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共43页文档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活动一: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3)一词多义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作为)
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关系,“然后”“之后”)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求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风范: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活动三: 拓展阅读,实践运用
(3)【领悟道理,满分2分】从下面两句中选择一个句子,说说其中 蕴含的成长的道理及它的现实意义。 ①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句子: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理:在向他人学习时,应找其优点,向其优点处看齐;还要找出其缺点,想想 自己是否有这些缺点,如有则立即改正,若无,则用他人之缺点时刻警醒自己。
布置作业
【必做】阅读《百味人生》3中的选文《孔子世家赞》,在疏通文意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课外阅读的拓展,整理孔子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领悟 孔子的为学、做人之道,完成一期“圣贤之道”主题手抄报。 【选做】再搜集《论语》中的名句,将原句和理解整理储备在摘抄本上。
学习生活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读引领课
《<论语>十二章》
学习内容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 为“四书”。
子曰:“君名子作食动,无吃求饭饱,居无求安,敏勤勉于事状而语慎后于置言句,
对于 表并列
接近,靠近 形作动,匡正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有道德的人 表顺承
翻译:
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 相当于“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3)叙事体:其中多少具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 的话为主
在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 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 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 世方法。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诗》 《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 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 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 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 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 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在他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 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还认为,对待 “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 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 “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名子作食动,无吃求饭饱,居无求安,敏勤勉于事状而语慎后于置言句,
对于 表并列
接近,靠近 形作动,匡正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有道德的人 表顺承
翻译:
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 相当于“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3)叙事体:其中多少具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 的话为主
在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 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 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 世方法。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诗》 《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 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 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 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 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 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在他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 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还认为,对待 “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 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 “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借代、引申直译不通 的话,用意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
重点词语
故:旧知识
以:凭借 罔:迷惑 殆:疑惑(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孔子说:“能够通 过温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 识,就可以凭此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 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 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对 自己的学业有害)。”
文言代词: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 通“悦”,高兴
通“又”,整数和零 数之间
1 “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
“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
3 “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 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笃:忠实,坚守。
切问:恳切地提问。 仁:仁德。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仔细分类。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修 身 做 人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 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 停。”
10《论语》十二章-优秀PPT课件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雍也》)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 忍受
•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 不了那穷困愁的忧,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 乐趣。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第34页,共82页。
子曰:“ 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 贤哉,回也!”
第8页,共82页。
孔林
孔子墓地
第9页,共82页。
朗读 注音
•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乎 吾日三省吾身(xǐng)
• 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 一瓢饮,在陋巷(lòu) 博学而笃志(dǔ) •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第10页,共82页。
那
面,优 点
学习
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第47页,共82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 之。”
第48页,共82页。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 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 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 缺点。”
第一章
第11页,共82页。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n作状语 按时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通“悦”,愉快 顺承,无实义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 忍受
•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 不了那穷困愁的忧,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 乐趣。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第34页,共82页。
子曰:“ 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 贤哉,回也!”
第8页,共82页。
孔林
孔子墓地
第9页,共82页。
朗读 注音
•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乎 吾日三省吾身(xǐng)
• 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 一瓢饮,在陋巷(lòu) 博学而笃志(dǔ) •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第10页,共82页。
那
面,优 点
学习
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第47页,共82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 之。”
第48页,共82页。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 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 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 缺点。”
第一章
第11页,共82页。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n作状语 按时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通“悦”,愉快 顺承,无实义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 就:到。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使…匡正。 已:句尾语气词 表陈述,相当于“了”。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 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 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 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 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 学了。”
野:粗野、鄙俗。
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
史:虚饰、浮夸。
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研 读 文 本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 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 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 “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 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
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礼”。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 就:到。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使…匡正。 已:句尾语气词 表陈述,相当于“了”。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 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 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 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 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 学了。”
野:粗野、鄙俗。
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
史:虚饰、浮夸。
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研 读 文 本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 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 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 “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 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
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礼”。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9
10
第十章
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课 堂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4/10/11
18
总结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二章
强调随时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六章
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 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
6
2 赏析1 5 第五章 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 合,才能有所得。
3
第三章
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
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第四章
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 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原文2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8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9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 夺志也。"《子罕》
第七章
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
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 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 的观念。
第九章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特殊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二、倒装句 三、被动句 四、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
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知后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不亦说乎 固定句式,“不亦、、、、、、乎”,不 是、、、、吗,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词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在陋巷,人不忍堪受其忧,回也不
改其固乐定。句贤式:哉“,……回也也”!译”作“……是……”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 质多么高尚啊!一竹 筐饭,一瓢水,住在 简陋的巷子里,别人 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 的快乐。多么高尚啊, 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代词,它。指任 何学问和事业。
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 ……的人
以……为乐
译文: 孔子说:“懂得某种 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 的人,喜爱它的人不 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 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吃
冷水 胳膊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对,对于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 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其 中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 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 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虚数,几个人
=于之在其中
译必定有
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
论语 十 二 章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论语》十二章 优秀课件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 惑③,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为政》)
注释: 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 矩⑦。”(《为政》)
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理解: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孔子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
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这一段运用了顶真修辞,讲学习的三个层次: 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 令人信服。
,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 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理解: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道德修养的 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 取其教训。)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 惑③,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为政》)
注释: 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 矩⑦。”(《为政》)
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理解: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孔子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
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这一段运用了顶真修辞,讲学习的三个层次: 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 令人信服。
,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 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理解: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道德修养的 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 取其教训。)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43页)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有所成 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 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 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论语》作者是谁?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六艺”是指什么?
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 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 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礼:礼节(即今德育)
就 疑惑
迷惑
[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 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这里指颜回的住处 能忍受 穷困的忧愁,
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疏通文意
合作学习: 1、重点字词解释; 2、章节翻译; 3、结合实际谈感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按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却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译文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 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乐的 人。”
中矣子。曰不吃:义“而饭富粗疏且粮食贵,,饮于水冷我,水如曲浮肱云弯而。着枕”胳之膊,乐亦在其 8
介词,对,对于
合乎正义,指正当的手段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第五章中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 可偏废其一。
6.第六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塑造了颜回怎样的形象?
写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 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受贫困, 不改变自己的乐趣的品质。塑造 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同“又”,用于
立身,指能
整子数曰和:零“数吾之十间有五而志于学,有三所十成而就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3 矩。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为政》)
越过 法度
通常指能听得进 不同的意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第三章主要强调人的思想境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逐步提升,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习和提高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漫长的 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步提升自己。
4.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作者 强调了什么?
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 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得到新 的理解和体会,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 并非并列关系,“温故”是基础, “知新”是目的,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 考。因此,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中矣子。曰不吃:义“而饭富粗疏且粮食贵,,饮于水冷我,水如曲浮肱云弯而。着枕”胳之膊,乐亦在其 8
介词,对,对于
合乎正义,指正当的手段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第五章中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 可偏废其一。
6.第六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塑造了颜回怎样的形象?
写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 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受贫困, 不改变自己的乐趣的品质。塑造 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同“又”,用于
立身,指能
整子数曰和:零“数吾之十间有五而志于学,有三所十成而就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3 矩。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为政》)
越过 法度
通常指能听得进 不同的意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第三章主要强调人的思想境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逐步提升,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习和提高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漫长的 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步提升自己。
4.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作者 强调了什么?
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 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得到新 的理解和体会,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 并非并列关系,“温故”是基础, “知新”是目的,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 考。因此,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4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习古人立身处世之道,培养自 己的思辨精神。 3、领会儒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思考学说的现实意义。
一
文 学 常 识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孔子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 人讲学。50多岁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
停止
第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十
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近
指激发人的情感
二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
章 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指讽刺时政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 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 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 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质朴
粗野 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第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六 章 后君子。”
华美
浮夸 (《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 会虚浮不实,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 要配合适当。
比如
第 原文: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
八 吾止也。 章
停止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 止,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但 我也在前进。”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习古人立身处世之道,培养自 己的思辨精神。 3、领会儒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思考学说的现实意义。
一
文 学 常 识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孔子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 人讲学。50多岁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
停止
第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十
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近
指激发人的情感
二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
章 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指讽刺时政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 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 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 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质朴
粗野 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第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六 章 后君子。”
华美
浮夸 (《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 会虚浮不实,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 要配合适当。
比如
第 原文: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
八 吾止也。 章
停止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 止,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但 我也在前进。”
《《论语》十二章》(张ppt)优秀课件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 无所得。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 的竹器。 陋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堪:承受,忍受 乐:乐于学。
译文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 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 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 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 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这位老师就是孔子
简介孔子和《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 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 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 语》。
》
赏析后六则
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翻译。 3 .比赛激趣:请2-3个小组代表翻译,比一比谁说得好。
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
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地去努力。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凡事都是多 棱镜,不 同的角度会
人
的
一
生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 的竹器。 陋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堪:承受,忍受 乐:乐于学。
译文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 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 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 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 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这位老师就是孔子
简介孔子和《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 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 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 语》。
》
赏析后六则
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翻译。 3 .比赛激趣:请2-3个小组代表翻译,比一比谁说得好。
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
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地去努力。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凡事都是多 棱镜,不 同的角度会
人
的
一
生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42张
知识回顾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
(《雍也》)
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6输、质入胜标文题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 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 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 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 自然。“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 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 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 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 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 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 爱人”则“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则不会招人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 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 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完整版)
05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相关历史知识链接
孔子及其弟子生平事迹
01
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活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他们之间的师承
关系。
《论语》成书过程及版本流传
02
探究《论语》的编纂、流传过程,以及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
特点。
儒家思想发展脉络
03
梳理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等后世儒家代表人物的发展
脉络,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 能力和创新精神。
《论语》简介及地位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编成。它 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
《论语十二章》优秀 课件(完整版)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 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广大师生对高质量 教学资源的需求,我们特地制作了这份《论语十二章》优秀 课件。
教师总结、点评和作业布置
01
教师对课堂互动环节进 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表 现和成果。
02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 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
03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包 括阅读理解、思考题、 小论文等。
04
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 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 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