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习题 生物必修三2-2、3
生物必修3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3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A. 始终不变B. 有丝分裂时不变,减数分裂时减半C. 有丝分裂时减半,减数分裂时不变D. 始终减半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周期的特点?A.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B. 细胞周期具有连续性C. 细胞周期具有可逆性D. 细胞周期具有可调节性3.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是什么?A. 细胞凋亡是程序性的,细胞坏死是随机的B. 细胞凋亡是随机的,细胞坏死是程序性的C. 两者都是程序性的D. 两者都是随机的4. DNA复制的方式是什么?A. 半保留复制B. 全保留复制C. 半随机复制D. 全随机复制5. 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哪些?A. 点突变和插入突变B. 点突变和缺失突变C. 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6. 细胞周期中,______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分裂的阶段。
7. 细胞凋亡是由______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
8.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______和______共同发现的。
9.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______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10.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______的过程。
三、简答题11. 简述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12. 解释为什么说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
四、论述题13. 论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A5. D二、填空题6. 间期7. 基因8. 沃森和克里克9. 蛋白质结构10. 不同形态和功能三、简答题11.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间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分裂的阶段,包括G1期、S期和G2期。
G1期细胞合成DNA复制所需的酶和蛋白质;S期细胞完成DNA的复制;G2期细胞准备进入分裂期。
分裂期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使细胞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减数分裂则使染色体数量减半。
12.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它在生物体的发育、组织稳态维持以及疾病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 全册习题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约占2/3:约占1/32.内环境。
(1)概念: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组成及关系:(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 .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 .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 .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 .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 .血浆点拨:(1)血浆不同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因而血浆仅是血液的液体组成成分,是各种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尿道等虽位于人体内,但它们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所以,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在体内暂存,不属于体液。
答案:1.(2)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2.(1)细胞外液 (2)①血浆 ②淋巴 (3)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异同。
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类似于海水。
答案:1.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2.蛋白质3.盐溶液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____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______ 越高越少越小______(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和______。
2.酸碱度。
(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
(2)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全册)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选项中, 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解析】细胞外液为体细胞直接生存环境, 相对于外界环境, 称为内环境, 主要成分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故A相当于B, 而C为内环境主要组成. 细胞内液不同于细胞外液, 和细胞外液构成体液, 故B正确.【答案】 B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解析】在内环境的各种组成成分中,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 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 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 而血浆不能回流到淋巴. 因此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3.通常情况下,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 K+浓度较低, O2浓度较高, 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 K+浓度较高, O2浓度较低, 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 所以B项正确.【答案】 B4.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人体的体液是指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的统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故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5.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 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 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解析】图中①为细胞内液, ②为组织液, ③为淋巴, ④为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C项正确.【答案】 C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①处的液体会减少【解析】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A错误. 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但不是恒定不变, B错误.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 C正确.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血浆蛋白减少, 渗透压降低, ①处的液体会增加, D错误.【答案】 C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D.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A正确;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B正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 C正确;泪液、肠液、尿液等均位于外环境中, 不属于细胞外液, D错误.【答案】 D8.与肌肉注射相比, 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③①①C.③①②③D.②①③②【解析】肌肉注射时, 将药物注射到组织液中,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运输到组织细胞生活的组织液中, 故D正确.【答案】 D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通过淋巴循环回血浆C.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A 项错误;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能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 B项错误;体内的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所以体内的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项正确;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项错误.【答案】 C10.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 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⑤为CO2与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1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解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A项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B项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 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参与血液循环, C项正确;血浆在形成组织液时, 有些小分子蛋白质渗出, 这些蛋白质只能进入毛细淋巴管, 通过淋巴循环运回血浆, 保证血浆蛋白质含量不减少, 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时, 大量的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 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 使组织液的生成增多, 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会导致组织水肿, D项正确.【答案】 A1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C.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解析】ABC分别为血浆、淋巴、组织液, 为细胞外液主要成分, 为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A错. 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 故3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 B正确. B为淋巴, 内含淋巴细胞, 红细胞存在于A血浆, C错. 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 2为毛细淋巴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 D错.【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 ⑤为________.(4)用简明短语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________的参与.【解析】(1)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 (2)食物中的成分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所以①表示消化吸收过程;内环境中的CO2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中通过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泡, 进而被排出体外, 所以②表示气体交换过程;内环境中的水、部分无机盐、含氮废物等通过泌尿系统和汗腺排出体外, 所以③表示泌尿与汗液分泌过程.(3)内环境中的④养料和氧气可以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中的⑤CO2等废物则可以直接排到内环境. (4)据图分析可知,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循环系统的参与.【答案】(1)血浆组织液淋巴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气体交换泌尿与汗液分泌(3)养料和氧气CO2等废物(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5)循环系统14.(12分)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A________;C________.(2)写出下列液体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3)a、b、c、d中,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 其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解析】分析题图可知, A是消化系统, B是呼吸系统, C是泌尿系统, a是血浆, b是组织液, c是细胞内液, d是淋巴, 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氧气由血红蛋白来运输, 在组织细胞内利用,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细胞内液, 二氧化碳产生于细胞内, 故细胞内含量最高.【答案】(1)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2)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3)c c(4)温度酸碱度(pH)蛋白质和无机盐15.(16分)根据下图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水由消化道进入A, 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______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3)A中的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 还应有__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进行的.(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________, 后者________.(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作用.(6)E和A相比, 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解析】(1)b过程主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分的吸收主要是以渗透方式进行的, 因为具备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细胞相当于半透膜, 膜两侧有浓度差, 渗透作用主要是针对溶剂分子, 故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吸收. (2)内环境主要是A血浆、B组织液和D淋巴组成的. 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的. (3)血浆中的代谢废物排出除了图中标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外还有皮肤. 血浆和组织液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的. (4)过程e是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 它们是相互的. 而f是组织液到淋巴的渗透作用是单向的. (5)过程e表示的是扩散, 而d主要是重吸收. (6)E是终尿液与血浆相比主要是尿液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答案】(1)渗透脂肪成分(2)A、B、D消化液(3)皮肤毛细血管壁(4)相互渗透单向流动(5)扩散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课时作业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解析】内环境稳态通过自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 A正确.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合物含量的调节以及体温、pH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故BC正确, D错.【答案】 D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 基本不变, A错误.【答案】 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如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 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项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项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正常机体自动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 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A项正确、C项错误;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细胞代谢就会出现紊乱,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 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 D项正确.【答案】 C5.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绝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C.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 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D.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解析】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而不是内环境, A项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 B项错误;糖原分布于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中, 内环境中不存在糖原, D项错误.【答案】 C6.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⑤的参与C.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D.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故A错误;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故B错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到组织液中;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浆中;免疫系统中的抗体, 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 故D正确.【答案】 D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2-4等离子共同作用, 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 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 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的维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故A 正确;人体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有利于机体维持稳态, 故B正确;细胞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故C错误;大量出汗后, 流失大量的水分, 因此通过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少, 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 故D正确.【答案】 C8.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 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 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血管管壁破损, 导致血浆蛋白流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无法进入毛细淋巴管, 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组织液增多, 故③正确;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⑤正确;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②③④⑤.【答案】 D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项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答案】 C10.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析】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正确;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C错误;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正确.【答案】 C1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寒冷时出现寒颤是机体对寒冷刺激的正常反应, 可提高产热量, A不符合题意;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而患病, B符合题意;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是机体正常免疫反应, C不符合题意;饮水不足时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降低渗透压, D不符合题意.【答案】 B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 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有关, 故A错误;血浆中由于存在缓冲溶液, 才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如H2CO3/NaHCO3, 故B正确;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借助于钠钾泵维持, 故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D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 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 a表示________, 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字母)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2)以上b、c、d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称为________.(3)c液与b液相比, c液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4)日常生活中, 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 但机体能够通过体液调节和________调节,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解析】(1)分析题图, a为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即图中的b;c为毛细血管中的液体, 表示血浆;d为毛细淋巴管中液体, 表示淋巴.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该环境称为内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相比,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4)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通过水平衡的调节, 可以使机体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 既有神经调节, 又有体液调节.【答案】(1)组织细胞[b]组织液血浆淋巴(2)内环境(细胞外液)(3)蛋白质(4)升高神经14.(13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四种体液, 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________, 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汇入C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2-4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解析】(1)由图可知, A是组织液、B是淋巴, C是血浆, D是细胞内液, ABC共同构成内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是淋巴, 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4)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1)D细胞内液A组织液(2)淋巴左右锁骨下静脉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无机盐、蛋白质HCO-3(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5.(15分)血液中含有钙, 它与血液凝固有关, 如果设法除去血液中的钙, 可阻止血液凝固. (柠檬酸钠能去除血液中的钙.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1)探究的问题: 钙对血液的凝固是否有影响(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器具: 试管架, 试管2支, 标签2张, 新鲜动物血液, 柠檬酸钠溶液, 生理盐水等(4)实验步骤:①两支试管分别贴上甲、乙标签进行编号.②在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乙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取新鲜动物血液10 ml,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并轻轻振荡, 然后将试管静置于试管架上.④15分钟后, 可见甲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 乙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题意, 提出科学的假设: 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 (4)②设置对照实验, 控制空白对照组的条件,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观察现象: 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可阻止血液凝固, 乙试管中未加, 故甲试管中血液不凝固, 乙试管中血液凝固. (5)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 假设得以证明.【答案】(2)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4)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④不凝固凝固(5)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 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 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不偏转, 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 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乙不偏转【解析】据图分析: 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 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 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 所以刺激A时, 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 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答案】 B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 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故B项正确, 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项错误.【答案】 B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 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 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 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 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B项正确, C项错误.【答案】 B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 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 则能测到膜内外。
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四、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二)思考与讨论1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三)思考与讨论2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四)资料分析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
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思考与讨论3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六)旁栏思考题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
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
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
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七)练习基础题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拓展题 1.b、c、d、e。
生物必修三_各章节训练题及答案
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一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 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B. 5 C.6 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 ——NaCl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二、非选题1.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 2章练习题
………………章1-2高二生物测试卷必修三……○○分钟;命题人:刘秋婷考试时间:40…………卷(选择题)第I……一、单选题……线线.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A……稳定的缓冲物质是维持血浆pH HCO/NaHCO B.……332…….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__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_……___.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2_……___……_ 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号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水浴加热后呈现出紫色A.考订订___…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B.…___……_ 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__……__: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D.……级班○○为神经元膜B中进行实验,A、3.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__……__ 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两处的电位不相等、BA A.静息状态时,可测…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姓+Na 浓度高.B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_+B不能产生兴奋内流,刺激后,A、D.若阻断N…_ .图是有关突触的图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4__……:校学○○….轴突末梢上也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A………突触就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B.……种类型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类,突触有C.2……内外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D.……突触后膜就会产生动作电位……5.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A○○.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B…………页5页,总1试卷第………….………………C.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D.…….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6……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
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A. 保护细胞B. 控制物质进出C. 催化化学反应D. 储存遗传信息2. 细胞核中储存的是:A. 蛋白质B. 酶C. DNAD. 糖类3. 下列哪个结构不是细胞器?A. 线粒体B. 核糖体C. 内质网D. 细胞壁4.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叶绿体D. 高尔基体5. 以下哪个过程不涉及DNA复制?A. 细胞分裂B. 基因表达C. 有丝分裂D. 减数分裂6.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A. 遗传病B. 细胞死亡C. 物种灭绝D. 所有选项7. 以下哪个不是细胞周期的阶段?A. G1期B. S期C. G2期D. R期8. 细胞凋亡是一种:A. 细胞自然死亡B. 细胞感染病毒后的死亡C. 细胞因损伤而死亡D. 细胞因缺氧而死亡9.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 细胞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B. 细胞具有分化成任何类型细胞的能力C. 细胞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D. 细胞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10.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A. 细胞数量增加B. 形成组织和器官C. 细胞体积增大D. 细胞功能增强二、填空题11.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_________分子嵌入在磷脂双层中,起到识别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12. 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_期是DNA复制的时期。
13. 细胞膜上的_________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结构。
14. 细胞内负责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15. 细胞凋亡是由_________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
三、简答题16. 简述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
17. 描述细胞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18. 解释什么是基因表达,以及它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19. 论述细胞分化在生物体发育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20. 讨论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注:以上题目设计旨在考察学生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与周期、细胞分化与凋亡、遗传与进化等主题。
(2021年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的全部内容。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消化液 D.细胞外液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组织液增加B.组织液减少 C.血浆量增加D.淋巴减少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液、B液和C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形成Na2CO3排出体外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很快排出体内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D.生长激素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专业学习参考资料下降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含答案生物学课程是高中阶段众多课程的重要科学课程之一,通过课后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必修三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答案 C解析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短时期内该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应答速度更快,也更强烈。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答案 D解析病菌侵入细胞后,机体对靶细胞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的过程。
细胞免疫过程中,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靶细胞裂解,病菌暴露后,抗体与之结合,最终导致病菌被消灭。
3.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甲型H1N1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给另一甲型H1N1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中有关抗原、抗体的区别。
人体被甲型H1N1病毒感染后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体内效应B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将其消灭;治愈后患者(甲)的血清中的一段时间内含有相当数量的抗体。
当甲型H1N1患者(乙)接受了治愈患者(甲)的血清,该血清中的抗体对患者(乙)内环境中甲型H1N1病毒起到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能够提高患者(乙)体内治疗效果。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2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1)调节因子:如________等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是________。
(2)传送方式:通过________传送。
(3)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比较项目举例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神经调节缩手反射迅速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体液运输较长3.体温调节(1)产热①途径:主要是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产热为主。
(2)散热途径:①主要通过________的蒸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散热。
②其次还有________、排尿和排便等。
(3)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4)调节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水盐调节(1)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为例)(2)调节方式及主要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和神经的协调作用,参与的主要激素为________。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1)关系①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________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________的一个环节。
②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常常同时参与某一生命活动的调节。
(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___________,共同维持________,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课前小测】1.判断正误:神经调节比较迅速,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2.判断正误: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为体液调节。
3.判断正误: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4.判断正误: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5.判断正误: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B. 控制物质进出C. 储存遗传信息D. 催化化学反应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器?A. 核糖体B. 线粒体C. 细胞核D. 内质网3. 光合作用发生在哪个细胞器中?A. 核糖体B. 线粒体C. 叶绿体D. 内质网4. 下列哪个过程不是细胞分裂的一部分?A. 染色体复制B. 细胞质分裂C. 细胞核分裂D. 细胞壁形成5. 细胞周期包括哪些阶段?A. 间期和分裂期B.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C.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细胞膜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具有_______和_______的功能。
2.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其过程包括_______和_______。
3.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逐渐_______,形成不同的_______。
4. 细胞凋亡是一种_______的细胞死亡方式,与_______相对。
5. 基因表达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并解释其在生物体发育中的重要性。
2. 解释什么是基因突变,并讨论其对生物进化的可能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并说明其在细胞生长和分裂中的作用。
2. 讨论细胞信号传导在细胞间通讯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生物体中的多种功能。
五、实验题(每题10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并说明实验原理和步骤。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C4. D5. D二、填空题1. 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选择透过性,流动性2. 线粒体,糖酵解,三羧酸循环3. 特化,细胞类型4. 程序性,坏死5. 转录,翻译三、简答题1. 细胞分裂的过程包括间期的准备阶段和分裂期的各个阶段,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的发育至关重要,因为它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生物体的生长、修复和繁殖。
高一习题 生物必修三2-2、3
必修三第2章第2、3节1.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解析:激素不具有催化作用,而是调节新陈代谢。
答案:B2.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 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
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Ⅰ型糖尿病,对Ⅱ型则无效。
为进行一次医学测试,A、B和C三名成年人禁食12 h,然后喝下含100 g葡萄糖的溶液。
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 h内,定时测定各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Ⅰ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B.A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C.B患Ⅰ型糖尿病D.C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解析:由图1可以判断A是正常人,B和C是糖尿病患者。
由图2可以看出,B胰岛素分泌不足,C随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B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对C无效,B是Ⅰ型糖尿病患者,C是Ⅱ型糖尿病患者。
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
A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由于C是Ⅱ型糖尿病患者,所以血糖浓度不会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D错误。
答案:D3.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激素分泌的多少是受机体调节的。
下列关于激素分泌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能分泌促激素,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垂体是在大脑皮层的直接影响下分泌促激素的C.下丘脑能直接控制各种内分泌腺,所以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通过反馈作用使血液中的激素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解析:答案:D4.某一健康人一段时期食糖类较多,其胰岛B细胞中一定不会上升的是() A.线粒体的数量B.染色体数目C.RNA的含量D.核糖体数目解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所以食糖较多,导致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但此细胞不再分裂,故染色体数目不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3]
高中生物必修123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文中有关问题提示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答案和提示〔一〕问题讨论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构造,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损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SARS病毒还损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假如没有完好的细胞构造,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考虑与讨论1.提示:假如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详细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假如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详细内容也会改变。
假如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2章第2、3节1.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解析:激素不具有催化作用,而是调节新陈代谢。
答案:B2.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 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
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Ⅰ型糖尿病,对Ⅱ型则无效。
为进行一次医学测试,A、B和C三名成年人禁食12 h,然后喝下含100 g葡萄糖的溶液。
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 h内,定时测定各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Ⅰ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B.A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C.B患Ⅰ型糖尿病D.C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解析:由图1可以判断A是正常人,B和C是糖尿病患者。
由图2可以看出,B胰岛素分泌不足,C随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B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对C无效,B是Ⅰ型糖尿病患者,C是Ⅱ型糖尿病患者。
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
A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由于C是Ⅱ型糖尿病患者,所以血糖浓度不会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D错误。
答案:D3.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激素分泌的多少是受机体调节的。
下列关于激素分泌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能分泌促激素,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垂体是在大脑皮层的直接影响下分泌促激素的C.下丘脑能直接控制各种内分泌腺,所以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通过反馈作用使血液中的激素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解析:答案:D4.某一健康人一段时期食糖类较多,其胰岛B细胞中一定不会上升的是() A.线粒体的数量B.染色体数目C.RNA的含量D.核糖体数目解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所以食糖较多,导致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但此细胞不再分裂,故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B5.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解析: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温觉感受器除分布在皮肤外还分布在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环境温度变化刺激这些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就会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中血管收缩(舒张)等一系列反应,同时,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也产生相应变化,协调完成体温调节。
人在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
答案:C6.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其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D.肾上腺和下丘脑解析:在水平衡调节中,产生渴觉的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B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无机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解析:该题考查人体水分调节的知识。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人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无机盐浓度降低,尿量增加。
答案:C8.冬泳时人体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肾上腺素分泌增多C.皮肤血管收缩D.胰岛素分泌增多解析:冬泳时机体会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产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内的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由于冬游耗能量较多,血糖含量下降,所以胰岛素在这个过程中分泌量会减少。
答案:D9.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解析:神经递质与激素发挥作用后需马上被分解。
体内失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机体产生较多的抗利尿激素,减少水分的排出;激素调节过程中,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是共存的。
答案:B10.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广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答案:C11.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S和甲B.S和乙C.T和甲D.T和乙解析:幼年缺碘,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S)增多,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减少,机体发育迟缓,影响身高。
答案:D12.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A.输液后不久的动物B.患糖尿病的动物C.切除垂体的动物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解析:动物摄入食盐过多机体可通过减少尿量来维持其体液渗透压的稳态,其余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尿量都会偏高。
答案:D13.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如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________的活动较其他过程更早增强,过程________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图中哪些过程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的结果?解析:(1)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促进产热,所以甲状腺产生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或其他体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但甲状腺的活动又受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和影响。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寒冷刺激后,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活动先增强,释放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血液循环后作用于垂体,使垂体活动增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经血液循环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活动。
最终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增多。
甲状腺激素也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它们的活动,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相对稳定。
(2)冷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的,但感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在皮肤。
皮肤上的感受器受到冷刺激后,通过一系列的传入神经把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冷觉。
(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当体内缺碘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将下降。
此时下丘脑的活动增强,分泌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释放出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使甲状腺增生肿大。
答案:(1)①③(2)寒冷刺激→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
(3)人体长期缺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加,造成甲状腺增生肿大。
14.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请回答:(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________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__________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量;在38 ℃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方式散热。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________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解析:(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量。
当外界温度高于人体内部温度时,不能再通过辐射和对流散热,只能通过汗液蒸发散热。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使抗原失去藏身之处。
答案:(1)传入神经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汗液蒸发(2)非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 细胞15.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材料和步骤: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 kg/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
(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
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________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________;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________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________________,可推断出________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________,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解析:(1)在本题中用到多只家兔,应该对它们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得出相应的结论,求出差异。
(2)下丘脑是水平衡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切断垂体和下丘脑的联系将影响到尿量的多少。
下丘脑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这些激素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使之分泌激素。
明确与尿量的变化相关的激素的分泌途径,应研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和垂体的关系或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
答案:(1)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2)低(少)性腺多抗利尿(3)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