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类放大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原理
d类功率放大电路
![d类功率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fd36e44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b.png)
d类功率放大电路D类功率放大电路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功率放大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效率高、功率密度大、音质效果好。
D类功率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数字音响、数字电视、移动设备等领域,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最后将放大的数字信号再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输出。
在整个过程中,信号的转换和处理都是通过数字电路实现的,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D类功率放大电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模拟音频输入:该部分负责将模拟音频信号输入到D类功率放大电路中,通常采用电容器或运算放大器等元件实现。
采样率转换:该部分负责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常采用ADC(模数转换器)实现。
数字信号处理:该部分负责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通常采用数字滤波器、数字音量控制、数字动态范围控制等元件实现。
PWM调制:该部分负责将放大的数字信号转换为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通常采用PWM控制器实现。
功率输出:该部分负责将PWM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并输出,通常采用LC滤波器、扬声器等元件实现。
二、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高效性: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非常高,通常可以达到90%以上。
这是由于在D类功率放大电路中,晶体管工作在开关状态,而非线性状态,因此可以避免传统线性放大电路中存在的功率损耗问题。
高功率密度:由于D类功率放大电路采用了PWM调制技术,因此可以在较小的体积内实现较高的功率输出。
这使得D类功率放大电路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汽车音响等领域,可以实现小体积、高功率的音频输出。
良好的音质效果: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音质效果非常好,可以与传统的线性放大电路相媲美,甚至更好。
这是由于在D类功率放大电路中,采用了数字滤波器、数字音量控制、数字动态范围控制等技术,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精细的处理和控制,从而实现更好的音质效果。
D 类放大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原理
![D 类放大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d6d287e53a580216fcfed7.png)
D类放大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原理为提高功放效率,以适应现代社会高效、节能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D类功率放大器为核心,以单片机89C51和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进行控制及时数据的处理,实现了对音频信号的高效率放大。
系统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大于1W,可实现电压放大倍数1~20连续可调,并增加了短路保护断电功能,输出噪声低。
系统可对功率进行计算显示,具有4位数字显示,精度优于5%。
传统的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有A类(甲类)、B类(乙类)和AB(甲乙类)。
A类功率放大器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都有电流连续流过功率放大器件,它的优点是输出信号的失真比较小,缺点是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小、效率低,理想情况下其最高效率为50%.B类功率放大器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功率器件的导通时间为50%,它的优点是在理想情况下效率可达78.5%,但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增加噪声。
AB类(甲乙类)功率放大器是以上两种放大器的结合,每个功率器件的导通时间在50%~100%之间,兼有甲类失真小和乙类效率高的特点,其工作效率介于二者之间。
传统音频功率放大器效率偏低,体积偏大的缺点与音频功率放大高效、节能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的矛盾,催生了D类(丁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出现和发展。
本系统即采用D类功率放大实现,并用单电源供电,符合现代社会对电源小巧、便携要求的实际需要。
1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1.1整体方案方案①:数字方案。
输入信号经前置放大调理后,即由A/D采入单片机进行处理,三角波产生及与音频信号的比较均由软件部分完成,然后由单片机输出两路完全反向的PWM 波给入后级功率放大部分,进行放大。
此种方案硬件电路简单,但会引入较大数字噪声。
方案②:硬件电路方案。
三角波产生及比较、PWM产生仍由硬件电路实现,此方案噪声较小、且幅值能做到更大,效果较好,故采用此方案。
1.2三角波产生电路设计方案①:利用NE555产生三角波。
该电路的特点是采用恒流源对电容线性冲、放电产生三角波,波形线性度较好、频率控制简单,信号幅度可通过后加衰减电位器控制。
D类功放原理
![D类功放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bfa2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5.png)
D类功放原理D类功放是一种高效率的功放电路,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和电力放大领域。
它相对于传统的AB类功放有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失真。
D类功放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了数字调制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
这种数字调制的过程使得D类功放在输出时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功率转换。
具体来说,D类功放的工作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采样、调制和过滤。
首先,采样器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将其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采样频率通常选择比输入信号频率高几倍,以保证采样的准确性。
接下来,调制器对采样得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调制。
D类功放采用的主要调制技术有脉宽调制(PWM)和脉冲频率调制(PFM)。
脉宽调制是通过调节脉冲宽度的方式来表示信号的大小,脉冲频率调制则是通过调节脉冲的频率来表示信号的大小。
调制的过程是根据模拟信号的幅度来确定脉冲的宽度或频率。
最后,经过调制的数字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将高频成分去除,得到模拟输出信号。
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平滑调制后的数字信号,去除掉高频成分,使得输出信号更接近原始模拟信号。
D类功放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其高效率和低失真上。
由于数字调制和高频开关的使用,D类功放的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远高于传统的AB类功放。
而且D类功放在调制过程中是将信号数字化处理的,可以避免模拟电路中存在的各种非线性和失真问题,因此输出的信号更加准确和清晰。
然而,D类功放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其采样和调制的过程,D类功放的输出信号在频谱上会出现调制噪音(PWM噪声)。
这是由于调制过程中的离散性导致的,这部分噪音需要通过滤波器进行滤除。
另外,D类功放对电源的要求较高,要求电源噪声低、电源电压稳定等。
综上所述,D类功放是一种高效率的功放电路,通过数字调制技术实现对模拟信号的转换和处理,具有高效率和低失真的特点。
它在音频放大和电力放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D类功放原理
![D类功放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1403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8.png)
D类功放原理D类功放是一种高效的功率放大电路,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原理来实现功率放大,其中D代表数字。
与传统的A类、B类和AB类功放电路相比,D类功放能够在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功耗下提供更高的功率输出。
D类功放的原理基于脉宽调制(PWM)技术,它将输入信号转换为一个具有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
这个脉冲信号的宽度(占空比)由输入信号的幅值决定。
如果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大,脉冲信号的宽度就会增加;而如果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小,脉冲信号的宽度就会减小。
这个脉冲信号经过一个滤波器,将脉冲信号的高频成分滤除,从而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幅值相近的模拟输出信号。
D类功放的输出级通常是由一对互补的开关管(通常为N型和P型MOSFET)组成。
在D类功放电路中,当输入信号幅值较小时,开关管处于关断状态,功放输出电路中不会有电流流动。
当输入信号幅值较大时,开关管会进行开启和关闭操作,以传送脉冲信号到输出负载。
这种开启和关闭的操作通常由一个驱动电路来控制,驱动电路接收来自输入信号的PWM 信号,并根据这个PWM信号控制开关管的开闭状态。
开关管的开启和关闭操作使得D类功放的功耗显著降低。
在A类和AB类功放电路中,即使在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级仍然会有一定的静态功耗。
而在D类功放中,输出级在没有输入信号时处于关断状态,功耗接近于零。
这使得D类功放在节能方面具有优势,特别适用于便携式设备和电池供电系统。
此外,D类功放还具有更高的效率。
在传统的功放电路中,输出级的管子会存在一定的导通电阻,导致能量的损耗。
但在D类功放中,开关管处于完全开启和完全关闭状态,几乎没有导通电阻,从而大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这使得D类功放的效率可以超过90%以上,而传统功放电路的效率通常在50%到70%之间。
总结来说,D类功放采用了脉宽调制技术,通过开关管的开闭操作将输入信号转换为输出信号。
它具有低功耗、高效率的特点,适用于便携式设备和电池供电系统。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D类功放在音频和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eb10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e.png)
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D类功率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于音频和射频放大的电路。
它以其高效率和低功耗而受到广泛关注。
下面将介绍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D类功率放大电路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调制器和输出滤波器。
调制器是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将来自输入信号源的小信号转换为高频脉冲信号。
调制器一般由比较器和三角波发生器组成。
比较器将输入信号与三角波信号进行比较,并产生高低电平的输出信号。
这样,通过调制器,输入信号被转换为脉宽调制(PWM)信号。
接下来,PWM信号通过输出滤波器进行滤波。
输出滤波器主要由电感和滤波电容组成。
滤波器的作用是去除PWM信号中的高频成分,使其变为平滑的模拟信号。
这样,经过滤波的信号可以被连接到负载(例如扬声器或天线),并以较高的功率放大输出。
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频脉冲信号的特性。
具体而言,当PWM信号的占空比较小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较短,功耗较低。
这样,D类功率放大电路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工作。
当经过滤波的信号传递到负载时,由于信号变化不频繁,扬声器或天线可以将此信号以较高的功率放大输出。
总结起来,D类功率放大电路由调制器和输出滤波器组成。
调制器将输入信号转换为PWM信号,而滤波器则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
通过高效的工作方式,D类功率放大电路能够提供高功率输出,同时保持较低的功耗。
(注:该回答仅提供了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概述,实际电路中可能还包含其他辅助部件,具体设计可能因应用而异,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更详尽的研究和设计。
)。
D类功放的原理
![D类功放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07a5eeb8f67c1cfad6b8f6.png)
D类开关放大器的概念源于50年前,但因其工作频率至少应为音频信号上限频率(20kHz)的4~5倍,早期采用电子管、晶体管的电路在功率、效率等方面还不能充分体现其优越性。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开关速度和导通损耗满足要求的MOSFET,近年来又出现了集成前置驱动电路,如Harris公司的HIP4080,从而推动了D类功放的实用发展。
D类功放所用的MOSFET为N沟道型,因为N型沟道MOSFET的导通损耗仅为相应规格的P沟道MOSFET的1/3。
传统的音频功率放大器有A类、AB类、B类、C类等几种,其功率放大器件(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等)均工作于线性放大区域,属线性放大器,其效率普遍不高,通常AB类放大器的效率不会超过60%。
采用D类开关放大电路可明显提高功放的效率。
D类功放将音频信号转变为宽度随信号幅度变化的高频脉冲,控制功率管以相应的频率饱和导通或截止,功率管输出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驱动扬声器发声。
因功率管大部分时间处于饱和导通和截止状态,功率损耗很小,其效率可达90%以上。
典型的D类功放可提供200W输出,效率达94%,谐波失真在1%~2.8%。
D类功放保真度不如线性放大器,但在很多场合已能满足要求,例如汽车音响系统只要求低功率输出时失真小于2%,满功率输出时小于5%,而且经过改进D类功放的性能还将有所提高。
另外,D类功放不存在交越失真。
D类开关放大器由积分器、占空比调制器、开关驱动电路及输出滤波器组成,图1(a)所示的电路为采用半桥驱动的D类功放,它采用了固定频率的占空比调制器,功率管输出的方波信号与音频信号混合作为负反馈信号送入积分器。
积分器兼有滤波作用,输出修正信号送占空比调制器,占空比调制器由比较器和三角波发生器组成[图1(b)],用修正信号对三角波进行调制产生调制输出,推动功率管工作。
负反馈应取自低通滤波器之前,否则因滤波后的信号与输入的信号有相位差(二阶滤波器可能引起180°的相位差),可能引起电路自激,需采用复杂的相位补偿电路。
d类功放原理
![d类功放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fd9c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a.png)
d类功放原理D类功放原理。
D类功放(Class-D Amplifier)是一种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它利用数字调制技术将音频信号转换成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然后通过功率开关器件进行放大。
与传统的A类、B类功放相比,D类功放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体积,因此在音响设备、汽车音响和无线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类功放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部分,信号调制和功率放大。
首先,音频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ADC)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数字调制,将其转换成PWM信号。
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与音频信号的幅度成正比,频率与音频信号的频率相同。
这样就实现了对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接下来,PWM信号通过功率开关器件(如MOSFET、IGBT)控制输出级的功率开关,将电源电压施加在负载上,从而实现对音频信号的功率放大。
在输出级,PWM信号经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原始的音频信号。
最后,经过放大器输出到扬声器或其他负载上。
D类功放相比传统的A类、B类功放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D类功放的效率非常高,通常可以达到90%以上,而A类、B类功放的效率只有50%左右。
这意味着D类功放在同样输出功率下,可以减少很多功率损耗,从而减小散热器的尺寸和成本。
其次,D类功放的失真度较低,因为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速度非常快,可以更准确地跟随音频信号的变化,减少失真。
此外,D类功放的体积小、重量轻,适合于便携式音响设备和汽车音响系统的应用。
然而,D类功放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较高,会产生一定的高频谐波,需要进行滤波处理,增加了设计的复杂度。
其次,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需要进行屏蔽和抑制。
另外,D类功放对电源的要求较高,需要较为稳定的直流电源,以保证输出的音频质量。
总的来说,D类功放作为一种高效率、高保真度的功率放大器,已经成为现代音响设备和汽车音响系统的主流选择。
一丶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及原理
![一丶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49f763b6294dd88d1d26b18.png)
一丶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及原理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上图所示电路为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其中TDA2030是高保真集成功率放大器芯片,输出功率大于10W,频率响应为10~1400Hz,输出电流峰值最大可达3.5A。
其内部电路包含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且有短路保护和过热保护,可确保电路工作安全可靠。
TDA2030使用方便、外围所需元器少,一般不需要调试即可成功。
RP是音量调节电位器,C1是输入耦合电容,R1是TDA2030同相输入端偏置电阻。
R2、R3决定了该电路交流负反馈的强弱及闭环增益。
该电路闭环增益为(R2+R3)/R2=(0.68+22)/0.68=33.3倍,C2起隔直流作用,以使电路直流为100%负反馈。
静态工作点稳定性好。
C4、C5为电源高频旁路电容,防止电路产生自激振荡。
R4、R5称为茹贝网路,用以在电路接有感性负载扬声器时,保证高频稳定性。
VD1、VD2是保护二极管,防止输出电压峰值损坏集成块TDA2030。
二丶元器件识别电阻序号电阻色标万用表档位及量程实测值标准值1 R12 R23 R34 R45 R56 R67 R78 R89 R9序号电容性质万用表档位及量程实测值标准值1 C12 C23 C34 C45 C56 C6集成功率放大器TDA2030。
RP为碳膜电位器。
C1、C2为电解电容器,耐压为16V,C3、C4、C5为瓷介电容。
R1、R2、R3为碳膜电阻,额定功率为1/8W。
R4为碳膜电阻,额定功率为1/4W。
VD1、VD2为IN4007小功率整流二极管。
三丶元器件的安装元件分布图根据元件分布图上的元件分布将对应的元器件放置在对应的位置。
由于TDA2030输出功率较大,因此需加散热器。
而TDA2030的负电源引脚(3脚)与散热器相连,所以在装散热器时,要注意散热器不能与其他元器件相接触。
四丶焊接的工艺焊接工艺的流程:按清单归类元器件—插件—焊接—剪脚—检查—修整。
音频功率放大器d类音频功放ic的原理及特点
![音频功率放大器d类音频功放ic的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3241d1a6c30c2258019e05.png)
[音频功率放大器] D类音频功放IC的原理及特点2010-12-29 23:10:12|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效率功放 mosfet 音频信号|字号订阅D类音频功放IC的原理及特点1 D类音频功放IC系统结构D类放大器由积分移相、PWM调制模块、G栅级驱动、开关MOSFET 电路、Logic辅助、输出滤波、负反馈、保护电路等部分组成。
流程上首先将模拟输入信号调制成PWM方波信号,经过调制的PWM信号通过驱动电路驱动功率输出级,然后通过低通滤波滤除高频载波信号,原始信号被恢复,驱动扬声器发声,如图1所示。
2 调制级(PWM-Modulation)调制级就是A/D转换,对输入模拟音频信号采样,形成高低电平形式数字PWM信号。
图2中,比较器同相输入端接音频信号源,反向端接功放内部时钟产生的三角波信号。
在音频输入端信号电平高于三角波信号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VH,反之,输出低电平VL,并将输入正弦波信号转换为宽度随正弦波幅度变化的PWM波。
这是D类功放核心之一,必须要求三角波线性度好,振荡频率稳定,比较器精度高,速度快,产生的PWM方波上升、下降沿陡峭,深入调制措施参见文献[2]。
3 全桥输出级输出级是开关型放大器,输出摆幅为VCC,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
将MOSFET等效为理想开关,关断时,导通电流为零,无功率消耗;导通时,两端电压依然趋近为零,虽有电流存在,但功耗仍趋近零;整个工作周期,MOSFET 基本无功率消耗,所以理论上D类功放的转换效率可接近100%,但考虑辅助电路功耗及MOSFET传导损耗,整体转换效率一般可达90%左右。
因为转换效率很高,所以芯片本身消耗的热能小,温升也才很小,完全可以不考虑散热不良,因此被称为绿色能效D类功放。
对全桥,进一步减小导通损耗,要使MOSFET漏源的导通电阻RON尽量小。
选取低开关频率和栅源电容小的MOSFET,加强前置驱动器的驱动能力。
4 LPF低通滤波级LPF滤波器可消除PWM信号中电磁干扰和开关信号,提高效率,降低谐波失真,直接影响放大器带宽和THD,必须设置合适截止频率和滤波器滚降系数,以保证音频质量。
d类功放的原理及电路设计
![d类功放的原理及电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7219c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6.png)
d类功放的原理及电路设计
D类功放是一种数字功放,采用全数字化的技术来放大音频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利用PWM(脉宽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高频的数字脉冲信号,接着利用低通滤波器将高频信号滤除,得到放大后的模拟音频信号。
D类功放的电路设计包含以下主要组成部分:
1. 输入级:负责将模拟音频信号输入功放电路,通常采用差分输入,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动态范围。
2. ADC(模数转换器):将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常采用高速的Σ-Δ调制器,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高速脉冲流。
3. PWM(脉宽调制器):接收ADC输出的数字信号,并将其转换为一系列高频的数字脉冲信号。
脉宽的宽度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来调节。
4. 输出级:将PWM输出的高频脉冲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恢复为模拟音频信号。
一般采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信号,保留放大后的音频信号。
5. 功率放大器:将输出级的模拟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以驱动扬声器。
D类功放相比于传统的A类、B类功放具有高效率、低热量、小尺寸等优势,适用于各种音频放大应用,如音响系统、汽车音响、无线通信等。
功率放大器原理及电路图PPT课件
![功率放大器原理及电路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055385ddccda38366baf09.png)
uA=(EC-UCES1) 。
ωt
VT2 ub2
ic2
RL uL
ui负半周时VT2管饱和导通,VT1管截止。VT2管的直流电源由电容C上充 的电尽荷管供每给管,饱u和A=导U通CE时S2的≈0电流很大,但相应的管压降很小,这样,每管的管 耗就很小,放大器的效率也就很高
uA近似为矩形波电压,幅值为(EC-2UCES)。若L、C和RL串联谐振回路调谐 在输入信号的角频率ω上,且回路的Q值足够高,则通过回路的电流ic1或ic2是角频 率为ω的余弦波,RL上可得相对输入信号不失真的输出功率。
0.5fβ fβ 0.2fT fT
第15页/共56页
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1、 放大区动态特性方程 当放大器工作在谐振状态时,其外部电路电压方程为:
若设: ub Ubm cost
ic
由上两式消除cos t 可得:
uBE
U BB
Ubm
EC uce U cm
又利用晶体管的内部特性关系式(折线方程):
Icmax
ic
ic1
ic2 ic3
Ico
ωt
θc
θc
其中各系数分别为:
1
I co 2
icd (t )
I cmax
sinc c cosc ) 1 cosc
I cmax 0
c
1
I cm1 2
c c
ic
costd(t )
1
I cmax (
c
sin c cos c 1 cos c
(4)不能用线性模型电路分析,一般采用图解法分析和折线法
第1页/共56页
功率放大器按工作状态分类:
A(甲)类:导通角为 180o
D类功放电路介绍(入门经典)
![D类功放电路介绍(入门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952e2d1da76e58fafab003dc.png)
高效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传统的音频功率放大器有a类、ab类、b类、c类等几种,其功率放大器件(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等)均工作于线性放大区域,属线性放大器,其效率普遍不高,通常ab类放大器的效率不会超过60%。
采用d类开关放大电路可明显提高功放的效率。
d 类功放将音频信号转变为宽度随信号幅度变化的高频脉冲,控制功率管以相应的频率饱和导通或截止,功率管输出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驱动扬声器发声。
因功率管大部分时间处于饱和导通和截止状态,功率损耗很小,其效率可达90%以上。
典型的d类功放可提供200w输出,效率达94%,谐波失真在1%~2.8%。
d类功放保真度不如线性放大器,但在很多场合已能满足要求,例如汽车音响系统只要求低功率输出时失真小于2%,满功率输出时小于5%,而且经过改进d类功放的性能还将有所提高。
另外,d类功放不存在交越失真。
d类开关放大器的概念源于50年前,但因其工作频率至少应为音频信号上限频率(20khz)的4~5倍,早期采用电子管、晶体管的电路在功率、效率等方面还不能充分体现其优越性。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开关速度和导通损耗满足要求的mosfet,近年来又出现了集成前置驱动电路,如harris公司的hip4080,从而推动了d类功放的实用发展。
d类功放所用的mosfet为n沟道型,因为n型沟道mosfet的导通损耗仅为相应规格的p沟道mosfet的1/3。
d类开关放大器由积分器、占空比调制器、开关驱动电路及输出滤波器组成,图1(a)所示的电路为采用半桥驱动的d类功放,它采用了固定频率的占空比调制器,功率管输出的方波信号与音频信号混合作为负反馈信号送入积分器。
积分器兼有滤波作用,输出修正信号送占空比调制器,占空比调制器由比较器和三角波发生器组成[图1(b)],用修正信号对三角波进行调制产生调制输出,推动功率管工作。
负反馈应取自低通滤波器之前,否则因滤波后的信号与输入的信号有相位差(二阶滤波器可能引起180°的相位差),可能引起电路自激,需采用复杂的相位补偿电路。
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https://img.taocdn.com/s3/m/bbe31a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7.png)
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音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用于提高音频信号功率的电路,通常用于音响系统和放大器中。
它能够将输入的低功率音频信号转换为输出的高功率音频信号,从而驱动扬声器发出更大的声音。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图如下所示:
(在此插入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原理图中包括输入端、放大电路、输出端和电源端。
输入端接收来自音源的低功率音频信号,放大电路对该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输出端将放大后的高功率音频信号传送至扬声器,电源端则为整个电路提供所需的电源电压。
放大电路是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核心部分,它通常由功率放大器芯片、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组成。
功率放大器芯片是最关键的部分,它能够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扬声器。
电阻、电容和电感则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和匹配,以保证信号质量和稳定性。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并通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处理,最终输出为高功率音频信号。
这样的设计能够满足扬声器对音频信号的驱动需求,使得音响系统能够发挥出更好的音质和音量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音频功率放大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设计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音响系统和放大器的要求。
例如,可以根据功率放大器芯片的规格和电路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以及根据扬声器的阻抗和灵敏度进行匹配,从而实现最佳的音频放大效果。
总的来说,音频功率放大器是音响系统和放大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将输入的低功率音频信号转换为输出的高功率音频信号,从而驱动扬声器发出更大的
声音。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整,可以实现更好的音质和音量表现,从而提升整个音响系统的性能和体验。
D类功放电路介绍入门
![D类功放电路介绍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5c8b08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9.png)
D类功放电路介绍入门一、D类功放电路的原理在D类功放电路中,输入音频信号首先经过低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进入比较器进行PWM调制。
比较器根据音频信号的大小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输出相应的PWM信号。
PWM信号经过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后,即可送入功率放大器输出。
功率放大器是D类功放电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接收PWM信号并放大至适合驱动负载的电平。
由于PWM信号的高频特性,功率放大器可以采用开关管如MOSFET等,其开关速度远高于音频信号的频率,能够实现高效的功放输出。
二、D类功放电路的优点与传统的A类功放电路相比,D类功放电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
1.高效率:由于D类功放电路采用了开关管进行功率放大,功放工作时的功耗较低,电路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这大大降低了功放的发热量和电能的浪费,使得功放电路更加节能环保。
2.小尺寸:D类功放电路相较于A类功放电路而言,在同样输出功率的情况下,体积更小。
这使得D类功放电路非常适合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集成和应用,例如手机、车载音响等。
3.输出纹波低:由于PWM信号通过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D类功放电路输出的音频信号纹波较小,音质更好,失真更低。
4.低成本:D类功放电路的实现非常简单,所需元件较少,制造成本较低。
这使得D类功放电路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广泛应用于各种音频设备中。
三、D类功放电路的应用1.音频放大器:D类功放电路能够实现高保真度的音频放大,广泛应用于家庭音响、舞台音响等领域。
2.汽车音响:D类功放电路由于小尺寸和低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音响系统中,提供高质量的音频输出。
3.无线通信:D类功放电路在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蓝牙音箱、无线麦克风等。
其高效率和小尺寸的特点,提供了长时间的无线使用时间和良好的音频输出效果。
4.工业控制:由于D类功放电路的高效率和可靠性,它也被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电路中,如电机驱动、传感器信号放大等。
总结:D类功放电路是一种采用数字调制的功放电路,具有高效率、小尺寸、输出纹波低和低成本等优点。
D类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电路组成
![D类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电路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a4fd82cb6bd97f192379e9c0.png)
D类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电路组成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系统的组成方框图如下图图2.1所示。
下面将按照设计原则对每个模块的设计方案分别进行详细的比较与论证。
图2.1系统组成方框图2.1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2.1.1 功率放大器的选择方案一:采用A类、B类、AB类非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很明显从前面的原理介绍可知,这三类功放的效率均达不到本设计要求。
方案二:采用D类功率放大器。
由于D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采用音频信号的幅度性调制输入不完整的高频脉冲的幅度。
在理想状态下,功放管一直工作在高频状态,所以通过低通滤波器后的输出音频信号具有极高的效率,理论上可达无损耗的100%,实际效率值可以达到85%至95%,所以此方案符合设计要求。
2.1.2 功放核心实现电路的选择本设计的核心就是功放电路的设计,采用什么电路形式来达到题目要求的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设计的成败与实现的价值。
所以在设计中分别对其中的脉宽调制器、高速开关电路、滤波器的选择、开关管的选择进行方案论证与比较,为最终的设计确定最佳方案。
A.脉宽调制器(PWM)方案一:采用符合条件的脉宽调制器,也就是市场上常见的PWM集成块,但是PWM集成块通常有电源电压的限制,而且精度不高,难以满足本设计提出的精度要求。
方案二:使用集成的三角波产生器和比较器组合电路,其优点是各部分的实现功能简单明确,而且能灵活实现仿真与调试。
而且可以在较低的电压下工作,所以选择此方案。
具体模块流程图如下图图2.2所示。
图2.2 脉宽调制器流程图B.高速开关电路方案一:使用推挽单端输出方式。
设计电路如下图图2.3所示,通过计算与测试,电路输出载波峰峰值远达不到5V电源电压,最大输出功率也达不到设计要求。
此方案不可行。
图2.3 高速开关电路方案二:选用H桥型输出方式。
使用这种方式在理想的情况下,载波的峰峰值最高可达到10V,明显的提高了输出功率,经计算,能达到设计要求和参数指标,所以可以选择这种输出电路形式。
D类功率放大器模块电路原理分析与计算
![D类功率放大器模块电路原理分析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4c12b5583d049649a6658a4.png)
D 类功率放大器模块电路原理分析与计算1 调制电路PWM 调制电路是建立在每一个特定时间间隔能量类似于正弦波所包含能量的概念上发展优化而来的一种脉宽调制法,即三角波调制法。
为了在整个电路的输入端得到尽量接近于正弦波的脉宽调制波形,可以直接把正弦波在任意一个周期内在时间上划分成N 等份,这样每一份脉宽都是2π/N 。
可以分别由此计算出在每个时间间隔中正弦波所包含的面积,在前面每个特定的时间间隔中,都可以用一个脉宽波形与之对应的正弦波所包含的的面积成比例或者相等,可是其脉冲幅度都近似等于U Δm 的矩形电压脉冲代替的那部分正弦波模块,这样的N 个不相等的宽度的脉冲就会组成一个和正弦波等效果的调制波形。
我假设输入信号的正弦波幅值为Um ,其等效波形的幅值为U Δm ,则每个等效矩形脉冲波宽度L 为:L = 2U m /U Δm *sin β*sin(π/N) (3.1)注:β=(2πi/N) - (π/N),i = 1,2,3,... ,N由于计算过程与分析太过复杂,便不一一在此赘述。
从上述表达式可分析出:在N 大于20的前提下,当载波比N 固定时,脉冲宽度与分段中心角的正弦值成正比关系,输出端产生的矩形脉冲的宽度等于正弦波的幅值和三角波的幅值之比。
所以,其基波和谐波的各个幅值表达式如式(3.2)所示: 2cos cos 2)1(4i i 2/1k 1k δβπ∑=+-=N E Uml (3.2)从上式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脉冲宽度δi 和调幅比Um/U Δm 有关,但是基波幅值Uml 和谐波幅值Umn 又与脉冲宽度δi 有关[5]。
2 高速开关桥式电路高速开关桥式电路原理图如下图图3.1所示。
有原理图可知,由于整个电路工作在开关状态,所以输出管的功率损耗极低,而且做功功率可以达到很高。
经此开关电路调制后的信号从IN1和IN2输入,Q1~Q4为前级驱动电路,为了得到较大的驱动电压,在此我选择了9012、9013对管,经测试完全可以驱动VMOS 管和IRF540。
功率放大器abcd类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器abcd类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58ac3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f.png)
功率放大器abcd类工作原理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的功率放大到更高的水平。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类,即A类、B 类、C类和D类。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A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线性放大器,其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输出信号的同样幅度,但是功率放大器的效率较低,一般只有50%左右。
A类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和输入信号的波形相同,因此适用于需要保持波形完整性的应用,如音频放大器。
B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开关放大器,其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分为上半周期和下半周期,分别由两个互补的输出器件进行放大。
B类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和输入信号的波形相反,因此需要使用输出变压器或者差分输入电路进行反相处理。
由于B类功率放大器只在输入信号的一半周期内进行放大,因此其效率较高,可以达到70%至80%。
B类功率放大器适用于需要较高效率的应用,如音频放大器和射频功率放大器。
C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开关放大器,其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分为上半周期和下半周期,分别由两个互补的输出器件进行放大。
C类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和输入信号的波形相反,但是输出电流只在输入信号的一部分周期内进行放大。
为了提高效率,C类功率放大器通常采用谐振电路来实现功率放大。
C类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适用于需要高效率的应用,如射频功率放大器。
D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开关放大器,其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然后通过调制技术将脉冲信号转换为输出信号。
D类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和输入信号的波形相反,但是输出电流只在输入信号的一部分周期内进行放大。
由于D类功率放大器只在需要放大的信号周期内进行放大,因此其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且输出信号的失真较小。
D类功率放大器适用于需要高效率和低失真的应用,如音频放大器和射频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可以根据其工作原理分为A类、B类、C类和D类。
不同类别的功率放大器在效率、波形完整性和失真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类放大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原理为提高功放效率,以适应现代社会高效、节能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D类功率放大器为核心,以单片机89C51和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进行控制及时数据的处理,实现了对音频信号的高效率放大。
系统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大于1W,可实现电压放大倍数1~20连续可调,并增加了短路保护断电功能,输出噪声低。
系统可对功率进行计算显示,具有4位数字显示,精度优于5%。
传统的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有A类(甲类)、B类(乙类)和AB(甲乙类)。
A类功率放大器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都有电流连续流过功率放大器件,它的优点是输出信号的失真比较小,缺点是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小、效率低,理想情况下其最高效率为50%.B类功率放大器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功率器件的导通时间为50%,它的优点是在理想情况下效率可达78.5%,但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增加噪声。
AB类(甲乙类)功率放大器是以上两种放大器的结合,每个功率器件的导通时间在50%~100%之间,兼有甲类失真小和乙类效率高的特点,其工作效率介于二者之间。
传统音频功率放大器效率偏低,体积偏大的缺点与音频功率放大高效、节能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的矛盾,催生了D类(丁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出现和发展。
本系统即采用D类功率放大实现,并用单电源供电,符合现代社会对电源小巧、便携要求的实际需要。
1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1.1整体方案方案①:数字方案。
输入信号经前置放大调理后,即由A/D采入单片机进行处理,三角波产生及与音频信号的比较均由软件部分完成,然后由单片机输出两路完全反向的PWM 波给入后级功率放大部分,进行放大。
此种方案硬件电路简单,但会引入较大数字噪声。
方案②:硬件电路方案。
三角波产生及比较、PWM产生仍由硬件电路实现,此方案噪声较小、且幅值能做到更大,效果较好,故采用此方案。
1.2三角波产生电路设计方案①:利用NE555产生三角波。
该电路的特点是采用恒流源对电容线性冲、放电产生三角波,波形线性度较好、频率控制简单,信号幅度可通过后加衰减电位器控制。
方案②:对方波积分产生三角波。
积分器与比较器级联,通过对比较器产生的方波积分得到三角波,频率与幅值控制只需调整某些电阻值,控制简单。
但考虑积分电路存在积分漂移。
此处采用选择方案①。
1.3PWM波产生方案设计方案①:直接比较。
取偏重与输入音频信号信置相同,幅度略大的三角波信号与音频信号直接比较,产生PWM波,后再经反向器产生一路与之完全反向的PWM波信号给后级放大电路。
方案②:双路比较。
用两路偏置不同的三角波信号与音频信号的上下半部分别比较。
此种方案可减少后缀H桥电路中CMOS管的开合次数,减少功率损耗,提高效率。
方案③:将音频信号直接反向。
在对音频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调理后直接将其反向,再对处理后信号分别进行三角波比较,从而产生两路反向的PWM波。
因方案②的效率较高且对抑制共模噪声有一定作用,故选用方案②。
1.4短路保护方案设计方案①:电流互感器法。
用电流互感器感应出通过负载电阻的电流,在对此电流进行处理,以判断电路过不过流。
方案②:采样电阻法。
将一小值电阻串入电路中采出系统流过负载的电流,以判断电路过不过流。
该方案实现简单,且接入小值电阻对此系统影响很小,故采用此方案。
2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及实现框图如图1所示为系统的整体实现框图,系统由高效率功率放大、信号变换电路、过流保护及功率测量4个主要模块组成。
其中最核心的高效率功率放大器又由前置放大、三角波产生电路、比较器电路、驱动电路、H桥互补对称放大5部分构成。
输入音频信号经过前置放大电路进行放大调理后,分上下部与两路三角波信号进行比较,得到两路相互对应的PWM波;即对音频信号进行脉宽调制,而后经驱动电路增加其信号的驱动能力,再给入H桥模块,利用占空比的变化控制功率开关管的导通与截止,实现功率放大,之后再对负载上的输出进行低通滤波滤出原音频信号。
在负载上将信号给入信号变化电路,将双端信号转化为单端信号,经一截止频率为20kHz的RC滤波器后接测试仪表测试。
同时在此处将单端信号真有效值检波,经AD采样后送入单片机内进行功率计算及显示。
系统还有过流保护功能,0.1Ω采样电阻与负载串联,采出流过负载的电流值,经放大比较后,用继电器控制功率放大部分的供电,从而实现保护作用。
系统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大于等于1W,可实现电压放大倍数1~20连续可调,因采用D类放大方案,可达到较高的效率,输出噪声很小,功率显示误差很小。
图1系统整体框图3主要功能电路设计3.1前置放大模块前置放大电路采用高效率、轨对轨、低噪声运放芯片OPA350构成同相宽带放大电路。
信号输入端串联电容达到隔直耦合作用。
同时因单电源供电,在运放同向端给2.5V偏置。
设置反馈电阻为电位器,可动态改变放大器的增益1~20倍增益连续可调。
3.2三角波产生电路三角波产生电路如图2所示。
采用NE555芯片构成三角波电路,通过恒流源对电容C1实现线性充放电从而获得三角波。
开始工作时,555芯片3号脚为高电平,二极管D4导通,D3截止,从而D1导通,D2截止,由T1、T2、R1构成的恒流源通过D1对C1线性充电,当充电使C1两端电压达到2/3Vcc时,3号脚输出电平发生反转,变为低电平,此时D1、D2、D3、D4导通状态也完全相反,由下方T3、T4、R2构成的恒流源通过D2对C1线性放电,当放电使C1两端电压达1/3Vcc时,3号脚又反转为高电平,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周期三角波信号产生。
由C1两端引出输出,即可得到线性度良好的三角波信号,后接一级同相跟随器已达到前后级隔离的目的。
C1采用漏电流低、响应速度快的聚苯乙烯电容,保证较好性能。
图2三角波产生电路三角波频率、幅值计算如下:记通过电阻R1、R2的充放电电流为Io,此处Io=Vbe/R(其中Vbe为三极管的导通电压),则有三角波周期T=t1+t2,频率为f=1/T,此电路经实测产生三角波频率为120kHz(会与计算值有所偏差,因为三极管导通压降不严格为0.7V)。
3.3双路比较器电路(PWM波产生电路)双路比较器电路采用低功耗、可单电源工作的双路比较器芯片LM393构成。
此处为提高系统效率,减少后级H桥中CMOS管不必要的开合,用两路偏置不同的三角波分别与音频信号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进行比较,产生两路相互对应的PWM波信号给后级驱动电路进行处理,双路比较波形图如图3所示。
此处值得注意的是将上半部比较处理为音频信号接比较器的负向端、三角波信号接正向端;下半部比较则相反,这样形成相互对应,在音频信号的半部形成相应PWM波时,另半部为低电平,可保征后级H桥中的CMOS管没有不必要的开合,以减少系统功率损耗。
利用电位器将上半部比较三角波偏置调至3V,下半部比较三角波偏置调至2V.还需注意,三角波信号应比需比较范围内的音频信号幅度稍大一些,且偏置调节要较准确,以防音频信号某些点比较不到,后续滤波还原原信号时产生失真。
图3双路比较波形图3.4H桥互补对称输出电路(后加四阶巴特沃斯滤波)H桥互补对称电路如图4.采用低导通电阻、开关速率快、受温度影响小的场效应对管IRF9540和IRF540组成互补推挽放大电路。
运用对称输出方式,充分利用电源电压,浮动输出载波峰峰值量大可达10V,有效地提高了输出功率。
图4H桥互补对称输出电路经H轿互补对称电路放大后的两路信号分别通过一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低通滤波,从而滤去高频载波,得出放大后的音频信号加在8Ω负载两端。
滤波器上线截止频率约为20 kHz,通频带内特性平坦,效果较好。
注意此处应选择大功率电感,否则会对信号幅值有削减作用,不能达到较高功率。
3.5短路保护模块短路保护电路如图5.将一0.1Ω小电阻接入系统中,与8Ω负载电阻串联,通过对采样电阻两端取样电压进行放大,而后再与设定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从而控制功效部分的供断电,起到保护作用。
放大部分采用芯片NE5532构成减法放大器,放大的同时可将电阻两端的双端信号变为单端信号,放大器放大倍数为:经过放大后的信号经过由D1、C1、R5组成的峰值检波部分,检出信号幅度值送至比较器与设定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
比较器选用低功耗、响应速度较快的双路比较芯片LM393.比较器负端用稳压管D6及C3、R7设置为5.1V,比较器接成迟滞比较方式,一旦过流,即可自锁。
此时比较器输出的高电平使三极管T1导通,继电器的地控制端与地联通,继电器吸合,切断功放部分的供电,达到保护目的。
因比较器自锁,所以在解决过流问题后,关断保护模块的电源,才能重新进入保护状态。
D2、D3、R6、C2组成开机延时电路,在断电后,C2通过D2快速放电,防止开始瞬间C2上的残余电压对3号脚影响,防止比较器在非正常状态下进入自锁状态,使保护模块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图5短路保护电路3.6功率测量及显示电路(有效值检波及AD转换电路)功率测量电路采用真有效值检波芯片AD637检出信号真有效值,再经12位串行接口、20kHz采样率AD芯片ADS1286采样后邀至FPGA内由程序进行处理,计算出功率并显示。
如图6所示。
图6功率测量及显示电路输入缀用OPA604构成一射极跟随器已达到隔离前后级的作用。
改变平均电容的值可设定平均时间常数,并决定低频准确度、输出波纹的大小和稳定时间。
交流波纹分量可以用增大此电容的值来减少,但这样会使建立时间增大,所以选择用后接一个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的方法来减少输出的纹波。
得出真有效值后直接给入ADS1286进行模数转换,再由FPGA处理,计算出系统的输出功率并进行显示。
4系统软件的设计根据题目要求,要实现对系统功率的测量和显示功能,硬件上采用8位CPU AT89S52,通过C51编程实现。
单片机圭要完成对ADS1286的控制、采入数据、计算功率和送显示的功能。
而FPGA(采用A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的EP1C6QC240)则作为一个总线控制器,对液晶和A/D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换进行管理。
采用VerilogHDL语言在Quartus9.1的环境下编程实现。
5测试方法和结果5.1测试仪器15MHz函数信号发生器型号:Agilent33120A数字示波器型号:Tektronix TDS1002,双通道,60MHz直流电源型号:SG173SB3,稳压稳流型四位半数字多用表型号:Fluke45dual display multimeter5.2测试方案及结果分折1)功率显示误差测量用Agilent信号源给出输入音频信号,示波器在单端输出测试点测负载上电压峰值Vo,据式计算出实际功率,进而计算出显示误差,结果见表1所示。
表1放大电路通频带性能测试数据表从表中数据可知,系统功率显示模块具有4位数字显示,精度优于5%,且误差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