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预习检测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6《爱莲说》同步测试卷练习题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6《爱莲说》同步测试卷练习题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人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16《爱莲说》同步练习一、填空:《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 代哲学家 ,后人称他为“ ”。

二、注音:蕃 予 淤 泥 濯 清 涟 亵 玩(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回答问题:三、翻译句子(重点词语要在原句及译文中用彩笔标出):(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7)莲,花之君子者也。

(8)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文中描写莲花特点的语句有:,,,,,,。

2、结合对上面语句的理解,说说君子应具备的品质是什么?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爱莲说》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他追求的是什么呢?)5、作者赞美莲,写菊花和牡丹有何作用?(作者为什么不单纯地写莲?)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三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有何目的?7、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你怎样看待?8、判断正误:(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一句是判断句,标志是“者也”,所以古文中有“者”的就是判断句。

()(2)本文中采用了衬托、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

()(3)这篇文章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他与世无争的清高风度。

()(4)“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这篇文章“借花喻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爱莲说》校本练习(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爱莲说》校本练习(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爱莲说》校本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35分)1.《爱莲说》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茂叔,号濂溪。

_________(填朝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理学鼻祖。

(2分)2.理解性默写。

(8分)(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一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6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2)濯清涟而不妖.()(3)宜.乎众矣()(4)濯.清涟而不妖()(5)不蔓不枝.()(6)陶后鲜.有闻()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5分)水陆草木之.花()鲜陶后鲜.有闻()之何陋之.有?()芳草鲜.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检测试卷(含答案)

《爱莲说》检测试卷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5分)可爱者甚蕃.()濯.清涟()不蔓.不枝()不可亵.玩()陶后鲜.有闻()二、解释家句中加点的词语。

(每空2分,共20分)1、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以来()3、濯.清涟.而不妖()()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句子翻译。

(每题5分,共25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整体把握。

(14分)1、《爱莲说》的作者是()代哲学家()。

2、课文通过描写莲花的可爱来赞美君子,表现了作者()()的高尚节操。

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4、对于文中出现的菊花、牡丹、莲花这三种花,作者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6分)五、对比阅读。

【甲】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李渔——《芙蕖》)【乙】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理解性默写:①、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②、全文的中心句,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③、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四、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6课《爱莲说》精品检测题(一课一练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6课《爱莲说》精品检测题(一课一练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6课《爱莲说》检测题姓名:班级: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重点知识积累: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名句是:②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③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④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是: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①无丝竹之乱耳:②水陆草木之花: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5、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答:6、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答: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16《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16《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16《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淤.()泥洗濯.()清涟.()隐逸.()亵.()玩鲜.()有闻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水陆草木之花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5.渔人甚异之。

之: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六、阅读训练(36分)(一)(13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预习检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预习检测

《爱莲说》预习检测(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参考答案:D(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参考答案:B(3)《爱莲说》选择题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通过对莲之生存环境的交代,写出了莲花不随世俗、洁身自好和纯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写出了莲的形态美--里外贯通,外表挺直,清香四溢,表现了莲的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

C.标题《爱莲说》意即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D.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正反衬托莲花的高尚品质。

参考答案:D。

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正反衬托莲花的高尚品质。

(4)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质,其目的是()A.借莲的高洁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明自己气节和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解题思路:C。

本题考查对文中主旨的理解,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不拘的胸襟。

(5)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 )A.谈笑有鸿儒(rú) 无案牍之劳形(dú)B.花之隐逸者也(yì) 惟吾德馨(xīng)C.可爱者甚蕃(fān) 苔痕上阶绿(tái)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xiān)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

2.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菊花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D.台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新鲜的,滋味美好的)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学问的人)4.下面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孔子云:“何陋之有?”D.无丝竹之乱耳5.填空。

(1) 《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的古代文体。

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作者的感想。

(2)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3) 《爱莲说》的作者是。

他是北宋的家。

著有《》《》等。

(4) 《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的文学家。

【综合练习】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词语:①德馨②鸿儒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A.白色的琴宝贵的书B.朴素的琴镀金的书C.经常使用的琴金黄色的经书D.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3.下列词语中能概括本文大意的一个是( )A.陋室B.德馨C.鸿儒D.何陋之有4.把“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译成现代汉语。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检测题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检测题

人教版语文七下《爱莲说》检测题班级姓名学号一、理解性默写。

(10分)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的字。

(9分)1.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 涟:____________3.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__4.香远益.清益:____________5.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__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____________7.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____三、翻译句子。

(9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爱莲说预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爱莲说预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学习目标1.准确并有感情地朗读《爱莲说》。

2.翻译并背诵《爱莲说》,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3.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及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理解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能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三、预习案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濯.清涟而不妖()(2)不蔓.不枝()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2)不蔓不枝.()4.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7.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探究案一、自主探究1、写莲之前,先写菊,再写牡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2、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全文的主旨是什么?答:4、用原文填空。

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二、合作探究1、作者把莲花的形象概括为“”。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的写法,目的是:。

答:2、文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你认为在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答:3、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4、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答:5、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五、拓展延伸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孩子之间的攀比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六、训练案一、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爱莲说》精品检测题(部编版语文带答案)

《爱莲说》精品检测题(部编版语文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6课《爱莲说》检测题姓名:班级:说明:部编版教材古文与以前教材中古文有一些变动,根据变动,精心整理了古文的一些习题,重点是课下注释检测和一些文言现象,紧扣新教材,方便自己使用,也方便大家使用。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重点知识积累: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名句是:②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③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④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是: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①无丝竹之乱耳:②水陆草木之花: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5、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答:6、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答: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①、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②、全文的中心句,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③、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③无丝竹之乱.耳:④无案牍之劳.形: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亭亭净植.:2、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①出淤泥而不染:②濯清涟而不妖: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判断文言句式: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六、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陋室铭爱莲说预习案及答案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陋室铭爱莲说预习案及答案

16 陋室铭爱莲说预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关于“铭”和“说”的文体知识。

2、反复朗读课文,用心品味优美的文字。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重点实词。

4、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标:一、课前热身:1、了解作者:《陋室铭》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爱莲说》作者是,字,代哲学家,“”是他的谥号。

2、关于“铭”和“说”的文体知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成为,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说”,古代的一种性文体,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现象抒发作者的情感,行文,篇幅。

二、打通文字关:1、结合下列加点字注音:德馨.()案牍.()蕃.()淤.泥()濯.()清涟.()亵.()玩噫.()2、声情并茂朗读课文2-3遍,读准字音,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将你的感受写在与大家分享。

三、疏通文意: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字词的意思。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惟吾德馨.鸿儒白丁调.素琴金经丝竹案牍劳形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亵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鲜.有闻宜.乎众矣四、内容探究: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2、作者笔下的陋室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并用一个词概括。

3、请再找出表现陋室铭不陋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陋室主人交往与生活的特点。

4、文末作者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陋室不陋?5、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他所“托”的“物”是什么?要“言”的“志”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本文只有80余字,但层次清晰,试划分。

《爱莲说》1、作者在文章中除了莲之外,还提到了几种花?这几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为什么这样写?2、作者“独爱莲”,文中写了“莲”的哪些“可爱”之处?比喻了怎样的人格和气节?3、莲有这样的品格,菊和牡丹的品格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写?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课堂小结:。

《爱莲说》精品检测题(部编版语文带答案)

《爱莲说》精品检测题(部编版语文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6课《爱莲说》检测题姓名:班级:说明:自己整理印刷使用的材料,可以直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不需要重新排版,也可以重新编辑排版使用。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重点知识积累: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名句是:②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③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④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是: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①无丝竹之乱耳:②水陆草木之花: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5、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答:6、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答: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爱莲说》预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预习题及答案
2.作者是以莲花比喻君子,在第一段可以看出,那么莲和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3.既然作者是为了借莲花抒发作为君子的人生观,那么为什么还要写陶渊明和世人的人生态度呢?
第三组题。
一.评析全文。
1.对比烘托手法。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
2.托物言志的手法。本文是如何体现“托物言志”的呢?
文章所咏之物是莲花对莲花的形貌品质风度等进行描摹赞颂又以花喻人表达了对君子之风的仰慕追求实际上表达了作者自己做人的操守和准则表达了自己生于浊世要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的品质此手法便是托物言志
《爱莲说》预习题
第一组题。
一.解题.
1.本文选自《》,说:,也称。
2.周敦颐:字,号,(朝代)家。
二.理解背诵第一段。:淤泥:染:濯:
妖:蔓:枝:益:亵玩:
三.简单评析。
1.第一段所写内容。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莲的?
3.作者爱莲,只是因为喜欢它的外形吗?
第二组题。
一.理解背诵第二段。
1背诵第二段。
2.翻译第二段,积累词语。
隐逸:鲜:宜:众:
二.评析第二段。
1.作者表面是写花,实际上他是以花喻人,感慨持有不同人生态度的几种人。作者写了哪几种人?
第二组题。
二.1.写了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
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君子洁身自好、又不自傲。
这一句既是莲生长环境的真是写照,又写出了作者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志向,
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现君子豁达正直、不依附权贵。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表现君子声明远扬、坚守节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预习检测
(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参考答案:D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参考答案:B
(3)《爱莲说》选择题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通过对莲之生存环境的交代,写出了莲花不随世俗、洁身自好和纯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写出了莲的形态美--里外贯通,外表挺直,清香四溢,表现了莲的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

C.标题《爱莲说》意即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D.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正反衬托莲花的高尚品质。

参考答案:D。

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正反衬托莲花的高尚品质。

(4)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质,其目的是()
A.借莲的高洁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明自己气节和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解题思路:C。

本题考查对文中主旨的理解,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不拘的胸襟。

(5)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解题思路:选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指对于莲花,只能远远的观赏,而不能把它当作玩物去随意玩弄它,对君子亦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