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小学文言文20篇+翻译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1.酒以成礼
【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②因:③时:④何以: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精选20篇
小升初备考文言文精选20篇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君(对他的尊称)
【诗词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
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小升初小学文言文20篇+翻译
小升初文言文资料20篇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2.《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译文:孟子小的时候,他家在墓地旁边,(他)经常将扫墓之事用来做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不是我安置儿子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市场旁,孟子又将商人吆喝的场景来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不是我安置儿子的地方。又将家搬到学校旁,孟子就将祭祀礼仪作为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可以做为我安放儿子的地方。于是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小学文言文及翻译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②甚:很。③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④诣:拜见。⑤乃:就,于是。
⑥示:给……看。⑦曰:说。⑧未:没有。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绝:断绝。善:擅长,善于。鼓:弹。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峨峨 :高。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若:像~~一样。洋洋:广大。念:心里所想的。必:一定,必定。之:他。谓:认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复:再,又。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小升初小学文言文20篇+翻译汇编
小升初文言文资料20篇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2.《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译文:孟子小的时候,他家在墓地旁边,(他)经常将扫墓之事用来做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不是我安置儿子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市场旁,孟子又将商人吆喝的场景来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不是我安置儿子的地方。又将家搬到学校旁,孟子就将祭祀礼仪作为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可以做为我安放儿子的地方。于是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
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
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
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 1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学弈
(《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杨氏之子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忘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 2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小学文言文及翻译
小学文言文及翻译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②甚:很。③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④诣:拜见。⑤乃:就,于是。⑥示:给……看。⑦曰:说。
⑧未:没有。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绝:断绝。善:擅长,善于。鼓:弹。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若:像~~一样。洋洋:广大。念:心里所想的。必:一定,必定。之:他。谓:认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复:再,又。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
小学文言文及翻译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②甚:很。③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④诣:拜见。⑤乃:就,于是。
⑥示:给……看。⑦曰:说。⑧未:没有。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绝:断绝。善:擅长,善于。鼓:弹。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峨峨 :高。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若:像~~一样。洋洋:广大。念:心里所想的。必:一定,必定。之:他。谓:认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复:再,又。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小升初知识点-文言文50篇
小升初知识点-文言文50篇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拓展: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代的刘义庆。这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
注释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
闻:听,听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2、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之内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秋:弈:下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古人会把职业和人名连在一起,比如庖丁是叫丁的厨师。师旷是叫旷的乐师。
小升初择校20篇文言文
小升初择校20篇文言文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君(对他的尊称)
【诗词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小学文言文及翻译
小学文言文及翻译(共12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②甚:很。③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④诣:拜见。⑤乃:就,于是。⑥示:给……看。⑦曰:说。⑧未:没有。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绝:断绝。善:擅长,善于。鼓:弹。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峨峨 :高。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若:像~~一样。洋洋:广大。念:心里所想的。必:一定,必定。之:他。谓:认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复:再,又。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小学文言文大全及翻译_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学文言文大全及翻译_小学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在近些年的小升初考试中也越来越受重视,因为时代距离现在久远,很多字词等现代孩子理解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下面是本文库与你分享的一些小学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升初常考短篇文言文
一.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mèi)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1.托:假装。
2.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3.以:用来,连词,表目的。
4.值:正好。
5.寝:睡觉。
6.因:趁机。
7.时:当时。
8.而:连词,表承接。
9.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10.既而:过了一会儿。
11.何以:为什么。
12.觉:醒。
13.值:当......时。
14.且:尚且,姑且。
15.且托寐以观之:姑且装睡看看他们怎么样。
16.既而问毓何以拜: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17.共:一同。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文言文寓言故事
1、自相矛盾
[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寓意】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
2、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3、拔苗助长
[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君(对他的尊称)
【诗词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小升初常考10篇短篇文言文带注释、译文、小练习答案
小升初常考10篇短篇文言文带注释、译文、小练习答案
本该初中学的文言文在近些年的小升初考试中也越来越受重视,因为时代距离现在久远,很多字词等现代孩子理解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在小升初考试中,铁一中特别喜欢考文言文小短篇阅读,并且其他学校也有效仿之意,所以小升初的宝贝们,文言文也不能完全不学哦。
今天雪飞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升初考试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十篇文言文阅读篇目,有注释、原文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等,让孩子们慢慢培养文言文做题感觉。
现在一起学起来吧!
▼
一、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
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文言文资料20篇
1、《《元方侯袁公》
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2.《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译文:孟子小的时候,他家在墓地旁边,(他)经常将扫墓之事用来做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不是我安置儿子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市场旁,孟子又将商人吆喝的场景来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不是我安置儿子的地方。又将家搬到学校旁,孟子就将祭祀礼仪作为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可以做为我安放儿子的地方。于是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翻译: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
危害了它。
4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出处:西汉·向《战国策·齐策二》、
翻译: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5.《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
翻译: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6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之,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翻译: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食物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加了盐,食物就味美,于是(他)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7、《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u)急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翻译: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8、《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9、《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逐之,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翻译:有个人讨厌老鼠,倾尽所有的家财讨得一只好猫。用鱼肉喂养,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就不捕鼠了,严重地竟跟老鼠游戏了。老鼠因为这缘故愈加放肆。那人十分生气,把它赶走,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猫。
10、《人有亡斧者》
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行动、颜色、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出自《吕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说符》
翻译: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11、《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