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叶盛传(2)原文

合集下载

《明史·叶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叶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叶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明史·叶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叶盛,字与中,昆山人。

正统十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师覆土木①,诸将多遁还,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

郕王即位,例有赏赉,盛以君父蒙尘辞,不许。

也先迫都城,请罢内府军匠备征操。

又请令有司储粮料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

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

寇退,进都给事中。

寻命出安集陈州流民,景泰元年还朝。

廷臣议事,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

与议大臣或不悦曰:“彼岂少保②耶?”因呼为“叶少保”。

然物论皆推盛才。

英宗复位,盛遭父忧,奔丧。

天顺二年召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

乞终制,不许。

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

诸将怯,不敢战,杀平民冒功,民相率从贼。

盛与总兵官颜彪破贼寨七百余所。

彪颇滥杀,谤者遂以咎盛。

六年命吴祯抚广西,而盛专抚广东。

宪宗立,议事入都,给事中张宁等欲荐之入阁。

以御史吕洪言遂止,而以韩雍代抚广东。

初,编修邱濬与盛不相能。

大学士李贤入濬言,及是草雍敕曰:“无若叶盛之杀降也。

”盛不置辨。

稍迁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

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边。

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

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所,边塞益宁。

成化三年秋,入为礼部右侍郎,偕给事毛弘按事南京。

还改吏部。

出振真定、保定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皆切时计。

八年转左侍郎。

十年卒,年五十五,谥文庄。

盛清修积学,尚名检,薄嗜好,家居出入常徒步。

生平慕范仲淹,堂寝皆设其像。

志在君民,不为身计,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叶盛传》)【注】①土木:指“土木堡之变”。

英宗朱祁镇亲征蒙古瓦刺,在土木堡突遭瓦刺军围攻,全军溃败,英宗被俘。

②少保:官名,辅佐太子。

明清少保皆为正二品。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B.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边以御史吕洪言遂止C.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志在君民,不为身计,有古大臣风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叶盛“志在君民,不为身计”的一组是(3分)①郕王即位,例有赏赉,盛以君父蒙尘辞②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③盛不置辨④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⑤议事入都,给事中张宁等欲荐之入阁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木堡之变后,叶盛首先请求惩处皇帝侍从的罪行,同时积极选将练兵,为复仇做准备。

《明史叶向高》-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明史叶向高》-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明史•叶向高》|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

父朝荣,养利知州。

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

数濒死,辄有神相之。

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

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

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

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

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

帝震怒,绕殿行半日。

内侍即跪上向高奏。

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

”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

奄人激帝怒,命廷杖。

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

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

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

向高数求去。

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

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

光斗等交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

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

”因力求速罢。

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

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参考译文: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

父亲叶朝荣,做过养利知州。

刚怀上叶向高那会儿,他母亲逃避倭寇,在道路旁的一个破厕所中把他生了下来。

几次差一点死了,幸亏有神明帮助他。

考中万历十一年进士,万历三十五年,叶向高进入朝廷,第二年,首辅朱赓死了,次辅李廷机因为人言而长期闭门不出,于是叶向高就成为唯一的宰相。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叶旺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叶旺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旺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叶旺,六安人。

与合肥人马云同隶长枪军谢再兴,为百户。

再兴叛,二人自拔归。

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

洪武四年,偕镇辽东。

初,元主北走,其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嘉努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

帝遣断事黄俦赍诏谕益。

益籍所部兵马、钱粮、舆地之数来归。

帝命右丞张良佐、左丞商暠俱为盖州卫指挥佥事。

既念辽阳重地,复设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以旺及云并为都指挥使往镇之。

已,纳克楚将内犯,敕旺等预为备。

未几,纳克楚果以众至,见备御严,不敢攻,越盖至金州。

金州城未完,指挥韦富、王胜等督士卒分守诸门。

鼐嘈固者,敌骁将也,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

敌大沮。

富等纵兵击,敌引退,不敢由故道,从盖城南十里沿柞河遁。

旺先以兵扼柞河。

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城。

布钉板沙中,旁设坑阱,伏兵以伺。

云及指挥周鹗、吴立等建大旗城中,严兵不动,寂若无人。

已,寇至城南。

伏四起,两山旌旗蔽空,矢石雨下。

纳克楚仓皇趋连云岛,遇冰城,旁走,悉陷于阱,遂大溃。

云自城中出,合兵追击至将军山、毕噜河,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乘胜追至珠儿峪。

纳克楚仅以身免。

第功,进旺、云俱都督佥事。

洪武十二年,命云征大宁。

捷闻,受赏,召还京。

后数年卒。

旺留镇如故。

会高丽遣使致书及礼物,而龙州①郑白等请内附。

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

明年,旺复送高丽使者周谊入京。

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

十九年召旺为后军都督府佥事。

居三月,辽东有警,复命还镇。

二十一年三月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译文:叶旺,是六安(今属安徽)人。

和合肥人马云同隶属长枪军谢再兴,担任百户。

再兴叛敌,他们两个脱身前来归附。

多次跟太祖出征,累积功劳一并授予指挥佥事。

洪武四年(1371),协同镇守辽东。

当初,元主北逃,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居盖州,与平章高家奴互为声援,保卫金、复等州。

叶向高(明朝名臣、万历年间首辅,享年68岁)

叶向高(明朝名臣、万历年间首辅,享年68岁)

叶向高(明朝名臣、万历年间首辅,享年68岁)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

福建福清人。

明朝名臣、万历年间首辅。

叶向高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

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

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其霸占台湾的图谋。

万历三十年(1602年),叶向高推荐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师参将,率军平倭,取得东沙大捷。

叶向高善于决断大事,任首辅期间,为明神宗出谋划策,调剂大臣之间的关系,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叶向高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

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入侵福建,福建沦陷。

叶向高的母亲怀有身孕,因为逃避倭寇,不得不在道路旁的一个麦草堆中把叶向高生了下来。

他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取进士,授职庶吉士,提升为编修。

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改任左中允,仍然负责司业的事务。

[2]陈弊矿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朝廷征召叶向高,任命他为左庶子,充任皇太子的侍班官。

当时盛行征收矿税,叶向高上疏,援引东汉西官府聚积钱财的事例为鉴,没有得到批复。

但过了不久被提拔为南京礼部右侍郎。

很久之后,改任吏部右侍郎。

叶向高再次陈述矿税的危害,又请求罢免辽东税监高淮,言辞都很恳切。

妖书案兴起,他写信给沈一贯极力规劝。

沈一贯感到不高兴,因而叶向高在南京任官九年没有晋升。

[3]后来沈一贯被罢免,沈鲤也离职了,朱赓专权。

皇帝命令增加阁臣。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提拔叶向高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跟王锡爵、于慎行、李廷机一起接受任命。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十一月,叶向高进入朝廷,于慎行已经死了,王锡爵坚决推辞不出来任职。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首辅朱赓也死了,次辅李廷机因为人言而长期闭门不出,于是叶向高就成为唯一的首辅。

[4] 谏言不回叶向高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万历皇帝已经在位很长时间了,疏于上朝,国家大事无人过问,有些重要的官职都空缺着,对士大夫的任命往往又无法下达,君臣之间很有隔阂。

明史·叶向高传(2)原文

明史·叶向高传(2)原文

明史·叶向高传(2)原文第二次当宰相,侍奉年幼的皇上,不能像神宗时忠诚直谏,但还是有多次匡正补救。

给事中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的袍服。

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

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剥夺章允儒俸禄一年。

御史率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御史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

给事中陈良训上疏指责有权势的太监,魏忠贤摘取奏疏中国运将终的话,命令将他下狱,叶向高以辞职相争,于是只剥夺陈良训的俸禄而己。

熊廷弼、王化贞获罪当死。

言官劝皇帝尽快处决他们。

叶向高请求等待司法部门复核之后再决定。

皇帝同意了。

魏忠贤虽然已经暗恨叶向高,但是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的全部依附着叶向高。

到了六月,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

叶向高认为事情将要到了决裂的份上,是极不妥当的。

廷臣先后上疏数十次,有人劝叶向高颁布这事,可以击败魏忠贤。

叶向高考虑到魏忠贤并不能轻易铲除,阁臣从中斡旋,还希望不至酿成大祸。

于是上疏称颂魏忠贤勤劳,朝廷太宠爱他,盛名之下难免招致非议,应该解除他的权力,让他回老家,保全他的始终。

魏忠贤不高兴,伪造圣旨为自己表功,累计一百多字。

叶向高吃惊地说:这不是太监所能够干的,一定是有人代替他起草的。

侦察后得知,此人是徐大化。

魏忠贤虽然气愤,但因为外廷势力还很强大,不敢加害叶向高。

他的党徒中有人劝导他制造大案,魏忠贤这才下定决心,在这之后,工部郎中万煨因弹劾魏忠贤而遭受廷杖刑罚,叶向高极力营救,无效,万焴死于棍下。

不久,御史林汝翥也因为冒犯太监而遭受廷杖。

林汝翥很害怕,投奔遵化巡抚驻所。

有人说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众太监包围叶向高的住宅大声喧闹。

叶向高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事己无能为力,乞求离职己达二十多次,到这时请求离职更加坚决。

皇帝于是命令加封叶向高为太傅,派行人护送他回家。

叶向高罢官后,韩煻、朱国祯相继成为首辅,没多久都被罢免了。

占据要职的都是些小人,清廉的士大夫们没有值得倚靠的人。

魏忠贤首先诬陷杀死了杨涟,然后是左光斗等人一个一个地被杀害、侮辱,贬除朝廷中的异己分子,好人都被赶走了。

《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22种,存目179种,共201种)提要

《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22种,存目179种,共201种)提要

《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22种,存目179种,共201种)提要《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22种,存目179种,共201种)提要卷五十一?史部七○杂史类《杂史》之目,肇於《隋书》。

盖载籍既繁,难於条析。

义取乎兼包众体,宏括殊名。

故王嘉《拾遗记》、《汲冢琐语》得与《魏尚书》、《梁实录》并列,不为嫌也。

然既系史名,事殊小说。

著书有体,焉可无分。

今仍用旧文,立此一类。

凡所著录,则务示别裁。

大抵取其事系庙堂,语关军国。

或但具一事之始末,非一代之全编;或但述一时之见闻,只一家之私记。

要期遗文旧事,足以存掌故,资考证,备读史者之参稽云尔。

若夫语神怪,供诙啁,里巷琐言,稗官所述,则别有杂家、小说家存焉。

△《国语》?二十一卷(户部员外郎章铨家藏本)吴韦昭注。

昭字弘嗣,阳人,官至中书仆射,《三国志》作韦曜。

《裴松之注》谓为司马昭讳也。

《国语》出自何人,说者不一。

然终以汉人所说为近古。

所记之事,与《左传》俱迄智伯之亡,时代亦复相合。

中有与《左传》未符者,犹《新序》、《说苑》同出刘向,而时复牾。

盖古人著书,各据所见之旧文,疑以存疑,不似後人轻改也。

《汉志》作二十一篇。

其诸家所注,《隋志》虞翻、唐固本皆二十一卷,王肃本二十二卷,贾逵本二十卷,互有增减。

盖偶然分并,非有异同。

惟昭所注本,《隋志》作二十二卷,《唐志》作二十卷。

而此本首尾完具,实二十一卷。

诸家所传南北宋版,无不相同。

知《隋志》误一字,《唐志》脱一字也。

前有昭《自序》,称兼采郑众、贾逵、虞翻、唐固之注。

今考所引郑说、虞说寥廖数条,惟贾、唐二家援据驳正为多。

《序》又称凡所发正三百七事。

今考注文之中,昭自立义者:《周语》凡服数一条、国子一条、虢文公一条、常棣一条、郑武庄一条、仲任一条、叔云一条、郑伯南也一条、请隧一条、渎姓一条、楚子入陈一条、晋成公一条、共工一条、大钱一条、无射一条。

《鲁语》朝聘一条、刻桷一条、命祀一条、郊一条、祖文宗武一条、官寮一条。

《齐语》凡二十一乡一条、士乡十五一条、良人一条、使海於有蔽一条、八百乘一条、反胙一条、大路龙一条。

明史·叶盛传原文

明史·叶盛传原文

明史·叶盛传原文《叶盛传》原文及原文:叶盛,字与中,昆人。

正统十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师覆土木①,诸将多遁还。

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

也先迫都城,请罢内府军匠备征操。

又请令有司储粮科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

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

寇退,进都给事中。

泰②元年,言:流民杂五方,其情不一。

虽幸成编户,而斗争仇杀时时有之,宜专官绥抚。

又言:畿辅旱蝗相仍,请加宽恤。

帝多采纳。

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

盛以国用不足,请籍其税佐军饷。

皆从之。

帝以兵革稍息,颇事宴游,盛请复午朝故事,立报可。

当是时,帝虚怀纳谏,凡六科联署建请,多盛与林聪为首。

廷臣议事,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

与议大臣或不悦曰:彼岂少保耶?因呼为叶少保。

然物论皆推盛才。

稍迁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

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边。

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

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所,边塞益宁。

成化三年秋,入为礼部右侍郎,偕给事毛弘按事南京。

还改吏部。

出振真定、保定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皆切时计。

满都鲁诸部久驻河套,兵部白圭议以十万众大举逐之,沿河筑城抵东胜,徙民耕守。

帝壮其议。

八年春,敕盛往会总督王越、巡抚马文升、余子俊、徐廷璋详议。

既往来三边,知时无良将,边备久虚,转运劳费,搜河套复东胜未可轻议。

乃会诸臣上疏,言:守为长策。

如必决战,亦宜坚壁清野,伺其惰归击之,令一大创,庶可遏再来。

又或乘彼入掠,遣精卒进捣其巢,令彼反顾,内外夹击,足以有功。

然必守固,而后战可议也。

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

师出,竟无功。

人以是服盛之先见。

年五十五卒,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叶盛,字与中,昆山人。

正统十年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一职。

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灭,众将大多逃回。

叶盛率领同僚请求首先治护驾不力的侍从的罪,并且挑选将领训练士兵,为复仇做准备。

也先逼近都城,叶盛请求取消内府军匠的差役,把他们充入军队为准备出征而操练。

明史·林锦传 阅读附答案

明史·林锦传 阅读附答案

明史·林锦传阅读附答案 明史林锦传林锦,字彦章,连江人。

景泰初,由乡贡授合浦训导。

瑶寇充斥,内外无备。

锦条具方略,悉中机宜。

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

城毁于贼,锦因形便,为栅以守,广设战具,贼不敢逼。

满秩去官,民曰:公去,贼复至,谁御者?悉逃入山。

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

驰驿之官,民复来归。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

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天顺六年破贼罗禾水,再破之黄姜岭,又大破之新庄。

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贼悉平,乃去栅,筑土城。

盛及监司屡荐其才。

成化改元,会廉州为贼所陷,乃以锦为试知府。

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四年,上官交荐,请改授宪职,令专备钦、廉群盗。

乃以为按察使佥事,益勤于政。

十年,赐敕旌异。

久之,进副使。

锦以所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西,设新寮营于南,而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

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

十四年,兵部上其抚辑功,被赉。

锦在兵间,以教化为务。

灵山尚鬼,则禁淫祠,修学校,劝农桑。

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

为人诚实,洞见肺腑,瑶蛮莫不爱信。

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所在祠祀。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三》)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B、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C、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D、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科举中,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乡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B、满秩去官中满秩指的是官吏任期结束。

山里山外

山里山外

山里山外作者:王振忠来源:《读书》2014年第06期明清时代,徽州歙县是众多江、浙盐商的桑梓故里。

对此,民国《歙县志》历数了境内的盐商大族,其中包括西乡的江、吴、汪、徐、郑、许、鲍诸姓,南乡的程氏、曹氏,北乡的宋氏,以及东乡的叶氏。

叶氏系东乡蓝田人,迄今,在蓝田村口路边,还有一座叶熙鼎继妻汪氏的节孝坊。

这座四柱冲天式的茶源石质牌坊,坊顶正中为圣旨亭,其下中额正面镌“松虬雪古”,背面则有“梅冷冰香”四字。

石梁、石坊之间多有如意、云朵形雀替,尚存的部分基本完好。

该坊是为了旌表一位姓汪的女人,她在嫁给村人叶熙鼎一年零三个月后就不幸成了寡妇,此后矢志守节,含辛茹苦地将遗腹子叶天赐抚养成人。

在蓝田村内,目前还保留着叶天赐的旧宅。

此人后来成为扬州八大盐务总商之一,以布衣上交官府,囊丰箧盈之余,于清乾隆年间为母亲申请旌表,建立此坊。

当时,著名学者汪中、程瑶田等皆为汪氏立传,盛称母子二人之慈孝……关于叶天赐其人,在著名的《扬州画舫录》中有两处记载,其一是卷二的《草河录下》:叶天赐字孔章,号咏亭,仪征人。

书运中锋,多逸趣。

根据徽州当地的口碑,叶天赐早年家境贫寒,依靠寡母辛苦劳作供其读书,此人自幼聪颖好学,后弃儒从商,自下层的商店伙计做起,最后一步步致身显达。

在清代,江苏仪征是淮南的盐运码头,许多鹾商因在当地从事淮盐转输,故而著籍于此。

不过,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实际上是居住在邻近的盐务中枢扬州城内,这当然是因为后者有着更为灵通的各类讯息以及更加舒适的生活享受。

《扬州画舫录》的作者李斗,对乾隆时代广陵的城市布局、园林名胜、风土民情、名人轶事等多所描摹。

他在书中就缕述了当时活跃在扬州的一些书法家,叶天赐则位列其间。

关于叶天赐的另一条记载,见于《扬州画舫录》卷十二的《桥东录》,其中除了将叶氏视作书法家之外,还说他“工诗……广交游,户外之履常满”。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叶氏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所交往。

此种情形,是清代扬州盐商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

《明史·杨继盛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杨继盛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杨继盛传》文言文翻译《明史·杨继盛传》文言文翻译引导语:《明史·杨继盛传》这篇文言文想必很多人都看过,那么有关《明史·杨继盛传》的文言文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明史·杨继盛传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

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

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

俺答①躏京师,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请开互市②市马,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宠。

继盛以为仇齿未雪,遽议和,示弱,大辱国,乃奏言十不可、五谬。

疏入,帝颇心动,下鸾及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严嵩、徐阶、吕本,兵部尚书赵锦、侍郎聂豹、张时彻议。

鸾攘臂詈曰:“竖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

”诸大臣遂言,遣官已行,势难中止。

帝尚犹豫,鸾复进密疏,乃下继盛诏狱,贬狄道典史。

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已而,俺答数败约入寇,鸾奸大露,疽发背死,戮其尸。

帝乃思继盛言,稍迁诸城知县。

月余,调南京户部主事。

三日,迁刑部员外郎。

当是时,严嵩最用事,恨鸾凌己,心善继盛首攻鸾,欲骤贵之,复改兵部武选司。

而继盛恶嵩甚于鸾,且念起谪籍,一岁四迁官,思所以报国。

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

疏入,帝已怒。

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最,密构于帝;帝益大怒,下继盛诏狱,诘何故引二王?继盛曰:“非二王,谁不慑嵩者。

”狱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

系三载,有为营救于嵩者;其党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养虎者耶,将自贻患!”嵩颔之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杀二人比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

?明代黄乡叶氏史料汇编1

?明代黄乡叶氏史料汇编1

❤明代黄乡叶氏史料汇编1临风按:研究明代黄乡叶氏,向内要弄清楚叶氏的原籍地及外迁的原因,叶氏迁入黄乡的时间,叶氏家族的形成与壮大,叶氏首领的传承秩序、世代及血缘关系,叶氏集团的形成及与东南十五保其他家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曾氏、林氏),叶芳妻子曾婆在集团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等等。

向外可以探讨在大的历史背景下黄乡叶氏的兴衰原因,叶氏武装的性质、规模与战斗力,叶氏武装在南赣地区的影响力,叶芳与王阳明的关系,叶氏集团与官府关系的变化,叶氏集团六十余年的经营成果与长宁县的设立,叶氏集团的覆亡原因,等等。

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如南赣地区内与黄乡叶氏相似家族的结局(比如宁化黄通)。

目前所缺的,主要是族谱资料。

当然还有一些明代亲历人的传记或本人著述也会涉及到叶氏历史,周边府州县志书,也会有一点记录。

令我遗憾的是这次重编,仍无法获得寻乌县境内各大家族族谱中的相关记录。

杨廷和等《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成书于嘉靖四年):卷之一百十二(正德九年五月):戊寅。

初,江西赣州安远县盗何积玉为通判徐圭所招,以杀贼功授双桥土巡检。

既调征姚源,中怀反侧,溃而归。

及逮问,圭每庇之。

至是惊疑,劫其县。

为知县蔡夔、监生唐卿所杀。

其党叶芳等复叛,江西守臣以闻,诏巡抚、总镇及提督军务官,防遏剿捕以安地方。

夔等杀贼有劳,仍待事宁,具奏圭逮治及诸失事官,仍令纪功巡按等勘明议处。

潘希曾《竹澗奏議》(民國續金華叢書本,成书于嘉靖十一年之前):卷三《剿平流劫叛贼疏》题为剿平流劫叛贼事:据江西按察司带管整饬兵备分巡岭北道副使林大辂呈,据赣州府卫同知伍佐指挥使姚玺呈,嘉靖六年二月二十九日抄奉钦差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钧牌为地方紧急贼情事……今照前贼势尚猖獗,行仰各职统领见操机打,并黄乡保叶芳等兵夫多方设法,不分彼此界限,攻围夹剿,务期捣巢搜捕尽绝。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一《晓谕浰头巢贼》:尔等好自思量,若能听吾言改行从善,吾即视尔为良民抚尔如赤子,更不追咎尔等既往之罪。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湘一芙蓉、一中学双语校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湘一芙蓉、一中学双语校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湘一芙蓉、一中学双语校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写完此文,掩卷而思,犹感不足。

觉得自己的拙.(zhuó)笔,远没有将要紧的话说完,实是狗尾续貂的必要。

B.朝(cháo)天扬风帆,巨轮出三峡;轻轨云上飞,长桥天堑跨;红岩铸英魂,美名传天下;火锅香四海,美女誉华夏;魅力新重庆,意气正风发。

C.“汤汁浓、味道重、油水足”的菜,就是好菜,人们常用“浓而不腻.(nì)”“味浓香醇”“盐足油重”等词语来形容美味佳肴。

D.对于这命运的筵.(yán)席,不要寄以贪婪的欲望;假如不付出千辛万苦,残羹剩饭都将是空想。

单枪匹马的奋斗,无法实现美好的憧憬。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译文: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B.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译文: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这条正道。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河中石兽》)译文:像他说的,(他们)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4月,学校各个年级都开展了一系列“书香进校园”的活动,并且制定了活动的方案。

B.2019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人约1176.7亿元左右。

C.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明史·杨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杨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杨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杨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杨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杨选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杨选,字以公,章丘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

擢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

俺答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超拜选右佥都御史代之。

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其围。

忧归,再起,仍故职。

四十年擢总督蓟辽副都御史。

条上封疆极弊十五事,多从其请,以居庸岔道却敌功,进兵部右侍郎。

明年五月,古北口守将遣哨卒出塞,朵颜卫掠其四人。

部长通汉叩关索赏,副总兵胡镇执之。

并缚其党十余人。

通汉子惧,拥所执哨卒至墙下,请易其父。

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

选欲以牵制辛爱,要其子入质,乃遣还父。

自是诸子迭为质,半岁而代。

选驰疏以闻,自诩方略。

选及巡抚徐绅等俱受赏。

十月丁卯,辛爱与把都儿等大举自墙子岭、磨刀峪溃墙入犯,京师戒严。

帝大惊,谕阁臣徐阶曰:“朕东见火光,此贼去京不远,其令兵部谕诸军并力剿逐。

”明日,选以寇东遁闻,为将士祈赏。

帝疑,以问阶。

对曰:“寇营尚在平谷,选等往通州矣,谓追杀者,妄也。

”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

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

膑、溱战殁,镇力战得脱。

寇留内地八日不退。

给事中李瑜遂劾选、绅与副使卢镒,参将冯诏、胡粲,游击严瞻等。

俱逮下诏狱。

又二日,寇始北去,京师解严。

初,谍者言寇将窥墙子岭,部檄严待之,而三卫为寇导者绐选赴潘家口。

寇已入,选、绅惧得罪,径趋都城,屯东直门外,旋还通州。

及遣镇等御,又不胜。

内侍家蓟西者,哗言通汉父子实召寇。

帝入其言,益怒。

法司坐选、绅、诏守备不设律斩,镒等戍。

帝谕锦衣朱希孝坐以纵通汉勾贼罪,复下选诏狱。

选不承,止承质通汉父子事,且言事已上闻。

希孝录其语上,刑部如帝指论选死。

即戮于市,枭其首示边,妻子流二千里。

《叶盛,字与中》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及翻译

《叶盛,字与中》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及翻译

《叶盛,字与中》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及翻译(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

正统十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师覆土木①,诸将多遁还,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

郕王即位,例有赏赉,盛以君父蒙尘辞,不许。

也先迫都城,请罢内府军匠备征操。

又请令有司储粮料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

言劝惩之道在明赏罚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当赏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帝是之。

京卫武臣及其子弟多骄惰不习兵。

盛请简拔精壮,备操守京城。

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

盛以国用不足,请籍其税佐军饷。

皆从之。

擢右参政,督饷宣府。

寻以李秉荐,协赞都督佥事孙安军务。

英宗复位,盛遭父忧,奔丧。

天顺二年,召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

乞终制,不许。

宪宗立,议事入都,给事中张宁等欲荐之入阁。

后代李秉巡抚宣府。

请量减盐米价,以劝商裕边。

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

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所,边塞益宁。

满都鲁诸部久驻河套,兵部尚书白圭议以十万众大举逐之,沿河筑城抵东胜,徙民耕守。

帝壮其议。

初,盛为谏官,喜言兵,多所论建。

既往来三边,知时无良将,边备久虚,转运劳费,收河套复东胜未可轻议。

乃会诸臣上疏,言守为长策。

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

师出,竟无功。

人以是服盛之先见。

八年转左侍郎。

十年卒,年五十五。

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叶盛传》)【注】①土木:指“土木堡之变”。

英宗朱祁镇亲征蒙古瓦刺,在土木堡突遭瓦刺军围攻,全军溃败,英宗被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言/劝惩之道/在明赏罚/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当赏/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帝是之/B.言劝惩之道在明/赏罚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当赏/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帝是之/C.言/劝惩之道/在明赏罚/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当赏/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帝是之/D.言劝惩之道在明/赏罚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当赏/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帝是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者称为进士。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新题型)下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新题型)下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新题型)下(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2022全国甲卷)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下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明钱宰《早朝诗》史料勘误及教学应用

明钱宰《早朝诗》史料勘误及教学应用

明钱宰《早朝诗》史料勘误及教学应用日前,笔者在参加高中新课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的教学与观摩活动时,一位教师在教学开始给学生出示了一则材料: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

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等学生看完该段资料,教师提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老师,钱宰家里出了内奸!”“老师,明朝的特务太厉害了!”“老师,朱元璋把钱宰吓坏了!”……也有同学联系教材内容,说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教师顺势导入教学内容的讲授。

后在同课异构等活动中也发现这则资料被广泛运用于该课教学与测评中。

从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课的题旨来看,本则材料的运用恰到好处。

但在课后,一直萦绕在笔者心头的一个疑问是这则材料的来源问题。

无独有偶,笔者在翻阅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时,也看到了关于这则材料的不同叙述:明朝特务的足迹,遍及京城内外。

老儒钱宰应召入京编书,上朝后低声吟咏:“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特务马上向明太祖报告。

第二天,明太祖召见钱宰,对他说:“昨天的诗写得好啊,但朕何曾嫌你迟,改用忧字如何?”钱宰吓出一身冷汗,忙磕头谢罪。

明太祖说:“现在就放你回去,好放心熟睡!”随即把他遣送回家。

将教师引用的资料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这则故事的表述加以对比,笔者发现两者存在三点不同,也引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是前者说钱宰“散朝回家”后随口赋诗,而后者则说是“上朝后低声吟咏”,那么钱宰吟诗到底是在散朝后还是上朝后?二是前者在钱宰请罪之后没了下文,但后者则说钱宰请罪后被明太祖遣送回家。

钱宰是否确实是因赋该诗而被遣返?三是前者言钱宰参编《孟子节文》,后者仅说钱宰“应召入京编书”,前者言之凿凿,而后者则较模糊。

巡抚、诗人与箓竹堂——藏书家叶盛二三事

巡抚、诗人与箓竹堂——藏书家叶盛二三事

巡抚、诗人与箓竹堂——藏书家叶盛二三事《姑苏晚报》2022年10月31日 B06版陈益叶盛(1420-1474),明代昆山人,出生在今天苏沪交界处的淀山湖东岸,自号淀东老渔。

明正统十年(1445)进士。

他是诗人,更是爱书如狂之人,任官数十年间,作为朝廷派遣镇守边关的官员,肩负重任,日夜不得暇懈,却未尝一日不读书。

他不仅潜心著述,写有《两广奏草》16卷、《菉竹堂稿》8卷,著有《水东日记》38卷、《水东诗文稿》4卷等著作,还让抄书者跟随身边,一旦看见好书就动手抄录,并用“镇抚燕云关防”“巡抚宣府关防”印记盖在书卷的末端,认真收藏起来。

到了晚年,叶盛藏书达四千六百余册,共二万二千七百多卷,为当时江苏省藏书之首。

叶盛一生读书、写书、藏书的故事很多,这里略述二三。

巡抚与枣树宣府镇,长城沿线的九个军镇之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建都北京以后,宣府镇更是成为保卫京都,防御入侵者南下的咽喉之地。

明正统年间,学者、藏书家叶盛擢升山西右参政,督抚宣府镇。

他在这里任职五年,整顿吏治,兴利除弊,修饬武备,开垦耕稼,赢得了很好的政声。

后来,一度擢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两广巡抚。

天顺七年,他转任左佥都御史,再一次巡抚宣府镇。

这位巡抚大人赴任后,住进了西察院中院的西耳房。

陈年公案,克塞满屋,让人难以回旋,可以想象此处居住条件的简陋。

六月里的一天,门房告诉他,隔壁房间里发现有母猫带着几只小猫钻了进去。

他很担心房间污秽,赶紧拿钥匙打开门。

仔细看去,几面墙壁积满了灰尘,已经很久无人打理了。

站在门口屋檐下举目眺望,远山隐隐约约,阶下倒是有一片隙地,纵横不过一丈,却生长着一棵枣树,树上还挂着七颗青绿色的枣子。

枣树并不算高,但枝叶扶疏,苍郁可爱,显然不是只种了三五年。

他久久凝视枣树,心里若有所动。

这个院落,从宣德中朝廷开始派巡抚而建造,已经有三十年了。

巡抚也先后更换了八九任。

从墙上遗存的斑驳字迹可以明白,此间曾经储放书籍。

记得上次巡抚宣府时,就知道储放得很久了。

《明史盛应期传》原文及译文

《明史盛应期传》原文及译文

《明史盛应期传》原文及译文《明史盛应期传》原文及译文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

弘治六年进士。

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

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

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

璋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

狱具,谪云南驿丞。

正德初,历云南佥事。

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

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

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

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

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

应期赉银币,以忧归。

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

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

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

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

将行,籍上积谷数。

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

后洪谟积益多,亦被赉。

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赉银币。

朝议大征岑猛。

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

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

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

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嘉靖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

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

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

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遽令罢役。

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

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

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

世宁言:“新河之议倡自臣。

今四月,功已八九。

缘程工促急,怨讟烦兴。

维熊反覆变诈,倾大臣,误国事。

自古国家偾大事,必责首议,臣请与同罢。

”帝不许。

后更赦,复官致仕。

明代徽州宗族墓地、祠庙诉讼探析

明代徽州宗族墓地、祠庙诉讼探析

碑压侵占 坟山 争葬 争坟界 兄弟争财 工钱 争祖坟 堂兄弟争坟山 强占祖墓 津贴朋充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安徽省博物馆
上海图书馆 历史所 历史所、第一历史档 案馆 《窦山公家议》o 历史所 历史所 历曼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历史所
林事文卷抄白
10" 成化九年卒1Sfl县吴隆应立甘罚文约(郑氏誊契簿)
拆毁坟碑
安徽省博物馆
。从严格意义来说,这些稿本、刊本只是诉讼文书集,并非诉讼文书。关于徽州诉讼文书的来源、分类,参照: 阿凰,(明清徽州新豁文窨。分颓),柬京外国螽大晕《史资料,、歹:地域文化研究》第七卷(东京,2006。 中文载《徽学》第五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同氏,(明清时代徽州诉讼文书的收集、整理与出版研 究),米盖拉、朱万曙主编,<徽州:书业与地域文化》(‘法国汉学》第13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
1l· 成化十九年郑寿立甘罚文约(郑氏誊契簿)
侵越坟地
安徽省博物馆
12" 成化十九年歙县世忠庙田地盟书(族谱)
神祝盗卖世忠庙产 《世忠程氏原录琼
公支谱》
13 成化二十一年祁门县为告争山地杉木事付汪文荣帖文
告争山地杉木
历史所
14 弘治六年祁门康邦杰等清白息讼合同文约(抄白)
互争山木
历史所
15· 弘治十五年至万历二十六年真应庙纪事(族谱)
借坑口吴氏
盗砍荫木(告县)
三十二都汪氏
烧毁墓林(立约)
三十二都汪氏
盗伐墓林(投之里长、告县)
三十二都汪氏
毁削林木枝材(立约)
泉源谢氏

《明史·叶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叶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叶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明史·叶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叶新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叶新,字惟一,浙江金华人。

康熙五十一年,顺天举人。

从蠡县李恭受业,立日谱自检,尤严义利之辨。

雍正五年,以知县拣发四川,授仁寿县。

有与邻县争地界者,当会勘,乡保因阍人以贿请,新怒,悉下之狱。

勘毕,各按其罪,由是吏民敛手奉法。

署①嘉定州,故有没水田,多逋赋。

新视旷土可耕者,召民垦辟,以新科抵赋额,旧逋悉免。

时仁寿采木,部匠倚官为暴,民勿堪,纠众相抗,县以变告,檄新往治之,抵匠头及首纠众者于法,余释不问。

迁邛州知州,再迁夔州府同知,署龙安及成都知府。

又署泸州知州,讼者至,立剖决,滞狱一空。

治泸两载,俗一变焉。

新自授夔州同知②,阅五载,始一莅任。

寻又署保宁、顺庆两府,擢雅州知府,母忧归。

乾隆十年,服阕,补江西建昌。

修盱江书院,招引文士与讲论学术。

复南城黄孝子祠,以励民俗。

十三年,南丰令报县民饶令德谋反。

令德好拳勇,令以风闻遣役往侦,误探其仇,谓谋反有据,遂往逮令德。

适他往,乃逮其弟系狱。

令德归,自诣县,受刑诬服,杂引亲故及邻境知识为同谋,追捕蔓及旁郡。

新得报,集诸囚亲鞫,株连者已七十余人,言人人殊。

新诘县役捕令德弟状,役言初至其家,获一箧,疑有金宝匿之。

及发视,无所有,弃之野。

令闻,意箧有反迹,讯以刑。

妄称发箧得簿劄,纳贿毁之矣。

令谓实然,遂逼令德诬服。

新于是尽释七十余人縲线,命随往南昌。

戒之曰:“有一逋者,吾代汝死矣。

”及至,七十余人则皆在。

谒巡抚,具道所以,巡抚愕不信,集才能之吏会勘,益杂逮诸所牵引,卒无据,而巡抚已于得报时遽上奏。

朝命两江总督委官就谳,新为一一剖解得白,所全活二百余人。

十七年,调赣州,有赣县抢夺拒捕之狱,值改例,新旧轻重悬殊。

新谓事在例前,当依旧比,争之不得。

复以宁都民狱事,与同官持异同,不得直,谢事闭门候代。

上官慰喻,不从,遂以任性被劾免归。

欣然曰:“今而后可无疚于心矣!”家居十余年,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叶盛传(2)原文
抚。

又提出:京城附近旱灾和蝗灾接连发生,请皇上对这些地方的百姓宽免徭役加以救济。

皇帝大多采纳。

皇亲国戚所设置的集市,每月征税。

叶盛以国家费用不足为由,请皇上用这些税款补充军饷。

皇上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皇上因为战事逐渐平息,经常进行宴饮游乐。

叶盛请求恢复午朝的旧例,皇帝立即批复许可。

当时,皇上虚心地接受大臣的建议,凡是六科联合署名的建议请求,大多是叶盛与林聪为首。

朝廷大臣商议政事,叶盛常常先发言,反复辩论诘难。

参与商议的大臣有的不高兴地说:他难道是少保吗?因此叫他叶少保。

然而舆论都称赞叶盛的才华。

不久叶盛升任左佥都御史,代替李秉到宣府任巡抚。

向皇上请求酌量减少商人运送军需物资时运费中盐米折算的比价,来鼓励经商活跃边贸使边境地区富裕起来。

又推行官牛官田法,开垦田地四千多顷。

还用屯垦剩余的积蓄购买战马一千八百匹,修建城堡七百多座,边塞更加安宁。

成化三年秋,叶盛进京任礼部右侍郎,偕同给事毛弘巡视南京。

回京后改到吏部任职。

他出京去真定、保定救济饥荒,奏请皇上清理豪强大户的田地,分别饲养民间的种马,在涿州、天津设置粮仓,积蓄粮食以备荒年,这些都切中时弊。

满都鲁各部长期驻扎在河套地区,兵部尚书白圭主张派十万大军大举驱逐他们,沿筑城抵达东胜,迁移老百姓到那耕种防守。

皇上觉得他的建议很宏伟。

八年春,命叶盛去会见总督王越、巡抚马文
升、余子俊、徐廷璋进行详细商议。

到三边后,叶盛了解到当时没有良将,边境防备长久空虚,转运物资耗费人力物力,攻下河套收复东胜的主张不能轻易提出。

于是联合众臣上疏,认为:防守是长久之计。

如果一定要决战,也应实行坚壁清野,等到敌人疲惫地撤退时袭击他们,使他们受到重创,有望遏止他们再次来犯。

又或者乘敌人入侵时,派遣精兵前去捣毁他们的老巢,使敌人返回,然后内外夹击,肯定会大功告成。

然而必须防守坚固,然后才可以考虑出击。

皇上认为他说得好,但白圭(还是)主张收复河套。

军队出击,最终没有取得成功。

人们因此佩服叶盛的先见之明。

叶盛五十五岁去世,谥号文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