这些城市经常遭受海水的侵袭,严重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防止海潮的威胁,不得不投入巨资加高地面或修筑防洪墙或护岸堤。
如中国上海市的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由于地面下沉,海水经常倒灌,影响沿江交通,威胁码头仓库。
1956年修筑防洪墙,1959~1970年间加高5次,投资超过4亿元,每年维修费也达20万元。
为了排除积水,大得不改建下水道和建立排水泵站。
1985午8月2日和19日,天津市沿海海水潮位达5.5m,海堤多处决口,新港、大沽一带被海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
1992年9月1日,特大风暴再次袭击天津、潮位达5.93m,有近100km海堤浸水,40余处溃决,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
虽然风暴潮水是气象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但地面沉降损失近3m的地面标高也是海水倒灌的重要原因。
地面沉降也使内陆平原城市或地区遭受洪水灾害的频次增多、危害程度加重。
可以说,低洼地区洪涝灾害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致灾特征。
无可否认,江汉盆地沉降、洞庭湖盆地沉降(现代构造沉降速率为10 mm/a)和辽河盆地沉降加重了1998年中国的大洪灾。
2、港口设施失效地面下沉使码头失去效用,港口货物装卸能力下降。
美国的长滩市,因地面下沉而使港口码头报废,我国上海市海轮停靠的码头,原标高5.2m,至1964年已降至3.0m,高潮时江水涌上地面,货物装卸被迫停顿。
3、桥墩下沉,影响航运桥墩随地面沉降而下沉,使桥下净空减小,导致水上交通受阻。
上海市的苏州河,原先每天可通过大小船只2000条,航运量达(100~120)×104t.由于地面沉降,桥下净空减小,大船无法通航,中小船只通航,航运受到影响。
4、地基不均匀下沉,建筑物开裂倒塌地面沉降往往使地面和地下建筑遭受巨大的破坏,如建筑物墙壁开裂或倒塌、高楼脱空,深井井管上升、井台破坏、桥墩不均匀下沉,自来水管跨裂漏水等。
美国内华达州的拉斯韦加斯市,因地面沉降加剧,建筑物损坏数目剧增;我国江阴市河塘镇地面塌陷,出现达150m以上的沉降带,造成房尾墙壁开裂、楼板松动、横梁倾斜、地面凹凸不平,约5 800m2的建筑物成为危房,一座幼儿园和部分居民已被迫搬迁。
地面沉降强烈的地区,伴生的水平位移有时也很大,如美国民长滩市地面垂直沉降伴生的水平位移最大达到3m,不均匀水平位移所造成的巨大剪切力,使路面变形、铁轨扭曲、桥墩移动、墙壁错断倒塌、高楼支柱和桁架弯扭断裂、油井及其他管道破坏。
由于地面下降,一些园林古迹遭到严重的损坏。
如我国苏州市朴园内的亭台楼群阁、区廊假山,经常被水淹没,园内常年备有几台水泵排水。
四.地面沉降防治与监测1、地面沉降监测与预测地面沉降的危害十分严重,且影响范围广大。
尽管地面沉降往往不明显,不易引人注目,却会给城市建筑、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而,在必须开采利用地下水的情况下,通过大地水准测量来监测地面沉降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地面沉降严重的城市,几乎都已制订了控制地下水开采的管理法令,同时开展了对地面沉降的系统监测和科学研究。
1)地面沉降的监测地面沉降的监测项目主要有大地水准测量、地下水动态监测、地表及地下建筑物设施破坏现象的监测等。
监测的基本方法是设置分层标、基岩标、孔隙水压力标、水准点、水动态监测网、水文观测点、海平面预测点等,定期进行水准测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地下水水质监测及地下水回灌监测,同时开展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因地面沉降而破坏的定期监测等。
根据地面沉降的活动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地面沉降速度、幅度、范围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2)地面沉降趋势的预测虽然地面沉降可导致房屋墙壁开裂、楼房因地基下沉而脱空和地表积水等灾害,但其发生、发展过程比较缓慢,属于循行渐进的地质灾害,因此,对地面沉降灾害只能预测其发展趋势。
目前地面沉降预测计算模型主要有两种:(i)基于释水压密理论的土水模型(ⅱ)生命旋回模型。
(1)土水模型土水模型由水位顶测模型和土力学模型两部分构成,可利用相关法、解析法和数值法等地下水水位进行预测分析、土力学模型包括含水层弹形计算模型、粘土层最终沉降量模型、太沙基固结模型、流变固结模型、比奥(biot)固结理论模型、弹塑性固结模型、回归计算模型及半理论半经验模型(如单位变形量法等)和最优化计算法等。
(2)生命旋回模型生命旋回模型主要从地面沉降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考虑直接由沉降量与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构成,如泊松旋回模型、verhulst生物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等(刘毅等,1998)。
晏同珍等(1990)用动力学和数学方法预测了西安市及宁波市的地面沉降周期趋势,并绘制了动力曲线图,得出两城市地面沉降周期分别为25年和80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