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城市交通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重庆城市微空间改进的政策优化方向探讨
重庆城市微空间改进的政策优化方向探讨发表时间:2018-12-26T11:17:17.78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9期作者:许书余水徐千里[导读] 本文结合重庆老城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工作实践,从政策引导、行政审批把控等角度对微型公共空间的政策优化进行探讨。
许书余水徐千里重庆市设计院重庆 400015摘要:已形成的老城区由于数十年城市建设,土地资源紧缺,公共空间用地匮乏。
在重庆母城山地特色的开发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陈旧荒废、亟待更新的或尺度过小、位于建设夹缝中的空间。
在此背景下,整合拓展公共空间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成为规划部门关注的一项热点。
本文结合重庆老城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工作实践,从政策引导、行政审批把控等角度对微型公共空间的政策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空间,政策优化引言:在过去的数十年内,国内一二线城市大都走过了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城市的体量、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和完善。
随着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增长,公众对与自身的公共利益有了更明确的权利意识,对于城市公共空间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期待。
当前城市发展重心逐步由规模大、速度快转向内涵深、品质优,“大拆大建”的粗放建设方式逐步转向局部存量优化与修补,零星地块、闲置地块的品质提升和功能塑造受到关注;而在增量用地空间资源进一步紧张的情况下,老城区内一些陈旧荒废、亟待更新的,或尺度过小、位于建设夹缝中的空间,也亟待研究和利用,以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本文结合重庆市渝中区胜利巷老街区改造的实践案例,对微空间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政策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政策引导、行政审批把控方面的建议,以期为各地微空间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1 重庆城市微空间概述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存在相对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城市微空间也呈现三维状态,并结合重庆母城高密度的城市状态,使得不同微空间在地形维度上产生出不同的类型和较高的设计与更新难度,为城市微空间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研究对象。
重庆主城区现状轨道交通问题分析与建议
重庆主城区现状轨道交通问题分析与建议刘海洲;钱卫力【摘要】The major problems facing urban rail transit in Chongqing a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passenger traffic,passenger flow distribution,station passenger flow,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transfer.The problems are:the efficiency of the general passenger flow management is low;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assenger flows is uneven;some rail transit lines in the core urban areas are crowded;important rail transit stations are confronted with great transfer pressures;and the operation is not efficient.The reasons behind the problems were explored from the aspects of expans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l transit stations and population and land use,rail transit station coverage as well as station spacing.The gaps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in terms of rail transit systems,especially the express railways,are inevitable since urban expansion takes time.Finally,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the future optimization such as increasing rail transit network density in the central area,planning express railways,and the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rail transit stations,etc.%从客流量、客流分布、车站客流、运行效率、换乘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存在的五大问题:总体客流效果相对较差、客流量空间分布不均衡、部分核心区段线路相对拥挤、重点车站换乘压力较大、运营效率不高.从城市空间结构拓展,轨道车站与人口、用地的契合关系,车站覆盖率,站间距等方面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城市拓展需要时间、轨道功能层次尤其是快线缺乏等,从进一步加密中心区线网密度、规划轨道快线、做好车站的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后期优化完善建议.【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7(030)004【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快线;问题分析;重庆【作者】刘海洲;钱卫力【作者单位】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400020;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4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截至2016年3月,重庆主城区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1、2、3、6号线等4条轨道线路,总里程202 km,车站120座,2015年日均客流量约173万人次,最大日均客运量约234万人次[1]。
重庆主城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
重庆主城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作者:刘幼昕陈五四郭婕来源:《建筑与文化》2012年第12期【摘要】重庆主城区的交通畅通状况与全国其他同等城市相比处于较好水平,但随着机动化的普及以及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主城区的交通需求量将会迅速增长,使得主城区所面临的畅通状况越来越严峻。
根据调查,重庆市主城区容易发生周期性拥堵的区域主要在五大商圈和各组团的连接路段,针对这一调查分析结果,对拥堵点及拥挤路段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以缓解主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这对主城区的交通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升重庆的宜居品质也有着积极地意义。
【关键词】交通拥堵;拥堵点;拥堵路段;改善对策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志码:A坪坝商圈、南坪商圈[9]。
2 交通拥堵原因分析一般认为,交通拥堵是由于的道路的通行需求大于道路的通行供给能力而形成的道路交通运行速度低,排队缓行的一种交通运行现象。
交通拥堵是动态发展的,随着交通需求增长而不断加剧和扩散,随着交通瓶颈的改善而转移。
交通拥堵的改善也是一项动态的工作,需要交通需求调整和交通供给增加等多方面措施,才能缓解交通拥堵。
(一)私人小汽车增加迅猛2009年,由于国家刺激经济增长措施降低了车辆购置相关税费,私人小汽车增加迅猛,2010年重庆主城区机动车拥有量66.7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拥有量29.5万辆,较2009年增长26.3%[10]。
私人小汽车的迅猛增加严重地冲击了公交分担率,使道路资源有从公交这一高效率利用向私家车这一低效率利用的发展的趋势。
(二)路网功能级配不合理从交通功能正常发挥的要求来讲,道路网络系统必须是一个有机协调的系统,必须具有合理的功能等级结构与布局。
合理的城市交通网络应由城市出入走廊、市区内的跨区长距离出行走廊、集散交通干道、街坊性支路和其他特殊功能道路按适当的级配比例和衔接方式构成,各类道路应各司其责,有机结合,实现道路功能等级的协调统一。
然而长期以来,在道路网规划建设中,许多城市往往只重视一味扩充道路网的空间尺度,而忽视道路网的功能结构改善。
重庆市主城区交通方式结构演变与预测分析
重庆市主城区交通方式结构演变与预测分析成 华1 段力伟2(1.重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2.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摘 要:交通方式结构演变主要受到各种宏观与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
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步行、小汽车、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五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规律,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揭示了影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的各种因素,实现了对出行者交通方式决策过程的刻画。
同时,以平均增长率法和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重庆市主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小汽车和出租车的发展规模、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对2025年、2035年的五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分担率进行了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机动化出行比例的不断升高,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将日益显现,地面公交的保障作用也得到增强,预计2035年,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的比例将分别达到24.41%、18.72%,成为最主要的机动化出行方式。
关键词:重庆市;交通方式结构;影响因素;随机效用最大化;分担率;公共交通中图分类号:U491.1+4 文献标志码:AThe evolution and prediction of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for main urban area of chongqingCheng Hua1 Duan Liwei2(1. Chongq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401121; 2.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Abstract: The evolution of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is mainly affected by various macro and micro factors. Taking the main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laws of five transportation modes including walking, cars, ground buses, rail transit, and taxi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reveals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volution of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from the supply side and the demand side to realizing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the transportation mode for traveler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and the random-utility-maximization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main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the development scale of cars and taxis, and the service level of ground buses and rail transit, the travel volume and share rate of five transportation modes in 2025 and 2035 are forecasted. The forecast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the backbone role of rail transi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and the safeguard role of ground buses will be enhanced. It is estimated that in 2035, the share rate of rail transit and ground buses in the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of resident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will reach 24.41% and 18.72% respectively, becoming the main 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modes.Key words: Chongqing;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affecting factors; random utility maximization; share rate; public transportation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是对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分担率的综合反映与刻画[1]。
《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城f沁則》杂志2〇2〇年总目次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的维度和温度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从古代都江堰灌区看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 —兼论对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启发 "城市人"理论的基本逻辑和操作程序未来城市及其规划探索的*■杭州样本"政策干预对区域均衡发展绩效的检验京津冀地区产业演化的历程解读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转型•结合汕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探讨《诗经•大雅•公刘> 的规划解读元.明宫城平面规模研究—基于元大都宫城规模及象征意义分析 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的难点及建议 空间规划的困境.变革与思考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联系与规划 基于风险投资活动的研究庄少勤,等01 -9 杨保军,等01 -14 袁琳01 -63梁鹤年02 -68 张京祥,等02 -77 张逸群,等04-12陈昭.等05-9郭璐.等〇5-74 赵春晓05-83黄征学06 -9于立,等06 -15 赵玉萍,等06-55多元主体参与的情境化评图模式探析 刘淑虎,等〇6-106—以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设计类课程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治理的沿革与发展 杜雁07 -10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跨区域协调规划实践分析邱建,等〇8-53 —以威州、水磨,淮口三镇为例成都规划建设公园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曾九利,等08-112简论〈民法典》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性 吕一平,等09-61经济学实验方法对规划评估的启示 陈铭.等〇9-78非正式“恋地情结":流动空间的人地依恋魏航.等10-20 —形成过程.权力生产与规划转向新时代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特性与构建 余云州,等11_23—基于广东省的实践探索近代自编教材〈都市计划学> 的规划知识体系李季,等11-58 中国城镇化率60%后的趋势与规划选择 王凯,等12-9规划机构改革与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苏冬.等12-18 高质量城镇化下浙江省城市群格局新态势研究张雍雍,等增刊1-10 城镇密集区跨县域协同发展的浙江实践与思考周俊,等增刊1一19 从接轨到融合 马素娜.等增刊1-26—上海大都市毗邻区发展策略研究城市化从•半工半耕‘‘到"半工伴读" 蒋宇阳01 -35—教育驱动下的县域城镇化新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演进历程.特征与方向乔艺波01-44 —基于人口、经济与制度视角新兴田园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理论重构罗震东 〇3-9 城镇化与流动人口家庭空间结构关系研究 陈宏胜.等〇5-19—基于全国大样本数据的分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分异与治理效率王凯,等06-22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情感及其社区生活感知研究邹雪瓶,等—以广州市为例城镇化与居民主观福祉关系研究 陈宏胜,等—兼论对城乡规划的检视与启示土地利用发达地区存量建设用地减量化治理研究 郭旭------个新的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国土空间开发*■源汇•■格局对河道水质的影响陈前虎,%—以杭州市11个排水分区为例从空间规划到土地利用变化 何志超赵春红,等----差异、现状.挑战和未来方向重庆建城以来城市空间扩展及特征研究 郭欢欢,等高铁站点地区空间演化与规划应对 曹阳,等总体规划城市层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实践与思考陈志诚.等—以厦门市为例-冲突"抑或“协作~ 马淇蔚一生态博弈机制下的城市幵发边界划定路径公共利益共识的形成 安晓娇.等—澳门新城区总体规划公众咨询引发的思考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轨迹研究 王慧,等—基于••时间-空间-社会-三维视角的分析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 彭瑶玲,等—基于公共服务功能组织视角上海市老龄化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 李涛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北京医疗资源空间布局探究司志杰,等我国产业园区及其规划技术方法的发展与转变胡壳,等—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献综述住有所居居乐其境单樑,等—新时期深圳宜居城市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存量发展时期社区足球场建设的方法研究 陈振羽,等城市总体规划文本表达技术实践特征与思考王新哲,等—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为例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识别 胡科.等—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实证分析"城市人"视角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评估方法魏伟.等—以武汉市为例构建更为韧性的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策略研究张帆.夸—以北京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为例我国医疗资源供给模式及策略研究 许丽君,等—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特定群体就业中心识别方法的修正和检验 王慧,等残疾人视角的无障碍设施低使用率研究 夏菁,等----以南京市为例上海郊区的半化服务现象及空间分布06-3107-1801-52;07-28;10-910- 3011- 8802- 5903-11503-13004-3105-5406-3906-4707- 8107-11008-7109- 8509-9310- 71;11-911- 1511- 7812- 47周建斌,等12-95浙江省县市全域规划的演进与创新 陈勇,等增刊1-5—从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两山*•转化路径探索 罗湘璟增刊1-41—以浙江省德清县西部地区为例浙江经济转型与县市域总规转变的回顾及实证钱家潍,等增刊1-75—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县市域总规的作用研究初探详细规划强制性.开放性,引导性 黄明华,等01-24—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居住地块(街坊)开发强度指标体系构建以品质提升为导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编制杜立群,等〇1-72Open Space Ratio的译名、概念辨析与适用价值陈璐,等08-98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司法审查及影响的探讨 何明俊11 -38控规调整的技术管理要素与方法研究 衣霄翔,等11-45—兼论实质内容安排的重要性规划与规则 黄明华,等11-52—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方向的探讨社区步行环境的主动式健康干预 谭少华,等12-35----体力活动视角郊野地区全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径探索王場,等增刊1—84—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城市设计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城市设计运作 唐燕02 -20—基于二元思辨基于时空行为适应性的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研究翁阳03 -102—以北京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睹始知终方能完善发展徐苏宁,等〇4-62—城市设计中的图层思想溯源城市中心区垂直空间密度解析与立体形态研究曲冰,等05-44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研究田达睿.等〇7-38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 杨俊宴〇7 -59广场空气质量与空间设计要素相关性分析 闫利,等08 -61—以乌鲁木齐钻石城广场的六个设计方案为例促进公共健康为导向的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陈婧佳.等〇9-35—来自空间失序的视角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导向型人居环境规划研究谢劲,等〇9-48—以杭州市为例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 牛雄.等10-81景与观:城市眺望体系的空间解析与建构途径杨俊宴,等12-103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协同再创作思考陈桂秋,等增刊1-100山水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探索 郑浩,等增刊1-106—以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本土文化导向下的老城区特色塑造与活力复兴吴宦漳.等增刊1-120—以浦江县城西区块城市设计为例规划管理用途管制中相邻关系的重构 何明俊05—29—先占原则vs科斯定理面向村民住宅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践研究潘裕娟,等 〇7-46----以珠海市农村地区为例疫情下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标准研究探索与反思周亚杰,等〇9-55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的探讨相秉军,等1〇-93保护与更新1949一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 阳建强,等02-9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过程研究 黄伟欣02-103—以1978—2014年长沙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过程为例创新街区的场所营造研究 邓智团,等04 -22存量工业用地更新与政策演进的时空响应研究曾鹏,等04 -43—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农村工业化地区的城市更新:从破碎到整合郭炎,等04 -53----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的多模式研究张星,等04—97—以宁波市镇海区憩桥村为例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周广坤,等05 -62居民自建:规划之外的地方实践与地方智慧赵旭.等05 -89—以陕西省汉阴老城的更新与发展为例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合作 韩文超,等05 -97—1973年以来台北市城市更新机制演变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进程.特点及趋势 张杨,等〇6-73—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可视化分析5C战略背景下古城边缘区保护与发展探索 卓想.等〇6-83—以深圳市大鹏所城文化创意园区为例城中村更新改造进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变化司南,等06 -90—以深圳市为例产权重构.土地租金与珠三角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郭旭,等06—98------个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传统村落图景分类研究覃巧华.等07 -52从外部引入到内部融合 陈铭,等〇7-73—传统特色街区的社区营造与商住矛盾研究小城镇有机更新的“枫桥经验莫洲瑾.等〇8-42—源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城镇更新机制探索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张慧,等〇8-90《城f成糾》杂志2〇2〇年总目次多元治理视角下的存量规划效用研究 李杨,等09 -120—以深圳市湖贝旧村更新改造为例住房规划基于智慧城市思想的社区健康服务均衡性研究王彦钧.等〇2-95—以深圳市为例深圳社区规划治理体系的改善途径研究 司马晓.等07 -91新冠疫情考验下的武汉社区治理新思考 盛洪涛.等〇9-9村镇规划自然营法:一种由内而外的乡村朴素设计探索杨俊宴,等04-73 ----以陈庄为例"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发展研究洪亘伟.等〇5_35从乡村建设到乡村运营 申明锐〇7-9—政府项目市场托管的成效与困境近现代乡村规划理论的源与流 乔鑫.等08 -77基于城乡融合理念的新型镇村发展路径研究陈建滨.等〇8-120 —以成都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例乡村"福利型"产业逻辑内涵与发展路径探讨段德罡,等〇9_28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州乡村空间发展透视刘彬,等09-106 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实施后效应评估体系研究郑沃林,等09-113—以广州市林和村和横沙村为例公共健康导向的乡村空间基因提取与优化研究袁青.等10-51 —以严寒地区乡村为例时空视角下白洋淀村庄空间规划与治理探索王怡鹤,等1〇-63 —以淀中四村为例从特色田园乡村实践探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张伟.等11一97特色田园乡村引领下的县域乡村振兴路径探析赵毅.等11-106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陈超,等11 —117—以溧阳市塘马村为例式微的山地乡村 万成伟,等12-77一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意愿特征,问题.趋势与规划响应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王益12-87浙江省村庄设计经验及典型手法 张建波.等增刊1-47都市近郊区乡村振兴规划探索 张如林.等增刊1-57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桐庐乡村振兴规划实践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特色小镇实践探索张如林.等增刊1-67城市生态规划高静风频率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 汪小请.等08-129—-成都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实践城市边缘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研究 邢忠.等12-57—公益性产出保障导向大城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及规划应对蒋蓉,等12-70—成都市中心城区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探讨风景旅游高标准规划"水城共融’’的城市副中心的探索杨舒媛.等01 -85开放空间视角下城市绿地概念的现代演变潘仪.等04 -83城市社区绿道的服务效率及设计优化研究 韩西丽.等04-90—以深圳市为例新形势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定位与发展 李鑫.等增刊1-34—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下的研究可辨、可塑.可感余伟,等增刊1-91—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城市交通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策略浅析 徐铮鸣.等m-8〇分行业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及路网交通需求分异时振钦.等02 -87—以广州市为例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汪光焘,等03-31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性质及作用分析姚晓霞.等〇5-104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协同的时空响应研究张纯.等05—111----以北京为例可达性叠加效应与空间发展潜力研究 殷子渊〇5-118—剖析香港轨道站域居住空间集聚形态面向实施的公共停车场用地规划方法研究 王波〇8-107—以广州为例国土空间规划构建期大城市交通实践与探索马小毅.等09 -100—以广州市第三轮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为例新技术、工程规划智慧社会数据基础设施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戴慎志,等02 -27高密度城市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建构思考杨俊宴.等〇3-17城乡■•安全健康单元"营建体系与应对策略钱振澜,等03-25一基于对疫情与灾害防-适-用"响应机制的思考赣州古城理水经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吴庆洲.等03-84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环境预防功能及安全启示 王益〇3-93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述评 许婵等〇4-1〇6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提升社区韧性的方法研究马超.等06 -65重大疫情冲击下城市空间治理考验 吴志强.等〇8-9针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城市空间干预策略 王兰.等08-13面向大气防疫的城市公共空间呼吸暴露风险评价李绥,等08-21建成环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及循证实践 张庭伟08-33—对美国城市新冠肺炎分布的初步分析重大疫情下城市脆弱性及规划应对研究框架邱建.等09-13城市活力恢复及其影响因子 马琦伟,等09 -2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情景下的探索空间治理背景下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和实施研究王宁.等11-30大数据背景下的通勤模型构建与应用 顾家焕.等11-69----以上海市为例市场05地摊06村庄07短板08周期09价值10局校11配套12国外研究德国规划体系空间要素纵向传导的路径研究周宜笑.等09-68—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思考 周宜笑1〇-40一基于德国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践<1961纽约区划则例> 立法目的及其实施路线周剑云.等10—102其他活力城乡美好人居人居与高质量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国土空间规划怎么做责任规划师路在何方?地下空间从规划到实施有多远城市非正规发展与治理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方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与城市的可听性孙施文.等01-92吴唯佳.等01 -99王树声,等01 -105孙施文,等〇1-112施卫良,等02 -32李迅.等02-39叶裕民.等〇2_44李金路,等02-50华晨02-110致"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三十周年"规划提高城市免疫力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02-115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倡议书联合教学共促规划学科发展城镇风貌管控的制度化路径更有效的城市体检评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〇3-1吴唯佳.等03-43吕斌,等03-57石晓冬,等〇3-65张京祥.等03 -74周一星 03 -139一读胡序威先生〈一生无悔地理与规划研究》有感处理“六大关系"实现"五个转变"范锐平〇4-9一以片区综合开发推动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成都实践2020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10-114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国土空间演进的影响耿慧志.等12-28<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12潮涌推征途.风劲好扬帆写在浙规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陈桂秋增刊1-编者絮语情感免疫学习石楠0102继承与创新 【主持】王树声文境:一种追求城市空间格局人文境界的规划模式李小龙.等01-•彩页端凝:一种凝神会心的人文空间规划设计方法陈旭,等02-彩页绾合:一种以人文节点凝结城市格局的规划手法李小龙.等〇3_彩页并立联辉:一种并置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秩序的规划手法王树声,等〇4_彩页环峙:一种环布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的规划模式张薇,等05-彩页品峙:一种鼎立标志空间塑造城市人文秩序的规划模式王树声,等06-彩页澄心涤虑: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境界的营造理念高元.等〇7-彩页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王凯,等08-彩页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朱玲.等09-彩页以文凝边:一种促进边疆治理的人文空间规划手段徐玉倩,等10-彩页肃其敬: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敬慕感的营造理念来嘉隆,等11-彩页文荫武备:一种兴文事与修武备融合并重的规划设计理念王树声.等12-彩页遗珠拾粹 【主持】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古镇赵逵.等01—彩页海南省澄迈县大美古村袁菲.等02-彩页福建省古田县杉洋古镇袁菲.等03-彩页浙江省绍兴市沥海所城袁菲.等04-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考坑村袁菲,等05-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阜山乡袁菲.等06-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陈宅村袁菲.等07-彩页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大耿古村段亚鹏.等〇8-彩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界首古镇赵逵.等09-彩页河北省邢台市路罗镇英谈古寨黄燊.等10-彩页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赵苒婷.等一彩页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疏口古村李久君.等12-彩页04。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一、重庆区位条件简介重庆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渝东、渝东南临湖北和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渝北连四川,渝东北与陕西和湖北相连。
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02.9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
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嘉陵江、乌江等都在重庆汇入长江。
1997年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截止至2012年,重庆已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
现实优势矿产有天然气、锶矿、煤、铝土矿、锰矿、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地热等。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一)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三次产业分类根据克拉克的学说,把产业分成了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GDP、产业产值及构成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1997年时,三种产业中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但总体来说三种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相差不大;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仍然最低;2006年仍然是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
由1997年到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上升速度整体来说快于第二产业。
从就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的比例不断降低,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被第三产业所吸收。
重庆主城区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践
测结果 如图 2 所示。
2 ] 盖春 英 , 裴玉龙. 公路建设 项 目可行性研 究 中的 交通量预 测 1 ) 发生 吸引量 预测。根据 以上 预测模 型 , 交通 发生 吸引量 预 [ 方法 [ J ] . 交通 工程运输 学报 , 2 0 0 2 ( 7 ) : 6 4 — 6 6 .
城市交通规戈 0 乃至城市规划提供 工程依 据 。
参 考 文献 :
图2 2 0 2 8年 机动车出行发生量分布图
图3 2 0 2 " / 年 机动车 出行期望线图
[ 1 ] 杨
明, 曲大义 , 王
炜, 等. 城 市土地利 用与交通 需求相 关
关 系模型研 究[ J ] . 公路 交通科技 , 2 0 0 2 ( 3 ) : 9 6 - 9 8 .
年 份/ 年
I
l 某道路
。 2 0 1 3
l 9 2 0
2 0 1 8
1 4 0 1
2 0 2 3 1 2 0 2 8
1 8 9 7 l 2 4 2 1
分成 6 个 交通 大区 , 7 3个交通小 区 , 交通需求 预测基年 为 2 0 1 3年 ,
特征年为 2 0 1 8 年, 2 0 2 3年 , 2 0 2 8年 。
5 结语 本文对用于新城 区 的基 于土地 利用 的交 通需求 预 测模 型 及
方 法进 行 了初步 的探讨 , 提 出了基 于土地利 用的交 通发生 吸 引预 测模型以及基 于重力模 型的交通分 布预测方 法 , 将 本文 的方法 应 用于实践 中, 有力地支持 了交通 规划和设计 的进 行 。但模 型 中各 类城市用地对交通 吸引的影响权重值 目前 善无明 确标准 , 需 结合 各地 区的实 际情况进 行调 整 , 这有 待我 们进 一步 研究 , 为 今 后 的
重庆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道路交通改善方案研究--以《金紫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为例
重庆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道路交通改善方案研究 --以《金紫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为例摘要老旧小区改造是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街区道路交通系统的改善提升则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首要内容。
以重庆市金紫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设计为例,介绍重庆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道路交通改善提升的具体方法,为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道路交通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基础配套设施更新市政道路系统更新改造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步入较快发展的中后期,粗放型、外延式城市发展方式将逐步转变为集约型、内涵式的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改造。
所谓集约型、内涵式的存量提质改造,指的是对城市或县城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设施老旧落后、交通配套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的小区、街道进行形象、功能、品质等全方位的改善升级。
老旧小区的市政道路交通系统在形象、功能、品质上,落后及缺陷程度尤为突出,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重庆市金紫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为例,具体阐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道路交通系统改造升级的对策与措施。
1.项目背景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20]23号),文件明确了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同年,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重庆市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渝城办[2020]14号),对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制定了基本原则及指导标准,并对基础配套设施更新改造提出明确要求:①小区内基础设施。
包括小区内道路、综合管网、绿化、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
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传输型植被草沟等海绵城市建设措施,提高老旧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展 并有 趋 于稳 定趋 势发展 期 . [ 键词 ] 市空 间形 态演 变 ; 维 ; 庆 市 关 城 分 重 [ 中图分 类号 ] U 8 [ T 94 文献标 志码 ] [ A 文章 编 号 ]6 3—81 (02 0 0 0 — 5 17 0 2 2 1 )4— 1 1 0
3 结 果 与 分 析
3 1 结果 .
应用分形 模 型 , 18 、9 8年 、9 3年 、 以 90年 18 19 19 、0 1 、0 5年 和 2 1 9 7年 2 0 年 2 0 00年城 市建 成 区矢
量图为基础 , 通过公式 D =2gP 4 /gA 进行 1 / ) l( ) (
性 , 明城 市空 间形态 特征 在各 区具有 区域差 异 说
周长 , 表示 斑 块 面 积 , 中 D值 在 1~2之 间. 其
分形 维数值 的高 低代 表 城 市 建 成 区边 界 的 复 杂
程度 , 分形 维数值 越高 , 边界 线 的复 杂程 度越 大. 同时 , 如果 分形 维数减 小则 说 明城 区周 边边 界 较 整齐 简单 , 用地 属于 紧凑节 约型.
D= 1( / ) l( ) 2gP 4 /gA .
式 中 D表示 分维 数 , K为待 定 常数 , P表 示 斑块
成 区在 3 0年 间 的发 展 使 得 图形 破 碎 度 降低 , 大
规模 的城 市建 设将 原 来 各 个 破 碎 分 离 的小 块 同 主城 区连 为一 大 块 . 于各 个 区来 说 , 体 趋 势 对 总 大体 相 同 , 分 维 数 D 值 在 各 个 时期 具 有 差 异 但
重庆市主城区单向交通组织规划应用研究
础上 ,实施条件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不盲 目实施 。
组织规划 案例分析
一
、
重庆市主城区单向交通组织规划概述
按照既定的重庆市主城区单向交通组织规划原则 ,重庆市主 城区第二期单向交通组织规划区域具体实施情况如表l 所示。
流量较大 ,且仅一个车道 ,因此服务水平较早高峰低。
( ) 划方 案 二 规 本 规划 实 施方 案 ( 图 2 示 ) 基于 烈 士 陵园 总馆 支 路 通 如 所 是
车后的片区新路网,方案基本思路如下:
l 、利用烈 士 陵园支 路分担 部分 壮志 路交通 流量 ; 2 、为壮 志路 路 内停 车提 供条 件 。
图 1重庆 市主城 区第 二期 单 向交通组 织 区位 图
本次 研究 涉及 片 区 内的3 条道路 :22 1国道 ( 杨双 段 ),壮志 路和 在建 的烈 士 陵园 总馆 支 路 ,道 路基 本 参数 详 见 表2 三条 道 。
路所围成区域的面积约为0 6 0 平方公里 ,交叉口平均间距36 2 米。
图2 单 向交通组 织方 案
车速 度情 况进 行调 查 。基 于本 次调 查数 据 ,采用 道路 饱和 度 、服 务水 平 ( 车速 )、交 叉 口服务 水平 ( 误 ) 延 等重 要指 标对 区域 内 道路 交通进 行 了评价 。
表3沙坪坝烈士墓片区现状路网饱和度及服务永平早 ( 晚)高峰表
沙坪坝 渝中区
6 7
总 计
烈士墓片区 人和街
35 8 70 0
8 7 28
35 8 70 0
新时期重庆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重庆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发布时间:2022-08-26T09:53:09.10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月2期作者:张奇瑞周瀚韬夏臣芝[导读] 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张奇瑞周瀚韬夏臣芝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23摘要: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如火如荼。
在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的指引下,轨道交通建设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亟需充分结合重庆主城都市区自然本底和发展阶段,以推动“1小时通勤圈”、“1小时经济圈”和“1日生活圈”构建为关键路径,以“四网”融合发展为工作重点,构建功能完善、层次清晰、运营高效、服务一流的轨道交通体系,全面支撑重庆都市区“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轨道交通;重庆主城都市区;四网融合;轨道上的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0 引言2020年5月,首次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重庆都市圈为载体的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拉开大幕,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主城都市区内部各区的互联互通,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构建“1小时”通勤圈。
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核心支撑,面向新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新要求,区域轨道交通发展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1 重庆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建设的自然本底与发展阶段1.1 自然本底的限制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是世界闻名的“山城”“江城”。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城市搭建了良好的生态空间本底,但也带来了一定限制与挑战。
一是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导致穿山跨江通道资源紧缺,过江桥梁、穿山隧道常态化拥堵,跨组团的快速联系难以实现;二是山地城市交通建设桥隧比高、填挖方大、工程技术复杂,整体建设成本远高于平原城市,重庆新建的沿山路、四横线分流道等市政道路投资估算已高达6~10亿元/公里,与轨道交通造价持平,但客运能力、缓堵效果和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远不及轨道交通。
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现状问题分析
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现状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重庆经济正经历着飞速发展,经济的城市快速增长也促进了交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重庆直辖之后,主城区交通发展面貌可谓是日新月异。
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矛盾也日益显现,交通拥挤、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重庆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主城区;公共交通0.引言重庆市公共交通依靠高密度、低效率的常规地面公交支撑着整个城市交通系统。
由于城市地形不利于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公交需求大,但是单车容量低导致常规地面公交低效率、高密度运行。
经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几个方面是公共交通主要面临的问题。
1.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大一方面城市布局形态,另一方面道路网络结构及布局,是影响公交线路换乘理念不强,接驳聚散式的区域公交尚未形成承担交通功能的城市主要干道有限,公交线路过度重复的因素。
而在山地城市中公交线路大部分是行驶于主干路上的,这也是次支干路通达性差、断头路多、坡度大、路况差,不适行公交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反应出公交系统运营的不合理性。
在规范中,公交线路的标准重复系数为:1.25-2.5,但是重庆主城区内环以内公交线路重复数高达6.10,内环以外区域公交线路重复系数为3.23,远远超出了标准的范围。
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影响,主城区通道有限,且低等级道路不适宜公交运行,公交主要分布在主干道上,导致主干道上承担大量的公交集散功能。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主城区约21条路段公交线路超过20条;其中,观音桥东环道达到69条,渝澳大桥达到50条。
图1 重庆某公交站牌2.公交列车化现象严重公交车辆主要以标台车型为主,车型的选较单一,未考虑在道路条件较好、客流较大的路段投交车或是铰接车等超大容的公交车。
高峰时段时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集中行驶在某主干道上,尤其是私人小汽车抢限的道路资源,表现出站点停靠能力不足的情况,通常会形交列车化现象,并经发交通堵塞。
重庆主路纵坡坡度大于5%的主次干道占现状主次干道总长的12.4%,直响了车辆运行的舒、安全性,导致车型主要以标台车型。
国土空间视角下重庆交通规划与空间
交 通 节 能 与 环 保Transport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第18卷 第92期2022年12月V ol.18 No.6December. 2022doi:10.3969/j.issn.1673-6478.2022.06.016国土空间视角下重庆交通规划与空间融合的思考贺椿秦1,刘浩亮1,隆 冰21(1.重庆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重庆 401147;2.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 401147)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的融合统一,中国城市与区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交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基于新时期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的发展需求与趋势分析,探讨了国土空间视角下交通规划面临的理念革新、目标升级、思路转变。
分别从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出行服务等方面探讨了交通网络和城市空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围绕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和经济的交通发展要求,从对外大通道、城市形态及骨架网络、生活服务道路、人性化街道等方面论述了交通规划与空间的融合思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国土空间;空间融合;交通网络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78(2022)06-0083-05Study o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Spatial Integration of Chongqing from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patialHE Chunqin 1,LIU Haoliang 1,LONG Bing 2(1.Chongqing Planning and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Chongqing 401147,China ;2.Chognqing Transport Planning Institute ,Chongqing 401147,China )Abstract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has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spatial planning such as main functional area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s China's cities and regions enter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higher demands are placed o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needs and trends of the whole area ,space and elements of territorial space in the new stage ,we discuss the conceptual innovation ,goal upgrading and thought transformation faced by trans portation plann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territorial space.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urban space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functional positioning ,spatial layout and travel services ,respectively. Focusing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afe ,convenient ,efficient ,green and econom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 the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urban space was explored in terms of regional major corridors ,internal city skeleton network ,life service roads and street planning.Key words :urban transportation ;territorial space ;spatial integration ;transportation network收稿日期:2022-01-26作者简介:贺椿秦(1982-),男,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0 引言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1 重庆市主城 区公共交通现状
重 庆 主 城 区城 市 空 间 结 构 为 “ 一城五片、 多中心组团式” ,
面积 5 4 7 3 k m 。2 0 1 6年 主 城 区常 住 人 口 8 5 1 . 8万 。 目前 , 主城 流 量 。核 心 轨 道 网强 度 已达 到 2 . 2 4万人 次/ ( 千 米 日) , 超 过 香 区轨 道 交通 运 营 总 里 程 约 2 1 3 k m. 开 通轨 道 站 点 l 1 9个 , 在 建 里程约 1 9 7 k m: 常 规 公 交 线 路 5 7 3条 , 运 营 线 路 总 长 约
靠轨 道 交通 或 者跨 组 团运 营公 交 线路 解 决 。目前 , 公 交 区域 化
经 营改革后 , 虽 然 公 交 集 团 对 线 网 进 行 了优 化 , 但 3 . 4 9的 公 交 线路 重 复 系数 仍 然还 较 高 , 远 远 大 于《 交通 工 程 手 册 》 要 求
的“ 重 复 系数 以 1 . 2 5 ~ 2 . 5 ” 的 标 准 另 外 , 常 规 公 交 和轨 道 交通
的 出行 距 离均 主 要 集 中在 7 k m 以下. 均 以 中短 途 出行 为主 . 其
中 :常 规 公 交 出行 距 离主 要 集 中在 2 4 k m,客 流 出行 比例 占
养护公司、 管理 公 司协 调 制 定合 理 的公 路 桥 梁 维修 养 护 制 度 。
上述矛盾 . 虽然有交通拥堵和城市规划带来的外部矛盾 。 但 也 有 公 共 交通 发 展 中 内部 的 不足 因 素 。
. 1 公 共交 通系 统功 能层 级不 清晰 , 缺 乏合理 定位 2 当前 重庆主城 区公 共交通 发展 中面临 的主 3 主 城 区 而现 有 公 共 交通 线 网层 次单 一 ,难 以 满足 不 同层 要 矛盾 次公 共 交通 出行 需 求 。 尤 其 是 针 对 组 团 内部 的 出行 , 仅 能够 依 2 . 1 交通 拥堵 问题 日益严峻 , 严重影 响公交 运营环 境
组团式空间结构下重庆交通发展的痛点与方向
组团式空间结构下重庆交通发展的痛点与方向摘要:重庆被认为是典型的组团结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完全依靠自然地形来维持组团式布局已不可能,出现了组团粘连式扩展、城市交通“哑铃式拥堵”、组团内产业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以继续坚持重庆“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为核心,从城市组团本身的功能归位到城市交通体系的优化等方面给出了四条建议,主要包括完善组团内部配套设施,优化现有的城市交通系统,建立以公共交通为支撑的交通系统,加强智能交通建设,从而实现城市空间与城市交通之间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组团式城市;城市交通;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发展1引言受独特的地形地貌影响,重庆主城区被山体、河流自然分割成若干个组团,是中国典型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其独特的山水地形自然分割而成的组团布局更具有其代表性。
同时随着经济、人口的增长,重庆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的发展不合理所带来的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2重庆组团式结构的痛点分析重庆主城区类似于中心地理论的空间组织结构比同心圆空间组织结构的大城市在房价空间分布以及交通出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完全依靠自然地形来维持组团式布局的理想模式已不可能,城市交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从发展趋势来看“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没有得到彻底贯彻。
重庆组团式结构的发展痛点主要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2.1主城区组团粘连式扩展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组团间隔离的破坏导致城市正在向“摊大饼”的模式发展。
随着组团城市空间的扩展,组团之间的绿地、河流和山体被大量侵占,组团之间粘连趋势明显。
粘连区将原本相对独立且平衡的成熟组团连接在一起蔓延成片,原有组团的形态逐渐模糊,组团内居住、就业、生活的就地平衡功能被弱化,组团内部生产生活就地平衡被打破,跨组团出行需求增加。
引导城市错误地向小汽车交通方式发展。
小汽车对公共交通形成极大的竞争压力,对该区域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非常不利,道路运行状况将会严重恶化。
重庆市主城区公交站点布局问题与优化策略
使 其 与主 干 线 共 同形 成公 交
增 加 与 轨 道 交 通 线路 垂 直 或 交 叉 的
,
,
以及 公 交站点与城 市广 场 统
干 线 网 络 ; 增 加 长 度在 6 k m 左 右 的
以 轨道 交通 线路 为 轴线
,
布设 的方 式 对 公 交 站 点 进 行 优 化
(图 2 )
。
支线
②
,
填补线路空 白 加强 支线 与主
用
市 主 城 区 城市空 间结构总体 呈 的布局 特征
。
多中心
、
公 交 站 点 作 为城 市 公 交 网 络 中 的重 要 节
,
公 交线路总体布局 与城市空
在城 市 交 通 运 行 中发挥 着举 足 轻 重 的作
随 着城 市 范 围 的拓 展
、
间布局 基本 吻合
,
其布局形 态首先 以各城市组
,
。
,
重 庆 市 主城 区 的
。
,
方便
点的规 划建设 标准
对 交通 枢 纽
、
。
规 划还 需重 点针
、
营长度
1 0 km
保 留运 营长 度在 1 5 k m 左 右
,
此外
,
需要 加强 公 交
,
商业 中心
,
的主干 线
,
缩短次 干 线长度至 8 k m
~
线路 与轨道交通 线路 的联运
公 交线路
保 留并
内的公 交 站点 发模 式
一
采 用 交通 综合体 的开
、
团商业 中心 为 核心 向外 围辐射
即从 渝 中区 解
公 交 站 点 在规 划 编 制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交通问题浅析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交通问题浅析I. 引言A. 背景介绍B. 目的与意义II. 交通状况分析A. 道路拥堵问题B. 公共交通不足问题C. 其他交通问题III. 交通问题产生原因分析A. 城市规划不合理B. 人口高度集中C. 车辆数量增加IV. 解决交通问题的对策建议A. 建设新的城市交通线路B. 实现道路拓宽和疏通C. 推广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D. 制定出行管理政策和限行政策V. 结论A. 总结B. 展望未来VI. 参考文献一、引言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全国著名的山城,其城市交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尤其是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交通问题更加显得紧迫和突出。
本篇论文将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主城区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并提出建设性对策与建议。
这将为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二、交通状况分析1. 道路拥堵问题重庆市主城区车流量大、拥堵的情况十分普遍。
该市主城区道路建设历史悠久,街区密集,路网规划不够合理、交叉点多、道路承载能力相对较低。
再加之人口膨胀和车辆数量逐年增加等因素,导致交通压力不断升级、道路拥堵状况越来越严重。
2. 公共交通不足问题重庆市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交通线路较为单一,基础设施明显不足,公共交通拥堵严重,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公交车位紧缺,资源有限,经常出现车辆拥堵,市民出行头疼难解。
3. 其他交通问题此外,重庆市主城区的出租车服务质量相对较差,黑车乱象也屡禁不绝;私家车乱停放、违规行驶的情况时有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三、交通问题产生原因分析1.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重建过程中,规划都是基于城市功能、土地要素进行的,但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方面更注重的是人性化、基础设施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因此,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匹配度不够,导致交通问题的产生。
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 综合交通规划 .................................................. 43
5.1 对外交通规划 ......................................................... 43 5.1.1 规划目标...................................................... 43 5.1.2 高速公路规划.................................................. 43 5.1.3 铁路规划...................................................... 46
4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 37
4.1 总体战略 ............................................................. 37 4.2 对外交通发展策略 ..................................................... 37 4.2.1 重庆枢纽发展策略.............................................. 37 4.2.2 主要通道发展策略.............................................. 37 4.3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 38 4.3.1 分区发展策略.................................................. 38 4.3.2 公交优先策略.................................................. 40 4.3.3 交通系统组织策略.............................................. 40 4.3.4 道路网络发展策略.............................................. 41 4.3.5 停车设施发展策略.............................................. 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城市交通;空间拓展;TOD 理念;职住平衡;重庆市重庆市成立直辖市20年来,主城区的城市交通和 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变化。
主城区空间有序拓 展,建设用地面积激增,形成了多中心、分散组团的城 市空间结构。
各组团内部的路网体系逐步完善,跨组 团通道建设紧锣密鼓的开展,路网密度逐步提高。
截 至2016年底,主城区城市道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 856 公里,近5年年均增长率5.3%,路网密度6.43公里/平 方公里。
基本形成u 五横五纵一环三联络n 的快速路网结构,快速路通车里程达到517公里,建成越江通道 29座,穿山隧道15座。
从伦敦、巴黎、东京等发达国 际大都市来看,城市交通与空间结构在发展中变化,当 城市密度过高、容积率过大、职住分离情况严重、老旧城区交通问题突出等情况发生时,表明两者的协调程 度较差,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中心密度较高,毛容积率为1.4,略高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甚至高于东京和曼哈顿 等国际大都市。
主城区居住人口密度达到5.29万人/平方公里。
同时,受自然地理因素限制,主城区一直延 续多中心组团发展模式,表现为传统中心功能集聚,外 围中心发育不足。
传统中心功能完善、叠合度髙,集聚 了主城大量就业岗位和公共设施,外围中心以产业和 生活空间扩展为主,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层级相对较 低,综合功能发育不完全,难以起到反磁力中心作用。
因此,要实现城市的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互 动和反馈的角度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实现两者 优化的策略和思路。
―、主城区空间拓展与交通发展态势1.特大城市的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主城区城市空间的发展由渝中半岛东端开始,向 西发展至整个渝中半岛,再跨江发展,按照组团布局东西展开,而后在山体的制约下,向南北扩展。
在新的空 间布局中,城市又跨越中梁山与铜锣山向东、西两个槽 谷发展,同时以北部为重点进行拓展。
城市的中心体系经历了由单中心发展到多中心结构。
在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组团结构逐渐扩并,组团的 规模逐步扩大。
如大杨石、沙坪现、大渡口等在发展过 程中组团逐步合并,组团之间逐步填充,逐渐形成连片发展的态势(如图1所示)。
现状城市建设主要集中于中部槽谷,经历多年的发展,主城区逐步形成了 1有机分散、分片集中H的结构 布局。
用地结构为3片区、14组团。
市级商业办公集 中的渝中半岛是城市的中心核,杨家坪、沙坪现、观音 桥、南坪等是城市次级核心,继承和延续了重庆市“多 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 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
除部58 I合被着躞2017年第6期总第346期分新建城区外,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基本维持就 地平衡。
2.进入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的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2年主城区开发总用 地为337平方公里,其中更新56平方公里,新增建设 用地281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拓展到650平方公 里。
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较,重庆近十年的年均增 长用地排在各一线城市首位,新增用地和更新用地 开发量都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在2009年以后出现较 快增长。
城市更新方面,内环以内已经基本填充完整,仅人 和、大渡□(九龙坡)、李家沱组团剩余少量新增建设用 地。
经过2009年以来的第一轮旧城更新之后,在内环 以内存量用地中可供低成本更新的用地较少。
剩余可 供更新的低强度开发用地以市场用地为主,工业用地 已基本完成搬迁和转型(见表1所列)。
表1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现状表/平方公里分类核心区拓展区主城区现状用地170.5329.5499.9规划用地190.1967.91 158.0可新增用地19.7638.4658.1外围拓展区建设用地则开发极快,两江新区、西永 综保区、经开区及高新区拓展区、大型聚居区及一系列 功能性项目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展开,拉 动建设用地向西向北拓展、跨越两山。
目前,内环以外中央槽谷北部和西部槽谷新增组团建设用地的使用率均接近甚至超过50%〇3.主城区高密度、强中心集聚态势依旧尽管城市空间拓展、新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核心 区中心过度集聚、外围低效蔓延的态势并未得到有效 改善。
渝中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等区域的老 城部分建设强度与人□密度极高,核心区毛容积率达 到1.41,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强度密度均在1.5 ~ 2 倍以上。
以商贸、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例,5见状41个大 型商贸设施中,有24个集中在核心区内,占现状总量 的59%,同时现状已建成的21个三甲医院中,目前有 18个位于核心区内,占现状总量的86%。
另外,主城区现状人□密度非常高,特别是发展相 对成熟的核心区,其建成区面积占主城区的20%,却承 载着主城44%的人□。
就业岗位同样也主要分布不均 衡,渝中及各商圈等岗位集中区域超过10 〇〇〇个/平 方公里。
4.出行空间分布呈现向心及网络化两种发展态势主城区组团内部围绕组团中心呈现出同心圆模式 的空间结构,工作、生活基本维持就地平衡,交通出行 基本以组团内为主。
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组团“商圈”式出行模式被逐渐打破,主城区跨组团出行的比例显 著提升,由2002年的15%提升至2014年27%,并呈 现向心与网络化联系并重的发展态势。
其中,向心出 行态势主要表征在外围组团与主城核心区间的通勤联 系。
由于近年来重庆市新区建设跨越式发展,居住地 逐步向外围逐步疏解,而且由于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等 相对不完善,其就业还是主要依托传统核心区(包括南 坪、沙坪坝、大杨石、观音桥、渝中组团),所以导致拓展2017年第6期总第346期合*看«|59区16个组团中11个以核心区为最主要目的地(相邻 组团除外)。
其中,李家沱、唐家沱、西永、茶园、大渡口 等5个组团特征最为显著,其向心出行占到其外部出 行比例在40%以上。
网络化出行态势主要表现在核心区组团之问、核 心区与外围及外围组团之间的跨组团通勤联系。
而造 成这种出行态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核心原因 即职住选择在空间上的错位。
尽管重庆市在"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布局发展中,尽量维持组团内工作、生活基本就地平衡,但由于重庆 市地价级差极不明显,导致居民在选择居住地及就业 岗位的时候,并没有明显“中心就业一外围居住”的地 理规律性,就业地重新选择并不影响既有的习惯性居 住地迁移,进一步促进了由于职住空间错位带来的网 络化出行态势。
二、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1.平行城市空间结构下交通设施配置不足平行圈层模式变形下的核心区与外围区更强调核 心的整体性和外围的独立性。
即是通过纵向功能关系 和交通组织,实现槽谷内部一体发展,减少跨槽谷交通 出行。
槽谷间则通过大运量快速通道实现重要节点间 的快捷联系,提高通勤效率。
以新的结构重新审视原 有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实施,会发现原有规划更 加强调由中心向外围的放射性道路结构布局,对横纵 向骨干交通建设关注不足。
在南北道路交通组织上,缺少纵贯性快速通道。
现有南北贯通性纵路仅五纵线1条,三纵线、四纵线尚 未全线连通,且四纵线已有部分道路服务水平难以达 到快速路要求。
通道欠缺和通行效率不足是中部槽谷 南北向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在横向廊道建设上,西部槽谷与中部槽谷通道充 足,能够满足未来平行带状分割下的跨山通行需求,现 为阶段性职住潮汐造成拥堵。
但存在建设实施的问 题,表现为中西槽谷穿山通道建设缓慢,已有通道长期 拥堵。
现有通道快速联通能力存在问题,三横线、四横 线在中部槽谷于城市内部次、支道路交叉□较多,影响 快速通行能力,需要从规划上进行对应的调整。
重庆市公共交通建设与国外大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在与国内主要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出行对比中,存在 主城区核心区各中心间公交组织效率低的问题。
主要60 I走A会此膂理2017年第6期总第346期表现为单位距离自驾车出行时耗相近,但单位距离公 交出行时耗较长,其影响要素有公共交通线路组织、道 路通行效率和轨道交通连接度等,主要为规划建设时 序和交通实施管理的问题。
在轨道交通规划配置上,存在轨道线网整体密度 偏低,核心区轨道线路不足、轨道站点较少等问题。
重 庆市核心区单位面积轨道站点密度、轨道覆盖面存在 的差距更为明显。
2.城市开发与TOD理念契合度较低(1 )开发强度与交通布局整体契合。
通过主城区 轨道交通规划与现状开发强度对比可知,重庆市主城 区城市开发强度与轨道交通布局整体契合。
中部槽谷 内环以内核心区是城市人□和产业集聚区,城市开发 强度高于外围区域。
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轨道线网 密度和轨道站点密度高于外围区域。
通过识别两轨交汇节点和两轨以上交汇节点,可 判定城市交通枢纽点。
在重庆市主城区交通枢纽节点 与城市开发强度的空间叠和比对发现,重庆市主城区 存在局部节点开发强度与枢纽等级不匹配的问题。
其 中,大石坝、南滨路、人和、汽博等存在高强度开发、低 枢纽配置的问题;反之,茶园、双碑、华岩等存在开发强 度较低、与轨道配置不匹配的现象。
(2 )公共服务与交通枢纽协调性不足。
城市开发 建设应根据交通枢纽节点进行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 施布局应与交通枢纽配置相契合。
通过对轨道交通枢 纽节点和城市公共服务用地的叠和比对,可以识别城 市公共服务用地布局与交通设施支撑的契合度,判定 公共服务与交通枢纽协调性。
重庆市主城区存在公共服务功能节点与交通枢纽 契合度不高,轨道周边用地协调性不足的问题。
强轨 道交通支撑、弱公共服务节点的区域有沙坪坝井□、双 碑,大渡□西站、华岩,巴南李家沱、九公里,渝北礼嘉、回兴,巴南刘家坪等。
弱轨道支撑、强公共服务节点的 区域有沙坪现曾家、西永,巴南龙洲湾,南岸南滨路,渝 北空港新城等。
(3 )新兴节点和局部用地调整加大交通压力。
在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大型商业开发项目或城市综合 体建设往往会形成新的节点中心。
这些项目在选址过 程中存在因为大型项目而调整规划的现象,这也是规 划实施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由于新的项目并未在规划编制时进行统筹考虑,其布局建设势必会对 已有城市结构和功能空间组织产生影响,也极有可能 形成新的交通堵点。
3.整体职住平衡下职居空间有错位主城区人口和就业岗位整体空间分布匹配。
其 中,中部槽谷集聚了主城区86%的人□和85%的就业 岗位,5个核心组团(渝中、大杨石、观音桥、南坪、沙坪 坝)承担了主城54%的居住人□和53%的就业岗位。
主城区21个组团中有18个组团职住比位于合理区间 (0.8 ~ 1.2)的内,仅渝中、空港、龙兴3个组团职住比 较大。
其中,渝中组团是因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大量新 的就业岗位,空港和龙兴组团为产业组团,就业岗位 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