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附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案例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案例为了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在备课教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科的特点、教育的目的、学生的需求、知识难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教案。
本文就探讨一下关于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的案例。
一、基本信息教学内容: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旨。
2.掌握重点词汇,训练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主旨,掌握故事细节,词汇表达教学难点:学生对神话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三、教学步骤1.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
2.讲解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旨。
3.讲解词汇: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展开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文化内涵。
5.情景演绎:让学生分组表演,模仿故事情节,提高表达能力和语感。
6.评估测试:通过小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视频,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互动讲解: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理解和记忆。
3.情景演绎:让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表达能力和语感。
4.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备课教案,我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为学生考虑更多,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五单元-《壶口瀑布》导学案+教案+说课稿(付,16)
一、导学案--17、壶口瀑布第一课时一、回顾复习1、导入:毛主席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李白曾在黄河壶口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2、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资料链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
”明代有位诗人《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
”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
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
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位于龙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
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二、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合作探究1.给加点字注音。
轧.钢()轧.账()倾轧.()迂.回()推推搡搡.()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噤若寒蝉:弥漫:【整体感知】3.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1.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
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情景教学法3.讨论点拨法4.古诗四步教学法学习方法:1.朗读理解2.小组合作3.发挥想象教学用具:《春江花月夜》磁带、多媒体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头》书法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词)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二.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
为大家提供了初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设计理念:《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初中语文_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发现问题,找出差距——通过试卷展评和试卷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
2.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借助弱点访谈和在线答疑平台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3.提炼概括,方法总结——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4.快乐合作,提升学习乐趣。
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让学生快乐参与。
教学难点: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评价:方式--鼓励为主,小组评价、班级评价为辅。
内容—方法概括、仪表仪态。
教学过程:1.目标及课堂结构展示—清楚本堂课活动任务。
2.试卷分析—试题分析和答题分析。
选择题主要考查知识识记题、手法题、综合思维题。
其中知识识记题采用直选法,如1、2、3、5、8、9、10、13、14、17。
手法能力考查---运用工具法:4、6、18.工具即平时学习老师总结的规律。
综合思维概述---多思维筛选法7、11、15、16、19、20。
综合思维题即将课堂学习知识从不同角度综合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
表述题也是从上述两个方面考查。
主要检测学生对课内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涉及到文言文的字词、翻译、和理解。
作文考查重点是学生能将生活中细节展示出来。
从内容上讲本试卷还是考查学生对本单元课内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
《送东阳马生序》《与朱元思书》《马说》《五柳先生传》等课文内容点以及特色手法的运用。
答题情况分析:综合来看,学生对于平所学的语文手法掌握尚可,能较好的判断出修辞、病句等。
但很多同学败在综合思维题目和翻译题目上。
基础知识不扎实,文言词语积累不牢固;对修辞等判断能力差;课文理解肤浅,不能找出全部知识点的考察,继而判断失利;句子翻译不准确,表达不流畅,出现错别字。
翻译句子是文言文连接字词和文章理解的桥梁,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3.反思试卷----学生活动1.弱点访谈要求:组长整合组内学生的弱点,相邻2组学生互访,在形式上可以各派一名代表(记者)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7 壶口瀑布1.了解游记的典型特征,品读语言,体会文章风格特点。
2.感受本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播放“壶口瀑布”视频。
瀑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美丽风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庐山的瀑布景象,今天我们跟随作家梁衡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结构梳理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写作者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二部分(第3—4段)】写作者枯水期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三部分(第5—6段)】由水写到石,再到写黄河博大宽厚的性格进而写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目标导学二:走进文本观看雨季的壶口瀑布和枯水期壶口瀑布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明确:从【听觉】角度来写,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从【视觉】角度来写,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是: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将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明确: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3.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各有什么特点?明确:①写上游的河水,“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
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写龙槽壶口的河水,“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生字词。
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心理。
二、课文教案1.《背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背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背影”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背影”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朱自清,引导学生关注文章。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背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情感。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情感。
(2)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情感。
(3)文学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生字词。
学会概括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生字词。
概括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柳宗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写作技巧。
(2)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理解作者意图。
3.《卖油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故事。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
文学作品
掌握重要文学作品的作者、主题、风 格等基本信息。
文化常识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如科举制度、官 职制度等。
文学流派
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
04 练习与巩固
古文阅读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如“之”、“其”、“乃”等, 并能够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测试结果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默写古诗文, 但在解释重点词语时存在一定困
难。
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中心思想理 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分析能力。
在对比阅读中,部分学生未能准 确找出两首诗的异同点,需要提
高比较分析能力。
学习建议与指导
建议学生加强古诗文 词汇的积累,提高对 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 行对比阅读,提高比 较分析能力。
01
02
03
04
文言实词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 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等。
文言虚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 义,如之、者、所、以等。
特殊句式
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如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词类活用
理解词类活用的现象和规律, 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
动词等。
诗词鉴赏技巧
意象分析
鉴赏诗词的形象
学生需要了解诗词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 ,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需要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分析 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创作意图。
鉴赏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生需要掌握诗词的语言特点,如平仄、韵律、 用典等,并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 、借景抒情等。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山水 知人文
阅山水知人文——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背景“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是打开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旅游中,我们不仅领略到山水风光、人文胜迹,还可以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种人生阅历,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用文字记录这种人生阅历便是游记。
游记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启发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出门便能自由看世界。
作家徐迟说:“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
”所以,阅读游记、学写游记既是语文学科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
《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四篇游记风格、写法各异,但都基本符合“游记”的特点,既“守正”又“创新”,便于学生集中学习,更好地了解游记这一文体。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揣摩和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独特的情思,提升对游记的认识,学会写游记。
《壶口瀑布》分别写雨季和枯水季节的两次游历,通过不同时间的选择和视角的变换,运用典雅凝练的语言,记述所见景象的同时,由水到个人,由个人到民族,表达自己游历“壶口”的独特感受,如同柔水中蕴育着力量,写实中蕴含着思想的奔流。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描绘了奇美壮丽、变幻多姿的各拉丹东雪山之景,又多次写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内心体验,表现了自然本身的伟大与神秘,以及作者对于自然伟力的敬畏之情,写实中融入了独特的体验。
《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以散文笔法描绘奇美景物,以小说笔法叙写奇人趣事,读来有种别样的幽默。
《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独特自白起笔,以一滴水的前世今生为线索,借助“一滴水”的视角和口吻,描写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醇美和谐的人文气息,表达由衷的赞美之情。
单元写作练笔是“学写游记”。
一篇优秀的游记,至少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所至”,即交代游踪;二是“所见”,即描写景物;三是“所感”,即抒发感受,表达思考。
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和创新思维。
4、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单元导入(2课时)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科技视频、阅读科技新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出本单元的主题。
2、精读课文(8课时)
四、教学评价策略
1、形成性评价策略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 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终结性评价策略
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 习水平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4、写作指导(2课时)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进行科技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文体的写作指导, 让学生掌握这些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5、单元总结与评价(2课时)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实施策略
1、情境创设策略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科技展览、专家讲座等,让学生身临其境 地感受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谢谢观看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作业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它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和组织,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作业设计应当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既要考虑学生的 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二、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业 设计
为主题,涉及了科技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多种文体,对于培养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案集:文学常识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案集:文学常识教案。
一、文学常识是什么?文学常识是指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重要的、常识性的知识点,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作品、文学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都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可以加深人们对文学的热爱和了解。
二、为什么要学习文学常识?1.提高文学素养学习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进而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更好地走进文学世界,领略文学的魅力。
2.有利于课堂学习文学常识贯穿于文学作品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文学常识,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讲解,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增加文化底蕴文学常识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知识点,还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
学习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三、如何学习文学常识?1.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文学经典作品。
反复阅读对于理解和掌握文学常识和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2.注意积累词汇,熟悉各种文学术语。
掌握这些词汇和术语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常识和文学作品。
3.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文学知识网站和文学博客等,扩展视野,寻找更多文学常识。
四、教师如何进行文学常识的教学1.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朗读、背诵文学经典作品的方式,启发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兴趣和认识。
2.注重实际案例的讲述,生动讲解各种文学术语,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注重文学常识与生活中实际情况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文学常识的重要性。
“文学常识教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文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化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仅仅是起点,重要的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从而走进文学的殿堂,在文学的路上一直前行。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篇一:语文书八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
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山坡羊。
潼关怀古》就是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说学情学法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
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说教法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
学习此诗,重在诵读。
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
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
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3、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整体备课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五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临沂第二十一中学组长:刘畅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文章中重要字词。
(2)了解本单元文章所涉及的作家作品。
2.阅读(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游记中的景物之美。
(2)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欣赏和积累精彩语句。
3.写作(学写游记)(1)掌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2)学习写游记时抓住景物特点,记述清楚,重点的突出的写作方法。
(3)能够在写游记时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综合性学习5.名著阅读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读课——壶口寄情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文章中重要字词。
(2)了解本单元文章所涉及的作家作品。
2.阅读(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游记中的景物之美。
(2)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欣赏和积累精彩语句。
3.写作(学写游记)(1)掌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2)学习写游记时抓住景物特点,记述清楚,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能够在写游记时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学习作者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3.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三、本课时主题概括:学习作者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名山大川,激流冲荡,总有种种别样的美。
李白吟诵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安石也说过:“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徐凝面对瀑布也有诗曰:“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新人教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游记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和品味本文精彩的语言。
3.把握作者写景的角度,学习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从多角度品析语言的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
各拉丹东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6621米。
“各拉丹冬”为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有哪些壮观的景象呢?作者在各拉丹冬有哪些经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课文。
(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黧黑(lí)裸露(luǒ)棱角(lénɡ)掀起(xiān)磅礴(pánɡ)虔诚(qián)砾石(lì)腈纶(jīnɡ)蠕动(rú)懈怠(dài)敦实(dūn)蜿蜒(wān yán)演绎(yì)接踵而至(zhǒnɡ)2.重点词语释义①黧黑:形容黑。
②恭顺:恭敬顺从。
③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指信仰)。
④懈怠:松懈懒惰。
⑤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⑥风云变幻:忽然刮起风,生起云,变化不定。
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
⑦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⑧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⑨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⑩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作者介绍马丽华,出生于山东济南市。
1976、1990年分别毕业于山东临沂师院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
1976年进藏后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作协副主席,西藏文联副主席。
2003年调至北京,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设计
一、理清文章游踪
能用思维导图、图表或结构图的方式明确文章的游踪线路和观景视角,理清文章思路。
例如,图表方式理思路:
二、鉴赏与深入体会
能在阅读工具帮助下,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景物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
工具:请这样来思考、表达。
1.选择段或句或词。
2.它运用什么方式(如:修辞手法、用词、写作手法等),描写了什么景的什么特点。
3.我体会到了什么。
工具:确立景物与情感连接点。
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景物与人的情感或文化内涵联系起来的呢?同学们可以结合学习资源提供的多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
比如:通过联想,结合自身成长,由传说、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得到启迪;由景的特点延伸到对民族、社会、历史等的思考;或大自然的伟力给予的启迪等等。
三、评选我最喜欢的游记
假如你是某国家级地理杂志社的主编,想组织一次“我最喜欢的游记”评选活动。
活动要求每位学生从《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评选一篇最喜欢的游记。
“我最喜欢的游记”评价量表。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17 壶口瀑布课题壶口瀑布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1.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有改动。
瀑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受到文人画士的青睐,以之为歌咏的题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梁衡的《壶口瀑布》所歌颂的并不仅仅是壶口瀑布,而是整个黄河。
黄河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作者笔下,“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的黄河,不就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吗?读准字音告诫.(jiè)雾罩.(zhào)推搡..(tuī sǎnɡ)驰骋.(chěnɡ)旋涡.(wō)寒噤.(jìn)雾霭.(ǎi)出轧.(zhá)乘隙.(xì)迂.回(yū)汩汩..(ɡǔ)潺潺..(chán)震.耳欲聋(zhèn)恕不可遏.(è)辨清字形理解词语推搡:使劲推;推抢。
驰骋:(骑马)奔驰。
寒噤:寒战。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乘隙:利用空子,趁机会。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雨声、水声等,潺潺流水。
从从容容:留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常常有余。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
常用以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到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附精品试题)《与朱元思书》一、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总写作者所见景色特点。
设置了观赏景色的大的背景和大的环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交代了观赏的角度和方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点明了观赏的地点和范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概括了观赏到的景物的总体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三段则分别从“水”、“山”两个方面对作者所欣赏到的景物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这一部分是分说。
第二段作者描写富春江的异水,突出了两个特点:清、急。
作者先对江水进行了正面描写,直截了当地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接着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水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再次突出水清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得十分出色。
为了突出江水的湍急,作者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了离弦的箭、飞奔的骏马这两个形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让读者在想象中完成对江水湍急的认识。
第三段作者描写了富春江两岸的奇山,仍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直接描写了山的态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突出山高峻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分别描写了山中的动物和植物。
听觉角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突出了山中富有朝气、各种声响和谐悦耳;视觉角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突出山林的清幽静谧的特点。
作者还通过游人的感受侧面烘托了两岸高山宁静清幽、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句话还含蓄的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避世退隐。
可以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与感受表现了自我的人生志趣,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他描摹景物不求全面,而只突出一两点,这样可以更合理地分配笔力,也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也值得借鉴。
这一课的古汉语语言现象比较多,也比较典型,我们可以分类整理。
(一)词类活用现象: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二)通假现象:蝉则千转不穷(通“啭”,婉转发生),窥谷忘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猿则百叫无绝(断绝、消失)。
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古汉语词语,同学们都可以分类进行整理,这样更加便于我们记忆。
背诵和默写这篇课文的前提是要读熟读懂课文,再次把握好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思路。
本文多使用四六句,而且大多是对偶句,根据这一特点,同学们还可以采用“填空法”背诵,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能力训练检测(一)给下列斜体字注音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千转不穷鸢飞戾天经纶世务(二)按原文字形填空风烟()净直视无()急湍甚()负势()上互相轩()嘤嘤成()()飞()天经纶()窥谷忘()横柯上()(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语意思。
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 嘤嘤成韵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加红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3.第三段加红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附参考答案:一、piǎo tuān línglíng zhuàn yuān lún二、俱碍箭竞邈韵鸢戾世务反蔽三、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静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四、1.飞奔的马和谐动听的声音2.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3.淡泊名利、避世归隐《五柳先生》能力提升题一、自主练习⒈给斜体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②造饮辄尽()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短褐穿结()⑤箪瓢屡空,晏如也()()()()⑥颇示己志()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⑧衔觞赋诗()⑨无怀氏之民欤()⒉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②不戚戚于贫贱戚戚:③不汲汲于富贵汲汲: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⑤衔觞赋诗衔觞:⑥亦不详其姓字。
详:⑦亲旧知其如此。
旧:⑧或置酒而招之。
或:________ 置:___________⑨颇示己志。
颇:______________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⒋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⒌填空。
①陶潜,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号,世称靖节先生,有《》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②生活:③志趣:二、阅读延伸(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⒍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②衔觞赋诗()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⒏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赞美了他的精神。
⒐“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⒑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五柳先生》能力提升题答案:一、自主练习⒈①shŒ②zh†③lŒn④hˆ⑤d•n pi‚o l—Y…n⑥p • ⑦chŽu⑧xi‚n sh•ng ⑨Y’⒉①处,地方②忧愁的样子③心情急切的样子④朋友,伴侣⑤口触酒杯,指饮酒①详细地知道②旧交,旧友。
③备办,置办④很⑤冷清⒊B(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⒋B ⒌①东晋诗人渊明五柳先生陶渊明集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兹若人之俦衔觞赋诗以乐其志6.见译文7.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阅读延伸(一)⒍①往,到②酒杯⒎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⒏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安贫乐道⒐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⒑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马说》一、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二、解释斜体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世有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2)然后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3)祗辱有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4)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喂牲口用的食器)(5)不以千里称也(凭,凭借)(著称)(6)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吃没)(7)食马者(通“饲”,喂)(8)才美不外见(才能,美好的素质)(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等同,一样)(10)或尽粟一石(有时)(1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方法,正确的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通“才”,才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鸣叫)(通晓)(14)执策而临之(拿着马鞭子)(面对)(15)其真不知马也(识别,了解)三、从文中找出三个通假子并释义。
1、食马者(“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四.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人才 ; “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2.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4.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5.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7.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8.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9.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0.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1.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12.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13.分别概括123的层次: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
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教学必备精品欢迎下载使用之情。
14.“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5.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