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10-9 22:34:52 中国地产网60年甲子风云,岁月变幻。

重庆历史上大致经历过5次城市总体规划。

透过几经扩容的规划蓝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1980年开始编制、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是重庆市首个法定规划。

此次规划的重点仍然放在渝中等主城区范围,核心面积102平方公里,范围为9区12县城镇区。

这一规划体制,一直持续至重庆直辖。

“1983版总规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明确城市的性质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这体现了当时专家的远见;确立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将城市分为14个组团,一个中心,四个副中心。

”张远介绍。

不过,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1983版总规因此仅仅局限于南山和歌乐山之间的300平方公里。

“直辖新总规”的硬伤1998年版总规是重庆直辖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

但1998年版总规编制其实始于1993年,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上首次引入“都市圈”概念。

“都市圈”范围东起迎龙、南彭,西至缙云山、白市驿,北起北碚、两路、鱼嘴,南至西彭、一品,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突破了铜锣山、中梁山两山屏障,扩城速度明显加快。

但由于对城市空间发展时序和速度缺乏引导,1998版总规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变化准备不足,在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改善力度不够,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03年重庆准备再次修编城市总规时,主城人口规模已超过500万,集中居于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旧城区,城镇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4000人。

由于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加剧了城市环境压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一座城市的成功往往来自规划的成功。

60年甲子风云,岁月变幻。

重庆历史上大致经历过5次城市总体规划。

从“以半岛为中心、沿江两岸60平方公里”,到现在主城区的5473平方公里;从局限于南山和歌乐山之间,到突破两山阻隔的蔓延……透过几经扩容的规划蓝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知识分析)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知识分析)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现状问题分析[摘要]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根据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发展与现状,分析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特点,结合重庆地形,经济发展特点,人口分布,政策等方面,了解重庆各主城区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高速发展的重庆出现“城市蔓延”现象,城市问题突显;不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制约工业的发展;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非农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时还受到地形、交通、政府政策及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的影响。

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是城区空间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analysis[Abstract] To chongq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according to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hongqing terr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e policy, understand the city of chongqing function and theexisting probl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ppear " urban sprawl" phenomenon, urban problems serious; of the urban space structure unreasonable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urban spac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is the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affected by the terrain, transportation, government policy and the peop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mprove influence. In genera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 of the leading factor. [Keywords]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Influence factors引言:重庆主城区作为重庆经济文化政治的核心区域,在重庆整体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高速发展的重庆,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一些因城市发展过快,空间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城市问题。

重庆“多中心、组团式” 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的规划实践

重庆“多中心、组团式”  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的规划实践

重庆“多中心、组团式” 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的规划实践摘要: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组团隔离带规划》为例,揭示该规划所提出的保护重庆“多中心、组团式” 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的规划策略和对非建设用地的保护思路。

关键词:组团隔离带城市空间格局保护1 规划背景重庆主城区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特征,城市发展多年来一直沿袭“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使主城区既能够保持特大城市的集聚效益,又有利于形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近年来重庆城市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组团间隔离绿地不断被蚕食,城市连片增长趋势明显,“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形态格局正日益弱化,有呈“摊大饼”状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主城区山水资源不断受到破坏,缙云山、歌乐山、南山、铁山坪等几大城市肺叶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环境污染未得到有效遏制,城市安全日益受威胁。

这些困扰重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使我们急需编制一套科学的、富有前瞻性的、系统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来指导管理和建设实践。

通过开展《重庆市主城区组团隔离带规划》的编制工作,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状况,将关注的目光从城市建成区转向农村地区,认真思考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问题、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如农村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与建设、耕地的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森林资源、水资源的保护等等,改变以往城市规划“重城市、轻乡村”、“重建设、轻保护”等状况,探索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思路,真正体现城市规划的控制与引导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 组团隔离带的内涵广义上讲,凡是总规确定的主城区内各组团之间的用地,都具有阻止组团蔓延发展的功能,这些用地都是组团隔离带。

从这个意义上讲,2007版总规确定的主城区范围内除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其它所有类型用地,都是组团隔离带。

它具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维护城市生态安全、防灾减灾、休闲旅游、农村聚居、基础设施承载等六大功能。

然而,从进行立法保护的角度看,广义上的组团隔离带面积多达1470km2,涉及面异常广泛,情况非常复杂,不利于对其进行有效的空间管制和立法保护,因此,本次规划结合重庆及相关城市的规划建设实践,按照市人大提出的“切实有利于立法保护,要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将重点放在了急需在本次规划中予以明确范围,且需要进行严格立法保护的组团隔离带上。

重庆市中心城区组团隔离带实施及利用规划

重庆市中心城区组团隔离带实施及利用规划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日益重要,组团隔离带作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作用不容忽视。

重庆市中心城区组团隔离带作为“多中心,组团式”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保持主城区“组团式”城市形态结构,而且对于保持主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然而近年来,重庆城市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组团间隔离绿地不断被蚕食,城市连片增长趋势明显,“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形态格局正日益弱化;另一方面中心城区缙云山、歌乐山、南山、铁山坪等几大城市肺叶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城市生态安全日益受到威胁。

本文以《重庆市中心城区组团隔离带实施与利用规划》为例,探讨组团隔离带更具有落地性和实施性的组团隔离带实施与利用规划策略,以达到保护中心城区山水资源,控制中心城区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的目的。

1组团隔离带起源及规划概述组团隔离带的说法最初来源于“绿化隔离带”,19世纪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在城市周围建立起永久性绿地,供农业生产使用,并防止城市的蔓延。

根据此理论在1935年大伦敦规划时,环绕伦敦城建设了一条宽5英里的绿带(见图1),把现有的城市地区圈住,不让其向外发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周围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农业和绿带隔离,便形成了最初的“组团隔离带”。

至此之后世界上的一些大城市,如巴黎、东京、华盛顿、莫斯科等,以及国内的北京、成都、上海、武汉等城市,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条件、城市布局结构与城市历史文化特点,规划与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城收稿日期:2021-08-03作者简介:李艳(1980—),女,河南许昌人,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设计。

E-mail :***************。

李艳,应鹏,肖伟.重庆市中心城区组团隔离带实施及利用规划[J ].南方农业,2021,15(31):170-175.重庆市中心城区组团隔离带实施及利用规划李艳,应鹏,肖伟(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重庆400030)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日益重要,组团隔离带作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作用不容忽视。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交通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O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A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四、沙坪坝组团B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目录
一、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系列 二、重庆市都市区规划图系列
三、九龙坡区规划图系列
七、沙坪坝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八、两路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四、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九、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系列
五、西永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六、西彭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四、沙坪坝组团C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四、沙坪坝组团J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G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七、重庆市保税港区建设方案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E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一、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专业 专注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重庆市概况重庆是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是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是联系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

2003年重庆市辖13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年末总人口为3130.10万人,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2002年重庆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971.30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6.7:41.5:41.8调整为2002年的16.0:41.9:42.1。

2003年重庆经济增长势头不减,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250.5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5.0:43.4:41.6。

一、重庆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其区位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处中国内陆腹地(战略后方),历来是国家“三线”建设和战略性储备建设重点;二是重庆是国家中西部地区最大工业城市,处于国家东西部联系的中间环节和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重要阶梯;三是重庆是国家开发中西部的前沿,开发中西部,必然首先开发重庆。

正是这一具有不可置换性的区位特点,决定了重庆在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中,可以发挥出以下区位优势:1、得“江”独厚重庆地处四川东南部,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在古代当陆路交通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水路便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俗语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重庆则刚好有四川的“出川口”的称号,被视为出入四川的咽喉要道。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的水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山峡大坝的修建,大大的改变了重庆的航运状况。

“三峡成库以来,重庆境内679公里长江干线航道由原来的三级提高到现在的一级,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等水运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水运货运周转量从2004年起稳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重庆都市区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为例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重庆都市区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为例

片 区 十二 个组 团


嘉陵江 以北 为北 部片 区

展 演变过 程 为对 象
探 讨 了 重 庆 市 都市 风

市 的发 展 提 出 了 进 行 新
编 的要 求


轮 总 体 规 划修

包括大石坝等三 个组 团 ; 长江 以南为南部片
控制城市的总体风貌、主要节点、开放空间等要素 动作 用。
20 年 0 8 第5 期第2 卷2 4 3
维普资讯
清末
40
年代 后 期
90
年代 后 期 图 2 重 庆 都 市 区 空 间结 构 布 局
图 1 重 庆城 市 空 间 的历 史发 展 演 变
1 总体城市设 计研 究 问题 的提 出
随 着重 庆 市城 市建 设 的不 断推进 城
相互 关系也 有 了很大 的改变


在 1 9 9 6 年的
横 两 个角度对都市 区 城市 空 间进 行 了 深入
分析

城 市总 体 规 划方案 中 城市 被 划分为 三 个

在 时间上
, ma r me im , n colv l, o g igmer p l nae o r h n i ra e inrs a c rm co, du a dmir es Ch n qn t oi rac mpe e sv u b nd sg e e rh e o t a e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是城市规划领域内一项新兴 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总体城市设 的课题。作为紧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一环,总体 计研究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城市设计研究是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之前对整个 强化城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优化投资环境、增强 规划区空间结构及物质形态的先期分析与控制方法 城市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的论证。因此,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必须着眼 重庆以其独特的山地大都市和立体城市风貌闻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一、重庆区位条件简介重庆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渝东、渝东南临湖北和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渝北连四川,渝东北与陕西和湖北相连。

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02.9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

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嘉陵江、乌江等都在重庆汇入长江。

1997年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截止至2012年,重庆已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

现实优势矿产有天然气、锶矿、煤、铝土矿、锰矿、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地热等。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一)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三次产业分类根据克拉克的学说,把产业分成了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GDP、产业产值及构成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1997年时,三种产业中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但总体来说三种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相差不大;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仍然最低;2006年仍然是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

由1997年到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上升速度整体来说快于第二产业。

从就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的比例不断降低,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被第三产业所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现状问题分析[摘要]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根据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发展与现状,分析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特点,结合重庆地形,经济发展特点,人口分布,政策等方面,了解重庆各主城区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高速发展的重庆出现“城市蔓延”现象,城市问题突显;不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制约工业的发展;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非农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时还受到地形、交通、政府政策及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的影响。

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是城区空间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analysis[Abstract] To chongq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according to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hongqing terr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e policy, understand the city of chongqing fun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speed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ppear " urban sprawl" phenomenon, urban problems serious; of the urban space structure unreasonable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urban spac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is the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affected by the terrain, transportation, government policy and the peop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mprove influence. In genera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 of the leading factor. [Keywords]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Influence factors引言:重庆主城区作为重庆经济文化政治的核心区域,在重庆整体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高速发展的重庆,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一些因城市发展过快,空间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城市问题。

所以,研究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现状问题对于重庆整体的长远发展十分必要,只有找到现状问题所在,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一重庆市主城区空间结构现状特征及问题(一)主城区空间结构现状概况重庆市主城区布局以多中心组团式结构坐落于缙云山与东温泉山之间,属川东平行岭谷地区,被四列南北走向的大山和长江、嘉陵江所分割,是城市拓展的天然屏障,也维系着区域生态环境。

主城区范围包括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巴南区9个行政辖区,面积5473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694万,城镇人口619万,城市建设用地507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城市内环线以内及沿线地区,区内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经济活动频繁,是重庆市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地区。

渝中区是重庆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

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之一,是重庆集约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宜居新区,新兴的商贸中心。

沙坪坝区科技教育发达,长江上游科教文化名区,重庆重要的工业基地,西南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要道,第三产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重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区。

大渡口区,重庆市主城区12个中心组团之一,经济基础雄厚,有市级工业园区——重庆市建桥工业园区,南岸区,重庆市主城核心区的重要部分,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重庆市中央商务(南部)开发区以及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在辖区内。

九龙坡区,是重庆的工业大区和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

(二)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现状问题1“城市蔓延”现象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用地数量处于不断扩张的状态,但年均增长速度不均匀;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速度快于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其中江北区和沙坪坝区属于超高速扩展区、大渡口和南岸区属于高速扩展区、渝北区属于中速扩展区、巴南区和九龙坡区及北碚区属于低速扩展区、渝中区属于停滞扩展区;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相对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超过合理值1.12;主城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城市用地扩展速度,即相对于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主城区新增城市用地效益逐渐变好,但总体水平不高,各区存在差异。

非农业人口和资本投资使得城市用地扩展呈正向发展。

重庆城市迅猛的发展速度,一方面使得组团间隔离绿地不断被蚕食,呈现明显的连片增长趋势,“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正慢慢弱化,有呈块状发展的形势;另一方面主城区生态山水资源不断受到破坏,缙云山、歌乐山、南山、铁山坪等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有效遏制环境污染,使得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加之地形因素使得工业发展受到制约重庆是一座用地紧张的山地城市,受山地条件制约,总量和增量都非常有限,用地异常紧张,2007年,我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2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3平方米,城市毛容积率为 1.02,开发强度高于东京都、上海中心城、深圳特区(毛容积率均在0.87—0.98左右)。

根据“宜居重庆”指标要求,重庆将大力拓展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到2012年,城市毛容积率不超过0.95,人均建设用地达88平方米;至2017年,城市毛容积率不超过0.89,人均建设用地达91平方米。

这一数值在福布斯发布的全球用地最紧张的20个城市中相当于第10位,其中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接近第6位,因此人均用地指标过低的问题非常突出。

2007版总规确定2020年工业用地总量133.3平方千米,人均指标14.8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6%,和2009年24.05%的比重相比,不升反降,只达到国家标准的低限,更加拉大了重庆市工业用地面积总量与其他同级城市的差距。

就增量而言,2009年重庆市工业用地面积已达到120.63平方千米,未来10年间只有不到13平方千米的增量,用地异常紧张。

重庆工业用地布局不够合理,更加剧了用地的紧张程度。

上海核心区的工业用地比例不足10%,内圈层比例在20%左右,外围地区比例在40%以上;在距离市中心5千米以外地区形成大规模的聚集是上海工业发展的普遍模式。

而重庆无论处在什么区位的组团工业用地比例都在20%左右,与居住功能混杂,这种不合理影响工业用地的使用效率,导致工业用地结构性紧缺。

二重庆市主城区空间结构调整建议(一)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重庆主城区是典型的山水城市,有其独特的空间格局,而“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模式,使主城区既能够保持特大城市的集聚效益,又有利于形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种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应得到延续和发展,各城市团要培育综合城市职能,也要培育相对突出的专业化职能,使各团功能在整体上能够互相联系和促进,在多核心的状态下能够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多核心网络化结构,适当调整组团规模和城市功能,但这种扩大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应盲目的追求城市规模而进行无计划的城市扩张,杜绝城市蔓延的发生。

(二)发挥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市政府原则同意《重庆市主城区山水园林城市规划》(2001年至2020年),同意《山水园林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为重庆主城区2616.46平方公里,以主城核心区(含北部新区)713.8平方公里为规划重点。

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1—2005年。

实现山、水、城、林的完美结合,主城区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要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山水资源,防止建设无节制扩张的对自然资源的人为破坏,通过“显山露水”建设营造4个层次的绿化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重视生产和防护绿地建设,构建一个山、水、园、林、城相辉映的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体系,努力创造具有山城和江城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图四:重庆市主城区生态空间结构示意图(三)合理城市空间结构,缓解工业用地紧张工业用地存在结构性不足,首先要合理规划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城市土地功能分区,以地租理论为依据,迁移城区老工业,合理城区工业分布。

再者提高集约利用强度,如出现的“花园式厂房”的现象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只有1.2,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园区建设表现出城镇化起飞阶段的集群和粗放的特征。

如空港工业开发区,2010年的规划用地面积将达到20km2,而工业总产值的目标仅为700亿元,产出强度只有35亿元/km2,还远未到达2010年50亿元/km2的目标,间接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

最后要控制用地拓展泡沫,根据每年的重庆都市区城乡规划工作统计报告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核发《选址意见通知书》的土地面积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土地面积相差甚远,可见现在的工业用地使用中出现了“圈地”和“屯地”的现象,“圈地”和“屯地”等土地投机行为往往利用工业用地来取得土地使用权,再利用控规调整等方式改变用地性质来谋取利益;或借工业企业搬迁的机会,在不断获取新的工业用地的同时,不断将原有工业用地变更为其他开发性用地,从而达到目的。

导致工业用地拓展泡沫,加剧用地紧张程度。

三结语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为城市发展不完全形成了一些结构性问题,或是不合理的扩张和导致的“城市蔓延”,或是生态破坏等问题,都应该在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中予以充分的重视,提出适合重庆地理环境,适合重庆历史特点的发展模式,一味求快求规模,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长远之计,暂时的减缓城市扩张速度,适时解决现有问题,会在长远的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