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合集下载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优质课件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优质课件
.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社会运动
退
生物运动
化 方 向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进 化 方 向
. 机械运动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 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了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 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分别犯形而上学 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
6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
论哲 化学 的是 世系 界统 观化
和 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为第一性、何 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 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 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
.
•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其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 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其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 象的钥匙(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 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讨论:哲学中的物质范畴和物理学中的物质概念?如何正确理解物质范畴?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

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01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01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具体实物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形成)
牛顿 化学原子论
道尔顿

物质结构图



……
物质=原子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物质 无非是各种物的 总和,而这个概 念就是从这一总 和中抽象出来 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 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 的。 ‛ 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主张社会 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主张社会 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 问题 Nhomakorabea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回答世界 是怎样存 在的问题
辩证法
联系、发展、 矛盾的观点 孤立、静止、 否认矛盾的观点
形而上学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 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 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过去 现在 将来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是三维性。任何物质只能按照 长、宽、高这三个方向延伸。
时间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是一维性、不可逆性。
空间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的关系
自 在 世 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键词:物质、实践、联系、发展、规律、矛盾、方法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

人类对世界的不懈探索已经历了漫长过程。

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不能不回答的问题,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搞清的问题。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什么是世界观?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形成了其发展的多样性。

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

人通过劳动使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

显然,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人类也正是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世界观,观者,看也。

看什么,观什么呢?看的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局部世界”。

用中国哲学的话说,看的是宇宙“大全”。

如果你看世界的时候,看的是“局部世界”,那就不叫世界观了,不叫哲学了,而叫科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唯心主义流派(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依赖人的意 识存在,自我意识、个人心灵是世界的本原。主观 唯心主义极端化成为唯我论、利己主义、主观主义。 Eg.英国贝克莱的主体的感觉“存在就是被感知”,黑 格尔主体的思维,叔本华主体的意志,视为本原性的 存在。中国明代王守仁“心外无物”。 •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 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 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把人的观念实体化、 精神绝对化、偶像化、神化,客观唯心主义极端化 则通向宿命论、蒙昧主义、精英论、神秘主义创世 论和宗教信仰主义。 Eg.中世纪神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1.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 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理 论形态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世界观人人都有,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 不系统的,世界观影响哲学。
• 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 论体系。 • 方法论最基本的原则:从根本上说,方法 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自觉运用。按照认识的 规律来认识客观世界,按照客观世界固有 的规律来改造世界。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 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 论。
• 世界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 • 人类两大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生存 生产活动 世界的本质 发展 人 世界 事物之间的联系 衣食住行 认识 人的地位作用 物质资料
3.哲学基本派别 3.1唯物主义及其发展 •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经历了三个基 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人类自古以来都执着于认识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甚至宇宙的本原,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者就是凭借直观感觉的天才,在说明世界 本原上,他们执着于将世界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 物质形态。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21版)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21版)

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和朱子
绝对精神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 宇宙精神
关于世界的本原,除了“是什么” 之外,还有“有几个”的问题:
根据有几个,可以分为: 一元论; 二元论; 多元论。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

一元论
唯物主义
一元论
唯心主义
一元论

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

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1987年的时候,有个英国 小孩给马来西亚领导人写 了封信,大意是我今年只 有10岁,希望长大后有机 会研究热带雨林和动物。 但是你们每年都在乱砍滥 伐,如果继续这样,那等 不到我长大森林和动物都 将消失,仅仅为了获得百 万镑或更多的收入,你们 做为大人觉得这样对吗? 我觉得这是羞耻的。
马来西亚首相回信,直接怼: 大概意思就是在背后指点你写这封信的大人不羞 耻吗? 说我们这里穷,砍一棵树就有十个人的工作机会 ,这十个人有班上又可以养活自己和妻儿,我们 针对伐木业收40%的税,这些税又被拿来修路造学 校盖医院,我国几十万穷人因此受益。你算老几 ,凭什么觉得你未来的研究机会比他们现在的生 计更重要? 树木对现在的我国一点不重要,真有
并进一步认识事物。
3、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时间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 或长或短的过程。
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 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是一维的,不可逆。
古人云: “机不可 失,时不再来”,“一寸 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 光阴”,“年年岁岁花相 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 照。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宇宙的运动
(3)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 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 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在什么条件下,称一个事物是静止的? A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 B在某种条件、范围内,没有进行特定的运动; C事物保持性质的稳定性,根本性质没有发生 变化。 静止具有:相对性;
盲人摸象
片面、孤立、静止地 看问题。
局限性
不 彻 底 性
自然观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历史观
唯心主义
原子核可以分 为质子、中子
物理学危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放射性元素和 电子的发现,推翻了原来旧唯物主义关于原 子就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之砖‛的理论。 许多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感 到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唯心主义则宣称‚唯 物主义被驳倒了‛、‚物质消灭了‛。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的结论:时间和空间独立于物质和运动之外
的;长度与时间的量度与参照系无关;同时是绝对的, 时间的间隔与空间距离是绝对的,质量是恒定不变。
讨论:
动物有意识吗?
视 频
5.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
决定 反作用
意识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 界 物 质 的 统 一 性
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物质
主观精神
精神 客观精神
物质
二元论 精神
物质世界
多元论 精神世界
客观知识世界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 哲学范畴。
人类 的意识
高等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
低等生物的 刺激感应性 无生命物质 的反应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
黑格尔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 作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自生的,把个人心 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 质世界和客观规律。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心外无物”(王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本原:唯物主义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何谓本原? 意识本原:唯心主义 能:可知论
能否统一?
否:不可知论
3、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互相对立的两大 基本派别。在哲学史上这两大派别的争论和斗争,同 时还伴随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是什么?
世 界
怎么样?
思 维 和 存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第一性的问题
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 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
回答世界 是怎样存 在的问题
辩证法
坚持联系发 展矛盾的观点
形而上学
坚持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 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 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 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 证法。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整个世界
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 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2)静止的表现形式
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
❖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没有发生质变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运动是无条件
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 件的,因而相对的。
联系: 在相对静止中有 绝对运动的一面,即静 中有动;处于绝对运动 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 的一面,即动中有静.
两种错误倾向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回答的是世界 是什么的问题,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 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由此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 本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 的本原,坚持物质第 一性;精神是物质的 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 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精 神第一性; 物质是精神 的产物或表 现。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 1、什么是发展?
• 前进的变化或进化,特别是指人类 所处的现实世界中从低级到高级、从 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 动。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 样性。 ➢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 用事物。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时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时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时间是指物质存在的 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1)时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 定绝对运动
道之大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 变。

(完整版)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完整版)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性,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于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思维能否认识或反应存在的问题。

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有神论和无神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孤立、发展静止、内部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何意义?答: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思考和理解并且解决问题。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这也就是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_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_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
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 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 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
主观唯心主义
慧能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
黑格尔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
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 论。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休谟
康德
荀 子
哲学基本问题小结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 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含义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 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理解矛盾的含义,首先要把逻辑 矛盾和辩证矛盾严格区别开来。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相互联系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的联系)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4)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 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 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马哲第一章

马哲第一章
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①理论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大厦的理论基石。 ②实践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运动观。
1)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①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和根本属性 。 ② 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 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主要内容: 1、物质世界和实践。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 1)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 矛盾是标志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 A.含义: 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地联系,它体 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趋向和趋势。 B.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统一性、一致性、相互渗透、相互贯 通、相辅相成、相互合作等等。 矛盾同一性无论表现为何种具体形式,都包含着共同的基本内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
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 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 状态。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②关系。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案例1:牛顿与神学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

他在自发的唯物论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的理论,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力学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他在哲学上是个盲人。

他厌恶理论思维,曾自我警告:“物理学,当心形而上学呵!”(当时的形而上学指哲学思维)这是他为了排斥理论思维发出的警告。

事实上他自己也不可能摆脱哲学的影响和支配。

为了解决太阳系最初是怎样开始运动以及行星又是如何绕太阳运转这类问题时,他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必须有一个“切线力”。

这个力从何而来呢?他陷入了困境。

于是,他提出了“上帝是第一推动力”来作为太阳及行星运动的起因,从而,从自发的唯物论坠入唯心论的泥坑。

晚年,他埋头注释《约翰启示录》,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妄图用科学的发现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这就完全作了宗教神学的俘虏,阻碍了他在科学上做出新的贡献。

这件事说明,即使是著名的科学家,如果忽视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就会偏离科学的道路。

企图离开哲学的指导是办不到的。

相关知识点:世界观的重要性;案例2:“心”与“气”(1)[宋]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仅曰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杂说》)[译文] 上下四方叫做“宇”,古往今来叫做“宙”。

宇宙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

千万世以前,有圣人出现,此心相同,此理相同;千万世以后,有圣人出现,此心也相同,此理也相同;东西南北四方有圣人出现,此心都相同,此理都相同。

(2)[宋]张载:“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

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惟尽性者一之。

”(《正蒙·太和篇》)[译文]太虚没有固定的形体,它就是气的本来状态。

气凝结聚合为有形的万物,分化解散为无形的太虚,它的聚散变化不定的形态是暂时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矛盾的性质不同,其斗争形式也不同,有两种 基本形式,即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始基是 “无限者”
阿那克西美尼:万物的始基是“气”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永恒燃烧着的“火”
古代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
“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
阴阳说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于是有地震” —— 伯阳父
③承认联系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意义
➢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现 和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
➢是指导人们合理建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 求和实践原则。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①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主要形式有因果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 不相同的。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 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 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进程。
首先,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 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其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 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二、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机物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刺激感应性
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
葵花向日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
——《老子》
“一阴一阳谓之道” ——《易传》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 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的。 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本章逻辑结构]茌章共三节,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应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以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本章重要知识点]1.世界的物质性。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5.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6.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本节逻辑结构]本节是全书的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和实践的观点。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它的产生和解决都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直接相关。

它提出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划清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二元论的界限;划清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劳动实践是任何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第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第四,人类社会既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应该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本节重要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定义。

3.意识。

4.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5.实践的定义、要素、特点、基本形式。

6.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单项选择1.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A.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D.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8
(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唯心主义运动观 有无物质的运动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旗动!
风动!
慧能
39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 固有属性
——物质运动的相对稳 定状态和特殊状态。
第一、相对一定参照物没有发 生空间位置移动; 第二、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 没有发生质变。
40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标志物

决定




体现

4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特殊规律
哲学 整个世界 一般规律
5
(3)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统治思想,是
为统治阶级提供理论武器,进行辩护和宣传 的工具。哲学为社会的统治阶级提供一定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 形态。
6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37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没 有的。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人 人的大脑
32

唯物主义 一元论



唯心主义 一元论

世界只有一个 本原:物质
世界只有一个 本原:精神
的 统
二 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笛
元 论
各自独立的本原: 物质和精神。
卡 尔


多 元 论
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 原: 物理世界 、 知 识世界和心理世界。

《马原》第一章

《马原》第一章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辩证法 既是世 界观也 是方法 论。
普遍 联系 的观 点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特征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事物 发展 动力 人类 认识 特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2005年多选题第16题)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 “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
实践不是某些个别的活动。
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 动。
(1)实践就是人的想法。
(2)实践就是做事、行动、干活。
(3)实践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4)学习活动是实践。 (5)单个人的活动是实践。 (6)实践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
(7)工业活动、农业活动、商业活动都是实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 质世界是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的,对 立统一规律是世界 联系和发展的根本 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 石,唯物辩证法思想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及其规律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二)两个根本属性
同 一 性 相互依存
相对性
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斗 争 性
相互排斥、相互 分离、相互对立
相 互 联 结
同 中 有 异 异 中 有 同
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绝对性
(三)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1)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知论
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 性,思维不能反映存在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
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或者唯物史观坚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或者唯心史观坚持: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世界怎么样——发展观的基本问题
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发展的,
——形而上学
2、静止的含义
①静止是物质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 态,静止是运动的特殊 状态。
②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
位置未变,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 性质未变,没有发生质变
③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 就无法了解运动。
从辩证的观点看来,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 从静止找到它的量 度。 ——恩格斯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
8 7
其发展规律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本课的逻辑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四章资本主义 的形成及其本质
基本 原理 的展 开与 应用
第五章资本主义 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社会主义 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 济学
科学社 会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及其规律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等规律
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把握唯物 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理 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实践 观点、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教学学时: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


世界观
杂乱的、零碎的——常识 理论化、系统化——哲学

世界观
信仰化、非理性化——宗教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 学
世 界 观
学并人 家不人 表都 明有 人世 人界 都观 是, 哲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用以观察、分析、思
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
世 界 的 本 原
并行不悖的精神和物质 物 质
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物主义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与存在何 者为第一性
存在第一性,思维第 二性,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
思维第一性,存在第 二性,思维决定存在
可知论 思维与存在 是否具有同 一性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 性,思维可以反映存在
稳 如 泰 山
泰山也在运动 变化之中。100 万年以来,它 已经长高了几 百米。 看来泰山也不 稳呀!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 物质
万物皆动
无物常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主观唯心主义
唯 心 主 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人的主
观意识(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的产物, 代表人物是贝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客观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
而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并 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作“理念”、“理”、 “宇宙精神”或“绝对观念”等,代表人物是 黑格尔。
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唯 物 主 可知论 义
反映论
唯心主义 先验论 不可知论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三,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 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 局限性,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太阳正带领着9 大行星、66颗卫 星、众多的小行 星以及慧星和流 星体等围绕银河
系中心以每秒
250公里的速度
太阳系图
旋转。
① 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 式,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 程的哲学范畴。
②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局限性之一
机械性: 用机械力学原理 来解释一切事物
人是机器
人 关节
拉 美 特 利
钟表 齿轮 发条 游丝
心脏 神经
局限性之二 形 而 上 学 性
盲人摸象
孤立、片面、静止地看问题
局限性之三,不彻底性
半 截 子 唯 物 主 义
世界观
自然观上 是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历史观
社会历史观 上是唯心主义
还是孤立、静止的。
辩证法: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 形而上学:世界上的事物是孤立、静止的

辨证法: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 看世界

形而上学: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 点看世界
“盲人摸象”只是因为眼盲吗?明眼人难 道就不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吗?
谢 谢 大 家!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只有
物质一个本原,但对什么是物质, 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性的东 西,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 。
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阿那克 西米尼
①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坚持用物质
的东西来解释世界,坚持了唯物主 义基本观点。
②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们把物质归结为可 以感知的具体物质形态,带有朴素性、 猜测性、直观性。缺乏科学根据。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原 子 原 子

原子
宇 宙 之 砖
把“物质”理解为 当时所发现的物质 的最小层次——原 子,把原子的某些 物理属性,如原子 的不可变性、不可 分性和运动,看成 一切物质的共同属 性。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人文与法学院
蔡普民 博士 教授
逻辑结构
绪 论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的展开与应用
★本课程的逻辑结构与主要内容
马克思 主义最 根本的 世界观 和方法 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
8
性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世界 和改 造世界
第二章
95555555……………………………
世界只有一个本 原:物质或精神。
一元论
唯物主义
一元论
唯心主义 一元论
二 元 论
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 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 精神。两者谁也不能决 定对方。
笛卡尔
物 质

物质和意 识相互平 行,互不 联系。 知,世界 不可知。
识 物质不可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分
精 神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一元论 客观唯心主义 二元论
理 在 事 先
朱熹
黑格尔
※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 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物质世界)。 也就是人能否认识物质世界,根据对这一 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
反映
存在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 具有同一性,主张世 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 理也,可以知, 人之性也。
万物的始基是空气
“火”是万物的本原
中国的“五行”说
中 国 的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中国古代的“五行相生相克”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 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 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
火 木 土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
恩格斯
全部哲学,特 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三种提法

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 .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3 . 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只有这三种提法,不能混淆
“存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 思维对应时才等同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发展的

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认识的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希腊语叫
φιλοσοφια
philo-sophia。
φιλο ,philia—追求、σοφια
sophia—智慧,
荀 子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 一性,认为世界无法认识、物 质不能被认识。
休谟 康德
庄子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 殆也 !
温馨提示
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 主义,即一元论哲学都承认世 界是可以认识的。只有二元论 者才坚持不可知论。
*可知论者并非都是唯物主义者。
一 元 论
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心 生 万 物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物质世界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