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测试题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本章练测(人教版必修3)一、非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及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及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及组织液的Cl-D.组织液及淋巴的Na+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CO2、Na+C.蛋白酶、Ca2+、血红蛋白、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及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D.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7.(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是细胞及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8.血浆中Na+和Cl-起的作用是()A.维持体温B.维持血浆的酸碱度C.维持血浆的渗透压D.维持血浆的黏稠度9.(2012·山东聊城模拟)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①抗体②激素③糖原④呼吸氧化酶⑤染色体⑥胰淀粉酶⑦无机盐A.①②③⑥B.②④⑥⑦C.①②⑤⑦D.①②⑦10.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C.血浆渗透压主要及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B.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C.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会发生较大的变化D.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1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出现抽筋1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及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1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及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1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浆的酸碱度起缓冲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内环境的稳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18.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尿毒症①组织水肿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①①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①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1.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 ①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 ①属于血浆,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高中生物必修3第1—3章单元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第1~3章试题第一卷(选择题 8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1小题,每小题2分共8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7.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9.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0.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内分泌调节1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12.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14.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15.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16.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17.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测试题
、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③葡萄糖、C02和胰岛素 A .①③ C .①②三章练习题( ) ②血红蛋白、 02和葡萄糖 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 B .③④ D .②④ 2 .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 ) ①血友病②色盲③糖尿病④尿毒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4 .是()严―—■ {Jh _ :吶孙鼻环堆-4 ■■" ■ ■ q b肉酸痛的物质是()A .碳酸B .乳酸10.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胃不能及时排空 C .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1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 .正确的是( A .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 C 液增加B. 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 . A 液成分与B 液、C 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 液中的02浓度比C 液中高 C .二氧化碳 D .胃酸B .摄入食物未消化 D .抑制消化酶的分泌12 .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 A 和运动神经元B ,则当A 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A . A 的树突T B 的轴突 C . B 的轴突T A 的胞体13 .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A .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 .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 .受刺激部位膜外的电势很快下降D .受刺激部位膜内的电势很快下降B . B 的轴突T A 的轴突D . A 的轴突T B 的树突 ( )5 .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 A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血除 纽织液严』细胞内液 A. 懈巴血浆=袒机被严』细胞内液 IL 冬 /淋巴G. 1L俎怨娥F 、细她内肅血旅纽级液细胞内液D. 、/ 脾巴 02的浓度依次为( )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4 .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 g 、f 、e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 e 、f 、g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 若g 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 若f 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1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 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钙离子B 呼吸酶C 葡萄糖D 血浆蛋白2.血浆中的水来自:A 组织液、消化道B 组织液、淋巴C 组织液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D、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5. 长时间运动引起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其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6.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它们依次属于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 B.神经调节、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神经调节、自身免疫、体液调节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8.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9.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11.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反馈调节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描述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中心法则,则d过程代表DNA的复制D.如果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d和e分别为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则d==e12.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13.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14.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B.蛙褪黑色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D.蛙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15.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16.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1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必须将灭活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1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9.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0.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21.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2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23.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24.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25.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26.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27.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2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9.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A.呆小症和侏儒症B.侏儒症和糖尿病C.呆小症和糖尿病D.只有呆小症30.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A.甲状腺B.胰腺C.卵巢D.肾上腺31.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3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3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4.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病人的正常呼吸.这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35.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都是由B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36.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7.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A.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38.如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A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T 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 .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 物质,B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 .T 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 .A 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39.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①血友病 ②色盲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0.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 .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 .胰岛A 细胞和B 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41. (8分)下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 液为________,A 、B 、C 三者共同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以进入血液,如果胰腺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C 液 毛细血管 B 液A 液该物质分泌不足,能导致_______病的发生.42.(10分)人和小白鼠都是哺乳动物,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探究性实验,预测和分析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一、材料用具大小、体重一样,生长正常的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注射器、试管、试管夹、吸管、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等.二、方法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第一步: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第二步:将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第三步:给药1小时后,从两只小白鼠分别采取尿液,实验鼠尿液放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2号试管内.第四步: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三、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2.结论:.43.(12分)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44.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A.溶酶体B.汗液C.口腔粘膜D.胃酸(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4)图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入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接种疫苗属于________免疫方法.参考答案:41. (1)组织液内环境(2)胰岛素糖尿42. 方法步骤:胰高血糖素溶液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C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说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2.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43、答案:(1)效应器神经中枢 (2)c、e(3)⑧线粒体能量(ATP) (4)突触小泡递质44、答案:(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 (2)A (3)非特异性(4)由图示可知,②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⑥,⑥能分泌物质⑧,⑧可与抗原作用,⑧是抗体,故⑥为浆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④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⑤,⑤类细胞能作用于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故④为记忆T细胞,⑨促进相关的免疫过程,故⑨为淋巴因子.(5)接种疫苗是给予免疫系统一定数量的无害抗原,即细菌或病毒表面的一部分.接种疫苗是为了引起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它们就将在若干年、数十年甚至终生保留免疫力,因此能够抵御以后的感染,并且应答更为迅速.(6)人工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病原体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2 / 8。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三生物第一、二章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消化液 D.细胞外液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组织液增加 B.组织液减少C.血浆量增加 D.淋巴减少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液、B液和C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形成Na2CO3排出体外C.H2CO3/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很快排出体内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生长激素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
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
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比较缓慢B.比较广泛C.时间比较长D.迅速准确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1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以促进合成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3章测试题(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级生物科试题1、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的部位依次是 ( )A.均为下丘脑 B.均为垂体 C.下丘脑、垂体 D.垂体、下丘脑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 C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4摄水量增加○5减少尿的排出3、动物在饥饿状态下,组织内首先可能降低含量的是:( )A.糖原B. 氨基酸C. 血糖D. 脂肪4、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D. 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5、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6、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体数目是()A.2B.4C.8D.17、与分裂前期的细胞相比较,分裂中期的细胞内()A.DNA数目增加一倍,染色体数不变B.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C.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增加一倍D.DNA和染色体数目都不变8、根据右图所示,能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的是()A.甲→甲B.乙→甲C.甲→乙D.乙→乙9、对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特征的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B、核膜消失,核仁结构逐渐消失解体C、中心体复制D、形成纺锤体10.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答案:B11.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A 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少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答案:B1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D13.一个健康人若进食较多的糖类和食盐后,其体内不.会出现的生理变化是()A.尿中盐增多,糖无增多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C.糖大量进入细胞并被利用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答案:D14.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答案:A1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综合检测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M a n u a l第二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般不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构是()A.大脑皮层B.甲状腺C.脑干D.垂体[答案] A[解析]“植物人”的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受害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层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
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属蛋白质,会被消化酶水解失活,甲状腺激素属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固醇类,不会被消化分解。
3.(2014·海南,11)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答案] C[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温调节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再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进而通过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体温调节中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C错误;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4.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
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测试题
第一、二、三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①血友病②色盲③糖尿病④尿毒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4.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7.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8.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9.学生甲在进行1500 m比赛时,刚跑至1000 m左右,感觉腿部肌肉酸痛难忍,欲放弃比赛,老师安慰说:坚持一下,过一会儿就会感觉好点了。
学生甲遂继续比赛,过了一会儿,果然感觉又有劲儿了。
试问,引起学生甲肌肉酸痛的物质是()A.碳酸B.乳酸C.二氧化碳D.胃酸10.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1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到3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到3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2A.蓝藻和绿藻 B.蓝藻和细菌C.绿藻和细菌 D.病毒和细菌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3、人的激素、维生素和酶三者相比,相同点有①都是蛋白质②由活细胞产生③需要量很少④由内分泌腺分泌⑤缺少时都会引起疾病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⑦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A.①②⑦B.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③⑥⑦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5.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A.芽能发育成枝条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6.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撰文透露,他们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新的动脉血管。
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
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
下列关于以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上技术属于“克隆” B.这项技术中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C.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 D.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7. 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8.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
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消化液 D.细胞外液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组织液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血浆量增加 D.淋巴减少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液、B液和C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形成Na2CO3排出体外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很快排出体内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D.生长激素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
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
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比较缓慢B.比较广泛C.时间比较长D.迅速准确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1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以促进合成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三章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①血友病②色盲③糖尿病④尿毒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4.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7.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8.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9.学生甲在进行1500m比赛时,刚跑至1000m左右,感觉腿部肌肉酸痛难忍,欲放弃比赛,老师安慰说:坚持一下,过一会儿就会感觉好点了。
学生甲遂继续比赛,过了一会儿,果然感觉又有劲儿了。
试问,引起学生甲肌肉酸痛的物质是()A.碳酸B.乳酸C.二氧化碳D.胃酸10.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1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12.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13.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A.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受刺激部位膜外的电势很快下降D.受刺激部位膜内的电势很快下降14.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1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6.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17.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A.呆小症和侏儒症B.侏儒症和糖尿病C.呆小症和糖尿病D.只有呆小症18.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A.甲状腺B.胰腺C.卵巢D.肾上腺19.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20.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不能减少产热,只有依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细胞呼吸21.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22.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23.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病人的正常呼吸。
这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2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都是由B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25.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26.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A.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27.如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
各种分析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28.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A.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能力发生改变B.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C.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D.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29.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如下图)一段时间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A、①③⑤⑦B.①④⑥C、③⑤⑦D.②⑤⑦30.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是()A.茎的向光性和负向重力性B.顶端优势C.扦插枝条生根D.无子果实的形成31.从一株常绿植物母体上选取相似的四段枝条作处理后进行扦插(如下图),扦插后生长和管理条件相同。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枝条中最容易成活的是()32.番茄的体细胞中有N对染色体,用人工合成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无子番茄,则所得无子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是()A.N/2条B.2N条C.4N条D.N条3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右图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顶芽的生长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小于bB.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bC.a~b与a~c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D.0~b与c~d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34.农业生产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苗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B.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D.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35.将要成熟的大豆豆荚加工成的菜肴,俗称“毛豆”。
在栽培过程中因某种因素引起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A.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B.喷洒N肥C.喷洒P肥D.以上措施都不行36.分析上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37.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3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9.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取甲、乙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甲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乙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
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从这两箱中取等量的番茄,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
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
下列对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甲箱番茄呈红色B.乙箱番茄呈绿色C.乙试管中呈砖红色D.甲试管中也呈砖红色,但比乙试管中的颜色浅40.通过刺激休眠种子,改变各种激素的含量,可使种子提前萌发。
如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在刺激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脱落酸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B.在种子破除休眠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存在拮抗作用C.种子的提前萌发只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与其他激素无关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种子的萌发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41.(12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人B液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肺气肿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的pH 变________,此时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缓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