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重视民生
一腔深情系“三农”
RENW U 人物丨履职风采“作为一名农民代表,在今后的履职中,我将始终铭记‘民 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如既往地关注‘三农’、时刻关注民生,积 极建言献策。
” —省人大代表甘启斌一腔深情系“三农”文图\储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筑牢‘三农’压舱石。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感觉信心倍增。
”今年初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在“直播两会”节目中接受采访时,甘启斌激动地说。
甘启斌是望江县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他创办的安徽省联合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响当当的民营企业,十多年来,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父老乡亲交口称赞。
建言献策,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甘启斌常说:"要想履行好代表职责,先要 有履职能力。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 识。
我时刻告诫自己,加强学习是提升履职能 力的关键。
”当选省十二届人大代表以来,他从 未间断过学习。
通过各级人大网站、人大刊 物、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及时了解人大的 重点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法规和人大 业务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履职素质;认真参 加代表培训,列席好每次应邀参加的人大常委 会会议。
实践中,甘启斌经常走乡串户,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代表、老干部求教问 计,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厚 积履职本领。
针对本地农产品缺乏知名度和媒体宣传引 导的状况,甘启斌提出了“关于给予安徽省农产 品在省内媒体宣传开通‘绿色通道’的建议”,有 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农产品销售帮扶服 务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如安徽报业集团积极 开展免费的农产品品牌宣传活动,在旗下媒体开辟免费专版,为望江的“十大品牌产品”和“十大土特产”迸行专版宣传。
“关于粮食加工环节享受农业用电优惠政策的建议”也得到了省发改委的答复,目前,我省粮食加工环节中的用电可享受农业用电的优惠补贴政策已启动,全面实施后将降低农业加工企业成本,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将发挥积极作用。
在今年初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甘启斌又领衔提出了“关于给予农业科技项目政策倾斜到县域或镇村的建议”和“关于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力度的建议”。
形势与政策论文:心系“三农”解民生之多艰
为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我国的农业形势和”三农”问题的实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粮食与其它主要农产品由全面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城乡差距大,农民负担重,农村矛盾多等经济社会问题进一步突显了出来。有人把”三农”问题形象地概括为三句话: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们心中不禁有一种沉重感,但是,我们不会丧失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信心,我们会带着感情去体验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之艰难,更会从理性的高度强化责任,激发热情,不断坚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
最后,让我们来分析几个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典型:
众所周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改革很快就从农村开始了。根据专家调研,中国长三角农村已经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村落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相对迅速,城乡一体化景象初露端倪。比如: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经济实力雄厚,公司企业拥有国内外一流设备,热电,线材,面料,服装,化纤,烟,酒等主导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存款,小汽车,中央空调,摄象机等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且全村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无重大刑事犯罪,被人们誉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第一村”!又如浙江省绍兴市新风村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实施旧村改造,分别建成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住宅园区,休闲娱乐园区,加强村庄绿化,农民公园,活动中心,义务教育,医疗服务和宽带网络等一应俱全,堪称”乡村田园,城市新区”,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型。还有不少传统农业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跌爬滚打,积累了发展经验,走出了又好发展的新路,比如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不失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增强信心,正视”三农”现实问题,深化经济社会等方面改革,不断加强农业,建设农村,支持和扶助农民,那么,建设小康社会,城乡更加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农情怀的主题文章
三农情怀的主题文章
三农情怀是指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关注三农问题,关注农民的利益和福祉,为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村的重要性。
农村不仅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根基。
农村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农村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我们应该珍惜农村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应该关注农民的利益和福祉。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福祉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
我们应该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最后,我们应该为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农村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农情怀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应该关注三农问题,关注农民的利益和福祉,为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农经济政策对民生改善的促进作用分析
三农经济政策对民生改善的促进作用分析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经济政策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三农经济政策对民生改善的促进作用。
一、种植业扶持政策种植业是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而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关键。
因此,政府通过制定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种植业。
例如,提供农业补贴、优惠贷款政策、技术培训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农民在生产种植业时更有动力,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业保险政策农业保险是农民的一项重要保障。
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可以帮助农民规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收入稳定性。
政府通过推出农业保险政策,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使他们在面临灾害时能够及时得到补偿,避免因灾致贫。
三、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土地政策对于农民的生计和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通过土地流转政策、集体土地入市政策等,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流转,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四、乡村产业扶持政策发展乡村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关键。
政府通过制定乡村产业兴旺政策、扶持乡村企业政策等,支持和鼓励农民兴办各类乡村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五、农村道路建设政策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府通过实施农村道路建设政策,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方便了农民的出行和产品运输,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六、农民工就业政策农民外出打工已成为我国农村的重要现象,农民工就业政策对于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通过制定农民工就业培训政策、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等,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七、农村卫生保健政策农村卫生保健事关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政府通过实施农村卫生保健政策,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提高了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促进了农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
如何看待中国民生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民生问题什么是民生问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08生本2班梁成志2008574208从广义上说,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
狭义上的民生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
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
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准和公共财力的大幅度提升,随着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进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应当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
一系列民生问题不断呈现出来,例如: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等。
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解决民生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国家和政府也已经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什么现今要特别强调民生问题?因为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
三农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这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核心议题。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农村土地改革、农民收入增长、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乡村振兴战略。
一、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被迅速征用和流转,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村社会稳定性受到影响。
因此,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方面,需要坚持以农民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流转权。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与农民的“三权分置”,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或合作社,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二、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
为了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等新产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其次,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
同时,扩大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促进农民工的融入城市社会。
最后,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三、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不足是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
同时,鼓励优秀的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另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就医难、就医贵问题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鼓励医生到农村执业,提高农村医生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资,提高农村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
区县广电新闻节日要关注“民生”服务“三农”
万 人 口 . 中农 业 人 口就 占 7 其 6万 多 人 。 农 宣 传 报 道 具 有 对
广 阔 的 市 场 和 空 间 从 2 0 05年 开 始 . 清 电 视 台 开 办 了 面 武
期 节 目在 报 道 民 生 短 消 息 、 述 老 百 姓 身 边 的 事 . 典 型 讲 对 案 例 进 行 分 析 、 示 社 会 的 同 时 . 用 “ 6 8服 务 在 线 ” 警 采 77 倾 听 群 众 反 映 的热 点 问 题 . 邀 请 有 关 部 门 给 予 政 策 解 答 , 并
一
、
涉 农 节 目要 关 注 民 生
视 思 考 问 题 ,找 准 政 府 与 百 姓 、政 策 与 事 件 的 关 联 点 , 在 热 与 冷 之 间 找 准 平 衡 点 . 握 调 试 点 . 别 是 把 握 好 政 府 把 特
随 着 社 会 民 主 意 识 的 增 强 和 “ 本 价 值 ” 念 的 逐 步 人 观 深 化 , 为 新 闻 媒 介 , 来 愈 关 注 百 姓 生 活 , 目 也 更 加 作 愈 节 体 现 平 民 意 识 。 一 个 时 期 以 来 , 中 央 台 到 地 方 台 , 生 从 民
在 胡锦涛 同志所作 的十七大报告 中多次涉 及“ 三农 ” 问题 , 充 分体 现 了党 中央对 “ 农” 三 工作的 高度重视 。同时 , 告还将 报 加 快推 进 以改善 民生为 重点 的社会 建设 作 为未来 中 国发 展的
主要工作之 一 , 为我" r茎 " . 1 - - … L
i
i | 【 一
蠹
疆
誊 |
~ 翻 _ 豳 灏 戮 誊 一 瞄 雹 _ 蛳 蕊 趱 豳 雀
菇 j
区县 广电新闻节 目 要 关 注¨ 民生" 服务 ●农" ●一 ●- ● ■ — — ■ ■
三农工作注意事项
三农工作注意事项
三农工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
为了更好地开展三农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是实现三农工作的重要手段,对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和政策了解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积极地宣传相关农村政策,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政策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让农民能够依法享受政策红利。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逐渐从“灯塔产业”过渡到现代化产业。
要培育新的农业主体,支持有条件的农民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让农业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产业和城乡发展。
三、扶持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种种因素,比如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二三产业融合等。
要实施因地制宜的政策,发挥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为农民提供就近就业和增收机会。
四、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包括道路、桥梁、电力、通信等方面。
要注重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足问题,建设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安全感。
五、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保障。
要加强乡村治理,完善村级组织,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增加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繁多,需要我们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去共同解决。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重视三农问题的意义
重视三农问题的意义
是多方面的:
1. 保障粮食安全:三农问题中的“农”主要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这两个领域对
于粮食安全的保障非常重要。
重视发展三农,可以增加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品质和数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调节城乡差距:重视三农问题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减小城乡差距。
通过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可以减少农民流入城市的压力,避免出现城市过剩人口和民工流失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农产品供应和农村市场的建设。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经济涉及到农民的收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是支撑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维护社会稳定:农民是社会的基层群体,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解决农民的
合理诉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意义重大。
只有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留住农村人口,才能减少种种社会问题的产生。
5. 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视三农问题可以促进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
进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建设。
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浅析“三农”问题
浅析“三农”问题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虽然自己年龄不够大,没有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些年来的家里的一些变化,但是仍会很清楚的记得,以前爸爸和邻居家的叔叔伯伯开着装满粮食的三轮车去交公粮,再过几年我上学不仅不用交学费,还会有补贴。
虽然不太懂这是为什么,但能感觉到我的父母经济负担明显减少了。
记得是高中时候才对“三农问题”有了浅显的了解,而这次的选修课,是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的关注和了解。
“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简称。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中国正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先进的工业大国转变。
“三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农村,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
农村的发展如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
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亲自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一时间,“农民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
“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党和政府永远不变的承诺。
“科技兴农”战略推动着农民的视野,“科技下乡”活动丰富着农民的生活,开阔着农民的视野,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的生活不再那么贫瘠,精神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实。
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活跃在农村舞台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与此同时,农民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不再那么保守,不再封建。
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农业部门做法
主题: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及农业部门的做法一、三农工作的重要性1.1 三农工作是指为农村农民服务的工作,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在我国,三农工作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关系着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稳定。
1.2 三农工作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的农业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农村是国家的脱贫攻坚重点,农民的生活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3 三农工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乡村振兴的重点。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需要加强三农工作,提高农民的产业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业部门的做法2.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部门注重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
2.2 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农业发展。
农业部门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加强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农业部门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2.4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收入。
农业部门通过引导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
2.5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品质。
农业部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2.6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全面发展。
农业部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发展。
结语:三农工作是我国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农业部门在推进三农工作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农业贡献了力量。
专题三 聚焦社会热点(73张PPT)
上页 下页 返回
热点演练
点击进入word
上页 下页 返回
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
上页 下页 返回
命题视角
角度一: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和落伍与新中国的科
技创新(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
舟”号飞船等)以及形成的航天精神。 角度二:对近现代西方的科技发展与创新(近代科学
技术革命、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
上页 下页 返回
命题视角
角度一:长三角经济发展圈、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
济圈、环勃海湾经济圈等东部发达地区近现代遭受的经济 政治侵略历史;中国人民的抗战与探索的史实、现代改革
开放的重大成果及经济发达的原因等方面。
角度二: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角度理解古代经济重 心开始南移、近现代中部地区的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史 实及近代经济发展等方面。
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 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上页 下页 返回
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的重大政治问题。每年的两 会热点之重就是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 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我们 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更是构建和谐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时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时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中国国家发展的基础,与此相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领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相对不足,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受到了制约。
其次,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村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通过解决三农问题,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同时,三农问题的解决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解决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并不容易。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改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给予农民更多的信贷支持,助力他们的生产经营。
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农业道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另外,要解决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相关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可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流转,鼓励农民走产业化道路。
另一方面,可以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情怀讲座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三农情怀”的讲座,聆听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深感启发。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重大意义讲座中,专家详细阐述了“三农”问题的内涵和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生态环境、农民收入等问题,农村发展面临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农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
二、树立正确的“三农”情怀讲座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三农”情怀,首先要关心农民。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深入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
其次,要关注农村。
农村是我国的基础,农村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
我们要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最后,要关注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发挥科技在“三农”问题中的作用讲座指出,科技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2.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
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3.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意义)1人民群众是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关注民生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3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4有利于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5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6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用史实说明建国以后,党始终关注民生问题?1土地改革,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使农民从政治经济上翻了身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4国有企业改革,制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5重视发展教育事业6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3、举例说明我国正在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合理调节收入分配2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3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文化方面的问题5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6重视三农问题,减免农业税,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等4、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1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4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用制度来维护社会公平,保障民生。
5、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说明了什么?1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3我国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我国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5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1、列举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丰硕成果,并分析其原因。
经济:青藏铁路顺利通车;三峡工程取得新的进展;2006年国民经济增长10.7﹪政治: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修订《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等科技文化:歼十飞机;杂交水稻;文化繁荣等。
三农政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三农政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三农政策在中国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三农政策关注农业、农
村和农民的发展,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而农民是我国基本劳动力和消费者。
通过制定有效的农业政策、农村政策和农民政策,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推动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
其次,三农政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
业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施农业支持政策和农村发展政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增加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的粮食供应。
同时,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三农政策对于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农民是我国农村的基本
群体,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可以促进农民的素质提升、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资源,帮助农民提高技能水平和适应市场需求,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农村低保等福利待遇,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
总结起来,三农政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包括推动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和实现农民全面发展。
通过制定有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政策,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提升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这将有助于增强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民生(中考政治时事专题复习)
【练练回答问题】
一、“有尊严,有体面”,体现了教材那些观点? 1、彰显出我国政府对劳动者的基本人权的充分尊重和深切关怀, 2、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深刻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5、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如何才能让民众有尊严地“实现体面劳动”? (国家怎么做) 1、必须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 2、必须尊重劳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3、必须不断增加劳动者的收入,缩小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三、 “体面劳动” 指的是什么? 1、意味着劳动者要有充分的就业和可观的工资, 2、意味着完善的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 3、人人享有公平劳动的机会、劳动成果分配的公平、对劳动者权利的充分尊重和 保障。 四、 “实现体面劳动”对我们中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提高自身素质;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关注社会,为实现体面劳动积极建言献策。
专题四:关注民生民情
问题一:民生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
问题二:今年的相关民生热点
1、“三农”(“新农保”、中央“一号文 件”) 2、医改 3、就业
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5、实生问题?所谓民生问题,即有 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其具体内容随 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 2、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看看热点材料】
热点1:温家宝总理两会前夕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 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良知,社会财富 的这块“蛋糕”要做大,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 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 任,那么,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那就是政 府的良知。“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 “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 热点2:P116
对三农工作的理解
对三农工作的理解三农工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环节。
做好三农工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对三农工作的理解:一、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保障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这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以确保粮食的产量和供应量。
同时,也要加强对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粮食的质量安全。
二、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需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
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区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等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维护社会稳定三农工作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
只有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和生活水平,才能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因此,在三农工作中,要注重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时,也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六、结语总之,做好三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推动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三农”事关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富强、民族振兴。
“三农”事关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富强、民族振兴。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三农”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好“三农”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要提高服务“三农”的意识。
要始终坚持“以农为本”的根本原则,把“三农”工作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要聚焦农民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农民的收入问题这一主线,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了解农民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与农民打交道,理解农民所思所想。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发现实情,才能高效推动工作,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完善服务“三农”的设施。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确保所有“最后一公里”都畅通无阻;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功能齐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让幼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文化下乡、文明村镇创建、民族文化推广等多重方式,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要全力做好服务“三农”事业。
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当地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将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
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引导文明乡风、促进产业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础;要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以举办农民丰收节为契机,提升农村环境指数、农民幸福指数;要打造过硬战斗堡垒,在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中汲取养料,把党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三农”工作做得更扎实有效。
自愿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去,要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用心、用情、用劲做好“三农”工作。
(文/杨秋艳)。
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内容原文
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内容原文三农工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统称,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我国在三农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我们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述和指示精神。
一、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解决农民就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
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覆盖率和利用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和便利,解决农村金融难题。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保障农民权益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保障农民权益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
要加强农民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劳动权益。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加强农民养老保障和社会保险制度建设,解决农民养老、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四、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村治理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自治、法治和德治机制,提高农民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绿色发展。
三农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农民的利益,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三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七关注三农,重视民生1.(2014·广东汕头模拟)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
——董楚平《论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季氏》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材料三……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
为什么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量了。
——(1929年)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材料四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1)概括提炼材料一中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
(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此后苏联在农业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4)列举苏联农业政策模式对我国哪些农业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业政策领域出台了哪项重大改革措施?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判断为小农经济与宗法制;据信息“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可知是儒家思想。
第(2)问,第一小问,据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回答;第二小问,据“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从小农经济解体与阶级矛盾激化角度理解。
第(3)问,从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作答均可。
肯定的,则要回答集体化生产的好处及对工业化的作用;否定则要回答挫伤农民积极性,不顾农民利益的内容。
第(4)问,第一小问,答出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小问,答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可。
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宗法制;儒家思想(均贫富思想)。
(2)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
关联: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3)(本问从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作答均可。
只做判断不说理由不可)不合理。
理由:①斯大林推动农业集体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重工业。
②集体化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合理。
理由:①集约经营优于分散生产;②农业发展为工业化腾飞奠定基础;③从材料四来看农业产量有所增长。
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4)影响: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或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
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014·山东枣庄模拟)中国古代的乡村生活是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乡村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人口增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技术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渐繁荣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
荒野也陆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
……拥有一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
隋唐时期,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代小家庭,“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
材料二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
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
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上述材料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春秋战国、隋唐时期乡村生活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
隋唐时期乡村生活根据材料“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代小家庭”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以及“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归纳。
第二小问,根据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1)特点:春秋战国乡村生活逐步繁荣,出现新兴商业都市;新居民点不断出现;自耕农经济为主。
隋唐乡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为主。
(2)变化: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租佃关系逐渐普遍。
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3.(2014·广东江门调研)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运会开幕式,一幅展开的画卷上出现不同版本“和”字,彰显中华和谐观,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流和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了人文奥运的基本理念。
……“和谐”则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格调和主旨所在,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
——网络评论材料二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
罗斯福提出的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材料四中国粮食已连续9年增产,今年的产量比9年前提高约1.5亿吨。
这不仅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对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
……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不仅因为我个人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温家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儒家思想为例至少列举两个史实来论证此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使“人们免于贫困”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哪些因素推动了“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解析第(1)问,本题用儒家思想来论证“和”的思想即可,关键是儒家思想。
第(2)问,回答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救济的措施即可,但要将社会保障、以工代赈等整理回答。
第(3)问,本题回答平均地权的具体内容即可;评价是回答其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第(4)问,题目限定时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要回答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现在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科技进步等,而不能是单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期的措施。
第二问从政治、民生经济来回答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答案(1)举例: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仁义”。
(2)措施:建立机构(或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制定有关法律,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
(3)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评价:“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4)因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技的进步及杂交水稻等。
认识:继承与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4.(2014·广东六校一模)公平、公正既是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方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诗人赵嘏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你认为太宗皇帝的“长策”是指什么?并做简要评价。
(2)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为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3)19世纪以来,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欧洲进步的政治家做出了怎样的反应?(4)为改善农民的政治、经济状况,在过渡时期,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析第(1)问,诗句意在感慨科举制的实行使皇帝得以笼络天下士子,第一小问,答出科举制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书本知识一分为二进行评价,在明清以前科举制主要起积极作用,明清以后消极作用明显。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时间限定“公元前5世纪”、中心“为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第二小问,结合书本知识回答其意义。
第(3)问,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全方位改变,协调矛盾与问题成为进步政治家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政治上,进行政治民主化改革成为主要趋向。
在经济上,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成为主要趋向,根据这些趋势来列举相关反应。
第(4)问,注意时间限定“过渡时期”,中心为“改善农民政治经济状况”,政治结合必修一内容,与农民相关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经济结合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内容,与农民相关则是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1)长策:科举考试。
评价:科举考试打破了长期以来按照门第选拔人才的弊端,有利于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它给社会底层的有才之士一种希望,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求知欲,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但这一制度到明清时期已经僵化,严重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2)措施:编制《十二铜表法》。
意义:限制了贵族随便解释习惯法的特权,缓和了社会矛盾;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3)反应: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制度,保障社会下层的权益;建立福利国家。
(4)措施: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实行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或建立合作社)。
5.(2014·湖北黄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