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徐州市王杰中学2013化学一轮复习单元导学案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讲 第2课时

徐州市王杰中学2013化学一轮复习单元导学案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讲 第2课时

徐州市王杰中学导学案 (高三化学组) 章节与课题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2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总第 16课 使用人使用日期或周 2013.3.14 第4周 考试说明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难点 离子键、共价键;常见晶体的类型及性质教学资源使用 PPT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导学案 考点三 中和热和燃烧热比较项目 燃烧热 中和热相同点 能量变化 ____反应ΔH ΔH __0,单位:________不同点 反应物的量____ mol (O 2的量不限) 可能是1 mol ,也可能是0.5 mol 生成物的量不限量 H 2O 是 ____ mol 反应热的含义 __________时,____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热不同________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____ mol 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______ kJ·mol -1 【深度思考】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 =2×(-57.3) kJ·mol -1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kJ·mol -1C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9.25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 -1。

选修4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选修4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教材1页、教辅4~5页)1、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到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而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生成要放出能量,使得化学反应中就有了能量的变化。

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有效碰撞)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相同条件下,各物质的能量不相同;能量不能再生,也不会消失,只发生形式的转化或传递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参加化学反应时,化学键断裂就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反之,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参加化学反应时,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低。

(物质具有的能量大小与化学键的能量大小刚好相反)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固体(s)、液体(l)、气体(g)、溶液(aq)某种物质从固体转变为液体、再转变为气体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因此对于同种物质,气体所具有的能量最高,固体最低。

在说一个反应的能量变化时,一定要说明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的生成,同时伴有能量变化;能量变化可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声能、功等,通常表现为热能的变化二、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类型㈠、放热反应1、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2、能量变化: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3、类型:①酸碱中和反应②可燃物的燃烧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③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④绝大部分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类型⑥炸药的爆炸,如NH4NO3、TNT(三硝基甲苯)等的爆炸⑦氧化钙溶于水、强调:①固体氢氧化钠等溶于水通常理解为物理变化(生成水合离子时放热)②浓H 2SO 4溶于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9H 2SO 4·SO 3(生成水合离子时放热)SO 3+H 2O=H 2SO 4是化学变化,但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H 2SO 4,做题时揣摩题意㈡、吸热反应:1、定义: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2、能量变化:E 反应物的总能量< E 生成物的总能量3、类型: ①铵盐与强碱的反应 NH 4Cl +Ca(OH)2、 NH 4Cl +Ba(OH)2·8H 2O②C 和CO 2的反应,C 与H 2O 在高温下反应,N 2与O 2在放电条件下反应③加热分解的反应(绝大部分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H 2O 2④盐的水解(实质是酸碱中和的逆反应)⑤ H 2+CuO强调:①铵盐溶于水(CH 3COONH 4溶于水)②弱电解质的电离:通常认为电离过程只有化学键的断裂,没有化学键的生成,故不认为是―反应‖三、焓变 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变化和能量的变化,而且二者均符合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5、请描述热化学方程式2H2(g)+ O2(g)==2H2O(g) △H=-483.6kJ/mol的含义?
计算
对于反 应:2C(g)+2H2O(g85)0=℃=1=012KCPaO(g)+2H2(g),1molC与 1mol水蒸汽反应生成1mol CO和1mol H2需要吸 收131.5KJ热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问题4:
为什么常温下将可燃物甲烷与氧气混 合几乎不反应。但是点燃的情况却发 生爆炸?
归 纳总结
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普通 分子
活化 能
活化 分子
合理 取向的
碰撞
有效 碰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本章引言
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伴 随能量变化,能量可以以热能、电能、光能 等形式表现出来。
△H=+ 263.0KJ/mol
与反应热有关的因素:温度、压 强、物质状态、反应的物质的量。
热化学方程式:
1000℃ 101KPa
H2(g)+Cl2(g)===2HCl(g) △H=- 184.6KJ/mol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 △H:吸热用 “+”,放热用:“-”,单位是kJ/mol或 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 即指: 25℃ 1.01×105Pa; 3、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
5、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 kJ
热量,又知:P4(白,s)+5O2(g) = 2P2O5(s) 的 反应热为 ΔH1,P4(红,s)+5O2(g) = 2P2O5 (s) 的反应热为 ΔH2 ,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本章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与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引入新型化学电池开发与利用的知识,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将对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更深的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此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徐州市王杰中学2013化学一轮复习单元导学案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讲 第1课时

徐州市王杰中学2013化学一轮复习单元导学案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讲 第1课时

徐州市王杰中学导学案 (高三化学组) 章节与课题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总第 15课 使用人使用日期或周 2013.3.13 第4周 考试说明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难点 离子键、共价键;常见晶体的类型及性质 教学资源使用 PPT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导学案【基础再现 深度思考】考点一 化学反应的焓变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____________。

(2)符号: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右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右下图)(3)反应热ΔH 的基本计算公式ΔH= 的总能量 ---- 的总能量ΔH= 的总键能之和 - 的总键能之和(4)常见放热反应① 燃烧;②酸碱 反应;③大多数反应;④金属跟酸的 反应;⑤物质的 氧化。

(5)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 反应;②盐的 和弱电解质的 ;③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 和CO 2的反应。

4.盖斯定律(重点必考)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________完成,还是_________完成,其反应的焓变是_______的。

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7、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ΔH=- S(g)+O2(g)=SO2(g) ΔH=-297.3kJ/mol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D ) ΔH>A.S(g)+O2(g)=SO2(l) ΔH>-297.3KJ/mol ΔH<B.S(g)+O2(g)=SO2(l) ΔH<-297.3KJ/mol 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 1molS和 C.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和 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 1molS和 D.1mol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和
(3) H2( g )+1/2O2 ( g ) = H2O ( l ) ∆H3 = c kJ/mol )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 、 、 的关系正确的是 A、a<c<0 、 B、b>d>0 、 C ∆H4 = d kJ/mol 。
∆H=QP
焓 生成物 △H>0
焓 反应物 △H<0
吸热 反应物 反应过程
放热
生成物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 ∆H<0或 ∆H为“-” < 或 为 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 ∆H>0 或∆H为“+” > 为
反应热.焓变. 反应热.焓变.键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1)概念 (1)概念 反应热 化学反 应中吸收 或者放出 的热量。 的热量。 焓变 恒压条件下的反 应热 符号:Δ H 符号:Δ H<0:放热反应 Δ H<0: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Δ H>0 :吸热反应 键能
例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H— N-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 生成NH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92KJ/mol 生成NH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6KJ/mol 。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编号:04【学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的计算3、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加*的内容为本章重难点。

【基础自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相结合的,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1)E(吸收) E(释放)——放热反应E(吸收) E(释放)——吸热反应(2)∑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物质发生变化时,不变。

⑵能量守恒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能量,如转化为等。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3、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思维拓展】1、“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2、凡是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3、是否存在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为什么?4、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化学键强弱有何关系?三、焓变、反应热1、在吸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吸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填+、—)。

在放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

2、计算△H的方法:△H= 的总能量- 的总能量=*四、热化学方程式观察例1——例3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例1.在2000C、101KPa时,1mol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有关文献上表示为:例2.在250C、101KPa时,有2mol由H2和O2化合生成1molH2O的反应,一个生成气态水,一个生成液态水,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例3. 合成氨的反应热可以表示为:【自主总结】: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和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热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作为高中必修阶段的化学课程,本章内容的编写力图在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了解,初步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初步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在此基础上,本章进一步介绍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拓展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认识视角。

对于化学反应中的热能,教材除引出化学反应中的吸热、放热反应等热量变化现象和概念外,主要是借助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揭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并探讨其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

其主要内容和思路如下: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概念)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微观解释)吸热、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关系(宏观判断)化石能源的贡献与问题及相关应对措施(应用价值)本节的内容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

教材利用实验或结合化学反应中热能利用的历史,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出并分析新知识,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减缓认知坡度。

教材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引出的;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本质的介绍,则利用了学生学过的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及相关数据。

2、注重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印证。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以化学键重组的微观推理深化学生对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论认识;又以吸热、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变化关系的宏观分析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在知识储备较少时,适当应用理论,对具体反应进行分析。

3、利用自主学习渠道,促进学生体验学科价值。

化石能源的利用与面临的问题,教材着墨不多但内涵丰富。

从化石能源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到社会发展与能源需求的关系,从化石能源储量到能源消费需求,再到其燃烧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和开发清洁新能源,这些无一不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均属社会热点问题,是体现学科价值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素材。

0521高一化学(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1教案

0521高一化学(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1教案

教案步骤3(重点)将放入稀硫酸的锌片和铜片,利用导线和电流计连接起来。

发现铜片会产生气泡这一“异常”现象。

结合示意图帮助学生分析铜片上会产生气泡的原因。

气泡是氢气,所以氢气必然由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是还原反应:2H+ + 2e- ==H2,此过程除了溶液中的氢离子外还需要电子。

但是由于铜并不能和稀硫酸反正反应而给出电子。

所以上述还原反应还需要其他电子来源,即锌片。

结合第二组的例子说明。

锌失去的电子是沿着导线,移动到铜上,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氢气。

步骤4结合图例对比,原电池装置对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影响。

即把同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两个地方进行,这样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就会沿着导线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步骤5小结,规范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并且分析原电池中电子、离子的运动方向。

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环节四原电池的构成要素步骤1实验视频,水果电池。

学生观看视频,注意其中的使用道具。

在原电池中都作为那些部件。

步骤2举例说明原电池的组成部分。

并分析其中原因。

以铜锌原电池为基本模型,展示其他几组装置分析每组装置中,能否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

通过实验可知,发现Zn-石墨组电流表指针偏转。

石墨虽然不是金属,但是也可以导电。

可以作为还原反应的发生场所。

Zn-玻璃组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这是因为,玻璃不能导电,不能作为电子导体,自然也就无法在玻璃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而使用相同材料作为电极的Zn—Zn组,电流表同样指针不偏转。

此时并没有电极反应发生。

而是锌与硫酸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帮助学生理解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在原电池的作用。

以及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

步骤3小结: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素1.合适的电极材料2.自发进行的电极反应,只有发生电极反应,才会有电子沿着电子导体进行定向移动。

3.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比如整体装置中的导线和电解质溶液。

了解原电池的构成要素,知道构成原电池的最基本部分都有那些。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答案:(1)放热 需要 -(E1- E2)kJ·mol-1 (2)409kJ·mol-1 (3) 使用了催化剂




9.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ΔH=- 571.6kJ/mol C3H8(g)+5O2(g)===3CO2(g)+ 4H2O(l);ΔH=-2220kJ/mol 根据上 面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试回答下列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C3H8的 燃烧热为________。 (2)1mol H2和2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 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 (1)定义:在25°C、101 kPa时, ________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________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 质的燃烧热。 (2)表示意义 CH4(g)+2O2(g)===CO2(g)+ 2H2O(l);ΔH=-890.31 kJ/mol,表 示在25°C、101 kPa条件下, ________CH4完全燃烧生成
Biblioteka (3)现有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 完全燃烧时放热3846.75kJ,则在混合 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为________。 答案:(1)285.8kJ/mol 2220kJ/mol (2)4725.8kJ (3)3∶1
类型 比 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 化学反应 反应物具有 的总能量 小于生成 物具有的



解析:从表中数据分析,烷烃分子中每 增加一个“CH2”原子团,燃烧热约增 660kJ·mol-1,由此可推断己烷的燃烧 热约为4196kJ·mol-1,A项正确;燃烧 热是指1mol纯物质燃烧的热效应,B项 错;以乙烷和丙烷为例,计算各1g燃烧 时放出的热量,前者为52.0kJ,后者为 50.5kJ,而前者含碳量低于后者,C项 错;打火机使用的燃料应该是易燃、降 温或加压易液化,减压时易汽化的物质, 从表中沸点看,乙烷、丙烷难液化,而 戊烷常压下难汽化,只有丁烷最适宜,D

0519高一化学(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3学习任务单

0519高一化学(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3学习任务单

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 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 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3. 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任务】1.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镁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钠和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教材:p34-35。

思考: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现阶段人类对能源的利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课上学习任务】一、化学反应与热能【实验6-1】镁和盐酸的反应在一只试管中加入2 mL 2 mol/L 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再向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观察现象,并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现象:。

结论:。

【实验6-2】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将20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10gNH4Cl在烧杯中混合,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烧杯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

观察现象。

现象:。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定义: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热化学概论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热化学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教学难点:反应热与键能教学过程: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一、概念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下列形式:由能量守恒可得: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 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量数据,是与各化学计量数为物质的量时相对应的,不是几个分子反应的热效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教案2、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3、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4、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5、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讲解】注意事项: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反应充分进行,使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

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8H2O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

【投影小结】1、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2、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3、反应物成糊状的原因:结冰粘结【板书】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板书】3、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投影实验】实验步骤:在50 mL 烧杯中加入20 mL 2 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 mL 2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盐酸温度/℃NaOH 溶液温度/℃中和反应后溶液温度/℃室温室温温度升高【提问】是不是所有强碱与强酸的反应都放热呢?下面让我们做一组对比实验。

【设疑】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讲解】由此可见,强酸与强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2O。

所以,可提出推测,即中和反应都放热。

焓教学设计(精品).doc

焓教学设计(精品).doc

课题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授课人霍超远(青岛58中)课型新授课教材鲁科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2.了解蛤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理解培变是反应热的定量表达方式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联想、探究、交流研讨等活动,加强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获取、分析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的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通过进一步了解化学的研究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基本的化学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重点:L焙变与热效应的关系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培变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教学方法问题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思想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故在教学中采用问题组合作探究教学,对问题层层设置,使学生顺利突破思维障碍。

物质的具有的能量可用蛤描述,对其做介绍后可自然引出蛤变的概念。

在讲述的过程中应对比热效应和蛤变的关系,然后进一步阐明热化学反应,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其具体表示含义和注意事项是本节课应重点说明的地方。

在学生熟悉了相关概念后,再进行焰变定量计算的教学,由浅到深,层层递进。

本节课为第2课时。

一、知识的本体脉络。

通过情景设置建立焰变的概念,接下来对通过用蛤变描述化学反应吸放热进一步巩固焰变的概念,通过分析图像引申出热化学方程式,提升至运用层次。

本节课分为两个板块。

1.蛤变的概念、焰变与热效应的关系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学生认知脉络。

通过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等内容。

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有了定性的认识。

本节课首先通过能量变化图引入培变的概念,建立起焰变与吸放热的定性关系,再通过对始变的理解,根据能量变化图像判断出反应H2(g)+l/2O2(g)== H2O (1)的△!!值,将定性判断自然提升为定量表示。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本课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化学与能量的关系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信息搜索”,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密切关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密切关系。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学习,明白各种物质都具有能量,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变化关系。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有关本课知识的学习很少。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要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H的单位是J/mol或kJ/mol
④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H数值的绝对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的数
值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拓展提升】
课题三:1、H+ + OH- == H2O Q = -C(T2-T1)2、量热计、量筒、烧杯
3、①烧杯口相平;两个小孔大小合适;泡沫塑料填满。

减少热量损失。

②温度计要洗净
③要使用要一支温度计
④计录最高温度
问题与思考:
1、使碱液与酸充分反应,减少热量损失
2、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都是强酸或强碱,它们在水中是完全电离的,所发生的反应都是H+ + OH-
=H2O,所用溶液的体积是相同的,溶液中H+和OH-的浓度也是相同的,反应都在室温下进行,因此反应热相同
3、保证碱(或酸)完全被稍过量的酸(或碱)中和,减小实验误差;误差太大的要舍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