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条件(摘)
译作经典的生成——以王义国译《培根随笔集》为例
台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zhou University2018年8月第40卷第4期Vol.40,No.4Aug.2018译作经典的生成*——以王义国译《培根随笔集》为例王丹红(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海317000)收稿日期:2018-04-18基金项目:本文为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6年研究课题“台州译家王义国翻译思想研究”(16YB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丹红(1978-),女,浙江天台人,讲师。
一、引言经典,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在文学领域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著作具有权威性的”,权威是“①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②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1]。
可见,经典必然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崇高的地位。
经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流传于后世的传世之作;另一类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崇高地位的作品,如在共时性层面上广受认可的就可以称为时代经典。
培根的《随笔集》毫无疑问属于前者。
该书自1597年问世以来流传至今,是公认的、无可置疑的经典。
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作品,力求译出相对令人满意的“经典性”译本,也是翻译界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
近百年来,在我国,培根的这本生命力经久不衰的《随笔集》历经一译再译。
单就全译本而言,比较经典的有水天同译本(1950)——这也是我国的第一个全译本,何新译本(1983)和曹明伦译本(1997)。
进入21世纪后,主要有王义国的《世事箴言:培根论说文集》(2000)、高健的《培根论说文集》(2001)和张毅的《培根论人生》(2002),其中又以王义国的译本为代表。
该译本为多家出版社重印,一版再版,获得多方认可,2017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时候,在封面上热情洋溢地标注了,“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王义国先生权威翻译”[2]。
既是权威,便可称作经典,当下,称为时代经典或许更加确切一些。
那么,王译本是如何成为新时期《培根随笔集》的经典性译本的呢?二、文学经典形成的相关理论文学作品的经典化,即文学经典的形成过程,是指“文学作品被广大社会群体认同、承认具有经典性的社会化过程”[3]。
经典文学论文
经典文学论文经典文学是指在历史潮流中得以脱颖而出的文学精品,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典文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经典文学论文篇1浅谈文学经典阅读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形成了一种浮躁的、失衡的文化心态,经典文学的阅读,可以平衡人们的这种文化心态。
本文重点评述文学经典阅读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文学经典,以及以何种姿态去阅读文学经典。
关键词:文学经典阅读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
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
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也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这段话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那就是文学经典。
文学是用艺术化的方式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文体。
文学使思想充满了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确定性和说服力。
英国作家德・昆西在《致一位青年的信》中说:“文学的全部目的是给人以力量,而不是授人以知识。
”阅读的魅力在于欣赏者“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它表现为欣赏者文学趣味的生成,美好情感的孕育,价值观念的树立等等。
文学经典就是那些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
它们是文学的支架和龙骨。
源远流长的中外文学经典,它们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求诚的生动展示。
有关于经典文学作品摘抄段落
有关于经典文学作品摘抄段落有关于经典文学作品摘抄段落相信大家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并不陌生,在名篇中有哪些语段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经典文学作品摘抄段落,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经典文学作品摘抄段落1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
(《尤利西斯》)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
(《第二十二条军规》)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
(《总统先生》)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
(《基度山伯爵》)悲伤使人格外敏锐。
(《约翰.克里斯朵夫》我在女人跟前经常失败,就是由于我太爱她们了。
(《忏悔录》)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
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
(《包法利夫人》)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
(《草叶集》)倘若你能使你的心时常赞叹日常生活的神妙,你的苦痛的神妙必不减少于你的欢乐,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
(《先知》)现在我住在波勒兹别墅,这里找不到一点儿灰尘,也没有一件东西摆得不是地方,除了我们,这里再没有别人,我们死了。
(《北回归线》)艳阳高升,原野上的朝露很快便了无痕迹。
源氏痛感人生如梦,像朝露一般,愈加万念俱灰。
(《源氏物语》)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
(《变形记》)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迭起来合而为一一样。
(《追忆似水年华》)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巨人传》)现在我说的您要特别注意听: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摘要】本文介绍了文学经典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数字化阅读、网络文学、文学教育等方面对文学经典的影响。
也讨论了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学经典的重要性,以及文学经典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文章指出,文学经典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仍然不可替代。
未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传承文学经典,同时积极探索其在当代社会的新价值和意义,以确保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得到继续弘扬和传承。
【关键词】文学经典,挑战,数字化阅读,网络文学,文学教育,保护传承,价值意义,未来展望,重要性,地位。
1. 引言1.1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的背景介绍文学经典作为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就占据着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文学经典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从古代的手抄本到现在的数字化阅读,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化阅读的普及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到各种文学作品,而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失去了市场。
网络文学的崛起更是对传统文学经典构成了直接的冲击和竞争,其快速更新、多样化的内容更容易吸引年轻一代读者。
文学教育也面临着变革的压力,传统文学经典在课堂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教育体系需要更好地融入当代文学形式。
面对这些挑战,保护和传承文学经典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让经典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1.2 文学经典的定义文学经典是指在文学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和持久价值的作品,通常是经过历史检验和广泛传播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更在后世继续被称颂和传颂,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文学经典不仅在文学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
文学经典的定义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经典作品的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深入解读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和情感价值。
“两创”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建构
张新科I"两创‘’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建构文化“两创”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建构文/张新科中国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下文称“两 创”),是历代文人都会面对的学术话题。
就古代文学而 言,历代文学经典的建构途径与过程,事实上就是“两创”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具体实践=中国古代产生了无数 的文学家、文学作品,经过大浪淘沙,经典性的作品一直 流传下来。
从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来看,作品的内在价值 是其成为经典的根本和基础,这包括作品思想的广度与深 度、艺术的魅力与影响力、情感的普遍性与感染力等。
当然,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外部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经典建构与文学进步的内外动因中国古代文学有其特定的产生、传播环境,其发展、变化也有特定的内、外因。
从文学发展、演变与经典建构 的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主流思想。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都有占统治 地位的主导思想,这是社会政治的需要。
文学,包括各种 学术,也是社会政治思想的表现形态之一,与政治密切相 关,甚至在某个时期是政治的附庸:因此,政治意识形态 对经典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 极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思想开放的时代,往往 有利于经典的建构,相反,思想禁锢往往不利于经典的建 构,在中国古代被官方以各种理由禁毁的书目中,既有糟 粕性的,也有一些叛逆性的、与正统思想不一致的文学作 品。
古代官方为了适应当时的思想统治而钦定的作品,在今天看来既有许多糟粕性的东西,也有一些是非常重要的 经典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一些重要的文学典籍不断扩 大传播范围,成为经典。
因此,即使是一些不符合当时正 统思想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价值也会逐渐被 读者认可接受,进而成为文学经典。
第二,文化政策。
一个时代的文化政策,就是一个时 代思想的风向标,对文学观念、文学活动、文学发展有重 要影响。
比如汉代把读经与文人仕途关联起来,体现儒家 思想的著作便被当作经典而得到认可。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
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既可以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也可以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声中外,比如绍兴的沈园因陆游与唐婉的爱情而代代相传,惠州西湖因苏轼贬惠州之后才盛传其名。
当然,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途的文学景观。
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登楼所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会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
岳阳楼的名气也是在不断累积和提升的,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
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
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
摘抄经典文学作品
摘抄经典文学作品1. 摘抄经典文学作品就像是在挖掘宝藏。
你知道吗?读的时候,我仿佛跟着小王子在各个星球间穿梭,遇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大人。
“也许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爱情中那份独特的珍视。
每次摘抄这样的句子,就像是把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放进自己的宝盒。
2. 摘抄经典文学作品是一场奇妙的旅行。
拿来说,简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对话就像一场灵魂的碰撞。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
”当我摘抄到这句时,感觉简就像在我耳边坚定地诉说,那是一种对平等和爱情的强烈渴望,我怎么能不把它摘抄下来呢?3. 你试过摘抄经典文学作品吗?那可真是件超级有趣的事儿。
里,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生存,他的每一次思考,每一个行动都像是对生命的呐喊。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看到这句话,我就像被人敲了一下脑袋,赶紧把它抄下来,提醒自己要行动起来,别总是空想。
4. 摘抄经典文学作品就如同和伟大的作家交朋友。
读的时候,我仿佛能看到祥子在那黑暗的社会里挣扎。
虎妞对祥子说:“我就这么不要脸,想跟你一块儿混。
”这简单粗俗却又直白的话,把虎妞那种泼辣、毫不掩饰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摘抄下来,就像把这个鲜活的人物也放进了我的记忆里。
5. 经典文学作品的摘抄,哇,就像是在品尝一道道美味佳肴。
中,老人圣地亚哥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当我读到这句时,内心像是燃起了一团火。
这就好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轻易被打倒,这样充满力量的句子,不摘抄下来简直是罪过。
6. 你可别小看摘抄经典文学作品哦。
在里,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就像一场优雅的舞蹈。
伊丽莎白说:“要是爱你爱的少些,话就可以说的多些了。
”这多妙啊,一句话把那种含蓄又深沉的爱表达出来了。
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
The Elements in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Canon andTheir Inter-relations作者: 童庆炳[1]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5出版物刊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页码: 71-78页主题词: 文学经典;建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中介因素摘要:文学经典和文学经典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这个课题关系到文学史的编撰和文学教育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的解决。
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地建构过程。
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起码要有如下几个要素:(1)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2)文学作品的可阐释的空间;(3)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变动;(4)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价值取向;(5)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6)“发现人”(又可称为“赞助人”)。
就这六个要素看,前两项属于文学作品内部,蕴涵“自律”问题;第(3)、(4)项属于影响文学作品的外部因素,蕴涵“他律”问题;最后两项“读者”和“发现人”,处于“自律”和“他律”之间,它是内部和外部的连接者,没有这两项,任何文学经典的建构也是不可能的。
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决不像某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一部完全没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它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感情,就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不能满足读者的期待,无论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如何“操控”,最终也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
反之,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能够满足读者的期待。
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利的变动,对于文学经典的建构的影响是很大的。
但第一不能把这种“影响”归结为“决定作用”,第二不能认为只要是意识形态的影响都是“操控”,都是负面的。
红星照耀中国经典情节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和社会变革。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情节摘抄:
1.“他们不屈不挠的决心,他们面临的危险以及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奉献,一直是我着迷的源泉。
”
2.“尽管条件艰苦,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却让人感到无比敬佩。
”
3.“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以及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都让我深深地感到震撼。
”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坚韧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
5.“他们以革命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这种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
6.“红星照耀中国,也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之光。
”
7.“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
”
8.“他们的革命事业让我明白,只有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才能实现美好的未来。
”
9.“红星照耀中国,也照亮了我心中的信仰之光。
”
10.“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热情和奉献精神,让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
文学作品好句分享经典摘抄
文学作品好句分享经典摘抄
1、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汪曾祺《人间草木》
2、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命。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3、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
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沈从文《湘行散记》
4、我永远留住了一个偏见:女人是最适合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最优雅的服装。
——史铁生《我与地坛》
5、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
7、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8、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出自名著:(《牛虻》)。
经典文学作品语句摘抄
经典文学作品语句摘抄经典文学作品语句摘抄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文学吧,那么什么样的文学才是好的文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文学作品语句摘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文学作品语句摘抄 11、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2、人们往往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旧欢如梦》3、凡事想别人感激,那是必然要失望的。
——《故园》4、感情有理智根本无法理解的理由。
——《月亮和六便士》5、哭要一个人躲着哭,笑呢全世界陪你笑——《爱情之死》6、我从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拜伦诗选》7、能够哭就好,哭是开始痊愈的象征。
——《绝对是个梦》8、昨晚,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曼陀丽庄园。
——《蝴蝶梦》9、我在女人跟前经常失败,就是由于我太爱她们了。
《忏悔录》10、就投机钻营来说,世故的价值永远是无法比拟的。
《死魂灵》11、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随笔集》12、有能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一群受人影响。
——《喜宝》1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霄特》14、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
——《草叶集》15、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
——《儿子与情人》16、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流金岁月》17、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也没什么关系。
《安徒生童话》18、一个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他的环境。
——《马丁·伊登》19、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格列佛游记》20、宽宏大量,是惟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
——《巴黎圣母院》21、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国际歌》22、在金钱与爱情面前卖弄自尊,是最愚蠢的事。
——《我的前半生》23、艳阳高升,原野上的朝露很快便了无痕迹。
源氏痛感人生如梦,像朝露一般,愈加万念俱灰。
《源氏物语》24、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
经典文学作品摘抄段落带书名
经典文学作品摘抄段落带书名
1、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
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
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巴金《家》)
2、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沈从文《边城》)
3、有一个浓雾的早晨,我来到堤边。
四处迷迷茫茫,山和湖都不见了,面前只有看不透的乳白色的混沌。
唉乃之声由远而近,和悦耳的鸟声相应和。
白色的空洞里隐隐约约有一个点子,而后,一只船的轮廓渐渐显露出来。
这是这一天最早的一只游艇。
(于敏《西湖即景》)。
浅析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论文
浅析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论文浅析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论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浅析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析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论文篇1摘要:每一部文学经典,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走进任何一部经典都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
本文将从挖掘文学经典的价值以及文学经典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角度出发,阐述文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关键词:文学经典;价值;意义经典是人类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中的精华,它凝聚着一个时代的各种文化成果和现实生活价值,成为时代生活的写照。
由于这个缘故,但凡经典之作,无论是理论的抑或文艺的,总是历经时代的考验,为历史所首肯的成果。
它们的产生可能很久远,它们的产地可能远离我们本国,它们的内容可能通俗易懂或深奥难解,但它们决不平庸浅薄,也决不辜负任何人的潜心研读。
我们信手拈来若干例证,就可证明此话不虚。
就说世界上许多伟大民族在摆脱蒙昧之初创造出的经典吧――中国的《诗经》,印度的《吠陀》,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希腊的《伊利亚特》……当时每个民族都以经典中焕发的精神开拓了文明之路;若以个人而论,则有众多奠定民族文化根基的巨人――中国的诸子,印度的游吟诗人,希腊的七贤,以色列的摩西……后来的每个世代都是靠他们的精神乳汁成长壮大起来;再若以作品而论――面对繁若星数的经典,有人说,荷马是诗人之王(但丁);有人说,谁要了解西方思想史,就到柏拉图著作的注解中去寻找吧(怀特海);还有人说,宁可舍弃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卡莱尔)……说得严重些,后来一切重大的文明进展,何曾脱离过他们的影响?为了这些以及其他不胜枚举的理由,我们确实应该重视并重读经典――无论我们内心的世界多纷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至于经典带给我们每个人的益处,相信是众所周知的。
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文学经典与写作素养的培养
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文学经典与写作素养的培养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文学经典与写作素养的培养文学经典作为一种重要的教材资源,对于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作文题目,以及写作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师资格证作文中,借助文学经典的力量,可以丰富作文素材,提升文章质量,更好地培养教师的写作素养。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文学经典与作文素材文学经典作为具备历史性和经典性的文学作品,它们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感情,是作文素材的宝库。
通过阅读和学习文学经典,教师可以拓展思维,丰富表达,提升作文的深度和内涵。
比如,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可以引用文学经典中的名句或者故事情节,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艺术性。
同时,文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来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
二、文学经典与作文素养的培养文学经典不仅仅为作文提供了素材,更重要的是在培养教师的写作素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方面,通过阅读文学经典,教师可以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文采和艺术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这对于教师在作文批改和指导学生写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语言的节奏和调性,提高写作评价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文学经典也为教师提供了范例和启示。
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学习经典的结构和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通过模仿和借鉴文学经典的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师如何利用文学经典培养写作素养1. 多角度阅读文学经典: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文学经典进行阅读,并注重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思考一些关键问题,如作者的写作动机、情感表达的手法、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以加深对其写作艺术的理解。
3. 引导学生从文学经典中获取写作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经典的解读和讨论,并引导他们将其中的精彩片段或者情节作为作文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经典名著句子(经典文学作品摘抄段落)
经典名著句子(经典文学作品摘抄段落) 亦舒所说:读书的唯一用途是增加气质,世上确有气质这回事。
当那些爱读书的人,沉浸于书本的世界时,他们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00句经典名作最精华的句子,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
中国文学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三国演义》2、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西游记》3、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水浒传》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
——《红楼梦》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7、我也还有记忆的,但是零落得很。
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上,有些是掉到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
——《鲁迅全集》8、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十八春》9、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送你一匹马》10、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旅程》1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
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
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文化苦旅》12、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一代人》13、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家书》14、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非连续性文本《谈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六次模拟考试(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把自己变成了断片了。
”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个工业流水线中,每一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工序,永远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人被死死地捆绑在机器的一个局部上。
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实际上是很不文明的,因为在这里,人不再是人,原本是完整的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变成了一个个断片,现代人本性的内在纽带断裂了。
人们的知、情、意被活活地割裂,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了“一代感觉迟钝的人”。
卡尔•马克思也认为“人(劳动者)除掉吃、喝、生殖乃至住和穿之类动物性功能之外,感觉不到自己自由活动,而在人性的功能方面,他也感觉不到自己和动物方面有任何差别。
动物性的东西变成了人性的东西,人性的东西变成了动物性的东西”。
有人可能会提出,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可以自动运转,劳动者的生活也改善了,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类是不是就可以免除人性断片化的危险了呢?情况并非如此。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美国学者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原子弹这些东西恰恰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统治成就的自然结果。
“人对人最有效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可以使人类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
”这是马克思的弟子在20世纪向人类发出的新的警告。
为了克服人性的断片化,席勒提出了美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这里说的“游戏”,是指基于审美需要的审美活动,其中又以对文学艺术美的创造和鉴赏为主要内容。
他认定,从感觉的受动性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过渡,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
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断片的人被束缚在单一的感觉上,其他一切肉体的、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
文学经典建构的条件
特 征— — 经 典性
须要 有所 发 明 ,有 所创 造 ,而 不仅 仅 是 重 复前 人 或 他人 已经 说 明 的 东西 。 我们 可 以从 苏格拉 底 、柏拉 图和亚 里 士 多 德 师 徒 的 学 术 创 造 来 说 明 这 一
点 。柏拉 图作 为苏 格拉 底 的学 生 ,继
经典 在于 它们不 仅是 过去 时 ,而且 总
承 了苏 氏 的 哲 学 思 想 ,但 却 有 所 创 新 。苏格 拉底 提 出 了 “ 灵魂 不 灭 ”的 观 点 ,认 为 人 的灵 魂 或 精 神 是 永 恒 的 ,这就 为 西方 哲学 中 的唯心 论奠 定 了基 础 ;柏拉 图接 受 了乃师 的这 一 观
汉语中的 “ 经 典 ”一 语大 约从 汉
己正在做 的就 是 写一部 经典 作 品 。经 典作 品只是 在事后 从历 史 的视 角才 被 看作 是经典作 品的。 ”也 就是说 ,经典 是 指那 种能 够穿 越具 体时 代 的价值 观 念 、美学 观念 ,在价值 与美 学 维度 上
呈 现 出一定 的普适 性 的文学 文 本 。它 体 现 了文学 文本作 为 历史 事件 对 当下
包容 尽 可能 多的思 想 和观念 ,更重 要 的是 ,它 在讨 论这 些思 想 和观念 时必
般 来 说 ,经 典 的 发 明和 创 新越 多 ,
原 创 性 内容 愈 丰 富 ,作 品 的价 值 愈
、
经 典 作 品 本 身 具 有 本 质 性 的
大 ,其 经典 性就 越强 。 再次 ,经 典应 该具 有 时空 的跨 越
界 ”两部 分 。 “ 感 觉世 界 ”是我 们 周
围 可见 的 、可 以感 知 的 、不 完美 的 、
选本编纂与王朔小说的经典化
第44卷 第2期2024年05月Journal of Hebei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44 No.2May.2024“经典化”是一个言人人殊的话题。
任何一种经典具有本质属性,但也都是被建构生成的。
从选本的角度来看,每一次选家依据各自立场、趣味和态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遴选都是对文学经典的建构。
作为“对当代文学最有影响的作家(虽然未必是什么好的影响)”[1]346,王朔在文学史的位置一直无法被有效处理,其小说的经典化之路道阻且长。
从选本的收录情况入手,探讨王朔小说的经典化或许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文学作品从问世到成为经典需要经历时代的重重筛选。
读者的关注、批评的开展、斩获文学奖项、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被收录进各种文学选刊选本,直至各类文学史教材的书写,都是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编纂选本暗含批评意识和选择意识,是直接关涉文本是否具有“经典”意义的价值评估。
从赵家璧发起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到当代的《跨世纪文丛》、“布老虎丛书”等文学丛书,层出不穷的文学作品经由选本筛选、排列、传播和推广,从而成为文学经典。
选本强有力地参与着现当代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
尽管2000年以后王朔依然坚持创作,近两年陆续出版了长篇新作《起初·纪年》《起初·竹书》和《起初·绝地天通》。
但毋庸置疑的是,他的创作高峰在20世纪80、90年代。
在此期间他发表了30余部作品,所引发的关注和争议在文坛乃至社会一时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在文学史叙述中,王朔往往作为“现象”和“事件”被简单描述,始终和笔下的都市边缘人物一样在文学史中处于“边缘”地位。
与之在文学史书写和官方文学奖项方面的冷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朔小说所引发的较为持久且激烈的读者关注、文学批评及社会争议。
因此,在20世纪80、90年代大量出版的争鸣小说选本中,王朔小说曾多次入选。
文艺争鸣现象推动了争鸣选本的编纂,争鸣选本的编选也是对争鸣现象的梳理和再造。
文学作品经典语段摘抄
文学作品经典语段摘抄导读: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喜欢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吧,一部文学作品的精髓就在于它的好句好段,快跟橙子一起来看看文学作品经典语段摘抄吧!1. 亲爱的艾妮斯,我出国,为了爱你,我留在国外,为了爱你,我回国,也是为了爱你!(《戴维?科波菲尔》)2. 经历每一个时刻都打开个更广大、更宽阔的地平线,这地平线只有去经历,它是无法逃避的。
——亨利·米勒《黑色的春天》3. 一个国王之所以比别人高,就是因为戴着一顶王冠。
当国王把头上的王冠摘除后,他就同别人一样高,甚至比别人还要矮了。
——大仲马《蒙梭罗夫人》4. 对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
(《失乐园》)5. 就像生命中每个重要的转折一样,犹豫太多,决定太晚实现的又太暧昧,从头至尾,都落得是这样一个半路边缘的脚色——朱少麟《燕子》6. 人首先是具有肉身实在的人,而生命的存在首先且一直是肉身的存在。
控制生命之放,只会让生命枯萎,灭绝肉身的欲望便意味着生命的消亡。
因而,杜拉斯的小说中同时透射着厚颜无耻与纯洁无理的光耀,回避着思维中惯有的理解,却在它所贯通的深度达到了广泛的接纳。
《杜拉斯小说中的道德心理》7. 在你的凝视之下,我多希望我也能有一颗完全透明的心。
——席慕蓉《丰饶的园林》8. 秘密使女人成为女人。
《名侦探柯南》9. 那扇虚掩的门,是石猴在半夜三更翻墙跨院后横在眼前的门,屋里还有光亮,师父还未歇息。
如若没有推开这虚掩的门,哪里有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哪有大闹天宫的勇气和自称美猴王的胆魄,也许,石猴还只是石猴,只不过略通人性而已,只因,推开了那扇智慧之门、勇气之门。
那扇虚掩的门,或许背——原邦京《那扇虚掩的门》10. 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
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
(《包法利夫人》)11. 人的天性生来不适宜欢乐,只会紧紧地抱住痛苦。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12. 她是一个妖艳而又危险的女人。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摘要】文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阅读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从数字化阅读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传承与更新、适应当今社会需求、新兴文学作品与经典文学的比较以及再评价等多个方面对文学经典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文学经典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应对文学经典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文学经典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文学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精髓,并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情感价值。
我们应当积极寻找适应当代需求的方式来传承和发扬文学经典的价值,并在不断变革的时代中注重其更新和再评价。
这样才能确保文学经典在未来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学经典,挑战,数字化阅读,传承,更新,社会需求,新兴文学作品,再评价,重要性,应对,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的背景文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精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文学经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主要的背景是数字化阅读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阅读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书籍已经逐渐被电子书替代,读者们更加倾向于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文学作品,使得传统文学经典在这个新的阅读生态中面临着挑战。
文学经典的传承和更新也是一个重要的背景。
随着新的文学作品的涌现,人们对于经典作品的关注和热情也在逐渐减淡。
一些经典作品在当今社会可能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经典需要不断地进行传承和更新,以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
这也是文学经典面临挑战的一个重要背景。
1.2 文学经典的地位与影响文学经典的地位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经典作品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是文学的宝藏和精神财富。
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更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文学经典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领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一部文学作品成为经典应该具有什么条件?
西方文学经典的形成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文学原理及对史诗和悲剧的界定。
文学经典的形成要通过一个非官方的、反反复复的接受过程来逐渐达到共识,并且随着时代发展没有被淘汰,能够获得批评家、学者和教师的公认。
这些作品往往在某个时期因需求而不断刊印,被文学批评家和史学家充分研讨,收编在选读本中,并作为文学名著列入学校的课程教材,从而得以保留,代代相传。
因此,成为一部作品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会有有新的优秀作家和作品纳入。
所以说,文学经典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清楚的范围,它与非经典不但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已经被选入经典的作家和作品永远要受到时代发展的挑战,有些会逐渐销声匿迹,而另一些也会被忽然重新发现并正名为经典。
这样一个作家或作品被社会认定为经典的过程叫作“经典的形成”。
虽然选定经典的过程相当复杂,但一般都同意有以下因素介入:首先,它得到了持不同观点和情感的批评家、学者和作家的广泛参与和推动,比如经典作家和作品往往不断被其他作家引用和喻指,经常或较多地得到评论和介绍。
其次,经常出现在文化群体的话语中,成为该国家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知名度高。
再次,长期被纳入学校课程和课本,通过教学和知识传授得到普及延续,等等。
当然这些因素也彼此影响和促进,而且一部作品或一个作家能否真正成为经典需要经历起码几个世纪的时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