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②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 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 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 模式 )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
内容 (1918—1920年)
减轻了农民负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担,提高了生
固定粮食税 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 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提高了企业积 中小企业可 极性,在一定
私营
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结合起来(“新”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苏联的工业化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 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 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 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 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 模式 )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
内容 (1918—1920年)
减轻了农民负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担,提高了生
固定粮食税 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 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提高了企业积 中小企业可 极性,在一定
私营
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结合起来(“新”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苏联的工业化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 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 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3张PPT)
3.措施: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 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4.实质:农民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5.危害: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我们苏联已经确立了 社会主义制度
1.政治上: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1)工业: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2)农业: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农村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消灭富农。
材料三:“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工业化 1.开始时间: 1926年
2.特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措施: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 计划
4.结果: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生产 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4.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
5.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6.影响:①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
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120
②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有益探1索00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列宁找到了苏俄80 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
苏 联
政治上:1936年颁布新宪法
模 式
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索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第聂伯河上的水电站
苏联的工业成就
莫斯科地铁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 实现国家工业化
: 1926
: ①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②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 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工业总产值 机器制造业
电力 煤 钢
1913 世界
5 4 15 6 5
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
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
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
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 的强国。——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 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 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消极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 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苏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联 没有油啊。
民 间 笑 话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这笑话说明什么?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 农民的利益!!!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 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时期)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2张PPT
【19自22学年识底记在,】苏诸结维合埃多电社子问会教主题材义或共。者和教其国材联采,盟识成用记立苏高俄度新经集济政中策的、苏政联成治立经时间济、两体个制五年进计划行、社农业会集体主化义、苏建联模设式,等基本史实。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九年级下
允许使用雇它佣的劳动关力,键允要许出害租土在地于,纳树税后立的个剩余人产品崇农拜民可。以自它由践买卖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
任务四 阅读教材,概括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
目标3:阅读教材及材料,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弊端,认识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 得的重大成就; 【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填写下列表格,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阅读教材,概括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
阅这读时教 的材苏1说俄.出政阅斯府大会读林采模取教式什(么材苏措联施及模改式变相)这形种关成状的况史标呢志?事、特,征。归纳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目的、 措施、弊端。 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阅 苏读联教当材 时, 处目概 在标括 资苏 本1:联 主是 义结如包合何 围从 之电一 中子个 ,落 帝教后 国材的 主农 义或业 发者国 动迅 反教速 苏材变 的成 危,工 险识业 一强 直记国 存苏的 在? 。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
阅资读本教 主材义说国两出家个斯把大苏五林联年模之标化而志后、、快特苏。征。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40
20
0 谷物产量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九年级下
允许使用雇它佣的劳动关力,键允要许出害租土在地于,纳树税后立的个剩余人产品崇农拜民可。以自它由践买卖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
任务四 阅读教材,概括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
目标3:阅读教材及材料,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弊端,认识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 得的重大成就; 【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填写下列表格,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阅读教材,概括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
阅这读时教 的材苏1说俄.出政阅斯府大会读林采模取教式什(么材苏措联施及模改式变相)这形种关成状的况史标呢志?事、特,征。归纳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目的、 措施、弊端。 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阅 苏读联教当材 时, 处目概 在标括 资苏 本1:联 主是 义结如包合何 围从 之电一 中子个 ,落 帝教后 国材的 主农 义或业 发者国 动迅 反教速 苏材变 的成 危,工 险识业 一强 直记国 存苏的 在? 。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
阅资读本教 主材义说国两出家个斯把大苏五林联年模之标化而志后、、快特苏。征。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40
20
0 谷物产量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3张PPT)
工业化建设
——优先发展重工业
Why?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
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
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 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
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背景: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1928——1937年,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欧一世二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辩证看待苏联 工业化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评价:
(1)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冶了金苏工维埃厂政建权设。工地
(3)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二、苏联的工业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成立苏联
时间:1922年12月
国旗
国徽
国歌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牢盟不可破的联盟》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俄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局面?
国外:帝国 主义干涉
联合起来
国内:反革命 叛乱
三年国内战争 (1918——192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余粮收集制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统一分配
一.新经济政策【列宁】
材料一 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 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 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 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宪法颁布。
三、苏联的工业化
看一看1MIN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附近 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了苏 联的领导人,也开始了斯大林的社会主道路的探索。
三、苏联的工业化
说一说2MIN
材料一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 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 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 99 %的耕种靠畜力、 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 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 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 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1)通过材料可知,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 景是什么?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看一看1MIN
学习目标: 1.能找出1921年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 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苏联农业集 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 立等史实。 2.分析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影响。
说一说 看一看2MIN 5MIN
看一看1MIN
1.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
2.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要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二、苏联的成立
观看小视频,视频里讲到了 什么事?什么时候?哪些国 家参加?
说一说2MIN
看一看1MIN
1922年12月31日,苏联建立; 1924年苏联第一部
看一看1MIN
材料一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 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2019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 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
(二)农业集体化
1.背景: 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
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 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起 3.措施: 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单元 一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学习目标
1、知道列宁、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 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贡献,认识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
2、认识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
启示: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一定 要适合本国国情
小结:
1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对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建立
斯大林领导的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通过新宪法 苏联模式形成
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1.“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 ?
新经济政策
2.这个思路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1921年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3.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它 的特点是什么?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列宁逝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13年 1920年 19中反映了什么共同的 现象?政策原因是什么?该政策还 有什么作用?
一、列宁的探索: 3、政治上,1922年苏联建立
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
国名变迁: 1917年以前 1917—1922年 1922—1991年 1991年至今
措施: 消灭富农,建立集体农庄 结果: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苏联农业长期停滞
材料: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 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 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 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 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 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 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 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 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 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 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 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 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材料二:“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
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我们没有丝毫的
选择余地……
——列宁
材料三:1919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 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 经常四处张望。 材料四: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 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
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
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4张PPT)
苏联模式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经济:
第一、第二两个五 年计划的完成
工业: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 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时间:1928-1937年 重点:重工业 作用:p29
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背景: 内容: 影响:
(2)政治: 通过1936年新宪法
2.探索结果: 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特点: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用指
令性的计划管理一切的经济活动) 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权力高度集中
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个人崇拜)
三、苏联模式【斯大林】
3、评价
积极作用: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 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1.苏联的成立:
⑴.时间: 1922年
⑵.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⑶.最初4个加盟共和国,最后来 是15个。
沙俄(
古 —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今)
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人民在 斯大林的带领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 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B
2.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 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 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1937年农业集体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的生产计划。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3、斯大林模式形成
1、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斯大林模 式的形成
2、主要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 的政治体制。
3、评价: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 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
(1)利: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 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2、农业集体化
含义: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 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 有化。
(1)目的: 为了解决粮食收购危机 (2)措施:
用危行政害手:段为开实展现了消工灭业富化农做运动出。牺支 持牲集,体农农民庄的的建利设益,受加到快组严建重拖损拉害机站,, 为致农使庄苏提联供机农械业服生务产,停监督滞农不庄前执。行国家
(2)弊:是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请注意区别:
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 古 —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今)
社 会 主
追随“理想”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义 面对现实
道
新经济政策
路 的
回归“理想”
探
斯大林模式
索
请思考: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 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 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 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 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3、斯大林模式形成
1、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斯大林模 式的形成
2、主要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 的政治体制。
3、评价: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 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
(1)利: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 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2、农业集体化
含义: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 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 有化。
(1)目的: 为了解决粮食收购危机 (2)措施:
用危行政害手:段为开实展现了消工灭业富化农做运动出。牺支 持牲集,体农农民庄的的建利设益,受加到快组严建重拖损拉害机站,, 为致农使庄苏提联供机农械业服生务产,停监督滞农不庄前执。行国家
(2)弊:是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请注意区别:
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 古 —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今)
社 会 主
追随“理想”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义 面对现实
道
新经济政策
路 的
回归“理想”
探
斯大林模式
索
请思考: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 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 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 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 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①国家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⑤要重视民生问题;
探究: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 种所有制 并存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高度集中计划经 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 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 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 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作用 :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背景: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2年底
②最初加入苏联的有4个共和国 , 最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1、背景: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 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开始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3、主要措施:
(1)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 料公有化;
(2)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3)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斯 大 林
2、概况
(1)时间: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⑤要重视民生问题;
探究: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 种所有制 并存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高度集中计划经 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 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 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 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作用 :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背景: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2年底
②最初加入苏联的有4个共和国 , 最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1、背景: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 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开始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3、主要措施:
(1)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 料公有化;
(2)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3)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斯 大 林
2、概况
(1)时间: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
1.实施的背景: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 ,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 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实施时间及实施者: 1921年春 列宁
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 殊经济政策。 一切食品、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 各种农产品除了口粮和种子之外,全部都要上交。 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 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 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 加体力劳动。 这一政策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 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9)1936苏联新宪法的公布标志着苏联模式(斯大林模 式)的形成。
2.列宁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留下哪些启示?
3.苏联的工业化 (1)实现国家工业化设想的提出者及提出时间
1925年,斯大林
(2)苏联何时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6年
(3)何时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发生了什么变化? 1928-1937年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6.如何评价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 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 经济日益僵化。
(3)1924年1月,列宁逝世。
(4)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5)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2张PPT)
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 工业强国的? 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2.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许
多便利条件。
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 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 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 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 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
要问题。
一、新经济政策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一、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 业 余粮征集制度 工 业 全部国有化 商 业 实行配给制度,取 消贸易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余粮归农民支配 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 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
国的技师来俄国协助提高生产力。这些有
助于(
B
)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
C.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 苏俄社会性质的改变
2 、领导人: 斯大林 3 、措施: 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① 时间: 1928—1937年 ②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 作用: 1、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2、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4、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
计划下完成的。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 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 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19张PPT)
作用: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 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 发展。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 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 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二、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
三、苏联的工业化
1、工业化
(1)开始: 1926年起 (2)措施:
1928年-1937年,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3)重点: 发展重工业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 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
(4)结果: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苏联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增长 660% 增长 31% 增长 20% 增长 13% 不到 7%
工业总 产值
5
5
32 2
1
机器制 造业
4
4
2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3 4
3
钢
5
5
54 3
3
苏联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工业 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水电方面
以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为标志。它是欧洲最大的水 电站,当时全国都投入了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建设, 这项工程是苏联人民最熟知和最热爱的工程,也是 苏联人民的骄傲和光荣。
2、主要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 的政治体制。
3、评价: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 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
(1)利: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 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24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背 景
经四历年世数界年大战战和争三年的国 苏俄战时,共经产主济义异政策常 困难内,战社争的会破矛坏 盾加剧。的弊端显露
列宁在苏调俄查经济后异常认困为难社,会只矛盾有加改剧 变战
时共产工人主、义农民政不策满 ,反才动势能力恢乘机复叛和乱 发
展生苏产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为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以行政 命令甚至强制手段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 性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排
斥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业。
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个人高 度集权,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
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苏联模式
评价
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 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 了重要作用。 弊端:由于没有尊重经济 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 碍。
苏联的工业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以后,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 化的设想。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 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 工业落后;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目的 实现国家工业化
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 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 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 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性 吗 ?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
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
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陈奕华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新经济政策
背 景
经四历年世数界年大战战和争三年的国 苏俄战时,共经产主济义异政策常 困难内,战社争的会破矛坏 盾加剧。的弊端显露
列宁在苏调俄查经济后异常认困为难社,会只矛盾有加改剧 变战
时共产工人主、义农民政不策满 ,反才动势能力恢乘机复叛和乱 发
展生苏产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为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以行政 命令甚至强制手段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 性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排
斥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业。
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个人高 度集权,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
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苏联模式
评价
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 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 了重要作用。 弊端:由于没有尊重经济 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 碍。
苏联的工业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以后,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 化的设想。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 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 工业落后;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目的 实现国家工业化
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 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 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 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性 吗 ?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
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
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陈奕华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1张PPT)
(2)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1932年, 苏联已由农业国 变成了工业国。
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俄 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 弹的强国。——丘吉尔
① 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② 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③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1921年~1940年)
2、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3、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4、1932年,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苏联
5、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内容不包括( )
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
列 林斯
宁
大
社会主义建设的 探索成就
成就一: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导学提纲: 1、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找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时间、人物?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有那些? (3)新经济政策实施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政策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的社会主义探 索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巩固了政权)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 探索
五年计划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新经济政策
苏联建立
斯大林模式形成 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
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
单项选择题: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是为了( ) A.用社会主义经济战胜资本主义 B.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 C.最大限度集中物质力量战胜敌人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九年级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2张PPT)
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的愿望
•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 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 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理想:将苏联建立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 业化强国。
为此苏联进行五年计划,启动了工业化进程。
第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的地位?
2.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评价:
(1)积极: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 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 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2)消极: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 重的代价。
中国有没有学习过“苏联模式”?结果如何?
一五计划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的不 同: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行 政命令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 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 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认识
——列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 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 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 探索。
领域
新经济政策
特点(新农)业:允许多种经(交济固粮定并食税后税存,剩;余 加强国家对经济粮的可自干留,预可交和换)指导 大商力业发展商品经恢济复自由贸易
(肯定商品和市场)
工业 分配
允许私有制
(公有制下,允许私有 和外资)
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
大林万岁!”。
苏联民间笑话
资金、原料从何 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⑤要重视民生问题;
1、“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 的13.8%。”为摆脱这一困境,苏维埃 政府( )
A.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推广种植玉米 D.以政治改革为重
2、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 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 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 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
称苏联。苏联的国土面积达到了2240万平方千米,为 世界上面积第一的国家。
请注意区别:
四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1547--1917年) 苏俄(1917--1922年) 苏联(1922--1991年) 俄罗斯(1991年底—今)
1924年,列宁逝世
A.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C.工业化的完成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实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所有私营企业
实行商业国有化 取消一切买卖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的厂 矿企业仍为国家所有,由国 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允 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允许农民和手工艺者把 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 场上自由买卖,恢复国 内自由贸易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13
1921
1923
1925
1926
作用:
工业总产量指数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评价:
①它是俄国对社义的典范;③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 的方向。
苏联建立: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 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 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 展生产。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协约国发动了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也掀起 叛乱。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为了集 中人力、物力、财力,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 新生的政权,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实行余粮征集 制、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 模式的形成。
国家性质: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
▪ ⑴积极作用: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 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 的国际声誉。
▪ 消极作用: 优先发展重工业,其他行业长期处
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量,造成了质量差。
高度集权、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容易导致个人崇拜
▪ 采取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指令性计划,企业 没有主动性。。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 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 训(启示)呢?
①国家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苏联生产的坦克和冲锋枪
1913-1937年苏联重要工业在世界和欧洲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 产值
5
5
32
2
2
机器制 造业
4
4
21
2
1
电力 15
10
74
3
2
煤
6
6
43
4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斯大林的选择: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
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 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相似:中 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 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斯大林
于是苏联从1926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工业化建设
(1)提出: 1925年,斯大林提出 (2)开始: 1926年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哪个更好?
战时共产主义政
新经济政策
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
农业方面 按规定价格征收农
民的一切余粮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 制,农民交粮食税后, 余粮归自己支配
工业方 面
商业方 面
3
钢
5
5
54
3
3
三、农业集体化
背景与概况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 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 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 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 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 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3、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伟
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
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
说的如此重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苏联模式
4、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的社会主 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 建立的标志是( )
(3)完成:1928-1937年,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4)特点: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优先发展重 工业。
(5)成就: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 第二个五年计划。
落后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⑤要重视民生问题;
1、“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 的13.8%。”为摆脱这一困境,苏维埃 政府( )
A.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推广种植玉米 D.以政治改革为重
2、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 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 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 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
称苏联。苏联的国土面积达到了2240万平方千米,为 世界上面积第一的国家。
请注意区别:
四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1547--1917年) 苏俄(1917--1922年) 苏联(1922--1991年) 俄罗斯(1991年底—今)
1924年,列宁逝世
A.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C.工业化的完成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实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所有私营企业
实行商业国有化 取消一切买卖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的厂 矿企业仍为国家所有,由国 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允 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允许农民和手工艺者把 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 场上自由买卖,恢复国 内自由贸易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13
1921
1923
1925
1926
作用:
工业总产量指数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评价:
①它是俄国对社义的典范;③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 的方向。
苏联建立: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 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 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 展生产。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协约国发动了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也掀起 叛乱。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为了集 中人力、物力、财力,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 新生的政权,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实行余粮征集 制、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 模式的形成。
国家性质: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
▪ ⑴积极作用: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 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 的国际声誉。
▪ 消极作用: 优先发展重工业,其他行业长期处
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量,造成了质量差。
高度集权、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容易导致个人崇拜
▪ 采取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指令性计划,企业 没有主动性。。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 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 训(启示)呢?
①国家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苏联生产的坦克和冲锋枪
1913-1937年苏联重要工业在世界和欧洲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 产值
5
5
32
2
2
机器制 造业
4
4
21
2
1
电力 15
10
74
3
2
煤
6
6
43
4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斯大林的选择: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
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 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相似:中 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 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斯大林
于是苏联从1926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工业化建设
(1)提出: 1925年,斯大林提出 (2)开始: 1926年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哪个更好?
战时共产主义政
新经济政策
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
农业方面 按规定价格征收农
民的一切余粮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 制,农民交粮食税后, 余粮归自己支配
工业方 面
商业方 面
3
钢
5
5
54
3
3
三、农业集体化
背景与概况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 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 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 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 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 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3、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伟
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
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
说的如此重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苏联模式
4、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的社会主 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 建立的标志是( )
(3)完成:1928-1937年,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4)特点: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优先发展重 工业。
(5)成就: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 第二个五年计划。
落后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