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对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反思_李维武
徐复观对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反思_李维武
徐复观对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反思李维武[摘要]现代新儒家对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并不存在什么/反现代化0的问题,而是对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标本的全球性现代化运动所带来的现代性问题作一种深度的反省。
徐复观典型地体现了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
他认为,/现代文化的性格0的弊端在于:只重视和发展/科学世界0,而忽视和拒斥了/价值世界0。
现代人的/价值世界0的失落,最为凸出和最为关键的,是/思想0的困境与危机:/科学世界0的过分膨胀所起的整合)))异化作用,使现代化时代成为了/不思不想的时代0。
他进而对中西文化的价值作了新的衡论,主张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出那些西方近现代文化所缺乏而又必需的生存智慧,以改善两个世界之间的紧张关系,使现代人类走出现代性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徐复观;现代化;现代性;科学世界;价值世界[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03]01)0045)05李维武,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导师湖北武汉430064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哲学反复探讨的重大问题。
所谓现代化,指的是追求、实现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发源于西方、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标本的全球性运动;而所谓现代性,则是现代化在实现后所呈现出的基本性格,其主要的特征是工具理性、科技文明的凸显与膨胀。
因此,现代化与现代性固然有所不同,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难以分开的。
与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世界相比,对于正在追求和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民族国家来说,现代化与现代性更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十分复杂而不易解决的难题。
在这方面,现代新儒家在近80年的发展中,把反省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同重估中国文化价值结合起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思想资源。
其中,徐复观对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可以说典型地体现了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
一、/科学世界0与/价值世界0的分裂与熊十力等第一代新儒家人物相比,徐复观对现代化有着更为深切更为直接的亲身体验。
浅谈关于《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
浅谈关于《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作者:张家毅来源:《书画世界》2020年第03期内容提要: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共分十章,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含的中国艺术精神,在附录中还有相当长的篇幅谈论书法和绘画的鉴定问题。
书中还辨析、校正了许多前人的考据错误,澄清了许多前人的绘事公案,呈现了广阔的学术视野,表现了学术的人类性和现代性。
他将中国艺术精神看作是承载作者艺术追求与作品历史境遇的核心媒介,中国艺术精神也成了21世纪研究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老庄精神;中国人物画;中国山水画;气韵《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研究中国艺术精神的一部重要专著,书中除了第一部分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论述了儒家学说中音乐的艺术理念,其余绝大部分篇幅都是通过中国古典画论来印证由《庄子》所奠定的中国艺术精神——出乎技艺而成就自由的人生。
徐复观充分的论述,一方面让我对《庄子》中所体现的人生哲学有了更加具体可见的体悟,也使我对中国画的思考更加深入,建立起了一些理论框架。
艺术精神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
譬如,中国画不同于日本画,不是它们的物质媒介不同,而是内在的精神不同。
由此可见,艺术精神中蕴含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
中国艺术的精神是什么?徐复观先生认为中国艺术精神(或纯粹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的精神,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而纯艺术精神主要又体现在了在绘画上面。
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是由此思想系统所导出。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因为笔者的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画,所以本文着重对《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有关中国画的部分进行分析。
中国艺术精神所成就的中国绘画,所体现的人生境界,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性格,呈现明显的不同:中国绘画,由人物而山水,山传色而淡彩,而水墨,这些都是出自虚、静、明的精神,都是向虚、静、明精神的自我实现。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摘要】徐复观儒家艺术观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为当代社会提供更有效的文化和精神指导。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应用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更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丰富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对当代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艺术实践来拓展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与现代生活的契合度高,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儒家艺术观、徐复观、当代价值、启示、艺术实践、价值观念、实践意义、现代生活、契合、发展、进步、积极意义1. 引言1.1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徐复观儒家艺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涵盖了儒家思想对艺术的认知和实践。
在当代社会,徐复观儒家艺术观仍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启示和指引。
通过对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也可以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关注的是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强调艺术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的修养和境界的提升。
在当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凸显,徐复观儒家艺术观对当代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倡导美学修养、审美体验和内心世界的升华,徐复观儒家艺术观可以帮助当代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关爱他人,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体现在它对人心、社会和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当代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传承和发扬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精髓,我们可以拓展当代艺术的边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繁荣。
略论徐复观的中西文化观
略论徐复观的中西文化观【摘要】徐复观是一位早期的中西文化交融研究者,他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于开拓了中西文化比较的新领域。
本文通过对徐复观的中西文化观进行探讨,从中西文化的比较、徐复观对中西文化的理解与评价、他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看法,以及他的中西文化交融观进行分析。
通过对徐复观的思想进行总结,得出了对他思想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徐复观的研究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今后的中西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徐复观、中西文化观、比较、理解、评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交融观、总结、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徐复观的生平简介徐复观(1866-1939),字性之,号复观,江苏吴县人。
清末民初思想家、教育家。
徐复观年少即以才情异人,曾就读于盛京书院,师从名士纪昀。
后赴日本留学,深受西方文化启发,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并倡导中西文化融合。
归国后,徐复观创办了新文化学会,致力于推动文化变革和教育改革。
他提倡民主、科学、素质教育,主张"融贯古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吸纳西方先进文化成果,力求创新。
徐复观在整理《四书五经》、编纂百科全书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近代启蒙运动的先驱"。
徐复观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中国近代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徐复观是一位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者和思想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研究他的生平和观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徐复观生活在清朝末年,是一位具有广泛知识和跨文化视野的学者。
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中西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评价。
他的著作涵盖了哲学、宗教、文学等领域,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徐复观的中西文化观对于重构中西文化关系,促进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代性的总结与反思
关于现代性的问题现代性问题一直都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一个从西方引入的主题,从新文学一开始就被放在了重要的地位。
到了新时期,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它在现代文学甚至是当代文学中中的重要作用。
1.对于现代性本身的研究在汪晖的《我们如何成为“现代的”》这篇论文中,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一个梳理。
在他看来现代性是一个容繁复的西方概念,它首先是一种时间观念,是一种直线向前、不可重复的历史时间意识。
这种意识的产生与欧洲历史中的世俗化的过程,即资本主义化的过程有着在的联系。
现代的概念体现了未来已经开始的信念,这是一个为未来而生存的时代,一个向未来“新”敞开的时代。
在衣俊卿的《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现代性的问题。
文章具体地分析的现代性的基本的图式和机理,对现代性进行了一个多维的整合。
文中认为现代性所标志的理性文化模式,是现代社会的主导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
作者从现代性的精神维度和制度性的维度两个方面来分析现代性的构成。
在精神维度上主要指个体性与自我意识、理性化和契约化的公共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历史叙事。
在现代性的制度维度包括经济运行的理性化、行政管理的科层化、公共领域的自律化、公共权力的化和契约化。
从而得出了结论:在中国的境遇中,现代性的本质上“不在场”或者尚未生成。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现代性的当代命运与中国语境。
通过对现代性本身的分析,和与前现代和后现代性的比较中,得出了现代性的深刻的反思性和在的超越性的特点。
在莉的《现代性论争的缘起、困境及出路》中对现代性的论争做了基本的述。
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导致关于它的论争不断。
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性是具有不同源流:在法国,现代性通常是在波德莱尔和尼采意义上来理解的美学现代性;而在德国,现代性则是以启蒙运动为发端的。
关于现代性的各种论争,作者认为其归宿点和落脚点应该在如何时间现代性上,即面对现代性所带来的偶然性、矛盾性和不安全性,人类将如何进行一种现实的抉择。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Xu Fuguan's Interpretation on the Spirit of Chinese
Art
作者: 李维武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35-41页
主题词: 徐复观;庄子;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画;儒学思想
摘要: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所作阐释的要点在于:中国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以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而只有庄子的艺术精神才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庄子的艺术精神导出了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在画论及绘画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促使中国古代绘画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
评徐复观对儒家道德政治理想的现代转进
评徐复观对儒家道德政治理想的现代转进发布时间: 2003-1-6 作者:肖滨被誉为勇者型新儒家的徐复观,晚年把他自己30年来在文化上所作的努力归结为一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出民主政治。
徐先生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对儒家的道德理想、政治理想进行批判性的反省,指明它转进的现代方向,提出充实它的具体内容。
本文是对徐氏这一努力的初步分析,旨在疏理其运思理路,把握其思想得失,从而进一步在理论上检讨儒家政治文化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一在传统儒学的思维框架里,伦理与政治没有分离,道德理想与政治理想并无严格的区别,二者可以合称为道德政治理想。
考察儒家的道德政治理想,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它与政治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从马克斯·韦伯的观点来看,由于儒学把人对于世界的紧张感减轻到绝对的最低限度,在儒家的伦理中完全没有伦理要求与人类缺陷之间的紧张关系,因而儒家的道德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也缺乏明显的紧张性。
①韦伯的观点已经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在政治文化研究方面,徐氏可以说是挑战者之一。
徐氏检讨儒家道德政治理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将它与中国政治历史相对照,以展示历史上儒家道德政治理想与中国专制政治现实紧张、背离的格局。
他确信儒家的道德政治理想是“天下为公”,所谓“藏天下于天下”。
但中国几千年的实际政治却是“藏天下于筐箧”的私有天下的专制政治。
儒家“希望的是德治,而实行是暴政昏政”。
②于是,儒家道德政治理想与中国专制政治现实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紧张关系,形成了困扰中国政治的一个基本矛盾:儒家“政治的理念,民才是主体;而政治的现实,则君又是主体。
这种二重的主体性,便是无可调和对立。
”③徐氏在此以二重主体性的矛盾凸现了历史上儒家的道德政治理想——天下为公与中国的现实政治———专制政治之间紧张、背离的关系。
用传统文化的概念术语来表述的话,这是道(理)与势的紧张关系,是真儒的道德政治理想及其理想人格与帝王权势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种紧张关系源远流长,构成了儒家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孔子主张“士志于道”(《论语·里仁》)到孟子确立“道尊于势”(《孟子·尽心上》),就已奠定了“道”与“势”紧张关系的基调;这种紧张关系一直延伸到宋代新儒学,并从那里获得了道德形而上学的意义:天理与人欲的较量、善与恶的冲突。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追寻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追寻徐复观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他一直在寻找中国艺术精神。
他认为,中国艺术精神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融合。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从徐复观的艺术作品中选取五个例子,来证明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追寻。
第一个例子是他的作品《洛阳牡丹》。
此作品是以“牡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为主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
他通过对牡丹这一美好象征的深入描绘,寓意着中国文化的瑰丽与魅力。
同时,他又将牡丹这一传统文化符号和现代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以新的展现方式呈现出来,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在当代艺术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第二个例子是他的作品《齐白石大师》。
这幅画是以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及其人物的崇敬和敬仰。
通过对齐白石的形象的深入描绘,徐复观展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执着追求。
他通过表现齐白石的神态、动作和特征等细节,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格物致知”、“天人合一”等重要思想。
第三个例子是他的作品《笔墨忘形》。
此作品以中国画和书法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回溯和反思。
在这幅作品中,他摒弃了传统文化艺术中过分追求技巧和形式的缺陷,强调了在创作中调动自身情感和感性体验的重要性。
他在作品中采用了笔墨“逸、淋、点、墨、激”的表现方法,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和延续。
第四个例子是他的作品《水墨敦煌》。
这幅作品以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敦煌壁画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创新。
他通过对敦煌壁画中形象、配色、线条等细节的深入研究和模仿,结合自身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对当代社会的认识,开创了一种新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在一起,彰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结合。
第五个例子是他的作品《写意花鸟》。
此作品是以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形式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在这幅作品中,他采用了中国画传统的“写意”手法,在色彩、构图、线条等方面均传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形式,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徐复观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化评论家、学者,他对儒家艺术观的研究与思考深入人心。
徐复观认为,儒家艺术观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儒家艺术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修养。
儒家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儒家的道德观念中,艺术被视为修身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培养修养和道德的品质,使自己更加完善。
现代社会中,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而儒家艺术观则提醒人们需要关注人的感性和精神层面的需要。
通过艺术的沉浸和体验,人们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感受到人类情感的丰富性。
这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对美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增强自身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能力。
儒家艺术观强调和谐与协调。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和谐观念体现了儒家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
在当代社会中,存在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体欲望与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人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共同利益和整体发展的关注。
儒家艺术观则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与情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在艺术的表达中,形成共享美的体验和情感的回响,促进了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
儒家艺术观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儒家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的源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对于民族自身的认同和自尊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传统价值观的消解。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儒家艺术观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继承,通过艺术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
徐复观提出的儒家艺术观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全面发展,强调和谐与协调的关系,同时也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契合,并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一种理念和方向。
徐复观对艺术原理的研究
徐复观对艺术原理的研究朱立国【内容摘要】出于与现代艺术家论战的需要!余复观对艺术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作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以期为真正的“中国艺术”树立典范。
徐复观虽然没有提出过“艺术原理”的范畴!旦从“艺术学理论”的视角出发,徐复观对艺术的这些研究无疑是围绕“艺术原理”来展开的。
如果说“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在形而上的层面对中国传统艺术所做的界定,那么对“艺术原理”的研究则是徐复观在形而下的层面对“中国艺术精神”所做的佐证,两相呼应,更能看出徐复观的艺术研究体系。
【关键词】徐复观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功能艺术原理,是对艺术本身的认识!研究艺术活动内部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区分了艺术的四要素:世界、艺术家、艺术品和接受者,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丰富的艺术活动,艺术家和世界构成反映关系,艺术品和艺术家构成创作与被创作关系,受众和艺术品构成接受关系,受众又联系着艺术品和世界构成艺术教育关系等等,为后来艺术研究者研究艺术的本体论体系做出参照。
徐复观对艺术原理的研究也在这些范畴内展开,其中重点谈及四个方面: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功能。
一、艺术作品论在徐复观看来,只有建立在道德意识为主体的人性基础之上的艺术才能为当下社会人文意识的觉醒带来帮助!也也正是立足于当下社会人文意识欠缺的现代艺术大背景下来研究艺术的。
他说“当我着手写这部书(《中55 1s B d y o faH#基金项目(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徐复观艺术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14YJC760094)O国艺术精神》)的时候,正是许多人标榜以抽象主义为中心的'现代艺术'的时候。
”〔1"徐复观对现代艺术总体上持批判态度,“这几年来,从文化反省的观点,对现代艺术,总是保持批评的态度。
”〔2"正是因为他看到了现代艺术之于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
以现代艺术为背景,徐复观围绕着人、时代和个性三个方面,对他心目中理想的艺术作品做了比较详实的规定。
徐复观名言
徐复观名言
摘要:
1.徐复观的名言概述
2.徐复观的名言内容及含义
3.徐复观的名言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徐复观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哲学家,他的许多名言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契机。
其中,他的一句名言是:“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而不是追求成功。
”
这句名言的内容十分简洁明了,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深刻而丰富的。
在徐复观看来,人生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应该追求真理。
这里的真理并不仅仅指的是科学上的真实,而是更广义上的真实,包括对人生、对世界、对自我等的真实理解。
徐复观的这句名言对我们的启示在于,我们应该把追求真理作为人生的首要目标,而不是把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首要目标。
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去理解世界的真实,去认识自我,去追求真实。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摘要】徐复观是中国当代知名艺术评论家,他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随后介绍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接着分析了徐复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以及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涵。
最后讨论了徐复观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对徐复观的思想进行全面解读,文章最终总结了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启示,为当代艺术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
通过深入探讨徐复观的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文化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传统文化, 现代艺术, 关系, 内涵, 传承, 创新, 启示1. 引言1.1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徐复观是中国当代文化名人,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深刻而独到。
徐复观认为,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国艺术具有独特性和深厚内涵的源泉。
在他看来,中国艺术精神融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创造力,富含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独特情感表达。
徐复观强调,中国艺术精神是源自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怀,是中国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灵魂所在。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和现代艺术发展的观察,徐复观致力于揭示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国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在徐复观看来,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不忘本来、传承创新,中国艺术才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独特和鲜明的魅力。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道德规范。
其核心价值主张包括天人合一、中和共济、君臣义亲、忠孝节义等,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当代社会的精神支柱。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尊重传统、注重礼仪、重视家庭、重视教育等。
论现代新儒家探讨文化的方式——以徐复观为例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斯宾格勒和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批判性研究,引入现代新儒家探讨文化的基本方式——内省证悟的方式。
再以徐复观的文化研究为个案,进一步指出:这种内省证悟的方式来谈文化实际上是在儒家反求诸己的精神或工夫中来讲文化的创造与发展。
在现代新儒家看来,这是文化创造的根本精神和动力。
由此可以解明:现代新儒家对中国文化的护持,乃是对反求诸己的精神或工夫的守护。
关键词:文化现代新儒家历史性整全性徐复观一然文化总是人的文化,故无论怎样谈文化,总割弃不了与人的联系。
以一定的方式来谈文化,必定以一定的方式揭示了人的本质,这种关涉便是文化哲学的内涵。
因此,所谓文化哲学其实是一种谈人的方式,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揭示在抽象文化结构上的人的文化存在,亦即人的本质”。
[2](p91)人的本质是什么?中外哲学史上对这个问题都有过论述,如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理性的动物”,孔子所说的“仁者人也”。
这些论述都是一些实体性的定义,即分别用“理性”或“仁”来圈定人的本质,其唯一功能就是把人和动物作一区分。
人和动物的区分虽然很重要,因为人不能降低到动物的层次,但人生是丰富的,人不能只停留在与动物的比附上,故这些实体性的定义虽然点出了人的本质的最内核的部分,但由此也确实遮蔽了人的本质。
如非理性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若我们不能在这种具体的存在方式中感受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则理性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由此而说明的人的本质亦只是一种抽象的本质,它是空洞的,而不是具体可感的。
因此,文化哲学欲以文化来说明人的存在,进而感受人的本质,并不是对历史上有关人的定义的否定,而是对这些定义的丰富和超越。
这里因受刘述先《文化哲学》的启发,拟先对西方斯宾格勒和卡西尔的文化哲学及其限制略加探讨,由此引出现代新儒家对文化问题的思考。
这里之所以对斯宾格勒和卡西尔的文化哲学加以讨论,乃是因为二者分别代表西方两种典型的文化哲学形态。
以此二者作为引路切入,更能深切地体认到现代新儒家探讨文化的方式的价值和意义。
论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论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徐复观,现代中国思想史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中国思想史和宗教史研究,尤其在道家、禅宗和民间信仰方面颇有建树。
他的研究不仅关注古代思想,而且注重以现代角度来诠释和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进行分析,列举5个例子来证明其思想与研究方法的价值。
一、“厚德载物”——徐复观的批判性思维徐复观教授的著作着重于对单一历史事件或概念的详细分析,从而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
徐教授研究和阐释思想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理解问题的本质,不断反思问题背后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此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厚德载物”这一概念来源于《周易》中的“君子以厚德载物”,徐复观教授通过这句话,倡导了具有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需要以历史为基础并与现代情境相结合,以全面深入的方式探求任何话题。
只有在深入了解问题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后,才能正确地诠释问题。
也仅仅依靠历史不能足以弥补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因此,徐复观教授呼吁我们应该将批判性思维与历史结合起来,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过去和现在,并为未来的社会做出贡献。
二、禅宗文化的研究徐复观教授的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是禅宗文化。
他认为禅宗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深入人心,让人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获得贯穿性的心灵体验。
徐复观教授坚信,禅宗的精华是可以脱离历史而独立存在的,人们可以从禅宗的智慧中吸取灵感。
例如,他的著作《禅宗文化研究》,就对禅宗的历史演变、哲学思想、修行方法、文学和美术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为人们深入理解禅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民俗与宗教的研究徐复观教授对民俗和宗教的研究也十分深入。
他主张,民俗和宗教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
例如,他的著作《大众信仰与宗教传播》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大众信仰,探讨了信仰体系、信徒行为和信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徐教授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积极参加宗教团体的活动,为中国的宗教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儒家艺术观是徐复观对传统儒家思想与艺术的批判与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理论观点。
徐复观认为,儒家的艺术观具有深厚的民族性与文化传统,同时也具有许多现代艺术所欠缺的价值。
他强调艺术的价值在于人文关怀与修养的培养,以及社会与文化的建构与传承。
在当代,儒家艺术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儒家艺术观关注人文精神与修养的培养,强调艺术的价值在于人的内心净化与境界提升。
在当今快节奏、功利主义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物质的追逐已经成为主导,而忽视了内在的精神需求。
儒家艺术观强调通过欣赏与创造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借助美的力量修养心灵,提高个体的内在品质与境界。
此观点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了我们要重视自身的精神追求与心灵修养,追求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
儒家艺术观强调社会与文化的建构与传承。
儒家强调习俗与礼制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的和谐与文化的传承必须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与道德准则。
儒家艺术观认为艺术作品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社会与文化的载体和承载者。
在当代社会中,儒家艺术观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承与创新,我们可以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内涵的儒家艺术形态,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做出贡献。
儒家艺术观注重道德的教化与引导。
儒家强调以道德为基础的艺术追求,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具有正面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在当代社会中,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也多样化。
儒家艺术观对于弘扬传统价值观,倡导道德品质的培养与传递,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指导。
通过儒家艺术观对道德的教化与引导,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在于强调人文关怀与修养、社会与文化的建构与传承、道德的教化与引导。
这对当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灵追求、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儒家艺术观的倡导与实践,我们可以在当代社会中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的内在修养,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指的是自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时期以及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随着现代科学、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现代性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力量。
然而,尽管现代性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引发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一、现代性的价值与限制现代性以理性、自由和平等为核心价值,注重个体权利和民主原则,激发了个人解放和创造力。
然而,现代社会的权力集中、社会不平等、个人自由受限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现代性注重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但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
现代性以发展为主导,但也带来了社会割裂、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
反思现代性,就是要探讨其价值与限制的辩证关系。
二、现代性的失序与危机现代性强调个人权利,但也带来了自私自利和以我为中心的个体主义倾向。
以物质追求为导向的现代性,造成了文化的浅薄化与物化化。
现代性强调理性与科学,但理性的过度应用和科学的技术化导向,使得人们忽视情感、信仰和灵性的重要性,导致精神空虚与意义缺失。
现代性的效率追求和竞争原则,带来了紧张、焦虑和压力,使得人们难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三、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的视角在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理论流派和思潮,如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等。
这些视角试图揭示现代性的局限性、失衡性和过度的机械性。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责任与自由选择,指出了现代性忽视重要的主观存在层面。
后现代主义质疑现代性的大敍事和大理论,强调个体差异与多重真理。
批判理论揭示了现代性的社会结构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和符号系统问题。
四、重构与超越现代性反思与批判现代性,并不是要抛弃现代性的所有成果和价值,而是要通过重构和超越来实现调和和整合。
在现代性的基础上,应当强调文化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承认其他文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应当注重情感、信仰和灵性,重视人的主观体验和精神需求。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
徐复观儒家艺术观的当代价值徐复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学者、教育家和书法家,他的艺术观以儒家文化为主要背景,体现了儒家文化对于现代艺术的深远影响。
在徐复观看来,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涉及到的哲学、伦理和审美问题也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徐复观的艺术观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当代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徐复观在艺术方面的思考,始终贯穿着儒家学说中“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核心思想。
他认为,艺术是人与世界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感悟,而艺术品则是一种对于世界的再现和诠释。
徐复观主张,艺术家要有广泛的学识和深入的思考,在深刻领悟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
因此,在徐复观看来,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家必须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才能够探索出更为富有个性化的创作路径。
徐复观的儒家艺术观强调了“内与外”、“形与神”的统一性。
他认为,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有形式的美,更需要有意义和精神的内涵,这就是“形神兼备”的要求。
内部性和外部性同等重要,艺术品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感官享受,更是一种内心愉悦和精神享受。
这一点在书法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徐复观以自身的书法作品为例,将书法艺术的内在修养和外在技艺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的作品。
他认为,艺术家要运用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表现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才能够打动观众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那一部分。
徐复观的艺术观突出了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要有创新意识和个性化特点,更要有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意识。
艺术家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于社会现实和文化价值的关注,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徐复观的儒家艺术观,对现代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塑“中国人主体性”——徐复观主
重塑“中国人主体性”——徐复观主体价值论的演进逻辑姜家君摘要:在西方现代性冲击之下,徐复观以“中国人主体性”为核心概念和逻辑主线,试图在历史文化中重建中国人的主体价值体系,以抉发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与文明特质。
他以“心”为切入点,着力发掘道德、艺术与政治主体一以贯之的道德理性与实践力量,这既开启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善之境,又发见了“类主体”的共同体存在方式,以中国式的主体生成路径诠释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意涵,其落脚点正在于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重塑中华文明的价值自信。
关键词:徐复观;“中国人主体性”;主体价值论;演进逻辑作者简介:姜家君,哲学博士,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2)11-0139-11对于新儒家的文化追索与学思脉络,冯友兰曾形象地评价为“接着宋明讲”,现代学者也大多认同他们沿着心学路向开辟了不同的路径模式。
相较于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等的“形上保存的方式”,①徐复观消解“形而上学”或“形而中学”的探讨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如李维武、韩星、傅永聚②等学者以徐复观的“形而中学”为基点作为“后新儒学”展开的理论路径,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闽台儒学同源性与文化认同研究”(15CKS045)。
①林安梧:《儒学革命: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86页。
②相关文章如李维武:《20世纪心学展开的三种形态——以来自鄂东之地的熊十力、徐复观、胡秋原为中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开辟现代新儒学走向生活世界之路——关于徐复观消解形而上学思想的再思考》,《孔子研究》2013年第2期;韩星:《徐复观形而中学探微》,《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傅永聚、郑治文:《形中“生活儒学”与儒学的重构》,《文史哲》2014年第3期。
139重塑“中国人主体性”——徐复观主体价值论的演进逻辑走向“生活儒学”的哲学范式,这些研究或以方法为借鉴,或以文化主体建构为标的,却并未涉及徐复观思想中“中国人主体性”这一核心概念以及由此重铸的中国人的价值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复观对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反思李维武[摘要]现代新儒家对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并不存在什么/反现代化0的问题,而是对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标本的全球性现代化运动所带来的现代性问题作一种深度的反省。
徐复观典型地体现了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
他认为,/现代文化的性格0的弊端在于:只重视和发展/科学世界0,而忽视和拒斥了/价值世界0。
现代人的/价值世界0的失落,最为凸出和最为关键的,是/思想0的困境与危机:/科学世界0的过分膨胀所起的整合)))异化作用,使现代化时代成为了/不思不想的时代0。
他进而对中西文化的价值作了新的衡论,主张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出那些西方近现代文化所缺乏而又必需的生存智慧,以改善两个世界之间的紧张关系,使现代人类走出现代性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徐复观;现代化;现代性;科学世界;价值世界[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03]01)0045)05李维武,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导师湖北武汉430064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哲学反复探讨的重大问题。
所谓现代化,指的是追求、实现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发源于西方、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标本的全球性运动;而所谓现代性,则是现代化在实现后所呈现出的基本性格,其主要的特征是工具理性、科技文明的凸显与膨胀。
因此,现代化与现代性固然有所不同,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难以分开的。
与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世界相比,对于正在追求和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民族国家来说,现代化与现代性更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十分复杂而不易解决的难题。
在这方面,现代新儒家在近80年的发展中,把反省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同重估中国文化价值结合起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思想资源。
其中,徐复观对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可以说典型地体现了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
一、/科学世界0与/价值世界0的分裂与熊十力等第一代新儒家人物相比,徐复观对现代化有着更为深切更为直接的亲身体验。
他在20世纪60)70年代亲眼目睹了日本学习欧美所实现的现代化,更亲身感受了台湾、香港的现代化进程。
这使得他对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在现代新儒家中超越前贤,独树一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
他对中西古今文化的思考与权衡,实际上也是以对现代化与现代性关系的思考与权衡为中心而展开的。
徐复观在对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进行探讨时,首先提出了/现代文化的性格0¹问题。
所谓/现代文化的性格0,徐复观又称之为/近三百年来文化的性格0º或/现代社会生活的特性0»,包括了现在人们通常所讲的/现代化0与/现代性0的双重内容,但主要是指现代化在实现后所呈现出的基本性格,包含着批判的意味,可以说与/现代性0的概念更为接近。
什么是/现代文化的性格0呢?徐复观指出: /近三百年来文化的性格,是把人拉着向前的性格;没有这,即没有一般所说的进步。
但假使在一天之中,没有树荫小憩、茶亭小饮、野外或店里小吃的时间,而只是不断地向前走着,一路上纵有好山好水,但到了下午,饥肠辘辘,体力疲乏不堪,人生至此,还有什么旅行的兴味可言呢?现代文化的病根,及由这各种病根所发生的危机,正与此相像。
只带着人们的精神向前,而没有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一点安顿,于是现代人的精神,实已过分地疲倦而堕入虚无、暴乱之中,不仅失掉了三百年来一直向前进步的意义;并且快要把这一股文化的力量,加以毁灭了。
现代人生活上的苦闷、危机,乃是由于精神上得不到平静、安顿而来的苦闷、危机。
0¼在他看来, /近三百年来文化的性格0是一种在物质生活中不断向前开拓、不断向前进步的性格,这是现代化运动的基本性格。
但也正是这种/近三百年来文化的性格0,使人的精神得不到安顿,导致了/现代文化的病根0。
在徐复观看来,这种/现代文化的病根0,可以用/沧海遗珠0这一成语来作概括。
/沧海是指当前的世界,珠是指的智慧之珠。
0½也就是说,人类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只重视和发展/科学世界0,使人的物质生活不断向前、不断丰富,而忽视和拒斥了/价值世界0,使人的精神生活陷入苦闷、陷入危机。
徐复观认为,人的世界是由/价值世界0与/科学世界0这两部分组成的。
这两个世界各有自己的特质、功能、界限。
/价值世界0是人的精神世界,旨在树立人的理想,提高人的道德,陶冶人的情操,这是使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人的生存智慧,正是来源于/价值世界0。
/科学世界0是人的知识世界,旨在追求知识,运用知识,物化知识,这是人向外部世界开拓所成就的科技文明。
人的生存手段,正是来源于/科学世界0。
这两个世界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这种关联和影响,不是一种派生的或从属的关系,在/价值世界0中不能直接产生出科学技术,在/科学世界0中也不能直接产生出道德理想。
这种关联和影响在于:/科学世界,常常要在价值世界中去追溯其源泉,并反转来成为满足价值世界的一种手段。
0¾如果离开了人的生存智慧,人的生存手段就失去了自己的源泉和目标。
因此,对于人类生活来说,/价值世界0与/科学世界0相比,无疑是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
人类生活的基本动力和基本形态,毕竟是来自/价值世界0。
人的生活与动物的生活之不同就在于:人首先对生活有一种自觉的态度,即/价值世界0,然后依这种自觉的态度去选择、构造生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活的格式和条件,即/科学世界0;而动物则没有这种自觉的态度,即没有/价值世界0,当然也就不会由此而选择、构造生活,从而建立起/科学世界0了。
对于人类来说,那种无是非善恶、无喜怒好恶的/无价值0的生活,是不能设想的。
正是这样,从根本上说,人的生活本身不是在/科学世界0,而是在/价值世界0。
/价值世界0对人的生存的这种根源性、重要性,决定了不能用/科学世界0去取代/价值世界0。
即使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的生存手段非常有力,也不能说/科学世界0对于人的生活具有无限的作用,能够取代人的生存智慧,能够解决那些属于/价值世界0的问题。
只有协调好这两个世界,人类生活才能平稳而有序地向前发展。
但是,西方近现代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化运动不仅没有完善这两个世界的关系,其结果反倒破坏了这两个世界的关系,导致了这两个世界的关系的紧张与对峙,导致了/科学世界0对/价值世界0的压抑和拒斥。
徐复观指出:/现代化的最基本问题,是知识、技术的问题。
0¿/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指标。
0À这就使得现代化所造成的/现代文化的性格0,只张扬工具理性、科技文明,而对于价值理性、人性完善却不予以重视;只发展了人的生存手段,而使人丧失了更重要的生存智慧。
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剧了/科学世界0对/价值世界0的压抑和拒斥,造成了人类生存的严重危机。
他说:/因为新物理学的发展,进一步探索出了许多宇宙中的秘密,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连二十世纪初年的人,想像也不容易想像得到。
但是,这种进步,增加了人的知识能力,却并不一定能增加人的安全和价值,所以便形成所谓-危机的世纪.。
0Á/二十世纪是科学技术飞跃的时代,却同时也是思想沉沦、人生混乱而幽暗的时代。
0Â日本是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济起飞、首先按照西方模式实现现代化的亚洲国家。
1960年,徐复观重访日本,就相当敏锐地发现了现代化所带来的/现代文化的性格0的弊端,深有感触地说:/人在由科学所成就的物质世界中,是一天一天的变得更为渺小了。
0 l v/日本的-人.,并没有随着技术、经济而进步;所以日本十年来在技术与经济的成就,并不能解决日本自身的问题。
其实,这不仅是日本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大问题。
0 l w及至6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仿效日本的模式去实现现代化,更激起徐复观的莫大忧虑。
他说:/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理性过剩,抑压了人生中其他方面的理性的发展,以致使文化、人生失掉了平衡,因而发生了反理性的倾向,这是可以理解的。
传统的价值观念,渐成为有躯壳而无灵魂,并且成为有权势者驱使无权势的工具,因而发生反价值的倾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0但问题在于:/台湾有些人们,对于西方这种插曲,不穷其源,不究其委,以为这是最新的东西(实际是最旧的),所以也是最好的东西。
0 l x正是这样,徐复观感叹地说:/现代之所以成为现代,正是以精神分裂作为其重要地特征。
0 l y这种/精神分裂0,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科学世界0与/价值世界0的分裂,人的生存手段与人的生存智慧的背离。
这是最能体现现代性的东西。
二、/不思不想的时代0在徐复观看来,现代人的/价值世界0的失落,在人的生存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来,但最为凸出和最为关键的,是/思想0的困境与危机。
他说:/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说明现代社会生活的特性。
不46思不想,大约也是现代社会生活特性之一。
0甚至可以这样看,/越是现代化的地方,便越是不思不想的地方0。
正是这样,他把现代化时代称之为/不思不想的时代0。
l z徐复观认为,人之为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具有/思想0,人只有通过/思想0才能建立和完善/价值世界0,如果人的/思想0一旦停滞,那么人的/价值世界0的失落也就不可避免了,人自身的存在也就面临困境和危机了。
为什么/现代文化的性格0会造成/思想0的失落呢?他进行了深入论析,指出这是/科学世界0的过分膨胀所起的整合)异化作用造成的。
他说:/现代文明,是把人从属于自己所造出的机械。
机械变成了主体,而人自己反成为机械的附庸。
由机械的构造、活动的要求,而把人组织得比过去任何世纪更为紧密;但组织在一起的人们,彼此只有配合机械的协同动作。
这种协同动作,与每一个人感情意志无关;因而很少有情感的交流、意志的结合。
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机械零件与零件间的关系。
0 l{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被编入于万能化的技术家政治及日益扩大的官僚政治之中,使每一个人,不是以-一个人.的身分而存在,乃是以-大众.的身分而存在。
0 l|当人成为机械的附庸,由/一个人0变为/大众0的时候,人的主体性也就丧失殆尽了,人的/思想0也就成了多余无用之物了,于是人也就/不思不想0了。
徐复观指出,这种/思想0的失落表现在许多方面,在道德上、在艺术上、在文学上、在人生态度上都强烈地表现出来。
其中有两种形式,在他的笔下受到了专门的批判。
其一,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感官机能0代替了/理性思维0。
现代人面对生活,不再追问/为什么0,而只是问/怎么办0。
/为什么0,作为/思想0的运用,无疑是一种充满理性的追问与思考,显示了/思想0所具有的向深度方面与广度方面推展、扩大的特性。
而/怎么办0,虽然也是一种/思想0的运用,但却不曾通向自己的内心,不曾依凭自己的理性,常是以感官机能为主,把/思想0局限在事物的表层上,局限在事物的孤立的个体上,并不作深层的、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