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舍府的倒塌
解读爱伦_坡_厄舍府的倒塌_中的美学体现_周衍
065
作家杂志 Write r Ma ga zine 2013 No.1
借鉴与比较
的倒塌》通过抽象的死亡,恐怖事物来表现美。这种美对于 读者来说是遥远、不适、陌生与神秘的。这里他所写的疾病、 死亡与变态与传统的美与善、道德对立,从而没有把他的作 品与说教直接结合在一起。
3 超想象的怪诞 怪诞是扭曲反常的,他将不同的东西不协调的混合,制 造出既滑稽恐怖,又陌生罕见的神秘色彩。小说《厄舍府的 倒塌》写的是活埋及复活的故事。这些在现实中是不可思议 也不可能出现的场景,因为内容的离奇怪诞,令人匪夷所 思,使得作者有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爱伦·坡的想象力丰富怪诞,尤其表现在描写人物的变 态心理和扭曲的内心精神世界。坡通过与众不同的视角探 索人物心灵的灰色地带,用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心灵扭曲 的畸形人的画廊,带领读者体验他想象之旅的怪诞。罗德里 克·厄舍是坡精心塑造的典型主人公,他的恐惧源于他和胞 妹之间那种乱伦的爱。小说中罗德里克将他们之间的爱解 释为:这是一种“体质上和家族的邪恶”,其中暗示了这种被 世人排斥,唾骂,诅咒的乱伦之爱是他们深受精神和肉体折 磨的根源,所以最终为了摆脱精神上的负罪感,他将自己的 胞妹钉死在棺内,同时也葬送了自己。故事中,坡成功地表 现了人的思想病态,用叙事者的角度通过描述厄舍先生幻 影横生的思维,揭示了一个丧失了理智的人回光返照后的 精神世界。 心理描写无疑是坡表现其怪诞的最成功之处,但人物 的塑造也有很多反常,与常理背道而驰的怪诞。在《厄舍古 屋的倒塌》中,玛德琳被活埋之后仍然想尽办法,凭借自己 的坚强意志移开棺木,逃出地下室,坡这里塑造的女性形象 具有力量、理智、意志力坚强、求生欲望强烈等男性化的特 点;而相比之下,罗德里克面无血色,外表虚弱,对光线敏 感,总是被死亡的意念占据,这里男性被塑造得具有懦弱、 敏感、求死欲强烈等女性的特点。这与传统观念截然相反而 显怪诞,这种让人陌生的怪诞产生的效应使小说更具艺术 性,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爱伦·坡曾经归纳自己小说的 特点是:“把滑稽提升至怪诞,把可怕提高到恐怖,把机智夸 张成嘲弄,把奇特上升至怪异和神秘。”坡也确实有这种能 力,今天的文学艺术,怪诞的运用空前广泛,超现实主义、黑 色幽默、荒诞派戏剧都大量使用怪诞手法。怪诞已进入了美 学范畴,成了一种独特的美。 4 超空间的构建 无论是厄舍古屋的外部环境还是厄舍古屋都被构建成 一个与外界没有任何接触,与世隔绝、完全密闭的空间。首 先看厄舍古屋的外部环境,古屋被“铅色的暮霭”围绕,有 “奇异的白光”在周围缠绕,夜里“月光的颜色如鲜血一般红 艳”,这样的描写使古屋周围的空气都变了味儿,这些诡异 的天气如“裹尸布”紧紧地将古屋层层包围,犹如一个巨大 的地青石棺紧紧地将古屋锁在了里面,唯一能感受到渗透 进古屋的也只有死亡的气息。 外部空间虽然营造出了封闭感觉,却也被赋予变化,使 读者担忧着主人公的命运。首先“浓重的雾霭”在读者的心 中已经种下深深的阴郁。随着故事的发展,在一个没有星 月、没有电闪雷鸣,但却乌云密布、狂放肆虐的黑夜里,读者 结合未知的故事发展早在心中种下的阴郁、不安已经转化 为恐惧、惊悚。厄舍古屋深远静幽,这密闭的世界绝非世外 桃源般美丽无忧,而是犹如一座活死人墓将一对幽灵般的 兄妹关押着,笼罩在周围的是炼狱般的黑暗。 古屋室内的构建同样给读者密闭的空间之感,从而制 造出使读者窒息的压抑。厄舍的房间位于古屋的南部,叙述
厄舍古屋的倒塌——读书笔记
《厄舍古屋的倒塌》读书笔记《厄舍古屋的倒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是美国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埃德加·艾伦·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的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被世人评价为坡的最优秀的作品。
在该小说中,坡运用各种词语,巧妙安排情节,结合运用文笔技巧,制造了异常恐怖的艺术效果,读者对其小说技艺无不折服。
通过运用如夸张、借代、比喻、拟人、矛盾等修辞手段,使得整个作品寓意丰富且耐人寻味,作品氛围充满神秘的恐怖气息。
在文章中,爱伦坡擅长运用象征的这一手法挖掘读者内心的想象力,从而激发读者心灵的恐怖。
坡的作品被称为“象征主义戏剧”,通过典型的气氛烘托以及情节细腻描写,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坡的小说被称为象征主义戏剧,通过典型的气氛与情节描写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其中《厄舍古屋的倒塌》被评论家称为爱伦坡象征手法运用得无懈可击的小说。
象征是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是指用具体的事物来代指抽象事物和思想感情。
象征的具有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二者之间原本没有根本和直接的联系,但是通过作家对本体事物的细腻描绘,读者会产生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意会到作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象征手法的效果是寓意深刻,不但丰富读者的想象,还可以通过简练形象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坡用象征的手法贯穿整部作品,将人物与房屋融为一体厄舍古屋最后的倒塌寓意着厄舍兄妹的死亡,也代表厄舍家族的灭亡。
厄舍家族与古屋十分相似,古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摇摇欲坠,而饱受保守精神折磨的厄舍家族最后一代的兄妹二人整日神经兮兮、行为怪异。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兄妹二人倒地身亡,厄舍古屋的倒塌同厄舍兄妹的死亡互为隐喻相辅相成。
在故事中,这座古屋象征着一个躯体,而兄妹二人就是同一个灵魂驱使下的两副躯体,房屋逐日破败就像男主人公饱受精神折磨、女主人公重疾缠身一样,他们的精神和内心就和那座古屋一样也出现了裂缝,随时可能崩溃。
厄舍府的倒塌(节选)
股 神经不安 的味道 。他 提到 自己患有 严重 的
●
,_ 、
美
、J
埃 德 加
● பைடு நூலகம்
爱 伦
●
坡
疾 病 — — 是 让 他 备 受 折 磨 的精 神 错 乱 ,还 说 , 真 的 很 想 见 到 我 这 个 最 好 的 朋 友 、惟 一 的 知 己 ,能 跟 我 快 活 地 呆 上 一 阵 子 ,病 情 便 会 减 轻 云 云。全信如此 这般说 了很多 。他 的请求显 然 出 于 一 片 真 心 ,让 人 片 刻 都 不 能 犹 豫 。 于 是 ,我 马 上 就 应 邀 动 身 了 。 来 是 来 了 ,我 却 依 然 认 为 ,他 的 召唤 真 是 蹊跷 得 紧 。
我 抖 落 掉 心 中那 些 只能 说 是 梦 幻 的 念 头 ,
更仔 细地端详 这座府 邸的真正 面貌 。看来它
I 书2 01 8·q 27 I /
...1l 墨.. ... .香..........·.. .经... ..一典 世界典藏
的 主 要 特 征 ,在 于 年 代 极 为久 远 ,时 光 的痕 迹 使它褪尽 了鲜 亮的颜色 。墙 上布满微小 的真 菌 ,乱糟糟地 挂在屋檐下 ,酷似蜘蛛 网。不过 倒 也 找 不 出破 损 得 特 别 厉 害 的 地 方 。没 有 一 堵 墙 是 倒 塌 的 。各 部 分 配 合 完 好 ,整 齐 划 一 , 个别石 头却 碎裂 了 ,看上 去非 常不协 调 。这 使 我 不 由想 起 无 人 问 津 的地 窖 里 那 旧 的木 制 品 ,多年 来 它 们 吹 不 到 外 面 的 一 缕 风 ,看 似 完 整 ,实 则早 已腐 烂 多 年 。 不过 厄舍 府 除 了表 面 上 的 衰 颓 ,整 幢 建 筑 看 上 去 丝 毫 没 有 摇 摇 欲 坠 的迹 象 。如 果 仔 细 观察 ,兴许 能 发 现 一 条 细 微 的 裂 缝 ,它 就 从 正 面 屋顶 上 开 始 ,曲 曲 弯 弯 顺墙 而下 ,直 至消 失 在 阴 沉 沉 的湖 水 中 。
厄舍府的崩塌
《鄂榭府崩溃记》是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描写一对双胞胎都患有不可名状的不治之症,又具有一种无法理解的病态心理。
最后在一个狂风暴雨之夜,姐妹裹着尸衣回来,与兄弟同归于尽,古老的鄂榭府也突然崩溃,化作一堆瓦砾。
作者通过这一阴森恐怖的故事,探索了人性中的邪恶与病态。
爱伦·坡在小说里着力描绘的自然环境不但渲染了一种恐怖的气氛,还充分表明了鄂谢庄院与自然的严重分裂。
正是由于充满生机的自然力的缺失,鄂榭府才弥漫了一种阴郁而窒息的气氛。
因此,《鄂榭府崩溃记》这一悲剧可以解读为一种生态灾难,它昭示了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的联系。
如果脱离了活生生的自然,人类历面临的前景也只会是腐烂和崩溃。
内容简介小说中故事发生在阴森恐怖的鄂榭府,久居其中的双胞胎,兄弟多年精神失常,姐妹则久病不起,终被其兄弟活埋地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姐妹破棺而出,长驱直入,倒在其兄弟怀里死去。
至此,其兄弟劳德立克·鄂榭原本错乱脆弱的神经也随着其姐妹玛德琳肉体的死亡而崩溃,鄂谢府也在风雨飘摇中倒塌。
创作背景《鄂榭府崩溃记》完成于1839年,后于1840年收录于《怪诞故事集》。
作品的写作年代基本处于19世纪中叶,这是西方传统精神与现代化文明激烈碰撞的年代,西方自中世纪一直延续的古老贵族阶级在新时代元素的冲击下已是日薄西山,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家族随之塌陷、没落,而其直接表现便是其成员精神世界所出现的近乎于癫狂的错乱。
人物介绍罗德里克男性主人公罗德里克生性忧郁孤僻,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对于精神失常而又极度匾乏爱情的罗德里克而言,最亲近的姐妹无疑成了他生理欲望的牺牲品,然而这种兄弟姐妹间的乱伦之爱并没有挽救其精神上的变态,反而因负罪感而使他的精神更加趋于疯狂和崩溃。
作为他的同胞姐妹,更是他罪孽的见证人和伦理道德的代言人,他狂热地爱着她,同时又更恨她,害怕见到她。
可以说正是这种折磨心灵的复杂情感促使他心理上无视于姐妹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在潜意识中他早已将姐妹活埋了。
厄舍府的倒塌
《厄舍府的倒塌》——爱伦坡那年秋天,一个阴沉、昏暗、岑寂的日子,乌云低垂,厚重地笼罩着大地。
整整一天,我孤零零地骑着马,驰过乡间一片无比萧索的旷野。
暮色四合之际,令人忧伤的厄榭府终于遥遥在望。
我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一瞥见那座建筑,心灵就充满难以忍受的忧伤。
说难以忍受,是因为往常即便到了荒蛮之所或可怕的惨境,遇到那种无比严苛的自然景象,也难免有几分诗意,甚而生出几分喜悦;如今,这股忧伤的感觉却总是挥之不去。
我愁肠百结地望着眼前的景物。
我望着孤单的府邸和庄园里单一的山水风貌,望着荒凉的垣墙、空洞的眼睛一样的窗子、三五枝气味难闻的芦苇、几株枯木白花花的树干——心里真是愁苦至极,愁苦得俗世的情感已无法比拟,只有与染阿芙蓉癖者梦回以后的感觉作比,才足够贴切——苦痛流为日常,丑恶的面纱也摘除而去。
我的心直翻腾,还冷冰冰地往下沉,凄凉得无可救赎,任是再有刺激人的想像力,也难说这是心灵的升华。
究竟的怎么了?我思忖起来。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在注目厄谢府时如此不能自控?这是个破解不了的谜。
沉思间,模糊的幻想涌满心头,却又无从捉摸。
我只得退而求其次,自圆其说罢了——简单的自然景物凑在一起,确实有左右人情绪的力量,但要剖析这种感染力,即便费尽心机,也是无迹可寻。
我思量道,这片景物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只消在细微处布置得稍有不同,带给人的那种悲伤的感觉,可能就会减轻,或许会归于消泯。
这种念头一起,我策马奔至山中小湖的险岸边。
小湖就傍着宅第,湖面泛着光泽,却一丝涟漪都没有,黑黢黢,阴森森,倒映出变形的灰色芦苇、惨白树干、空洞眼睛一样的窗子。
我俯视着湖面,浑身颤抖,比刚才的感觉还要奇怪。
然而,目前我还是打算在这阴沉的府邸作几个星期的逗留。
这座府邸的主人罗德里克。
厄谢是我儿时的好朋友。
我们有好多年没见过面了。
可最近,我收到了一封从本国一个遥远的地方发来的信——是他写来的,信写得很急切,还非要我亲自去一趟。
在他的亲笔信里,显然透着股的神经不安的味道。
《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和散文家,享有精神分析批评与侦探小说之父的美誉。
坡(以下简称“坡”)在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三个领域内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坡的短篇小说独具一格。
他着意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讨当时依然被人们所忽略的人的精神状态,对表现人的病态思想尤感兴趣。
他致力于描绘现实与梦幻晦明交界地带的状貌,从而扩张了文学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坡有意识的探索人脑的下意识状态,最擅长对人的精神和道德病态的探索和描绘,以精神错乱和不正常的思想状态为手段,以属于半疯或精神失常的人物为媒介,揭示出生命与死亡、理性与疯狂之间激烈的对抗和人的理智最后崩溃的恐怖过程。
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1885-1930)称此为“心灵的分裂过程”。
坡成为美国文学史上首位把精神病人作为小说主人公的作家,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坡式人物。
坡最著名的哥特式恐怖小说《厄舍府的倒塌》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就是一个典型。
《厄舍府的倒塌》描写了一个古老家族的一对孪生兄妹罗德里克和妹妹马德琳住在一座令人窒息的幽暗古屋中。
妹妹疾病缠身多年,哥哥因思想久被压抑而精神失常。
妹妹病笃,哥哥邀请挚友前来做伴。
后来哥哥将妹妹活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妹妹又破棺而出,抱着哥哥一道死去。
朋友“我”仓皇逃出。
古屋在风雨中突然崩塌,悄无声息地沉人黑黝黝的山湖里。
在该小说中,爱伦?坡通过一个阴森、恐怖的外部世界的展示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病态。
文本中所揭示的主人公内心的困境及其无望的挣扎带给人一种“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悲哀与绝望,令人感到即便上帝没有死,至少也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本文拟就给埃德里克-厄舍的精神所造成的压抑、病态乃至最终崩溃的悲剧成因及其恐怖效果进行初步探讨分析。
一、恐怖隔绝的生活环境人是环境中的人,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其生活环境。
厄舍从出生之日起一直生活在恐怖、隔绝的环境中,伴随着厄舍的成长,环境逐步琢蚀并扭曲他的心灵。
厄舍尔府的倒塌中英文对照
厄舍尔府的倒塌中英文对照The Collapse of Escher's Palace。
在厄舍尔府深夜的黑暗中,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一切都倒塌了。
厄舍尔男爵和他的家族成员全被活埋在了废墟下,连同他的珍贵艺术品和资料。
In the dark of night at Escher's Palace, a sudden crash was heard, everything collapsed. Baron Escher and his family wereall buried alive in the debris, along with his precious artworks and documents.废墟中没有找到任何幸存者,导致这个悲剧的原因至今仍未查明。
这个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
人们开始怀疑这些庞大的古堡是否真的安全。
No survivors were found in the debris, and the cause of this tragedy remains unknown to this day. The incident shocked the entire society, and people began to wonder if these massive castles were truly safe.厄舍尔府曾是欧洲最壮观的建筑之一,也是艺术收藏家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的原因。
如今,只留下几堆残垣断壁,其中仅剩的几件艺术品也因断裂而无法修复。
Escher's Palace was once one of the most magnificent buildings in Europe, and the reason why art collec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ame here. Today, only a few rubble walls remain, and the few remaining artworks are irreparably damaged due to fractures.。
《厄舍屋的倒塌》中的“裂缝”意象解读word精品文档4页
《厄舍屋的倒塌》中的“裂缝”意象解读一、引言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优秀短篇小说作家,独到的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侦探小说的开山鼻祖。
作为小说家,坡具有迷人的想象力,因而我们高度地赞赏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象征主义先驱。
在他一生当中,坡创作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优秀短篇小说。
其中,《厄舍屋的倒塌》被认为是埃德加·爱伦·坡的典型象征主义小说之一。
二、《厄舍屋的倒塌》与其“裂缝”意象《厄舍屋的倒塌》讲述的是厄舍家族末代一对兄妹的命运。
兄妹俩生活在一座令人窒息的幽暗古屋里,其两者都患有无法名状的不治之症。
哥哥由于思想长久被压抑而精神失常,妹妹多年以来一直患有强直性昏厥症,在她病危当晚,哥哥邀请了挚友前来做伴。
由于病态心理作祟,哥哥将妹妹活埋于家中地下室。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妹妹裹着尸衣突然破棺而出,抱住哥哥,两人同归于尽。
朋友仓皇逃出之时,本来就有一道裂缝的古屋突然坍塌,从此消失。
评论界对小说《厄舍屋的倒塌》的象征意义分析数不胜数,且各自有着众多的解释。
借用John H. Timmerman的一句评论:“《厄舍屋的倒塌》是属于这样一类为数不多的小说:有多少读者就会有多少不同的理解。
”裂缝虽不起眼,但《厄舍屋的倒塌》中的“裂缝”却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中,象征的定义是:象征,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唐松波,黄建森,1999:548—549)。
“裂缝”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清楚和明白的存在于厄舍屋上。
在小说里,这个客观存在的却裂缝寄寓着两方面的特殊含义,一是标志着厄舍家族的灭亡,二是暗示着厄舍兄妹的精神疾病。
与此同时,裂缝为扣人心弦的悬念和小说情节做铺垫,完美地成就了一篇恐怖小说。
三、“裂缝”意象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文章当中“裂缝”象征意义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在这部小说里反映的?“裂缝”与小说情节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裂缝一直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既是悬念,又作铺垫。
从哥特式风格角度探析《厄舍古屋的倒塌》
从哥特式风格角度探析《厄舍古屋的倒塌》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
其作品形式精致、语言优美、内容多样,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
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说闻名于世,他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之一,被尊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后世科幻小说的始祖。
哥特以独特及富有魅力的表现方式,深深影响这个社会。
但它并不是一种生活态度,更像一种反讽。
哥特文学以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为代表。
坡的大部分小说都具有哥特传统的因子。
其特征主要凸显在小说叙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细节方面的生活化和具有魔术奇幻性的叙事情节,其中又不失叙事的现实感。
他在精细的哥特环境氛围的描摹上和对叙事情节中偶然性的把控上无不流出怪涩恐怖因子这一独特的审美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极具现实意义,它们映照了当下社会中人们已经异化了的心理状态。
孤独而焦虑的人们基于“自体保存”的心理需求自然产生了对崇高感的渴求:人们渴求能处于某种安全地带,在这里具有破坏力的对象对人们展以造成实际威胁和伤害,与此同时又能享受因恐怖、惊险、黑暗等引起的审美快感。
在短暂的一生中,爱伦·坡共写了70多篇小说,主要作品有《红死病的化装舞会》、《厄舍古屋的倒塌》等。
《厄舍古屋的倒塌》描写的是一个古老的具有族内通婚传统的家族中一对具有乱伦倾向的孪生兄妹“毁灭”的故事。
妹妹多年疾病缠身,哥哥因思想久被压抑而精神失常。
当中恐怖章节内容与室外传来的怪异声音凑巧配合一致。
此时妹妹破棺而出,披着尸衣站在门口,死在已经晕死过去的哥哥的怀里,挚友仓皇逃出古屋后,古屋在风雨中倒塌在屋旁的池塘里。
该故事充满了哥特式小说的元素和风格,光凭其独特诡异骇人的情节就产生了足够的恐怖效果。
一、环境氛围的哥特式情境作者通过种种方式营造了阴郁凄迷的环境,强化了小说本身的哥特式氛围。
从哥特建筑的角度看爱伦坡的《厄舍古屋的倒塌》
从哥特建筑的角度看爱伦坡的《厄舍古屋的倒塌》作者:赵姗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赵姗(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601)摘要:《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代表作之一。
从哥特文学和哥特建筑的可比性为着眼点,把《厄舍古屋的倒塌》比作一座哥特建筑,以探寻两者的共同的渊源,从而展开一个新的视角去感受爱伦坡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对哥特小说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哥特建筑;哥特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崇高理论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60-03产生于18世纪60年代,并在19世纪初的英国文坛蔚然成风的哥特小说(Gothic Novel)聚集和吸引了当时以及后来众多的关注。
英国哥特小说始于霍勒斯·瓦尔浦尔的《奥特兰托城堡》,这部小说的副标题即是“Gothic Story”。
由于其伟大的原创性和扣人心弦的悬念,这部小说大受欢迎并被众多小说家推崇和模仿。
到了18世纪,哥特在文学领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就像许多建筑师把哥特元素应用到教堂建筑上一样,越来越多的作家也开始追随瓦尔浦尔的脚步,把哥特元素投入到小说的创造中,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小说家爱伦·坡。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代表作之一。
近年来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很少有人结合哥特小说的建筑背景来分析作品。
然而,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到后来的拉斯金都提出过建筑艺术和文学是相通的。
弗兰克曾说过:“文学和建筑是相对应的或是相等的。
”在艺术史上,建筑与文学这两种艺术形态也是相互影响的。
建筑成为文学创造的主题,这其中就涌现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纵观中外文坛,《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等,都是以建筑为背景,展开不朽的文学画卷。
而《厄舍古屋的倒塌》,也是以厄舍古屋为背景,通过对一些极端的事件的渲染,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传统,营造了恐怖、怪诞的气氛。
浅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恐怖元素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作家,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编辑和文学评论家,亦是美国浪漫主义者的先锋。
其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他的恐怖小说。
他的恐怖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的哥特式风格又对其进行了扩展。
一、爱伦坡及其作品简介艾德加·爱伦·坡(1809-49)生于波士顿,早年父母双亡,由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富商约翰·爱伦收养。
坡在一八五一年至一八五二年在英国读书时与养父反目,始终没有和解,后者一八三四年逝世时,遗嘱中对坡只字未提。
曾入佛吉尼亚大学,未几辍学,投效美国陆军,升为军士长,后入西点军校。
故意犯过被开除后,在巴尔的摩、里士满、纽约与费城以卖文为生,受雇于若干期刊,一八三六年和十三岁的表妹佛吉尼亚?克莱姆结婚,十年后妻子死于肺病。
其后精神日益失常,终至于神智昏迷,死于巴尔的摩的一沟渠里。
他的《厄舍古屋的倒塌》出版于1839年,描写一个古老家族的一对孪生兄妹住在一座令人窒息的幽暗古屋里,妹妹多年疾病缠身,哥哥因思想久被压抑而精神失常,妹妹病笃,哥哥邀请挚友前来作伴。
后来哥哥把妹妹活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妹妹又破棺而出,死在已经晕死过去的哥哥的怀里。
朋友仓皇逃出,古屋在风雨中倒塌在屋旁的池塘里。
二、恐怖元素的分析在《厄舍古屋的倒塌》的这篇小说中,爱伦坡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制造出种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来表现人类理智的毁灭,同时体现了爱伦坡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1.哥特式恐怖元素的运用哥特式的恐怖继承与发展在爱伦坡的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它同时也将哥特式小说写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哥特式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耀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后来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
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厄舍府的倒塌_罗德瑞克精神分析
《厄舍府的倒塌》罗德瑞克性格分析文献综述08外国语学院英语(6)班 20082277 邹艳玲艾德加. 爱伦.坡在《爱伦坡短篇小说集》说到“坡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多讲述恐惧和死亡,是正面描写这一主题的卓越代表。
其故事中的男性多是思维敏捷、多疑敏感而又忧郁的;女性则多是美丽的,但这种美总是和死亡紧密联系。
”常耀信在《美国文学简史》中提到“坡在营造恐怖氛围的同时,深入探索人大脑最隐秘处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精神活动, 展示了人物从心理变态到精神过程, 英国小说家D. H.劳伦斯称此为心灵的分裂过程”. 程爱民在20 世纪英美文学论稿认为“《厄舍府的倒塌》中的主要人物---罗德瑞克和玛德琳,作为双胞胎他们外表相似,性格却截然不同”。
文章运用朱刚.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谈到的“二元对立”的角度解读小说中罗德瑞克这一角色的性格复杂性。
”首先,在塑造两人性格时作家所运用的手法不同。
罗的角色在小说中是显性,他的性格也是显性的。
而对于妹妹玛德琳,所有关于她的信息都是从哥哥罗德瑞克的只言片语和最后那一幕的垂死挣扎中得来,因此妹妹玛德琳是小说中的隐性角色,其性格也是隐性的,读者只能通过兄妹两人的对比来了解玛德琳的形象和性格。
妹妹玛德琳作为一个隐性角色,其作用主要是更好地衬托和表现出哥哥罗德瑞克这个显性角色的复杂性格。
孙维林在致命的自恋人格认为“哥哥罗德瑞克极端自恋,妹妹只是哥哥心中一部分自我的影射”,罗德瑞克自恋性格的表现除了正常的情感之外,罗德瑞克似乎什么都有了:金钱、智慧、才能、甚至还有男子中并不多见的美貌,因此他有自恋的“资本”。
内向的性格特征决定了罗德瑞克不可能像一般的自恋者那样处处炫耀,但这些特点还是表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中。
比如,他缺乏与他人真诚交流的能力,周围的人都被他当作了可利用的工具。
罗德瑞克以软硬兼施的口气让多年不见的朋友赶来陪他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感。
表面看来他们是亲密的朋友,但他病态自恋的人格就像一堵无法逾越的墙,使他们之间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思想交流。
“厄舍府”恐怖意象分析——重新解读爱伦·坡短篇小说《厄舍府的倒塌》
从更深层次上看 ,外界秩序也象征着理智 、伦 理 、道德 、规
心理或推理分析为主 ,并带有哥特式的传奇色彩。作品中人物 范等文 明权力 ,而这些对 于代代避居 于此 的厄舍 家族并不 通
较少 ,故事大都发生在异 国他乡 ,常笼罩在一种浓烈 的忧郁恐 用 。他们按照 自己的规则行事 ,蔑视一切秩序和道德说教 ,他 怖 气 氛 之 中 。正 如 坡 自所 承认 的 :“滑 稽 被 夸 张 为 怪 诞 ,害怕 被 们 近 亲 通 婚 ,兄 妹 恋 爱 ,追 求 精 神 之 恋 。他 们 逃 离 现 代 工 业 文
还是无奈的顺 从必须二选一 。在长期 的精神折磨和互相 的情 感 纠 缠 下 ,他 们 才 出 现 上 文所 提 到 的情 况 — — 病 痛 缠 身 。直 至 最后 在暴 风 雨 的 晚 上 ,哥 哥 在 病 态 心 理 下 活 埋 了 的妹 妹 从 坟 墓里爬 出 ,扑在挚爱的哥哥身上 同归于尽 。这份交织着痛苦和
光线 ,讨厌声响 ,所有花 的芬芳都会使他窒息 。他也 因此备受 折磨 ,所以只能吃特定 的事物 ,穿特定 的衣服 。“我”第一次见 到厄舍时 ,几乎无法认得童年时 的朋友 ,白的像死尸一般 的皮
“我 ”作为真实世 界的代表 ,为这座 似梦似幻 的古宅增加 了些 许真实性 。
在《厄舍府 的倒塌 》中,那幢房子有着“空洞洞般 的眼睛窗
渲 染 成 恐 惧 ,诙 谐 被 扩 展 成 粗 俗 ,奇 特 被 想 象 成怪 异 和 神秘 。” 明 的 异 化 和 挤 压 ,在 这 远 离尘 嚣 的 古 屋 内 有 自 己的 生 活 圈 子 ,
《厄舍府 的倒塌》是他短篇小说 中的上品 ,情节怪诞。讲述 读书冥想 ,提升心灵 ,他们厌恶交际应酬 ,厌 恶虚情假意 ,厌恶
厄舍府的崩塌读后感
厄舍府的崩塌读后感这厄舍府啊,从一开始就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阴森劲儿。
就好像你在大夏天走进了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老房子,那种寒意是直接从脚底往头顶冒的。
坡在描写这个府邸的时候,感觉每一个字都在散发着腐朽和绝望的气息。
那墙壁啊,裂缝就像是岁月和厄运留下的深深皱纹,仿佛这个房子本身就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就等着最后那致命的一击。
里面的人物也很奇特。
厄舍家的兄妹,感觉就像是被什么神秘的诅咒笼罩着。
尤其是那个哥哥,整个人就像是和那座府邸融为一体了,精神状态也是神神叨叨的。
他那对未来的恐惧和绝望,好像不仅仅是对自己命运的担忧,更像是预感到整个厄舍家族即将面临的灭顶之灾。
妹妹呢,病恹恹的,像一朵快要凋零的花,她的存在就像是给这个已经够压抑的故事又添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故事的情节发展就像是一列失控的火车,朝着黑暗的深渊直冲而去。
那种紧张感,就好比你在看一场恐怖片,知道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但是你又忍不住想知道到底会怎么个可怕法。
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都像是在那厄舍府里,被狂风暴雨拍打着,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出恐怖的声响。
而最后厄舍府的崩塌,那简直是一种宣泄,就好像是这个被诅咒的地方终于完成了它的宿命。
从这篇小说里,我还感觉到爱伦·坡真的是很会营造气氛。
他就像是一个恐怖气氛的大师,用文字把恐惧和不安像颜料一样涂抹在读者的心里。
读他的文字,你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想象力,因为他已经把那些恐怖的画面清清楚楚地摆在你面前了。
这故事就像是一个黑暗的漩涡,一旦你开始读,就会被卷进去,直到最后被那种绝望和惊悚所淹没。
不过呢,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恐怖风格,让这篇小说成了经典,让我读完之后还能回味好久,而且每次想起来都觉得背后凉飕飕的。
这就像是吃了一口超级辣的辣椒,虽然辣得你够呛,但是那种刺激的感觉却让你忘不了。
《厄舍房屋的倒塌》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厄舍房屋的倒塌》中的概念隐喻分析《厄舍房屋的倒塌》中的概念隐喻分析《厄舍房屋的倒塌》是一部由俄国作家契诃夫所著的短篇小说,这个故事以一个房屋的倒塌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镇上人们的悲剧命运。
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通过隐喻的运用揭示出作品深层的思想和意义。
首先,故事中的房屋倒塌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房屋在人类社会中代表着固定的、安全的居所,是人们的归宿和保障。
然而,当房屋倒塌时,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安全和稳定被打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极大的。
这个象征意义的隐喻,实际上传递了一种困境和危机的感觉。
故事中的小镇居民被迫离开原本的居所,这个情节也可以被视为隐喻。
这里的小镇居民代表着整个社会,而他们离开家园被迫流离失所,则反映了人们在困境面前的无奈和无助。
通过这一隐喻,契诃夫传达了人类在面对困难时,常常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被迫接受不情愿的改变。
另一个重要的隐喻是故事中的富商。
故事以富商的房屋倒塌作为开始,他因此遭受到了经济和社会的破坏。
这个富商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统治阶级,他们靠剥削他人而获取财富,拥有着巨大的权力和特权。
当他的房屋倒塌时,他也失去了这些特权和权力。
这个隐喻暗示了富有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命运是不稳定的,他们也不能摆脱命运的摧残。
此外,房屋倒塌还可以被视为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隐喻。
这个倒塌的房屋揭示了社会制度的脆弱和不稳定。
社会制度通常被视为一个决定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当它脆弱时,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其影响。
通过这一隐喻,契诃夫暗示了人类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并非可靠和持久的,鼓励人们深思社会问题,并寻找更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道路。
最后,房屋倒塌也可以被视为对人类生活的隐喻。
人们渴望有一个稳定和安全的生活,但现实却往往是残酷和不可预测的。
当房屋倒塌时,人们的生活被彻底改变,面临着无尽的困难和挑战。
这个隐喻传达了人类存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并在困境中追求更好的未来。
厄舍古屋的倒塌
关于“厄舍古屋的倒...”的内容•本站搜索更多关于“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内容爱伦·坡无疑是一个制造“恐怖”的高手。
他一生创作了近万篇短篇小说,很多都具有强烈的“哥特风格”,气氛恐怖,情节离奇,坡还擅长于变态心理的描写。
他的被公认为佳作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说写的是一个古老的家族中一对孪生兄妹“毁灭”的故事。
妹妹病魔缠身,哥哥因思想久被压抑而精神失常。
妹妹病重,哥哥邀请挚友前来相伴,挚友应邀而至。
后来哥哥把妹妹活埋,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妹妹又破棺而出,死在已经晕死过去的哥哥的怀里,挚友仓皇逃出古屋后,古屋在风雨中倒塌在屋旁的池塘里。
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坡的创作思想除了受到他对当时社会的怀疑态度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他有意无意地运用了精神分析的创作手法来写小说。
尽管坡英年早逝时西蒙格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学批评的创始人还没有出生,但我们仍可以把坡的创作看作具有“精神分析”的倾向。
弗洛伊德的一个法国学生著有《艾德加·爱伦·坡:心理分析随笔》(1933年)。
近人认为他的某些作品是弗洛伊德学说和卡夫卡小说艺术的先声。
小说的主人公处于一种精神失常的状态,他是因思想长期受到压抑而发生变态的。
这正是弗洛伊德诊所里的那种精神病患者。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一种天生要寻欢作乐的欲望,这就是所谓“欢乐原则”。
但是这种欲望受到“现实原则”即理性和实现的压抑,得不到满足,于是就升华变态,潜伏在无意识之中,一旦这种压抑超过极限,就精神失常。
在这一点上,有意义的是,作者坡也因家庭的不幸,生活的潦倒,文学名声的抵毁,婚姻的短暂而天生敏感,性情古怪,以至精神失常。
可以说,坡的精神世界是不健康的,这是他趋向于创造病态精神世界的原因。
爱伦·坡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从无意识中寻求创作的灵感。
杀死亲生兄妹,泯灭手足之情,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也偶有发生,这是一种人性的毁灭。
鄂谢府崩溃记及厄舍古屋的倒塌中文译版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鄂谢府崩溃记》/《厄舍古屋的倒塌》【中文译版】[爱伦·坡著]他的心脏像是一个悬挂着的琴箱,稍一碰触便发出音乐的鸣响。
——贝朗瑞在这年秋天的一个沉淡、阴暗、寂静的白日,天上的云彩低垂。
整整一天我独自一人骑着马走过乡下一大片极为凄凉的土地,暮色降临时,我终于看见了那阴沉的厄舍古厦。
不知怎么搞的,我一看到这幢房子,就不由产生出一种难以忍受的忧郁感。
我说难以忍受,是由于这种感情中没有半点美的味道,要知道,即使是最荒凉、最可怕的自然景象,在人们心中也往往会引起一种近乎诗意的感伤,而我现在的忧郁感中却毫无诗意可言。
我望着前面的景象——望着这幢房子和它周围的地貌,望着光秃秃的墙壁,望着眼睛般的窗户,望着那一排排蓑草,望着那几株死树的白树干,心中极感压抑。
这感觉就如同吸足鸦片的人从美梦中醒来,重新回到冰冷的现实中一样。
我心里冰凉冰凉的,心猛地往下一沉,感到一阵恶心——不论运用何种崇高的想象力,这种忧郁感都是无法驱散的。
我不由想到: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我一看到厄舍古厦心里便极为别扭?这是一个难解之谜,我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一想到它便心中充满种种阴沉的想象。
我只好得出一个十分牵强的结论:一方面,毫无疑问,自然景物这种组合,确实产生了一种力量,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而另一方面,对于这种组合的感受和分析,却应该是因人而异,寓于人本身的思考当中的。
我想到,假如把眼前的这些景物重新安排一下,它们的压抑性很可能就会大大减弱,甚至完全消除。
这样一想,我便策马来到池塘陡峭的边缘,观看灰色的蓑草、丑陋的枯树干,和那眼睛般空洞洞的窗口,我心中忽然打一个冷战,情绪变得比刚才更为压抑。
然而,我却将在这幢阴沉的古厦中住上几个星期。
它的主人罗德里克·厄舍从小就是我的好朋友,但是现在我俩已经许多年未曾谋面了。
最近我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乡下的信——一封来自他的信,一封纠缠着我、必须我亲自答复的信。
_厄歇尔府的倒塌_的现代阐释_刘俐俐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厄歇尔府的倒塌》的现代阐释刘俐俐内容提要:本文从叙事学与原型理论入手,对爱伦·坡的经典小说《厄歇尔府的倒塌》进行了解读。
发现叙述者作为故事的虚构世界和读者的现实世界的中介,在恐怖效果的传达和审美维度的扩展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依据原型理论,文学性的产生源于文学作品作为“虚构性的语辞结构”对神话的移用,这同时也是对生活常轨的脱离。
《厄歇尔府的倒塌》的文学性是通过魔怪意象和死而复生原型的移用来实现的。
在其荒诞的故事背后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这是人类共同的经验。
关键词:爱伦·坡 《厄歇尔府的倒塌》 叙事学 原型批评美国作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歇尔府的倒塌》,给我们最震撼而直观的印象是“房屋”的倒塌和房屋主人倒地而死两个形象的相互重叠,这样的印象是我们对这一名篇进行理论分析的切入口。
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和原型理论方法,分析其神奇、阴森和凄凉的气氛所形成的恐怖效果为何长久地吸引着读者,而且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
一、叙述者带领我们进出于文本内外《厄歇尔府的倒塌》是用第一人称叙述出来的与经验世界不同的独特世界。
站在这个世界门口的就是叙述者“我”。
“我”是带领读者进入这个虚构世界的带路人。
以弗莱的虚构故事模型的理论来看,《厄歇尔府的倒塌》是一个模仿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低模仿”虚构作品。
这种模式故事中人物与日常生活中的人是处在同一地平线上,和现实生活中人们情感的逻辑及性情都是相同的,因此故事人物任何反常举动和命运都会引起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震惊。
叙述者是连接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中介,叙述者“我”是一个与主人公厄歇尔童年时代就相识的老朋友,遵从厄歇尔的召唤,来到厄歇尔府,并且叙述了来到厄歇尔府的路上所见所感以及到了厄歇尔府之后所经历的一切。
最为重要的是,“我”是厄歇尔府兄妹双双死亡和厄歇尔府顷刻间倒塌的目击者。
“我”的叙述视角是限知的:仅仅以平视的眼光叙述“我”之所见所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 style and interpretatio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illustrates Poe's critical doctrine that unity of effect depends on unity of tone. Every detail of this story, from the opening description of the dank tarn and the dark rooms of the house to the unearthly storm which accompanies Madeline's return from the tomb, helps to convey the terror that overwhelms and finally destroys the fragile mind of Roderick Usher.
It is revealed that Roderick's twin sister, Madeline, is also ill and falls into cataleptic, death-like trances. The narrator is impressed with Roderick's paintings, and attempts to cheer him by reading with him and listening to his improvised musical compositions on the guitar. Roderick sings "The Haunted Palace", then tells the narrator that he believes the house he lives in to be sentient(有感知的), and that this sentience arises from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asonry(石造建筑) and vegetation (植物) surrounding it.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Edgar Allan Poe
李聪 li__cong@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which first appeared in Burton's Gentleman's Magazine in September, 1839, and was reprinted in Poe's books of 1840 and 1845, is a detailed, symbolic account of the derangement(精神错乱) and dissipation (精神消散)of an individual's personality.
Poe uses the phrase "House of Usher" to refer to both the decaying physical structure and the last of the "all time-honored Usher race...."
ⅤTheme
According to Edward H. Davidson in his book Poe: A Critical Study,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derangement and dissipation of an individual's personality." The house itself becomes the "symbolic embodiment of this individual." The fissure(裂缝) or the crack in the decaying mansion, that is noted by the narrator near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represents "an irreconcilable(不能修复的) fracture in the individual's personality." Roderick represents the
Roderick later informs the narrator that his sister died. The narrator helps the entombment.
Roderick decided to put his sister's coffin in one of vaults, which have been deserted for a long time . On certain one night that is stormy, Roderick was uneasy .
of the house of Usher, the state of Roderick Usher and his sister Madeline , my first impression on the house, etc.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my efforts to
So in order to calm him , the narrator read a story for him , which accidentally strikes Roderick' mind that he buried his sister alive and refused to save her. Finally his sister Madeline came into the room bloody. They died together. The narrator frightened to escape from the house. The house collapsed in the storm.
Best known for his tales of mystery and the macabre, Poe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American practitioners of the short story and is considered the inventor of the detective fiction genre.
mind or the intellect,
while the portion of personality that we refer to as the senses (hearing, seeing,
touching, tasting and smelling) is represented by Madeline.
put her into coffin alive and refused to save her even if he had
heard the sound. Finally the siblings both died in the house and the narrator escaped from the house . In the fierce storm, the house of Usher shook to collapse.
Roderick and Madeline are not just brother and sister but twins who share "sympathies of a scarcely intelligible nature" which connect his mental disintegration to her physical decline. As Madeline's mysterious illness approaches physical paralysis, Roderick's mental agitation takes the form of a "morbid acuteness of the senses" that separates his body from the physical world making all normal sensations painful.
Ⅱ Plot
An unnamed narrator received his boyhood friend Roderick Usher 's letter , which read that Usher spoke of acute bodily illness - of a mental disorder which oppressed him - and of an earnest desire to see me, as his best, and indeed his only personal friend, with a view of attempting, by the cheerfulness of my society, some alleviation(缓和) of his malady(疾 病). As a reply ,I came to the house of Usher to accompany with my friend. Led by a servant ,I met Usher in his room . He greeted me with great warm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